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进场验收尺寸允许偏差
钢筋验收标准

钢筋验收标准一、进场验收1、质量证明资料检查(1)资料包括:生产许可证。
一年内有效的质量抽检报告、出厂检验单及合格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2)出厂检验单及合格证内容:生产厂家、炉种、规格或牌号、数量、机械性能(屈服点、抗拉强度、冷弯、延伸率等)、化学成分(碳、磷、硅、锰、硫等)的数据及结论、出厂日期、检验部门印章、合格证的编号。
如果为复印件,必须加盖销售单位的红章,并且注明原件存放地。
如不能提供上述证明文件,不得进入工地。
(3)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视为不合格品:出厂质量证明文件不齐全。
品种、规格与设计文件上的品种、规格不一致。
机械性能检验项目不齐全或某一机械性能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
(4)进场的每批钢筋合格证明、复试检验报告应审核并存档。
2、实物质量检查(1)钢筋出厂每捆(盘)上挂有二个标牌(注明生产厂家、生产日期、钢号、炉罐号、钢筋级别、直径等标记)。
(2)钢筋的表面形状、尺寸及允许偏差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钢筋尺寸(直径)应用卡尺来测量。
钢筋外观应无严重锈蚀(鳞片、锈凹),无缩颈断裂、起皮、油污、损伤等。
二、现场见证取样检验一般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t,每批次抽检四根,取样长度350mm-450mm,其中2根做拉伸试验,2根做冷弯试验。
三、钢筋堆放要求1、基本要求:场地要坚实平整,在场地基层上铺设一层碎石,并从中间向两边设排水坡度,避免基层出现积水。
堆放时钢筋下面要垫垫木,垫木厚度不应小于20cm,间距1500mm,以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染。
2、原材堆放:按照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位置分规格进行堆放,不能为了卸料方便而随意乱放。
3、半成品钢筋堆放: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分部、分层、分段和构件名称按号码顺序堆放,同一部位钢筋或同一构件要堆放在一起,保证施工方便。
钢筋进场验收尺寸允许偏差word精品

监理机构内部使用。
13.00〜13.80
1.21
16
15.4
15.00〜15.80
1.58
18
17.3
16.90〜17.70
2.00
20
19.318.80Biblioteka 19.802.4722
21.3
±0.5
20.80〜21.80
2.98
25
24.2
23.70〜24.70
3.85
y/Id
/I ■■ I
月牙肋钢筋(带纵肋)表面及截面形状
钢筋进场验收尺寸允许偏差
、本工程常用的带肋钢筋公称直径范围为8〜25mm尺寸及允许偏差见下表:
公称直径
(mm
内径d1(mm
理论重量
(kg/m)
公称尺寸
允许偏差
尺寸范围
8
7.7
7.30〜8.10
0.395
10
9.6
9.20〜10.00
0.617
12
11.5
±0.4
11.10〜11.90
0.888
14
13.4
di—钢筋内径a—纵肋顶宽hi—纵肋高度h--横肋高度I—横肋间距b—横肋顶宽
、本工程常用的光圆钢筋公称直径尺寸及允许偏差见下表:
公称直径(mrj)
允许偏差(mr)
理论重量(kg/m)
6(6.5)
±0.3
0.222(0.260)
8
0.395
10
0.617
12
0.888
注:详见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钢筋工程质量验收要求有哪些

钢筋工程质量验收要求有哪些钢筋工程的质量验收要求是钢筋工程完成之后要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钢筋的品种和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这些钢筋都应该全部保留出厂质检报告,在进行质量验收的时候应该对钢筋抽样检查,整个钢筋工程的合格率必须要控制到90%以上,钢筋连接要固定牢靠。
一、钢筋工程质量验收要求有哪些?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
2、钢筋绑扎允许偏差值符合下表,合格率控制在90%以上。
预埋管、预埋线应先埋置正确、固定牢靠。
3、钢筋工程施工前须按设计图纸提出配料清单,同时满足设计要求。
搭设长度、弯钩等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规定,品种、规格需要代换时,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办妥手续。
4、所用钢筋具有出厂质量证明,对各钢厂的材料均进行抽样检查,并附有复试报告,未经验收不得使用,并且做好钢筋的待检、已检待处理、合格和不合格的标识。
5、注意满足砼浇筑时的保护层要求(可采用塑料垫块)。
砼垫块按设计的保护层厚度事先做好带铁丝预制砼垫块。
砼垫块用普通425#水泥按1:1-1:2 的比例砂浆制作,垫块设置的间距宜控制在1米左右,在园砼柱中,采用圆形砂浆块中间设洞套在钢筋上6、钢筋成品与半成品进场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及物理试验报告,进场后必须挂牌,按规格分别堆放,并做标牌标识。
7、施工时要对钢筋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8、对钢筋要重点验收,柱的插筋要采用加强箍电焊固定,防止浇混凝土时移位。
9、验收重点为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绑扎牢固、搭接长度等,并认真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交监理验收。
二、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流程有哪些?(1)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向监理单位提交工程预验收申请报告;(2)监理单位总监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单位工程预验收,并将发现的问题书面通知施工单位限期整改;预验收合格后,报告建设单位,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3)单位工程有分包单位施工时,分包单位对所承包的工程项目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程序检查评定,总包单位应派人参加。
钢筋验收要点

