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以来,由于科技进步、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无形中整个世界好象缩小了,使得各民族文化间的隔离因素减少,各地方固有文化逐渐减少。加之现代主义(Modernism)标榜标准化、简单化的诉求,使得具国际风格式(International Style)的产品,因为没有各地文化的阻隔而兴盛一时,尤其在高科技的今天,标准化成为毫无意义的"方盒化",产品在大量生产制造下,失去了造型的意义。在国际化设计走到尽头的情况下,后现在主义(Postmodernism)孕育而生,人们开始重新在各文化中寻找新的设计素材,来彰显各地域设计风格特色,因此在这两次文艺复兴运动发展的时刻,足见文化因素扮演的重要角色。

本文籍由探讨产品与文化间的关系,尝试从文化的角度来了解产品的文化特质,与产品风格形成的原因;并加入对文化认知模式的探讨,来了解产品文化讯息的承载与传达性,并以产品文化分析为实例,寻找新的设计语言,从人,产品与文化的观点来赋予产品人文及社会的价值。

为何注重产品文化?

器物与文明演进

由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文化大体而言是由工具、社会制度及精神生活三者构成的。人类的进化也循制作工具、建立制度、产生思想的步骤而进行的。人类由解决生活上的需要,开始想法子打造工具、建造房屋、缝制衣物等来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这也就是"设计"的肇始。基本生理需求满足之后,才慢慢发展人类族群的社会组织,然后组织中分工合作,将工作细分化、专业化,而制作的工具就越精美。因此器物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始终息息相关。从古至今,器物常被历史削减、文化人类学家拿来作为对生活上起居,及造型术之研究。 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化大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代替了手工制造的工艺品;古代所谓的"器物"或"工具"转换成现代的"产品"。但不论是器具或产品,他们仍赋予着"储存人类知识宝库"的使命,不论是手工或机器制造的产品,只要牵涉到人的因素,都蕴涵了人类的理念和价值在里面。因此,无可避免地,在制作设计过程中,NELSON曾经说:"器具是文化遗留在它专属时空中的痕迹"。明显地道出文化与产品在人类历史上的关系。

工业设计浪潮的进程

工业设计就是为人类而设计(Design for Human Being)为人解决某些问题,其广义的想法,实为一种以人为中心,由家庭生活之和谐进而社会生活之平衡与同一。就是调和人、工具、公共设施及环境所构成之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调和论。这种始终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工业设计的人本主义。工业设计必须时时

感受时代的脉动,接受文明的刺激,并由人性出发来创作,诠释创造新文化。

工业设计曾一度经历20世纪现代主义的设计浪潮,标榜着标准化及简单化,由包豪斯的Gropius所提出的国际风格成为其重要主张:打破种族与文化之间的籓篱,在产品上呈现的是朴实无华的外表,依机能塑造的几何造型,讲求理性的方法及简单的素材运用。且各国间相互模仿成为国际风格的产品,以为符合国际化风格,便是没有文化的阻隔,能满足全世界人类口味,达到最大市场的设计,而也成为短期的当时全球人类普遍能接受的设计形式。

现代主义发展曾追求极端的简约主义(Minimalism),变化性亦逐渐减少,忽略人类文化涵构(Contex)的癢成差异,使得人们开始对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重新反省探讨新的价值观,因而产生了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语意学派和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等设计潮流及风格。而这一切都意图恢复现代主义所切断之产品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重新去探求产品的文化意义或从产品发展与人类使用产品的历史,赋予产品功能性之外的人文价值。

产品与文化之关系

产品文化的意义

文化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以一切成为社会一份子的综合体。 ---------------Taylor·E·S

人类长久的历史中,所有为生存而进行的活动,便可以称之为文化。引Kluckhohn 所说:文化是后天的历史所形成,也是人类生活中外显和内隐生活样式的设计(System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Design for Living)这里所谓外显的(Explicit)当是一种动作或行为,而所谓内隐(Implicit),当指行为规范、价值观、思想、超自然观等等。

人们为生存创造、设计了各种物品,而这些物品在承袭了文化内在和外在的相关意义之外,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社会的情况、技术与生产的方式、思想与观念的改善等等。正如同Klaus Krippendorff和Reinhart Butter 对产品语意学之定义所言:产品语意学是研究人造物体的形态在使用环境中的象征特性,并且将其中知识应用于工业设计上。因此人类的文化背景深深影响着产品的设计行为。

设计是文化与产品间的沟通者

设计是一种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转换成具体产品实体的过程,设计师扮演着相互沟通的角色,其对产品的结构、材料、制造及使用状态的认识,赋予美学价值,将心中的产品形象予以具体化。设计师通过产品与使用者做思想上的沟通,但是否能使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达到协调融合,要看产品能否对使用者发生意义。是否能产生认知一

操作或心理上的认同,是否能唤起使用者对其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记忆。

现在的设计思潮中,对现今科学技术与设计语言间缺乏协调性的现象,特别提出了"新原始"(Neoprimitive)的看法:设计师从本身教养的文化中寻求其原创的灵感,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就可看出该设计师、企业、地域的特有的语言与符号,这些给予设计的内涵与精神带来较大的自由与空间。

产品文化的表现特质

文化的本质是多样的,所以在文化特质的表达上便包含了物质与非物质两种:前者是指具体的人工制品;后者则指思想、观点、行为模式、价值和各种抽象事物。所以,只要能够从中汲取一部分的特质,经由设计师的转化或是提升便能将该文化的特色表现出来,唤起观赏者的自身共识。

此外,设计师也可以从造型、材料、社会意识等方面着手,跨过时间与空间的差距,把传统的情感与现代的技术连结起来,深入到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享受其视觉的美感与使用的便利外,设计与文化间的互动关系,更值得深思。

