模块化交换机适用场所及端口分类
交换机各个端口类型的概述

交换机各个端口类型的概述来源:网络首先,将交换机得类型进行划分,交换机分为低端(SOHO级)与高端(企业级)。
其两者得重要区别就就是低端得交换机,每一个物理端口为一个逻辑端口,而高端交换机则就是将多个物理端口捆绑成一个逻辑端口再进行得配置得。
cisco网络中,交换机在局域网中最终稳定状态得接口类型主要有四种:access/ trunk/ multi/ dot1qtunnel。
1、access: 主要用来接入终端设备,如PC机、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
2、trunk: 主要用在连接其它交换机,以便在线路上承载多个vlan。
3、multi: 在一个线路中承载多个vlan,但不像trunk,它不对承载得数据打标签。
主要用于接入支持多vlan得服务器或者一些网络分析设备。
现在基本不使用此类接口,在cisco得网络设备中,也基本不支持此类接口了。
4、dot1qtunnel: 用在QinQ隧道配置中。
Cisco网络设备支持动态协商端口得工作状态,这为网络设备得实施提供了一定得方便(但不建议使用动态方式)。
cisco动态协商协议从最初得DISL(Cisco私有协议)发展到DTP(公有协议)。
根据动态协议得实现方式,Cisco网络设备接口主要分为下面几种模式:1、switchport mode access: 强制接口成为access接口,并且可以与对方主动进行协商,诱使对方成为access模式。
2、switchport mode dynamic desirable: 主动与对协商成为Trunk接口得可能性,如果邻居接口模式为Trunk/desirable/auto之一,则接口将变成trunk接口工作。
如果不能形成trunk模式,则工作在access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现在交换机得默认模式。
3、switchport mode dynamic auto: 只有邻居交换机主动与自己协商时才会变成Trunk接口,所以它就是一种被动模式,当邻居接口为Trunk/desirable之一时,才会成为Trunk。
各种交换机的数据接口类型

各种交换机的数据接口类型作为局域网的主要连接设备,以太网交换机成为应用普及最快的网络设备之一,同时,也是随着这种快速的发展,交换机的功能不断增强,随之而来则是交换机端口的更新换代以及各种特殊设备连接端口不断的添加到交换机上,这也使得交换机的接口类型变得非常丰富,为了让大家对这些接口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我们根据资料特地整理了一篇交换机接口的文章:1、RJ-45接口这种接口就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网络设备接口,俗称“水晶头”,专业术语为RJ-45连接器,属于双绞线以太网接口类型。
RJ-45插头只能沿固定方向插入,设有一个塑料弹片与RJ-45插槽卡住以防止脱落。
这种接口在10Base-T以太网、100Base-TX以太网、1000Base-TX以太网中都可以使用,传输介质都是双绞线,不过根据带宽的不同对介质也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1000Base-TX千兆以太网连接时,至少要使用超五类线,要保证稳定高速的话还要使用6类线。
2、SC光纤接口SC光纤接口在100Base-TX以太网时代就已经得到了应用,因此当时称为100Base-FX(F是光纤单词fiber的缩写),不过当时由于性能并不比双绞线突出但是成本却较高,因此没有得到普及,现在业界大力推广千兆网络,SC光纤接口则重新受到重视。
光纤接口类型很多,SC光纤接口主要用于局网交换环境,在一些高性能千兆交换机和路由器上提供了这种接口,它与RJ-45接口看上去很相似,不过SC接口显得更扁些,其明显区别还是里面的触片,如果是8条细的铜触片,则是RJ-45接口,如果是一根铜柱则是SC光纤接口。
3、FDDI接口FDDI是目前成熟的LAN技术中传输速率最高的一种,具有定时令牌协议的特性,支持多种拓扑结构,传输媒体为光纤。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ANSI)制定的在光缆上发送数字信号的一组协议。
FDDI 使用双环令牌,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0Mbps。
赫斯曼交换机的配置和使用

赫斯曼系列交换机配置及使用说明一.M ACH4002系列模块化核心交换机MACH4002 48G-L3P:全千兆模块化工业以太网核心交换机。
设备自带16个千兆端口,其中8个为光、电互换Combo端口。
最多支持4个介质模块,可再扩展出32个千兆端口,最多可达48个千兆端口。
