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中国古代文学是一座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其中描绘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或坚强有力,或柔情似水,塑造了丰富多样的角色和个性。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对女性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本文将以《红楼梦》、《史记》和《诗经》为例,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一、《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了众多女性角色。
其中,贾母、尤二姐、林黛玉等形象鲜活地展现了古代女性的不同面貌。
贾母是贾府的老太太,她以智慧和坚强的个性照顾着整个家族。
尤二姐则是一个悲剧性的形象,她的身份降格后,面对命运的无奈和挣扎。
林黛玉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她既有文学才华,又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的经典之作,对许多历史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在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比如,卓文君是汉代音乐家,她的才华和美貌使得王昭君赞叹不已。
但是,她又因为被迫嫁给匈奴而备受痛苦,展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无奈与牺牲。
另外,《史记》中还有其他重要的女性形象,如孟姜女和蔡文姬等,她们或因爱情、或因忧愁而成为历史的传奇。
三、《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合体,其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生活。
在《诗经》中,描绘的女性形象更为简洁而质朴。
这些形象或是妻子、或是姑娘、或是贤惠、或是娇媚。
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社会中女性的美好和坚韧。
例如,诗经中有一首《十五从军征》,描述了楚国公子在征战中思念妻子的情景,展现了女性坚韧和纯洁的爱情。
四、女性形象的变化和影响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女性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的变化。
古代女性形象首先受到了社会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多被男性统治和控制,无法完全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然而,一些女性形象通过不断地挑战和抗争,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四大名著》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与探究

四大名著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与探究1. 引言《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中呈现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虽然主要以男性角色为主,但书中的女性形象也占据着重要位置。
本篇文章旨在解读和探究《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这四部经典名著中的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在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对传统婚姻观、家庭观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2.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2.1 贾母:智慧慈祥的家族长者贾母作为贾府家族长者,在书中展现出深厚的智慧和对家族成员的关爱。
她坚持传统价值观念,并通过自己的处事之道给予其他女性指导与支持,展现了当时古代女性在家族权力结构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2.2 林黛玉:叛逆与敏感的形象林黛玉作为贾府中的另一个重要女性角色,具有独立思考和情感敏感的特点。
她对自己的命运充满反抗与挣扎,并通过自己的才能、聪慧和文学创作表达内心世界。
2.3 薛宝钗:聪明与淡定的代表薛宝钗是一个聪明、成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女性角色。
她在《红楼梦》中展现出了坚定而稳重的个性,以及对守规矩、维护传统道德的尊重。
