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各类经济指标

合集下载

_经济指标解读大全

_经济指标解读大全

_经济指标解读大全经济指标是用于分析和评价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

它们提供了关于经济增长、就业、通胀、贸易、产出、债务等方面的信息。

理解和解读经济指标对于投资者、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济指标及其解读。

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可以表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向。

高的GDP增长率通常意味着经济繁荣,而低的增长率可能表明经济放缓或衰退。

2.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总水平上涨速度的指标。

高通胀率可能导致货币贬值和购买力下降,而低通胀率则可能表明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

3.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中未就业人口比例的指标。

高失业率通常表示经济不景气,而低失业率则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紧张。

4.贸易收支:贸易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之间的差额。

贸易顺差表示出口多于进口,贸易逆差表示进口多于出口。

贸易顺差可能表明出口竞争力强和经济增长,而贸易逆差可能表明内需强劲或者出口竞争力下降。

5.债务水平:债务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债务负担和偿还能力。

高债务水平可能会增加财政风险,限制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而低债务水平可能表明财政稳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6.零售销售:零售销售是衡量消费者支出水平的指标。

高零售销售可能表明消费者信心和经济增长,而低零售销售则可能表示消费者信心不足或者经济不景气。

7.制造业指数:制造业指数是衡量制造业活动水平的指标。

高制造业指数表示制造业活动增长和经济繁荣,而低制造业指数可能表明制造业活动减缓或衰退。

8.投资指数:投资指数是衡量投资活动水平的指标。

高投资指数通常表示投资信心和经济增长,而低投资指数可能表明投资活动疲软或经济不景气。

9.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是衡量消费者对经济及其个人财务状况的预期和信心水平的指标。

高消费者信心指数可能促进消费支出和经济增长,而低消费者信心指数可能限制消费支出和经济繁荣。

60个经济指标解读PPT课件

60个经济指标解读PPT课件
11
6、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 (1)含义: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 入——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
(2)计算:财政收入=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收费收入+其他
财政支出: (1)含义:财政支出通常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 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因此也称预算支出。在我国,由于存在预 算外资金,所以财政支出的概念也就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财政支出仅指预算内支出; 广义的财政支出则包括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如果没有特殊的说明,我们后面所说的财 政支出,一般是指狭义的财政支出概念 (2)作用: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
7
2、RGDP(经济增长率)
(1)含义:经济增长率(RGDP)是末期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以末期 现行价格计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长率是名义经济增长率,以不变价格(即基期价格)计算末 期GNP,得出的增长率是实际经济增长率。 (2)计算 经济增长率=(GDPn-GDPn-1)/GDPn-1*100% 名义增长与实际增长关键在于GDPn计算时用价格用Pn还是Pn-1
13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种渠道与环节销售给城乡居民与集团的最终消费品价值——关系 商品需求与经济景气、低迷程度
14
9、全社会发、用电总量,货运量
全社会发、用电总量:一定时段一定行业一定区域的发电、用电量、货运量——发电、 用电量关系产品产量;货运量关系需求量,都是经济冷暖的风向标!
9
4、外汇储备
(1)含义:一国保有的用外币表示的债权,包括现钞、银存、国外有价证券 (2)拓展:一国外汇储备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理想状态是什么?

主要经济指标解读和汇总

主要经济指标解读和汇总

主要经济指标解读和汇总主要经济指标是一种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表现的定量指标。

通过解析和汇总这些指标,我们可以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健康状况,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经济指标以及它们的解读和汇总。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它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增长通常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指标,因为它显示了一个经济体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增长速度。

高增长的GDP可能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良好,而低增长或负增长的GDP则可能意味着经济疲软。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化的指标。

它通常以年度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并表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价水平在一年内的变化。

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可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价格稳定程度。

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可能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价相对稳定,而高通货膨胀率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

失业率表示一个经济体中劳动力市场上找不到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

较低的失业率通常被视为经济繁荣的表现,因为它意味着更多的人有工作机会,并且可以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相反,较高的失业率可能意味着一个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出现问题,可能导致经济不景气。

贸易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之间的差额。

贸易顺差表示出口超过进口,而贸易逆差则表示进口超过出口。

贸易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较高的贸易收支通常被视为经济竞争力强的表现,而贸易逆差可能意味着国内生产能力不足。

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指标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投资水平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固定资产、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支出水平。

较高的投资可能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正在为经济增长发展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

消费水平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较高的消费水平通常表明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较高。

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销售产品和服务的行为。

较高的出口可能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

经济统计学中的经济发展指标解读

经济统计学中的经济发展指标解读

经济统计学中的经济发展指标解读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科学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在经济统计学中,经济发展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经济发展指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核心指标。

