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带答案)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最新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最新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产生的结果【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画【教学方式】读图法、绘图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情景引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学习了这节课以后,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组织复习,请同学板图热力环流,在评价同学板图时,设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在赤道和极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热力环流?为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热力环流在全球的空间分布——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产生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一、三圈环流的形成(提问)大气环流的概念?1、定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第一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提问)●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高小结:冷热不均产生了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故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

第二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位置不移动)(提问)●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运动过程中如何变化?●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小结: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地球自转的条件下产生,故为动力因素所致。

(板书)三圈环流1.成因2.高、中、低纬环流圈3.三圈环流的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及季风。

4.结合具体气候类型的特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北半球)②风带(北半球)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动力。

(√)2.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

(√)3.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水平气流向左偏转,环流方向与北半球相反。

4.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问题探究]分析三圈环流示意图(图1)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共同探讨问题。

图1图2探究1全球低压带和高压带各有哪几个?哪些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提示:低压带有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高压带有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

其中赤道低压带是由于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极地高压带是由于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形成属于热力原因。

探究2哪些纬度位置多雨?为什么?提示:赤道和60°纬度多雨,这两个纬度位置都是由低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容易凝结形成降雨。

探究3确定各风带的风向,填在下表中,并分析风带风向的特点。

提示:从图中读取各风带的风向由于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不同,因此南北半球对称风带内的风向也关于赤道对称,东西方向相同,但南北方向相反。

探究4全球气压带、风带随着季节变化其分布有什么变化规律?提示: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的变化其分布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同。

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移动的纬度幅度为5°~10°。

解析气压带与风带

解析气压带与风带

解析气压带与风带太阳辐射能在高低纬度间分布的不均匀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假如大气在均匀的地表(地表是平坦的,消除了地势的高度起伏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消除了物质比热容的不同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上运动,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一、图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无论三力平衡还是不平衡,风向始终与等压线有一夹角(斜交等压线);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当二力平衡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其结果是近地面形成了赤道与北极之间或赤道与南极之间的三圈环流,全球近地面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特征1、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等压线与纬线平行,形成的气压带也与纬线平行。

2、近地面气压带和高空气压分布状况。

当近地面是高压带时,盛行下沉气流,其高空相对于同一高度的其他地方形成低气压;当近地面是低压带时,盛行上升气流,其高空相对于同一高度的其他地方形成高气压。

3、二分日气压带以赤道为中心对称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4、气压带和风带的宽度。

理论上讲,每一个气压带大约有10个纬度的宽度,每一个风带有20个纬度的宽度。

5、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与二分日相比,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为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为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6。

气压带的移动范围。

气压带和风带最大移动范围为10个纬度。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低压带位于5°S-5°N之间,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位于25°N-35°N之间,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位于55°N-65°N之间,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位于85°N至北极之间。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至10°N之间,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N-40°N之间,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位于60°N-70°N之间,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位于87。

2.2气压带与风带第一课时

2.2气压带与风带第一课时

高一地理必修一 2012年11月5日2.2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2、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3、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自主学习】1.什么是大气环流?成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三圈环流——大气环流的基本形式阅读教材P33页“活动”,完成:⑴绘制单圈环流图: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只是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思考:①画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环流圈。

②近地面,赤道地区气压,极地地区气压。

③单圈环流能否维持?为什么?阅读教材P34-35页的图文,完成:⑵绘制三圈环流图:假设:地表均匀,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思考:①用图示意三圈环流的形成,并标注出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向。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⑴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⑵气压带和风带如何有规律的移动?【我的疑惑】【随堂练习】1.影响三圈环流形成的因素有( )A 、地形B 、海陆分布C 、地区间冷热不均D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地区上空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B .盛行西风和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C .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D .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3.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点位于30°N 附近B. 乙点位于30°N 附近C. ①是冷性气流D. ②盛行西南风4 . 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正确叙述是:( )A .元旦前后向高纬移动B .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 .北半球夏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大致南移D .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跟踪练习】1.关于三圈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气压控制下,气温都很高B .高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C .所有气压带都是由于冷热不均造成的D .同一半球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2.下列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北的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3.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 aB bC cD . d读关于大气运动的简图,完成4~5题:4.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极地高气压带B.②副热带高气压带C.③东南信风带D.④副极地低气压带5.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近地面共有6个气压带、6个风带B.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相同(选做题)6.读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a 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C.⑤
4.⑤表示的近地面气压带名称为
C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D.⑥
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 侧视图
当堂训练
图4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 完成7~8题。 7.甲、乙示意风带,其
C 盛行风向分别为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 C.东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 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合作探究 探究:读下图,探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冬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气__压___带__、__风___带__整___体__南__移_________; (2)一般的说,A地比B地降水多_____,原因是A__地__气___流__气___温__下__降___,__水___汽__易__凝___结__形___成__降__水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副_热__带___高__气___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C_为___暖__气__团___,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0__°_和_6_0__°_,那里一般是_低___(高、低)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密度小 _多___阴__雨__天___气__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3_0_°_和_9_0__°___,那里一般是_高____(高、低)气压带,天 气特点是_晴__朗__天___气__ 。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全__年___温__和___湿__润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 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全__年___炎__热___干__燥___。
C 8.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学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1)

【学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1)

2.2 气压带和风带(一) 导学案 【使用说明】1、先认真阅读课本,用双色笔做好预习笔记,认真填写预习部分的内容并记忆。

2、认真思考预习部分的思考题,想好答案要点,课堂讨论时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3、认真完成各问题后的例题,思考问题的突破口和考查点。