3.1 潘金莲:权谋与欺诈潘金莲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女性角色,她以美貌和智慧为武器,追求个人利益。
她在传统婚姻观念下,通过欺诈手段来实现自己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
3.2 苏荃:忠诚与坚强苏荃是林冲在水浒英雄故事中所爱慕的女子,她忠诚于自己的婚姻,并在丈夫面临困境时表现出坚强和智慧。
4. 《西游记》中女性形象4.1 女儿国国王:女权与自主,以及对父权制度的批判女儿国国王是一个表现了古代女性自主意识的角色。
她展现了对传统父权制度的批判,希望通过平等和相互尊重来构建崇尚真爱的社会。
4.2 白骨精:美貌与邪恶之间的辩证关系白骨精作为一个邪恶的女性形象,在书中展示了美貌背后隐藏的阴谋和邪恶力量,并引发了作者对外貌观念和道德底线进行重新思考。
5.1 貂蝉:美丽与权谋之间的纠葛貂蝉作为曹操身边传说般存在着的绝世美人,她以其外表吸引曹操并成为一种政治工具。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形象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形象在古代文学中,美人形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美人不仅仅是指外貌美丽的女性,还包括她们的性格魅力和才华。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美人形象丰富多样,从容典雅的贵妇到聪明机智的女侠,每个美人形象都展现了独特的魅力和智慧。
本文将以不同的古代文学作品为例,探讨古代文学中的美人形象,并分析她们所代表的价值观。
一、《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美人形象丰富多样。
而林黛玉可以说是其中最为著名的美人形象之一。
林黛玉不仅拥有绝世的美貌,还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她聪明、敏感,对自己的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以此展现了她的坚韧和独立。
她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仍然能保持自我,坚守着自己的原则。
她的形象给人一种自由、不拘一格的感觉,代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反抗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二、《西游记》中的白骨精《西游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代神魔小说,其中的美人形象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而白骨精是其中一个受人瞩目的美人形象。
白骨精形象与传统女性形象截然相反,她被描绘成一个妖媚迷人的女子,具有诱人的外貌和魅力。
她用自己的美貌和巧妙的言辞迷惑了行者,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
白骨精形象的出现提醒了古代人们不能被表面的美貌所蒙蔽,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美貌的追求和对于女性莫名恐惧的心理。
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所追求的女子形象《红楼梦》中贾宝玉所追求的女子形象是一个集合了多种美德的综合形象。
她们既有着端庄的仪态,又有着才情出众的文化修养。
她们既能体现温柔贤淑的品格,又能展示聪慧机智的智慧。
她们具备着家庭美德和社会道德的完美统一,是受到古代男子追捧和憧憬的典范。
这类美人形象的出现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女性品德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家庭美满和社会和谐的向往。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形象丰富多样,每一个美人形象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魅力。
她们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女性的不同期许。
古文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古文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这些形象既是作者艺术创作的产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知和态度。
通过深入分析古文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女性地位的变迁。
一、老子《道德经》中的女性形象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其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可谓独特而深刻。
