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古代汉语.pdf

合集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古代汉语》(王力)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

还有清代刘淇《助一、填空: 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五种依次排列。

主。

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B、加上词头词尾。

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

文字学主要凭字形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辨别本义。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纠正。

的分水岭。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16、押韵分为三种:局。

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

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

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BA学术、学问B 邑中的道路C技能、技艺D 方法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CA 文学课B 理论课C 基础课D 应用课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A 女耳自B 本刃末C 武信从D 江河娶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DA知智益溢 B早蚤昏婚 C莫暮反返 D信伸畔叛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A 本义B 引申义C 假借义D 比喻义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DA 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C 绝江有托于船。

(《吕氏春秋?知度》)D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诗经?周南?汉广》)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C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

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

它是:AA 《尔雅》B 《玉篇》C 《正字通》D 《康熙字典》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A 对文B 异文 C衍文 D 互文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BA 结构助词“的”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 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二、填空题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

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4、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5、《礼记》与()、《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部”、“邦”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古代汉语高效实用复习资料整理打印版

古代汉语高效实用复习资料整理打印版

古代汉语高效实用复习资料整理打印版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 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十八)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十八)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至十八)(一二册全)通论(一)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

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还收录了百科性的古代词语。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汉语大字典》偏重古今的汉字,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

最新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最新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古代汉语》(王力)笔记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古代汉语(1).pdf

古代汉语(1).pdf

单选题1.“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中“是”的词性和意义是A.系词,是B.形容词,正确C.代词,这些D.词尾,……样子答案:C2.“舍瑟而作。

”中的“作”的文中义是.A.耕作B.站起C.写作D.起义答案:B3.“擐甲执兵,固即死”中“即”的词义是()A.立即B.即使C.走近D.已经答案:C4.“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

”中“轶”的意思是A.偷袭B.后车超过前车C.攻打D.快马驱车答案:B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中的“凶”的文中义是B.凶险C.荒年D.厉害答案:C6.下列句子中的“而”是连词,连接并列结构的是A.长驱到齐,晨而相见。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D.任重而道远答案:D7.“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中“选”的文中义是A.选举者B.提拔的人C.选拔出来的人物D.当权者答案:C8.“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中的第一个“夫”的词性是A.语气词B.副词C.连词D.代词答案:A9.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左传》解释A.《春秋》B.《谷梁传》C.《国语》D.《公羊传》答案:A10.《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什么体著作B.编年体C.纪传体D.语录体答案:B11.“纣以为恶,醢鬼侯。

”中“醢”的意思是A.烹煮B.车裂C.炮烙D.剁成肉酱答案:D12.“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中“兹”的词性和意思是A.代词,这里B.名词,年C.介词,在D.连词,却答案:B13.“诺,恣君之所使之”中“恣”的词义是()A.放肆B.纵容C.任凭D.故意答案:C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中的“杇”词义是()A.涂饰B.污泥C.污浊D.污染答案:A15.“俯噣白粒,仰棲茂树,鼓翅奋翼。

