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极坐标法

施工测量方案极坐标法
施工测量方案极坐标法

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2017年5月27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0

第二章工程概况 0

第三章施工组织及设备配置 0

第四章测量放线基本准则 (1)

第五章测量准备 (1)

第六章平面控制点的布置与施测 (2)

第七章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5)

第八章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13)

第九章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4)

第十章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 (15)

第十一章质量控制 (16)

第十二章安全管理及安全保护措施 (17)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工程施工蓝图、基坑支护设计图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5、江苏溧阳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有关程序文件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

2、工程地点:西安市尚林路以南、草滩六路以西

3、建设单位: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5、勘察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6、监理单位:陕西华营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7、施工单位:江苏溧阳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8、工程标高:本工程1#厂房、8#厂房、9#厂房、10#厂房、11#办公楼、12#厂房的±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分别为375.270、375.350、375.200、374.900、375.200、375.200。本工程所有相对标高均以8#厂房±0.000标高为基准。

9、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约54316.2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汽车库、设备用房):12513.08m2;1#厂房:7375.48m2;8#厂房:6106.76m2;9#楼:5897.56m2;10#楼:5542.66m2;11#楼:8100.07m2;12#楼:8780.59m2。

建筑楼层:1#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8#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9#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10#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11#办公楼地上6层、地下1层;12#厂房地上6层、地下1层。

建筑高度:1#厂房23.45m;8#厂房23.45m;9#厂房23.45m;10#厂房23.45m;11#办公楼27.95m;12#厂房27.95m。

建筑工程结构安全设计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建筑使用功能:1#、8#、9#、10#、12#楼为厂房、11#楼为办公用房,各主楼地下室为设备用房,中心区域为车库。

施工单位进场时,与建设单位坐标和高程控制点已办理交接手续,共二个坐标和黄海高程控制点。位于场地东侧的草滩六路旁,1#点(BM1坐标:X=21917.997、Y=6090.271;高程:374.044m);2#点(BM2坐标:X=21995.614、Y=6052.690;高程:374.089m);

第三章施工组织及设备配置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第四章测量放线基本准则

工程测量作业前,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并收集、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工程进行中,必须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工程收尾时,应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资料整理。

对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

工程测量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根据总平面图设计坐标,为确保控制网的正确,必须由道路上的城市坐标系统结合建筑物规划红线引入定位。随着施工的进展,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经常对所有控制点作必要的检测。

第五章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控制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2、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

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3、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4、复印测量人员的上岗证书,由技术负责进行技术交底。

第六章平面控制点的布置与施测

一、平面控制点布设原则及要求

根据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条件,选择适当地方按一次埋设、多种用途、长期使用的原则埋设控制点、组成一个完全能满足施工放样及沉降观测需要的永久性施工首级控制点,然后利用首级控制点,按照施工流水段在实地放出二级施工控制点,既可用于细部点的放样,同时又可用作对工程上的各个节点的复合检测。控制点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控制点所处位置要保证今后不被占用且障碍较少、以使控制点进行使用和保护。

1、测量依据(首级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由业主提供的BM1、BM2两个控制点组成,具体坐标参数详见下表。

点号X(m)Y(m)H(m)

BM121917.9976090.271374.044

BM221995.6146052.690374.089

2、二级控制网的布设

业主提供的控制点BM1、BM2均在施工场地外,不便于现场的测量的工作,需要根据现场的需要和施工条件布设场地内的二级控制点X1、X2、X3、X4、X5形成一个二级控制网。

点号X(m)Y(m)

X122077.5966036.458

X222024.1525875.655

X322020.2095863.829

X421979.3965878.901

X521946.4975887.925 X4、X5X1、X2、X3都在施工现场外的范围,受施工影响产生位移的可能较小,故须以BM1和BM2作为复核其他控制点的依据。

3、测量施工控制网(三级控制网)的布设

测量施工控制网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轴线结合测量方法进行设置。

根据业主移交给我司的城市控制网基准点的坐标、高程及设计图纸提供的建筑物坐标,±0.00m高程取值,换算后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由场外首级控制基准点直接引测至现场。

(1)结合图纸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土方开挖前场地内无充足距离布设轴线控制网,故结合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只能使用全站仪结合AUTOCAD利用极坐标法测出地下室各轴线交点坐标,放出基坑开挖线。(测站点X5,后视点X4)

(2)根据测绘院提供的草滩路旁BM2(黄海高程374.089m)点高程控制点数据(具体数据详见测绘成果资料)向工地现场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四面各一个,标志在围墙上。

(3)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

等级

每千米高差

中误差(mm)

路线长

度(km)

水准

型号

水准

标尺

观测

次数

附合闭合差

(mm)

三级6L〈50

NAL2

32

双面

往返

二次

12L0.5

行校核。

第七章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各控制线间距离采用全站仪FTS532N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

一、基础地下室测量

1、平面放线

(1)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X4、X5为基准点,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建立地下结构测量控制网,如下图所示:

以上所示坐标均为轴线交点坐标

(2)验线

首先用全站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然后再实测四大控制轴线及其它轴线的相对位置,防止整个基础在基槽内移动错位。同时验线时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地下各施工层的高程控制点,可利用基坑内预留高程点或采用钢尺悬吊法引测),保证基础埋深。

(3)地下楼层施工阶段测量

从地下底板施工开始采用外控法进行施测。在地下底板开始施工后每半月将控制点复测一次,以防土建施工过程中轴线控制点移位或碰动,避免外部因素影响测量的精度和正常施工。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写明层数、部位、保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报监理单位复核认可,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2、地下楼层高程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引测所需的标高。

(2)标高向下传递

采用钢卷尺水准法在同一平面层上由四个水准点分别引测高程点,然后相互校核,校核后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段施工标高的基准点。

(3)基础地下室施工(即±0.000以下)采用水准仪引测将标高导入塔吊标准节上,且基坑四周东西向各二点、南北向各一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两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

(4)根据基坑开挖图撒出条基、基础梁、电梯井、筏板、集水井等开挖线,在开

挖过程中首先投测出每次挖掘深度标高,以此标高为依据展开。最后一次土的开挖必须随时检测基底标高,防止超挖,确保基底标高。检查基槽截面,保证基槽截面符合规范要求。

(5)在混凝土垫层浇注以前,对底板、筏板等部分按照不大于3m2测设一个混凝土浇注高度的控制桩,可采用小竹片做标高设计,确保混凝土底板面标高位置正确。

(6)地下室柱、剪力墙钢筋绑扎完成后,在墙、柱竖向主筋上标测出混凝土面结构500mm控制线,并用红漆标注,作为支模预留预埋与浇灌混凝土的依据。

(7)地下楼层顶板模板搭设之前,在墙柱竖向主筋上抄测结构1000mm线标高,作为顶板标高的依据。

二、±0.000以上工程

1、平面控制点的布置

±0.00及裙房平面控制点

2、测量控制网基准控制点的传递方法

(1)竖向轴线控制使用激光垂准仪采用内控法施测。当楼面混凝土浇注后,应将控制点引测至建筑内部,投点误差限制在1.5mm以内。内控点一般做法是:在主轴控制线交点位置预先埋置100mm×100mm厚8~10mm的钢板并与底板钢筋焊接,底板施工