钢筋验收控制要点钢筋进场验收必须见证取样送检复试: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强屈比、超强比及弯曲试验,复试报告表格为C1402省表。
首先核对所有钢筋(梁、板、柱)的规格、型号、间距(注意梁、柱角筋与中部筋差别)是否符合结构图设计要求;1、梁底排中部钢筋间距不小于25mm和d,上排中部钢筋间距不小于30mm和1.5d;一排伸入跨内不小于1/3跨,二排1/4,上部二排距主筋净距大于50mm,吊平固定,底部二排距离主筋不小于25mm或d;构造筋间距不大于200mm,设置拉筋与箍筋同规格,间距为箍筋间距的二倍,梅花状绑扎;2、次梁中间支座的底部纵筋均应伸入支座至少过中心线,上部纵筋(负筋)应贯通中间支座,可在离开支座边缘1/3跨处全部切断,并将顶层角筋与架立筋搭接150mm,或只切断部分负筋,剩余顶层两根角筋兼作架立筋;3、次梁端支座是混凝土墙、梁、柱整浇时,支座内不设置箍筋,上部纵筋伸至跨内不小于1/5;4、柱、梁主筋必须紧贴箍筋角部;5、柱内纵筋净距不小于50mm,箍筋末端做135度弯钩,其平直段长度不小于10d,开口方向布置必须错开;6、建筑拐角处的柱子箍筋必须全程加密,其余底层加密区为1/3柱净高和500mm取大值;以上为1/6和500取大值;7、梁箍筋加密区: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筋边缘50mm处;次梁不少于3道箍筋;主梁加密区二、三、四级抗震为1.5h b或500mm取大值,一级抗震为2h b或500mm取大值,加密箍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的1/2;8、双层板筋下层加设垫块,双层间加设马凳,梁筋两侧加设垫块,间距不大于1.5m,柱筋加设塑料垫块间距不大于800mm,绑扎牢固;9、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筋在上,次梁居中,主梁钢筋在下,板筋至少过梁中5d;通常板负筋在次梁负筋之上,而次梁负筋在主梁负筋之上;10、板筋起步从距梁主筋外皮50mm处开始,周边两排全数绑扎,中间可间点绑扎;墙水平筋起步距底面50mm处开始,竖向钢筋距离柱主筋外皮1/2纵筋间距开始,剪力墙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设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墙、柱保护层垫块间距600mm--800mm;绑扎钢筋的缺扣、松扣数量不得超过10℅,且不应集中;11、梁上部钢筋应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下部钢筋应在靠近梁支座的1/3范围内连接,所有钢筋接头在同一截面上的接头百分率不得超高50℅;12、纵筋在下的交叉井字梁,其箍筋在交叉点内连续设置,纵筋在上的交叉井字梁,其箍筋在交叉节点内不设置;13、剪力墙竖向分布筋搭接长度不小于1.2laE,接头部位错开不小于500mm,用于一、二级加强部位,同一连接区段接头不宜大于50%,用于一般部位及三、四级加强部位可在同一连接区段搭接;14、基础底部插筋弯折长度max(12d、150)取其大;拉筋可采用一边900一边1350错开方向设置或两边1350;15、基础以上钢筋直锚max(lae、0.5hc(支座宽度)+5d)取其大,弯锚(0.4lae、0.5hc(支座宽度)+5d)+15d取其大;16、钢筋对焊25直径其火花直径应为1.8m,持续时间20秒;17、暂时停止施工对钢筋防腐可采用刷素水泥浆或石灰水(成本低);18、钢筋弯钩方向应正确,箍筋在有抗震要求时,弯钩角度为1350,弯钩平直段长度为10d;19、剪力墙水平钢筋及暗梁钢筋锚固长度:特别注意在拐角、暗柱、十字结点、墙端、连梁等部位钢筋的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0、柱、墙钢筋骨架必须垂直,凡是搭接接头部位要绑3个扣,以免不牢固发生变形,注意绑扣不能是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较高时要搭架子或高凳进行绑扎;21、绑扎接头内不得混入对焊接头;22、预埋件钢筋手工电弧焊接头外观质量要求:1)、角焊缝焊脚尺寸K应符合:钢板厚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0.6倍,并不宜小于6mm;用Ⅰ、Ⅱ级钢筋时,受力锚固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构造锚固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采用Ⅰ级钢筋时,K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0.5倍;采用Ⅱ级钢筋时,K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0.6倍;2)、穿孔塞焊焊缝表面平顺,局部下凹不得大于1mm;3)、焊缝不得有裂纹;4)、焊缝表面不得有3个直径大于1.5mm的气孔;5)、钢筋咬边深度不得超过0.5mm;6)、钢筋相对钢板的直角偏差不得大于40;7)、钢筋间距偏差不应大于10mm。
钢筋进场验收表(带标准)

