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高速公路路基填方施工方案、方法

高速公路路基填方施工方案、方法

高速公路路基填方施工方案、方法高速公路路基填方施工方案、方法提要:在挖方地段,首先做好截水沟,排除地表水,以防止水流入工作面影响施工,填方地段路基两侧均设置水沟并及时疏通维护高速公路路基填方施工方案、方法软土路基处理完后,除应满足软基处理的填筑要求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路基填方施工。

(一)施工准备1、进行中线、高程的复测,放出路堤的边线绘出断面图,同时修筑便道和便桥,做好施工准备。

2、对施工用地范围内的植物、垃圾、有机杂质进行清理,掘除移运和处理,要求清除耕植表土10〜30cm,并运到弃土地点。

3、排除地表水,设置排水沟、截水沟,保证路基范围内无积水,以免影响路基填筑质量。

(二)施工方案路基填筑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先施工软基路段,然后按四区段(填、平、碾、检),八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底填前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测签证、路基整形、边坡修整)施工程序组织,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填土试验区段,根据填料性质和压路机型号,通过试验确定施工参数(松铺厚度,碾压方式,遍数)。

优化施工方案,全面展开施工。

根据构造物、机械的生产能力及具体的地形情况划分施工作业区,现场由主管技术人员、队长、领工员具体确定,长度一般为200〜300m。

每一作业区在路基横向上按50〜60m划分若干个施工单元。

每一施工单元内按四区段施工法进行土石填筑、平整、碾压、检验等工序的作业。

每一工序完成后,完成该工序的机械转入下一单元进行同一施工,每一施工单元内不准进行交叉作业。

施工中合理组织机械,使之形成循环流水作业,尽量使循环中全部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由于碾压工序是施工控制的关键,施工中合理配备压路机,并使工序的作业时间大致相等。

1、填土路堤(1)基底处理路基基底根据施工时的地面和土质的实际条件,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处理。

①清除地表草皮、树木、垃圾、农作物根系及表土,并掘除树根和拆除路基用地范围内的结构物。

②路堤填土高度小于800mm (不包括路面厚度)时,对于原地表清除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将地表翻松300mm,然后整平压实。

路基土方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路基土方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本项目为夏门至成都国家高速公路赣州至崇义(赣湘界)段B5标,标段起讫桩号为K514+000- K518+150,路线全长4.15KM。

本标段路线总体为东西走向,位于崇义县关田镇境内。

本段路线起于关田村上牛岗附近,沿小江设置两座高架桥后至刘屋北面,沿山脚布线,于关田小学附近设关田互通,之后跨赣丰公路及小江,终于杨梅坑附近。

主要控制点有上牛岗、关田镇、关田互通。

主要河流为小江,主要公路为赣丰公路,为三级公路,沥青砼路面,路基宽8.5m,路面宽7m。

导线点、水准点、路基横断面已进行了准确的复测,其成果已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复。

2010年12月15日经我项目部和监理组在现场认真勘查研究,最后综合考虑决定试验段选择在K518+000—K518+150,全幅填筑施工,试验段计划施工时间2010.12.29-2011.01.02。

1、赣崇高速公路B5合同段施工承包合同书及技术规范;2、赣崇高速公路B5合同段施工图设计文件;3、交通部现行的公路设计、施工技术规范、验收评定标准等。

相关规范、规程;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04。

三、试验段目的1、根据各种机械的施工能力相匹配的原则,确定适宜的施工机械,按生产能力决定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2、通过试验段验证:最佳含水量、最大密实度等土工试验指标指导施工的实际效果。

3、通过试铺决定:1)压实机械的选择、组合,碾压顺序、碾压速度、碾压遍数;2)确定压实系数;3)挖土、运输、推平和碾压机械的合理组合;4)施工中人员的配合。

4、确定每天的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

5、全面检查填料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填方用土:试验段用土主要来自主线挖方段,挖方段土源五、路基土方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测量放样---场地处理---试验准备---排水设施完善—布土—推平---碾压成型---试验检测---下道工序施工。

铁路工程施工资料-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铁路工程施工资料-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铁路工程施工资料-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项目概述
本项目是为了研究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的施工方案。