该交换机支持三层路由功能,220V AC冗余供电,0~70℃工作范围。
MACH4002 48+4G-L3P:千兆模块化工业以太网核心交换机。
设备自带4个千兆光、电互换Combo 端口和16个百兆电缆端口。
最多支持4个介质模块,可再扩展出32个百兆端口,最多可达48个百兆端口和4个千兆端口。
该交换机支持三层路由功能,220V AC冗余供电,0~70℃工作范围。
1.设备的安装和拆卸:MACH4002系列核心交换机:该交换机采用标准的19寸机架式安装方式,4个介质模块及设备风扇均支持带电热插拔。
MACH4002 48G-L3P MACH4002 48+4G-L3P 下图为设备正面图示,其中包括有设备的连接端口、风扇、LED显示灯、报警输出节点、RJ11配置端口及USB配置端口。
LED显示灯位于正面左下方,如下图所示:交换机的背面为基本电源模块安装位置,如下图所示:2.设备的配置:设置IP地址的方法:1.通过超级终端的命令行(需要有专用的线缆:串口转V.24);2.通过HiDiscovery 软件,搜索所有的网络设备,设置其IP地址和子网掩码;3.使用BOOTP和DHCP服务器来设置IP地址。
(本方法不推荐在这里使用); 4.使用自动设置适配器ACA21(USB接口)常用的配置方法:1.通过超级终端的命令行(同上);2.通过WEB界面(需要IE5.5以上,并且要装有JA V A 1.3以上),在IE地址栏里输入交换机的IP地址,即可访问设置界面。
每次更改设置需要点击“SET”按键,并选择保存; 3. 使用网管软件HiVision进行配置,每次的修改同样需要进行SET和保存。
交换机三种端口模式Access、Hybrid和Trunk的理解

trunk口可以走各个vlan的数据access只可以走端口当前所在vlan的数据access 口是接pc机的trunk 口是交换机与交换机相连的接口首先,将交换机的类型进行划分,交换机分为低端(SOHO级)和高端(企业级)。
其两者的重要区别就是低端的交换机,每一个物理端口为一个逻辑端口,而高端交换机则是将多个物理端口捆绑成一个逻辑端口再进行的配置的。
cisco网络中,交换机在局域网中最终稳定状态的接口类型主要有四种:access/ trunk/ multi/ dot1q-tunnel。
1、access: 主要用来接入终端设备,如PC机、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
2、trunk: 主要用在连接其它交换机,以便在线路上承载多个vlan。
3、multi: 在一个线路中承载多个vlan,但不像trunk,它不对承载的数据打标签。
主要用于接入支持多vlan的服务器或者一些网络分析设备。
现在基本不使用此类接口,在cisco的网络设备中,也基本不支持此类接口了。
4、dot1q-tunnel: 用在Q-in-Q隧道配置中。
Cisco网络设备支持动态协商端口的工作状态,这为网络设备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不建议使用动态方式)。
cisco动态协商协议从最初的DISL(Cisco 私有协议)发展到DTP(公有协议)。
根据动态协议的实现方式,Cisco网络设备接口主要分为下面几种模式:1、switchport mode access: 强制接口成为access接口,并且可以与对方主动进行协商,诱使对方成为access模式。
2、switchport mode dynamic desirable: 主动与对协商成为Trunk接口的可能性,如果邻居接口模式为Trunk/desirable/auto之一,则接口将变成trunk 接口工作。
如果不能形成trunk模式,则工作在access模式。
这种模式是现在交换机的默认模式。
3、switchport mode dynamic auto: 只有邻居交换机主动与自己协商时才会变成Trunk接口,所以它是一种被动模式,当邻居接口为Trunk/desirable之一时,才会成为Trunk。
交换机接口及连接(图解)

全面图解交换机接口及连接局域网交换机作为局域网的集中连接设备,它的接口类型是随着各种局域网和传输介质类型的发展而变化的,分析一下局域网的主要网络类型和传输介质发展过程,我们就不难发现各种交换机接口类型,下面我们就先来介绍目前仍存在的一些交换机接口,注意,因交换机的许多接口与路由器接口完全一样,所以在此仍以路由器上的相应接口进行介绍。
一、交换机接口类型1、双绞线RJ-45接口这是我们见的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种接口类型,它属于双绞线以太网接口类型。
它不仅在最基本的10Base-T以太网网络中使用,还在目前主流的100Base-TX快速以太网和1000Base-TX千兆以太网中使用。
虽然它们所使用的传输介质都是双绞线类型,但是它们却各自采用了不同版本的双绞线类型,如最初10Base-T使用的3类线到支持1000Base-TX千兆速率的6类线,中间的100Base-TX则中以使用所谓的五类、超五类线,当然也可以是六类线。