老子以“玄牝”喻女性,将女性比喻为大地的来源和养育万物的母亲。
他认为女性柔弱、虚静,具有养育生命的特质,因此赋予女性以无为的道德理想。
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为一部经典的爱情长篇,其中的女性形象无疑是其核心。
贾母、王夫人、林黛玉等一系列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地位。
贾母是家族的核心人物,她以智慧和胆识展现了老年妇女的领导能力。
王夫人则以勾心斗角和权谋智慧闻名,她是一个典型的权力斗争者。
林黛玉则是一位文艺气质的女子,她的形象充满了文学的艺术感染力。
三、《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史记》是我国古代历史著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也包含了一些鲜活的女性形象。
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孟母的故事,她视教育为重,尽心呵护孟子的成长,因而成为古代儿女教育的典范。
还有像武则天、魏玛英等一些女性形象,她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四、唐诗中的女性形象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无数优秀作家在他们的诗作中刻画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楼中残烛女,表现了女性美、智慧和情感的综合魅力。
杜牧的《秋夕》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婉约的柔美和对家庭和爱情的期盼。
总结:通过对古文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古代作家通过塑造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勇气和美德,对传播女性形象的正能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大名著中惊艳众生的四位女性

四⼤名著中惊艳众⽣的四位⼥性四⼤名著之中,除《红楼梦》是⼀部温柔婉转的⼥孩⼉戏之外,其他三部都是钢铁英雄钢铁汉的男⼈戏,⼥性⾓⾊相对较少。
但每个⼈物的出场,都有属于⾃⼰的美好时光,甫⼀露⾯,就表现出惹⼈眼球的惊艳之感!《红楼梦》中有⽊芙蓉⼀般忧愁的林黛⽟,牡丹花⼀般富贵雍容的薛宝钗,海棠花⼀般肆意绽放的史湘云等等,万艳同芳。
《西游记》中有多情的⼥⼉国王,背景强⼤的⽟兔精、⽼⿏精,貌美如花的⽟⾯公主、万圣公主等,姹紫嫣红。
《三国演义》中有“闭⽉”貂蝉,还有⼤⼩乔这对真姐妹,甄宓、郭⼥王这对塑料花姐妹,可说是乱世中的⼱帼英雄。
《⽔浒传》中也有⼀丈青扈三娘、丽质天⽣潘⾦莲和⼀代名妓李师师等,万绿丛中⼀点红。
美⼈在⾻不在⽪,下⾯就说⼀下愚以为四⼤名著中,最典型、最让⼈感到惊艳的⼥性⾓⾊!西游记:倾国倾城⼥⼉国国王“眉如翠⽻,肌似⽺脂。
脸衬桃花瓣,鬟堆⾦凤丝。
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妖媚姿。
斜红绡飘彩艳,⾼簪珠翠显光辉。
”那年初见,⼀个是丰神俊朗、来⾃唐朝天国的“太宗御弟”,⼀个是美貌⽽多情的帝国⼥王,仿若前世注定的缘分,那⼀眼似⽔的柔情,让⼼如⽌⽔的他乱了⼼曲。
⾯对⼀个柔情似⽔,满⽬倾慕的⼥王,本应四⼤皆空的佛门圣僧,也动了凡⼼。
“御弟哥哥……”她愿舍下王权富贵在苦海⾥随他⾏⾈,⽽他却早已将⾝许佛门,⾝上背负的是万千黎民的安康福祉,怎能容得下丝毫踌躇?他嘴⾥不住喃喃着“南⽆阿弥陀佛”,还是下定决⼼离开,继续西⾏。
那⼀双含情美⽬,泪光点点,情深深意切切,怎么能舍得呢?可⾯对他的抱负,她情愿牺牲⾃⼰的⼩情⼩爱,成全他的家国⼤爱,彼此成全的感情,才是最深的爱恋。
对她来说,爱情就是你曾来过,我曾爱过,就已经⾜够。
红楼梦:世外仙姝林黛⽟“两弯似蹙⾮蹙笼烟眉,⼀双似喜⾮喜含情⽬。
态⽣两靥之愁,娇袭⼀⾝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姣花照⽔,⾏动似弱柳扶风。
⼼较⽐⼲多⼀窍,病如西⼦胜三分。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绛珠仙⼦来世上⾛⼀遭,本就是为了偿还⼀⽣的情债。
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都是作品中独特的存在,她们的聪颖才情、美丽迷人的外表和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成为许多经典作品中刻画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三部古典文学作品中,探讨女性形象的刻画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1.《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是一部以“荣府”的衰落为线索,展示了清代贵族生活的小说。