”中“噣”的文中义是B.啃噬C.拾取D.鸟嘴答案:A16.下面句子中,有名词用如动词现象的是A.吾道一以贯之。

B.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用作谓语动词,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 动作行为。例如: (1)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 可。
(2)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腕、瘘、疬。 (3)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二、古代汉语的意动用法 (一)概念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 思。
古汉语词类活用例子: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⑵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练习: 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⑵草木有生而无知。 ⑶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⑷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有的兼词兼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词性:例如
❖ ⑸雍水暴益,荆人弗知。 ❖ ⑹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 ⑺其家必日益。 ❖ ⑻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由此可见,词的兼类现象,词义有明显的变化,是词义引申的必然结果,不是词类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二)如何区分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如: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它表示的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它表 示的是一种主观的看法,而不是客观上必然如此,翻译为“认为、以为、把……当作”。再如: (1)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 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在意动用法中,这个用作谓语的动词叫作意动词。 意动词的来源有两个:形容词和名词。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具有这个谓语形容 词的性质和状态。翻译为:认为……,以为……。 注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时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一致的,有时却是不一致的。例如: (1)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2)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2、名词的意动用法——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 这个用作谓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即“把宾语当作谓语”。例如: (1)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2)孟尝君客我。 (3)侣鱼 ❖ 名词——指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谓语 ❖ 动词——指表示动作、行为和发展变化的词,经常作谓语。 ❖ 形容词——指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经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 1、词类的活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有固定属类的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 能和语法意义,充当别的词类使用,就叫作词类的活用。 ❖ 2、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的区别:前者是指某个词临时活用作别类词,后者是指某个 词具有两种词性或两种以上的词性。例如: ❖ ⑴铁了心了。(活用) ❖ ⑵我们应当学习群众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因活用变兼类词) ❖ ⑶我翻译了一本书。(兼词)
2、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除一般用作定语.状语.谓语之外,有时也作名词用,以替代跟它 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者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有“其”字、“之” 字或数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例如: 1、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 2、 吊有忧,贺有喜。 3、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4、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名词的为动用法,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时,它所表示的相关的动作行为是为宾语而产 生的。其翻译格式为:为+宾语+名词+相关动作。例如: ⑴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⑵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⑶佗脉之。 ⑷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⑸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 3、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时,它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是为宾语而产生 的。其翻译的格式为:为了(因为)+宾语+形容词+相关动作。例如:
学海无涯
语 法(一) 词类活用 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 1、①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②划分词类的目的 ③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 2、词类活用主要是有关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问题。
学海无涯
⑹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2、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⑴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⑵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 3、名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例如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四、 形容词、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一)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倾夺邻国,而雄诸侯。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二)数量词用作动词(内容见教材) 五、词类活用的条件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则必然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⑴遂王天下。 ⑵面山而居。 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⑷子房前。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的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⑴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⑵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⑴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⑵寡人欲相甘茂,可乎? 4、名词放在副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⑴秦师遂东。 ⑵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 5、名词、形容词放在代词“之、我”的前面,活用为及物动词。 例如: ⑴高之、下之、小之、臣之,不外是矣。 ⑵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6、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活用为动词。 ⑴晋师军于庐柳。 ⑵请勾践女女于王。 7、名词用“而”连接时,组成并列结构,活用为动词。 ⑴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⑵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练习 1、舍相如广成传舍 2、晋军函陵 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左右欲刃相如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7、泥而不滓
学海无涯
8、时秦昭王与楚婚 9、置人所罾鱼腹中 10、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1、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12、楚王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补充: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判断方法 :
1、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 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的活用。 ❖ 某一类词,活用得久 了,也可以转化为兼类词。 ❖ 词类的活用,最重要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是古代汉语特殊的语法现象。 三、 名词活用作动词 1、普通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如: ⑴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⑵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 ⑶驴不胜怒,蹄之。 ⑷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⑸城朔方城
学海无涯
可以根据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这个现象判断其活用。例如: (1)止子路宿。 (2)项伯杀人,臣活之。 2、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有宾语,因此我们不能依据有没有宾语来判别其活用与否。但是,由 于使动用法的特点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上下文文意经常可以提示我们有效地辨别其 活用。 例如: (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饮余马于咸池,总余辔于扶桑。 (3)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主语使形容词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1)宣子说,乃轻币。 (2)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4、名词的使动用法
语 法(二) 特殊的动宾关系 一、 古汉语的使动用法 (一)概念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 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这个动作。例如: 1、(张)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2、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 (二)使动用法与“递系结构”(兼语式)之间的关系。 所谓“递系结构”,实际上就是兼语式,其格式为:主语 +使+兼语+谓语+宾语 例如: 齐使田忌将而往。 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从形式上来看,是动宾结构,但翻译过来的句子,却是递系式(兼 语式)。例如:齐威王欲将孙膑。 总结:1、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是用一种特殊的动宾结构表达了递系结构的内容。古汉语 中这种特殊的动宾结构——使动用法用得很多,而递系结构却用得很少,这是读古文时应该 特别注意的。 2、动词的活用——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三)分析几种词类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名词的使动用法 1、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由于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而使动用法一般都应该有宾语(除非省略)。因此,
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为宾语而产生的。宾语不 再是动词的支配对象,而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所产生的目的或原因。用为“为 动用法”的动词,以不及物动词为最多。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一个不及物动 词带上了宾语,而且又不是使动用法,那么一般就是为动用法。例如: (1)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2)邴夏御齐侯。 动词的为动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A、表示目的或原因,译为:主语+为了(因为)+宾语+动词。例如: ⑴吾非悲刖也。 ⑵今举大计亦死,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B、宾语是主语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益对象。其翻译格式为:主语+给(替) +宾语+动词。例如: ⑴文嬴请三帅。 ⑵提弥明死之。 C、宾语是主语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时直接面对着的对方。其翻译格式:主语+ 向(对)+宾语+动词。例如: ⑴君三泣臣矣,敢问谁之罪也? ⑵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2、名词的为动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