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上第1—3单元测试【试题】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一至三单元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中复习题及答案一至三单元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一、选择题(16分)1、下列关于社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B、某些共同的看法C、比较密切的交往D、都生活在同一小区2、社区认同感是指居住在同一个地区的人们,对该地区产生的一种休戚与共的心理,由此产生的对该地区的喜爱和依恋之情,下列四位参加“营建美好社区”的代表的发言,最能反映社区认同感的是()A、本区的住户都是高科技产业的从业人员B、本区的居民都是一个部门的C、本区的环境是全市各社区中最好的D、本区的居民都以身为本社区的一分子而感到光荣3、下列关于图例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A、表示事物名称的文字和数字B、依据指向标定方向C、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及说明D、表示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4、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根据比例尺,在图上可以算出两点的实际距离②比例尺通常可用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表示③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④同样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5、有一幅地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其数字比例尺是:()A、1:5B、1:500C、1:500 000D、1:5 0006、在比例尺为1:5000 000的地图上,图上一厘米代表是距离为:()A、50千米B、0.2千米C、200千米D、5千米7、在表示某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大小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A、1:5 000 000B、1:500 000C、1:50 000D、1:50 000 0008、下列属于自然社区的有:()①农村②生活小区③城镇④农场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9、如果地图上即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

确定方向通常是用()A、一般定向法B、指向标定向法C、经纬网定向法D、不能确定10、如果你和父母要从杭州到北京去旅游,你将准备下列哪几幅地图:()(答案不唯一)①中国交通图②北京旅游图③中国地形图④、世界政区图A、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④11、早晨,我们迎着太阳来学校,有微风吹来,令你的红领巾飘向你的左手边。

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史前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聚落遗址2.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能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3.下列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5.“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7.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8.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

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

这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9.“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映的“人文始祖”是( )A.炎帝黄帝 B.大禹 C.舜11.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每年固定在炎帝诞辰农历四月廿六举办,该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海南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海南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单元测试卷(人教海南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

每小题3分,共60分)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我们了解这一信息的主要依据是()A.考古发现B.文字记录C.民间传说D.文学作品2.山顶洞人遗址中出土了石器、穿孔骨针,还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

据此推断山顶洞人()A.使用磨制石器B.已掌握成熟的纺织技术C.有了爱美意识D.懂得交换生活用品3.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一处距今5300多年的都邑遗址内,发现了由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外形酷似正在吐丝状态的家蚕以及大量的农作物。

这反映了当时()A.农桑文明的出现B.山顶洞人的存在C.纺织技术的成熟D.城市功能的完备4.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于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它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

下列遗址同属于“稻作文明”的是()A.山顶洞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陶寺都城遗址D.大汶口遗址5.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

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

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6.山西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蟠龙纹陶盘,受良渚文化黑陶刻画蟠蛇纹和肖家屋脊文化玉龙的启发,创造了中原的蟠龙形象,影响到后来的河南新砦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墟晚商文化等,直至发展到今天的中国龙造型。

这反映出中华文明()A.领先世界其他文明B.呈现多元一体特点C.区域发展相对平衡D.深受地理环境影响7.“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

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B.涿鹿之战C.阪泉之战D.桂陵之战8.“一位叫放齐的酋长推举尧的儿子丹朱,尧马上表示,丹朱‘顽凶’不可用;又有一位叫欢兜的人举荐共工……尧与大家反复相商,又用各种办法考察了舜的德行,才将舜立为尧的继任人。

【2024秋季】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4秋季】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4秋季】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韩非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这种环境决定了远古居民早期的社会形态是()A.制造工具,发展生产B.永居山洞,躲避虫蛇C.原始群居,共同生存D.发明弓箭,追逐野兽2.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要培养的重要核心素养,根据“距今约170万年”“门齿化石”“粗糙的石器”“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判断描述的人类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蓝田人遗址C.北京人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3.下面是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石器。

据此可知北京人()A.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B.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C.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D.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4.在辽宁省博物馆“古代辽宁”展厅中有关于海城仙人洞遗址的介绍,有一幅图片是穿孔项链。

由此判定与其年代基本重合的遗址是()A.郧县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5.在湖北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以及大量稻作遗存、磨光黑陶等。

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 A.炎黄部落起源B.原始农耕生产C.史前制瓷技术D.大禹治水过程6.《商君书》记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

”下列印证“耕而食”的说法中,可信度最高的是()A.文学作品《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相关描述B.河姆渡遗址出土了骨耜等耕种工具C.《淮南子》记载“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D.民间流传的“神农尝百草”传说7.“民以食为天。

”从对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来看,我国远古时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结构是()A.南稻北粟B.北稻南粟C.东麦西黍D.西麦东黍8.距今约5800—5300年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墓葬中出土了玉龙、玉鹰等,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等。

