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梵高肖像作品的特点
美术鉴赏-梵高(艺术作品及其特点)PPT课件

• 梵高简介 • 梵高的艺术风格 • 梵高的代表作品赏析 • 梵高作品的艺术价值 • 梵高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01
梵高简介
梵高的生平
出生背景
梵高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 年轻时从事过画商、教师等多种 职业,后决定投身艺术。
创作历程
梵高在巴黎时期受到印象派影响, 后赴法国南部寻找创作灵感,最终 在阿尔勒度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
历史地位的价值
梵高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是表现主义画派的奠基人之一,对20世纪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 《加歇医生像》这幅作品,梵高通过精细的笔触和准确的描绘,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这种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对 后来的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画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梵高的作品在历史地位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他的作品不仅代表了19世纪末的艺术风格和潮流,也影响了20世纪乃至当代的艺 术创作和审美观念。
05
梵高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对表现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画风强调情感和个性的表达, 突破了传统绘画的限制。
抽象艺术
梵高的作品对后来的抽象艺术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他的画风中表现出来的强 烈个人主义和情感表达方式为抽象艺术提供了灵感。
对绘画技巧的影响
色彩运用
梵高对色彩的运用具有开创性,他运用鲜艳、浓烈的色彩和 对比色,打破了传统绘画中色彩运用的规则,对后来的画家 在色彩运用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短促笔触
梵高的笔触短促有力,常 常以快速的节奏和激情的 方式挥洒,使得画面充满 活力和动感。
自由的线条
梵高的线条自由奔放,不 受拘束,常常呈现出狂野 和激动的特点,使得画面 充满了表现力和生命力。
论文:《浅析梵高的绘画风格》(定稿)

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梵高的绘画风格学号姓名专业美术学指导教师论文工作起止年月 2012年11月—2013年5月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5月10日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5月20日宁夏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梵高的绘画风格,了解梵高苦行僧式的艺术求索道路,学习他桀骜不驯的创作个性和追求艺术的执着。
分析他的绘画风格,从而学习发扬他绘画作品中色彩鲜、笔触短促有力的特点,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他为艺术界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和他作品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印象派;色彩;装饰;笔触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n Gogh's style of painting, know Van Gogh stoic Art Quest, learning his wild and intractable creation individuality and the pursuit of art. Analysis of his painting style, to learn and develo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works, color fresh strokes short and strong, to let more people know and understand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he made to the art world and his artistic value.Keywords: The Impressionism. color. decoration. stroke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一、梵高的生平简介 (2)二、梵高的绘画风格 (2)结语 (9)谢辞 (10)参考文献: (10)梵高在孤独而又充满焦虑的一生总,在与偏见、贫穷和疾病抗争的过程中,他向世人留下了许多光辉的杰作。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部分作品赏析摘要: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关键词:梵高印象派油画星夜割耳朵后的自画像乌鸦群飞的麦田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