文化讯息是如何呈现产品上的呢?依循文化人类学中研究物质文化的方法。我们可发现6种器物产品的文化特质,可作为联结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参考。(1)形态(2)材质(3)色彩特质(4)结构(5)制度(6)生活形态。

产品文化的时空因素

产品文化特质是具有其时空上的意义的;产品是文化的加工品,而文化具有时间与空间性,因时空造成之社会经济形态、思想观念、制造技术的变化,必定影响着产品文化的象征性,因此,时空因素造成特质象征意义的改变,在此我们先谈产品所具有的时空因素:

1.物品除了其基本的实用价值,还在人的意识中产生了角色移转的作用,就如舞台上的演员般,扮演超越真实身份另一角色,对于使用者来说,为一种特殊的表征。这种角色的转换,在产品设计的应用上,可应其不同的涵构,而可以成为创意的设计及不同性质物品间的形式转换。

2.因时空的变迁的有利机会,使某一物品或某一特征发展到某一时代最为成熟时,便在人们的基模(Schema)中形成了一种风格典范,此种因产品、企业、地域、民族等特征所形成的次级文化,逐渐成为这文化的象征代表。

产品文化特质之象征意义

具备了产品时空因素的概念后,便能清楚得到产品的6项文化特质的象征意义。

形态(Shape)的象征性

形态代表了当代、当地人们的审美意识,造形中的有机形态和几何形态,常被加上新的含意。例如,德国功能主义产生了机械美学的几何造形;斯堪地那维亚(Scandinavia)喜好有机自然形态中富

于生命力的意义。


材质(Texture)的象征性

材料的种类极多,常依其存量而决定其价值。众所周知,黄金即是财富的象征。此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地域所生产的材料不同,如此我们可由材料得知制品的特殊意义。

色彩(Color)的象征性

色彩所拥有的象征意义,不同文化有相当不同的看法。意大利的民族热情从其用的鲜艳色彩可感受;色彩除了能表示感觉外,相同的色彩之于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以黄色为例,东方代表尊贵,优雅,西方基督教则以为耻辱象征;又如红色,西方作为战斗象征牺牲之意,东方则代表吉祥、喜庆之意;因此色彩对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的文化观。

结构(Structure)的象征性

对于结构比例的看法,最明显的即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古希腊固执于黄金比例与严格的对称要求,这种理性的看法与中国的知觉感性成对比。另外活泼的民族也较喜欢采用曲形不规则结构,因不平衡的结构易带给人动感、富有生命力之感,如意大利设计的结构往往是大出人意料之外的;而态度较为古典保守的英国设计,呈现的则是严谨的结构原则。

制度(Rules)的象征性

一些物品的造形是来自古代器物的制度,这些制度反映当时的社会意识与哲学思想。以"王宗"为例,内圆外方的外形,代表了古代哲学里的宇宙观:天圆地方,"王宗"的方圆体相贯串起,即是田地贯通的象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即是法令政规;由产品的造形、尺寸等特质,就可大略得知该地区的法规限制;如常有同种产品,因不同的区域法规而做功能或造形上的修正。

生活形态(Living Behaviour)的象征性

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起了变化,人类的生活形态所对应的产品需求与使用性也随之改变,因此由产品本质可观察出当代当地的生活形态。

产品之文化认知模式

欲了解文化讯息如何传递,正确与否以及讯息的具体形态需从人类的认知模式(Congitive Mode)开始探讨。

文化讯息传递之认知性

在人类的认知模式中,"感觉"部分,是指人们面对一件产品,分辨它是否具有文化风格,是否传递文化讯息。这是一种属于知觉判定的心智活动,将该产品讯息与人们的记忆系统中的文化经验相对比。


在记号之领域里,讯息传达的主要媒介是靠符号(Sign)因此若以此来认定人们对产品产生心理意义的观点,产品因其具有意旨、表现与传达作用,被视为符号系统。在这个符号讯息传递过程里,由于产品是记号学体系中相对于语言系统的非语言记号系统,它的语意不似语言般可作发讯者与收讯者间的双向

沟通,而只是设计师透过造型向观赏者做单向传递,所以其所欲表达的讯息无法直接为人接收,而必须依赖转换成象征意义来达到沟通的目的。因此,产品的象征意义的研究,可说是讯息传导的重点。

记号的特质之一是具有象征性。为了达到讯息转换的目的,象征可能采用文字或实物形体作为类比媒介。文字、形体的类比(Analogy)的运用可分为3类:明喻(Simile)隐喻(Metaphor)和寓意(Allegory)等方式。

了解讯息传递的原则与转换抽离的方法以后,如何将文化讯息恰当地安放在产品上,便是文化认知上的重要任务。从以上的论述中,已得知"讯息=传达=象征性探讨"的论点,将此概念延伸到文化认知,便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产品的象征意义可作为文化讯息的代表。将产品文化特质之象征意义加入认知模式中讨论,将建构出产品文化的认知模式。

结语

意大利设计师Ettore Sottsass说过,保护传统并非是单纯的重负传统。传统不只是特定的形状或造形,而是人们血液、生活哲学对传统产生的感情。这提醒了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文化包袱",将这包袱当作新的设计语言,并进行文化的现代化。而这需要设计师时时了解艺术与科技间"设计"所扮演的沟通桥梁的角色,并给予文化亲身体验,实地地接触固有的文物与环境,建立起设计与文化的新融合,创造出自身文化产品的品位。且在唤醒地方文化的浪潮声中,找寻出产品生命造形之文化意义,追求中国本土化风格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