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导学案

大气环境---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导学案
大气环境---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导学案

2.34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状况,理解其移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运用插图、数据资料、网络、报刊等,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的方式学习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重点难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自主学习】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 ①环流(° --- °)

②环流(° --- °)

③环流(° --- °)

2.图中A—G所表示的气压带的名称为:

D C、E

B、F A、G

2.图中①--⑥所表示的风带的名称,并在图上画出风带的风向(图中虚线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请据其方向标出风向)。

③④

②⑤

①⑥

3.各气压带中多阴雨的是:;多晴天的是:。

各风带中多阴雨的是:;多晴天的是:。(填序号)

4.由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有;

由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有(填序号)

【问题探究】

据上图分析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对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造成了什么影响?

【基础过关】

1.地球上气压带分布的规律是()

A.冷的地方为高压,热的地方为低压 B.冷的地方为低压,热的地方为高压

C.高纬为高压,低纬为低压 D.极地高压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属冷性高压2. 下列四幅风带图中,属于北半球东北信风的是

3. 能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4.下面的风带示意图中,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A B C D

5.下列有关风带的画法,正确的是 ( )

6.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动力上升B.②为高空西风

C.③为热力下沉D.④为东南信风

7. 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

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 )

A.赤道附近 B. 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 南北极附

8.有关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 B.夏半年向高纬移,冬半年向低纬移C.总是由低纬向高纬移 D. 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

下图是北半球理想大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问题。

9.图示时间是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丙地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气压带与风带导学案

热 冷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学习目标】 1、 通过回顾热力环流知识,结合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理解单圈环流的前提条件,绘制出单圈环流示意图 2、 通过回顾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理解地球自转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因,并能够绘制出三圈环流示意图、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3、 通过读图,理解风带气压带随季节移动的原因和规律 4、 通过案例探究,学会应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学习重点】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太阳辐射、地转偏向力、直射点移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学习过程】 导入:撒哈拉沙尘挽救了亚马孙地区 在一般人眼里,漂浮在空气中的沙尘除了给人带来烦恼外实在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然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惊奇地发现,在巴西亚马孙地区,暴雨每年都从土壤中冲走大量矿物质。然而,正是从5000千米外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刮起的沙尘,不断跨越大西洋,将携带的矿物质补充到亚马孙地区,才保持住了该地区丰富的自然生态。 1、 热力环流回顾 请完成右图, I) 用箭头标上气流运动方向, II) 在圆圈中填入近地面气压状况 III) 在方格中填入高空气压状况 由于地面 不均,导致气流的 (垂直/水平)运动,从而形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而这一气压差异导致气流的 (垂直/水平)运动,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2、 大气环流 概念: 的、 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 的 状态 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 不同,造成高低纬度之间产生 差异,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对第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 的实际运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 时。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第二个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困难较大。 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 握的知识;同时本课涉及一些气候名称、涉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判断,这些内容集中在一起,学生容易感到困惑,所以我们除了补充必要的知识,梳理知识联系外,必须弱化具体气候分布、名 称、特征的记忆,突出用规律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大气环流的基本特性。 2、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及气 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分析北半球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及东亚季风形成的 基本原理,加强学生的理解。 4、理解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实际分布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并叠加 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教学 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 2. 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材重点介绍了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的规律。是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后面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上学期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本节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仅感性认识到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对其形成过程和季节移动等一无所知,理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且需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推理、运用,学生较难理解掌握。 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本节的内容设计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开展教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第一,运用地图(图表、资料等)的能力,即通过绘图、读图进行分析、说明、归纳的能力;第二,举例分析或结合实例分析的能力;第三,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2.教学原则: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3.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通过立体几何图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2.难点: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教学准备:“问题导学”学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 1.引入新课:课件展示,用多媒体展示(1)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其规律。 [学情预设]:温故知新使学生回忆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和热力环流原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作个铺垫。 提出问题:热力环流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同学们能不能想像一下,在全球范围内高低纬度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热力环流、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的回顾,以此为基础引入大气环流的教学。 2.导学:假设大气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的地表运动;且地球不运动。请思考以下内容。 (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赤道和极地间形成了“单圈环流”。结合上述分析完成下图(一)。