高速铁路的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路基填土施工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本项目旨在通过试验段的施工,验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为未来高速铁路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工程背景
高速铁路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路基填土施工是高速铁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在实际工程中,路基填土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对于保证路基填土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施工方案
1.物料准备
–根据设计要求,筛选符合要求的填土物料。

–对填土物料进行检测和试验,确保其满足施工要求。

2.施工前工作
–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环境整洁。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

3.施工过程
–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对填土进行分层填筑,每层填土高度不超过规定的厚度。

–采取适当的压实措施,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4.验收与保养
–完成填土后,进行验收工作,检查填土的密实度、平整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在施工结束后进行保养工作,包括对填土进行养护和加固等工作。

结语
通过铁路工程施工资料中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地保证高速铁路路基填土施工质量,为高速铁路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同时,本施工方案也为未来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以上为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工程从业人员提供帮助和参考。

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方案

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方案

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方案
《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建设成为了国家重点工程之一。

而高速铁路的路基施工是整个铁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铁路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进行细致的勘察和设计是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方案的第一步。

在选择路线和确定路基类型时,需充分考虑地质情况、水文条件、土壤性质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勘察设计方案。

只有在了解了地质和气候等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最适合的路基施工方案。

其次,科学的施工工艺也是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方案的核心。

在选定路基方案后,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步骤。

例如,对于填方工程,需要采用科学的土方开挖和压实方法,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同时,施工人员还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路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对于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方案来说,保障施工安全和环保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和环保法规,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设备,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方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安全等因素。

只有科学
合理地制定施工方案,才能保证高速铁路的路基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路基工程作为高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高铁的运营安全和旅客舒适度。

为此,本文将详细介绍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路基填筑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为后续大规模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试验段的施工应遵循“安全第一、质量优先、科学管理、技术创新”的原则,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二、试验段选择试验段应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以反映路基填筑工程的实际情况。

同时,试验段长度应满足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的要求,一般为200-500米。

三、施工工艺1.填筑材料选择试验段填筑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优先选用质地均匀、密实度高、稳定性好的材料。

对于特殊地段,如软土、膨胀土等,应根据设计要求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填筑方法试验段填筑方法可分为水平填筑和纵向填筑两种。

水平填筑适用于地势平坦、填筑高度较小的地段;纵向填筑适用于地势起伏较大、填筑高度较大的地段。

根据试验段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填筑方法。

3.填筑厚度试验段填筑厚度应根据填筑材料、压实机械和压实标准等因素确定。

一般情况下,填筑厚度不宜超过30厘米,以确保填筑层的压实质量。

4.压实工艺试验段压实工艺主要包括碾压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等。

应根据填筑材料和压实机械的性能,合理选择压实工艺,确保填筑层的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四、质量检验1.填筑材料检验对试验段填筑材料进行常规检验,包括颗粒分析、含水量、塑性指数等,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2.填筑厚度和密实度检验采用雷达探测、钻孔取样等方法,对试验段填筑厚度和密实度进行检验,确保达到设计标准。

3.变形和稳定性检验对试验段进行长期观测,包括沉降、位移、裂缝等,评估路基的变形和稳定性。

五、总结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是确保路基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铁路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

铁路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

铁路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关于铁路路基试验段施工的方案。

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吧,毕竟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项目背景这次我们要施工的铁路路基试验段位于我国某重要铁路线路上,全长约10公里。

试验段的建设旨在验证路基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二、施工目标1.确保试验段路基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积累施工经验,为全线施工提供参考。

3.提高路基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周期。

三、施工准备1.人员准备:组建一支专业的路基施工队伍,包括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

2.设备准备:配备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摊铺机等路基施工设备。

3.材料准备:采购合格的填料、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

4.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熟悉设计图纸,了解施工技术规范。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1.基础处理:对试验段路基范围内的地基进行处理,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2.填筑路基:采用分层填筑的方法,每层厚度不超过30厘米,使用压路机进行压实。

3.排水设施:设置排水沟、盲沟等排水设施,确保路基排水畅通。

4.路基防护:对路基边坡进行绿化、喷浆等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5.施工监测:对路基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沉降、位移、压实度等指标。

五、施工安排1.施工进度:按照施工计划,确保试验段路基施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施工质量: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确保路基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施工安全: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六、施工难点及应对措施1.难点:地基处理、路基填筑、排水设施施工等。

