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疗法
直流电疗法名词解释

直流电疗法名词解释
直流电疗法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将直流电流传递到人体组织中,以
治疗各种疾病和疼痛。
直流电疗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包括电
针疗法、电刺激疗法和电疗法等。
电针疗法是一种将电流传递到针头上,然后将针头插入皮肤以治疗疾
病的方法。
电刺激疗法是一种将电流传递到皮肤上,然后使用电极刺
激神经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电疗法是一种将电流传递到人体组织中,
然后使用电极治疗疾病的方法。
直流电疗法的原理是通过电流的刺激来改变神经和肌肉的活动,从而
产生治疗效果。
直流电疗法可以改变细胞膜的电位,从而影响细胞的
代谢和功能。
此外,直流电疗法还可以改变神经传递的速度和方向,
从而影响神经的功能。
直流电疗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和疼痛,包括神经痛、肌肉疼痛、关节炎、头痛、失眠、消化不良、呼吸道疾病等。
直流电疗法还可以用于
美容和皮肤治疗,如减肥、祛斑、祛痘等。
直流电疗法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电流的强度、频率、持
续时间和治疗部位等。
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直流电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副作用,如电击、皮肤刺激、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进行直流电疗法治疗时,
应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总之,直流电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
疼痛。
在进行治疗时,应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并遵循医生的
建议和指导,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20
对离子浓度和细胞膜通透性的作用 :
阴极下:
阳极下:
钾、钠聚集较多
钙、镁相对较多
细胞膜变疏松
细胞膜致密
通透性增加
通透性降低
钾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钙兴奋胆碱酯酶活性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蛋白质不易集结
以前常用此电流刺激有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
但是,此电流会产生部分化学反应,如果在同一 区域刺激过长或刺激强度过高,会使皮肤过敏及 不适。但这种化学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 治疗多汗症(过度流汗)上。
6
递变式直流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在已很少使用,因为其波前上升过慢而 容易被组织所适应,只能产生一些肌肉收 缩甚至无肌肉收缩的反应。
直流电疗法 与 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1
概述
直流电:在导体中,电荷流动方向不随时 间而改变的电流。
其是一恒定的电流,无振动及交换,从负 极流向正极。
由治疗师或者仪器商设定,便维持相同的 极性。
2
几种直流电形态
3
4
直流电疗法是18世纪80年代意大利学者贾伐 尼/伽凡尼(galvani)利用电流引起青蛙肌收 缩而发现的一个古老的电疗法。
27
对冠心病的治疗: 微弱直流电接近生物电的电流强度,刺激
心血管反射区的皮肤感受器,反射性地对 异常的冠状动脉舒缩功能进行调节。 对肿瘤组织作用:将阳极置于肿瘤中心, 阴极围与周围治疗,<6cm浅表、局限肿瘤, 电极下产生的强酸和(或)强碱杀死癌细 胞。
28
三、治疗作用
促进骨折愈合 消炎、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镇静和兴奋作用:上行兴奋,下行镇
第十八章 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

第十八章电疗法直流电疗法一、名词解释1.直流电疗法:是使用低电压的平稳直流电通过人体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是根据直流电场内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使药物离子通过完整的皮肤或粘膜导入人体。
2.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是根据直流电场内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使药物离子通过完整的皮肤或粘膜导入人体。
3.四槽浴直流电药物导入法:将四肢远端分别浸入四个水槽内,根据导入药液性质分别连阴极或阳极。
4.主电极:在做直流电治疗的时候,为了加强阴极或阳极的作用,可以选用两个面积大小不同的电极。
