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极坐标法
浅谈极坐标法测量在施工放样中的优越性

作 程序 。现 在各大 厂商生产 的全站 仪 ,如徕 卡、拓普康 、南方都 配备 有 施工放 样模式 , 使 用方法 简单易懂 ,下面简 述南方全 站仪 的放 样步
骤 :
管理制 度 ,并严 格按照 法律规章 之规定 ,严格执行 操作规 程 ,具体 的 工作人 员应具备 相应 的专业知 识和业务 技能 ,能 够胜任 岗位要求 。基 于此 ,笔 者认 为应 当不 断加强对 煤矿企业 全体员 工的思想 教育 ,特 别 是煤 矿特 员 ,真 正提 高他们 对煤 矿通风 安全 管理 工作重 要性 的认识 , 从矿 井的开 拓开采系 统设计施 工到巷道 的检查维 护 、通风 安全设施 装 备 的配置上 建立一套 科学完 善的通风 安全 、瓦斯 治理体 系 ,并在 实践 中不 断完善 ,使矿井 各系统安 全、高效 运转。建 立和完善 煤矿通 风安 全急 救系统 与通风安 全管理 系统 ,将 “ 一 通三 防”的管理 思想具 体融 入 到管理 实践 中去 ,不断提高 通防人员 的综合 素质水 平 ,将对通 防人 员 的工作量 化需求逐 渐变成 质化需 求。在具体 的实践 中 ,应 当坚 持 以 人 为本 的管理策 略 ,保证每个 工作人 员的切身 利益得 以实现 ,有 更足 的精 神积极 投身 到工作 中去。同时 ,矿 井企业 还要采取 一些具体 可行 的措施 ,加强 工作 人员对 通 风安 全管理 的重 视。 比如 ,可 同贴 标语 、 办墙 报 以及 开全体 职员大会 的形式进 行宣传 ;同时也 可根据现 实生产
科技 前 沿
K e J i QJ anYan
建 筑 与发 展
J i a nZ h uY u F aZ h a n ・39 5・
浅谈极坐标法测量在施 工放样 中的优越性
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工程测量)

7.2 建设工程控制网布设
7.32.4 施工控制点坐标转换
将P点的施工坐标换算成测图坐 标,其公式为
7.2 建设工程控制网布设
7.32.4 施工控制点坐标转换
若将P点的测图坐标换成施工 坐标,其公式为
7.2 建设工程控制网布设
7.32.5 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
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掌握已知水平角度、已知水平距离、已知高程、已知点位 的测设方法。
掌握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 熟悉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点坐标转换。
7.1 测设的基本工作
7.31.1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1.一般放样法 1)钢尺放样距离 2)电磁波测距仪测设距离
7.1 测设的基本工作
7.31.1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7.31.4 测设已知点位
1.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在控制
点上测设一个角度和一 段距离来确定点的平面 位置。
7.1 测设的基本工作
7.31.4 测设已知点位
2.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是根据
直角坐标原理进行点位 的测设。
7.1 测设的基本工作
7. 方向线交会法是根据两条互
思考练习
计算分析题
1.设A、B为已知平面控制点,其坐标分别为A(156.356, 576.482)、B(208.056,485.432),欲根据A、B两点测设P点的 位置,P点设计坐标为P(185.021,500.150),试说明其测设方 法。
计算分析题
思考练习
2.某建筑场地上有一水准点A,其高程为HA=140.000 m, 欲测设高程为139.450 m的室内±0.000 m标高,设水准仪在 水准点A所立水准尺的读数为1.034 m,试说明其测设方法。
极坐标法的控制道路中(轴)线偏位施工放线测量

10 2
管理施工
城 市道桥 与 防洪
m1 年 4 00 月第 4 期
= : 一 I 1} ( ) I 1 I
如图2 某工程直线施 工允许偏位 △ , , 该直线 上两点 12 、间的距离s: 。 假设为2 , s 可认为线段. 中 s 。 2 点 的相 对 于两端 点连 线 的测 量放 线横 向偏 差 最 大 , 允 许 值 为 a , 误差 为 △ 2 其 中 /。
的放 样 存 在 误 差 , 因此 , 控 制 测 量放 样 精 度 。 应
12 极坐标法测设点 的精度估计 . 如 图 1 放 样 点P的精 度 受 观 测 角届和 丈 量距 离 , ( 极距 )误差的影 响, . s 其角度 误差m 使晡 产 生横
向位 移 m 为 :
m : ‘J 5m p 式 中: 弧度常 ̄o 2 6 6 =0 5 2
收 稿 日期 :0 9 1 ~ 8 2 0 — 2 1
2 偏位 控 制指标 与 放样 允许 误 差之关 系
21 偏 位 控 制指 标 与 放样 允许 误 差 之 比 的推 导 . 2 1 1 有 偏 位 要 求 的 道 路 线 形 构 筑 物 直 线 上 点 位 ..