2.应对措施:(1)加强地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

(2)采用分层填筑,确保路基压实度。

(3)合理设置排水设施,保证路基排水畅通。

七、施工效果评估1.路基质量:通过检测沉降、位移、压实度等指标,评估路基质量。

2.施工效率:统计施工周期,分析施工效率。

好了,今天的方案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啥疑问或者建议,欢迎随时交流!咱们下期再见!注意事项:1.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把控要严格,不能有丝毫马虎。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最新版样本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最新版样本

目录1.编制根据 (1)2.工程概况 (1)3.实验段实验目和范畴 (2)4.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状况 (3)5.路基实验段施工准备 (5)6.填筑施工办法 (8)7、实验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施工进度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9、质量保证办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安全保证办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环保办法 (26)12.文明工地管理办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路基填筑实验段施工方案为保证高速铁路路堤填筑质量, 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可靠资料及相应沉降参数, 避免盲目施工给工程带来损失, 找出适合本地区施工最佳施工方案, 指引本段路基施工, 特编制本方案。

1.编制根据(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原则》铁建设[]160号;(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原则》铁建设[]085;(4)《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1-;(5)《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J971-;(6)《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初次设计技术交底资料》;(7)《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工程设计详图集;(8)沪昆赣鹰指安发[]8号;(9) 沪昆赣工发[]79号文;(10)《中交股份沪昆客专HKJX-3标项目经理部二分部路基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概况2.1概述我项目部承建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里程为DK453+000~DK477+301.5,全长24.3km。

高速公路填土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

高速公路填土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0二、工程概述 0三、试验段试验目的 (1)四、施工进度计划 (1)五、路基填料及质量评定标准 (1)六、施工准备工作 (4)七、人员及机械设备组织 (5)八、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7)九、施工报验 (12)十、雨季施工措施 (12)十一、质量保证体系 (13)十二、安全组织保证措施 (17)十三、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 (20)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为圆满完成路基土方填筑工程,根据施工招标文件和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在认真阅读和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及对施工现场作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公司的多年施工经验,以信守合同、确保工期和质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优质高效文明施工为指导思想,选择在K23+420~K23+560段右侧(卸货区)路基进行土方路堤试验段的施工,为我标段后续大面积土方路堤填筑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及相应的施工参数,找出适合本标段土方路堤填筑的最佳方案和最佳机械组合,指导全线施工,现编制本工程路基土方路堤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2005);3)《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0-2006);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7)罗田收费站施工图设计;8)《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手册》。

二、工程概述本项目为新建罗田收费站工程,设计范围包括:龙大左线ZK23+120~ZK24+500;左线连接线LK0+005~LK0+452;龙大右线YK22+916~YK24+510;A匝道AK1+771~AK2+311.409;B匝道BK0+377.536~BK0+579。

YK23+000~YK24+000、AK2+000~AK2+311.409、卸货区为主要填方段,长为1311m,最大填方高度为20m,填方总计394032m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1第二章工程概况1第三章试验段试验的目的和范围2第四章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2第五章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准备3第六章填筑施工方法4第七章试验成果6第八章施工进度安排6第九章质量保证措施6第十章安全保证措施7第十一章环保措施7编制依据1.1、铁道部颁布《新建时速200km 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1.2、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改建铁路浙赣线电气化工程提速部分路基设计对施工的技术要求》(初稿);1.3、铁道部颁布《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1.4、铁道部颁布《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99);1.5、铁道部颁布《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TBJ102-96);1.6、浙赣铁路改造提速工程施工图设计;1.7、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通知。

工程概况2.1 概述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浙江段)第八合同段有关单位如下:建设单位:上海铁路局浙赣线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监理单位:上海铁道学院建设监理科技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标段起迄里程K141+000~K174+000,全长33km,管段内现有4 个车站,改造后保留3 个车站,封闭1 个车站。

本标段内共有15 个双线绕行路段,均为新建线路,改造后的路基标准高(开通时速达200km/h), 曲线半径大,符合线路提速要求。

提速改造主要项目为:路基加宽、绕行地段新建路基、新建桥涵及改造、轨道新铺、换岔、线路拨移及部分站场房屋、信号、通信、电力等相关配套工程。

在线路开通且路基稳定后,安排在本标段工程竣工前更换无缝线路。

本标段路基土石方155 万m3,其中填方69 万m3,挖方96 万m3。

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I 级正线数目:双线限制坡度:7.2‰最小曲线半径:新建地段3500m。