这些RJ-45接口的外观是完全一样的,如图1左图所示,像一个扁“T”字。
与之相连的是RJ-45水晶头,如图2中,右图分别为一个水晶头和做好水晶头连线的双绞网线。
如图2所示的就是一款24口RJ-45接口的以太网交换机,其中还有将在下文介绍的2个SC光纤接口和1个AUI接口。
图1图22、光纤接口对于光纤这种传输介质虽然早在100Base时代就已开始采用这种传输介质,当时这种百兆网络为了与普遍使用的百兆双绞线以太网100Base-TX区别,就称之为“100Base-FX”,其中的“F”就是光纤“Fiber”的第一个字母。
不过由于在当时的百兆速率下,与采用传统双绞线介质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况且价格比双绞线贵许多,所以光纤在100Mbps时代产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它主要是从1000Base技术正式实施以来才得以全面应用,因为在这种速率下,虽然也有双绞线介质方案,但性能远不如光纤好,且在连接距离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非常适合城域网和广域网使用。
路由器、交换机常见指标总结

三、 路由器配置
接口种类:列举路由器能支持的接口种类,体现路由器的通用性。常见的 接口种类有:通用串行接口(通过电缆转换成 RS 232 DTE/DCE 接口、V.35 DTE/DCE 接口、X.21 DTE/DCE 接口、RS 449 DTE/DCE 接口和 EIA530 DTE 接口 等)、10M 以太网接口、快速以太网接口、10/100 自适应以太网接口、千兆以 太网接口、ATM 接口(2M、25M、155M、633M 等)、POS 接口(155M、622M 等)、 令牌环接口、FDDI 接口、E1/T1 接口、E3/T3 接口、ISDN 接口等。
1. 端口吞吐量 实测值与接口位置及关系相关,例如同一插卡上端口间测试的吞吐量可能与 不同插卡上端口间吞吐量值不同。
2. 整机吞吐量 实测值小于等于路由器所有端口的吞吐量实测值之和——只有在达到整机 线速的时候相等。“支持线速”,表示能无阻塞地处理帧,即设备内部没有因内 部背板带宽不足而等待处理的帧。交换机支持线速等价于:交换机的整机线速带 宽约=千兆端口数*2(对应光纤收发 2 个方向)≤标称背板带宽(G)。也就是短 板是线速,不在背板时,吞吐量才能达到线速。
对 IP 以外协议的支持:除支持 IP 协议外,路由器设备还可以支持 IPX、 DECNet、AppleTalk 等协议。这些协议在国外有一定应用,在我国应用较少,一 般不用考虑。
三、 组播协议支持情况
互连网组管理协议(IGMP)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是 IP 主机用作向相邻多目路由器报告多目组成员。多目路由器是支持组播的路 由器,向本地网络发送 IGMP 查询。主机通过发送 IGMP 报告来应答查询。组播路 由器负责将组播包转发到所有网络中组播成员。
交换机三种端口模式Access、Hybrid和Trunk的理解

很多朋友一直在问到交换机的几种端口具体是什么作用,这个确实在我们平时中很多朋友容易忽略,那么我们今天来了解下这方面的内容。
以太网端口有3种链路类型:access、trunk、hybirdAccess类型端口:只能属于1个VLAN,一般用于连接计算机端口;Trunk类型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 报文, 一般用于交换机与交换机相关的接口。
Hybrid类型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 报文,可以用于交换机的间连接也可以用于连接用户计算机。
首先,将交换机的类型进行划分,交换机分为低端(SOHO级)和高端(企业级)。
其两者的重要区别就是低端的交换机每一个物理端口为一个逻辑端口,而高端交换机则是将多个物理端口捆绑成一个逻辑端口再进行的配置的。
例如cisco网络中,交换机在局域网中最终稳定状态的接口类型主要有四种:access/trunk/ multi/ dot1q-tunnel。
1、access: 主要用来接入终端设备,如PC机、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
2、trunk: 主要用在连接其它交换机,以便在线路上承载多个vlan。
3、multi: 在一个线路中承载多个vlan,但不像trunk,它不对承载的数据打标签。
主要用于接入支持多vlan的服务器或者一些网络分析设备。
现在基本不使用此类接口,在cisco的网络设备中,也基本不支持此类接口了。
4、dot1q-tunnel: 用在Q-in-Q隧道配置中。
什么是链路类型?vlan的链路类型可以分为接入链路和干道链路。
