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气压带风带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1
学生在这个阶段好奇心强,对地理现象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但学习方法和技巧方面仍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影响。
2.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气象图表等工具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并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特点及对气候的影响。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气压和风现象,撰写观察报告。
2.教学目标:
4.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分析中,深化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及分布特点。
2.学会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解释气候变化、地理环境差异等。
3.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基础的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学习背景。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形成原理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不够深入。
2.实践与应用:
(1)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气压和风现象,如季节性风向变化、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等,撰写观察报告。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 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具、资料图表、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学生活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教材39页活动。

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并回答问题。

识图、绘图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月、七月气压分布图,并让学生画简图表示。

(提问)分析亚欧大陆冬季大陆是一个冷源,形成了高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夏季大陆是一个热源,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位置及名称是什么?夏季:副热带高压被亚欧大陆切断形成亚洲低压冬季:副极地低压被亚欧大陆切断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引导学生边画边想,带状的气压带被分割成高低压中心,由此形成认识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海陆热力差异和海陆分布状况决定了大气环流的变化,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化。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与风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圈环流模型制作,体验其形成过程,获取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四、教学方法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图表、多媒体、10个透明长方体或正方体,多个不同颜色的硬纸条。

六、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今年四五月份,我曾收到过这样一条QQ信息,说的是下雨天千万不要被雨淋,如果淋了雨,可能会得皮肤癌。

说是跟冰岛火山灰的蔓延有关。

当然专家证实这是无稽之谈,但无风不起浪啊。

我们知道那一阵子冰岛火山灰蔓延得挺肆虐的。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

【播出视频】……冰岛火山灰一直影响到我国新疆……师:冰岛火山灰怎么会影响到我国呢?等学完了今天的内容,大家就会明白了。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气压带风带[板书]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师精讲】师:前两节课大家已经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什么是热力环流?什么是风?近地面风和高空风分别受哪几个力的影响?生: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

(或教师自己说出来)近地面A地受冷,B地受热,形成热力环流。

A、B两地的受热不均,先是带来大气的垂直运动,后又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促使大气水平运动,就形成风,但高空风比近地面风少受一个摩擦力。

(完整)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完整)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板书标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1)、单圈环流(2)、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原因2、移动状况3、根据图中反应的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球表面的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其相应的节气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教学目标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二、教学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

三、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以及移动范围.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地理课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那么,(一)1、什么是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2、它的具体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画一幅图来展示一下:(手绘图)(画完了图和学生一起回顾)由于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这就使得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气流,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综上所述,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

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问)风是怎样形成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近地面和高空两处大气作水平运动,即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问)近地面的风和高空中的风分别受哪些力的影响?运动方向有什么特点?高空大气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大气的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平行.而近地面的大气运动除了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外,还受地面的摩擦力的影响.大气的运动方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地球上的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

气压带风带教案

气压带风带教案

气压带风带教案2.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单圈环流、三圈环流的形成;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了解其分布规律;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小节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规律,掌握规律的唯物主义的辩证观。

教学重点: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教学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大型动漫《海贼王》讲述的是五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海上航行冒险的故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任何强大的海贼都惧怕的海上无风带,因为在帆船时代,没有风的作用在海上航行是难以想象的。

那么地球上真的有无风带,真的有一点风都没有的地方吗?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帮助学生简单的复习热力环流:太阳辐射------受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空气水平运动1..概念及作用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它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单圈环流”的形成假设情景:地球表面是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即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太阳直射点永远在赤道。

那么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那么大气是怎么运动的呢?学生思考完成教材33页活动题。

Flah课件展示教师讲述: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极地垂直方向下沉,极地近地面形成极地高压。

热力作用形成热低压和冷高压。

水平方向,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赤道与极地之间水平的近地面和高空空气由低压走向高压。

这样,在地球上形成单圈环流.过渡:这是在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如果考虑地球自转,这种单圈环流是否还存在呢?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大气一开始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会发生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气压带和风带预学案2

气压带和风带预学案2

地理学科第2单元《气压带和风带》预学案2制作人:高一地理制作时间:2013-11-20 使用时间:,第 2 份;总份学生姓名:,所在班级:,所在学队:,预学评价:一、本节须知1、高、低气压形成原因是什么。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状况。

3、东亚季风。

二、理解掌握(知识、概念、术语、原理、公式)1、掌握1月份、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2、知道几个1、7、月份几个重要气压中心的位置及名称。