GDP的增长率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动力。

然而,仅仅关注GDP的绝对数值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因此,我们需要将GDP与其他指标相结合,如人均GDP、GDP构成等,来全面评估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水平。

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指标。

CPI的变化反映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如果通货膨胀过高,可能会导致经济不稳定。

因此,CPI是政府和经济学家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CPI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物价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三、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情况的指标。

劳动力参与率高意味着就业机会多,经济活力强。

然而,劳动力参与率的增长也可能与人口结构变化有关,例如年轻人的就业意愿、退休年龄等因素。

因此,在解读劳动力参与率时,需要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和就业政策等因素,以更准确地评估一个经济体的就业情况。

四、贸易平衡贸易平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指标。

贸易顺差意味着出口多于进口,反之则意味着贸易逆差。

贸易平衡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国际市场需求、汇率变动、贸易政策等。

贸易平衡的改善可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也需要注意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

因此,在解读贸易平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全面评估一个经济体的对外贸易状况。

五、投资比例投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水平的指标。

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带动就业、增加产出和提高生产效率。

投资比例的变化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府政策、金融环境等。

专业人士经济指标解读pdf

专业人士经济指标解读pdf

专业人士经济指标解读pdf
专业人士经济指标解读是通过对一系列经济指标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来了解和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变化。

这些经济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1.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总成果。

通过对GDP的分析,可以了解该国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

2.工业增加值:反映工业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通过分析工业增加值的变化,可以了解工业生产的增长情况。

3.物价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动的程度。

通过对物价指数的分析,可以了解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从而分析其对消费者购买力和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4.失业率:反映一定时期内劳动力市场中失业人员的比例。

通过对失业率的分析,可以了解就业市场的状况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5.货币供应量:反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量。

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分析,可以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和经济运行的情况。

以上只是部分常见的经济指标,还有许多其他指标如贸易收支、财政收支、投资额等,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解读和分析。

在解读经济指标时,需要注意指标的时效性和数
据质量,同时也需要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和具体行业特点进行分析,以获得更加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经济指标详细解读

经济指标详细解读

经济指标详细解读经济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读一些常见的经济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数据。

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该国家或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居民和企业)生产活动的总价值。

GDP分为名义GDP和实际GDP两种。

名义GDP是按当年的价格计算,而实际GDP则是经过通胀调整的考虑实际购买力的数值。

GDP的增长率可以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经济的重要主导指标之一。

二、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篮子常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情况的指标。

它反映了消费品价格总水平的高低以及通货膨胀水平。

CPI的变化对于政府的货币政策和个人的消费决策都有重要影响。

CPI的上涨意味着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而CPI的下降则意味着货币升值、购买力上升。

三、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生产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

它反映了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总水平的高低。

PPI的上涨意味着生产成本上升,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上涨,而PPI的下降则意味着生产成本下降,有利于企业的盈利和消费者的购买力。

四、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

它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正在寻找就业机会但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上升通常意味着经济活动放缓,而失业率的下降则意味着经济活动增强。

五、财政赤字(Fiscal Deficit)财政赤字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财政收支状况的指标。

它表示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的增加可能导致国家债务的增加,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经济指标详细解读

经济指标详细解读

经济指标详细解读经济指标是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量化数据指标,是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参考。

本文将详细解读几个主要的经济指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GDP的计算方式包括三个方面,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其中支出法最为常用,它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GDP的增长将产生以下效果:增加就业、提高人均收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CPI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水平。

它是衡量消费品价格走势及通货膨胀水平的主要指标。

CPI 的计算方式是将一篮子代表性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相加除以参考时点的价格,再乘以100。

通常来说,CPI增长意味着物价上涨,而CPI下降则意味着通货紧缩。

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消费类资产的选择。

三、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在劳动力总人口中的比例。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状态的主要指标。

失业率的计算方式是将未能找到工作的失业人口数和正在寻找工作且有能力和意愿参与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数相加后除以劳动力市场总人口数,再乘以100。

失业率的升高通常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机会减少。

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企业用工管理等。

四、贸易顺差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物资和服务的总价值减去其进口物资和服务的总价值所得到的余额。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经济联系的主要指标。

贸易顺差的计算方式是将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

贸易顺差的扩大会增加国家外汇储备,但也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和经济问题。

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制定。

以上是四个主要的经济指标的详细解读。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指标,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分析和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和投资决策。

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及其解读方法

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及其解读方法

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及其解读方法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稳定增长的过程,它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

为了准确评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趋势,人们采用了一系列的指标来衡量,这些指标不仅可以提供经济发展的概况,还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并探讨它们的解读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它统计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动力。