其中,小电极的电流密度大,引起反应强烈的称为主电极。
5.直流电对置法:一个电极置于病灶的一侧,另一个电极置于病灶的对侧。
直流电并置法:两个电极置于患者身体的同一侧,适于治疗周围神经,血管,长型肌肉的病变。
6.直流电并置法:两个电极置于患者身体的同一侧,适于治疗周围神经,血管,长型肌肉的病变。
7.电泳:直流电通过人体时,蛋白粒子及其吸附层向阳极移动。
8.电渗:扩散层正离子连同其水化膜向阴极移动。
二、选择题【A1 型题】1.直流电疗法应用的直流电的特点是(B)A.低电压、大强度B.低电压、小强度C. 高电压、小强度D.高电压、大强度E. 没有要求2.弱强度或中等强度的直流电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是(A)A.阳极下神经兴奋性降低而阴极下兴奋性升高B.阴极下会由兴奋性升高转向降低C.阴极下兴奋性甚至可能完全消失D.阴极下神经兴奋性降低而阳极下兴奋性升高E.两电极下神经兴奋性均升高3.以下哪个选项最适宜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A)A. 10~20μA 直流电阴极B. 10~20μA 直流电阳极C. 1~2μA 直流电阴极D. 1~2μA 直流电阳极E. 10~20μA 直流电阴极、阳极效果一样4.关于直流电的治疗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E)A.全身治疗时,下行的起兴奋作用,上行的电流起镇静作用B.对局部治疗而言,阴极周围组织兴奋性降低,阳极下兴奋性增高C.阴极有脱水作用,可减轻组织水肿和渗出D.阳极可治疗慢性炎症和久不愈合的溃疡E.在较大直流电强度的直流电的作用下静脉血栓从阳极一侧松脱,向阴极一侧退缩,血管逐渐开放【A2 型题】5.患者,男,46 岁,人院时诊断为面神经炎,应用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的具体方法为(C)A. 2%~10%阿司匹林,从阳极导入B. 3%~5%氯化钾,从阴极导入C. 3%~5%氯化钙,从阳极导入D. 3%~5%硫酸镁,从阳极导入E. 0.25%~2%硫酸锌,从阴极导入6.患者,女,16 岁,外伤后,有一瘢痕贯穿膝关节,使膝关节活动受限,应用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的具体方法为(D)A. 1%~3%硝酸银,从阳极导入B. 0.25%~2%硫酸锌,从阴极导入C. 0.25%~2%硫酸锌,从阳极导入D. 1%~5%碘化钾,从阴极导入E. 1%~5%碘化钾,从阳极导入【B1 型题】题 7~8 共用备选答案A.枕部B. 后颈部C.臀部 D 大腿中段 1/3 E.腹部7.直流电疗法中,髋关节疗法,其中一电极置于腹股沟,另一电极置于(C )8.直流电疗法中,颈交感神经节疗法,取两个电极分别置于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另一电极置于(A)题 9~10 共用备选答案A.3%~5%谷氨酸钠B.0~2%氨茶碱 C.3%~5%氯化钾D. 3%~5%硫酸镁E.226~5% 抗坏血酸9.治疗高血压病离子导入所用的药物(D)10.治疗支气管哮喘离子导入所用的药物(B)【B2 型题】题 11~13 共用备选答案A. l.0mA/cm²B.0.8mA/ cm²C. 0.5mA/ cm²D.0.2~0. 3mA/ cm²E.0. 02~0. 03mA/ cm²F.0.1~1. 0mA/ cm²G.0. 05~0. lmA/ cm²H.0.5~0. 8mA/ cm²11.直流电治疗中,成人电流密度一般为( G)12.直流电治疗中,小儿电流密度一般为( E)13.直流电治疗中,成人电流密度最高不能超过( C)题 14~16 共用备选答案A.副电极放在对侧耳廓前面 B 副电极置于枕部 C.副电极放在臀部D.副电极置于对侧上臂E.副电极置于同侧上臂F.副电极置于后颈部G.副电极对置于肩关节的后面H.副电极电极对置于下颌关节14.直流电咽部治疗法( F)15.直流电鼻黏膜治疗法(B )16.直流电面部治疗法(D )17.直流电额一枕法(B )【X 型题】18.直流电的治疗作用(ABCD)A.促进骨折愈合B.消炎、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C.镇静和兴奋作用D.对静脉血栓的治疗E.缓解过敏19.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的适应证(ABCD)A.神经炎B.瘢痕增生 C.急性湿疹D.溃疡E.心力衰竭20.与药物离子导入的数量有关因素有(ABC)A.溶液的浓度B.药物的溶解度 C.所使用的电流量D.治疗的部位E.治疗时间21.直流电对人体产生生物理化作用有(ABCDE) A.阳极下的水分相对增多,则阴极相对脱水B.阴极下碱性升高,而阳极部位呈酸性C.阳极下钙离子浓度相对增高,阴极下钾离子浓度相对升高D.阴极使细胞膜处于一种低极化状态,因而应激性升高E.阳极使细胞膜电位处于一种超极化状态,因而应激性也升高(三)简答题1.直流电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直流电疗法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直流电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将直流电应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
二、实训目的1. 理解直流电疗法的原理及作用。