完成点位经复测确定后在预埋钢板上用钢针刻划十字,线宽0.2mm,并在交点上打眼,以便长期保存钻孔(直径2mm)。随楼层的施工,在施工层楼板与底层平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内控点竖向位置留置100mm×100mm孔洞,预留洞四周宜设50mm高的阻水圈,以防施工用水溅落至仪器上以及浸泡测量标识。投测时转动激光铅直仪照准部,在接收靶上取激光斑点轨迹圆的圆心作为传递上来的内控点位。

利用计算机通过对激光接收靶上测得的结构自振、风振产生的摆动影响的激光接收点摆动振幅进行自动处理的方法解决结构自振、风振对垂直测量控制进度的影响;通过在清晨左右同一时间进行垂直度测量时间的控制解决日照对垂直度精度的影响;通过固定的测量施工人员控制精度的人为误差。

测量控制网基准控制点的传递步骤如下列组图所示:

有光学成像物镜与CCD光电传感器的

激光接收靶由导线引入计算机系统

激光接收靶下装有双向导

轨可使靶平面全方位移动传递基准控制点楼层

传递基准控制点楼层激光铅直仪基准控制点

结构自振、风振摆动振幅中心

A

传递基准控制点

步骤1

打进激光发生器

传递基准控制点

A

中心

结构自振、风振摆动振幅

移动接收靶步骤2

根据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偏移方

向的偏移值移动激光接收靶

计算机显示器

A

A移至中心位置

步骤3

基准控制点与激光接收靶中心重合

A

楼面

步骤4

将激光接收靶中心延长放线到混凝土楼面

传递的基准控制点

补楼面

A

测量通道孔边线

步骤5

核无误后,进行测量孔封闭,传

递结束。激光接收靶中心延长线

在测量孔洞浇筑后连接,相交点

作为基准控制点进行保护

(2)垂直度控制

1#、8#、9#、10#主楼屋面建筑高度23.45m、11#、12#主楼建筑高度27.95m,垂直度控制采用激光铅直仪进行控制,考虑到高度施工测量精度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的影响大,拟采用增加施工测量基准层,减少激光铅直仪的测量高度,以及通过测量基准层传递,采用计算机软件自动处理动态数据,消除结构自振风振对施工测量精度的影响。

测量基准层按投测高度超过10米时进行测量平台转换来设置,首层的测量控制网基准控制点由平面测量控制网引测,测量控制网的基准层传递采用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激光铅直仪进行。

(3)在±0.00 板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测放出结构外廓轴线控制线并告知建设单位,经建设单位上报规划部门验建筑物位置线。并将主轴控制线投测至结构外框柱并用墨线弹出,作为竖向轴线传递、结构大角监测、结构外装修使用。

(4)±0.000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轴线,特别是柱、剪力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

(5)门窗洞口控制:

1)控制点校核以后,根据计算和施工图纸,用50米钢尺依次在同一方向画出墙柱轴线、边皮线、模板控制线及门窗洞口线位置,纵横方向先后进行,最后用弹出墨线,可供长期使用。为保证放样的准确性,拉钢尺必须平行控制线。

2)门窗洞口的标高控制。墙体钢筋绑扎完成后在门窗洞口边暗柱主筋上投测出建筑+500mm线,作为门窗洞口标高基准线。

(6)电梯井的控制采用横竖控制法

1)横控:保证电梯井四边尺寸,用全站仪根据轴线放出电梯井尺寸,并放出墙体

控制线,以便下一层校对及墙体控制。

2)竖控:在底层留出一周内控制线,使用吊线坠法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线中间没有障碍,线下端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

△S≤±2.0MM,角度较差△β≤±12″,则说明4点精度达标,则记录不作归化;若边长较差±2.0≤△S≤±3.0mm,角度较差±12″≤△β≤±24″,则说明4点精度不够,必须归化;若边长较差△S≥±3.1mm,△β>±24″,则说明投点精度太差,必须重新投点,直至满足精度要求。

2、高程的传递

室内地坪以上结构的标高测法:用钢尺沿外墙或电梯井向上竖直丈量。各楼引测点详见具体引测步骤如下:

(1)先用水准仪根据已校核的水准点,将标高建筑0.50m标高控制线引测至结构外墙,并以墨线连接形成闭合图形,作为标高向上传递的基准线。

(2)始标高线设置完毕后,用钢尺(传递高程所用钢尺应尺身铅直,并应按检定值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沿垂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施工层建筑0.50m标高水平线,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采用悬吊钢尺法。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底层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不得按楼层传递。当施工高度超过尺段长时应设计出高程传递接力层,在该层精测出“结构+0.50m标高线”,作为下一步向上高程传递的基准线。

(3)将水准仪架设在施工层,校测由下面各水准点传递上来的水平线,误差应在±3mm 以内。如误差过大须重新测设,在各层抄平时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4)在墙柱浇注砼之前,在主筋上测设出标高点,并用红油漆做标记,作为浇注砼高度依据。

三、装饰阶段的放线

装饰阶段主要控制的是结构填充墙、围护墙、预留洞口位置及控制线、楼梯踏步位置及控制线、以及楼层建筑0.50m标高线的控制。

1、结构填充墙、围护墙、预留洞口位置及控制线利用结构施工中的控制线、轴线控制线、墙柱位置控制线等控制线进行细部放线,放线之前,必须对控制线进行复核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楼层建筑0.50m线的控制利用底层红三角形油漆标识的水准控制点,用钢尺(传递高程所用钢尺应尺身铅直,并应按检定值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沿垂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施工层建筑0.50m标高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底层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不得按楼层传递。当施工高度超过尺段长时应设计出高程传递接力层,在该层精测出“结构+50标高线”,作为下一步向上高程传递的基准线。

3、梯踏步位置及控制线应控制好楼层、休息平台的建筑标高,掌握好建筑做法的厚度尺寸,正确弹出踏步起止位置,然后按踏步宽度弹出建筑面位置线和控制线。

4、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引测建筑+0.5m标高线,要求交圈闭合,误差在限差范围内。