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
代表作《向日葵》、《邮递员鲁兰》、《咖啡馆夜市》、《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星光灿烂》、《梵高在阿尔勒卧室》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
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在这里,我主要对他的《星夜》、《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乌鸦群飞的麦田》进行分析。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
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
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
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
那是奔放的,或者是像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
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
这种笔触,就像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
梵高十大名画解读

梵高十大名画解读摘要:一、梵高的简介二、梵高的十大名画1.《星月夜》2.《向日葵》3.《鸢尾花》4.《乌鸦群飞的麦田》5.《罗纳河上的星空》6.《吃马铃薯的人》7.《两棵丝柏树》8.《有乌鸦的麦田》9.《手拿康乃馨的女人》10.《马车通过的吊桥》三、梵高画作的特色1.强烈的色彩对比2.画中富有情感3.独特的画风四、梵高生平及画作影响1.梵高的生平2.梵高画作的影响正文: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富有情感和独特的画风,被誉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解读梵高的十大名画,并探讨其画作的特色和生平及画作的影响。
一、梵高的简介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
他早年曾在画店和画廊工作,后来成为了一名独立画家。
梵高的绘画风格独特,注重情感表达,其作品富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独特的画风。
然而,梵高在世时并未受到广泛的认可,他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最终在1890年选择自杀,年仅37岁。
二、梵高的十大名画1.《星月夜》《星月夜》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绘了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夜晚。
画中蓝色的天空中繁星点点,螺旋状的星云翩翩起舞,下方是一个安静的小村庄。
这幅画展现了梵高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的向往。
2.《向日葵》《向日葵》是梵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向日葵是他笔下的经常出现的主题。
画中的向日葵色彩鲜艳、充满活力,被认为是梵高心中对光明和希望的寓意。
3.《鸢尾花》《鸢尾花》是梵高的一幅静物画,画中的鸢尾花造型优雅、色彩鲜艳。
这幅画展现了梵高对自然美的敏锐洞察力和他卓越的色彩表现力。
4.《乌鸦群飞的麦田》《乌鸦群飞的麦田》是梵高自杀前的一幅作品,画中描绘了一片麦田和乌鸦群飞的景象。
这幅画充满了忧郁和不安,反映了梵高当时的精神状态。
5.《罗纳河上的星空》《罗纳河上的星空》描绘了法国南部城市阿尔的罗纳河夜晚的星空。
画中星空与河流相互辉映,充满了宁静和和谐。
浅析油画大师梵高的绘画风格

浅析油画大师梵高的绘画风格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是荷兰后印象派的杰出代表,他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才华横溢的技艺成为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
梵高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表现力和情感,他的绘画风格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如今却成为了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将对梵高的绘画风格进行浅析,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梵高的绘画风格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用明亮的色彩和激烈的笔触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观察。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夸张的形式和强烈的对比,例如天空的蓝色和麦田的金黄色交相呼应,形成了一种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梵高善于利用画面的构图和色彩的对比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共鸣。
