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第一节空气学案 浙教版

合集下载

科学:第2章第1节 《空气》(1课时)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下)

科学:第2章第1节 《空气》(1课时)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下)

第1节空气(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2、了解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的利用重点难点:空气的成分及测定氧气的实验教学过程:*********************************************课堂引入:空气在周围,我们可以通过风吹、打气等感受到。

那么它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视频片段一)一、空气里有什么?实验1:证明空气中的成分准备-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正放在桌面上。

(注:演示时多说明操作要领)再准备两个集气瓶,内盛洁净的空气。

(思考:若想到树林里收集一瓶空气,该如何操作?)⑴比较线香在两瓶内燃烧的时间⑵分别通过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2:空气中氧气比例的测定按如图的装置操作,点燃红磷,燃烧完毕,打开夹子,观察水进入的体积数。

(视频片段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左右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得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视频片段三,说明原理)后来又进一步发现了其它的气体,包括稀有气体水蒸气等。

这些气体的含量如下(视频片段四)二、空气的利用1、氧气的用途: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老师作补充助燃:利用氢氧焰或乙炔+氧焰完成切割或焊接金属供给呼吸:航空与航天、抢救病人、潜水2、氮气的用途:作保护气、食品保鲜、冷藏与冷冻3、二氧化碳用途:作致冷剂,用于保存食品、人工降雨;还可用于化工和汽水、灭火4、稀有气体的用途:不活泼,用作保护气,也可制成各种用途的光源等。

课堂练习:见课后练习第48页作业:作业本。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空气》详细说课稿教案设计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空气》详细说课稿教案设计

《空气》说课稿设计一.教学总体设计理念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我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

为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互助合作能力.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空气与生命单元的第一节的内容,空气与生命单元是下册教材的第二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入门的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位于第二单元第一节,上承八年级上册的地球的“外衣"——大气等知识,下接本单元的氧气和氧化、空气污染与保护以及第三单元植物与土壤等知识,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则起着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2.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是由小学常识课的学习转入系统地学习空气的,而在初中经过将近三个半学期的学习,对科学的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3.教学目标分析本课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感觉空气、实验观察空气、猜想、推测等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空气的奥妙,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

本课用2课时进行教学。

(1)知识与技能目标:a.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空气的利用b.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根据有关知识发挥合理想象c.会运用空气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对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的利用的学习,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b.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c.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4.重点、难点: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以及空气的利用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三.教法分析1.引导探究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有意义的方式来探究发现和建构新知识。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空气与生命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空气与生命教案浙教版

第2章空气与生命知识重点:一、空气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构成的混淆物。

2、空气的构成:(体积比)氮气:78% 氧气:21%罕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18% 其余气体和杂质0.18%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亲密。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抢救病人、爬山、潜水等支持焚烧、气焊、气割、炼钢等3)罕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固,通电时能发出各样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用途制成各样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二、氧气和氧化1、氧气的物理性质:往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焚烧、化学性质较开朗、拥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焚烧:(2)S+O2===SO2 在氧气中焚烧时发出光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批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焚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铁在氧气中焚烧:(3)3Fe+2O2====Fe色3O4焚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批的热,生成一种黑固体(注意:铁丝焚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备炸裂瓶底)3、氧化反响: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响。

焚烧:发光发热的强烈的氧化反响,可惹起爆炸迟缓氧化:速率迟缓的氧化反响,可惹起自燃4、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制取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淆的方法来制取,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2O2====2H2O+O2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②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③排水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采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2)工业制法:分别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5、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余物质化学反响的速度二不变:化学反响前后不变自己质量自己化学性质(6、灭火和火灾自救(1)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焚烧条件跟氧气充足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方法跟氧气隔断3)火灾自救及举措(看课本)三、化学反响与质量守恒1、化合反响和分解反响(1)化合反响:A+B C(2)分解反响:A B+C2、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 第一节 空气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 第一节 空气教案浙教版

说课第一节空气一.教材分析《空气》是《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第1课。

学生在小学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是由小学常识课和第二、三册《科学》的学习基础是转入系统地学习空气的,在学习之前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如大气的分层,空气的存在,空气有质量、有浮力,在自然环境中由热胀冷缩而产生对流,运动成风,知道空气里主要有氮气和氧气,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以及氧气能供人呼吸和支持燃烧等。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气体体积分数和空气的利用,既是前部分知识的初步综合提高,又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氧气的基础,必须落实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拥有更好的学习动机。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大气的分层,空气的存在,空气有质量、有浮力,在自然环境中由热胀冷缩而产生对流,运动成风,知道空气里主要有氮气和氧气,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成分,以及氧气能供人呼吸和支持燃烧等知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学生已有方法基础学生对运用科学试验探究自然规律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学习过如何求质量分数,已经初步学会进行科学猜想,并知道这是一种良好的认知方法。