1、接入链路(access link)指的交换机到用户设备的链路,即是接入到户,可以理解为由交换机向用户的链路。
由于大多数电脑不能发送带vlan tag的帧,所以这段链路可以理解为不带vlan tag的链路。
2、干道链路(trunk link)指的交换机到上层设备如路由器的链路,可以理解为向广域网走的链路。
通信网常见接口一览

各种交换机数据接口类型一览作为局域网的主要连接设备,以太网交换机成为应用普及最快的网络设备之一,同时,也是随着这种快速的发展,交换机的功能不断增强,随之而来则是交换机端口的更新换代以及各种特殊设备连接端口不断的添加到交换机上,这也使得交换机的接口类型变得非常丰富,为了让大家对这些接口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我们根据资料特地整理了一篇交换机接口的文章:1、RJ-45接口这种接口就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网络设备接口,俗称“水晶头”,专业术语为RJ-45连接器,属于双绞线以太网接口类型。
RJ-45插头只能沿固定方向插入,设有一个塑料弹片与RJ-45插槽卡住以防止脱落。
这种接口在10Base-T以太网、100Base-TX以太网、1000Base-TX 以太网中都可以使用,传输介质都是双绞线,不过根据带宽的不同对介质也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1000Base-TX千兆以太网连接时,至少要使用超五类线,要保证稳定高速的话还要使用6类线。
2、SC光纤接口SC光纤接口在100Base-TX以太网时代就已经得到了应用,因此当时称为100Base-FX(F是光纤单词fiber的缩写),不过当时由于性能并不比双绞线突出但是成本却较高,因此没有得到普及,现在业界大力推广千兆网络,SC光纤接口则重新受到重视。
光纤接口类型很多,SC光纤接口主要用于局网交换环境,在一些高性能千兆交换机和路由器上提供了这种接口,它与RJ-45接口看上去很相似,不过SC接口显得更扁些,其明显区别还是里面的触片,如果是8条细的铜触片,则是RJ-45接口,如果是一根铜柱则是SC光纤接口。
3、FDDI接口FDDI是目前成熟的LAN技术中传输速率最高的一种,具有定时令牌协议的特性,支持多种拓扑结构,传输媒体为光纤。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ANSI)制定的在光缆上发送数字信号的一组协议。
FDDI 使用双环令牌,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100Mbp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化交换机适用场所及端口分类
模块化交换机还是比较常用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模块化交换机适用场所及端口分类,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
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中国企业面临的变化更加复杂。
企业只有推动变化,驾驭变化,才能避免危机,抓住商机。
而在当今中国网络与企业业务发展更加的紧密。
对网络而言,灵活的架构和灵活的产品是关键。
在千兆交换机的家族中,固定端口交换机由于所有端口都是固化在设备上的,因此常常难以应对网络调整。
针对经常变更、弹性较强的网络环境,曾有专业人士建议“选择模块化交换机,因为而模块化交换机配备了额外的开放性插槽,用户可以自行选择不同速率、不同功能和不同接口类型的模块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
”作为交换机发展趋势的模块化交换机而言:灵活的模块化设计为用户提供了堆叠接口、1000BASE-SX,1000BASE-LX、1000BASE-T、GBIC等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端口选择,便于用户因地制宜,根据网络架构随时更换模块以扩展功能或提升性能,实现灵活组网。
模块化交换机尽管价格上要比固定端口交换机昂贵一些,但是拥有出色的灵活性、扩充性和未来的升级性,从长远角度来看,具有更佳的投资回报率。
模块化交换机的适用场所
几乎所有网络都会遇到扩展和增容的问题,如何合理的、低成本的进行网络基础设施的购入、改造和更新是摆在很多用户面前的难题。
建网初期,如若一味选择高端主流设备,势必会造成前期应用时设备的空余或闲置,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如若考虑前期购置成本而选择仅仅满足当前规模应用的网络设备,当未来需要继续增加工作站数量的时候,实现起来将会十分困难,采用级联或连入HUB集线器的方式拓展端口数量,将会产生传输瓶颈,严重影响网络的使用效率。
