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40例早期自然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分析_侯宗园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分析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第 5 卷第 23 期2018 Vol.5 No.2379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分析研究刘志新1,张 颖1,马 维2,周 阳2,姜 晶1*(1.青岛莲池妇婴医院,山东 青岛 266109;2.青岛解码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101)【摘要】目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流产组织或绒毛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 )分析,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方法 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3例流产绒毛组织(56例)和胚胎组织(7例)进行染色体检测,了解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比例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56例早孕期自然流产的绒毛标本中,检出染色体异常39例(发生率69.6%),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25例(占染色体异常的64.1%),染色体嵌合体异常7例(占染色体异常的18.0%),CNV 7例(占染色体异常的18.0%)。
年龄≥35的患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88.2%,<35岁的患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3.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7例中晚孕胚胎停育或B 超显示畸形而流产的标本中,未检测出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具有明确致病性CNV 。
结论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孕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但可能不是中晚孕胚胎停育或畸形的主要原因;35岁以上孕妇发生胚胎染色体异常比例较35以下更高。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技术;自然流产【中图分类号】R3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23.79.03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占全部妊娠的15%左右,多数为早期流产,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了妇女生殖健康。
早期流产常见的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孕妇内分泌异常、生殖器官畸形、生殖道感染、血栓前状态、免疫因素异常等。
其中,胚胎染色体异常时自然流产最常见的原因,46%-54%的自然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早期流产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达53%[1]。
131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131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朱蕊;曾爱群;杜晶春【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细胞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布。
方法:取早期自然流产孕妇绒毛组织,用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后于CO2培养箱中培养7 d,贴壁细胞加秋水仙素处理后用G-显带方法观察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情况、性别比例及与孕妇的年龄关系。
结果:131例绒毛细胞标本中,129例标本培养成功,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标本61例,异常核型中三体占52.4%,其次是单体(18%)和三倍体(16.4%);流产胚胎中女性〉男性(P〈0.05),但是男性或女性胚胎中正常核型和异常核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35岁以上孕妇获取的标本中染色体核型异常比例显著高于35岁及以下孕妇(P〈0.05)。
结论:绒毛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初步判断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流产病因,对该孕妇此后的成功妊娠有指导意义。
【期刊名称】《贵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2)010【总页数】4页(P1179-1182)【关键词】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 Giemsa染色胚胎妊娠【作者】朱蕊;曾爱群;杜晶春【作者单位】[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510120 [2]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广东广州510182;;[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510120 [2]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广东广州510182;;[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510120 [2]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广东广州5101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1自然流产是妇产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10%~15%,其中早期流产(妊娠于12周前终止)又约占自然流产总量的80%以上。
自然流产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突变、母体因素如子宫解剖异常、内分泌因素如孕激素分泌不足和甲状腺功能低下,感染因素如TORCH感染(TORCH是指一组病原体:T即刚地弓形虫,O即others,比如乙型肝炎病毒、HIV病毒、梅毒螺旋体等;R即风疹病毒,C即巨细胞病毒,H即单纯疱疹病毒),免疫因素如封闭抗体缺乏等,在众多因素之中,遗传因素之一的染色体异常是引起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1]。
211131305_自然流产及指征引产组织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㊃论著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3.08.010自然流产及指征引产组织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胡勤,叶强,周子靖,金朝ә四川省自贡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四川自贡643000摘要: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及指征引产组织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㊂方法采用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 N V-S e q)技术对自然流产组织和指征引产胎儿组织进行染色体检测,其中自然流产标本141例,指征引产标本69例㊂结果自然流产组织141例,指征引产组织69例均检测成功㊂141例自然流产组织中染色体异常65例,检出率为46.10%,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6例,意义不明或良性结构异常12例,致病性结构异常7例;69例指征引产组织中染色体异常28例,检出率为40.58%,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3例,意义不明或良性结构异常10例,致病性结构异常5例㊂结论染色体异常(数目和结构)是导致自然流产和指征引产的主要原因,采用C N V-S e q技术检测自然流产和指征引产组织有利于查找遗传学病因,对再次生育指导有重要意义㊂关键词: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稽留流产;指征引产;染色体异常中图法分类号:R715.5;R714.