3、学生能力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一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试验现象、动手试验、思考问题。

初二阶段的学生已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他们喜欢讨论问题发生的原因,总想尽力去解释事务发展的因果关系,去发现某些规律,并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对身边的一些现象做出解释和推测。

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为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根据科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A、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组成空气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B、了解空气的利用。

2、技能目标: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能根据已有知识发挥合理的想象。

3、情感目标: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体验探究乐趣。

3.1空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3.1空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4)学生可以观看实验视频,加深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5)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6)学生可以关注空气质量指数,了解当地空气质量状况,学会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1)填空题1:请填写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简答题:请简述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答案:空气污染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呼吸系统的健康,长期暴露于污染空气中会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同时,空气污染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4)计算题:已知某地区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2%,请计算该地区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总体积分数。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
(1)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了解它们在空气中的比例。
(2)空气的性质:掌握空气的密度、粘度、温度等基本性质,以及它们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3)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理解氧气、氮气等成分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4)空气质量评估:掌握空气质量的评估方法,如PM2.5、PM10等指标,以及它们对健康的影响。
答案:错误。
3.简答题
(1)简答题1:请简述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答案:空气污染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呼吸系统的健康,长期暴露于污染空气中会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同时,空气污染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污染的方法包括定期清洁房间、使用低甲醛释放的家具、合理使用家用电器等。
3.实验器材:根据实验内容,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如气压计、温度计、空气净化器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进行提前调试,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空气与生命教案(全) 浙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空气与生命教案(全) 浙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空气与生命教案(全)浙教版每课必记草坪生长发育的土壤条件植物根植生于土中,吸收维持生命,正常生活所必需的是水分和氮素等无机养分。

可以说,植物有1/2生存空间在土壤之中。

植物的生存、生长发育离不开土壤。

光、温(热)、水、空气诸因素均与土壤有关。

或直接,或间接。

目前科学技术水平,除改良植物的种性外,主要就是改良土壤环境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栽培养护几乎都是围绕调控与改良土壤环境,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在草坪栽培养护中也是如此。

所以,应保持“好草坪�好土壤”的良性循环。

土壤的特征在于疏松,而特性在于具有肥力。

决定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与腐殖质、土壤结构、土壤水分与空气、土壤溶液、土壤硬度、土壤微生物等。

它们与草坪草、草坪的生长发育均有密切关系。

一、土壤质地:指大小不同的矿质颗粒在土壤组成中的比例,以砂粒为主要组分的土壤称砂土;以黏粒为主要组分的土壤称黏土;而壤土则以粉粒为主,兼有砂粒与黏粒。

通常情况下,壤土最好。

在草坪,尤其是高级草坪的栽培养护中,往往要将土壤质地调制成壤土,并根据所选草种的要求,或略偏砂,或略偏黏。

二、土壤有机质与腐殖质: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残体,其次是其他生物。

有机质入土后,一是完全被氧化分解的矿质化过程,复杂的有机质降解成无机质(氮素等各种矿质养分、二氧化碳与水);另一是腐殖质化过程,即经过多种微生物的不完全分解和再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复杂的、相对稳定的有机质一一腐殖质。

腐殖质是土壤结构的黏胶剂,又有明显的持水、吸水能力,且能再分解,提供氮素等矿质养分、二氧化碳等。

所以,腐殖质来自有机质,是植物养分稳定的供应源,是改良土壤理、化特性的特效剂,是土壤生物与微生物的食料。

因此,土壤有机质与腐殖质的含量被认为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及草坪栽培养护中特有的“种植‘先锋草’”技术等都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1节空气与氧气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1节空气与氧气教案

《第1节空气与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

了解氧气是空气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和我们人类生命最息息相关的部分。

3.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了解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过氧化氢分解和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仪器名称、装置的连接、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收集方法和检验氧气的方法。

了解工业上制氧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2.初步懂得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1•知道空气的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2•氧气的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

3•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区别。

(二)难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三、课型:探究型,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植物离不了。

没错,谜底就是“空气”,那么,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探讨一下与我们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一一空气。

(二)教学目标的达成1•空气的成分刚才那个谜语里说空气宝贵,我们为什么说它宝贵呢?它里面到底有哪些成分呢?接下来,我们一一来探讨。

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实验,同学们要注意观察:(实验可以实际操作,分别是二氧化碳的检测,水分的检测,氧气的检测)。

向学生提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这些现象又了说明什么呢?答:锥形瓶中的石灰水缓慢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而且含量很少;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空气中含有水分;木条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里含氧气。