单县二中《气压带和风带》word学案

单县二中《气压带和风带》word 学案 单县二中 黄汝霞 2018年10月 学习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把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明白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阻碍 。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响。 要点突破 要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定义:全球性的 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 的平均状态。 特性: 、 、 意义: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 是不同的,因而高低 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促使大气不断 、 和 2、三圈环流 (1)单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平均的,地球不运动,阳光直射赤道(即只考 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2)三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平均的,阳光直射赤道(即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 差异和地转偏向力) 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在上图上标注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风向并熟记名称及 风向。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 相间分布,并 半球对称分布; 风带 半球对称分布,但风向不同。 咨询题探究一: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阻碍? A B C D B C D E F G H I J

1、气压带对降水的阻碍: 低气压带气流 (上升或下沉), 在运动过程中气温 (升高 或降低), (易或不易)降水;高气压带气流 (上升或下沉), 在运动过程中气温 (升高或降低), (易或不易)降水。 2、风带对降水的阻碍: 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风,在运动过程中气温 (升高或降低), (易或不易)降水,如此的风带名称有 ;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风,在运动过程中气 (升高或降低), (易 或不易)降水, 如此的风带名称有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 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一致的,就北半球来讲,大致夏季偏 ,冬季偏 。 要点训练1、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大致在南北纬30°左右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晴天;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云雨 2 . ( ) 要点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由于 差异,陆地增温顺冷却的速度均快于海洋 表现: 2、季风环流的形成 咨询题探究二: A B C D 1

(完整word版)气压带风带学案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了解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3、通过合作互动,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与互助、协作能力。 〖学习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与季节移动 〖温故知新〗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完成下面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标出高低气压) B A C 冷热冷 〖互动课堂〗 【画一画】 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终年直射赤道,画出南半球的大气环流:

【合作探究1】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2)三圈环流——近地面的表现为:______个气压带,______个风带 (3)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规律? 【合作探究2】 上图为哪个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俯视图?说出你的判断理由?说出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

【巩固练习】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地球自转偏向力 ③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2.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4.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中,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在()A.赤道附近 B.极地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30°附近 5.关于气压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气压带具有高低相间分布规律 C.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D.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6.下列图中,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A. B. C. D.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导学案 编制:朱玉敏(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审核:郭长山班级:学号: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说出大气环流的概念、意义和成因; 2、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4、理解气压带、风带与天气的关系。 【自主梳理】 阅读教材33-35页图文,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一、大气环流 1、概念: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 2、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产生差异,驱使大气不断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二、单圈环流(教材33页活动题) 三、三圈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 2、三圈环流类型:低纬环流、、。 近地面表现: 个气压带,个风带。 赤道附近(0°): 3、气压带分布南北纬30°附近: 南北纬60°附近: 南北极地(90°)附近: 风带分布:低纬带,中纬带,高纬带。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随季节变化而南北 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 的季节移动。 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 季偏,冬季偏。 3、重要节气:A为;B 为 或;C为。

【重点提炼】 一、单圈环流 完成教材33页活动题。 1、形成前提(3个):(1)不考虑 力; (2)假设地球表面是 均匀 的; (3)太阳直射在 赤道 上。 2、画图完成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地面冷热、气流运动、气压对比) 高空 近地面 90°S 0° 90°N 二、三圈环流 1、形成前提(3个): (1)考虑 力; (2)假设地球表面是 的; (3)太阳直射在 赤道 上。 2、请在下图线段上用箭头标注气流运动方向,完成南北半球三圈环流图。 要求:①标出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 ②相应位置写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③标注各地点气压状况。 高空 近地面 90°S 60° 30° 0° 30° 60° 90°N 三、气压带和风带 1、请在下图上画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总结分布规律。 画图要求:①标出赤道、南北纬30°、南北纬60°、南北纬90°; ②相应位置写出76个风带的名称; ③画出各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分布规律: 高低气压带 分布;南北 对称 。 风带分布规律: 。 2、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有何差异? (①热力原因:因地面受热不均引起气压变化②动力原因:因气流被迫上升和下降引起气压变化) 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 、 ; 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 、 。 3、风带的风向如何判断? 四、气压带和风带与天气、气候的关系 1、形成降水的条件: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 地东风 带