在梵高的作品中,人物和风景常常是他的主要创作对象。
他喜欢描绘田园风光和城市景观,同时也描绘了大量的肖像作品。
梵高的人物画非常生动,他擅长捕捉人物的神情和情感,通过色彩和笔触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他的风景画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他用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梵高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个人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理解,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梵高的绘画风格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影响,同时也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对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抽象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艺术家都受到了他的启发。
梵高的绘画风格在当时被认为是另类和离经叛道的,但如今却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一,他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梵高的绘画风格是充满了活力和热情的,他用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描绘出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融合了大量的个人情感和思想。
梵高的作品如今被视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一,他对后世艺术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通过对梵高的绘画风格进行浅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艺术创作和他对艺术史的重要意义。
梵高自画像赏析

梵高自画像赏析摘要:油画的题材丰盛绚丽,而又群芳争艳,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以特殊的精神内涵、表现形式和艺术功能成为油画艺术传达情感的重要题材,引起西方美术界的高度重视。
艺术家反复的画不同时间段的自己,以自身形象作为传达情感的直接媒介,是艺术家肯定自我,陈述自我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本论文尝试以分析梵高自画像为基点,探索画家通过描绘自我形象的缩影所传达的心灵愿望、生命状态,领悟梵高在油画创作中内心情感和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希望在研究梵高自画像的过程中,与自己的油画创作相结合,反省自己的绘画思路,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油画创作方式。
关键词:自画像;梵高;油画创作;艺术家一、梵高自画像的艺术特点梵高的自画像绝大多数都是半身像,或称胸像。
纵观梵高全部的自画像作品都是以塑造画家面部为中心,锐利而又恐惧的眼神,纠结而又犹豫的眉宇,坚硬而又自信的鼻梁,紧抿而又沧桑的嘴巴都是梵高叛逆倔强的表现。
他渴望内心孤独的情感能以某种恰好的方式诉说出来,所以梵高不停的探索属于他自己的绘画语言。
个性而独特的梵高在自画像的色彩、造型、笔触等方面都进行了革命式的创新。
(一)一毫之差的造型梵高的自画像造型观念是建立在情感表现的基础上创作的,为了突出自己的内心情感他故意强化了自画像中的造型形象。
梵高的自画像造型随意、准确、洒脱,融会了画家本人充足的主观情感。
梵高在写给他唯一的知己提奥的信中说:“如果我的人物是准确的,我将感到绝望,你应该明白,我不愿意他们是学院式的准确……,我就是要制造这些不准确与偏差,重新塑造和改变现实。
是的,他们可能变成不真实的,你可以这样说,但是这比实实在在的真实更真实。
”梵高的自画像造型变得越来越夸张、线条越来越简练、老辣,人物塑造平面化、简单化,具有浮世绘版画艺术的影子。
如《带灰色毡帽的自画像》(1886年),梵高戴著灰色毡帽,穿着深色西装领大衣,白色的衬衣做修饰装饰,面部的胡须修理整齐,画面的每一处细节都描绘的十分仔细,人物描绘的精神、干练,体现出小康生活的状态,突出了梵高个人的生活品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中画的是半身胸前像,人物占满了整个画面,塑造简练、准确、构图饱满;人物面部表情刻画结实、有神,五官刻画带动了整幅画的生命气氛;除面部表情,衣服和背景的刻画接近平涂,只有简简单单的色彩和笔触在颤动;这幅自画像非常成功的表现了梵高人生自信的心理状态,对生活、对生命炽热的爱,和不屑生活中挫折的叛逆,心中只有对人生信仰的执着。