这种情况下,初期的网络构建使用户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
而模块化交换机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于网络规模随时增长或工作站接入数量巨大的网络环境特别是政府部门、高校等,模块化交换机将是首选。
模块化交换机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易于管理等优点,便于网络升级扩容,能够有效保护用户投资,实现“按需扩展”,物尽其用。
可以根据部门规模的增长速度随时增加设备的堆叠数量,有效的避免了超前投资和资源浪费,而超强的背板带宽充分保证了在实现高层堆叠的同时,所有端口均能够保持线速转发能力,不会影响网络运行的效率。
模块化交换机也经常被用于连接用户到高速的园区网骨干。
通常,它们有一些所谓的高速“用户”端口,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
当数据从这些端口汇总上来时,会从更高速的数据上联通路传递出去,以实现和中心服务器、IP PBX等设备的数据交互。
模块化交换机通常会放置在企业的配线间或者机房中,它能适应增长中的网络。
如果有新的用户加入到网络中,管理员只需简单地在原来的设备上面放置一台新的设备,然后通过一个外部的“堆叠”接口将所有的交换机连接起来。
事实上,这就像您自己又开发了一台新的、更大的交换机一样,可以方便地和原先的交换机一起管理,只是容量增大了。
一般在大型网络的核心层、汇聚层采用模块化交换机,具有很好的灵活性。
按照需求灵
活配置各种模块,做到既满足需求,由留有余地。
整个网络架构采用三层结构,使网络具有较好的伸缩性、可以根据网络建设的不同阶段灵活配置和扩展,具有能不断吸收新技术、新方法的功能。
采用模块化交换机、可堆叠交换机,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又具有发展潜力。
比如交换机增加模块即可扩展网络的规模或拓展冗余链路。
按交换机的端口交换机的分类
交换机的分类标准多种多样。
从体系架构的角度看,以太网交换机家族可以分为固定端口交换机和模块机箱式交换机。
其中,固定端口交换机的交换端口基本上是与交换机固定在一起的,可以利用堆叠的方式实现容量的扩展;而模块机箱式交换机的每个交换端口是插板式、模块化的,可以根据需要增减。
通常情况下,前者主要用于网络的中低端应用,后者主要用于中高端应用。
其实还有一种是两者兼顾,那就是在提供基本固定端口的基础之上再配备一定的扩展插槽或模块。
(1)固定端口交换机
固定端口顾名思义就是它所带有的端口是固定的,如果是8端口的,就只能有8个端口,再不能添加。
16个端口也就只能有16个端口,不能再扩展。
目前这种固定端口的交换机比较常见,端口数量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的端口标准是8端口、16端口和24端口。
非标准的端口数主要有:4端口,5端口、10端口、12端口、20端口、22端口和32端口等。
固定端口交换机虽然相对来说价格便宜一些,但由于它只能提供有限的端口和固定类型的接口,因此,无论从可连接的用户数量上,还是从可使用的传输介质上来讲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种交换机在工作组中应用较多,一般适用于小型网络、桌面交换环境。
固定端口交换机因其安装架构又分为桌面式交换机和机架式交换机。
与集线器相同,机架式交换机更易于管理,更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网络,它的结构尽寸要符合19英寸国际标准,它是用来与其它交换设备或者是路由器、服务器等集中安装在一个机柜中。
而桌面式交换机,由于只能提供少量端口且不能安装于机柜内,所以,通常只用于小型网络。
(2)模块化交换机
模块化交换机虽然在价格上要贵很多,但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用户可任意选择不同数量、不同速率和不同接口类型的模块,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网络需求。
而且,模块化交换机大都有很强的容错能力,支持交换模块的冗余备份,并且往往拥有可热插拔的双电源,以保证交换机的电力供应。
在选择交换机时,应按照需要和经费综合考虑选择模块化或固定方式。
一般来说,企业级交换机应考虑其扩充性、兼容性和排错性,因此,应当选用模块化交换机;而骨干交换机和工作组交换机则由于任务较为单一,故可采用简单明了的固定式交换机。
本文由沈阳中研白癜风研究所(/)网站负责人阿牧整理分享,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