中 误 差
作者简介 : 弓秦生 ( 9 6 , , 14 一) 男 河南郑 州人 , 授级 高级 工程 教
21年 4 00 月第 4 期
城 市道桥 与 防 洪
管理施工
19 1
极 坐标 法 的控制 道路 中( ) 轴 线偏 位施工 放线测 量
弓秦 生 卫 建 东 于 凯 郑俊 峰 弓予 生。 , , , ,
(. 1 郑州市 市 政工程 勘测 设计 研究 院 , 南郑 州4 00 ;. 人 民解放 军信 息工 程大 学 , 河 50 02中国 河南 郑 州 40 0 ;. 州市 市政 工程 总公 司 , 南郑 州 40 0 ) 500 3 郑 河 500
简述极坐标法放样的过程

简述极坐标法放样的过程
极坐标法放样是一种常用于建筑施工中的放样方法,它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实现高精度的放样效果。
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基准点
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准点作为起点,通常会选择建筑物的中心点或者某个固定位置作为基准点。
2. 确定角度和半径
接下来需要确定所需放样图形的角度和半径。
这一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所需图形能够完整地展示出来。
3. 绘制圆弧
根据已经确定好的角度和半径,在基准点处绘制一个圆弧。
这个圆弧是后续操作的基础,因此需要确保其精度和准确性。
4. 划分等分点
将圆弧划分为若干等分点,通常会选择12、24或36等数字作为等分数量。
划分时需要使用专业工具进行精确测量,确保每个等分点之间距离相等。
5. 连接线段
连接相邻的等分点,将其转换成线段。
这些线段构成了最终所需图形的轮廓,在连接时需要注意保持线段的平滑性和连续性。
6. 校准精度
完成以上步骤后,需要对所得结果进行校准和精度测试。
这一步通常会使用专业工具进行测量,确保放样结果符合要求。
总体来说,极坐标法放样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放样方法,能够在建筑施工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步骤,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放样结果,并为后续的施工工作奠定基础。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一、测量仪器选用为保证建筑物的测量的要求,我公司测量仪器拟采用全站仪、激光铅直仪、经纬仪、水准仪等设备,测量人员之间的通信采用对讲机。
二、测量人员组织本工程专门设置测量小组,负责人由项目经理担任负责整个工程测量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测量技术复核工作;测量人员在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完成整个工程施测任务。
三、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建筑物施工控制网满足国家一级导线的要求,边长相对中误差l/30000,对应的测角中误差为±7秒;高程控制满足国家二等水准的精度要求,闭合差≤±4SQRT(L)mm(L为附合或闭合线的长度单位为km)。
四、基准控制点的复测待进驻现场后,我公司将组织人员与前期施工单位、监理、雇主四方办理场区平面、高程控制点的交接手续后,立即对以上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测。
平面控制基准点的测量复核采用TC406全站仪,按照现场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布设情况,采用坐标法对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基准点的测量复核采用S3水准仪,用附合或闭合水准复测现场高程控制点,复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
经过复测,如发现上述测量基准误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注明误差和修正后的成果表。
在监理工程师确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测量。
五、场区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根据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准确地测定与保护好场地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的桩位,是整个工程建筑物平面和标高定位、建筑竖向控制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场地内整体施工测量精度和分区或分期施工相互衔接的基础。
因此,控制网的设计、测设及桩位的保护等项工作,与工程施工方案、现场布置统一考虑确定。
(一)平面控制网的设置布网原则:场地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根据建筑整体布局、主体建筑物的形状、主要点位、轴线尺寸和定位条件以及场地情况、施工方案等全面考虑后确定,布网原则为:控制网均匀布全场区,控制线的间距以30~50m为宜。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一、测量控制方法施工测量控制工作有其特别的系统严密性、连续性。