这说明,当时()A.原始农业尚未形成B.社会分化逐渐出现C.禅让制度一度盛行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9.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能工巧匠创造了无数的纹饰图案。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历史试题 第1页(共36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36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七年级 历史(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本题共20个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如下图中的一组文物可以印证( )A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一B .山西是民族交融的场所C .山西的远古传说比较丰富D .山西古人类遗址最丰富2.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在何处的考古发现( ) A .北京周口店遗址B .云南省元谋人遗址C .浙江省河姆渡遗址D .陕西省半坡遗址3.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

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A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B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C .半坡人会制作彩陶D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距今上万年,甚至百万年的典型原始人类,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主要是通过( )A .考古发掘B .文字记载C .神话传说D .专家推测5.下列与“干栏青石微风里,骨耜农耕稻谷收”相符的历史文化遗迹是( )A .山顶洞遗址B .二里头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 6.《中国百年考古大发现》中涵盖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考古发现,书中有关于农作物栽培、石器磨制和陶器制作技术的记载,可以印证记载的遗址有(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山顶洞人遗址 7.福建平潭县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该遗址群出土了陶器、人骨及中国东南沿海岛屿最早的水稻等遗存。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七年级 历史(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通过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场著名战役的学习,我们可以得知这一时期的特征是( )A .政权更替B .民族交融C .追求统一D .发展经济2.“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历史人物应是( )A .三国时期的刘备B .东汉末年的张角C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D .东汉末年的曹操3.某史书记载:“(曹)公……与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该史料记录的是( ) 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4.下图所示为重庆出土的三国时期的“庖厨俑”,一人跪坐于俎前,俎上置鸡、鸭、鱼、饺子、龟、猪、牛头、各类果蔬等,俎侧饰有一朵小花,刻画精细。

由此表明三国时期重庆地区( )A .绘画水平高超B .文化成就卓越C .经济发展落后D .生活食材丰富5.三国时期,“遥领”“虚封”现象大量出现。

如:刘备封马超为骠骑将军,兼任凉州(曹魏境内)牧;魏国任孙壹为交州(吴国境内)牧;吴国任丁奉为徐州(曹魏境内)牧。

当时各国进行“遥领”“虚封”的主要目的是( )A .彰显国家统一的政治愿景B .宣示各自政权的正统性C .表明自己开疆拓土的意志D .给敌对的政权制造压力 6.三国是东汉末年以来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过渡时期。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祖国境内最早人类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里吗()A.陕西西安B.浙江河姆渡C.山东大汶口D.云南元谋2.下列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打制的石器打死了一头野兽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3.“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4.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石块、石片,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其最有力的依据是()A.数量多,有近10万件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5.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点()A.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B.会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C.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D.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7.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于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建筑的是()A.元谋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北京人8.右图是胡明同学做的复习卡片,在其“”处应填写的标题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9.距今约6 000多年前,半坡原始居民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A.玉米B.小米C.米饭D.小麦10.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半坡遗址的下列发现中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A.粟粒遗存B.家畜遗骨C.磨制石器D.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存11.下列属于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的是()A.山顶洞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元谋人12.以下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A.元谋人的生活状况B.北京人的生活状况C.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D.半坡人的生活状况13.“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个小题2 分,共3 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有人说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

这一说法说明秦统一的主要原因是()A. 嬴政自己高超的才能B. 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强大C. 嬴政重视人才D.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之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

”这一“统一之新局”体现在()A. 从禅让制到世袭制B. 从分封诸侯到帝制集权C. 从郡县制到分封制D. 从以法治国到以德治国3. 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

下图是秦朝测量重量的工具之一“秦权”,其上面文字的书体是()A. 金文B. 小篆C. 甲骨文D. 行书4. “尽管秦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和行政管理制度,但是它忘记了民心和民力,秦始皇用残暴的掠夺方式对付人民,这决定了秦朝的短命。

”这一材料意在强调()A. 军事形势将恶化B. 农民起义要爆发C. 管理制度待完善D. 残暴统治失民心5. “大泽(乡)称雄漫卷尘,渔阳暮鼓断西秦。

王侯将相何其志,百尺竿头越楚津。

”该诗提到的这一事件()A. 使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B. 发生于公元前207 年C.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 推翻了秦朝的统治6.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一书中指出:“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都对地主、商人更为有利。

例如文景减免田赋,地主获利最大;入粟拜爵,也大有助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所以这些措施归根到底还是会助长兼并势力的扩展,加剧阶级矛盾。