通常来说,GDP增长率在正数范围内表明经济处于增长状态,而负数则表明经济处于衰退状态。

然而,单纯关注GDP增长率可能会忽视一些问题,比如环境破坏和资源耗竭。

所以,我们还需要关注其他指标来全面评估经济发展。

二、劳动力市场指标劳动力市场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状况和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

其中,就业率和失业率是两个重要的指标。

就业率指的是劳动力参与就业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劳动力市场的活跃程度;失业率则指的是寻找工作但没有找到的就业人口占劳动力总人口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就业市场的供求状况和社会稳定性。

通过分析就业率和失业率,我们可以了解就业机会的多少和劳动力市场的脆弱性,从而评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消费水平指标消费水平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

个人消费支出和零售销售额是两个常用的指标。

个人消费支出指的是居民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额,它可以反映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习惯;零售销售额则指的是所有企事业单位通过零售渠道销售给个人和家庭的商品和服务的销售总额,它可以反映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

通过分析消费水平指标,我们可以了解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偏好,从而评估经济发展的民生效果和市场活力。

四、投资水平指标投资水平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和创新方面的投入程度和效果。

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入是两个关键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各类经济指标GDP即国内生产总值,英文名称Gross Domestic Product,通常缩写为GDP。

该指标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GDP增长速度越快,表明该国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该国经济发展越慢,若GDP 陷入负增长,则该国毫无疑问的陷入经济衰退。

西方国家GDP的公布通常分为每月公布和每季公布,其中又以每季公布的GDP数据最为重要,投资者应考察该季度GDP与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数据相比的结果,增速提高,或高于预期,均可视为利好。

领先指数领先指数(Leading Indicator),也叫领先指标或先行指标,是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情况的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是各种引导经济循环的经济变量的加权平均数。

领先指数由众多要素构成,涉及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以美国的领先指数为例,主要包括下列要素:1 制造业平均每周工作量。

2 平均周申请失业金人数。

3 制造商新增消费品和原材料订单。

4 卖主交割执行情况——其工厂延迟交货的百分比。

5 工厂和设备的合同、订单。

6 新增私人投资的营建许可。

7 M2货币供应量。

8 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及股息收益。

9 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

10 生产成本与卖价间的差额。

倘若这些要素有多数向好,则可提前预期领先指数将会上升。

零售销售零售销售(Retail Sale),其实是零售销售数额的统计汇总,包括所有主要从事零售业务的商店以现金或信用形式销售的商品价值总额。

服务业所发生的费用不包括在零售销售中。

一国零售销售的提升,代表该国消费支出的增加,经济情况好转,利率可能会被调高,对该国货币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销售下降,则代表景气趋缓或不佳,利率可能调降,对该国货币偏向利空。

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针。

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太多,有通货膨胀的压力,此时中央银行可能会通过调高利率来加以控制,对一国货币来说是利多。

不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因素的时候,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并不被市场欢迎。

新屋开工及营建许可建筑类指标在各国公布的数据体系中一般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因为房地产业对于现代化经济体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一国经济景气与否也往往会在建筑类指标上反映出来。

通常来讲,新屋开工与营建许可的增加,理论上对于该国货币来说是利好因素,将推动该国货币走强,新屋开工与营建许可的下降或低于预期,将对该国货币形成压力。

财政赤字财政,也就是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

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总会制定一个当年的财政预算方案,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赢余,支出大于收入,为财政赤字。

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经常帐贸易经常帐(Current Account)为一国收支表上的主要项目,内容记载一个国家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它商品与劳务所得以及其他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

通常来讲,一国经常帐逆差(负数)扩大,该国币值将贬值,顺差(正数)扩大,该国货币将升值。

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消费者物价指数一样,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而言,当生产者物价指数增幅很大而且持续加速上升时,该国央行相应的反应是采取加息对策阻止通货膨胀快速上涨,则该国货币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反之亦然。

产能利用率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也叫设备利用率,是工业总产出对生产设备的比率,简单的理解,就是实际生产能力到底有多少在运转发挥生产作用。

当产能利用率超过95%以上,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全部,通货膨胀的压力将随产能无法应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升高情况下,对一国货币是利多。

反之如果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续下降,表示设备闲置过多,经济有衰退的现象,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降低情况下,对该国货币是利空。

耐用品订单用品订单(Durable Good Orders)代表未来一个月内,对不易耗损的物品订购数量,该数据反应了制造业活动情况,就定义而言,订单泛指有意购买、而预期马上交运或在未来交运的商品交易。

若该数据增长,则表示制造业情况有所改善,利好该国货币。

反之若降低,则表示制造业出现萎缩,对该国货币利空。

平均小时薪金平均小时薪金(Average Hourly Earnings)是用平均每小时和每周收入衡量私人非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和薪水水平。