[学习目标] 1、学完三圈环流的形成,掌握其形成过程。

2、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

[导学提纲] 问题一 单圈环流 1 结合课本33页活动题及右图描述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思考:现实中单圈环流能否形成?为什么? 问题二 三圈环流 (北半球为例)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表现: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1 低纬环流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箭头①),在 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 上空(南风),受 影响,由南风逐渐偏转成 (箭头②),到30°N 附近上空时,变成了西风。

由于赤道地区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30°N 附近上空堆积,空气密度加大产生下沉气流(箭头③),这样使得低空气压增高,形成 。

在低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副高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大气在向南流动过程中逐渐向右偏转,形成了 (箭头④)。

这样在赤道与30°N 之间形成一个 环流圈。

2 中纬环流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流去。

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也叫盛行西风(箭头⑤)。

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又叫极地东风(箭头⑥)。

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附近相遇,暖空气上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

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箭头⑦)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箭头⑧)。

这样在30°N与60°N之间形成一个环流圈。

导学案8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doc

导学案8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doc

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编制:阮莺歌审核:高一—班第—小组学号:姓名:老师评价:【学习目标】1.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及其季节移动规律。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2.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重点难点突破】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其移动规律。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学法指导】课前预习:阅读课本,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预习自测和探究题目。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内容, 进行基础知识梳理,熟记基础知识。

2.用15分钟独立完成【教材基础知识梳理】和【预习自测】,并尝试对【探究点】进行研究。

课前预习案t教材基础知识梳理】一、大气环流1.概念: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期的平均状态。

2.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产生____________ ,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3.意义:促进了___________ 间、_________ 间的_______和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和的重要因素。

二、气压带和风带1.南北半球各形成个环流圈,分别是2.近地面表现:个气压带(高低相间南北对称);画图(右图):%1标出赤道、南北纬30°、南北纬60°、南北纬90°。

%1相应位置写出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名称。

%1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1.A、B、C的节气分别为、、2.由于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___________________ ,冬季偏。

ABC低压带U高压带四、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结合教材36页、37页图2.13及图2.14完成:「夏季,陆地温度于海洋,陆地上形成I冬季,陆地温度于海洋,陆地上形成北半球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读近地面气压带、2.图中气压带代表(A.赤道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向东北飘扬3.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都是()五、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规律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最新最实用的导学案)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最新最实用的导学案)
全球的热力环流会怎样?(请补全图中的箭头)
2.如果地球自转,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形成的?(请补全图中的箭头)
①太阳辐射引起的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差异,是大气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②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原动力,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存在,促成了“三圈环流”的形成。
3.请标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一定要全名)
3.知识反馈:对照学习目标,本课的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2.掌握气压带、风带的成因。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请仔细阅读课本50页—51页,完成以下内容。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成因:________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_______,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组成: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风带



设疑互探
展示评价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也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点评案Leabharlann 1. 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2.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探究能力。
3.请把“三圈环流”、“7个气压带6个风带”的分布图画到改错本上。
质疑案
对本节课没有完全理解的内容,做好记录,课堂上或课后提问。
1.
2.
反思总结
运用拓展
1.请认真完成本节课的跟踪训练(今日事今日做哦!当堂习题尽量当堂完成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编号:编制:审核:时间:
【学习目标】
1. 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和意义;
2. 理解三圈环流,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3. 应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从中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重、难点】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及特点
【自主学习】
一、大气环流
1. 概念:
2. 成因: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第一步假设条件:①地表均匀的
②不考虑地转偏向力③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形成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2、第二步假设条件:①地表均匀的
②考虑地转偏向力③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形成三圈环流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假设前提: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表均匀;
(1)在右图中标出A、B、C三图的日期
(2)气压带、风带随的
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向
移,冬季向移。

全球而言:
4、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分布及其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方法:低压上升多雨,高压下沉少雨。

风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多雨;反之,少
雨。

气压带分布(纬度位置)中心气流(上升或下沉)降水量多少(多或少)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 º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 º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
(2)风带分布及其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方法:从高纬吹向低纬——降水少,从低纬吹向高纬——降水多或西风湿,信风干。

风带风向(低纬↔高纬)干湿状况(干或湿)降水量多少(多或少)
极地东风带由高纬吹向低纬
中纬西风带
低纬信风带
【合作探究】
1.画出三圈环流变式图
2 .依据大气运动状况,请思考在纬度0度、北纬30度、北纬60度、北纬90度的近地面高低气压状况如何?把它们标在图中(提醒注意是近地面)。

如果在南半球会怎样?
3. 在左下图中标注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并画出各风带的风向。

【当堂检测】
1. 大气环流是指()
A. 高低纬度间的大气运动
B.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

C. 海陆间的大气运动
D.大规模的热力环流
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2~3题。

2. 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空气堆积下沉
C. 空气受热上升
D. 空气受冷下沉
3. 关于气压带的正确叙述是()
A. 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 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
C. 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
D. 由极地高气压吹出来的风是偏
北风
下图为“不同季节部分纬
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
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 甲、乙、丙、丁四图所反映
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中,可能与我国台风多发季节相对应的是
()
A. 甲图与丙图
B. 乙图与丙图
C. 丙图与丁图
D. 甲图与丁图
5. 甲图到乙图的变化过程,时间跨度约为()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一年
读地球上某区域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4~5题。

6.如果该图表示某一气压带,则该气压带为 (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7. 读“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气压带名称:C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地中,降水多的有________。

按照降水量的
纬度分布,C是____________带。

(3)赤道地区全年雨量充沛,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南北回归线至
南北纬30°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其主要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将随______________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向_____
移动,冬季向_____移动。

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答案
【当堂检测】
1、A
2、B
3、C
4、D
5、B
6、B
7、(1)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E 副极地低气压带
(2) A 干旱少雨带
(3)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形成降水(4)太阳直射点北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