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3)08-1063-05A n a l y s i s o f c h r o m o s o m a l 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 i n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a n d r e f e r e n c e a b o r t i o n t i s s u eb y w h o l e g e n o m ec o p y n u m b e r v a r i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HU Q i n,Y E Q i a n g,Z H O U Z i j i n g,J I N Z h a oә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Z i g o n g M a t e r n a l a n d C h i l d H e a l t h C a r eH o s p i t a l,Z i g o n g,S i c h u a n643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t i s s u e,c i t a t i o n a n d c h r o m o s o m a l 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M e t h o d s L o w d e p t h a n d h i g h t h r o u g h p u t c o p y n u m b e r v a r i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 (C N V-S e q)t e c h n i q u e w a s u s e d t o d e t e c t c h r o m o s o m e s i n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t i s s u e s a n d r e f e r e n c e f e t u s e s, i n c l u d i n g141c a s e s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t i s s u e a n d69c a s e s o f i n d u c e d l a b o r t i s s u e.R e s u l t s A t o t a l o f141 c a s e s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t i s s u e a n d69c a s e s o f i n d u c e d l a b o r t i s s u e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s u c c e s s f u l l y.T h e r e w e r e65c a s e s o f c h r o m o s o m e a b n o r m a l i t y i n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46.10%),i n c l u d i n g46c a s e s o f c h r o m o-s o m e a b n o r m a l i t y,12c a s e s o f u n k n o w n o r b e n i g n s t r u c t u r a l v a r i a t i o n,7c a s e s o f p a t h o g e n i c s t r u c t u r a l v a r i a-t i o n.A t o t a l o f28c a s e s o f c h r o m o s o m e a b n o r m a l i t y(40.58%)w e r e i d e n t i f i e d,i n c l u d i n g13c a s e s o f c h r o m o-s o m e a b n o r m a l i t y a n d5c a s e s o f p a t h o g e n i c s t r u c t u r a l v a r i a t i o n.C o n c l u s i o n C h r o m o s o m e a b n o r m a l i t y(n u m-b e r a n d s t r u c t u r e)i s t h e m a i n c a u s e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a n d i n d u c t i o n o f l a b o r.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a b o r t i o n a n d i n-d u c t i o n o f l a b o r b y c h r o m o s o m e c o p y n u m b e r v a r i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h e l p f u l t o f i n d t h e g e n e t i c c a u s e, w h i c h 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f e r t i l i t y g u i d a n c e a g a i n.K e y w o r d s:h i g h-t h r o u g h p u t w h o l e g e n o m e c o p y n u m b e r v a r i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 d e l a y e d a b o r t i o n;r e-f e r s t o t h e i n d u c t i o n o f l a b o r;c h r o m o s o m a l a b n o r m a l i t y自然流产指非人为目的造成的流产,在所有临床妊娠中,大约15%会发生自然流产[1]㊂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高龄㊁生殖器官异常㊁黄体功能不全㊁配偶精子异常㊁妊娠感染㊁初产妇㊁自然流产史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均是自然流产的主要危险因素[2]㊂从遗传学角度分析,染色体异常可导致自然流产,并且可增加后续妊娠失败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㊂国外有研究表明, 50%的自然流产存在染色体异常,包括嵌合体㊁结构和数目异常,如三体㊁单体㊁多倍体和X单体[3]㊂因此,分析流产组织中的染色体有助于了解终止妊娠的病因,以及改善自然流产患者后续妊娠的管理㊂在所有孕妇中,胎儿结构异常占3%,几十年来,基于超声波的筛查一直是常规产前检查的组成部分,可发现明显的结构异常,临床推荐引产并查找畸形原因[4]㊂大约一半的主要结构异常可以在妊娠前3个月检测到,包括颅内/无脑畸形㊁腹壁缺陷㊁前脑无裂畸形和囊性水瘤等㊂然而,由于有些器官㊁系统的持续发展,部分异常直到怀孕后期才会显现出来㊂随着检查能力及经㊃36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4月第20卷第8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3,V o l.20,N o.8*基金项目:四川省自贡市科学技术局重点项目(2019Y L S F35)㊂作者简介:胡勤,女,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产前诊断的分子遗传学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方面的研究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 452672995@q q.c o m㊂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验的增加,让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详细检查成为可能,目前在有产前诊断资质的机构广泛进行胎儿神经超声图和胎儿超声心动图等专门检查㊂当产前检查发现重大结构异常时,建议使用染色体芯片或者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检测,因为它具有更高的基因组分辨率[5]㊂本研究选取自然流产组织和指征引产胎儿组织,采用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 N V-S e q)技术检测其染色体,并分析染色体与自然流产组织及指征引产胎儿组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就诊孕妇的141例流产组织和69例胎儿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为自然流产排出的绒毛组织㊁稽留流产行清宫术后留取的标本及有临床指征需要引产的胎儿组织㊂其中自然流产标本141例,指征引产标本69例㊂自然流产组织孕妇平均年龄(29.89ʃ4.45)岁,受检时平均孕周(9.50ʃ1.52)周,平均自然流产次数(1.29ʃ0.94)次;指征引产组织孕妇平均年龄(27.28ʃ3.88)岁,受检时平均孕周(20.52ʃ5.82)周㊂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㊂1.2方法1.2.1取样自然流产组织为小孕周时,取约10 m g新鲜绒毛组织;可见胎儿组织时,取1c mˑ1c m 胎儿组织标本㊂使用生理盐水多次漂洗,除去血液㊁污物后剪碎㊂1.2.2基因组D N A提取采用博奥生物集团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 N A,裂解液和蛋白酶K消化组织过夜,后续纯化和收集D N A,用于高通量测序检测; N a n o D r o p2000(美国T h e r m o F i s h e r s c i e n t i f i c I N C)测定D N A浓度,保证建库用量大于600n g,A260/A280为1.8~2.0,置于-70ħ冰箱储存备用,避免标本D N A反复冻融㊂1.2.3基因组建库将600n g基因组D N A通过片段化酶消化为片段,将末端修复,加上特异序列标签后扩增短片段,采用S Y B G r e e n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为测序做准备㊂1.2.4测序检测及结果判读采用博奥生物集团I o n T o r r e n