GB 14பைடு நூலகம்9.1-2007中热轧光圆钢筋允许偏差
公称直径(mm) 6(6.5) 8 10 12 14 16 18 20 22 允许偏差值(mm) ±0.3
±0.4
GB 1499.2-2007(代替GB1499-1998)中热轧带肋钢筋允许偏差
公称直径d 内径d1 横肋高h
公称尺寸 允许偏差 公称尺寸 允许偏差 6 5.8 ±0.3 0.6 ±0.3 8 7.7 0.8 ﹢0.4,-0.3 10 9.6 1.0 ±0.4 12 11.5 1.2 ±0.4 14 13.4 ﹢0.4,-0.5 1.4 16 15.4 1.5 18 17.3 1.6 ±0.5 20 19.3 1.7 22 21.3 ±0.5 1.9 25 24.2 ±0.6 2.1 28 27.2 2.2 32 31.0 ±0.6 2.4 +0.8 ,-0.7 36 35.0 2.6 +1.0 ,-0.8 40 38.7 ±0.7 2.9 ±1.1 50 48.5 ±0.8 3.2 ±1.2 注:根据“川建质安[2011]126号文件”要求,产品合格证应当是原件,复印件必须有保存 原件单位的公章、责任人签名、送货的重量和规格、送货日期及联系方式。
钢筋进场验收表
工程名称: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检查日期:
备 注
品种规 实际公 产品出厂检验报告、 进场数量 进场时间 外观质量 格 称直径 合格证
验收结论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参加验收人员 施工单位 技术负责人 质量检查员 材料员
钢筋直径允许偏差(参考)
公称尺寸就是指产品的具体标准尺寸(就是具体的能够测量的尺寸,带肋钢筋的内径、 肋高、肋距等)。允许误差正规叫做:允许偏差,是指在公称尺寸的基础上的尺寸波动范 围(标准有规定)。举例公称直径(d)为为10mm的钢筋。内径公称尺寸(d1)就是9.6mm,允 许偏差为±0.4mm,横肋高公称尺寸(h)1.0mm,允许误差正负0.4mm,间距公称尺寸7.0mm, 允许偏差为正负0.5mm。
关于钢筋进场检验及抽样复试等有关要求

关于钢筋进场检验及抽样复试等有关要求一、钢筋进场检验的程序及规范作法1.检查合格证钢筋进场时,合格证原件(盖有厂家红印章)必须随钢筋同时进场。
如不能提供原件,需在原件上注明如下内容:进场钢筋的吨位;拟用在哪个部位;经办人(厂家或经销商);原件存放地点。
然后复印,在复印件上再盖厂家或经销商的红印章后留存工地,作为该批进场钢筋的合格证。
以此确保发放到各工地的某种规格的钢筋吨位数之和等于原件上的总吨位数。
合格证的检查内容如下:⑴合格证上必须标注厂名、厂址;合格证与生产许可证上的厂家名称必须相一致。
⑵合格证上必须标注该批钢筋执行国家标准的名称。
且合格证上标注的执行标准名称必须与锚固在钢筋端部扉子上注明的执行标准名称相一致。
⑶合格证上必须标注钢筋产品的名称,例如“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等,且产品名称必须与所执行的国家标准相对应(详见本文第四部分)。
⑷合格证上必须标注厂家生产许可证的编号。
每一生产厂家均有唯一的一个生产许可证编号。
现场应将厂家的有效生产许可证编号记录在案,以备以后对进场钢筋作核对之用。
⑸合格证上必须标注炉号。
合格证上的炉号应与钢筋端部扉子上所标注的炉号相一致,或者说,合格证上所标注的炉号应该包含进场钢筋端部扉子上所标注的炉号。
⑹合格证上必须标注钢筋牌号(例如HRB335等),且合格证上的钢筋牌号必须与钢筋端部扉子上标注的钢筋牌号以及钢筋表面上轧制的牌号相一致。
⑺合格证上必须标注钢筋规格,且合格证上标注的钢筋规格必须与进场钢筋规格相一致;⑻合格证上必须标注出厂实测的力学性能数据。
所标注的有关数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见本文第五部分第2条“热轧带肋钢筋新、老标准力学性能的区别”)。
⑼合格证上必须标注出厂实测的五种化学元素的成分含量和炭当量值。
所标数值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见本文第五部分第3条“热轧带肋钢筋的化学成分”)。
⑽合格证上必须标注该批进场钢筋的重量。
对于合格证上的重量与进场钢筋的重量不相符的处理方法,见本文第一部分第6条“进场钢筋合格证的归档”有关规定。
砼模板钢筋验收规范及标准