在操作过程中,成立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专业测量组,认真钻研图纸,从每个点、每条线开始,扎实控制好局部的标准精度,再进而组织好全局的施测工作,提高施测精度和施测效率。
测量放样前,认真作好内业准备工作,校正仪器设备,拟定施测方案。
现场精心操作,对不符合精度的测量成果必须复测。
利用设计勘测部门的导线点为控制点,沿道路主线走向布设附合导线。
工程开工前,对由监理工程师负责提供的工程范围区内有关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中级控制桩点等基本数据的测量资料做好交接手续,在收到基本测量资料后应对其提供的控制桩进行复测,并将复测结果向监理工程师进行汇报。
当所复测的平面控制桩、高程点满足规范及施工要求时,以复测后的平面导线控制桩作为总体控制的首级控制,然后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布设施工测量控制网。
控制网点的坐标值必须与所交平面控制导线点的坐标一致,所做的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网点均保证稳固可靠,保留至工程结束。
主要采用的仪器设置及工具为:水准仪和全站仪、钢尺等。
1、平面测量控制(1)复核所移交控制点是否有误。
(2)利用控制点放出道路中心线上的施工控制点,直线部分50m一点,曲线部分除圆点、圆缓点外每20米一点。
道口中心,交汇处等特殊点插入。
(3)各施工控制点护桩。
护桩测定后,用砼固定,以备道路施工、管线施工时使用。
曲线施工时按切距法放点。
(4)管线及井位的测定:利用上述平面控制网,确定管线的中心线。
对于曲线段以5米为间距,测设中心线控制桩。
井位根据相应里程桩,在中心点上打出横断面线,在井位两侧定好方向桩。
由纵向中心线与横断面方向线即可交出井位中心点。
有了若干个井位标准点,附近上下游的井位还可用在中线上测距确定井位。
(5)路面控制:一般每10m在铺筑基层的平面四角钉高程桩,中间拉线控制。
高程标志桩设在施工不易破坏的位置即可。
2、高程测量控制按道路走向布设附合水准线路,按照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施测。
工程测量方案

(一)工程测量方案1. 工程测量总体设想(1) 以设计图及业主规划的用地地界,结合总平面定位依据,现场建立相对的一级二角控制主网,在此基础上,指导现场各个单体的定位及轴线、标高的控制施工。
(2) 本工程各个单体的定位,将利用一级三角控制主网,采用“极坐标法定位”的方法来进行各建筑物定位及各条轴线的控制,并采取闭合检查。
(3) 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定位数值计算出相应轴线的相对坐标数值,现场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单体轴线定位(4) 水准标高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2、测量仪器的选用注:(1)以上仪器均应鉴定合格,并在计量鉴定使用有效期内(2) 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应及时校正来保证测量精度。
3、平面轴线控制测量(1)基准一级三角控制主网的设置原则a. 基准三角控制主网的设置以业主提供的规划院地界基准点及设计总平面图为依据,其三角控制主网基准点精度应控制在5 Mr以内。
在此平面控制主网的基础上,在各单体建筑施工现场内各自建立二级施工的直角控制副网,指导单体现场施工。
平面控制主网和副网,应符合下列规定:a1 、平面控制主、副网的坐标系统,应与工程设计图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a2 、当利用原有的平面控制主网时,其精度应满足需要;投影所引起的长度变形,不应超过1/40000 ,当超过时,应进行换算;b. 基准平面控制主网是建立在地界基准点的基础上的,设置时要求同时满足稳定、可靠和通视三个要素,同时,新建立的施工平面控制副网设置时也要求同时满足稳定、可靠和通视三个要素。
主网和副网要互为可靠和通视,要采取可靠措施进行保护,其中任何一点遭到不可预见事件的破坏或移动时,应及时复测补网。
c. 标高以业主提供的规划院永久水准点为基准,其数值以规划院最新数值为准。
施工高程应根据最新数据及时调整,可利用平面控制主、副网基准点位作为水准点控制基准点。
轴线坐标控制点投测完毕之后,互相之间应进行校核,同时可检验偏差情况,闭合检查如果超出精度允许范围应及时纠正。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1.测量总则对本工程而言,测量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项目对全局的轴线统一要求比较高;(2)、工程分区先后施工,使各分区之间的测量街接要求较高;(3)、项目涉及的分包作业面较多,如何使各分包的测量系统达到一致。
由于上述的特点,产生了如何保证各级轴线系统的系统性;如何保证垂直测量的系统性和可控性;如何保证结构整体的统一;项目施工涉及的作业面大,各种分包单位、协作单位众多,如何保证互相之间轴线系统的统一等等一系列难点。
