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简单教案初中生物

光合作用简单教案初中生物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理解光合作用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3.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绿色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能够生长和吸收二氧化碳的问题。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说明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3. 分析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详细介绍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暗反应则发生在叶片的叶绿体中。
4. 探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简单介绍光合作用过程中涉及到的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
5. 练习:通过让学生回答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问题,深化他们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6. 总结:总结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和植物生长的兴趣和关注。
四、教学反馈:
1. 对学生进行随堂小测验,检测他们对光合作用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作业:
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关于光合作用的资料,并写一篇小论文,探讨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备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实验或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重要性。
2.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理及实验方法。
2.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植物生长需要的光照、水分、二氧化碳等。
(2)提问:植物是如何利用这些条件进行生长的?2.理论讲解(1)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a.光反应:在光照条件下,叶绿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
b.暗反应:氢离子和二氧化碳结合,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有机物。
(3)讲解光合作用原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实验演示(1)演示光合作用实验:将绿色叶片放入装有水的密封容器中,照射阳光,观察叶片产生气泡的现象。
(2)讲解实验原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水中的气泡逸出。
4.分组讨论a.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b.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是什么?c.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2)强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1)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产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分组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理及实验方法。
2.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a.讲解光合作用过程时,要突出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
b.实验演示要清晰,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光合作用产生的现象。
c.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能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 光合作用的生活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能量转换。
2.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光合作用的意义。
五、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 + 6H2O + 光能→C6H12O6 + 6O23. 光合作用的生活应用: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5.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6.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介绍普利斯特利、萨克斯、恩格尔曼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和贡献。
7. 光合作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8. 光合作用的实践操作:观察植物叶片,了解叶绿体的分布和功能。
9. 光合作用的检测:学习使用碘液检测淀粉,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10. 光合作用的拓展:了解光合作用的最新研究领域,如人工光合作用、植物工厂等。
11. 光合作用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利用光合作用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
12. 光合作用的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3. 光合作用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2)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及能量转化;(3)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能举例说明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情感;(3)引导学生认识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2)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及能量转化;(3)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及探究过程。
2. 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2)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的解读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2. 利用实验演示、模型展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3. 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光合作用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表、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2. 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如绿叶、二氧化碳、光照设备等);3. 相关视频资料;4. 学习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相关概念;(2)展示光合作用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及能量转化。
3. 课堂讲解:(1)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重点解析物质和能量的变化;(2)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初中化学 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化学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3. 了解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3. 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反应机理。
2. 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2.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植物是如何生长和生存的?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和生存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化学反应?二、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 解释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10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2. 解释反应方程式中的各个物质:CO2是二氧化碳,H2O是水,C6H12O6是有机物(如葡萄糖),O2是氧气。
四、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10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在农业、林业和渔业等领域的应用。
2. 强调光合作用对地球上生物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和氧气。
五、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反应方程式。
2.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光合作用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和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反应方程式。
同时,通过介绍光合作用的应用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解答学生的疑问,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练习题目的布置,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知识。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
2. 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相关光合作用的课件和资料。
2. 实验材料:绿色植物、酒精、碘液、烧杯、锅、阳光、黑房间、不透光的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绿色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生存,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实验材料。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a. 将绿色植物放在黑暗房间内进行暗处理一昼夜,消耗掉植物原有的有机物。
b. 将植物移到阳光明媚的阳台几个小时,用不透光的黑色纸片遮住一个叶片的一部分。
c. 将遮光的叶片取下,放入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d. 将脱色后的叶片放入碘液中浸泡,观察颜色变化。
四、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发现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2.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五、拓展思考(5分钟)1. 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在晚上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晚上没有光,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六、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024年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七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第三节“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光合作用实验装置。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生长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通过实验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光合作用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讲解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定义: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公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场所:叶绿体条件:光照、二氧化碳、水、适宜的温度2.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
