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正常报告
2012-02-11脑血管造影手术记录单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
脑血管造影检查、神经介入治疗手术记录单
患者姓名:景建霞
性别:女
年龄:62岁
科室:神经内科
住院号:1080701
手术过程:(手术野之准备、体位、步骤、血管造影所见、介入治疗过程、术中病情变化及处理)
患者今日17:15在本院导管室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取平卧位,常规心电、血压监护,双侧腹股沟区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下1.5cm处股动脉为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利用置换导丝置入5F导管鞘。顺导管鞘在0.035英寸导丝导引下置入5F“猪尾巴”造影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显示主动脉弓及弓上诸动脉均充盈显影清晰,弓上诸动脉显示迂曲,在0.035英寸导丝导引下撤出5F“猪尾巴”造影导管;在0.035英寸导丝导引下顺导管鞘置入5F椎动脉造影管分别插管至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左侧椎动脉开口处造影显示:以上动脉及其各分支均充盈显影清晰,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各显示一枚动脉瘤,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形状不规则,边缘不规则,其大小约5.2mm×5.3mm,瘤颈显示不清;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呈类圆形,其大小约3.2mm×5.2mm,瘤颈宽约3.2mm,边缘规则;右侧前交通起始部及A2段各显示一枚浆果样微小动脉瘤,边缘规则,其余脑血管大小、形态、走向正常,未见异常血管团影,毛细血管期及静脉期亦未见异常。
DSA号:2012-005
手术日期:2012-02-11
术前临床诊断:1.SAH;2.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脑血管造影-解剖及影像学
什么是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医疗检查技术,通过注射对比剂进入血管,利用X射线或其他影像学方法观察和评估脑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
脑血管造影的目的
脑血管造影的目的是评估脑血管系统的异常,如动脉狭窄、血管畸形、动脉瘤等。
通过脑血管造影,医生可以对脑血管病变进行定位、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脑血管的解剖结构
脑血管包括大脑动脉、脑室系统、大脑静脉等。
其中,大脑动脉分为前大脑动脉、中大脑动脉、后大脑动脉。
不同的脑血管供应不同的脑区。
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方法
脑血管造影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利用连续的X射线拍摄,可以观察到脑血管的强化图像。
2. CT血管造影(CTA):利用CT扫描和对比剂,可以获取脑血管的三维图像,对血管病变进行评估。
3.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利用磁共振技术,观察脑血管的图像,可以展示血管的血流情况,并评估血管异常。
脑血管造影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前,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是否对对比剂过敏;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时,需特别注意。
脑血管造影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过敏反应、感染等,医生会在治疗前进行评估和告知。
结论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脑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
通过脑血管造影,可以准确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病变,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2012-02-06脑血管造影手术记录单

2012-02-06脑血管造影手术记录单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造影检查、神经介入治疗手术记录单患者姓名:陈荣秀性别:男年龄:56岁科室:神经内科住院号:1079487 DSA号:2012-004 手术日期:2011-02-06 术前临床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术后影像诊断:左侧颈内动脉终末段重度狭窄手术名称:全脑血管造影术术者:陈德鹏第一助手:刘晓第二助手: 麻醉方式:局麻麻醉医师:陈德鹏护士:黄梅手术时间:2011年02月06日10时55分至06日11时40分止,共用0小时45分手术过程:(手术野之准备、体位、步骤、血管造影所见、介入治疗过程、术中病情变化及处理)患者今日10:55在本院导管室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患者取平卧位~常规心电、血压监护~双侧腹股沟区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下1.5cm处股动脉为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利用置换导丝置入5F导管鞘~静脉注射肝素20mg。
顺导管鞘在0.035英寸导丝导引下置入5F“猪尾巴”造影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显示主动脉弓及弓上诸动脉均充盈显影清晰~弓上诸动脉走行迂曲~在0.035英寸导丝导引下撤出5F“猪尾巴”造影导管,在0.035英寸导丝导引下顺导管鞘置入5F椎动脉造影管分别插管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左侧椎动脉开口处造影显示:以上动脉及其各分支均充盈显影清晰~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不规则充盈缺损~官腔狭窄50%~左侧颈内动脉虹吸段走行僵硬~官腔轻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终末段及左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狭窄80%~右侧颈内动脉虹吸段走行僵硬~官腔轻度狭窄。
前交通动脉开放~右侧优势大脑前动脉,余脑血管大小、形态、走向正常~未见异常血管团影~毛细血管期及静脉期亦未见异常。
术毕拔除造影导管及导管鞘~压迫右股动脉穿刺点15分钟无出血~加压包扎后于11:45安返病房。
手术过程顺利。
参加手术人员:陈德鹏副主任医师、刘晓主治医师等。
脑血管造影及分析