针对上述工程特点,按照我们在高程建筑施工测量中形成的经验,设置多组平面控制网。
各组控制网都服务于同一工程的建设,因而各组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高低,高级控制低级网,平级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
结合工程特点,按测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工程不同部位应用,本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三级控制网。
采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作为本工程施工的首级控制网。
2.测量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本工程施工测量的重难点在于:平面控制、高程控制、竖向控制及塔楼在一定高度摆幅较大对测量精度得影响。
3.主要测量工作4.测量人员及仪器配备4.1.人员配备4.2.仪器配置本项目测量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主轴线的测放,高程的引测,分部工程的放样,沉降观测等内容;所有的仪器送专门机构进行鉴定,确保仪器精度要求。
拟选用的仪器及设备如下:5.控制网的建立5.1.测量思路本工程将采用科学的测控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由业主委托或测绘院测设在施工地块附近的城市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建立首级场区控制网;利用首级控制网在基坑周边墙测设轴线延长线上的点作为二级控制网,对基坑内各结构部位实行“外控法”进行施工测量,并定期进行复核,在建筑物内部建立施工使用的三级控制网,采用三级控制网“内控法”来控制建筑物的平面定位和高程测量,三级控制网5.2.基准控制点(网)的复测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点(网)书面和现场交接,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网)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施工测量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2017年5月27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0第二章工程概况 0第三章施工组织及设备配置 (1)第四章测量放线基本准则 (2)第五章测量准备 (2)第六章平面控制点的布置与施测 (2)第七章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6)第八章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15)第九章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7)第十章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 (18)第十一章质量控制 (20)第十二章安全管理及安全保护措施 (21)第一章编制依据1、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工程施工蓝图、基坑支护设计图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5、江苏溧阳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有关程序文件第二章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2、工程地点:西安市尚林路以南、草滩六路以西3、建设单位: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4、设计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5、勘察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6、监理单位:陕西华营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7、施工单位:江苏溧阳城建集团有限公司8、工程标高:本工程1#厂房、8#厂房、9#厂房、10#厂房、11#办公楼、12#厂房的±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分别为375.270、375.350、375.200、374.900、375.200、375.200。
本工程所有相对标高均以8#厂房±0.000标高为基准。
9、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约54316.2平方米。
其中地下一层(汽车库、设备用房):12513.08m2;1#厂房:7375.48m2;8#厂房:6106.76m2;9#楼:5897.56m2;10#楼:5542.66m2;11#楼:8100.07m2;12#楼:8780.59m2。