t测序平台对标本进行检测,严格按照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设置检测400个F l o w s㊂芯片质控I S P L o a d i n g>75%,P o l y c l o n a l<35%,L o w Q u a l i t y<10%,T o t a l R e a d s>75M b,每个标本数据量>3.5M b㊂对染色体非整倍体及ȡ5M b的微缺失和微重复进行分析㊂通过人类染色体不平衡和表型数据库D E C I P H E R(h t t p s://d e c i p h e r.s a n g e r.a c. u k/i n d e x)㊁C l i n G e n(h t t p s://w w w.c l i n i c a l g e n o m e. o r g)㊁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 I M,h t t p s:// w w w.o m i m.o r g)和基因组变异数据库(D G V,h t-t p://d g v.t c a g.c a/d g v/a p p/h o m e)等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判断所检出C N V的性质,进行结果判读㊂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6],将检测标本中发现的C N V s分为以下5个级别:明确致病性C N V㊁可能致病C N V㊁良性C N V㊁可能良性C N V㊁临床意义不明C N V㊂2结果2.1自然流产组织和指征引产组织检出率及染色体异常结果比较纳入本研究的141例自然流产组织和69例指征引产组织均检测成功,数据达到质控标准㊂染色体异常93例,检出率为44.29%(93/210)㊂141例自然流产组织中染色体异常65例,检出率46.10%,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6例,致病性结构异常7例,意义不明或良性结构异常12例㊂69例指征引产组织中染色体异常28例,检出率40.58%,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3例,致病性结构异常5例,意义不明或良性结构异常10例㊂2.2染色体数目异常分析(1)65例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6例,占异常染色体的70.77%,其中三体型33例,单体型11例(T u r n e r 综合征10例,21号染色体单体1例),三倍体2例(多重S T R位点分析验证一致)㊂(2)28例指征引产组织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3例,占异常染色体的46.43%,其中三体型9例,单体型4例,均为T u r n e r综合征㊂9例三体中有7例为18号染色体三体,均因为B超检查提示异常而进一步进行诊断,其中4例胎儿水肿合并淋巴水囊瘤,2例胎儿多发畸形, 1例胎儿为足内翻;另外2例三体分别为13号染色体三体和21号染色体三体,表现为胎儿唇裂㊁全身水肿和先天性心脏病㊂4例T u r n e r综合征均表现为水肿㊁淋巴水囊瘤㊂见表1㊂表1 C N V-S e q技术检测流产组织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n(%)]检测结果描述自然流产组织数目异常(n=46)指征引产组织数目异常(n=13)S e q(2)ˑ32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5)ˑ35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6)ˑ36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7)ˑ37号染色体三体2(4.35)0(0.00)S e q(8)ˑ38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9)ˑ39号染色体三体6(13.04)0(0.00)㊃46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4月第20卷第8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3,V o l.20,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续表1 C N V-S e q技术检测流产组织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n(%)]检测结果描述自然流产组织数目异常(n=46)指征引产组织数目异常(n=13) S e q(12)ˑ312号染色体三体3(6.52)0(0.00)S e q(13)ˑ313号染色体三体4(8.70)1(7.69)S e q(15)ˑ315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16)ˑ316号染色体三体8(17.39)0(0.00)S e q(17)ˑ317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18)ˑ318号染色体三体1(2.17)7(53.85)S e q(20)ˑ320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21)ˑ121号染色体单体1(2.17)0(0.00)S e q(21)ˑ321号染色体三体1(2.17)1(7.69)S e q(22)ˑ322号染色体三体1(2.17)0(0.00)S e q(x o)ˑ1T u r n e r综合征10(21.74)4(30.77)三倍体69,X X Y三倍体2(4.35)0(0.00)2.3染色体致病性结构异常组织分析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结构异常19例,其中致病性结构异常7例;指征引产组织染色体结构异常15例,其中致病性结构异常5例㊂见表2㊂表2 C N V-S e q技术检出的致病性结构异常组织分析致病性结构异常组织结果描述自然流产组织1S e q[h g19]3q29(193.04~197.84M b)ˑ3,S e q[h g19]5q35.2q35.3(174.70~180.72M b)ˑ1, S e q[h g19]22q11.1q11.2(17.06~18.62M b)ˑ33号染色体q29(193.04~197.84M b)位置存在约4.80M b的拷贝数重复;5号染色体q35.2q35.3(174.70~180.72M b)位置存在约6.02M b的拷贝数缺失; 22号染色体q11.1q11.21(17.06~18.62M b)位置存在约1.56M b的拷贝数重复㊂根据C N V评判标准,综合认定这3个位置的变异均为致病性C N V㊂自然流产组织2S e q[h g19]d e l(8)(p23.3p11.23), S e q[h g19]d u p(8)(q12.1q24.3)m o s 8号染色体p23.3p11.23(0.16~38.30M b)位置存在约38.14M b的拷贝数缺失;同时8号染色体q12.1q24.3(61.50~146.30M b)位置存在约84.80M b的拷贝数重复(拷贝数为2.6)㊂根据C N V评判标准,综合认定这2个位置的变异均为致病性C N V自然流产组织3S e q[h g19]X q25(122.90~123.18M b)ˑ1X染色体q25(122.90~123.18M b)位置存在约0.28M b的拷贝数缺失,临床表型特征为:X-连锁淋巴增生综合征2型自然流产组织4S e q[h g19]d e l(11)(q13.3q14.1)11号染色体q13.3q14.1(69.30~82.90M b)位置存在约13.60M b的拷贝数缺失,常见特征包括发育迟缓㊁智力障碍㊁行为问题和独特的面部特征自然流产组织5S e q[h g19]2p25.3(0.02~3.04M b)ˑ3,S e q[h g19]13q21.2q34(61.58~115.10M b)ˑ12号染色体p25.3(0.02~3.04M b)位置存在约3.02M b的拷贝数重复,为临床意义不明确C N V;13号染色体q21.2q34(61.58~115.10M b)位置存在约53.52M b的拷贝数缺失,为致病性C N V自然流产组织6S e q[h g19]3q29(195.66~197.34M b)ˑ13号染色体q29(195.66~197.34M b)位置存在约1.68M b的拷贝数缺失,为致病性C N V自然流产组织7S e q[h g19]6p25.3p24.3(0.14~9.40M b)ˑ1, S e q[h g19]6q13q27(71.50~170.92M b)ˑ3[50%]6号染色体p25.3p24.3(0.14~9.40M b)位置存在约9.26M b的拷贝数缺失;同时6号染色体q13q27(71.50~170.92M b)位置存在约99.42M b拷贝数嵌合重复,嵌合比例约为50%㊂根据C N V评判标准,综合认定这2个位置的变异均为致病性C N V指征引产组织1S e q[h g19]3q22.3q25.1(138.08~151.16M b)ˑ13号染色体q22.3q25.1(138.08~151.16M b)位置存在约13.08M b的拷贝数缺失,为致病性C N V指征引产组织2S e q[h g19]10q23.2q26.3(88.70~135.44M b)ˑ310号染色体q23.2q26.3(88.70~135.44M b)位置存在约46.74M b的拷贝数重复,为致病性C N V指征引产组织3S e q[h g19]11q24.2q25(124.30~134.94M b)ˑ111号染色体q24.2q25(124.30~134.94M b)位置存在约10.64M b的拷贝数缺失,为致病性C N V指征引产组织4S e q[h g19]8p23.2(2.34~2.78M b)ˑ3,S e q[h g19]17p13.3p13.2(2.48~3.80M b)ˑ18号染色体p23.2(2.34~2.78M b)位置存在约0.44M b的拷贝数重复,为临床意义不明确C N V;常染色体17号染色体p13.3p13.2(2.48~3.80M b)位置存在片段大小约1.32M b的拷贝数缺失,为致病性C N V指征引产组织5S e q[h g19]d u p(10)(q23.2q26.3)10号染色体q23.2q26.3(88.70~135.44M b)位置存在约46.74M b的拷贝数重复,为致病性C N V㊃56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4月第20卷第8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3,V o