一般而言,如果预计平均小时薪金能引起利率的上涨,那么每小时工资的迅速上涨对该国货币而言将形成利好刺激,反之亦然。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采购经理人指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是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范围的状况。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

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

它是领先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针。

就业报告非农数据即非农业就业人数。

就业报告(The Employment Report),包括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分别由两个独立的调查得出,即企业调查和家庭调查。

其中,企业调查提供有关非农业部门的就业情况,平均每小时工作和总小时指数;家庭调查提供有关劳动力、家庭就业和失业率的情况。

非农业就业衡量在所有非农工业中有收入人员的数字,如制造业和服务业。

就业报告通常被誉为外汇市场能够做出反应的所有经济指标中的“皇冠上的宝石”,它是市场最为敏感的月度经济指标,投资者通常能从中看到众多市场敏感的信息,其中外汇市场特别重视的是随季节性调整的每月就业人数的变化情况。

比如,强劲的非农就业情况表明了一个健康的经济状况,并可能预示着更高的利率,而潜在的高利率促使外汇市场更多地推动该国货币价值,反之亦然。

IFO景气指数IFO经济景气指数(IFO Business Climate Index)是由德国IFO研究机构所编制,为观察德国经济状况的重要领先指标。

IFO是德国经济信息研究所注册协会的英文缩写。

IFO经济景气指数的编制,是对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及零售业等各产业部门每个月均进行调查,每次调查所涵盖的企业家数在7000家以上,依企业评估目前的处境状况,以及短期内企业的计划及对未来半年的看法而编制出的指数。

由于IFO经济景气指数为每月公布讯息,并且调查了企业对未来的看法,而且涵盖的部门范围广,因此在经济走势预测上的参考性较高。

ISM指数ISM指数是由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重要数据,对反映美国经济繁荣度及美元走势均有重要影响。

ISM指数分为制造业指数和非制造业指数两项。

ISM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由一系列分项指数组成,其中以采购经理人指数最具有代表性。

该指数是反映制造业在生产、订单、价格、雇员、交货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通常以50为临界点,高于50被认为是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意味着制造业的萎缩,影响经济增长的步伐。

ISM供应管理协会非制造业指数反映的是美国非制造业商业活动的繁荣程度,当其数值连续位于50以上水平时,表明非制造业活动扩张,价格上升,往往预示着整体经济正处于一个扩张状态;反之,当其数值连续位于50以下水平时,往往预示着整体经济正处于一个收缩状态。

汽车销售汽车销售(Auto Sales)是消费者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很好地反映出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汽车销售额如果上升,一般预示着该国经济的转好和消费者消费意愿的增强,对该国货币利好,同时可能伴随着该国利率的上升,刺激该国货币汇率上扬。

消费者信贷余额消费者信贷余额(Consumer Credit),包括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将于两个月及两个月以上偿还的家庭贷款。

外汇市场关注的是随季节调整的超前净信贷余额,一般来讲,消费者信贷余额增加表明消费支出和对经济的乐观情绪增加,这种情形通常产生于经济扩张时期,信贷余额下降表明消费支出减少,并可能伴随着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悲观情绪。

通常来讲,如果消费者信贷余额不出现大幅波动的话,外汇市场对该数据的反应并不强烈。

同时,我们不能孤立的解读消费者信贷余额,要结合其他数据综合考察。

货币供应量即货币存量,是一国在某一时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总和,一般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存款、流通中现金等负债,亦即金融机构和政府之外,企业、居民、机关团体等经济主体的金融资产。

货币供应的数量、流动性状况是社会总需求变化的货币表现,是各国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也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大多数经济学家主张应当根据货币基本职能来给货币下定义,因此货币供应量应当包括所有执行货币主要职能的信用工具。

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精确辨别一种信用工具是否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在货币与非货币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因此,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主张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定义、分类货币,确定货币供应量的不同范围。

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变现力。

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对商品流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程度的货币性。

根据金融资产的不同流动性,可以将货币划分为下几个层次:M1=通货+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这也就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

然而,各种金融机’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以及国库券、人寿保险公司:单等等也可视为潜在的购买力,很容易转变为现,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流动性,可以包含在广义的币供应量中。

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可以将广义货币应量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人寿保等)货币是引起经济变动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货币与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货币供求的变化对民经济的各方面产生着重大影响。

因此,调控货币应量,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各国中央行的主要任务。

可见,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具有大的意义。

第一,它便于经济分析,通过对货币供应量指标观察,可以分析国民经济的波动。

第二,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以从中选定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有利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并及时观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