困难地段2800m,个别地段2200m。

牵引种类:电力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2.2、试验段的设置根据本标段目前施工图到位情况以及征地拆迁、取土场、现场交通、水电情况等综合分析比较,将试验段定在K163+230~K163+430,全长200m,该地段原地貌为葡萄园、草莓地等经济作物区,填筑范围内设计无涵渠、通道等构筑物,具有填筑施工时连续、完整的优势。

地质情况:本标段基本位于金衢盆地,地质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种植土、淤泥质黏土,层厚0.1~0.5m;②黏土,黄褐色夹灰色,硬塑,层厚1.2~3.0m③粉砂,黄褐色,中密,饱和,夹薄层黏土;层厚1.5~3.5m④黏土,青灰色,软~硬塑地下水埋深0.5~2m 该段路基的地质及地表情况能代表本地区路基填方施工的特点。

该段路基设计基本情况为:路基顶宽12.1m,平曲线半径3500m,纵坡为6.0‰,平均填高3.5m。

设计主要工程数量为路堤本体填筑995m3,基床底层填筑5268 m3,换填渗水性材料3750 m3,挖除松软土3750 m3,总填方量为10013 m3。

试验段试验的目的和范围3.1 试验段试验的目的①.确定本地区经济合理的填料,选定满足施工要求的压实机具、所用填料及压实条件下合理的松铺厚度、压实遍数和施工最佳控制含水量等工艺参数,选定经济、合理、准确的检测手段。

②.验证铁道部颁布《新建时速200km 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为今后的铁路建设积累施工经验和现场检测数据。

3.2 试验范围①.基床底层(基床下部1.9m 范围内)填筑的施工工艺(含检测手段);②.基床以下部分路堤本体填筑施工工艺(含检测手段);③.路基基底沉降观测和路基面沉降观测。

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4.1 参加施工人员进场情况①管理、技术、质检、检测人员已全部到位,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料见表1:主要施工人员表均已经到位。

4.2 投入试验段施工的机械设备试验段路基填筑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土方,自卸车装运土方,推土机初步平整,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平地机修整填筑表面。

所需机械设备见表2。

投入试验段施工机械表4.3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见表3)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表表3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准备5.1 测量工作根据设计院的钉桩资料进行施工复测,恢复线路中间桩位,加密水准点,测量路基横断面,放出征地红线桩。

5.2 开挖排水沟沿着地界线挖出排水沟,排出原地面积水,沟深80cm,并每隔100m 在路基两侧对称的开挖集水井,用水泵抽出积水。

5.3 基底处理根据地质资料和基底轻型动力原位测试结果(按照设计文件松软土地基承载力σ0 < 150kPa),本段试验段路基在填筑前需进行基底处理。

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实际情况,需要挖除原地面以下50cm 厚的种植土及淤泥质黏土,然后换填合适填料。

5.4 填料选择和室内试验经过详细调查,本标段内的利用方主要为砂黏土,属B 组填料,满足《新建时速200km 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路路基施工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基床底层填料选择A、B 组填料或改良土;路堤本体填筑选择A、B 组填料及C 组填料中的块石、碎石、砾石等填料)根据土石方调配方案,试验段土源定于K162+820~K163+040 段路基挖方。

对填方土进行取样后,分别进行颗粒筛分、土壤液、塑限、自由膨胀率、标准击实等试验以鉴定土壤类别并确定指导现场施工的相关指标。

根据取样检测表明,该土源为B 组填料。

(详见编号为T2004-02-001、T2004-02-002 的土工试验报告)5.5 弃土场选择因基底处理需挖除大量非适用路基填料的种植土及淤泥质土,故需选取合适的地点作为弃土场地。

本着环保、经济、合理的原则,经多次实地勘察,在本试验段方圆10km 范围内未发现适用的弃土场,只有在K149+848 处的新中溪大桥上游岸边有一个多年废弃的水塘适用,可以联系征用,储量约5000m3,运距13.5km。

5.6 填前碾压基底处理完成后,进行路基基床以下部分填筑。

基底经晾晒待含水量适宜时进行填前碾压,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本段填高均大于1.5 米,填前碾压要求达到重型击实试验的82%。