l.20,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讨论染色体病是由于先天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异常导致的具有多发畸形㊁发育迟缓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7]㊂不明原因流产及指征引产主要原因为染色体数目异常,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不明原因流产组织中32.62%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指征引产组织中18.84%是因为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7]㊂C N V-s e q技术除了能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问题外,还可以检测>5M b的染色体微小拷贝数变异,目前,C N V-s e q技术被应用于生长发育迟缓㊁多发畸形㊁智力障碍等表现的儿童㊁成人罕见病或者自然流产物㊁指征引产物原因分析,可对产前诊断中核型结果异常进行分析,但无法对异常片段的来源进行D N A水平分析,还可对产前超声检查异常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胎儿进行进一步遗传学检测等[8-9]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数目异常46例,占异常染色体的70.77%(46/65),其中三体型33例,单体型11例(T u r n e r综合征10例,21号染色体单体1例),三倍体2例㊂不明原因自然流产高发原因核型分别为X O㊁T16㊁T9等,这些三体或单体核型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嵌合,46例染色体数目异常标本中13例为嵌合体㊂指征引产组织染色体数目异常13例,占异常染色体的46.43%(13/28),其中三体型9例;单体型4例,均为T u r n e r综合征㊂9例三体中有7例为18号染色体三体,均因为B超检查提示异常而进一步进行诊断,其中4例胎儿水肿合并淋巴水囊瘤,2例胎儿多发畸形,1例胎儿为足内翻;另外2例三体分别为13号染色体三体和21号染色体三体,表现为胎儿唇裂㊁全身水肿和先天性心脏病㊂4例T u r n e r综合征均表现为水肿㊁淋巴水囊瘤㊂除染色体数目异常外,本研究还发现染色体结构异常,结构异常会表现出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㊂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结构异常19例,其中致病性结构异常7例㊂有1例自然流产组织受检原因为孕妇反复稽留流产3次,孕妇35岁,第4次怀孕同样不明原因流产,检测结果有3个染色体片段异常:(1)3号染色体q29(193.04~197.84M b)位置存在约4.80M b的拷贝数重复,q29区域共涉及41个蛋白编码基因,包含10个已知的M o r b i d基因,该区域重复完全覆盖 3q29微重复综合征 (3:195726835-197344663,约1.61M b;OM I M611936),大部分由父母一方遗传,少数为新发突变㊂个体间临床表型存在差异,该重复为致病性结构变异㊂(2)5号染色体q35.2q35.3 (174.70~180.72M b)位置存在约6.02M b的拷贝数缺失,5号染色体q35.2q35.3区域完全覆盖 5q35复发(S o t o s综合征)区域(包括N S D1) (c h r5:175,728,979-177,047,793),C l i n G e n数据库单倍剂量不足,评分为3分,目前有足够证据表明其发生一个拷贝数的缺失可以导致疾病,单倍剂量不足关联 S o t o s 综合征 ,又称小儿巨脑畸形综合征,主要临床表型特征包括特殊面容㊁学习障碍㊁过度生长等[10],为致病性C N V㊂(3)22号染色体q11.1q11.2(17.06~18.62 M b)位置存在约1.56M b的拷贝数重复,22号染色体q11.1q11.2区域完全覆盖 22q11.2复发(猫眼综合征)区域(包括C E C R2) (c h r22:17,392,953-18, 591,860),C l i n G e n数据库三倍剂量敏感评分为3分,敏感关联的表型为 猫眼综合征 (OM I M115470)[11]㊂ 猫眼综合征 是一种罕见的染色体疾病,具有高度可变的临床表现,主要临床特征:虹膜缺损和肛门闭锁合并瘘管,下斜睑裂,耳前皮赘和/或凹陷,心脏畸形和肾畸形频发,精神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11],该重复为致病性C N V㊂综合3个位置的染色体结构异常,评估该标本的异常可能源自父母染色体易位,存在一定再发风险㊂经过与产前诊断中心和生殖中心沟通,建议该对夫妇进行胚胎移植前诊断技术(第3代试管婴儿)㊂指征引产组织染色体结构异常15例,其中致病性结构异常5例,1例因B超检查显示胎儿颅内结构发育异常引产,分子诊断为S e q[h g19]8p23.2(2.34~ 2.78M b)ˑ3,S e q[h g19]17p13.3p13.2(2.48~3.80 M b)ˑ1,8号染色体约0.44M b的拷贝数重复,17号染色体约1.32M b的拷贝数缺失㊂8号染色体p23.2区域不涉及蛋白编码基因,不包含已知的M o r b i d基因,为临床意义不明确C N V;17号染色体p13.3p13.2区域共涉及17个蛋白编码基因,包含5个已知的M o r b i d基因:其中P A F A H1B1基因的单倍剂量不足,评分为3分,有足够证据表明其发生一个拷贝的缺失可以导致疾病,单倍剂量不足关联 经典无脑畸形 (MO N D O:0015146),为致病性C N V,所以该胎儿B超检查显示颅内结构异常的原因可能是17号染色体发生缺失引起的㊂染色体微小的结构异常涉及重要基因同样导致严重的疾病及表型,当然C N V-S e q技术只能检测到染色体>5M b的非整倍体问题,对于整倍体和平衡性易位等问题导致的流产会漏检,所以临床常推荐C N V-s e q技术与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应用,虽然染色体核型分辨率较C N V-S e q技术差,但能检测整倍体和平衡性易位等染色体异常,两种技术互补应该可以提高检出率㊂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是胎儿超声影像检查异常时的首选推荐检测方法,是利用涵盖大量染色体重要片段的高密度D N A探针与经荧光标记的样品D N A特异性杂交,从而获得样品分子的序列和数量等信息,除了检测拷贝数变异外,该方法还可以查出单亲二倍体㊁杂合性缺失㊁三倍体或多倍体,但因㊃66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4月第20卷第8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3,V o l.20,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芯片上探针有限,范围不如C N V-S e q技术广㊂每种技术均有其优势与局限性,各种技术联合检测是最理想的状态,但现实是患者会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只选择其一,这也是本研究的局限性,没有完全统计各种检测技术的检出率及漏检情况㊂通过累计更多的检测数据,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该研究㊂产前诊断方法多样化可以避免因检测方法局限而漏诊,完善出生缺陷二级预防㊂综上所述,染色体异常(数目和结构)是造成自然流产和指征引产的主要原因,C N V-s e q作为新的分子检测技术,通过对染色体非整倍体问题及>5M b的染色体微小拷贝数变异进行分析,可快速㊁有效地检测流产和引产组织的遗传学病因,对再次生育指导具有重要意义㊂参考文献[1]B I Y I K I,A L B A Y R A K M,K E S K I N F.P l a t e l e t t o l y m-p h o c y t e r a t i o a n d n e u t r o p h i l t o l y m p h o c y t e r a t i o i n m i s s e d a b o r t i o n[J].R e v B r a s G i n e c o l O b s t e t,2020,42(5):235-239.[2]G O N G G F,Y I N C X,HU A N G Y Q.A s u r v e y o f i n f l u-e n c i n gf a c t o r s o f m i s s e d a b o r t i o n d u r i ng th e t w o-c hi l d p e a k p e r i o d[J].J O b s t e t G y n a e c o l,2021,41(6):977-980.[3]L I F X,X I E M J,Q U S F,e t a l.D e t e c t i o n o f c h r o m o s o m a l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 i n s p o n t a n e o u s m i s c a r r i a g e b y l o w c o v e r a g e 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J].M o l M e d R e p,2020,22(2):1269-1276.[4]E DWA R D S L,HU I L.F i r s t a n d s e c o n d t r i m e s t e r s c r e e n-i n g f o r f e t a l s t r u c t u r a l a n o m a l i e s[J].S e m i n F e t a l N e o-n a t a l M e d,2018,23(2):102-111.[5]A C H I R O N R,A D AMO L,K A S S I F E.F r o m s c r e e n i n gc h r o m o s o m a l a n o m a l i e s t o e a r l yd i a g n o s i s o f fe t a l m a l-f o r m a t i o n s[J].C u r r O p i n O b s t e t G y n e c o l,2020,32(2):128-133.