2.2.3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学案(含答案)

2.2.3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学案(含答案) 课时课时33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学习目标 1.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状况,理解其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了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形成特点及其差别。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并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2形成条件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受地转偏向力影响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七个气压带A为赤道低气压带 B.E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F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D.G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H.K 为信风带I.L为西风带J.M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判断1气温高的地区形成低气压带,气温低的地区形成高气压带。 2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3信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多晴朗天气,西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多阴雨天气。 4气压带.风带在冬季向南移,夏季向北移。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分布3具体影响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季节被切断的气压带较强盛的气压中心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洲高压蒙古高压2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其气压带基本保持带状分布。 三.季风环流1季风的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2.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如东亚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如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判断1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1月份,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带控制。 3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探究点一气压带和风带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那时,很多帆船都载着许多马匹,

(完整word版)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含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和对气候的影响导学案(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的关系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分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海陆分布示意图,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分析东亚、南亚季风环流与成因及相关的气候类型。 自主学习: 1、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两个。全球共有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2、由于热力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压带有1个赤道低气压带和2个极地高气压带。 3、由于动力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压带有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2个副 4、结合课本50页图2-32北半球三圈环流 和风带示意,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 并说明理由。 合作探究: 1、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做有规律的运动,气压带和风带是否也随之做相应 的移动呢?如果随之移动,请说明其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也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2、根据50页图2-32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理想模式下的,如果我们考虑了海陆分布等的影响,大气环流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海陆相间分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压中心。 3、结合世界地图及全球气压带风带图,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在海陆分布的影响下,北半球的冬季和夏季气压带会如何变化? 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所切断,

仅在大洋中存在着高压区域。 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大,控制范围最广,这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保留在海洋上。 4、读53页图2-34亚洲冬、夏季季风示意,请回答: (1)什么是季风?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成为季风。 (2)形成季风的原因是什么? 海陆分布导致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原因。 (3)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有什么区别?并填下表4“东亚、南亚季风的对比”。 表4东亚、南亚季风的对比 (4)为什么说东亚的季风最典型? 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所以东亚的季风最典型。 自主检测: 必做题 1.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中纬度大陆上等温线的分布是( C) A.1月份、7月份都向北凸出B.1月份、7月份都向低纬凸出C.1月份向南凸出,7月份向北凸出D.1月份向高纬凸出,7月份向低纬凸出 2.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 A.被阿留申低压切断 B.被冰岛低压切断 C.被印度低压切断D.高压仅保留在陆地上 3.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的是( A)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应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示意图。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同时学好这部分的知识对帮助理解气候成因、特点将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在本节内容中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学习的难点,但并不是重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三圈环流的结果即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两节课中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为这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全球性大规模的大气运动比较抽象,且形成过程难以理解,还需要学生加上立体空间思维。所以这一节课,如何清晰地展示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给学生一条清晰的思路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 2.识记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并掌握其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通过单圈环流到三圈环流的知识学习,学会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现象的知识迁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近地面气压带、风带成因和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重点: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成因过程和名称 ●教学方法: 1. 采用启发式、比较式、问答式等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一边引导启发,一边画板图和读图讲授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难点。 2.讲授要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有效地掌握。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