模板支撑体系检查验收及使用一般规定(一)模板支撑检查、验收要求1、支撑系统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需要处理或加固的地基、基础进行验收,并留存记录。
2、模板支撑投入使用前,应由项目部组织验收。
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安全员、质检员)参加模板支架验收。
3、模板支撑验收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检查现场实际搭设与方案的符合性。
施工过程中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1)立柱底部基础应回填夯实;2)垫木应满足设计要求;3)底座位置应正确,自由端高度、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4)立杆的间距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5)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设置应符合规定,固定可靠;6)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扭紧力矩应达到40~65N•m。
抽检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二)模板支撑使用要求1、模板支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立柱底部不得松动悬空,不得任意拆除任何杆件,不得松动扣件,也不得用作缆风绳的拉接。
2、当模板支撑基础或相邻处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支架使用过程中不得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3、施工中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4、砼浇筑过程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并确保支撑系统受力均匀。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均匀浇捣,不得超高堆置,不得采用使支模架产生偏心荷载的混凝土浇筑顺序;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5、模板支撑高度超过4m时,柱、墙板与梁板混凝土应分二次浇筑。
6、支撑系统搭设、拆除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发现险情,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应急措施,排除险情后,方可继续施工。
7、在放置布料杆部位应进行单独加固处理。
(三)梁板模板高支撑架搭设要求1、搭设上层排架时,地面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1.2N/㎜2且下层模板支撑系统不得拆除;尤其对支撑高度大于8米部位。
2、支撑架搭设时必须先放出梁边线,然后按照排架立杆布置图布置立杆。
钢筋工程验收标准-16G18G及验收规范精录

注: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2、混凝土浇筑前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内容包括:
1)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3、容易忽视的问题:
1)梁侧构造腰筋其搭接锚固可取值15d,梁侧为抗扭腰筋时锚固长度为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2)中间支座两侧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截断位置第一排为净跨1/3,第二排为1/4,净跨取值按跨度较大取值;
3)当梁下部纵筋不全伸入支座时梁下部纵筋截断位置距支座边距离为本跨净跨1/10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钢筋保护层按表取值后+5mm,例如二a环境中板钢筋保护层为20+5mm;
5)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钢筋长度范围内应设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1/4d(d为锚固钢筋的最大直径);对梁柱等构件间距不大于5d,对板墙等构件间距不大于10d,且均不应大于100mm(d为锚固钢筋的最小直径);
6)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箍筋构造:梁柱类构件搭接区域箍筋直径不小于d/4(d为搭接钢筋最大直径),间距不应大于100mm及5d(d为搭接钢筋最小直径);7)梁柱节点内柱箍筋按加密连续布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最新资料推
荐…………………………………………………
钢筋进场验收尺寸允许偏差
一、本工程常用的带肋钢筋公称直径范围为8~25mm,尺寸及允许偏差见下表:
公称直径(mm)
内径d
1
(mm)理论重量
(kg/m)公称尺寸允许偏差尺寸范围
8 7.7
±0.4 7.30~8.10 0.395
10 9.6 9.20~10.00 0.617 12 11.5 11.10~11.90 0.888 14 13.4 13.00~13.80 1.21 16 15.4 15.00~15.80 1.58 18 17.3 16.90~17.70 2.00
20 19.3
±0.5 18.80~19.80 2.47
22 21.3 20.80~21.80 2.98
25 24.2 23.70~24.70 3.85
月牙肋钢筋(带纵肋)表面及截面形状
d1—钢筋内径a—纵肋顶宽h1—纵肋高度h--横肋高度l—横肋间距b—横肋顶宽二、本工程常用的光圆钢筋公称直径尺寸及允许偏差见下表:
公称直径(mm)允许偏差(mm)理论重量(kg/m)
6(6.5)
±0.3 0.222(0.260)
8 0.395
10 0.617
12 0.888
注:详见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监理机构内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