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 济南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第1章 第2节 《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第1章 第2节  《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1章第2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能力方面: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

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探究与讲授相结合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一.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主要环节的效果(如何调查)1.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2.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实地调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调查地点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

调查中教师注意安全问题是第一的,并注意引导学生对生物资源的爱护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2.根据学生经验,分析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PPT课件

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PPT课件

3、对栖息地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D

A、栖息地是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B、地球上的栖息地是多种多样的
C、栖息地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D、各种栖息地基本特征相同, 生物种类也大体
一致
思考讨论:
(1)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2)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有哪 些?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是破坏
生物的 生存需 要适宜 的温度
生物的 生存需 要稳定 的营养 供给
猎豹奔跑时速可达到每秒100公里, 但是对能量 的消耗也是巨大的, 一个猎豹连续追猎5次不成 功或猎物被抢走, 就有可能会被饿死, 因为再 没力气捕猎了。幼豹的成活率很低, 三分之一 的幼豹在一岁前或因食物不足而饿死。
生物的生存 需要水分
葵 花 朵 朵 向 太 阳
生物的生存需要阳光
小结:
生物圈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阳光、 水分、 适宜的温度、 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栖息地
栖息地
在生物圈内, 我们把生物实际居 住地场所称为栖息地。
栖息地的类型有哪些?
林地、草地、湖泊 岩岸、沙滩、荒漠 淡水溪涧、海洋、等
探究三: 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地, 不同类型 的栖息地具有的特点相同吗? 其中分布的生物的 种类相同吗?
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 素不同, 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不同的栖息地, 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
结合课本第7页内容, 比较孔雀与野大 豆栖息地的特点
你知道这些动物的栖息地类型是什么吗?
海豚
骆驼
野鸭
海洋
鹿
湖泊
沙漠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课件(共29张PPT)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课件(共29张PPT)

生 物 圈
提 生供 物的 圈生 为存 生条 物件 阳光
水分
适宜的温度
稳定的营养供给
(一定要记住哦!)
生 物 圈 生物圈的范围:
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 平面以上约10千米
大气圈
岩石圈
水 圈
栖 息 地
熊猫视频
阅读教材分析孔雀和野大豆的栖息地的特征
生物 位置 阳光 水分 温度 营养 其它生物
孔 雀 野大豆
湿 地
森 林
草 原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森林植被破坏
人类对地 球的破坏
土地沙漠化
藏羚羊的呼唤
垃圾成灾
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 类对自然资源的 掠夺式开发 及 不合理利用 ,是破坏各种生物栖 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比一比 看看谁最棒!
1.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的生活需 要哪些条件?( ) D A、食物与水 B、食物、空间和空气 C、食物、空间和阳光 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 空间和食物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
A、它是一种哺乳动物
B、它具有“活化石”的美称 C、它的居住地面临巨大的威胁,国 家专门在四川为它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D、它以竹叶为食,是我国的“国宝”
学习目标:
• 一、描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生存 需要的基本条件 • 二、举例说明不同的栖息地及其中生活 的生物 • 三、举例说明保护生物栖息地的重要性
5、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洁白的鹭鸟翱翔在翠绿的水杉林中,这曾是某大学最美的 景观。白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 “环保”的美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该大学学校不仅绿化好,还有成片的水杉林,是鹭鸟 栖息的好场所。两年前,该校是敞开怀抱欢迎这些朋友的。 鹭鸟越聚越多,最多时曾达到两万多只。鸟儿多了,麻烦 也就随之多了起来,人们不敢开窗……从今年春天以来, 该大学一直想办法要把这些鹭鸟赶走。 (1)你认为白鹭的栖息地是怎样的? 栖息在树林中,食物充足,温度适宜。猜!猜Fra bibliotek! 猜!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的生活环境》优秀教学案例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的生活环境》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然后我会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强调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等。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当学生面临困境时,我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出积极面对生活困境的态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最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探究,引导他们追求真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出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的精神,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加深他们对生物生活环境的理解。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发展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以加深他们对生物生活环境的理解。例如,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我会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生态因素的认识,以及生物如何适应生活环境等问题的思考。此外,我还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关注他们的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我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学习。例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我会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这种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生态环境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上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的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上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的生物》教案

课题第一章认识生物主备人备课时间周星期1课时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熟悉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的记录。

2、了解生物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开展校园内的生物调查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同学们的分工合作、组织、语言能力,通过调查培养热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设计调查方案、调查的一般方法、调查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芳草青青,葱葱树木,莘莘学子,让我们学校风景如画,书声琅琅。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校园里有哪些生物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到校园去调查。

二、揭示教学目标1、熟悉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的记录。

2、了解生物的分类。

三、自学自测请阅读教材第3—7页,在阅读过程中将重要的知识点用笔做上标记。

并完成自测题:1、调查的一般方法:调查前要明确和,制定合理的。

调查过程中要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和。

若调查范围大,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2、自己设计一个调查表:四、调查活动开展25分钟的校园内调查活动。