气压带和风带 【考点及能级要求】 1.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 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掌握全球气压带及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高效预习】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概念:具有 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意义:促使 之间, 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3、单圈环流 假设条件:①地表均一(即全是均一的陆地或者全是均一的海洋);②地球不自转(即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大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③地球不公转(即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4、三圈环流 ⑴假设条件:①地表均一(即全是均一的陆地或者全是均一的海洋);②地球不公转(即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⑵形成原因: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 ⑶分布:① 环流(0度到30度之间);② 环流(30度到60度之间); ③ 环流(60度到90度之间) ⑷气压带: G.极地 带:热力型冷高压;E.副极地 带:动力型冷低压 C.副热带 带:动力型热高压;A.赤道 带:热力型热低压 ⑸风带: 900 600 300 00 G F C E D B A ① ② ③ 900

F.高纬东风带:从带吹向带;北半球风,南半球风 D.中纬西风带:从带吹向带;北半球风,南半球风 B.低纬信风带:从带吹向带;北半球风,南半球风 5、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⑴假设条件:地表均一(即全是均一的陆地或者全是均一的海洋)。 ⑵移动原因:。 ⑶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冬季 【课堂训练】 1.在下列气压带、风带中,同时参与低纬环流和中纬环的是() A.极地东风带 B.西风带 C.信风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2.读下图,四幅表示极地东风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有() 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根据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分布规律,图示所反映的时间是() A.夏至日 B.冬至日 C.春分日 D.不好确定 4.有关②气压带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气压 B.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气压 C.空气堆积下沉形成高气压 D.空气堆积上升形成高气压 5.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高三文科一轮复习

人教版 必修一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 高二地理组 命制人: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1 课前预习案 【基础知识梳理】 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 1、赤道附近地区,空气受热膨胀 (上升或者下沉),形成 气压带, 多 雨(降雨类型)。 2、南北纬30°附近地区,空气在高空堆积 (上升或者下沉),形成 气 压带,受其控制降水 (多或少)。 3、近地面,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出的冷气流和低纬度来的暖气流在60°附近相遇, 暖气流被冷气流抬升,近地面形成 气压带。 4、两极附近地区,空气遇冷收缩 (上升或者下沉),形成 气压 带。 5、在近地面的7个气压带中,热力原因形成的是 和 ,动力 原因形成的是 和 ;不论是热力原因还是动力原因,凡是低压都是 (上升或者下降)气流,高压都是 (上升或者下降)气流。低压降水 (多或少),高压降水 (多或少)。 6、在图中左侧画出三圈环流,并在图中右侧写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在图中画出近地面风带的风向。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7、气压带和风带随 的移动而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为:北半球夏季位置偏 (北或南),冬季位置偏 (北或南)。 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8、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 夏季亚欧大陆为 (气压名称),海洋上为 (气压状况)气压。冬季,亚欧大陆形成了 (气压名称),海洋上为 (气压状况)气压。 9、东亚季风的成因是 。东亚夏季吹 风(名称) ,温暖湿润;冬季吹 风(名称),寒冷干燥。 10、南亚地区的冬季风的成因是 ,风向为 风;南亚夏季风的最重要的成因是 。其风向 为 风。 【自学质疑】(回扣考纲,你掌握了哪些?还有什么问题?) 90°90°0°60°60°30°30°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课题: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学科:授课班级:执教教师:授课时间: 学科授课班级执教教师授课 时间 年月日 课题气压带和风带计划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材分三部分内容来阐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被破坏呈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三种气候类型的案例分析,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热力作用是本课的一条主线,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环流,都离不开热力作用。但各气压带中心名称及中、高纬环流的上空大气运动偏向等对学生不作要求,只需了解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分布、移动规律。 学习者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本届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仅感性认识到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对其形成过程和季节移动一无所知,理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较差,而且受考试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中应用动画演示这种生动、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节时应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