浙教版-科学-八下-空气与氧气 导学案

浙教版-科学-八下-空气与氧气 导学案

3.1.1 空气与氧气【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中的气体组成,以及氮气、氧气等常见气体的空气比例。

2.在探究实验中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可自主得出实验结论。

3.了解空气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基本理念。

重难点:理解如何得到空气中的成分比例一、我预学1.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植物离不了2、你想知道哪些有关空气的知识?二、我探究一、空气的成分:【实验】点燃酒精灯【思考】燃烧需要什么条件?酒精灯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有什么成分?________【观察】观察无水硫酸铜的颜色:_________再过一段时间观察硫酸铜的颜色:_________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从以上现象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实验】往澄清石灰水鼓入空气,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空气的氧气的体积分数:【讨论】根据燃烧会消耗氧气,如何来测定空气中含有氧气的体积分呢?要点提示:大气压原理把氧气消耗完全不能产生新的气体【实验】课本实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观察】水的体积约占空瓶体积的______,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

【深度思考】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有些实验操作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请你说说哪些操作可能引起结果偏小?哪些操作可能引起结果偏大?偏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展示请每个小组展示各自内容四、我小结(请以问题的形式小结)五、我巩固1、空气的组成成分当中,含量最多的是,能供给人和动物呼吸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1节-第3节重点、难点:第一节空气[学习目标]1.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2. 了解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的作用和利用。

[重点知识]一、空气里有什么空气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很多现象能证明空气是客观存在的。

举例说明:倒立在水中的瓶子水不能充满全瓶。

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和氧气:1. 收集二瓶气体,一瓶为洁净的空气,另一瓶为人呼出的气体;用实验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证明的方法是用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2. 氧气在空气中占的体积分数实验证明的方法。

燃烧磷的方法。

二、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其它占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三、空气中各物质的作用氧气与人的生活及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的作用有:(1)冶金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炼钢过程中吹入高纯度的氧气,可以缩短冶炼时间,同时提高了钢的质量。

(2)氧气在金属切割及焊接等方面也有广泛的用途;(3)液氧是现代火箭最好的助燃剂,在超音速飞机中也需要液氧作氧化剂;(4)氧气还用于急救、潜水、登山等。

氮气的作用:(1)氮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是农作物制造叶绿素的原料,而且是农作物制造蛋白质的原料;(2)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氮气有广泛的用途。

如: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博物馆内保存珍贵的图书;真空充氮贮粮;保存农产品等。

(3)液态氮给手术刀降温;液态氮作致冷剂;液态氮保存人体细胞组织。

(4)氮气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取多种化肥,炸药等。

二氧化碳的作用:(1)二氧化碳是植物的重要营养物质。

借助于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能(即光合作用)。

生物能也称化学能。

(2)二氧化碳不能帮助燃烧,因此可用于灭火。

(3)固体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干冰能直接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干冰的用途:作致冷剂;干冰保存食品,干冰还是人工降雨的能手。

稀有气体的作用:(1)充霓虹灯;通电时:氖气——红光,氩气——蓝紫色光,氦气——粉红色光。

(2)作保护气:氩气充灯泡,焊接时氩气作保护气,目的是隔绝氧气。

(3)充气球及气艇:氦气是除氢气外的最轻气体。

(4)氙灯(人造小太阳)。

(5)激光技术,医疗麻醉剂。

第二节氧气和氧化[学习目标]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的用途;2. 认识自然界中的一些“氧化”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3.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以及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仪器名称、装置连接、气密性检查、收集、检验的方法,了解工业制氧。

4. 了解燃烧的条件,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方法,增强安全意识;5. 初步懂得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重点知识]一、氧气的性质(一)物理性质:氧气的色、态、味、溶解性、密度及状态变化带来的颜色变化。

液态氧、固态氧的颜色。

(二)化学性质:1. 氧气的助燃性: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某气体是否为氧气;2. 氧气与硫反应:在空气中、纯氧气中的燃烧现象,生成物的名称、气味、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呼吸道器官;3. 氧气与铁丝反应:实验操作要点、实验现象、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物质名称。

4. 从实验看出: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它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气体。

二、呼吸作用与氧化1. 实验:证明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的实质: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它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的需要,呼吸作用的表达式为−酶二氧化碳+水+能量有机物(葡萄糖)+氧气−→三、氧化反应(一)剧烈的氧化反应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2. 磷在氧气中燃烧:3. 硫、铁在氧气中燃烧:(二)缓慢的氧化反应1. 铁生锈铁+氧气→三氧化二铁2. 铜生锈铜+氧气+水+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铜绿)3. 塑料的老化、生物的呼吸作用等都是缓慢的氧化反应。

四、氧气的制备1. 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过氧化氢 水 + 氧气H2O H 2O O 2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变化,它只改变反应速率的作用,称为催化剂。