1、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安全、纪律、组长负责制、爱护环境,保护各类生物。

2、分组行动进行调查五、展示交流交流调查的情况,归纳总结分类的方法。

生物归类: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和其它生物。

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等。

按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和宠物等。

六、课后活动:乡村学生调查农田的生物,城市学生调查社区或农贸市场的生物。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1-2 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一单元 1-2 生物的生活环境
(2)不同
(3)讨论总结。
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内容。
五、作业
练习册第二节
六、课后探究
探究:饭菜放久了为什么会变味?
如何证明你的推测?
教学反思:
2.阅读课文P7-8,思考:
(1)栖息地有哪些类型?p9-1
(2)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的生物种类相同吗?
(3)讨论:不同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图1.1-6,p9-3
强调: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呢?
寻找答案
(1)林地、草地、沙漠、淡水溪涧、岩岸、沙滩等等。
(2).大气圈全部
水圈上层
岩石下层
3.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
展示PPT:豆芽与螳螂,它们的生存各自需要哪些条件?
回归课文,总结讨论。
回答
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勾画概念。
阅读课文
思考
练习回答
讨论回答:
阳光、水分、空气、营养、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三、栖息地
1.概念: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第一单元1-1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案: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
1.复习: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举例。
2.导入:展示PPT,讨论这些生物生活在什么地方?
总结:所有的生物都生存在地球这个大家园里,但他们各自生活的环境又有所不同。
说明例举的现象属于哪种生命现象。
讨论回答。
二、生物圈
1生物圈的概念:
思考: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物生存吗?
总结: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初中生物_生物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生物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生物的生活环境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渴望探索其中的奥妙。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能列举在土壤中、水中生活的动植物和在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及他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能说出常见栖息地的类型和主要特征,能简单描述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破坏的事例,但不能准确说出生物圈的范围和有条理地描述栖息地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图、观看视频和交流等方式深化认识,归纳出生物圈的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认识到地球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

生物的生活环境效果分析《生物的生活环境》一课的设计目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合作能力、讨论交流表达的能力等,通过学生通过读图、观看视频和交流等方式深化认识,归纳出生物圈的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认识到地球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

生物的生活环境教材分析《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圈、栖息地和环境保护。

本节课以介绍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唯一有生物生存的星球为学习的起点,了解栖息地和生物圈,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生物学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圈具备生物生存所需的水、温度、空气、光等基本条件;举例说明不同的栖息地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表达交流深入认识生物圈和栖息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认同生物圈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评测练习选择题(每题2分,满分10分)我的成绩:1.人类很早就有探索宇宙、邀游太空的梦想。

自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后,又开启了登陆其它行星的计划。

科学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是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个条件。

结合如表分析,人类接下来可能考虑登陆的行星是()表面温度大气行星状况离地球距离无固态、无水91.6万公里水星﹣173℃~427℃有固态、无水41.6万公里金星420℃~485℃有固态、有水78.4万公里火星﹣87℃~~﹣5℃木星﹣148℃有气态628万公里A.水星B.金星C.火星D.木星2.下列有关栖息地的说法错误的是()A.栖息地是指在生物圈内生物的实际居住场所B.海龟等生物栖息地具有多水、浮力大、含氧量少、温度变化小、环境相对稳定的特点C.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D.栖息地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3.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字航员翟志刚出仓行走20分钟,成功的迈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大步,那个时候,他已经脱离了生物圈这个圈层,请你考虑一下,他们必须从生物圈上带上足够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那么这些物质最起码应该是()A.氧气袋、矿泉水、各种吃的B.太阳能电池、保暖内衣C.宠物猫、电脑、光D.驱蚊器、盆花、照相机4.香蕉盛产在我国南方省区,但是在北方却不能很好地生长.同样,苹果如果移栽到南方,也不如在北方生长状况良好.这个事例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A.一定的生存空间B.充足的阳光C.适宜的温度D.适宜的土壤5.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已的生存。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简介:本课件共14个幻灯片是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理解栖息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不同生物栖息地的特点。
3.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
阅读课本第6页文字,并观察图1.1-3生物圈示意图,回答以下问 题:
自主学习(二)
阅读课本P7-8页“栖息地”的内 容,回答下面问题:
1、什么是栖息地? 2、常见的生物栖息地有哪些类型? 3、不同的栖息地是由哪些环境因素 决定的?
1.概念: 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
的场所。
栖息地 2.类型: 林地、草地、岩岸、沙滩、
淡水溪涧等。
3.决定因素: 土壤类型、温度、
湿度等环境因素。
1.什么叫做生物圈,它由哪三部分组成?
2.以海平面为标准,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面上下多少千米之间?绝大多数生 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多少米的范围内?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 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理解栖息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不同生物 栖息地的特点。
3.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
阅读课本第6页文字,并观察图1.13生物圈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做生物圈,它由哪三部分组成?
2.以海平面为标准,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 面上下多少千米之间?绝大多数生物生活 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多少米的范围 内?
3.生物圈具备了哪些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展示交流
生物圈
大气圈的下层 整个水圈
合作探究
观察图1.1-6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图中四种生物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重点)
②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重点、难点)
③举例分析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或实例,通过读图、观看视频和交流等方式深化认识,归纳出生物圈的范围和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认识到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

这节课学生主要是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观赏图片、阅读教材、表达交流,初步形成生物生活环境的科学概念,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