3、东亚冬季和夏季个各盛行什么方向的风?原因?4、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冷暖、干湿性质的不同及原因?三、背诵识记1、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海陆冬夏季增温和冷却速度的明显不同,使呈带状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冷高压切断,尤以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最强烈,使得副极地低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切断,尤以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最强烈,使得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3、季风环流季风:季风是指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变化的风。

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同时在部分地区也会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

东亚季风: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冬季为东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为西南风,其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四、知识运用1、举例说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五、学习本单元知识,需要注意的内容。

1、北半球的气压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一、气压带的概念及特点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空气分子对地球表面或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而气压带则是指地球表面上不同地区气压分布的一种规律性区带分布。

气压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压带和低压带交替出现,形成环绕地球的综合气压带系统。

2. 随着纬度的递变,气压带呈现规律性的分布变化,如赤道附近多为低压带,两极附近多为高压带。

3. 对全球气候和风向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影响着全球的气象变化。

二、风带的定义及分类风带是指大气中空气在水平方向上流动的区域,主要根据产生风带的原因可以分为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以及地表的热带地转;各种风带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如副热带高压带的狂风可使得热带的气候湿润,而极地地带的冷风会使得寒带陆地更加干燥。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及作用气压带和风带是相辅相成的,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不同地区的辐射强度和温度差异而产生的,而风带则是因为气压梯度力的存在而形成的气流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沿着同一纬度环绕地球的气压带不同,会形成各自特定方向的风带。

2. 高压带和低压带的差异会引发风的形成和运动,从而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3. 风带的存在和运动会影响全球气温、降水分布等气象要素,对全球气候有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应用与展望气压带和风带理论不仅对于气象学、地理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在应用和展望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前景。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种植和灌溉管理;在城市规划中,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特点进行合理布局和建设。

综上所述,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其相互作用和影响深远而广泛。

深入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能够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理论的理解,为未来进一步探索地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规律性提供有益启示。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导入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导入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导入篇一: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教学设计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教学设计郯城县美澳学校许德建2011年7月16日19:25 魏延省于11-7-16 19:35推荐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层递进,以问题为导向,多法并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效果一定不错。

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教学设计1、介绍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2、展示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与分布图课件展示:假如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作用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分小组让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同座位的同学之间相互指认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问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后就静止的分布在相应的位置吗?(否)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

移动的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集体讨论: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民航班机,飞行时间需要3、5个小时,但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到北京,只要3小时,原因是什么?在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升起的旗子向什么方向飘扬?上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没有考虑近地面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的影响,是理想的模式。

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学生感悟:为什么人们总喜欢在夏季或冬季到海滨度假?学生讨论结论:海陆具有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增温快,形成低气压,同纬度的海洋增温慢,形成高气压;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气压,同纬度的海洋降温慢,形成低气压。

指导学生观察1、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指导学生从图上分析1、7月北半球陆上和海洋气压中心分布。

问题:为何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纬向分布不明显?结论: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冬、夏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它们随季节而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这些大气活动中心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情景设置:1、同学们,我们这个地区夏季经常吹什么风?冬季经常吹什么风?2、印度这个国家,6-9月份经常暴雨成灾,其他月份又经常发生严重的干旱,为什么?指导学生读图2-2-15,完成【活动】内容,通过分析使我们看到: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冬夏季节气压中心不同,海陆之间的盛行风向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了解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3、通过合作互动,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与互助、协作能力。

〖学习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与季节移动
〖温故知新〗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完成下面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标出高低气压)
B A C
冷热冷
〖互动课堂〗
【画一画】
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终年直射赤道,画出南半球的大气环流:
【合作探究1】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2)三圈环流——近地面的表现为:______个气压带,______个风带
(3)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规律?
【合作探究2】
上图为哪个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俯视图?说出你的判断理由?说出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
【巩固练习】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地球自转偏向力
③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2.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4.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中,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在()A.赤道附近 B.极地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30°附近
5.关于气压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气压带具有高低相间分布规律
C.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D.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6.下列图中,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A. B. C. D.
7.下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A.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该环流是高纬环流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
8.读“以南极为中心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关于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3个气压带和4个风带B.b带盛行西北风
C.c带盛行东北风D.a带与c带风向不同
9.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大体一致D.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处是_________风带,它是_________环流的组成部分。

(3)C所处的风带,吹________风,气流来自____________气压带。

(4)A处是___________气压带,它是_________因素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