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深入揭示了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
首先是荣府的主母王夫人,她出身名门,才情出众,受到诸多男子的仰慕,但嫁入豪门后,却成为了家庭和亲缘之间的牵绊。
同时,她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高傲的姿态,对外表现出强势,对内则心灵脆弱。
强势的外表实际是对自己内心的保护,这种强烈的自我保护欲望说明了古代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弱势。
另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是黛玉,她是荣府主人荣国公的孙女,但因各种原因遭受尘世中的磨难,最终病逝。
黛玉温婉可人,聪颖乖巧,是一位富有才情的女子,但由于生育不出男婴,她在社会地位上不被看重。
但是,她在作品中敏锐地把握着生命的真谛,成为了许多读者心中永存的经典形象。
2.《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了鲜明的反叛和幽默元素。
首先是沙和尚的师妹白龙马,她的性格豁达开朗,不愧为草原风情女子的代表。
另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是红孩儿的母亲,她的形象大胆刻画了黑暗势力对女性的压迫,成为了作品中稀有的诗意之处。
虽然在《西游记》中,女性形象相对较少,但是每一个女性形象都体现了不同的特质,也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古代女性的积极一面。
3.《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宋朝农民起义的史诗小说,其中的女性形象意味深长。
首先是晁盖的妻子孙二娘,她从纤纤小女孩到聪敏绝伦的家庭妇女,最后成为一位火热战士,其勇敢、坚定的形象影响了许多人。
此外,在《水浒传》中还有其他的女性形象,比如梁山好汉的妻子、女妖精等。
虽然女性形象较少,但是每一个形象都具有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很好地体现了古代女性独有的精神。
四大名著中的女性形象剖析

四大名著中的女性形象剖析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本文将从《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四部作品中,剖析其中的女性形象。
首先,我们来看《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这部作品以贾府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女子的命运。
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她聪明敏感,却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
与之相反,薛宝钗则是一个聪明睿智的女子,她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能够巧妙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通过这两个形象的对比,作者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选择。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
在这部作品中,女性形象相对较少,但却各具特色。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白骨精和观音菩萨。
白骨精是一个妖怪,她以美貌迷惑人心,但最终被孙悟空识破。
与之相对的是观音菩萨,她是慈悲为怀的形象,代表着善良和智慧。
通过这两个形象的对比,作者传达了善恶对立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女性形象的不同寄托。
第三,我们来分析《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这部作品以宋江为主线,描绘了一群英雄豪杰的故事。
在这个男性主导的世界中,女性形象相对较弱,但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角色。
例如,潘金莲是一个聪明狡诈的女人,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机智,不断追求自己的利益。
与之相对的是李瓶儿,她是一个善良纯洁的女子,被丈夫抛弃后仍然坚守自己的原则。
通过这两个形象的对比,作者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境遇和选择。
最后,我们来看《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
这部作品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刘备、曹操、孙权等一众英雄的故事。