2. 实验室中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 4 K 2MnO 4 MnO 2 O 2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放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将二个集气瓶盛满水,倒立在水槽中;(3)给试管加热,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集满后拿出瓶子,正放在桌上,为什么?(4)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原因分析?3. 工业制氧,常用分离空气的方法。

过程是:将空气净化、压缩、降温——得到液态空气——低温蒸发——得到液态氧。

保存在钢瓶内。

五、燃烧1. 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2. 爆炸: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就会发生爆炸。

3.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能燃烧,一是要有氧气参加;二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物质的燃烧将不能进行。

4. 自燃现象: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失,就会使物体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经点火,物质就会燃烧起来。

六、灭火与自救1. 灭火的原理:隔绝空气(氧气)或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 灭火的方法及原理解释:注意油库起火、电器起火的灭火方法。

3. 火灾自救:(1)立即离开危险区;(2)选择简便安全的通道;(3)捂住口鼻,设法离开火灾地;(4)无法逃走时,可选择远离起火点、取水、呼救方便的地方等待救援;(5)自制简易救生绳索;(6)切勿盲目跳楼。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学习目标]1. 了解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区别;2.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测定,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的总和与各生成物质量的总和相等的原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3. 通过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了解化学方程式所包含的意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所遵循的原则,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 在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通过计算,以规范解题格式。

[重点知识]一、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1. 化合反应2. 分解反应二、质量守恒定律(一)实验分析1.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2.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3. 得出结论并引出规律:(二)质量守恒的原因分析变的和不变的情况:变的是分子种类和数量;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三、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的含义:⑴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⑵表示反应的条件是什么;⑶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原子、分子个数比为多少;⑷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书写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具体的要求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相等。

(2)书写步骤:A: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B:配平化学方程式;C:注明反应条件;D:写上气体、沉淀的符号。

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及格式。

具体见例题。

【典型例题】例1. 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最好在空气中燃烧()A. 碳B. 硫磺C. 蜡烛D. 磷答案:D例2.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可表示为:有机物+氧气−→−酶二氧化碳+水+能量由此可知,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中( )A. 一定含有C 、H 、O 三种元素B. 一定含有C 、H 元素,可能含O 元素C. 一定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D. 无法判断答案:B (正确答案为B ,老师在名师面授中最后为口误,误说成了C )例3. 探究酒精中是否含有氢元素、碳元素。

(一)提出问题:酒精中含有氢元素、碳元素吗?(二)建立假设:酒精中含有氢元素、碳元素。

(三)验证假设:1. 验证是否含有氢元素:操作A. 点燃酒精灯 B. 取一只烧杯,倒扣在灯焰上方 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2. 验证是否含碳元素:操作A. 点燃酒精灯 B. 在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扣在灯焰上方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内壁有水珠产生石灰水变浑浊酒精中含有氢元素、碳元素例4. 12克碳和12克氧气反应,能生成24克二氧化碳吗?通过计算回答?答案:设12克C 与x 克O 2 恰好反应,生成CO 2 y 克C +O 2点燃CO 212 32 4412 x y12:32=12:xx =32O 2不足,C 过量,所以不能用O 2的量计算CO 2的量设12克O 2跟x 克C 反应,生成y 克CO 2C +O 2点燃CO 212 32 44x 12 y12:32=x :12 x =321212⨯=4.5克32:12=44:y y =324412⨯=16.5克答:只能生成16.5克二氧化碳【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1. 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约为()A. 5:1B. 4:1C. 1:5D. 1:42. 下列情况一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为()A. 煤燃烧生成的烟B. 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C. 人呼出二氧化碳D. 放鞭炮产生的烟雾3. 2004年夏季浙江省持续高温旱情严重,各地纷纷发射“催雨弹”进行人工降雨,下列物质的固体状态可用于人工降雨的为()A. 氧气B. 稀有气体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4.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翻倒,引起酒精在桌子上燃烧时,应采用的方法为()A. 撒沙子盖灭B. 用水浇灭C. 用湿布盖灭D. 用灭火器扑灭5. 利用大棚可以栽培反季节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

这是因为()A. 二氧化碳能灭火,可避免大棚内发生火灾B. 二氧化碳会使大棚内的温度升高C. 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治植物病虫害D. 二氧化碳促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增产6. 动物、植物、微生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使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并放出其中的能量,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指()A. 电能B. 热能C. 机械能D. 化学能7. 要完全燃烧12克碳,得到44克二氧化碳,实际消耗氧气的质量为()A. 大于12克B. 小于22克C. 等于32克D. 等于16克8. 有三瓶无色的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用燃烧着的木条去鉴别它们时可观察到: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______,能使木条熄灭的是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