2. 掌握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 熟悉直流电疗法的临床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
三、实训内容1. 直流电疗法的原理及作用直流电疗法是利用直流电通过人体组织,产生一系列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直流电疗法的主要作用包括:(1)促进血液循环:直流电可以刺激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促进神经传导:直流电可以加速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神经功能。
(3)促进细胞代谢:直流电可以刺激细胞代谢,提高细胞活力。
(4)消炎镇痛:直流电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2. 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操作方法:1. 确定治疗部位,将电极放置于治疗部位。
2. 连接电极与直流电疗仪,调整电流强度。
3.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
4. 治疗结束后,拔除电极,清洁治疗部位。
(2)注意事项:1. 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史。
2. 选择合适的电极,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
3. 调整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
4.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
5. 治疗结束后,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3. 直流电疗法的临床应用直流电疗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疾病的治疗:(1)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炎、神经痛、偏头痛等。
(2)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
(3)慢性疼痛:如慢性腰腿痛、慢性头痛等。
(4)皮肤疾病:如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
四、实训过程本次实训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阶段。
1. 理论学习首先,我们学习了直流电疗法的原理、作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直流电疗法实训感想

直流电疗法实训感想
直流电疗法,也被称为电休克疗法,是一种医疗手段,通常用于治疗严重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在实训中,我对电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感受到了该技术的强大效果。
通过电流刺激,它可以促使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我亲眼见证了一些病人在接受电疗后的积极改变,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电疗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其次,我也意识到电疗需要高度专业的操作和严格的操作规范。
由于电疗涉及电流的使用,安全非常重要。
在实训中我学习了正确的操作步骤,包括确保设备正常运作、使用适当的电流强度和频率,并保持良观察和记录。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最后,我也认识到电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精神疾病患者。
在选择治疗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以及个人意愿。
电疗治疗通常被用于严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接受此项治疗。
总的来说,通过实训,我对直流电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实践中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操作,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差异。
直流电疗法实训报告

一、引言直流电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直流电刺激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组织修复的目的。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直流电疗法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提高对直流电疗法的应用能力。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直流电疗法的原理和治疗方法。