论梵高自画像的艺术特色

论梵高自画像的艺术特色1 注重构图,匠心独具梵高研究过浮世绘,在他大部分作品中都显示出这方面的痕迹。
他非常注重画面的构图,力求画面均衡变化,丰富又统一,借鉴东方艺术精华,造型果敢奔放。
这幅作品画面中采用人物四分之三侧面,两只眼睛一高一低,打破了人们已有的习惯画法,人物的草帽两边一高一低,富有变化,人物左边的帽沿下有一个转折,右边的帽沿则没有,突出左右的造型变化。
画面中的梵高右肩膀上略高,左肩膀略低,左脸前的空间面积略多一点,为了填补这个空白,梵高在此处画了一个烟斗,多么巧妙的安排,人物帽子上左右的空间安排也不一样,左边空间略小偏横向,右边的空间略大偏纵向,这样画面的安排使画面很丰富,充满变化。
为了避免人物胸前左右对称,人物的衣领被安排偏向右边。
把我们平时画画中不知如何处理的地方都巧妙的解决了。
如果我们在画人物头像也利用一下这些技巧,作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2 笔法肯定,变化丰富梵高的作品,历来注重笔法,每一笔都经过慎重考虑的,每一个笔触都是明确的,每一笔颜色也都是明确的,从不拖泥带水。
另一方面,用笔蓬松,一点也不死板。
笔触的使用也很有节奏,同他的素描一样,源自米开朗基罗的调子。
画笔间充满情绪,在此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笔触作为形式美的一种手段,梵高很有研究,他借鉴了东方的很多东西,用笔有书法的韵味。
大家注意到没有,画面帽子的笔触是横向的,而衣服的笔触则是纵向的,这种变化带有节奏感。
3 颜色主观,富有感染力这幅画使用的表现主义色彩,他的自画像很少有根据现实色彩写生的,主观颜色很容易带动人的情感。
他的用色很有分量,震撼人心。
画面中的头部和帽子用了最暖的桔橙色,大家知道橙色象征热烈温暖,充满生命的力量,是火焰的颜色,表达了画家心中的热情。
曾经有人问吴冠中,梵高的画到底好在哪里。
吴冠中说,梵高是太阳!当时,很多人不能理解,今天看来也许吴冠中是想表达对梵高的这种热情的赞颂。
如果色彩能构成音乐的话,那么这幅画就是隆重的交响乐,其中的橙色是最有力的音符。
浅析油画大师梵高的绘画风格

浅析油画大师梵高的绘画风格【摘要】梵高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油画大师,他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梵高的生平简介和艺术影响入手,引领读者了解这位艺术家。
在将探讨梵高独特的色彩运用、多变的线条表现、主题和题材选择、以及表现主义风格的特点。
还将分析梵高对后世艺术家的深远影响。
在结论中总结梵高的绘画风格对艺术史的影响,以及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通过对梵高的绘画风格进行浅析,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
【关键词】梵高、绘画风格、色彩运用、线条表现、主题、题材、表现主义风格、艺术影响、艺术史、艺术成就。
1. 引言1.1 梵高的生平简介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被誉为19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梵高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曾在英国和法国从事过不同职业,包括教师和牧师助理。
他在晚年在法国阿尔勒度过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梵高的绘画生涯始于1880年代中期,在他30多岁的时候开始专心探索艺术创作。
他的作品以色彩鲜艳、笔触浓重而著称,通过夸张、扭曲的形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作品包括风景、静物和人物肖像等多种题材,丰富多彩。
梵高的一生饱受贫困和精神疾病的困扰,最终于1890年在法国自杀身亡,享年37岁。
他的绘画作品却在他逝世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成为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
他的独特风格和卓越成就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梵高的艺术影响梵高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独特的色彩运用和线条表现,以及对主题和题材的独特处理,都给后来的艺术家们提供了极大的启发和引导。
许多现代艺术家都受到了梵高的影响,其中包括毕加索、毕加索、米罗等。
他们从梵高的作品中汲取灵感,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开拓了新的艺术领域。
梵高的表现主义风格对当代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热情,直抵人心,引起了观众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凡·高肖像作品的特点摘要凡·高是一位最令人怀念和感动的作家,他的悲剧性的生涯,造就他与众不同的传奇色彩。
他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