2018年高三年级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学案

专题五全球的气压带、风带 【学习目标】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课本基础知识学习】 1.大气运动: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它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并对各地的_______和______有着重要影响。 2.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原理(重点讲解) 1)气压带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①赤道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带,叫____________。 ②上升气流在赤道地区上空集聚,气压升高,大气向两极点运动,在北半球,由于受__________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上空偏转成___________,这样气流不断堆积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在北半球,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北运 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南的气流偏转成 _______________,向北的气流偏转成 ________________。 ④北极及附近地区,由于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终年 寒冷,空气_____________,近地面形成___________, 北极大气向南流出,偏转形成________ ,它与较暖的 __________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 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___________。 2)风带的形成:由于气压差的存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向南北流动。向南的一支流向 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偏转成风,称为风;向北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成风,称为风。 从极地高压向南流出的寒冷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逐渐偏转成风,称为风。 在北纬60度附近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

高中地理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并据此解释相关的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3.能够运用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4.根据相关图表准确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3.判断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正确分析其成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复习回顾】 (1)请同学在板图1中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 (2)板图2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请同学在图中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

【新课导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 【想一想】大家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 【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指导看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3第一段,思考: 1.大气运动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大气环流? 【学生回答】略。 【板书】一、大气环流 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高低纬度间产生热量的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转承】“大气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三圈环流

2.2.1气压带和风带学案(三圈环流)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编写人:王枫叶校对:王丽娟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独立按照形成过程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 2.通过绘制示意图,能熟练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 【温故而知新】 要求: 1、在图1中画出AB之间的热力环流; 2、在图2中画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的高空风向; 3、在中画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下的近地面风向; 【学习流程】 一、三圈环流 1.大气环流指。 2.请用示意图表示单圈环流的形成。 (假设前提:a.地球不自转---无地偏力;b.阳光直射赤道---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c.地表均匀---无海陆差异。) 赤道空气受热()到高空形成()气压,极地空气冷却()高空形成()气压,气流在高空由()流向(),近地面()流向()。 3.三圈环流 (假设前提:a.阳光直射赤道---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b.地表均匀---无海陆差异。)我参与1:画出低纬环流 A 低纬环流:赤道空气因受热上升,致使近地面形成低压,称为(),赤道高空形成高气压,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流向北极上空(南风),但受()的影响,到()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时,变成了西风,空气便在()附近自西向东运动,并且堆积的越来越多,最终下沉形成(),在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形成了()。 我参与2:画出中纬环流 B 中纬环流:近地面,副热带高压带一部分流向北,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风,也叫()。与此同时,从()向南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近地面形成()。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上空,另一部分流向()上空。 我参与3:画出高纬环流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导学案及答案

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 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 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 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 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 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 注:老师们可将导学案从第二页开始粘贴,切记千万不要删除第一页!

临清实验高中高一年级地理新授课学案 编写人:李倩审核人:高一地理组使用日期:2013-11-21 序号:11 课题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4、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自主学习】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它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并对各地的_______和______有着重要影响。 2.①赤道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带,叫____________。 ②上升气流在赤道地区上空集聚,气压升高,大气向两极点运动,在北半球,由于受__________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上空偏转成___________,这样气流不断堆积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在北半球,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北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南的气流偏转成________________,向北的气流偏转成________________。 ④北极及附近地区,由于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_____________,近地面形成___________,北极大气向南流出,偏转形成________ ,它与较暖的__________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___________。 3.地面表现:在地表形成南北对称、高低相间的____个气压带和____个风带。 4.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__________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_________移,冬季________移。 5、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时间温度气压切断气压带 海洋 气压中心 陆地 气压中心 7月陆海陆海副热带高压带 北太 平洋北大 西洋 亚速尔高压 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副极地低压带冰岛低压 冬夏季节海陆上高低气压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_____ 和______有着重大的 影响。 6、盛行风向随______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____________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环流的 主要原因。______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______和______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 的主要原因。如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______北移越过赤道,向______偏转 而形成的。 【合作探究】 1、[读图说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移动的原因: A的日期为 B的日期为 C的日期为 移动的规律: 就半球而言: 全球而言: 2、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 的风向。 冬季夏季 东亚—西北季风 南亚—东北季风的 差异 空气由亚洲高压流向 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 成因 冬季