5、外墙四大角以控制轴线为准,保证四大角垂直方正,经纬仪投测上下贯通,竖向垂直线供贴砖控制校核。

6、外墙壁饰面施工时,以放样图为依据,以外门窗洞口、四大角上下贯通控制线为准,弹出方格网控制线(方格网大小以饰面石材尺寸而定)。

第八章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一、基础工程

1、放样程序

2、地下结构工程

3、地上结构施工

各层在竖向柱模板拆除后立即抄测建筑+0.5m水平控制线标高并报验,以便检查浇筑后质量及下一步施工。

4、二次结构及装修工程

第九章 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工程测量复核方案

(1)测量精度的控制及误差范围

测角:采用三测回,测角中误差在±5″以内,总误差在±5mm 以内;

测距:采用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量距:用鉴定过的钢尺进行并且进行温度修正。

每层轴线之间的偏差在±1mm 以内,层高垂直偏差在±2mm 以内,塔楼总高度垂直偏差在±3cm 以内。

(2)垂直度的误差控制与复核

由于激光铅直仪自身系统误差以及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人为操作误差,激光铅直仪在投测过程中会产生偏心现象,即激光投测点与基准点不在同一铅垂线上。为了避免这种现象,采用四相定心法达到在投测时及时有效地控制误差,即当铅直仪一次投测到接收靶并在接收靶上做好标记后,旋转仪器90°,再检查对中、精平情况后进行二次投测得到第二个投测点,之后继续沿着同一时针方向旋转到180°、270°,得到第三和第四个投测点。四点取对角线交点即为施工层轴线控制点(如图3-20所示)。两两对角线点间距控制在H/10000以内(≤5mm ),在基准点转站点上则控制在H/20000以内,超限要重新投测。如产生较大偏差时要对仪器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与维修。 第一投测点

第二投测点

第三投测点

第四投测点中心点

图3-20

2、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工程测量规范》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

>20m 1/7000 (相对误差);

≤20m ±3对于轴线小于±3mm 。

(2)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3mm 。

(3)标高小于±5mm 。

(4)垂直度层高≤8mm ,全高1/1000且不大于3mm 。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1)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

(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

(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为±3mm,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4)垂直度观测: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

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

(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3)有方格网的必须校正对角线。

(4)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

(5)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

第十章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

1、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

(1)应设计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要求在整个施工期间至沉降基本稳定止进行观测,观测单位要有专业资质。

沉降观测的目的:①检查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影响;②检查工程设计、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③为有关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经济等反馈信息。

沉降观测的基本内容:①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观测;②地基回弹观测;③地基分层与邻近地面的沉降观测;④建筑物本身的沉降观测。

(2)本建筑物施工时沉降观测按二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如下表:

标高处的墙或柱及地下室顶板面处,具体位置由设计定位。

(4)当浇筑基础垫层混凝土时,在垫层平面位置埋设临时观测点,待稳固后及时进行观测。

(5)待基础结构施工完工后将原临时观测点移至该底扳上埋没,并及时进行观测。

(6)直到±0.000时按设计地下室顶板平面布置位置埋没永久性观测点,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直至竣工。以后每年至少观测三次,直至沉降稳定。

(7)沉降观测操作要点、工程竣工后观测次数沉降观测的操作要求,是“三固定”:a仪器固定,包括三脚架、水准尺;b人员固定,尤其是主要观测人员;c观测的线路固定,包括镜位、观测次序。

(8)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并与土建专业技术人员一同分析成果。

2、基坑护坡的位移观测

(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基坑护坡边上布设变形观测点(变形点间隔25m左右),

并在护坡基坑一侧1000mm左右设置平行控制点线(即一点为置仪点,一点为后视点),用全站仪极坐标法,以各变形点的角度变化为依据进行观测,判别其变形位移量。

(2)基坑外观测用点必须设于永久性固定位置。

(3)变形点观测频率为每天至少一次,雨雪后增加观测频率,直至地下工程完工为止。

(4)做好变形观测数据资料的整理;及时分析和处理成果。

第十一章质量控制

施工测量是建筑安装工程的重要环节,建立施工测量质量控制体系来确保施工测量精度,做到标准化、规格化、程序化,更好地工程建设服务。根据本工程工种多,交叉作业频繁,应组建项目测量管理小组,全面负责工程测量监控和管理,其主要工作内容和方法如下:

1、建立测量放线管理制度

1)建立岗位责任制

2)测量成果和资料管理制度

3)资料报验及验线制度

4)交接桩及护桩制度

5)仪器定期检校及保养制度

2、对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测法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格,符合规范要求,严格审查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经自检、互检合格后,由有关主管部门验线的制度。

定期组织测量工作会议,及时解决施工测量问题。

对外业测量均应采用附合、闭合、往返或重复观测等方法进行校核。

3、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管理

工程准备阶段,复核或建立建设单位移交的工程施工平面和高程控制,并以此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要求与实地控制桩编号相符,其坐标、高程系统应符合使用要求。

施工阶段,根据工程设计和施测精度指标要求,测设各工序的控制线与标高,并以此作为施工依据。

在施工的不同阶段,做好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工作,为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关于工程平面和高程问题提供实测数据。

工程竣工后,应检查有关部位实际坐标、标高、垂直度和水平度,作为竣工测量资料。

对指定进行沉降、位移、倾斜等变形观测的工程,应按规定周期进行观测。

按照国家规范要求,结合工程特点和具体情况编制各项测量方案。

熟悉图纸资料,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制订内、外作业流程图表。各种外业记录必须真实可靠,字迹要清晰、端正,要按规定格式填写、计算和签名。一切外业测量成果经认真核对无误后,才能提交使用。

4、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1)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保管、填写。

2)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每年校准检定一次,在仪器上粘贴校准状态标识,具备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并由项目部测量负责人、每半月一次进行自检。

3)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

4)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试,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

5)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

6)仪器现场使用时,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

7)水准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

5、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

测量数据校核和仪器管理

设计数据使用前必须经过校核,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内业设计和外业施测。

控制网点测量数据必须来源可靠,并与实地标桩编号相符,其坐标、高程系统应符合使用要求。

观测资料原始记录、计算公式必须经过技术负责人校对无误后才能使用。

计算要有校核,使用图表成果资料要有人确认。

使用的测量仪器、工具应按规定项目进行检验和校正,以确保其测量精度。

对外业测量均应采用附合、闭合、往返或重复观测等方法进行校核。

各种外业记录必须真实可靠,字迹要清晰、端正,要按规定格式填写、计算和签名。一切外业测量成果经认真核对无误后,才能提交使用。

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应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程,随时注意人身与仪器设备安全,危险区及高空作用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定期组织各施工单位测量工作会议,及时解决施工测量问题。

对使用的仪器工具进行检校并按施测方案做好物资准备。

第十二章安全管理及安全保护措施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调动作业人员积极性,不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