临床分型:
非症状性狭窄
症状性狭窄
Ⅰ型:狭窄血管供血区域缺血性症状
Ⅱ型:狭窄引起的侧支血管供血区域缺血(盗血)性症状
Ⅲ型:混合型或复杂型
亚型
A型:相应区域无梗塞,或腔隙性梗塞但无神经缺损后遗症 预计血管重建术后病人能获益
B型:相应区域小面积梗塞/小卒中,或合并远端血管串联性狭窄, 或远端主干闭塞,但该支动脉参与其它狭窄血管的侧支血供 预计血管重建术后病人能部分获益
Type C
>10mm,
<5mm,
5-10mm,
angulated (>90º);
concentric or
extremely eccentric, or total occlusion
moderately eccentric, angulated (>45º), (>3 months old );
表现同前,和不可抵御的睡意, 垂直性复视、眼睑下垂、不能 仰视 通常该部位的TIA系栓塞所致
锁骨下动脉 Ⅰ型狭窄:
Ⅱ型狭窄:锁骨下动脉盗血
锁骨下动脉狭窄
椎动脉盗血
颈内动脉经PcoA 代偿不足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Ⅱ型狭窄: ICA-VBA盗血、MCA-VBA盗血
CA或ICA-C 1-6 闭塞或狭窄
Fisher CM
(Arch Neurol Psychiatry 1951,65:346)
经典TIA
血供的短暂减少与血供的适时恢复 使得缺血呈短暂性,避免了梗塞
缺陷?
•忽略了发生缺血的病理过程 •当缺血性神经事件时间>1h, 缺血区内梗塞成分已经形成 •对TIA病人进行卒中预防治疗 时,需要精确的病理生理定义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内膜剥 脱术(CEA)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 房颤的华法令治疗
50岁以下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结果分析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观察 对象 本组 2 . 4例 腰椎 骨质 增生 ,经 骨科 检 查 确 诊 ,男 1 3例 ,女 1 例 ;年 龄 4 ~7 l 2 0岁 。 1 2 观察 方 法 使 用 DL . —C— A 型 超 短 波 治 疗 机 , 工作 波长 6 m,频率 4 . 8 O 6 MHz ,功 率 2 0 ,将 2只 0W 5m~l c 电 极 对 置 于 患 部 介 于 两 电极 之 间 ,每 次 c Om 1 ~2 mi ,1次/ ,1 ~ 1 d为一 个疗 程 。 5 0 n d 0 5 1 3 疗效 评定 ① 显 效 :腰 部 疼 痛症 状 与体 征 基 本 . 消 失 ;② 有 效 :腰 部 疼 痛 症 状 与 体 征 有 改 善 ;③ 无 效 :腰部疼 痛症 状与 体征 无变 化 。
5 0岁 以下 缺 血性 脑 血 管 病 造 影 结 果 分 析
常振 东 河 南 南 阳 市 中 心 医 院 南 阳
430 70 0
【 键 词】 脑 血 管病 ;血 管造 影 关 【 图分 类 号 】 R 4 【 献 标 识 码】 B 中 73 文
【 章 编 号 】 1 7 — 1 0 ( 0 7 0 — 1 卜O 文 6 35 1 2 0 ) 5 0 3 2
累及 2 以上 狭窄 或 闭塞 2 处 6例 (2/) 5 6 ,烟雾 病 3例 9 ( %) 6 ,阴性 ¨ 例 (2 ) 0岁 以下 缺血 性 脑血 管 2 ,5 病患 者 ,前循 环病 变多 于后循 环 ,且 以大脑 中动脉病 变最 多 。
3 讨 论
对 于缺 血 性脑 血 管 病 患 者 ,特 别是 5 0岁 以下 的
维普资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盘志 ! 生 旦箜 鲞箜 塑
常见部位CTA报告模板!

常见部位CTA报告模板!来源:新乡医学影像一、颈部扫描及颈部血管造影(正常)描述:颈部结构对称,血管走行自然,形态规则。
扫描范围内双侧颈动脉及双侧椎动脉未见明显管壁增厚及钙化,管腔未见明显变窄,腔内血流通畅。
结论:扫描范围内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与椎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如症状不减请随诊复查,必要时进一步检查。
二、头颅扫描及CT血管造影(动脉瘤)描述: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管壁未见明确增厚钙化征象,管腔未见明显局限性狭窄或异常扩张;左侧椎动脉入颅段纤细;右侧椎动脉远端局部管壁钙化,管腔未见明显狭窄,其远端及基底动脉近端管腔呈瘤样扩张,最宽处直径约9mm;双侧后大脑动脉管壁未见明确增厚钙化征象,管腔未见明显局限性狭窄或异常扩张。
结论:左侧椎动脉入颅段纤细;右侧椎动脉远端局部管壁钙化,右侧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近端瘤样扩张。
请结合临床,必要时请DSA进一步检查。
三、头颅扫描及CT血管造影(先天变异)描述: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形态可,管壁未见异常膨出等征象。
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左侧大脑后动脉走行自然,管壁光整,管腔未见明显狭窄及异常扩张。
右侧大脑后动脉主要血供来自后交通动脉。
颅脑结构对称,增强扫描右侧额部可见一类圆形不均匀密度影,大小约3.3×2.3cm,边界清晰,明显强化,双侧基底节区见少许斑点状低密度影,边界清。
侧脑室旁白质密度可见对称性减低,脑室、脑池形态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四、下肢CT血管造影描述:双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管壁多发高密度钙化,并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不均匀狭窄。
双侧股动脉造影剂显影良好,未见异常狭窄及扩张,右侧胫前动脉、左腓动脉可见少许钙化,双胫前、右腓动脉中远段显影浅淡或未显影,左腓动脉断续显影。
余血管显影满意。
结论: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双胫前动脉及右腓动脉中下段重度狭窄乃至闭塞,左腓动脉节段性狭窄。
与2011-03-07日片所见无著变,请结合临床必要时进一步DSA检查。
脑血管造影的方法正常表现和病变