2. 熟悉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 提高对直流电疗法的应用能力,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1. 直流电疗法原理直流电疗法是利用直流电的生理效应,通过电极在人体表面产生电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直流电的生理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神经效应:直流电可刺激神经,产生兴奋或抑制神经细胞,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2)肌肉效应:直流电可引起肌肉收缩,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肌肉功能。
(3)血管效应:直流电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
(4)电解质效应:直流电可促使电解质在电极附近发生电解反应,改变局部电解质浓度,从而影响生理功能。
2. 直流电疗法操作方法(1)电极放置:根据治疗部位和疾病选择合适的电极,将电极放置在治疗部位。
(2)电极间距:电极间距一般为5-10cm,根据治疗部位和疾病进行调整。
(3)电流强度: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程度,调整电流强度。
一般从低电流开始,逐渐增加。
(4)治疗时间:根据治疗部位和疾病,确定治疗时间。
一般每次治疗时间为15-30分钟。
(5)治疗频率: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确定治疗频率。
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
3. 直流电疗法注意事项(1)治疗前应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过敏史,选择合适的电极和电流强度。
(2)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治疗。
(3)电极放置要正确,避免电极接触皮肤,防止电击。
(4)治疗结束后,用酒精棉球擦拭电极,保持电极清洁。
四、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了解患者病情、病史和过敏史,选择合适的电极和电流强度。
2. 电极放置:根据治疗部位和疾病,将电极放置在治疗部位。
3. 电流调整: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程度,调整电流强度。
直流电疗法的应用原理

直流电疗法的应用原理引言直流电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利用直流电的特性来对人体进行治疗。
本文将介绍直流电疗法的应用原理及其相关内容。
应用原理直流电疗法是利用直流电的电流特性和生物物理效应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
根据直流电疗法的应用原理,主要包括:1. 电流的传导直流电疗法的关键在于电流的传导。
直流电通过导体(如电极)进入人体,流经治疗区域,并在人体组织内形成一定的电流分布。
电流的传导路径主要包括肌肉、神经及其周围组织。
2. 电阻与电导人体组织的电阻和电导决定了电流在人体内的传导程度。
不同的组织对电流的导电性有所差异,对电阻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肌肉组织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而脂肪组织则具有较高的电阻。
3. 神经传导直流电对神经传导有明显的影响,能够改变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并对神经突触传导起到调节作用。
通过对神经的刺激,直流电疗法能够改变神经兴奋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4. 细胞膜透过性直流电疗法对细胞膜透过性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
这种改变有助于改善细胞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减轻炎症反应等。
5. 电活性物质的影响直流电疗法能够改变电活性物质(如酶、激素等)的活性和分布,从而调节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
这种调节作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组织修复等。
应用范围直流电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康复领域。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治疗目的,直流电疗法可以用于以下方面:1.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直流电疗法对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的治疗效果显著。