建筑楼层:1#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8#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9#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10#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11#办公楼地上6层、地下1层;12#厂房地上6层、地下1层。
建筑高度:1#厂房23.45m;8#厂房23.45m;9#厂房23.45m;10#厂房23.45m;11#办公楼27.95m;12#厂房27.95m。
建筑工程结构安全设计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屋面防水等级:Ⅱ级。
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
建筑使用功能:1#、8#、9#、10#、12#楼为厂房、11#楼为办公用房,各主楼地下室为设备用房,中心区域为车库。
施工单位进场时,与建设单位坐标和高程控制点已办理交接手续,共二个坐标和黄海高程控制点。
位于场地东侧的草滩六路旁,1#点(BM1坐标:X=21917.997、Y=6090.271;高程:374.044m);2#点(BM2坐标:X=21995.614、Y=6052.690;高程:374.089m);第三章施工组织及设备配置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2、测量管理人员组成第四章测量放线基本准则工程测量作业前,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并收集、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工程进行中,必须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
工程收尾时,应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资料整理。
对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
工程测量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根据总平面图设计坐标,为确保控制网的正确,必须由道路上的城市坐标系统结合建筑物规划红线引入定位。
随着施工的进展,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经常对所有控制点作必要的检测。
第五章测量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控制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2、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3、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4、复印测量人员的上岗证书,由技术负责进行技术交底。
第六章平面控制点的布置与施测一、平面控制点布设原则及要求根据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条件,选择适当地方按一次埋设、多种用途、长期使用的原则埋设控制点、组成一个完全能满足施工放样及沉降观测需要的永久性施工首级控制点,然后利用首级控制点,按照施工流水段在实地放出二级施工控制点,既可用于细部点的放样,同时又可用作对工程上的各个节点的复合检测。
控制点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控制点所处位置要保证今后不被占用且障碍较少、以使控制点进行使用和保护。
1、测量依据(首级控制网)首级控制网由业主提供的BM1、BM2两个控制点组成,具体坐标参数详见下表。
控制点的位置详见下图。
2、二级控制网的布设业主提供的控制点BM1、BM2均在施工场地外,不便于现场的测量的工作,需要根据现场的需要和施工条件布设场地内的二级控制点X1、X2、X3、X4、X5形成一个二级控制网。
二级控制点X1、X2、X3、X4、X5的施工坐标如下表X4、X5X2、X3都在施工现场外的范围,受施工影响产生位移的可能较小,故须以BM1和BM2作为复核其他控制点的依据。
3、测量施工控制网(三级控制网)的布设测量施工控制网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轴线结合测量方法进行设置。
根据业主移交给我司的城市控制网基准点的坐标、高程及设计图纸提供的建筑物坐标,±0.00m高程取值,换算后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由场外首级控制基准点直接引测至现场。
(1)结合图纸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土方开挖前场地内无充足距离布设轴线控制网,故结合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只能使用全站仪结合AUTOCAD利用极坐标法测出地下室各轴线交点坐标,放出基坑开挖线。
(测站点X5,后视点X4)(2)根据测绘院提供的草滩路旁BM2(黄海高程374.089m)点高程控制点数据(具体数据详见测绘成果资料)向工地现场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四面各一个,标志在围墙上。