脑血管造影的方法正常表现和病变1.目的和要求(1) 了解脑血管造影的方法及其正常x线表现。
(2) 了解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瘤的主要典型x线表现。
2.教具x线教学片、幻灯片、标本、模型、录像和多媒体等。
3.内容提要(1)脑血管造影的方法是从股动脉插入导管,在透视下将导管端插至颈总动脉或椎动脉开口处,注入造影剂(30 %—35%复方泛影葡胺2m1/s)即可使脑动脉显影,即拍正侧位片,椎动脉造影需拍枕位片。
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主要办法。
(2)脑血管造影的正常x线表现:①脑的血管主要为颈内动脉(分布在大脑半球)和椎动脉(分布在小脑)两侧对称,并且又在蝶鞍上方形成基底动脉环,使两个动脉系相通以互为补偿。
②颈内动脉从破裂孔入颅内,即进入海绵窦沿鞍旁出海绵窦后形成“虹吸部”,此后即分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还有眼动脉等支。
③大脑前动脉,主要供给大脑半球内侧面。
可分为上行段,胼胝体膝段和水平段三部。
又先后分出许多分支如额极动脉,胼周动脉,胼缘动脉和楔前动脉。
在正位片这些分支互相重叠而侧位片上,各分支均可清楚显示。
④大脑中动脉从虹吸部分出后沿蝶骨嵴后缘向外且进入大脑外侧裂,形成许多分支,供应大脑半球外侧凸面脑组织。
主要分支有额顶升支、颞后支、顶后支和角回支。
位于大脑外侧裂(即额叶和颞叶之间)中的中动脉主干沿岛叶外面向后(此段即称侧裂动脉)。
⑤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分出,经 1 —6颈椎横突孔从枕大孔入颅,在桥脑下缘与对侧椎动脉汇合形成基底动脉。
其主要分支有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等。
(3)脑血管病变:①脑动脉瘤,好发于颈内动脉、基底动脉环及其分支。
造影常见于虹吸部附近病变处突出的囊状阴影。
老年人的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则多见于海绵窦段。
②脑血管发育畸形,可分动静脉血管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畸形。
造影表现前者为扩张迂曲的动静脉和沟通动静脉的异常血管;后者仅为一堆异常血管构成的海绵状多房样囊样肿块。
头颅mri正常报告范例

头颅mri正常报告范例正常头颅CT、MRI图解正常头颅CT、MRI图解正常头颅CT、MRI图解篇二:头颅MRI篇三:MRI报告模板头颅颅内未见明显异常: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信号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矢状面扫描示垂体大小形态正常。
脑部MRA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A示脑基底动脉环完整,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走行正常,无明显局灶性增粗或变细。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冠状面及矢大小约为: X Xcm,边界清楚,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强化,信号均匀,病灶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内小信号异常,符合垂体微腺瘤:垂体冠状及矢状面示垂体上下径为 cm,上缘膨隆,垂体信号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T1WI小低信号异常影,直径约为 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动态增强扫描示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垂体内病灶呈低信号,鞍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于脑内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中央有坏死,显示更长T1及更长T2信号,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矢状及冠状面扫描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 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号,肿块边界清楚,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张积水,垂体受压变扁位于肿块下方。
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级星形细胞瘤:平扫示左/右侧额/颞/顶/枕叶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 X X cm,形状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楚/欠清楚,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略不均匀,周围无水肿/水肿较轻, Gd-DTPA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无强化,水肿不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脑血管造影(DSA)造影报告单
姓名:年龄:岁影像号:
性别:性科室:神经内科住院号:
检查部位: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日期:
描述要求(手术过程,主动脉弓双斜位、弓上血管、左右颈总动脉正侧位、椎动脉正侧位、基地动脉正侧位等)。
患者取平卧位,常规碘伏消毒术区皮肤,置无菌单,右侧腹股沟区局麻后,行右侧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术,并植入5F动脉鞘。
以150cm超滑泥鳅导丝携猪尾巴造影管,5F单弯造影导管分别行主动脉弓、弓上血管、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以及双侧椎动脉正侧位造影,显示:
1.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
2.颈动脉系统:
3.椎动脉系统:
诊断:1.
建议:1.择期手术
2.规律用药;
3.定期复查
手术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