在他的眼里,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物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
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用全部身心去拥抱一切。
他的画也同他多姿多彩的生涯一样,引起人们的兴趣和热爱,获得崇高的评价。
他的画的确耐人寻味,也让人感动,带给我们感受到犹如亲眼看见一个鲜活而更美丽更有意义的世界,让我们从中体味和认识到这位19世纪产生的伟大悲剧人物的艺术心灵。
本文阐述了凡·高肖像画特点形成的背景及特征,自画像特点及他的作品对后世有何重要的意义等问题,让人们更细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关键词肖像画;自画像;意义On Gogh's Portrait of FeaturesAbstractVincent van Gogh is the 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artists, whose tragic life makes him a larruping legend. He abandoned the learned knowledge, especially the doctrines treasured by the academic. He even cast away the rationality, when he was totally absorbed in the vivid natural scenes. He embraces everything on earth, the intricate whole in his eyes. Vincent van Gogh’s paintings displaying a more vivid and meaningful world are worth tasting and as rich as his life, so they have gained men’s interest and love and the worldwide fame. The thesis illustrat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features of V incent van Gogh’s portraits and self-portrait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o the artists after him, therefore makes V incent van Gogh more profoundly understood.Keywordsportrait; self-portrait; significance引论凡·高是一位天才作家,但命运似乎对凡·高特别不公平,成功似乎一次都没有宠幸他,他将生命沉浸在绘画中,创造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艺术。
艺术是伟大的,但艺术家的人生却无一例外地充满了悲剧色彩,也许只有孟子的“故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能解释它。
凡·高的肖像画,既没有本土作家的文化底蕴,也没受过正规训练,加上他脆弱的性格,使他忍受不了枯燥传统的创作。
他的作品中没有精致的素描和细腻的笔触,也缺少严格的造型。
他用个人情感的强烈表现性和寓意的象征性代替欧洲古典写实传统,用粗狂﹑豪放的油画语言代替优雅﹑精致的传统艺术。
他认为艺术家不仅要传达自己的印象,更要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感情,这才是最主要的任务。
他又是以自我来代替客观实体,又是不惜扭曲对象的客观本质来换取感情的表达,虽然受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但他仍然按照自己的艺术道路驰骋。
凡·高其自画像,从明暗对照效果强烈的伦勃郎风格,到色彩清淡﹑笔触轻盈的印度风格,以及采用补色的图案装饰手法的新印象派风格,他的自画像包括了从荷兰的现实印象主义等各种各样变化,这些自画像总会有变幻莫测令人琢磨不透的地方。
《凡·高论艺术》第一部分前言——他在哪里出现,哪里就财源滚滚;他的画展创造了参观人数最多的记录;他的画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画;没有任何一位画家的作品这样如此多的被盗窃﹑被复制和被造假。
1891年第一篇用荷兰语写的赞颂凡·高的评论题为《文森特---色彩学家》文章中这样写道:“他避开他们的雅致的灰色﹑浅群青色和淡淡的黄褐色,他只喜欢咄咄逼人的颜色:触目的红色﹑浓郁的古蓝色尤其是黄色,刺眼的黄色,令人难以忍受的铹黄色。
有几幅图画充满单一的闪烁的﹑有力的和无情的黄色。
”正如这位评论家所写得那样,凡·高运用这些色彩将自己的感情宣泄在整个画布上。
这种强烈的表现欲正是后印象派的典型的特点,在我们的印象中金黄色这种色彩应该是欢快的热情奔放的,但凡·高将它与其它色彩相配便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一、凡·高肖像画特点形成及特征(一)凡·高肖像画特点形成的背景凡·高肖像画特点形成的社会背景:后印象派,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科,西方油画流派。
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
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凡高以跃动的线条,凸起的色彩表达主观感受和激动情绪,自然物体也能表现一种冲动的扭曲。