(3)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
(4)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设三等水准网,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行校核。
第七章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各控制线间距离采用全站仪FTS532N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
一、基础地下室测量1、平面放线(1)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X4、X5为基准点,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建立地下结构测量控制网,如下图所示:以上所示坐标均为轴线交点坐标(2)验线首先用全站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然后再实测四大控制轴线及其它轴线的相对位置,防止整个基础在基槽内移动错位。
同时验线时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地下各施工层的高程控制点,可利用基坑内预留高程点或采用钢尺悬吊法引测),保证基础埋深。
(3)地下楼层施工阶段测量从地下底板施工开始采用外控法进行施测。
在地下底板开始施工后每半月将控制点复测一次,以防土建施工过程中轴线控制点移位或碰动,避免外部因素影响测量的精度和正常施工。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写明层数、部位、保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报监理单位复核认可,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2、地下楼层高程控制(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引测所需的标高。
(2)标高向下传递采用钢卷尺水准法在同一平面层上由四个水准点分别引测高程点,然后相互校核,校核后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段施工标高的基准点。
(3)基础地下室施工(即±0.000以下)采用水准仪引测将标高导入塔吊标准节上,且基坑四周东西向各二点、南北向各一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两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
(4)根据基坑开挖图撒出条基、基础梁、电梯井、筏板、集水井等开挖线,在开挖过程中首先投测出每次挖掘深度标高,以此标高为依据展开。
最后一次土的开挖必须随时检测基底标高,防止超挖,确保基底标高。
检查基槽截面,保证基槽截面符合规范要求。
(5)在混凝土垫层浇注以前,对底板、筏板等部分按照不大于3m2测设一个混凝土浇注高度的控制桩,可采用小竹片做标高设计,确保混凝土底板面标高位置正确。
(6)地下室柱、剪力墙钢筋绑扎完成后,在墙、柱竖向主筋上标测出混凝土面结构500mm控制线,并用红漆标注,作为支模预留预埋与浇灌混凝土的依据。
(7)地下楼层顶板模板搭设之前,在墙柱竖向主筋上抄测结构1000mm线标高,作为顶板标高的依据。
二、±0.000以上工程1、平面控制点的布置±0.00及裙房平面控制点2、测量控制网基准控制点的传递方法(1)竖向轴线控制使用激光垂准仪采用内控法施测。
当楼面混凝土浇注后,应将控制点引测至建筑内部,投点误差限制在1.5mm以内。
内控点一般做法是:在主轴控制线交点位置预先埋置100mm×100mm厚8~10mm的钢板并与底板钢筋焊接,底板施工完成点位经复测确定后在预埋钢板上用钢针刻划十字,线宽0.2mm,并在交点上打眼,以便长期保存钻孔(直径2mm)。
随楼层的施工,在施工层楼板与底层平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内控点竖向位置留置100mm×100mm孔洞,预留洞四周宜设50mm高的阻水圈,以防施工用水溅落至仪器上以及浸泡测量标识。
投测时转动激光铅直仪照准部,在接收靶上取激光斑点轨迹圆的圆心作为传递上来的内控点位。
利用计算机通过对激光接收靶上测得的结构自振、风振产生的摆动影响的激光接收点摆动振幅进行自动处理的方法解决结构自振、风振对垂直测量控制进度的影响;通过在清晨左右同一时间进行垂直度测量时间的控制解决日照对垂直度精度的影响;通过固定的测量施工人员控制精度的人为误差。
测量控制网基准控制点的传递步骤如下列组图所示:有光学成像物镜与CCD光电传感器的激光接收靶由导线引入计算机系统激光接收靶下装有双向导轨可使靶平面全方位移动传递基准控制点楼层传递基准控制点楼层激光铅直仪基准控制点结构自振、风振摆动振幅中心A传递基准控制点步骤1打进激光发生器传递基准控制点A中心结构自振、风振摆动振幅移动接收靶步骤2根据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偏移方向的偏移值移动激光接收靶计算机显示器AA移至中心位置步骤3基准控制点与激光接收靶中心重合A楼面步骤4将激光接收靶中心延长放线到混凝土楼面传递的基准控制点补楼面A测量通道孔边线步骤5核无误后,进行测量孔封闭,传递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