2、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好安全帽,严禁酒后作业。

3、高空作业传递仪器设备严禁投掷,特别是仪器必须有绝对把握时方可上下传递。作业时仪器有专人负责,不得随意离开;当高温和雨天时必须打伞,进行作业安置仪器时要远离振动区和危险地带,确保测量成果的正确性,作业人员和仪器的安全。

4、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应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程,随时注意人身与仪器设备安全,危险区及高空作用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特别是在基坑、楼层等临边测量放线时。

5、作业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每半月召开一次安全会,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加强安全意识。

极坐标法隧道断面测量

简介:隧道施工断面测量工作,不需专用软件,采用立面坐标法也能及时为施工提供可靠测量数据,准确的指导施工。三维坐标段落法,只需测量任意位置的三维坐标即可计算其偏差。 关键字:隧道断面测量立面坐标法三维坐标段落法 前言 隧道施工中各种工序衔接紧凑,平行作业、交叉施工的工程很多,且洞内作业面狭小,如排风不畅,空气质量差,红外线测量仪器反射信号太弱,往往无法进行测量工作。测量工作在隧道开挖施工中非常重要,它控制着隧道开挖的平面、高程和断面几何尺寸,关系到隧道的贯通。为满足测量工作需要,需选择关键工序工作面污染小的时间,停止一些次要工序,提前加大排风来满足测量工作条件。若测量工作占用时间过长,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如何及时、准确的提供测量成果,使用的仪器和方法便成了重要因素。花几十万买一台隧道断面仪,仅能用于隧道断面测量,投资太大,为节省投资可采用全站仪配隧道断面测量软件来完成。用全站仪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后,再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可用台式、便携电脑,也可用可编程计算器进行。现将三数据分析方法列于表-1,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可编程计算器进行分析,内外业用时最少,测量 工作对工程作业时间影响最小。本文将对这种方便、快捷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进行 分析与介绍。 隧道断面单点测量耗时比较 表表-1 1极坐标断面测量法 1.1极坐标系的建立 图—1是一个隧道断面,垂直方向(高程)为纵轴,用H表示;水平方向(距线路中线的距离)为横轴,用B表示。

图---1 圆心纵坐标等于路线设计高程减设计高程线至隧道中心的距离乘横坡比,加圆心至路面的高度。用公式(1-1)表示。 O=S-b×i+h=S-4.11×0.02+1.69 (1--1) 圆心横坐标等于10m(假定线路中心横坐标为10米)。加线路中心至隧道中心的距离 1.2数据采集: 1.2.1待测断面站点放样 可放出路中线、隧中线或距路中线任意宽度的点位,记录其地面高程、线路中线至待测断面站点的距离等。 1.2.2断面测量 仪器置于待测断面,(竖直度盘定天顶方向为0度,顺时针注记)望远镜瞄准另一导线点或中线点定向后,转仪器正镜瞄准线路边线法线方向,也就是保证测量的竖直角读数,线路中线一侧为270-360度,线路边线一侧为0-90度。记录仪器高、观测的竖直角、斜距。根据个人习惯,亦可记录水平距离和高差。如隧道内

施工测量方案极坐标法

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 施 工 测 量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2017年5月27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0 第二章工程概况 0 第三章施工组织及设备配置 (1) 第四章测量放线基本准则 (2) 第五章测量准备 (2) 第六章平面控制点的布置与施测 (2) 第七章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6) 第八章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15) 第九章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7) 第十章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 (18) 第十一章质量控制 (20) 第十二章安全管理及安全保护措施 (21)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工程施工蓝图、基坑支护设计图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5、江苏溧阳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有关程序文件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智能医疗设备研发生产项目 2、工程地点:西安市尚林路以南、草滩六路以西 3、建设单位: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5、勘察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6、监理单位:陕西华营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7、施工单位:江苏溧阳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8、工程标高:本工程1#厂房、8#厂房、9#厂房、10#厂房、11#办公楼、12#厂房的±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分别为375.270、375.350、375.200、374.900、375.200、375.200。本工程所有相对标高均以8#厂房±0.000标高为基准。 9、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约54316.2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汽车库、设备用房):12513.08m2;1#厂房:7375.48m2;8#厂房:6106.76m2;9#楼:5897.56m2;10#楼:5542.66m2;11#楼:8100.07m2;12#楼:8780.59m2。 建筑楼层:1#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8#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9#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10#厂房地上5层、地下1层;11#办公楼地上6层、地下1层;12#厂房地上6层、地下1层。 建筑高度:1#厂房23.45m;8#厂房23.45m;9#厂房23.45m;10#厂房23.45m;11#办公楼27.95m;12#厂房27.95m。 建筑工程结构安全设计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建筑使用功能:1#、8#、9#、10#、12#楼为厂房、11#楼为办公用房,各主楼地下室为设备用房,中心区域为车库。 施工单位进场时,与建设单位坐标和高程控制点已办理交接手续,共二个坐标和黄

极坐标法点放样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经纬仪极坐标放样 班级:测量10029班 学号: 10040232910 姓名:张浩 指导老师:杨晓平

一、实训目的 为了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了本次的教学实训,本次实训是使用全站仪进行一般极坐标点位实地放样实训。通过现场的实际操作能够使我们更熟练的掌握极坐标法一般点位放样。 二、班级、时间、地点 (一)实习班级和时间 测量10029班(第八周、4月10号) (二)实习地点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 三、放样数据 =3992.798 (一)、放样点坐标:X P =5695.600 Y P =3923.008 (二)、测站坐标:X A =5607.606 Y A =3972.102 后视点坐标:X M Y M=5458.367

方位角:α =288°12′33″ AM αAP=51°34′52″ -αAP=236°37′41″ 水平夹角:β=α AM 距离:D=Y 2 =112.310 △2 X △ 四、实习过程 一、极坐标法一般点位放样 (一)、操作步骤: 1、将仪器安置于点A,在M点立照准目标定向,读为取水32°22′18″ 2、顺时针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268°59′59″ 3、沿视线方向用钢尺量取距离D:112.310米,标定P点(二)、附图 A△ P 1 P2 M△

二、归化放样 1、用一般放样方法标定点P 1 2、方向归化,用测回法测出β 测 =268°59′48″ △β=β-β 测 =268°59′59″-268°59′48″=+11″ 归化△β,顺时针微调(外测)+11″,标定P 2 3、距离归化,量取 A P 2为D 测 ,△ D=D-D 测 =112.310-112.285=0.015米,沿视线方向量△D,标 定P 3 4、检核△β、△D,若误差不符合要求则继续归化 四、实训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将以前学习的坐标测量知识转换为坐标的放样。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了解测绘和测设的区别,将地形测量的知识和工程测量的知识进行融合。使得两者相结合,即会测坐标点也会放坐标点。 用经纬仪极坐标发放样出设计坐标,并对放样出的角度和距离进行测量,比较误差和精度。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工程测量测设过程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学会了运用经纬仪的基本测设方法等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更熟练的使用经纬仪,也对钢尺量距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极坐标误差分析

