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训练与分布式交互仿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化训练与分布式交互仿真

刘海清 薛青

(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作战室,北京 100072)

摘 要:世界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使一体化联合作战历史地登上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

舞台,强制性地改变着传统的训练模式。一体化训练将成为我军在新时期军事变革中实

行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探寻既适合我国国情、军情又满足一体化训练需要的新的训练

方法和手段,将大大促进一体化训练的发展。本文从一体化训练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结

合分布式交互仿真的概念、发展、组成、分类、特点及关键技术,揭示了分布式交互仿

真技术在一体化训练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关键词:一体化训练;分布式交互仿真;虚拟现实

1引言

近几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战争形式已经从机械化战争跃升到了信息化战争,对军队战斗力提出了新的质量要求。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成为当今军队战斗力建设的重点,也是我军进行新军事变革的主旋律。开展一体化训练正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而一体化训练是一种综合集成训练,对我军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有新的方法和手段,还要有新的高科技技术来支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作战仿真技术的应用逐步从单机转向了网络环境,使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分布式作战仿真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2一体化训练

2.1 一体化训练的概念

一体化训练是信息化军队或初步具备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军队,依托信息系统,对诸军兵种各作战要素进行的综合集成训练。

2.2 一体化训练的特点

1)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一体化训练必须以作战体系为对象。一体化作战凸显了将作战体系作为训练对象的重要性。传统训练,追求单个武器平台的作战效能,一体化训练则着眼构建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以诸军兵种作战力量的高度融合为目标。训练对象主要包括:基本作战体系、兵种作战体系、军种作战体系和联合作战体系四类。

2)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靠作战要素做支撑,一体化训练必须以作战要素为内容。传统训练以提高武器的操作技能为目的,训练内容以平台为核心。一体化训练则以构建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为目标,是基于信息技术、武器装备及参战人员的最佳结合,实现诸军兵种作战力量一体化。具体内容包括一体化的情报信息训练、一体化的指挥控制训练、一体化的联合打击训练、一体化的综合保障训练和一体化的全维防护训练,重点是一体化的指挥控制训练。

3)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作战方式的高级形态,一体化训练必须以综合集成为方法。一体化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训练的基本规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分步骤渐进综合集成。其主要步骤为信息系统基础训练、作战要素实体联网协作训练、基础集成训练到综合集成训练。

4)信息系统是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网络平台,一体化训练必须以信息网络为条件。一体化训练需要打破诸军兵种的界限,跨地域、跨军种进行,作战要素与要素之间环环相扣,互为条件、互为依托,这种训练方式对训练的技术条件和训练环境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集成训练,必须提供一体化的联合作战环境,有一个互联互通互操作的信息网络,参训要素实体要相对齐全,当参训实体不全时,还必须提供仿真实体模拟真实作战要素实体的功能。在实装训练不具备条件时,还必须仿真一个大的战场环境,让各个作战要素能够互为条件展开训练,使整个训练始终成为一个整体。3分布式交互仿真(DIS)

3.1 什么是分布式交互仿真(DIS)

分布式交互仿真(DIS)是在SIMNET(Simulation Network)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及高速通信网络的仿真训练系统,它将分散于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仿真设备或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使之相对每个用户皆表现为一个逼真的浸入环境,并在此环境下支持高度的交互式操作。3.2分布式交互仿真的发展

自1983年以来,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经历了SIMNET、DIS、ALSP和HLA的研制和使用四个阶段。

3.2.1 SIMNET

1983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和美国陆军共同制定了一项合作研究计划,即SIMNET研究计划。此计划不是以提高受训人员操作武器系统的熟练性为目的,而是将分散在各地的多个地面车辆(如坦克、装甲车等)仿真器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进行各种复杂任务的训练,演示验证实时联网的人在回路中的作战仿真和作战演习的可行性,最终达到降低训练成本,提高训练的安全性及减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的目的。

3.2.2 DIS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SIMNET基础上发展了异构性网络互联的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SIMNET 中的许多原则,如对象/事件结构、仿真结点的自治性、采用DR(Dead Reckoning)算法降低网络负载等都成为今天DIS的基础。1989年3月,由美国Central Florida大学的仿真与训练研究所(IST)主办召开了第一届DIS研讨会,并成立了工作小组。1992年3月在第六届DIS研讨会上,美国陆军仿真训练装备司令部(STRICOM)提出了DIS的结构,并着手制定DIS协议。随着DIS技术逐步走向实用,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DIS2.X标准。

3.2.3 ALSP

1991年1月,DARPA提出了ALSP,并于1992年7月开发了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的ALSP系统,用以支持军事演习。ALSP由于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较低,所以在应用中得到重视。但其的应用

范围远没有DIS2.X的广泛,ALSP主要是针对离散事件和逻辑时间的仿真系统,应用局限于军事演习领域的构造仿真,不能实现与其它两类仿真(实物仿真和虚拟仿真)间的互操作,尤其是当ALSP 系统与实时、连续、平台级的DIS2.X系统中的实体交互时,其聚合级的部队实体需要解散成为单独的实体,在实时仿真时钟下实现与DIS2.X系统中实体的交互作用。

3.2.4 HLA

1995年10月,美国国防部(DoD)在吸收和继承了DIS和ALSP协议的有益思想基础上,推出了支持仿真应用间的互操作性和仿真部件的重用性的高层体系结构HLA。HLA的建立完全是为了主动地建立一种更适合于各种类型的模型和仿真系统以及C4I系统之间实现互操作的体系结构。它由框架与规则集IEEE P1516、联邦接口规范IEEE P1516.1和对象模型模板IEEE P1516.2组成。3.3 DIS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3.3.1 DIS系统的组成

从物理构成看,DIS系统是由仿真结点和计算机网络组成。仿真结点负责实现本结点的住址功能,包括动力学方程的求解、运动模拟、视景生成及音效合成、特殊效果(烟雾、爆炸和碰撞效果、风雨雷电等自然效果)合成、人机交互等。各结点负责计算其内部的一个或多个仿真实体的状态,并把这些状态及其内部事件通知其他结点。仿真结点还负责接收其他结点发送来的状态和事件信息,并计算这些信息对本结点的影响。分布在不同地域的仿真结点通过计算机网络联结起来,采用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及网桥(Bridge)、路由器(Router)和网关(Gateway)等互联设备联结这些结点。

3.3.2 DIS系统的分类

1)虚拟(Virtual)仿真:是指系统和军队在合成战场上模拟作战,往往表现为真人操纵模拟系统的模拟,人成为控制回路的中心。包括各种类型的人在回路仿真器和计算机生成兵力,例如计算机控制的坦克(CCT)。

2)构造(Constructive)仿真:是一种战争演练模型和分析工具,通常是由模拟的人操纵模拟的系统。包括高层聚合模型、模拟军事演习(Wargames)和一些分析模型。

3)真实(Substantive/Live)仿真:是指真正的军人使用实际装备在实际战场的假想行动。包括实际的靶场和各种真实武器系统及仪表显示系统。

3.4 分布交互仿真的特点

3.4.1 分布性(Distributed)

表现为地域分布性、任务分布性系统分布性。地域分布性是指组成仿真系统的各个结点处于不同的地域。它们可以同处于一个局域网中,也可以处于不同的局域网中;可以处于同一个城市,也可以处于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任务分布性是指同一个仿真任务可以由几台计算机共同协同完成。系统的分布性是指同一个仿真系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这些计算机可以处于同一地域,也可以处于不同的地域。

地域上分布的各仿真结点用网络联结,以实现共享一个综合环境。DIS系统在功能和计算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