[6]R I C HA R D S S,A Z I Z N,B A L E S,e t a l.S t a n d a r d s a n d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 s e q u e n c e v a r i a n t s:a j o i n t c o n s e n s u s 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o f t h e A m e r i c a n C o l l e g e o f M e d i c a l G e n e t i c s a n d G e n o m i c s a n d 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f o r M o l e c u l a r P a t h o l o g y[J].G e n e t M e d,2015,17(5):405-424.[7]V I O T T I M.P r e i m p l a n t a t i o n g e n e t i c t e s t i n g f o r c h r o m o-s o m a l 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a n e u p l o i d y,m o s a i c i s m,a n d s t r u c t u r-a l r e a r r a n g e m e n t s[J].G e n e s(B a s e l),2020,11(6):602.[8]Q U S Z,S H I P L,Z HA N G T Y,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C N V-s e q a n d c h r o m o s o m a l k a r y o t y p i n g i n t h e p r e n a t a ld i a g n o s i s f o r c a r r ie r s of b a l a n c e d t r a n s l o c a t i o n s[J].Z h o n-g h u a Y i X u e Y i C h u a n X u e Z a Z h i,2022,39(4):366-369.[9]L I U Y D,WU L Q.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 e x t-g e n e r a t i o n s e-q u e n c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p r e n a t a l s c r e e n i n g a n d d i a g n o s i s [J].Z h o n g h u a Y u F a n g Y i X u e Z a Z h i,2021,55(9): 1037-1042.[10]F O S T E R A,Z A C HA R I O U A,L O V E D A Y C,e t a l.T h ep h e n o t y p e o f s o t o s s y n d r o m e i n a d u l t h o o d:a r e v i e w o f44 i n d i v i d u a l s[J].A m J M e d G e n e t C S e m i n M e d G e n e t,2019,181(4):502-508.[11]MA K A R O V I A,G A V R I L I N A S B,B E L O Z E R O V B G.C a t-e y e s y n d r o m e(a p s y c h i a t r i c a s p e c t)[J].Z h N e v r o lP s i k h i a t r I m S S K o r s a k o v a,2019,119(11):60-64.(收稿日期:2022-09-28修回日期:2023-02-11)(上接第1062页)[20]V A S I K A R A N S,E A S T E L L R,B R U YÈR E O,e t a l.M a r k e r so f b o n e t u r n o v e r f o r t h e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f r a c t u r e r i s k a n d m o n i t o r i n g o 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t r e a t m e n t:a n e e d f o r i n t e r n a-t i o n a l r e f e r e n c e s t a n d a r d s[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2011,22(2):391-420.[21]E A S T E L L R,S Z U L C P.U s e o f b o n e t u r n o v e r m a r k e r s i np o s t m e n o p a u s a l o s t e o p o r o s i s[J].L a n c e t D i a b e t e s E n d o-c r i n o l,2017,5(11):908-923.[22]I V A S K A K K,G E R D H E M P,VÄÄNÄN E N H K,e t a l.B o n e t u r n o v e r m a r k e r s a n d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f r a c t u r e:a p r o-s p e c t i v e f o l l o w-u p s t u d y o f1040e l d e r l y w o m e n f o r a m e a n o f9y e a r s[J].J B o n e M i n e r R e s,2010,25(2):393-403.[23]T I A N A,M A J,F E N G K,e t a l.R e f e r e n c e m a r k e r s o f b o n e t u r n o v e r f o r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f r a c t u r e:a m e t a-a n a l y s i s[J].J O r-t h o p S u r g R e s,2019,14(1):68.[24]D A I Z,WA N G R,A N G L W,e t a l.B o n e t u r n o v e r b i o-m a r k e r s a n d r i s k o f o s t e o p o r o t i c h i p f r a c t u r e i n a n A s i a np o p u l a t i o n[J].B o n e,2016,83:171-177.[25]G E R D H E M P,R I N G S B E R G K A,O B R A N T K J,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b e t w e e n25-h y d r o x y v i t a m i n D l e v e l s,p h y s i-c a l a c t i v i t y,m u s c l e s t r e n g t h a n d f r a c t u r e s i n t h e p r o s p e c-t i v e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O P R A s t u d y o f e l d e r l y w o m e n[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2005,16(11):1425-1431.[26]N A K AMU R A K,S A I T O T,O Y AMA M,e t a l.V i t a m i nD s u f f i c i e n c y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l o w i n c i d e n c e o f l i m b a n dv e r t e b r a l f r a c t u r e s i n c o mm u n i t y-d w e l l i n g e l d e r l y j a p a-n e s e w o m e n:t h e m u r a m a t s u s t u d y[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 2011,22(1):97-103.[27]WA N G X,Y U J,WA N G X,e t a l.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s b e-t w e e n h y p o v i t a m i n o s i s d,h i g h e r p t h l e v e l s w i t h b o n e m i n e r a l d e n s i t i e s,a n d r i s k o f t h e10-y e a r p r o b a b i l i t y o f m a j o r o s t e o p o r o t i c f r a c t u r e s i n c h i n e s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2D M[J].E n d o c r P r a c t,2018,24(4):334-341.(收稿日期:2022-06-25修回日期:2023-02-10)㊃76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4月第20卷第8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3,V o l.20,N o.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86例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分析