关于2秒级全站仪极坐标法用于变形观测的精度分析 一、极坐标法测量原理 如图所示,A 、B 为已知点,A 点坐标为(x A ,y A )、B 点坐标为(x B ,y B ),p 为待定 极坐标测量法示意图 点。通过测定AB 边与Ap 边的夹角β,Ap 边垂直角ν以及Ap 边的斜距S ,可通过计算出AB 边坐标方位角αAB 和Ap 边平距D ,求得p 点的坐标y x 、。计算式如下: A B A B x x y y arctg --=AB α………………………………………………① βαα+=AB …………………………………….…….…………. ② νcon S D ?= ………………………….………………….……… ③ αα sin D D Ap A Ap A y y con x x +=+=}………………………………………………...④ 二、极坐标法测量精度分析 由于S 、、νβ是独立观测值,D 、α也是相互独立的。对以上②、③微分得 βαd =d ……………………………………………………………⑤ ρν ννd S dS con dD ??-?=sin ……………………………………...⑥ 再对④微分得 ρ αααρα ααd o d dy d d con dx ??+?=??-?=n c D D sin sin D D }……………………………………⑦ 上式可写为 ????????????????? ??-=??????ααρααραd dD con D D con dy dx sin sin ………………………………….⑧

因此,p 点的协方差阵为 ??? ?????-????????????????????-=????????αραραασσσσαρααρασσσσαααcon D D con con D D con D D D y yx xy x sin sin sin sin 2222 其显式形式为 222 222 2222222 2222222sin )s co (sin sin 2s sin sin 2co α ααααασααρσααρσαασσαρσααρ σασσαρσααρσασ???-?-+??=??+??+?=??+??- ?=con D in n D con con D con D in D con D n D D xy D D y D D x 由以上显式,可推出P 点的方差 2222222ασρσσσσ?+ =+=D D y x p 写成中误差形式即为 2222 αρm D m m D p ?+±=……………………………………………………..⑨ 三、极坐标法测量误差估算 按照仪器的标称精度,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2ppm ,当已知点至待定点之间间距为100m 时,取 510222?≈±=''±==ρφα,,mm m m m S 将⑥式按照误差传播定律写成 2222222sin ρνννm S m con m S D ? ?+?= 取 2100m S 3''±==?=ννm ,, 估算Ap 边平距测量误差: mm con m D 00.22052.02)102(23sin 1023222252 2 2522±=±≈+±≈????+??±=? 当点间高差较小时,垂直角测量误差对平距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取ν为15°时,平距测量误差为±2.06mm 。可见垂直角大小对平距测量精度影响不大,只取决于测距本身精度,

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施工工法

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施工工法 一、前言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它是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测距技术的发展,近代电子科技与光学经纬仪结合的新一代既能测角又能测距的仪器,它是在电子经纬仪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测距的功能,使得仪器不仅能够测角,而且也能测距,并且测量的距离长、时间短、精度高。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算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的多功能测量仪器。由于全站型电子速测仪较完善地实现了测量和处理过程的电子化和一体化,所以人们也通常称之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或称全站仪。 随着全站仪的推广和普及,极坐标的放样越来越成为众多放样方法中备受测量人员青睐的一种。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技术,能准确、方便的进行平面建筑网的控制,测量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安全、实用、不受场地限制、可直接放样,避免了繁琐的计算,值得在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 二、工法特点 1. 实现了全站仪与计算机的双向通讯,测量人员只需要将全站仪瞄准相应目标,点取相应的按钮即可。避免了数据抄记、输入过程中的错误,简化了外业步骤,其数据处理快速准确、测量精度高、节省人工。

2. 能及时得出点位坐标和偏差信息,还可以结合放样点坐标进行反算,随时得出建议、纠正量,不受个人主观影响,便于操作指挥放样工作。 3. 建立了控制点、放样点的数据库,能方便地进行点位坐标以及实测资料的查询、管理,其定方位角快捷。 4. 仪器体积小重量轻,灵活方便,较少受到地形限制,且不易受处界因素的影响。 三、适用范围 1、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施工,适用于各种土建、道桥施工放样,距离测量等;尤其是平面、立面复杂的施工测量,更能体现其优越性。 四、施工工艺 接合我公司在上海龙腾广场工程中运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施工的经验,我们对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施工工艺作如下阐述: 1、工艺流程 利用AUTOCAD捕捉各控制点坐标→控制点位埋设→仪器安置与定向→控制点测定→坐标计算→测量成果提交→确定测量方法和线路→柱子、墙体、梁等轴线的定位放线→定位放线的质量控制 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施工准备 按要求,对全站仪等进行检测、校验和标定,使用满足使用规范标准的测量设备,确保工程总体质量、进度。 (2)施工操作

测量极坐标法

二、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根据一个角度和一段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当建筑场地开阔,量距方便,且无方格控制网时,可根据导线控制点,应用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如图9-7所示,A 、B 、C 为地面已有控制点(导线点),其坐标(A A y x 、)、(B B y x 、)、(C C y x 、)均为已知。P 为某建筑物欲测设点,其坐标(P P y x 、)值可从设计图上获得或为设计值。根据A 、B 、P 三点的坐标,用坐标反算方法求出夹角β和距离AP D ,计算公式如下: 坐标方位角 A B A B AB AB x x y y --=-1tan αα (9-11) A p A P AP AP x x y y --=-1tan αα (9-12) 两方位角之差即为夹角β: AP AB ααβ-= (9-13) 两点间的距离AP D 为: ()()22A P A P AP y y x x D -+-= (9-14) 【例题9-5】已知A、B为控制点,其坐标值为=A x 858.750m 、A y =613.140m ;B x =825.432m 、B y =667.381m ;P 点为放样点,其设计坐标为P x =430.300m 、P y =425.000m 。计算在A 点设站,放样P 点的数据。 A B A B AB AB x x y y --=-1tan αα==---750.858432.825140.613381.667tan 1AB α121°33′38″ A p A P AP AP x x y y --=-1tan αα==---750.858300.430140.613000.425tan 1AP α203°42′26″

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施工方法经验介绍

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施工方法经验介绍 一、前言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它是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测距技术的发展,近代电子科技与光学经纬仪结合的新一代既能测角又能测距的仪器,它是在电子经纬仪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测距的功能,使得仪器不仅能够测角,而且也能测距,并且测量的距离长、时间短、精度高。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算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的多功能测量仪器。由于全站型电子速测仪较完善地实现了测量和处理过程的电子化和一体化,所以人们也通常称之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或称全站仪。 随着全站仪的推广和普及,极坐标的放样越来越成为众多放样方法中备受测量人员青睐的一种。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技术,能准确、方便的进行平面建筑网的控制,测量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安全、实用、不受场地限制、可直接放样,避免了繁琐的计算,值得在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 二、方法特点 1.实现了全站仪与计算机的双向通讯,测量人员只需要将全站仪瞄准相应目标,点取相应的按钮即可。避免了数据