它可以通过改变神经弥散现象、促进神经突触传导等来改善神经功能。
2. 肌肉功能障碍的康复直流电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肌肉神经,改善肌肉的收缩力和协调性,促进肌肉的康复。
它广泛应用于肌肉损伤、肌无力等方面的康复治疗。
3. 疼痛的缓解直流电疗法可以通过改变神经兴奋性、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等来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如肌肉疼痛、神经痛等。
4. 炎症反应的调节直流电疗法对炎症反应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第2章 直流电疗法(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

• 注意酸碱烧伤
• 遵医嘱选择不同的药物配制成不同浓度 的导入药液备用,药物必须新鲜、无污 染
• 另外配浸药所用的滤纸、纱布、衬垫要 注明阳极(+)和阴极(-)
治疗方法(一)
• 衬垫法 – 眼-枕法 – 额一枕法 – 面部治疗法 – 乳腺区反射治疗法 – 领区反射治疗法 – 全身直流电药物导 入法 • 电水浴法
治疗方法(二)
第二章 直流电疗法
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
定义
• 直流离子导入电疗法(electrophoresis)
使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黏膜 或伤口导入体内进行治疗的方法,称为 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直流电药Fra bibliotek离子导入原理(一)
•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解为带电荷的离子, 电解质中的正负离子的总数相等
• 在溶液中通上直流电,在直流电场的作 用下负离子向正极移动,正离子向负极 移动,这是电离学说的要点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原理(二)
• 在药物溶液中,一部分药物离解成不同电 荷的离子或者带电的胶体微粒 • 离子导入就是利用直流电场的作用和电荷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使无机化合 物或者有机化合物药物离子、带电的胶体 微粒进入人体
直流电离子导入有以下特点
• 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原理, 利用直流电能将药物离子经完整皮肤导 入体内 • 由直流电导入体内的药物保持原有的药 理性质 • 阳离子只能从阳极导入,阴离子只能从 阴极导入
临床应用--适应证(二)
• 眼部疾患 – 角膜浑浊、虹膜睫状体炎、中心性视网膜脉 络炎、角膜炎 • 内脏疾患 – 高血压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胃十二指肠 溃疡、慢性胃炎。慢性前列腺炎,功能性子 宫出血
临床应用--适应证(三)
• 放射线治疗反应 – 过敏性紫癜、荨麻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的影响
直流电对神经系统功能有明显的影响,这是直流电作用的 特点之一。当通过弱或中等强度的直流电时,阳极下神经兴奋 性降低而阴极下兴奋性升高;当通过的电流强度较大或通电时 间较长时,阴极下会由兴奋性升高转向降低;如果电流强度进 一步增大或者通电时间很长,阴极下兴奋性甚至可能完全消失, 称为阴极抑制。这是因为K+的浓度进一步增高时,膜结构更加 疏松,通透性过度增高,完全失支了对离子的选择性阻挡作用, 不能维持正常的膜电位,而失去了产生兴奋的基本条件。
直流电疗法
•
直流电疗法(Galvanization)是使用低电压的平稳直流电通过人体 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最早应用的电疗之一。目前,单纯应用 直流电疗法较少。但它是离子导入疗法和低频电疗法的基础。
1.平稳直流电
2.脉动直流电 不规则脉动直流电
3.断续直流电(方形波)
规则脉动直流电
直流电的生物物理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
人体内各种体液是组织细胞进行各种代谢和功能活动的内在环
境,体液中含有各种电解质。体液中的电解质对维持细胞内外液 的容量和渗透,酸碱平衡,神经肌肉兴奋性等具重要作用,而一 些微量元素是许多酶的激活剂。体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有K+、Na+、 Ca2+、Mg2+等,而阴离子有C1-、HCO3-、HPO43-、SO42-, 有机酸离子和蛋白质等。所以人体体液是电解质溶液,人体组织 是电解质导体,能够导电。直流电治疗时,两电极间存在着稳定 不变的电势差,人体组织内各种离子向一定的方向移动而形成电 流。由于离子移动并引起体液中离子浓度对比的变化是直流电生 物理化作用的基础。
改变组织含水量