86例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分析作者:董枫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0期【摘要】目的对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86例,取无菌绒毛组织,经培养法展开染色体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组86例患者绒毛组织培养成功者79例,成功率91.86%,染色体异常27例,异常率为34.18%。
结论导致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为染色体异常,孕早期绒毛染色体检查会为临床流产筛查、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关键词】孕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产前诊断;临床价值已有调查结果显示,胚胎染色体异常为诱发自然流产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为出生缺陷的主要危险因素。
有研究指出,对胚胎染色体异常情况进行了解将会在染色体疾病的产前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预防出生缺陷等方面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86例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展开了染色体分析,现汇报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抽取其中的8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0~42岁之间,平均(28.7±14.8)岁,孕周5~12周,平均(7.9±1.4)周,所有患者均经保胎治疗后失败,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1. 2. 1 研究方法采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培养后展开染色体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 2. 2 检测方法标本采集:对患者实施常规人流清宫术中,采取无菌夹夹取绒毛组织,放置在10 ml无菌离心管中,而后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在封口处理后立即送检。
绒毛组织的培养:在无菌的超净台上,将绒毛组织放置在无菌培养皿中,经生理盐水进行漂洗,将血细胞和蜕膜除去,仔细挑取绒毛组织,放置在另一个无菌培养皿中,粉碎至粥样,吸入到离心管内,加入浓度为0.25%的胰酶1 ml和浓度为25%的胶原酶1 ml,经无菌吸管吹打均匀后在37℃条件下消化2 min,加2 ml小牛血清结束消化,离心处理后弃去上清液,加适量羊水培养基与细胞悬液混匀,放置在培养瓶中37℃条件下CO2培养箱中连续培养,等待细胞贴壁后换液、传代,细胞收获、染色体制备均与羊水细胞方式相同。
2020染色体异常与自然流产(完整版)

2020染色体异常与自然流产(完整版)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常见病因。
在偶发的自然流产中,胚胎染色体异常占40%~50%,在复发性流产(RSA)中,胚胎染色体异常可达50%~60%以上。
胚胎染色体异常有特发者,有的来源于夫妇双方至少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
根据统计复发性流产夫妇中一方有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是4%~8%,而最新的扩大研究证实常规核型检测没有发现的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携带者发生率高达11%~14%。
本文拟对染色体异常与自然流产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夫妇染色体异常与R SA1.1 染色体结构异常1.1.1 染色体易位染色体易位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重排,是指2条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包括相互易位和罗氏易位2种类型。
相互易位是指2条或2条以上非同源染色体分别发生断裂,断裂片段互相交换并重接,这种染色体重排方式在新生儿中发生率为0.13%~0.17%。
如果在易位过程中没有遗传物质的增加或丢失,且断裂点未导致功能基因截断,携带者表型可以正常。
然而相互易位携带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大量不平衡配子,因而发生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或子代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显著增加。
在减数分裂Ⅰ期,易位染色体与其正常的同源染色体可以形成四射体结构,以2∶2或3∶1或4∶0模式分离,其中2∶2分离又可分为对位分离、邻位-1分离和邻位-2分离。
仅当着丝粒和断裂点之间的节段发生奇数次互换且经过对位或邻位-1分离时,易位染色体移到细胞一极,正常同源染色体移向另一极,才能形成遗传物质正常或平衡的配子,其他分离方式均会导致染色体不平衡配子的产生。
不同于既往的认知,相互易位携带者实际上产生的配子种类多于18种,且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并不完全相等,因此,无法预测正常或平衡胚胎的概率。
有研究认为,减数分裂分离模式和产生不平衡配子的风险主要受携带者的性别、年龄、断裂点位置和参与重排的染色体特征的影响,如涉及末端断裂点的相互易位会导致正常或平衡胚胎数量的减少,且参与重排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比中央着丝粒染色体相对更不稳定,因此,应对每个特定易位携带者进行具体的减数分裂分析来估计遗传风险。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

N G S技术检测 染色体异 常的分辨率 好 , 准 确度高 , 有助 于明确 流产, 自然 ; 绒毛膜绒毛 ; G显带核型 ; 遗传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1 5 . 5 文献标志码 : A DOI : 1 0 . 1 1 9 5 8  ̄ . i s s n . 0 2 5 3 — 9 8 9 6 . 2 0 1 5 . 0 8 . 0 2 8
93 2
T i a n j i n Me d J Au g u s t 2 0 1 5 , Vo 1 . 4 3 No . 8
,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早期 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 常
刘丽 , 徐 凤琴 , 邸建 永 , 刘清 华 , 李毅
摘要 : 目的 探讨 二代测序 ( N G S ) 技术 检测早期 自然流产 ( S A) 绒 毛组 织染 色体 异常 的价值 。方 法 选择 自然
D e p a r t m e n t o fR e p r o d u c t i v e Me d i c i n e , F i r s t C e n t e r H o s p i t a l , T i a n j i n 3 0 0 1 9 2 ,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E— ma i l : l i y i 6 6 5 6 @1 6 3 . c o n r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 s o f n e x t — g e n e r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 NG S )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d i a g n o s i s o f m i s c a r r i e d c h o r i o n i c v i l l i g e n e t i c d i s o r d e r s . Me t h o d s P a t i e n t s w h o u n d e r w e n t mi s c a r r i a g e( n = 8 7 ) w e r e e n r o l l e d i n t h i s
112例自然流产者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

112例自然流产者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张爱萍;张学红【摘要】对112例自然流产者的绒毛组织培养后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自然流产的原因.将112例自然流产患者清宫时获得的绒毛组织进行贴壁培养,收获后制片,G 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109例标本获得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39例,异常率35.8%,其中三体26例,占异常核型中的66.7%.胚胎染色体异常是造成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7(033)019【总页数】2页(P139-140)【关键词】自然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作者】张爱萍;张学红【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5自然流产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生率大约10%~15%。
引起自然流产的因素很多,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异常、解剖因素、感染等都可导致流产的发生。