在这个男性为主导的世界中,女性形象相对较少,但也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例如,甄氏是一个聪明智慧的女人,她通过自己的智谋和才能,为丈夫刘备出谋划策。
与之相对的是孙尚香,她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子,为了保护家族的利益,不惜冒险。
通过这两个形象的对比,作者展现了女性在战乱年代中的坚韧和智慧。
综上所述,四大名著中的女性形象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中国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中国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中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独特的文化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女性角色在这些经典作品中扮演着各具特色的角色。
下文将对中国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国文学作品,塑造了许多深刻而丰富的女性角色。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林黛玉、贾元春和史湘云。
首先,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她聪明敏感,情感复杂。
她追求自由和真实,对社会的虚伪充满不满,因此常常表达自己的伤感和忧愁,被称为“情感代言人”。
其次,贾元春是贾府的贵妃,她的形象深受作者关于儿女情长的描写。
她是一个温柔贤淑、有母爱的形象,用她的智慧和理解力去缓和家族内部的争斗。
最后,史湘云是贾府中的第三代女子,她有着果敢坚定的性格和独立自主的思想。
她因为自己的才华和超越时代的观念在贾府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
二、《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西游记》作为一部史诗般的文学巨著,其中的女性形象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著名的有白晶晶、沙僧师太和女儿国国王。
白晶晶是唐僧师徒团队中的女儿国公主,她的形象代表着纯洁和勇气。
白晶晶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她善于保护自己和自己心爱的人。
沙僧师太是唐僧护法之一,她非常聪明和机智。
她的形象追求自由,她在西行取经的路上,不断为团队提供帮助。
她展示了女性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智慧。
最后,女儿国国王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女性形象。
她有着很高的权力和地位,她勇敢地保护着她的国家,代表了女性在领导地位上的能力。
三、《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水浒传》作为一部描写草根起义的文学巨著,虽然男性形象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中的女性形象同样具有一定影响力。
最突出的是林冲妻黄氏、武松妻潘金莲和孟康家的姐妹三人。
黄氏是林冲的妻子,她在丈夫遭受逆境的时候表现出了巨大的母爱和胆识。
她用自己坚强的心态和智慧帮助丈夫摆脱困境。
潘金莲是武松妻子,她是一个有着强烈欲望和野心的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女性形象妇女从遥远的他方,从常规,从“没有”中回来了,从还住有巫婆的荒野回来了,从文化的潜层和彼岸回来了,从男人拼命使她们忘却的诅咒它去见阎王的孩提时代回来了。
——[法]埃莱娜.西苏近年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给世界文坛带来一股旋风,使人们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本专题以批评古典文学、尤其是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对女性的刻画为主要内容,以揭示文学作品中女性居从属地位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根源为主要目的。
一、封建时代的女性1、汉魏六朝至唐代的女性——“先时而婚,任情而动”汉魏六朝至唐代,女性的生活环境比较宽松。
葛洪《抱朴子外篇.疾谬》,有一段文字专“疾”西晋妇女交游之“谬”:“今俗妇女,休其蚕织之业,废其玄沈之务。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舍中馈之事,修周旋之好。
更相从诣,之适亲戚,承星举火,不已于行。
多将侍从,炜晔盈路,婢使吏卒,错杂如市,寻道亵谑,可憎可恶。
或宿于他门,或冒夜而反。
游戏佛市,观视渔畋,登高临水,出境庆吊。
开车褰帏,周章城邑,杯觞路酌,弦歌行奏。
特相高尚,习非成俗”。
那个时代的妇女已经不愿执守蚕织玄沈、中馈酒食一类的妇业,更不愿终其一身幽居深处,密潜户庭。
她们常常结伴而行,举火而游,佛市是她们游戏周流之所,山峦和泽畔是她们怀春羡鱼之处。