抄记、输入过程中的错误,简化了外业步骤,其数据处理快速准确、测量精度高、节省人工。 2. 能及时得出点位坐标和偏差信息,还可以结合放样点坐标进行反算,随时得出建议、纠正量,不受个人主观影响,便于操作指挥放样工作。 3.建立了控制点、放样点的数据库,能方便地进行点位坐标以及实测资料的查询、管理,其定方位角快捷。 4.仪器体积小重量轻,灵活方便,较少受到地形限制,且不易受处界因素的影响。 三、适用范围 1、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施工,适用于各种土建、道桥施工放样,距离测量等;尤其是平面、立面复杂的施工测量,更能体现其优越性。 四、施工工艺 接合我公司在上海龙腾广场工程中运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施工的经验,我们对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施工工艺作如下阐述: 1、工艺流程 利用AUTOCAD捕捉各控制点坐标→控制点位埋设→仪器安置与定向→控制点测定→坐标计算→测量成果提交→确定测量方法和线路→柱子、墙体、梁等轴线的定位放线→定位放线的质量控制

极坐标放样

第十二题:极坐标法放样点的平面位置 1.考核内容 (1)根据2个已知点的坐标及实地点位,测设出某给定坐标的点的平面位置。(2)用经纬仪和钢尺或全站仪,若使用全站仪则不需计算,考核时间要相应减半。 (3)完成该工作的计算和放样,并在实地标定所测设的点位。 (4)对中误差≤±3mm,水准管气泡偏差﹤1格。 2.考核要求 (1)操作仪器严格按观测程序作业;计算用“不能编程的科学计算器”进行计算; (2)记录、计算完整、清洁、字体工整,无错误; (3)实地标定的点位清晰。 3.考核标准 (1)以时间T为评分主要依据,如下图表,评分标准分四个等级制定,具体分 (2)根据对中误差情况,扣1~3分;根据标定的点位的清晰情况扣1~2分。(3)根据水准管气泡偏差情况,扣1~2分。 (4)根据卷面整洁情况,扣1~5分。(记录划去1处,扣1分,合计不超过5分。) 4.考核说明 (1)考核过程中任何人不得提示,各人应独立完成仪器操作、记录、计算及校核工作; (2)主考人有权随时检查是否符合操作规程及技术要求,但应相应折减所影响的时间; (3)若有作弊行为,一经发现一律按零分处理,不得参加补考; (4)考核前考生应准备好钢笔或圆珠笔、计算器,考核者应提前找好扶尺人;(5)考核时间自架立仪器开始,至递交记录表并拆卸仪器放进仪器箱为终止; 型或全站仪; (6)考核仪器经纬仪为DJ 2 (7)数据记录、计算及校核均填写在相应记录表中,记录表不可用橡皮檫修改,记录表以外的数据不作为考核结果; (8)主考人应在考核结束前检查并填写仪器对中误差及水准管气泡偏差情况,在考核结束后填写考核所用时间并签名。 (9)样题——考核时,现场任意标定两点为M、N,在M点设站后视N点,放样出一点A。已知M(14.265,87.375),N(20.659,76.329),A(29.476,85.208),试在M点设站后视N点,放样出A点。

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区别

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区别 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极点,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对于平面内任何一点M,用ρ表示线段OM的长度,θ表示从Ox到OM的角度,ρ叫做点M的极径,θ叫做点M 的极角,有序数对(ρ,θ)就叫点M的极坐标,这样建立的坐标系叫做极坐标系。第一个用极坐标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是牛顿。他的《流数法与无穷级数》,大约于1671年写成,出版于1736年。此书包括解析几何的许多应用,例如按方程描出曲线。书中创建之一,是引进新的坐标系。17甚至18世纪的人,一般只用一根坐标轴(x轴),其y值是沿着与x轴成直角或斜角的方向画出的。牛顿所引进的坐标之一,是用一个固定点和通过此点的一条直线作标准,例如我们现在的极坐标系。牛顿还引进了双极坐标,其中每点的位置决定于它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由于牛顿的这个工作直到1736年才为人们所发现,而瑞士数学家J. 贝努力利于1691年在《教师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基本上是关于极坐标的文章,所以通常认为J.贝努利是极坐标的发现者。J.贝努利的学生J.赫尔曼在1729年不仅正式宣布了极坐标的普遍可用,而且自由地应用极坐标去研究曲线。他还给出了从直角坐标到极坐标的变换公式。确切地讲,J.赫尔曼把,cos ,sin 当作变量来使用,而且用z,n和m来表示,cos 和sin。欧拉扩充了极坐标的使用范围,而且明确地使用三角函数的记号;欧拉那个时候的极坐标系实际上就是现代的极坐标系。有些几何轨迹问题如果用极坐标法处理,它的方程比用直角坐标法来得简单,描图也较方便。1694年,J.贝努利利用极坐标引进了双纽线,这曲线在18世纪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极坐标系 在极坐标中,x被ρcosθ代替,y被ρsinθ代替。ρ=(x^2+y^2)^0.5 极坐标系是一个二维坐标系统。该坐标系统中的点由一个夹角和一段相对中心点——极点(相当于我们较为熟知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的距离来表示。极坐标系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数学、物理、工程、航海以及机器人领域。在两点间的关系用夹角和距离很容易表示时,极坐标系便显得尤为有用;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这样的关系就只能使用三角函数来表示。对于很多类型的曲线,极坐标方程是最简单的表达形式,甚至对于某些曲线来说,只有极坐标方程能够表示。[编辑本段]历史 主条目:三角函数的历史 众所周知,希腊人最早使用了角度和弧度的概念。天文学家喜帕恰斯(Hipparchus 190-120 BC)制成了一张求各角所对弦的弦长函数的表格。并且,曾有人引用了他的极坐标系来确定恒星位置。在螺线方面,阿基米德描述了他的著名的螺线,一个半径随角度变化的方程。希腊人作出了贡献,尽管最终并没有建立整个坐标系统。关于是谁首次将极坐标系应用为一个正式的坐标系统,流传着有多种观点。关于这一问题的较详尽历史,哈佛大学教授朱利安·卢瓦尔·科利奇的《极坐标系起源》[1][2]作了阐述。格雷瓜·德·圣-万桑特和博纳文图拉·卡瓦列里,被认为在几乎同时、并独立地各自引入了极坐标系这一概念。圣-万桑特在1625年的私人文稿中进行了论述并发表于1647年,而卡瓦列里在1635进行了发表,而后又于1653年进行了更正。卡瓦列里首次利用极坐标系来解决一个关于阿基米德螺线内的面积问题。布莱士·帕斯卡随后使用极坐标系来计算抛物线的长度。在1671年写成,1736年出版的《流数术和无穷级数》(en:Method of Fluxions)一书中,艾萨克·牛顿第一个将极坐标系应用于表示平面