其中遗传因素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对112例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细胞进行贴壁培养,收获核型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从细胞遗传学水平来探讨引起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医院就诊的112例自然流产患者。
所有纳入样本的自然流产夫妇基本资料无特异性,夫妇双方无近亲结婚,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均为正常,女性年龄在20~42岁之间。
平均年龄31.99岁。
孕周在6~10周之间。
所有纳入研究的标本已向患者夫妇知情同意。
患者清宫手术时,采用负压吸引术吸取无菌绒毛组织 10~15mg。
获取的绒毛组织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挑选和剪切,在无菌生理盐水中漂洗3~5次,以防治母体污染。
将挑选的绒毛剪碎成糊状,用无菌巴氏吸管点样在组织培养瓶中,待组织半干后,加入Amniomax2Ⅱ培养基5mL,将瓶置于CO2培养箱中贴壁培养,5日后观察,定期换液,当瓶底有较多绒毛细胞生长(成纤维状)并表现良好的活力时,加秋水仙素作用4h,0.25%胰酶消化1~2min,常规细胞收获,进行染色体制片。
52例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高通量基因测序

52例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高通量基因测序陈悦;马钰;王翠荣【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16(016)001【摘要】目的: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查稽留流产胚胎绒毛组织染色体,了解胚胎染色体异常与稽留流产之间的关系,为指导下一次妊娠提供依据。
方法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52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物进行染色体检测,了解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所占比例。
结果52例稽留流产绒毛样本中,染色体异常28例,数目异常24例,其中三体17例,三倍体6例,单体1例;结构异常4例。
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孕期稽留流产的主要原因,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绒毛染色体具有全面、快速、准确的优点,有助于明确稽留流产病因,合理指导再次妊娠。
【总页数】3页(P17-18,21)【作者】陈悦;马钰;王翠荣【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广州51070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广州51070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广州51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1;R394【相关文献】1.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自然流产胎儿绒毛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J], 方有燕;吴欢;贺小进;陈大蔚;周一茹;周平;曹云霞;魏兆莲2.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测定稽留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及临床意义 [J], 刘惠莲;海峰;吕发辉;田春芳3.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J], 李奉瑾; 姚欣雨; 张玉萍4.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测定稽留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及临床意义 [J], 刘惠莲;海峰;吕发辉;田春芳5.高通量测序技术在60例孕早期稽留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J], 李芳;宋丹;丁永慧;马玉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 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早期自然流产组织,探讨早期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及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方法 选择早期自然流产的患者 40 例,对其流产组织绒毛行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结果 40 例早期自然流 产组织绒毛样本均培养成功,成功率为 100%,检测出染色体正常标本 14 例,异常标本 26 例;染色体数目异常 18 例,CNV9 例。结 论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孕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提高了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可以作为流产组织的检测手段。 关键字:高通量基因测序;早期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91.048
[3] 苏琳 , 李胜利 , 欧阳淑媛 , 等 . 超声对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断及鉴别 诊断 [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 电子版 ),2011,11:2366-2371. [4] 李蒙森 , 石有振 , 郑瑜 , 等 . 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断层超声显像 技 术 在 早 期 异 位 妊 娠 诊 断 中 的 应 用 [J]. 中 华 医 学 超 声 杂 志 ( 电 子 版 ),2015,12(2):128-135. [5] 倪金莲 , 陈丽华 .β-hCG 比值联合子宫内膜厚度预测早期不明位置妊娠 者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 [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22(6):403-406. [6] 徐丹凤 . 经阴道和经腹超声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价值对比分析 [J]. 中国卫 生产业 ,2014,12(30):174-175.
[1] 谢幸 , 苟文丽 . 妇产科学 [M].8 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47. [2] 韦红卫 , 杜娟 , 陈科 , 等 . 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临床研究 [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27(12):1820-1822.
( 上接第 58 页 )
[2] 陈红霞 , 谢仁明 , 谢雁鸣 , 等 . 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 报 ,2012,29(6):627-631,637. [3] 徐俊峰 , 孙岚 , 汤涛 , 等 . 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对脑 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J]. 天津中医药 ,2016,23(02):71-74. [4] 刘翠华 , 张盘德 , 杨杰华 , 等 . 智能康复训练器对脑卒中患者综合康复 治疗的疗效观察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17(01):62-63. [5] 陈庆华 , 代新年 , 单守勤 , 等 . 疗养院开展三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 者的临床疗效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26(04):382-384. [6] 张 晓钰 , 桑德春 , 王丽华 .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分析脑卒中偏瘫患 者 镜 像 治 疗 康 复 后 大 脑 再 塑 变 化 的 临 床 研 究 [J]. 中 国 康 复 医 学 杂 志 ,2013,28(08):727-730.
( 上接第 59 页 )
要依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 B 超诊断以及 HCG 试验、 腹腔镜 检查等形式, 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进而对患者 尽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邹杰 , 鲁梦寒 , 关铮 , 等 .163 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诊治分析 [J]. 解放 军医学杂志 ,2013,38(5):404-408. [2] 丁 洪平 . 剖宫产切口处的异位妊娠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 [J]. 工企医 刊 ,2013,26(6):473-474.