她们不仅敢在各种公开的场合抛头露面,而且大胆地与男士交际,其亲密甚至到了“促膝之狭坐,交杯觞于咫尺”的程度,无怪乎正统而古板的抱朴之士要骂她们“背理叛教”了。
若在游玩途中遇见像潘安仁这样的美男子,她们还敢“连手萦绕,投之以果”,友好而亲热地与之戏耍。
婚姻方面,寡妇改适亦不遭人非议,魏曹丕娶了袁绍次子袁熙甄氏为妻,还立为皇后。
唐高宗娶了太宗的妃子武则天为妻,亦立为皇后。
玄宗夺了儿媳杨玉环做了自己的妃子,还封为贵妃。
2、理学钳固下的宋元至明清时代的女性——恪守妇道,抑情静志(1)贞节观念浓厚——“臣不事二主,女不事二夫”。
随着理学的盛行,宋代贞节观念极为浓厚,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男女不能为自己选择对象。
如果女子不从母命,自由恋爱,一旦发生情事,则视为丑闻,父母深感羞辱,千方百计加以掩饰。
如才女朱淑真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自己爱上了一位意中人,并写了许多情诗,但终究顶不住封建礼教的高压,忧郁而死。
父母立即焚诗焚尸,以灭“不贞”之迹。
(2)刑法不平等。
《宋刑统》:“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
“妻妾擅去者,徒二年,因而改嫁者,加二等”。
“诸妻殴夫,徒一年。
若殴伤重者,加凡斗伤三等,死者斩。
媵及妾犯者,各加一等”。
而“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死者以凡人论。
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
二、政治斗争的工具——《三国演义》中的女性貂禅:中国古代文学中有所谓“四大美女”的约定俗成,但是如果综合考察一下,就发现,《三国》的貂禅在四大美女中,最缺乏个性,最少光彩。
《三国演义》中说,貂禅是汉献帝时司徒王允的侍婢,幼年丧父,随母亲到王府服役。
母死后被王允收为义女。
她不但天资国色,且天性聪慧,精史通经,明事理。
其时王允不满董卓专权,就利用貂禅的美色离间董卓与他的义子吕布的关系。
王允先将貂禅许配董卓,再暗许骁勇善战的吕布,令貂禅将他们两人弄得神魂颠倒,勾心斗角,最后竟使吕布手刃董卓,娶貂禅为妾。
貂禅跟西施一样是美人计实施者,但一点儿没有《浣纱记》所表现的西施爱国与爱情不可兼得的苦闷,没有“飞梦绕浣纱溪口”、“归心一似钱塘水”柔肠寸断的动人描写。
她跟王昭君一样,和自己并不爱的人去生活,但却没有显露先侍董卓后随吕布的复杂内心,就象王昭君是塞外和亲还是留宫廷等汉王的反复斗争,还有出塞的悲切,以及嫁父子两代异族之主心情的苦楚。
曹操杀了吕布后,“操将吕布妻小并貂禅载回徐州”,一句话,就结束了貂禅的文学生命。
显而易见,《三国》作者并不想把貂禅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写,而仅是当作政治斗争的筹码,离间董卓、吕布的使命一完成,就得赶快退出舞台。
《三国演义》里,还有两则美人计。
一则是孔明用“美人计”激周瑜,说曹操早就对“二乔”心怀不轨,周瑜若将“二乔”送给曹操,即可退曹兵。
周瑜大怒,于是吴蜀联合抗曹。
另一则便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美人计。
吴国声称将孙权的妹妹孙仁嫁于刘备为妻,暗中想加害刘备,以抑制西蜀。
但弄巧成拙,被刘备占了大便宜。
“在这部作品中,女人们都心甘情愿以身体为钓饵,引男子上钩,且明白秀色可餐,只要貌美便行,舍此无他。
这是从男性心理观察、揣度女性的必然结果,一种男性中心主义的叙事策略”。
三、红颜祸水——《水浒传》中的女性马瑞芳提出,〈〈水浒传〉〉作者下力气写了三类女性:一是以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为代表的淫荡的青年女性;二是以阎婆、王婆为代表的恶俗的市井老妇;三是以母大虫、母夜叉为代表的狰狞的巾帼女性。
在此,本讲座重点讲解第一类。
《水浒传》里,很多女性都是作者预先设定的陪衬符码,“她们的存在旨在烘托男主人公的‘真正的男子汉’的形象,即所谓使男人成其为男人的作用,而不在于表现她们自身的解放和个性意识的形成”。
婆惜即是其一。
因此,在传统的“阳物批评”中,婆惜连同金莲、巧云被简化成了一个类概念:淫妇。
随着时代的进步,妇女地位也逐步得到提高,因之,学界从人性的角度重新阐释经典中的女性形象便成为一种必然。
《水浒传》中,最具个性的女性当属婆惜,她的死,有别于金莲、巧云,是以鄙视对抗鄙视的有尊严的死,本文以宋江为背景对婆惜的言行予以层层剖析,以期发现婆惜身上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因子。
《水浒传》成书之前,婆惜的死大致有着两种版本:首先是《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亲眼目睹婆惜与一个叫吴伟的男子暧昧的场面一怒之下结果了奸夫淫妇,她死于情杀;再就是高文秀的杂剧《黑旋风双献功》,其间婆惜是被“带酒”(醉酒)的宋江误杀。
婆惜的死,于人们看来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此乃宋江所为,那么,婆惜因何而死就关乎“孝义黑三郎”的人品和名节了。
如果《水浒传》作者采用“情杀”这一情节,别的尚且不论,很明确的一点,就是要和扬雄杀巧云的场景相犯。
同时,也不能显示出梁山头领与一般好汉的区别。