极坐标法测碎部点

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 一、实验目的 我们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全站仪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 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 1.熟悉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学会利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测量的方法 3.利用极坐标法进行进行碎部点的测量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极坐标法是根据测站点上的一个已知方向,测定已知方向与所求点方向的角度和量测测站点至所求点的距离,以确定所求点位置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设A、B为地面上的两个已知点,欲测定碎部点(房角点)1、2、、、、n 的坐标,可以将仪器安置在A点,以AB方向作为零方向,观测水平角1、 2、、n,测定距离S1、S2、、Sn,即可利用极坐标计算公式 x1 =xA+SA1 · cosɑ y1=yA+SA1·sinɑ计算碎部点i ( i = 1、2、、、n) 的坐标。 测图时,可按碎部点坐标直接展绘在测图纸上,也可根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图解法将碎部点直接展绘在图纸上。

当待测点与碎部点之间的距离便于测量时,通常采用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也是最主要的测绘碎部点的方法。例如采用经纬仪、平板仪测图时常采用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时,适用于通视良好的开阔地区。碎部点的位置都是独测定的,因此不会产生误差积累。 四、实验总结 由于全站仪的普及,使得极坐标法得到广泛普及,它可以直接测定并显示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极大提高了碎部点的测量速度和精度,在大比例尺数字测图中被广泛采用。

极坐标测量实训报告

基础工程测量 实 训 报 告 实习名称:基础工程测量实习 指导教师: X X X 实习学生: X X X 专业班级 X X X 所在小组 : X X X 学号: X X X 日期: X X X

1、任务概况 先根据测设方案建立施工坐标系,建立对应的施工平面控制网,采用对应的施工测量方法合理的完成建筑物的测设,完成测设后,进行建筑物的定位与放线的检查与纠正,并记录检查的数据。 2、资料数据的收集和作业依据 (1)资料的收集:先进行仪器的对中整平,输入仪器高和棱镜高,先根据原有建筑物定向,测设时依靠距离来确定未知点。 (2)技术依据:《工程测量规范》 3、测设方案 (1)施工坐标系的建立: 以I点为坐标原点,以IJ线及延长线为X轴,以MN线及延长线为Y轴,且各坐标为I(0,0)J(0,16.8) M(6,0) NJ(19,0) Q(16.8,6) P(16.8,0) A(0,-14.5) B(0,-6)。 (2) 测设的精度标准: 建筑物施工放样允许偏差值的规定角度和距离误差不超过20″和1/2000。

(3)建筑物的定位与放线: 1)建筑物的定位: 筑物采用直线法对新建建筑物定位,若原有建筑物语新建筑的间距为5000mm延长原有建筑物AB轴,在延长线上量取BI=6000mm得到I点,量取IJ=15800mm得到J点。将仪器架设于I点,瞄准J点置零在旋转90°定出新建建筑物MN所在直线;同法将仪器架设于J点,瞄准I点旋转90°定出新建筑物QP所在直线。以I点为起点,分别量取IM=6000mm得到M点,量取IN=19000mm得到N点;同法以J点为起点,分别量取JQ=6000mm得到Q点,量取JP=19000mm得到P点;2)建筑物的放线: ①测设中心桩将仪器架设于M点瞄准Q,根据与M点得距离分别放样出1、2、3、4点;同法将仪器架设于M点瞄准N,根据与M点得距离分别放样出5、6、7点; ②测设轴线控制桩将仪器架设于M点瞄准Q,在MQ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松开垂直螺旋,将目镜旋转180°在QM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再将仪器照准N点在MN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松开垂直螺旋,将目镜旋转180°在NM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同法将仪器架设于N点瞄准P,在NP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松开垂直螺旋,将目镜旋转180°在PN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再将仪器照准P 点在QP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松开垂直螺旋,将目镜旋转180°在PQ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建筑物布设形

测量极坐标法

测量极坐标法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二、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根据一个角度和一段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当建筑场地开阔,量距方便,且无方格控制网时,可根据导线控制点,应用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如图9-7所示,A 、B 、C 为地面已有控制点(导线点),其坐标 (A A y x 、)、(B B y x 、)、(C C y x 、)均为已知。P 为某建筑物欲测设点,其坐标(P P y x 、)值可从设计图上获得或为设计值。根据A 、B 、P 三点的坐标,用坐标反算方法求出夹角β和距离AP D ,计算公式如下: 坐标方位角 A B A B AB AB x x y y --=-1 tan αα (9-11) A p A P AP AP x x y y --=-1 tan αα (9-12) 两方位角之差即为夹角β: AP AB ααβ-= (9-13) 两点间的距离AP D 为: ()()22A P A P AP y y x x D -+-= (9-14)

【例题9-5】已知A、B为控制点,其坐标值为=A x 、A y =;B x =、B y =;P 点为放样点,其设计坐标为P x =、P y =。计算在A 点设站,放样P 点的数据。 A B A B AB AB x x y y --=-1 tan αα==---750.858432.825140.613381.667tan 1AB α121°33′ 38″ A p A P AP AP x x y y --=-1 tan αα= = ---750.858300.430140 .613000.425tan 1 AP α203°42′ 26″ AP AB ααβ-==121°33′38″+360°-203°42′26″=277°51′12″ ()()m y y x x D A P A P AP 938.467)140.613000.425()750.858300.430(2 22 2=-+-=-+-= 测设方法:将经纬仪安置于控制点A ,照准B 点定向,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测设β角值,沿分中方向用钢尺测设距离AP D ,定出P 点在地面上的位置。此法适用于量距方便、距离较短的情况,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使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设点的位置在工程施工中已是主要方法。

