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短篇小说选读(选修)《项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项链》教学教案

《项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通过分析和比较,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对人性、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反思,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小说《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 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说《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2. 难点:对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对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的鉴赏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阅读和讨论:通过阅读小说,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2. 分析和比较:通过分析和比较,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写作和表达: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小说《项链》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阅读和讨论:学生阅读小说,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教师组织讨论,深入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 分析和比较:学生分析和比较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4. 写作和表达:学生写作和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5. 总结和反思:学生总结和小结学习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和小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小说《项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深入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项链》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自惭形秽: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2.提问:标题“项链”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在“项链”的牵动下,都写到了哪些情节?
学生再次浏览课文,自由交流后,抽查回答。明确:小说采用“物线法”结构。“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在“项链”的牵动下,写了四个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3.教师总结:《项链》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丢失项链的前前后后构成。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年的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为止贯穿情节。
四、具体研习课文
1.在情节展开的开头部分,作者用千字左右的篇幅,静态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位女主人公—玛蒂尔德。(1)提问:
(2)提问:本部分前后共用了七次“梦想”一词,她“梦想”了哪些内容?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她“梦想”幽静的厅堂及装饰;
梦想”宽敞的客厅及陈设;
“梦想”和最亲密的男朋友在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闲谈;
“梦想”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
“梦想”华贵的壁衣;
“梦想”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
“梦想”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明确:玛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的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然而现实(低等的社会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生活束缚了她,因此,她只能在梦想中获得一时满足。
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这一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
《项链》教学教案设计

《项链》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象征意义等。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虚荣心和追求物质生活的危害。
(2)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
(2)小说的情节结构和象征意义解读。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理解。
(2)如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小说基本情节。
(2)学生自主分析人物形象,总结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和象征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深入剖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2. 请阐述你对小说中象征意义的理解。
3. 请你谈谈从小说中得到的启示,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深入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言性质。
(2)探讨小说对于当时社会阶级状况的反映和批判。
(3)通过阅读理解,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项链》教案(短篇小说)

《项链》教案(短篇小说)《项链》教案一、导入本课“丢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中情节突转的关键细节。
这个故事写的是女主人公罗瓦赛尔太太,她生来娇媚动人,步入中年后,因为丢失了一串项链,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这一经典之作《项链》。
二、介绍作者及本文体裁、特点1.作者莫泊桑(1854——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小职员家庭。
母亲出身书香门第,爱好文学,经常对文学作品发表评论,见解独特。
莫泊桑从小受母亲熏陶,爱好文学。
1876年,他进入巴黎大学学习法律。
毕业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
19世纪80年代初,他跟随大作家福楼拜学习创作。
1880年,他发表了第一个中篇小说《羊脂球》,获得了莫大的成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描写了众多人物形象。
他的作品大都以生活小事为题材,对社会上的丑恶的现象进行揭露和讽刺。
2.本文体裁:短篇小说3.特点:小说有三个基本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主人公是谁?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罗瓦赛尔太太(路瓦栽夫人)生来容貌美丽,酷爱打扮,因此常出去参加舞会。
后来她的丈夫路瓦栽弄到教育部一个小职员的位置,总算有了个着落。
他们住到了巴黎,日子过得小康了。
于是她便常常接受太太们的邀请,经常参加舞会、晚会、夜宵,爱打扮又讲究。
由此可知她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
2.本文的情节结构怎样?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序幕:教育部夜会丢项链。
开端:赔项链。
发展:找项链、借项链。
高潮、结局:还项链。
尾声:发现真相。
3.本文的环境怎样?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本文所写的时间、地点是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这是个资本主义社会,浮华而虚伪。
作者极力渲染了罗瓦赛尔夫妇为参加夜会而借项链、戴项链的神态及丢项链、找项链、赔项链的情节,正是当时整个社会虚伪风尚的真实写照。
四、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板书)序幕:教育部夜会丢项链。
高中语文《项链》教案

高中语文《项链》教案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较少接触文学作品,对于文学鉴赏和情感的表达尚不够成熟。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项链》这篇小说,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通过练习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项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学习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教学难点:1. 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项链的图片,引出话题:“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项链的故事?项链对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 阅读故事(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让他们用10-15分钟阅读《项链》这篇小说,并讨论以下问题:1.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是谁?他们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2. 故事的情节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3. 故事的结局如何?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结束?Step 3 分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将他们的观点和分析结果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小组讨论,对不同的观点展开辩论。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彼此,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Step 4 文学鉴赏(15分钟)教师给学生介绍《项链》这篇小说的作者、背景和写作风格,并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学生可以从主题、寓意、情节构思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小说的表达方式和结构进行评价。
Step 5 练习写作(20分钟)让学生以“珍贵的教训”为主题,写一篇关于《项链》的读后感或故事变写的作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写作,并对作文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项链》教案汇总5篇《项链》教案篇1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
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
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
(教师)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受美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
2023最新-项链优秀教案(优秀4篇)