1.2 方法
1.2.1 样本准备 行清宫术, 自宫腔中取出绒毛, 用无菌生理盐水洗去绒 毛表面血液。剪取早期自然流产组织绒毛约 100mg, 并抽取 母体血 3ml(EDTA 抗凝) 。 1.2.2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 绒毛标本连同母体血送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 司进行二代高通量测序。提取全基因组 DNA, 并检测、 定量, 构 建 DNA 小 片 段 文 库, 通 过 HiSeq2500 测 序 仪 器 析。通过 RUPA 软件与人类基因组进行快速 完全匹配比对, 所得结果随后做相应标准化 Z 值分析, 判定 异 常 染 色 体。 数 据 分 析 通 过 查 阅 DGV,OMIM,DECIPHER、 PubMed 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库。
失 5 5p14.3p15.33 区段 19.64MB 缺失 ,21q21.3-22.3 区段 18.38Mb 重复 6 7 8 9 1q42.3-44 区段 13.5Mb 重复 ,15q23-q26.3 区段 30.78Mb 缺失 Xq27.3 区段 0.36Mb 重复,15q12,1 区段 0.32Mb 重复 Xq23 区段 0.94Mb 重复 16- 三体 ; 15q21.3-q23.1 0.84Mb 重复
2 结果
40 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样本均培养成功, 成功率 100%, 检 测 出 染 色 体 正 常 标 本 14 例, 异 常 标 本 26 例, 占 65%; 染 色 体 数 目 异 常 18 例 (45%) , 其中三体型 9 例 (22.5%) , 4、 13、 14、 15、 22- 三 体 分 别 为 1 例 (2.5%) , 16、 21- 三 体 分 别 为2例 (5%) , 69, XNN 三 倍 体 3 例 (7.1%) , 45, X 单体 3 例 (7.1%) ; 嵌合体 3 例 (7.1%) ; CNV9 例 (22.5%) , 其中单纯 性 CNV8 例, 非整倍体合并 CNV1 例。详见表 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 2015 年 10 月至 2016 年 9 月期间在唐山市妇幼保 健院生殖遗传科就诊的早期自然流产患者, 收集早期自然流 产组织标本 40 例, 胎龄 7-14 周。 孕妇年龄 24-42 岁, 孕次 1-6 次。入选标准: ①均有停经史或尿 hCG 阳性; ②彩超检查见 空孕囊或宫腔内见胎芽, 无胎心搏动; ③未合并 TORCH 感染; ④孕妇无有害物质接触史; ⑤孕妇无基因遗传病史; ⑥采用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进行绒毛染色体检测, 术前签署知情同 意书。
3 讨论
造成流产的病因十分复杂, 如染色体异常、 合并母体全 身系统疾病、 激素水平不足、 免疫因素、 环境因素等都会造成 流产。本研究检出胚胎绒毛染色体异常为 65%, 其中以染色 体数目异常检出率最高, 为 45%。然而染色体数目异常中又 以三体型最多见, 这是由于母源性生殖细胞在第一次减数分 裂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致使配子中某一染色体的增 多, 从而导致三体型的存在。只有 20% 的 21- 三体胚胎是可 以存活, 其他常染色体三体型则大多数发生流产, 因其是高 度致死性染色体变异, 绝大多数胚胎于孕早期就停止发育。 说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自然流产的主要病因 [2]。然而, 近年 来不断有文献报道染色体亚显微结构基因拷贝数变异也是 自然流产的重要病因, 其主要是缺失、 插入、 重复及复杂多位 点的变异。CNV 因其可改变基因的结构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进而引起相应的病理性改变。本研究中 40 例胚胎绒毛样本 中检出 9 例染色体微缺失、 微重复, 异常检出率 22.5%, 这说 明存在 CNV 的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绒毛的异常检出率比较高,
通讯作者 : 易建平,女,汉族,硕士,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 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不孕症
投稿邮箱 : sjzxyx666@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年第 16 卷第 91 期
致病性 CNV 检出 5 例, 占 12.5%, 与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相比将使遗传检出率增加 12.5%, 减少漏诊率; CNV 多态性, 需对其父母进行检测, 看是否遗传自双亲。包含致病性未知 的 CNV,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分子遗传学诊断技 术, 通过提取少量 DNA 快速及全自动的检出染色体的非整倍 体及染色体的基因拷贝数, 同时对 CNV 进行定位, 还不需要 培养细胞。与以往的染色体异常检测技术相比高通量基因测 序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 1)高分辨率, 可以检出 > 100Kb 的 CNV, 可检出低至 5% 的嵌合体, 本研究中存在 0.1-34.72Mb 的重复或缺失, 大部分小于 5Mb; ( 2)高通量, 可以一次对几 十万到几百万个 DNA 分子进行序列测定, 极大的提高了检 测效率; ( 3) 高效, 对单个样本的测序加生物信息分析时间总 共是 7-10 天, 操作简单, 对实验人员的要求低且实验人员培
表 1 40 例早期自然流产组织 CNV 检测结果
病例 1 2 3 4 检测结果 13q23.3 区段 10.32Mb 缺失 2p12.1 区段 0.31Mb 重复,14q11.2 区段 0.88Mb 缺失 1p21.3 区段 0.24Mb 缺失,7p21.3 区段 0.14Mb 缺失,18p11.33 区 段 0.46Mb 重复 2q34q38 区段 35.72Mb 重复,13q31.2-34.1 区段缺失 26.70Mb 缺
67
训的周期短; ( 4)低样本要求, 样本不需要无菌且不需要培 养, DNA 量大于 50ng 即可检测, 同时抽取母体血液 2ml, 去 除母源污染对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 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 主要病因, 为下一次妊娠提供遗传指导。高通量基因测序技 术作为全新的技术, 快速、 高效的检出染色体异常及核型技 术无法检测的拷贝数变异, 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水平, 丰富了 早期自然流产的病因学数据库, 但是要使其能更广泛应用于 临床, 还有待于临床大样本量的研究。 参考文献
0 引言
自然流产是指妊娠在 28 周之前, 胎儿体重不足 1000g 而 自然终止妊娠者。自然流产发病率为 15%-40%, 其中 80% 为早期自然流产 [1]。而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最常 见的原因, 约占 40%-60%。胚胎绒毛具有与胚胎组织相同 的遗传信息, 故可以作为检查胚胎染色体的标本。目前, 临 床上最常用的检测染色体异常的方法是传统的绒毛细胞培 养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 尽管可以检测胚胎组织的染色 体数目和明显的结构异常, 但是存在细胞培养失败率高、 培 养周期长、 分辨率低、 母源污染等缺点。高通量基因测序技 术 (High-throughput Gene sequencing Technology) 是近几年 新发展的一种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 具有高分辨率、 高通量、 高效等特点, 逐渐被认识并从实验室转到临床应用中。本研 究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 40 例早期自然流产组织进行6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