全站仪极坐标法采集原始数据的方法

全站仪极坐标法采集原始数据的方法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散点采集的步骤和方法,对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全站仪;极坐标法 The way Using the method of total station polar coordinate to collect original data Ma Dao-ming,Zhang Xue-li,Liu Qiong,Lu Dian-gang, Yang Lu-ming (Henan Academy of Geophyc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Zhengzhou Henan 450053) 【Abstract】The way and process using the method of total station polar coordinate to collect original data is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and summarized its advantage. 【Key words】Total Station;Method of polar coordinate 1. 概述 传统的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时,一般是直接采集散点的三维坐标。虽然方便快捷,可有时候也会有很不方便的地方,如两已知点之间临时不通视或没有准备好已知点的坐标。本文将介绍野外采集点位的距离角度等原始数据进行内业计算的方法。 2. 野外数据的采集 利用全站仪进行坐标采集一般方法是工作前将要用到的已知点坐标输入全站仪内,或现场输入仪器内进行定向和三维坐标的采集,此方法可以实时的获得三维坐标,但不利于数据的修改而且受控制点的通视条件影响较大。如进行边角测量,即野外数据采集只记录观测点的点号,斜距或平距,水平角度、垂直角度及棱镜高而后内业计算的方法就可以把这些影响降到最低。所谓极坐标法,也就是利用一点到原点的角度和距离来表示这一点的位置,取代横纵坐标.而极坐标法也就是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了,坐标中一点表示为P(P,SITA)(距离,角度)。野外数据采集时,如平常方法一样进行对中整平,输入仪器高和棱镜高,定向时可以依靠距离来确定已知点是否正确,在进行散点测量时,把原来的测量坐标变成测量距离,角

极坐标测量实训报告

极坐标测量实训报 告

基础工程测量 实 训 报 告 实习名称:基础工程测量实习 指导教师: X X X 实习学生: X X X 专业班级 X X X 所在小组 : X X X 学号: X X X 日期: X X X 1、任务概况 先根据测设方案建立施工坐标系,建立对应的施工平面控制网,采用对应的施工测量方法合理的完成建筑物的测设,完成测

设后,进行建筑物的定位与放线的检查与纠正,并记录检查的数据。 2、资料数据的收集和作业依据 (1)资料的收集:先进行仪器的对中整平,输入仪器高和棱镜高,先根据原有建筑物定向,测设时依靠距离来确定未知点。(2)技术依据:《工程测量规范》 3、测设方案 (1)施工坐标系的建立: 以I点为坐标原点,以IJ线及延长线为X轴,以MN线及延长线为Y轴,且各坐标为I(0,0)J(0,16.8) M(6,0) NJ(19,0) Q(16.8,6) P(16.8,0) A(0,-14.5) B(0,-6)。 (2) 测设的精度标准: 建筑物施工放样允许偏差值的规定角度和距离误差不超过20″和1/ 。 (3)建筑物的定位与放线: 1)建筑物的定位:

筑物采用直线法对新建建筑物定位,若原有建筑物语新建筑的间距为5000mm延长原有建筑物AB轴,在延长线上量取BI=6000mm得到I点,量取IJ=15800mm得到J点。将仪器架设于I点,瞄准J点置零在旋转90°定出新建建筑物MN所在直线;同法将仪器架设于J点,瞄准I点旋转90°定出新建筑物QP所在直线。以I点为起点,分别量取IM=6000mm得到M点,量取IN=19000mm得到N点;同法以J点为起点,分别量取JQ=6000mm得到Q点,量取JP=19000mm得到P点; 2)建筑物的放线: ①测设中心桩将仪器架设于M点瞄准Q,根据与M点得距离分别放样出1、2、3、4点;同法将仪器架设于M点瞄准N,根据与M点得距离分别放样出5、6、7点; ②测设轴线控制桩将仪器架设于M点瞄准Q,在MQ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松开垂直螺旋,将目镜旋转180°在QM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再将仪器照准N点在MN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松开垂直螺旋,将目镜旋转180°在NM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同法将仪器架设于N点瞄准P,在NP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松开垂直螺旋,将目镜旋转180°在PN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再将仪器照准P点在QP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松开垂直螺旋,将目镜旋转180°在PQ点的延长线上1m的位置设置控制桩。建筑物布设形式如下图:

测量极坐标法-测量极坐标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二、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根据一个角度和一段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当建筑场地开阔,量距方便,且无方格控制网时,可根据导线控制点,应用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如图9-7所示,A 、B 、C 为地面已有控制点(导线点),其坐标(A A y x 、)、(B B y x 、)、(C C y x 、)均为已知。P 为某建筑物欲测设点,其坐标(P P y x 、)值可从设计图上获得或为设计值。根据A 、B 、P 三点的坐标,用坐标反算方法求出夹角β和距离AP D ,计算公式如下: 坐标方位角 A B A B AB AB x x y y --=-1 tan αα (9-11) A p A P AP AP x x y y --=-1 tan αα (9-12) 两方位角之差即为夹角β:

AP AB ααβ-= (9-13) 两点间的距离AP D 为: ()()22A P A P AP y y x x D -+-= (9-14) 【例题9-5】已知A、B为控制点,其坐标值为=A x 858.750m 、 A y =613.140m ; B x =825.432m 、B y =667.381m ;P 点为放样点,其设 计坐标为P x =430.300m 、P y =425.000m 。计算在A 点设站,放样P 点的数据。 A B A B AB AB x x y y --=-1 tan αα= = ---750.858432.825140 .613381.667tan 1 AB α121°33′38″ A p A P AP AP x x y y --=-1 tan αα= = ---750.858300.430140 .613000.425tan 1 AP α203°42′26″ AP AB ααβ-==121°33′38″+360°-203°42′26″=277°51′12″ ()()m y y x x D A P A P AP 938.467)140.613000.425()750.858300.430(222 2=-+-=-+-=

测量极坐标法

测量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根据一个角度和一段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当建筑场地开阔,量距方便,且无方格控制网时,可根据导线控制点,应用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如图9-7所示,a、b、c为地面已有控制点(导线点),其坐标(x 其坐标(xp、a、ya)、(xb、yb)、(xc、yc)均为已知。p为某建筑物欲测设点,yp)值可从设计图上获得或为设计值。根据a、b、p dap,计算公式如下: 坐标方位角 ab tan 1 abyb yaxb xa(9-11) ap tan 1

apyp yaxp xa(9-12) ap ab ap(9-13)两点 间的距离d为:【例题9-5】已知A、B为控制点,其坐标值为xa 858.750m、y=613.140m;x=825.432m、abdap xp xa2 yp ya2(9-14) yb=667.381m;p点为放样点,其设计坐标为x=430.300m、y=425.000m。计算在a点设站,放样ppp 点的数据。 ab tan 1 abyb yaxb xa yp ya xp xa==tan1ab667.381613.140825.432 858.750121°33′38″203°42′26″ap tan 1 aptan 1 ap425.000613.140430.300858.750

ab ap=121°33′38″+360°-203°42′26″=277°51′12″ xp xadap 2yp ya22(425.000613.140)2(430.300 858.750) 467.938m 测设方法:将经纬仪安置于控制点a,照准b点定向,采用正倒角值,沿分中方向用钢尺测设距离d,定出p点在地面上的位置。此法适用于量距方便、距离较短的情况,是一种ap 常用的方法。使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设点的位置在工程施工中已是主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