(2)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3)解释生活中一个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现象。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2024年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2024年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三节“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反应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难点:光合作用反应式的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合作用演示装置、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反应式。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
4. 例题讲解: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2. 光合作用的过程3. 光合作用反应式4.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5. 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反应式。
答案: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6O2。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答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部分学生对光合作用反应式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3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联系; 2、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借助光合作用的物质和结构及动态变化全过程的分析,认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联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联系【方法指导】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和自主归纳法【知识链接】(复习与本节有关的知识) 叶绿体的结构是怎样的?【自主学习】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103光合作用的过程”,并据“图5-15”图解完成下列填空。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入。
在整个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并不是全部过程都需要光。
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 ,可以将光合作用分为 和 两个阶段。
1、光反应:(1)场所: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上 (2) 条件:需 、色素、酶、水水的光解:(3)物质变化ATP 的合成:(4)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化成活跃的 储存在ATP 中2、暗反应:(1)场所:叶绿体的 中(2)条件:需要 和ATP 、[H]、CO 2 (3)(4)能量变化:ATP 中__________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分析】1、如果将一植株从光下移到暗处,短时间内会发生什么样的物质变化?2、炎热夏天中午光合作用强度为什么减弱?【自主探讨】1、请根据光合作用过程探讨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2、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1、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均有[H]和ATP产生 B.光合作用中产生的O2来自于CO2中的氧C.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是一种C5化合物 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必须在暗处进行2、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适宜的光照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发现绿藻体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①没有[H]和ATP供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停止,三碳化合物不能形成糖类等物质,积累了许多的三碳化合物所致②暗反应仍进行,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继续形成三碳化合物③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H]和ATP ④光反应仍进行,形成[H]和ATPA.④③② B.③②① C.④② D.③②3、科学家用14C标记二氧化碳,发现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是()A.二氧化碳→叶绿素→葡萄糖 B.二氧化碳→ATP→葡萄糖C.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葡萄糖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葡萄糖4、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的关闭,光合作用不但不能继续增强,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A.H2O分解产生的[H]数量不足 B.暗反应过程中还原剂数量不足C.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ATP数量不够 D.暗反应过程中C3产生得太少5、下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图中A处进行,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B.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O2来自于H2OC.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图中B处进行,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D.光合作用过程中CO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6、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A.H2O、CO2、ADP B.CO2、[H]、ATPC.H2O、CO2、ATP D.[H]、H2O、ADP7、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A.内膜上 B.基质中 C.类囊体薄膜上 D.各部位上8、光合作用过程中,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产生的物质是()A.C3、C5和葡萄糖 B.C3、C5和ATP C.ADP、[H]和O2D.ATP、[H]和O29.下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于光下后,根据其吸收CO2的量制成曲线,请分析曲线并回答下列问题:CO2的吸收量ABD光照强度光补偿点分析以下各点或曲线的代谢特点.A点:AB段:B点:BD段:(2)D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是该绿色植物最高光合强度必需的最低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如图若为松树的相应曲线变化,则人参的光饱和点应在曲线的哪个位置?板书设计3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叶绿体的结构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水的光解:物质变化ATP 的合成: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化成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2、暗反应: 物质转化:能量变化: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光合作用的实质:三、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① 光照强度 ② CO 2的浓度 ③ 温度 ④ 水⑤ 矿质元素:如Mg 、N 、P 等 四、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① 增强光照强度② 增加CO 2浓度(施农家肥、通风) ③ 温室大棚 ④ 合理灌溉 ⑤ 施肥CO 2的固定: C 3还原: ATP 的水解: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3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是高中人教版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模块中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第二部分内容。
本节内容不仅和初中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在高中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在第三章中为什么把叶绿体比作“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另一方面本节内容也为《稳态与环境》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三维教学目标: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能量与物质代谢,掌握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自然也成了本节教学的知识目标。
学以致用,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并能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包括光合作用两阶段所用的原料、进行的场所、条件、产物和能量转化等问题,都必须让学生掌握,弄清楚。
特别是应该让学生尝试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转变与能量的转化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另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让学生对比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原料、场所、条件、产物和能量从整体上认识光合作用的原理。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用所学习的知识去分析、解释相关的生活现象。
四、教学过程教学引入:回顾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导入本节内容的学习,并提出问题(P103)。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场所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各是什么?光合作用的能量从何而来?衔接:光合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反应式表示出光合作用条件、场所、原料、产物,它并不能表达光合作用具体过程,人们常常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这个条件,将光合作用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大的阶段引出:光反应和暗反应。
教师进行精讲:先以多媒体课件的连续动态画面描述光反应阶段和暗发应阶段,让学生对光合作用反应过程有直观、整体的理解,问题衔接:植物通过什么吸收光能、吸收的场所是什么?在光合作用中水、二氧化碳的变化?氧气、有机物是如何形成的?光能转化成什么?教师结合教材插图5-15书写板画,讲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发应阶段(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描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认识。
光反应:发生部位、反应条件、物质变化(水的光解、ATP的合成)、能量转变(光能→:ATP中活跃化学能)暗反应:发生部位、反应条件、物质变化(CO2固定、C3化合物还原)、能量转变(ATP中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教师列表,由学生填写总结光反应和暗反应,教师进行评价、补充与纠正。
问题衔接:光反应与暗反应并非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完成思考与讨论(P104),教师总结评价光反应与暗反应联系:光反应与暗反应共同构建成光合作用的完整统一体。
两者紧密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能量(ATP)、还原剂([H]),光反应是暗反应的前提和基础;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合成ATP提供原料,是光反应的继续和最后归宿。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对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只作简单介绍。
光合作用在农业应该中采用的是提高强度(控制光照、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来增加产量。
完成课堂主要内容教学,布置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