至于误杀婆惜,说明宋江没有酒品,如此之有杀人倾向的莽汉与英雄形象相距甚远,《水浒传》作者弃之不用,也不算意外之举。
《水浒传》中的婆惜,缘何而死?《水浒传》作者为婆惜之死精心设计了三部曲:1、不安身守命。
《水浒》第二十回如此写到:王婆听了这话,次日来见宋江,备细说了这件事。
宋江初时不肯,怎当这婆子撮合山的嘴撺掇,宋江依允了。
就在县西巷内,讨了一所楼房,置办些家火什物,安顿了阎婆惜娘儿两个,在那里居住。
从上述情节中,我们可以捕获到如下信息:首先,婆惜既是母亲为报宋江周济之恩而送给宋江的礼物,又是母亲用以获取钱财的工具。
“从女性主义理论而言,女人作为一种商品,在传统上被男性中心社会视为一种使用价值功能,并以一种交换价值流动在男性联盟之间。
”当然,就婆惜而言,其母也成了“男性联盟”成员,或者说,出嫁后的女人一步一步被男权所异化乃至归其麾下。
其次,婆惜是宋江在外包养的小妾。
程颐云:“娣之卑下,虽贤,何所能为?不过自善其身,以承助其君而已。
如跛之能履,言不能及远也。
”在程颐看来,娣媵与妾即使再怎样贤能、柔顺,不过是跛子,是会说话的充当生育的工具,是走不了远路的。
“跛子”一词,是对诸如婆惜类女性(媵妾)的蔑视比喻,在男权社会中,她们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无条件地消解自己的人格,心甘情愿地供夫君玩弄蹂躏。
但是,婆惜却不认命。
在别人都把光环套在义薄云天的宋押司头上时,她却移情于常随宋江之后的张文远。
“这张文远却是宋江的同房押司”,“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
平昔只爱去三瓦两舍,飘蓬浮荡,学得一身风流俊俏。
更兼品竹调丝,无有不会”。
在作者的笔下,一个是“酒色娼妓”,一个是“酒色之徒”,张文远既没有宋江的名望,“他有些不如你处”,也缺乏宋江的财势,但婆惜在他身上领略到了两情相悦的鱼水之欢。
“婆惜自从和那小张三两个搭上,并无半点情分在这宋江身上”。
这就是不愿意做“跛子”的婆惜,她要挺起腰杆踏寻自己的天然而起的情感之归宿。
但是,“文化不许女人承认和满足她们对成长和实现自己作为人的潜能的基本需要,即她们的性角色所不能规定的需要。
”在该小说中,还有一位与婆惜命运相似的女子,即金翠莲,她与婆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金氏被鲁达救后与父流亡到代州雁门县为赵员外收作外室,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金翠莲以为这就是天堂,从她对鲁提辖“若非恩人垂救,怎能够有今日”的感激之词中我们可以透视出她对赵员外的感恩戴德及死心塌地。
如果婆惜像金氏一样易于满足,安心做宋江的外室,我想,在她母亲的经营之下,被珠翠点缀、绫罗包裹的日子或许会永久下去。
因之,追求封建文化所不许的女性的性需要是婆惜踏向毁灭的第一步。
2、公然挑衅夫权。
婆惜渐近死地的第二步是威胁强迫宋江写休书,且公开承认她与张文远的关系。
通过王婆,婆惜的领属权被母亲转给了宋江,这使她只能和张文远偷偷来往。
但是,她并未曾像金莲一样走极端之路谋害宋江,也没有如巧云乐此不疲地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
她只是故意地疏远怠慢宋江,希望宋江能休掉自己,因为《宋刑统》规定:“妻妾擅去者,徒二年,因而改嫁者,加二等”。
而宋江采取了拖延政策,始终未能如她所愿:“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他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惹气做甚么?我只不上门便了”。
后来,她抓住了宋江的把柄(晁盖的信)主动出击,迫使宋江同意写休书。
“第一件,你可从今日便将原典我的文书来还我;再写一纸,任从我改嫁张三,并不敢再来争执的文书。
”婆惜这种具有女性意识觉醒征候的行为不啻是对夫权的最大亵渎,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夫为妻之天”,“夫有去妻之理”,而“妻无去夫之义”,更何况地位低妻一等的妾。
婆惜深谙个中曲道,她想以晁盖之信为自己加砝码。
但是,她选错了对象,宋江是仁义的君子,地位卑下的婆惜冒犯宋江这样的伟丈夫,是自寻死路。
更何况,要宋江亲口承认她与奸夫的关系,“妻嫁人,夫主婚”,即使宋江不难堪,而《水浒》作者也会替宋江打抱不平。
或者说,婆惜的言行伤害了包括《水浒》作者在内的男人的尊严。
“士可杀不可辱”,妻妾本为男人的私有财产,是不容他人觊觎的。
男子可以忍受胯下之辱(这是男人之间强弱之争的正常结果),但决不能容许妻妾榻上有他人之鼾。
因此,虽然宋江答应休之,可《水浒》作者乃至当时的男人们是不会同意的。
婆惜必死。
3、因贪而死。
婆惜从晁盖的信中误以为宋江得到了一百两黄金,便强行索要之,这颇有现代夫妻离异时要求分割财产之色彩。
在此,《水浒传》作者故意布设了一个局:一方面,他安排义字当头的宋江如数退回晁盖酬金;另一方面,他又使婆抵死不信:“‘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
’他使人送金子与你,你岂有推了转去的?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那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导致双方矛盾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