”材料评述的是文景之治的()A. 历史背景B. 基本内涵C. 历史局限D. 积极作用7. 《汉书》中记载:“‘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座位号: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A)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聚落遗址2、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D)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4、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D)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5、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之父”,下列关于黄帝时期的发明正确的一组是(D)A.仓颉——缫丝B.隶首——文字C.嫘祖——算盘D.伶伦——乐谱6、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D)A.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B.凭借家族特权,继承首领位置C.治水建立功业,人民拥戴上台D.通过禅让制度,大家推荐继位7、“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重要标志是DA、氏族公社的公有制变为私有制B、氏族公社内部发生贫富分化C、部落之间出现激烈的战争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8、公元前841年,()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A、汤B、周武王C、周厉王D、周文王9、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CA、耧车B、水排C、牛耕D、曲辕犁10、老子的学说记录在下列哪部著作中?BA、《论语》B、《道德经》C、《春秋》D、《诗经》11、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不包括 BA、丞相B、郡守C、太尉D、御史大夫12、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A、临洮—辽东B、临洮—咸阳C、陇西—辽东D、临洮—函谷关13、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C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B、民族矛盾尖锐C、秦统治者的暴政D、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1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CA、国人暴动B、牧野之战中商军阵前倒戈C、陈胜、吴广起义D、项羽、刘邦起义1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D )A、提供官职,笼络人心B、分割土地,提高产量C、增强国力,扩大领土D、加强统治,巩固政权16、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D )。

A、统治者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B、诸侯内乱不听从中央领导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联系D、末代国君的统治昏庸残暴1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的潮流,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B、农民的出现C、大量荒地的开垦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1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全会将聚焦如何依法治国。

而在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就是法家代表人物( D )A.孔子B.墨子C.庄子D.韩非子19、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共同点是(D)A、官吏有皇帝或朝廷任免调动 B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C、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D 、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加强统治20、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

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21、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下面与之有关的成语是()A.破釜沉舟B.四面楚歌C.项庄舞剑D.背水一战22、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23、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平之战②盘庚迁殷③牧野大战④国人暴动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24、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25、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实施A.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B.派人出使西域C.分封刘家子弟为王 D.颁布“推恩令”26、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曾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什么时期?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27、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开始于谁的统治?()A.黄帝B.炎帝 C.秦始皇 D.汉武帝28、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A.建立更多的诸侯国 B.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C.铲除“异姓王” D.弘扬儒家文化29、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

西汉时期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是在什么时期()。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0、汉武帝时,有大臣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汉武帝所采纳。

他的主张应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仁政治国,轻徭薄赋31、我国封建时代的太平盛世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32、下列历史事件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A.昭君出塞 B.张骞出使西域C.班超经营西域 D.蒙恬负责修筑长城33、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

汉高祖通过实行下列哪一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A.统一度量衡 B.休养生息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抵御匈奴,巩固边防3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字第。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5、“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A.西周B.战国C.秦朝D.东汉3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37、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着什么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A、蒙古B、西藏C、新疆D、台湾38、“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大大促进了汉朝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A.地中海沿岸B.孟加拉湾沿岸C.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D.马来半岛39、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A.秦朝的咸阳B.西汉的长安C.东汉的洛阳D.宋朝的东京40、2010年5月17~19日,新疆工作会议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你知道新疆地区最早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哪个朝代…()A.秦朝B.西汉C.唐朝D.元朝41、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42、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A.秦汉时期B.西汉初年 C.东汉初年 D.西汉末年43、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是在《史记》中查阅不到的()A.商鞅变法B.陈胜、吴广起义C.张骞出使西域D.赤壁之战44、道教之所以被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它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C.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45、东汉时期要给病人施行手术的首先需要()。

A、打麻醉针B、打晕病人C、强行施行手术D、服用“麻沸散”4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春秋》D、《汉书》47、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东汉的张仲景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他撰写的一部著名医学著作是()A. 《九章算术》B. 《齐民要术》C. 《伤寒杂病论》D. 《本草纲目》4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A.夏朝B.西周C.东周D.商朝49、下列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传播影响最深远的是()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司马迁编写《史记》C.华佗发明了“五禽戏”D.张陵创立五斗米道50、下列哪一位医生为减轻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发明了“麻沸散”()A.扁鹊 B.张仲景C.华佗 D.张衡51、自秦统一后,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

你认为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太尉职位可有可无52、妇好是商王的王后。

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A、龟甲或兽骨上B、竹简或木牍上C、丝帛或麻布上D、宣纸上53、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 B C D54、“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这场战役是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桂陵之战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10分)(1)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谁的什么建议,使诸侯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4分)(2)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采纳谁的什么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4分)(3)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什么钱?(2分)(1)(4分)主父偃推恩令(2)(4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2分)五铢钱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李白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

—唐胡曾(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4分)(2)材料一中的秦王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2分)(3)材料一中的秦王为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分别统一了什么?(6分)(4)材料二中的“胡”指哪个少数民族?为了抗击这个少数民族,秦王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1)(4分)嬴政灭掉六国,完成统一(2)(2分)郡县制(3)(6分)货币文字度量衡(4)(3分)匈奴修筑长城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

……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