气 压 带 风 带 教学设计

气压带风带 教 学 设 计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人:杨乐 2018 . 3 . 10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分析教材】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同时学好这部分的知识对帮助理解气候成因、特点将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在本节内容中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学习的难点,但并不是重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三圈环流的结果即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两节课中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为这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全球性大规模的大气运动比较抽象,且形成过程难以理解,还需要学生加上立体空间思维。所以这一节课,如何清晰地展示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给学生一条清晰的思路是很重要的。【教学重点】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产生的结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动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 1.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教材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延伸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在整个自然地理学习过程,这一节都是基础,在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的 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的过程。 难点: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 4.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学以至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观。 5.教法设计 设问式教学 提出假设条件分析得出结论(单圈环流) 否定其中条件之一分析得出结论一(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否定其中条件之二分析得出结论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探究式学习 基本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科学的价值观、科学方

法。 基本思想:“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强调自主学习。

授新课学生小 结 启发 思维 讨 论 得出 结论 地球实际是在不停的自转,如果考虑自转因 素,则单圈环流会不会存在?为什么? 向学生提出一个更具有 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营 造探究的气氛 单圈环流不会存在 原因: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提出假 设条件 学生深 入合作 探究 得到 假设①地球自转 ②地球不公转 ③地球表面均匀 引导学生探究:完成三圈环流绘图,并适 时点拨 层层导入,步步推进,带 领他们分析问题。 气压带风带形成过程并绘出示意图 归纳 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深入 1、七个气压带形成机制有何差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大气环境---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导学案

2.34 大气环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状况,理解其移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运用插图、数据资料、网络、报刊等,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的方式学习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重点难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自主学习】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 ①环流(° --- °) ②环流(° --- °) ③环流(° --- °) 2.图中A—G所表示的气压带的名称为: D C、E B、F A、G

2.图中①--⑥所表示的风带的名称,并在图上画出风带的风向(图中虚线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请据其方向标出风向)。 ③④ ②⑤ ①⑥ 3.各气压带中多阴雨的是:;多晴天的是:。 各风带中多阴雨的是:;多晴天的是:。(填序号) 4.由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有; 由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有(填序号) 【问题探究】 据上图分析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对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造成了什么影响?

【基础过关】 1.地球上气压带分布的规律是() A.冷的地方为高压,热的地方为低压 B.冷的地方为低压,热的地方为高压 C.高纬为高压,低纬为低压 D.极地高压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属冷性高压2. 下列四幅风带图中,属于北半球东北信风的是 3. 能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4.下面的风带示意图中,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A B C D 5.下列有关风带的画法,正确的是 ( ) 6.下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动力上升B.②为高空西风 C.③为热力下沉D.④为东南信风 7. 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 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 ) A.赤道附近 B. 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 南北极附

高中地理_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和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 【学习目标】 1. 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作用。 2. 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提高绘图能力。 3. 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4. 把握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形成。 【学习重难点】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形成。 【相关的高考题考查】 【自主学习】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 (1)概念: 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 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和分布,影响各地的和。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温故知新】 (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3).依据下图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完成热力环流图,并标明高气压和低气压。 热冷

【思考一】假设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地表均一,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那么地球上的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单圈环流 【思考二】假设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地表均一,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和地转偏向力,那么地球上的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 【总结】全球气压带分布规律, 全球风带分布规律。

【练习】据图判断为哪个半球的气压带风带俯视图?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练习】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中,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正确的是 A.a B. b C.c D.d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冬季,大陆降温,空气冷却收缩,形成压,海洋则是压。从纬度位置看,高压中心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大陆升温,空气受热膨胀,形成压,海洋则是压。从纬度位置看,低压中心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七月一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