创作方法为大堆大堆的颜料直接堆到画布上,运用色彩将自己的感情宣泄在画布上。
凡·高肖像画特点形成的自身因素:他出身贫苦,因此一生历经灾难,但命运似乎对他特别不公平,成功似乎一次都没有宠幸过他,极度贫困的现实与心中美好的理想产生差距,失望情绪使他陷入深深的孤独﹑妄想之中;善良﹑纯真﹑热情的自然人格受社会现实的挤压而变得扭曲,由生活贫困而导致绝望情绪,由情感抑郁而导致精神偏执。
他的作品都化为短促而急促旋转的线条,永无休止,鲜艳颜色中的局部,略带病态的视角孕育出与众不同的人物。
他的人物画是性格化的、平民化的,他不但让笔触摸到对象的心灵世界,也把自己的情感象光环一样笼罩到画中人身上,这里有太多的同情和怜悯。
凡·高的形形色色的自画像,在他别具一格的人物画世界里也占一席之地,在画中那怪异的眼神,永远睁的大大的眼睛,对于每一个看画者都是一种挑战,一种敢于向别人敞开心扉的挑战。
(二)凡·高肖像画特点形成的特征凡·高肖像画特点形成有以下几个特征:1、采用点﹑线结合,用色彩表达思想感情。
2、采用蒙蒂切利的厚涂,达到近虚远实的效果。
3、采用色彩笔屑似的小点或是细小的波纹来表现五官。
4、背景通常采用日本皱面版画风格。
二、凡·高自画像特点当不安和孤独袭上心头时,当生活一次次给他重创时,当外界令他迷失而丧失自我时去画自画像,他并不是从画中寻找慰籍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无情的剖析自己﹑探索自己,他不断的与自己搏斗,不断的失败屡败屡战,呈现出内心对生命的认真﹑热爱与无奈。
(一)从人的心灵出发,运用情感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人的思想和灵魂“假如画中的人物在学术语言上讲的是‘真实’的话,那我会感到失望的,我不想使画中的人物真实,真正的艺术家画物体,不是根据物体的实况,用毫无生气地分析的方法来画,而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画,我竭力不想做的是去创造不真实,偏离现实,对现实的修改和调整,比死板的事实更加真实。
”凡·高他是在提醒我们放弃纤毫毕肖的模拟对象的艺术,用心灵去情感的把握对象,看似离对象千里,却是真实的心灵感受。
对象是千篇一律的,而我们对对象的感受却是千变万化的,因人而异的,不是用艺术去再现这个对象而是用艺术来表现这个千变万化的感受,看似不像对象,却是每个人心中的真实。
凡·高的作品无时不在表达对内心心灵的呐喊。
例:1889年9月在精神病院所画的一幅自画像中,单一的蓝绿色,完全扭曲类似漩涡的线条布满画面,更加紧缩的眉头,廋削的脸颊,流畅而卷曲的胡子,连衣服上的纹路也像流水在波动。
他就像生活在波涛汹涌躁动不安的大海中,如此环境怎不叫一个人发疯,而走向一条虚无的道路,像婴儿复归母亲怀抱,一粒尘埃回归大地,他过早的结束自己在世上的肉体,我们从画中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
1889年创作的《吸烟斗(割耳)的自画像》除了一贯之坚硬的五官,发黄的面色,白纱布缠裹着的右耳和脖子,宽大衣加上背景的火红,使他整个形象略显丰满,带伤的耳朵,使他瞬间产生婴儿的温暖需求,燃着烟斗是给他注入温暖的一种器具。
在坚挺的人内心都有柔软的地方,他内心强烈的挣扎和痛苦,通过丰富的线条和色彩寄放在画布上。
(二)注重绘画的表现价值,用夸张﹑寓意的手法给予构图以强烈的感情色彩1 、用夸张﹑变形﹑寓意的手法表达人物情感凡·高的自画像大量采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例:1888年,在巴黎画最后一张自画像称为“死亡之脸”:陶灰色的脸上长着一双绿眼,死灰的头发,额前和嘴角全是皱纹,呆僵木纳,相当红的胡子,被忽略且充满哀伤的面孔。
这幅作品表现的并不是对生命的爱恋,对贫苦生活的煎熬,而是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的用色彩来渲染自己。
凡·高的自画像里由把象征意义的色彩和构图与自然肖像画法相结合,实践了传统风格新探索的结合。
例:将凡·高的自画像与1889年高更的一幅‘象征主义’自画像相比较。
高更在自画像里,不但有抽象的色彩平面和曲折盘旋的线条,还有人们所熟悉的有象征意义的饰物---苹果﹑百合花﹑毒蛇﹑光环,他头上披着光罩似的黑发,顶悬着光环,象征人物徘徊于善恶之间。
但凡·高在他这幅自画像里则把象征意义的色彩和构图与自然肖像画法结合起来,实践了传统风格新探索的合成,不过这幅作品的生动性深刻含义并非来自善与恶等象征性的表现手段,而是来自衬托受伤者默然平静神态的热烈色彩和气氛紧张的构图。
2 、对色彩具有极强的驾驭能力1891年第一篇用荷兰语写的赞颂凡·高的评论题为《文森特---色彩学家》文章中这样写道:“他避开他们的雅致的灰色﹑浅群青色和淡淡的黄褐色,他只喜欢咄咄逼人的颜色:触目的红色﹑浓郁的古蓝色尤其是黄色,刺眼的黄色,令人难以忍受的铹黄色。
有几幅图画充满单一的闪烁的﹑有力的和无情的黄色。
”正如这位评论家所写得那样,凡·高运用这些色彩将自己的感情宣泄在整个画布上。
这种强烈的表现欲正是后印象派的典型的特点,在我们的印象中金黄色这种色彩应该是欢快的热情奔放的,但凡·高将它与其它色彩相配便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在1887年画的这幅自画像中,蓝﹑绿两色的背景衬托出肖像中心的红胡子和微眯的眼睛,不过到创作这副自画像的时候已不再是由眉毛﹑眼睛﹑胡子来表示相貌的生动性,这里生动性是通过画面上彩色纸屑似的小点或者是细小的波纹来表现的,眼睛和眉毛变成了中心,画笔从这个中心点出发,流畅的向四周挥洒,橘红色的胡须像是由头部向外冒出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