• 在直流电作用下,由于发生电泳和电渗,阴极下水分子增 加,蛋白分散升高,组织膨胀和变得松软,而阳极下组织水分 减少,蛋白质分散度降低,组织较干燥致密。 例如,将蛙头切除,挂在木架上,后掌各浸入装着自来水 的杯中,两杯分别连阴极和阳极。通电40~60分钟,电流强 度10mA,断电后检查两后脚掌,可以发现阴极脚掌的皮肤附 着一层粘液,肌肉肿胀松软,皮肤容易剥离;阳极脚掌的皮肤 较干燥、肌肉干瘪,皮肤不易剥离。
电解和水化
电解电解质溶液导电时,溶液中离子发生迁移和电极表面发生 化学反应的过程,称为电解。 电解质溶解在水中时,一部分离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被 一层水分子所包围,称为离子的水化。 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时,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上获得电 子而还原成为原子或原子团,电子从外电路进入溶液;阴离子移向 阳极并在阳极上放出电子而氧化为原子或原子团,电子离开溶液流 入外电路。在电极上产生物这些原子或原子团,或者它们同溶剂进 一步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新物质,叫做电解产物。
•
细胞膜通透性变化 •
蛋白质的稳定性与电荷、水化膜、酸硷度和电解质有密切 关系。在直流电阳极下,由于脱水,偏酸性,蛋白质接近等 特点,蛋白质分散度降低,易于聚集凝结,而且阳极下Ca2+ 浓度相对增高,细胞膜变得较致密,因此阳极使细胞膜通透 性降低,物质经膜交换减慢。而阴极组织含水量增加,偏硷 性,偏离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分散度升高,而且阴 极下K+浓度相对升高,细胞膜变疏松,通透性升高,物质经 膜交换加速。
组织兴奋性变化
• •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应激性)需要体液中各种电解质维持一定 的比例。其关系如下:
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体液中K+、Na+、Ca+、Mg2+都向阴极方向移动, 由于K+和Na+的水化膜较薄,移动速度较快,所以在阴极下K+和Na+的浓度 相对升高,以及阴极下硷性升高,H+浓度较低,所以阴极有提高组织兴奋性 作用,而阳极下的Ca2+和Mg2+的浓度相对增加,H+浓度较高,所以阴极有降 低组织兴奋性的作用。 • 直流电能改变细胞膜两侧原有的膜电位的水平(或叫做改变膜的极化状 态)。阴极使膜的两侧产生一个外负内正的电压降(电位差),这个电位差 将使膜两侧原有的外正内负的膜电位的数值减少,使膜处于一种低极化状态, 因而应激性升高;而阳极下,由于在膜的两侧产生一个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和膜两侧原有的电位差同方向,膜电位增高,处于一种超极化状态,因而应 激性降低。
•
直注电通过人体时,蛋白粒子及其吸附层向阳极移动, 是为电泳;扩散层正离子连同其水化膜向阴极移动则为电渗。 由于蛋白胶体的移动影响了蛋白的分布和密度,同时,由于 电渗,将使一极下的水分相对增多,而另一极则相对脱水, 这些将对生理活动产生影响。
酸碱度改变
• 在直流电作用下,硷金属离子Na+、K+和硷性金属离子 Ca2+、Mg2+等向阴极移动,而许多酸根和有机酸向阳极移 动;同时由于阴极下产生硷性电解产物而阳极下产生酸性电 解产物,所以在阴极下硷性升高,而阳极部位呈酸性。两极 下的酸硷电解产物蓄积到很高浓度时,可以破坏组织而引烧 伤,治疗时必须注意防止,但也可利用来拨除倒睫毛,破坏 疣痣等。
电泳与电渗
•
这是胶体分散体系在直流电作用下同时出现的两种现象。蛋白质为两性 电解质。在硷性溶液中,蛋白质的羧基离解出氢离子而带负电荷呈酸性: 在酸性溶液中,蛋白质的氨基结合氢离子而带正电荷呈硷性。
•
人体内血液、淋巴和脑脊液等体液,在正常情况下为弱硷性,因而蛋白 离表面带负电荷。正电荷离子被蛋白表面负电荷吸引而分布在蛋白周围, 形成一种独特的电荷分布:蛋白表面负电荷和这些负电荷所吸引的少数正 电荷构成吸附层,吸附层四周的正电荷构成扩散层。吸附层虽有少数正电 荷,但仍以负电荷居多,因此带负电:扩散层则为正电荷组成。这两层间 产生一定的电位,称为Zeta电位。
直流电生理作用与治疗作用
•
在直流电作用下,由于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物理化变动,从而引起机体相应的生理反应。通过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改善病理生理 过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一)促进局部小血管扩张和加强组织营养
•
直流电治疗后,可看到放电极部位皮肤充血潮红。有人曾用红外线显像等方法测定, 在直流电治疗后,局部血液循环量可增加140%左右,可持续30~40分钟以上。由于 局部小血管扩张,血循环改善,加强组织的营养,提高细胞的生活能力,加速代谢产 物的排除,因而直流电有促进炎症消散,提高组织功能,促进再生过程等作用。血管 舒缩反应是机体对外界刺激最普遍的生理反应之一。直流电引起局部组织内理化性质 的变化,对神经末梢产生刺激,通过轴索反射和节段反射而引起小血管扩张。此外, 直流电的作用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有微量蛋白质变性分解而产生一些分解产物,也 有扩张血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