项链优秀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项链优秀教案(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语文《项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记11个生字,规范、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大海》的课件。
看了片子,你想说什么?2.激趣导入:大海真美呀!今天,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海边玩玩?3.出示课题。
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1.自由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组词。
3.检查学习效果。
4.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抢认生字。
5.组织学生开火车认字。
6.自由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组内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用铅笔做上记号。
2.教师板书:大海、沙滩、浪花、海螺、贝壳、小娃娃。
3.自由、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白、的、又、和,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2.请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及笔顺。
师范写。
五、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一、复习识字,朗读课文1.复习认字。
2.做游戏,识字。
3.比赛组词。
4.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1.自由课文,课文描写的大海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样子?2.再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
项链是什么?3.朗读指导:课文的语句非常优美,读出轻松、活泼、愉快的语气来。
4.小组展示读。
5.边听边欣赏。
三、再读课文,加强训练1.组织女生赛读第一段。
2.自由练习:大海、蓝蓝的,沙滩、黄黄的……3.自由练读第二段。
4.谁来品评最后一段。
5.评读。
四、积累短语,拓展练习1.出示课后,“说一说”,请学生先自己说,再全班交流。
2.拓展练习:填一填。
( )的大海( )的沙滩小小的( ) 彩色的(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2.布置作业。
项链公开课教案

项链公开课教案[教学目的]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理解曲折的情节;品味欧享利式的结尾,学习文章留空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鉴赏文学作品中“空白”的艺术魅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阅读课文,熟悉小说情节。
(课前完成)完成对文章结构的梳理。
这篇小说的构思可谓精巧,在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中。
要欣赏小说的结构艺术,应该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看情节安排,看线索贯穿,看铺垫伏笔,其妙在何处。
1、(学生速读三分钟)抓线索,理情节请柬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发现真相)2、这个情节过程是如溪水般平缓还是如峰峦般起伏?它的波折体现在哪里呢?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玛蒂尔德经历曲折..起先,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已经使她陷入了绝望的逆境。
但是,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使她似乎步入了顺利的境遇,舞会上她大出风头,眼看就要踏上成功的道路。
不料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玛蒂尔德再次坠入了厄运,以致为项链断送了自己的青春。
板书:逆境——顺境——逆境玛蒂尔德参加舞会之前的准备也是一波三折:玛蒂尔德本羡慕上流社会的生活,但看到请柬却流泪,此一波;后来有了体面的衣裳,反而更不安、忧愁,此又一波;借项链时,左右为难,此又一小波,最后心满意足为一大波,情节也完整了。
3、出示诗歌:“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明·伦文叙题苏东坡百鸟归巢图)“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清·无名氏《冰雪诗》)说明:这两首诗前三句都平淡无奇,最后一句却是奇峰突起,化平淡为神奇,诗意的大逆转给人以特别深的印象。
这种大逆转类似于欧·享利式的结局,它们的共同点是出人意料,合乎情理,《项链》的结局也是如此。
恰当铺垫合情合理有人认为“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是假的,是耍了一个花招,欺骗读者,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具体说说理由?提问:从文章的内容看,大家不难理解出人意料,可说它是合乎情理的,有什么根据吗?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苏教版短篇小说选读(选修)《项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
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依据文本分析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用辩证的眼光公正合理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一文学形象。
3、能从人物的性格命运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学情分析
《项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小说选读的一篇课文。
作为一篇经典篇目,它以细腻的心理描写、精巧的布局构思、深刻的思想内蕴、优美的语言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能穿越时空、跨越国别和时代界限,给一代又一代人以精神滋养。
3重点难点
1、用辩证的眼光公正合理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一文学形象。
2、能从人物的性格命运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编辑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项链》
(一)课前自主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本课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通过我制作的微视频让学生先自学,预习文本,建构起相应的知识。
微视频内容有以下几点:
①展示有关的常识、背景资料。
②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熟悉故事情节。
③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旨在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为深入理解文本做准备。
(二)课堂深入学习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为了让课堂学习更高效,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设计了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