5.7 断面复测填前碾压完成并经验收达规定的压实度后,对原地面进行断面测量,以确定填方工程数量并作为以后计量支付的依据。

断面经监理工程师复核签字认可后即可测设路基坡脚线及中线。

填筑施工方法本次试验段施工内容包括基底换填、路堤本体填筑和基床底层填筑。

其工艺流程如图1。

6.1 填料来源和挖运方法本段土源来自于K162+820~K163+040 线路经过处的山坡挖方,对该挖方段进行表土清理、树根挖除、清理非适用材料的工作,(该取土场已经中心试验室取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质满足填方要求,土源土样各种试验记录、报告齐全)。

根据土石方调配图方案,试验段土石方开挖由K162+960 往K163+040 方向倒退开挖。

施工便道利用K162+020~K164+800 处的既有机耕道,并用碎石土修整既有路面。

现场施工用电采用自备75kW 发电机一台,施工用水由线路右侧河道内接入。

6.2.1 基底换填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送至弃土场,推土机整平。

弃土场绿化。

6.2.2 路基填筑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按放样宽度及松铺厚度控制卸土量,检查含水量,含水量适宜时推土机摊铺整平,松铺厚度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用压路机按规定碾压。

按以往施工经验,一般碾压三遍后开始检查压实度,之后每增加碾压一遍即检查一次压实度,直至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标准。

6.3 卸土控制填筑前首先放出线路中桩和填筑边线,每10m 钉出边线木桩,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30cm。

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10 延长米范围内的卸土车数,以达到控制松铺厚度的目地。

6.4 埋设沉降桩开挖基底经碾压检测合格后,按20m 间距在线路上埋设沉降观测桩,埋设位置分别为K163+240、K163+260、K163+280、K163+300、K163+320、K163+340、K163+360、K163+380 中心处。

沉降观测桩由沉降底板、测杆、套管、套管接头、套管盖板、测杆头组成。

沉降板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尺寸为500mm×500mm×30mm,用C15 混凝土预制。

测杆采用Ф40mm 钢管制成,一端为外丝,另一端为内丝,每根长为50cm,套管采用塑料管。

工作原理:埋在地表的沉降底板随地基沉降而下沉,通过连接在上面的测杆的传递测量其高程,测杆高程减去杆长即为沉降板高程,每次沉降差就是地表沉降值。

6.5 摊铺整平本试验段中基底换填渗水土、路堤本体及基床底层填料均采用同一种填料。

首先检查填料的含水量,当填料含水量与其最佳含水量之差不超过2%时立即予以摊铺整平,本次试验段按松铺厚度30cm、40cm、50cm 分别进行试验。

填料的摊铺采用推土机,保证每一填层的平整度及层厚的均匀,摊平过程中不断用铁锹挖洞检查松铺厚度。

原则上每一层填筑时均须形成2%~4%的人字形横坡,有困难时可在基床底层逐步形成。

在相邻两区段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处须错开不小于3m 的距离。

在沉降观测桩周围1m 范围内的路基采用人工填筑整平。

6.6 碾压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

本试验段采用18T(激振力为36T)振动压路机两台,两台压路机以中线为界,各压半辐路基宽度,分别记录各自的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

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行与行轮迹重叠0.2~0.3c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4~0.5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1.0~1.5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碾压方法为:静压一遍,弱振碾压一遍,强振碾压2~6 遍(同步检测结果定),弱振碾压一遍,最后再静压一遍消除轮迹。

即:静压弱振强振弱振静压。

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

6.7 压实检测在每一填层碾压三遍后即用K30 平板载荷仪、核子密度湿度仪检测地基系数K30、孔隙率n。

在使用核子密度湿度仪进行检测的同时,采用灌砂法(或灌水法)进行平行对比试验,以核准核子密度湿度仪的测试数据,检测频率为每层每遍(自碾压三遍后开始)18 个点,直至达到90%的压实度。

试验过程中安排技术人员、检测人员记录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及压实度检测等情况,以便整理出指导大面积路基填筑施工的总结报告。

试验段第一层达90%的压实度,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意后,在其上进行压实度为93%和95%的压实试验,从而确定填料在适宜的含水量和合适的松铺厚时,不同吨位的压实机械达到90%、93%、95%的压实度时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施工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