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

• 首先说出你观察到了什么,要把观察、发现 的过程写具体;然后写出你受到什么启发,准 备发明什么;再写出你发明东西的样子、作 用,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最后说 说你为了实现你的发 文章中心:文章通过记叙 ,抒发 了 • 1.开头: • 2.具体叙述一个事例(或者两个以上) • 3自己受到了: • 结尾:
• 根据蜜蜂的“天然罗盘 ”所具有的气象导 航、 地磁导航和重力场导航能力的研究, 仿效设计出一种能提高分辨率的电子模型,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照相、电视、识别机等 方面。
许多动物都有脚,但壁虎的脚却与众 不同。 壁虎的脚上是有吸盘的,轻轻一吸墙 壁,壁虎就能在墙上任意行走了。壁虎在 捕食的时候,靠这双脚就可以轻松捕获食 物了。 我们从壁虎的脚上得到启示,可以解 决很多难题。根据壁虎脚上的吸盘,给鞋 底装上一个,就能向壁虎一样走在墙上, 这就是“吸盘鞋”。有了“吸盘鞋”,在 救火时,消防员穿上这种鞋就可以轻而易 举的将救火工具送上楼,迅速灭掉火。进 行攀岩比赛时,选手可以穿上“吸盘鞋” 戴上“吸盘手套”,就能牢牢扒住岩石, 即给选手们减少了难度,又保证了安全 , 真是两全其美。 粉刷墙壁时,粉刷工穿上“吸盘鞋”, 再刷起来就省事多了。 大自然就像人类的老师,给我们以启 发,等待我们去发明创造。
今天,我们来 谈谈苍蝇。同学们 可能会说:“苍蝇 这种害虫有什么 用?”别着急,虽 然苍蝇生于粪便和 垃圾中,携带了进 3400多万的病菌, 让我们感染了伤寒、 痢疾、霍乱等等很 多病毒,犯了很多 罪行,让自己的家 族臭名远扬,可是 还有些可以利用的 方面!比方说:
第一,苍蝇的脚能像吸盘一样牢牢地吸住物体,也许 我们也可以学习苍蝇,将玻璃制的用具贴上“蝇脚膜”, 那从高处摔下来也安然无恙;还可以仿造苍蝇的脚制成 “蝇角鞋”,那人就不会摔倒了! 第二,苍蝇拥有超强的抵抗力,能够抵制病毒的危害, 如果人能发现苍蝇能够抵制病菌的办法并用此作成疫苗, 打在人身上,不就可以抵抗传染病的发生了吗? 第三,苍蝇是用触角来嗅觉的,别看它小,但它嗅觉 可灵敏啦!现在,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 体分析仪。它的用处是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成分。 第四,人类发现了苍蝇头上的复眼能单独成像,便发 明了“蝇照相机”,最多可以拍摄1329张一模一样的照 片。 哎呀!看来,苍蝇也是我们学习的范例,可用之处 还真不少!如果人类对它再研究研究,人类就会有很大的

大自然的启示习作指导

大自然的启示习作指导

大自然的启示习作指导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将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发现或启示有条理地写下来。

2、激发学生的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大自然的启示视频资料、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通过第三组课文的学习和我们本学期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你能说说从大自然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吗?生:蝙蝠——雷达生:蜻蜓——飞机生:青蛙的眼睛——电子蛙眼生:鲸——流线型轮船师:同学们,生物真是我们人类的好老师,大自然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除了蝙蝠、蜻蜓、青蛙、鲸给我们启示外,还有其他生物给我们启示吗?今天,让我们来动手写一写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出示PPT)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第三组的课文写的都是大自然的启示,你们觉得哪一篇课文写得最好?为什么?生:师: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写一写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的文章,请看习作要求,(出示PPT),指名读。

生:读习作要求:把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给人类启示的资料,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或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和同学交流。

二、观察与发现师:同学们,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探讨一起这类文章的习作方法,看视频时,请注意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一、你观察到了什么?二、人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出示PPT)生:看视频。

师:同学们,你观察到了什么?人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三、写法指导:1、题目:突出中心。

2、开头:点题,开门见山。

3、中间:具体,内容充实。

4、结尾:小结,总领全文。

四、习作展示。

五、自评、小组评。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

• 习作提纲示例: • 题目:xxx给人类的启示 • 开头:简单的介绍xxx是一种什么事物。 • 中间:写我的疑问,我解决的问题。 • 写我如何一步步寻找问题的原因的。是通
过查资料,还是问老师,还是上网,还是 问爸爸、妈妈;然后引用事实依据来解释 原因。(详写) • 我得到的结论。(略写,简单带过即可)
沙尘暴

沙尘暴成因
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 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 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 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 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沙尘暴治理
1.加强环境的保护。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 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 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
• 结尾:写xxx给人类的启示。
• 首先说出你观察到了什么,要把观 察、发现的过程写具体;再写了解到什 么特点或功能,; 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 来哪些方便;最后说说可以解决人类生 活 的哪些问题。
.确定习作的题目: 《发现,让我快乐无比 》。 《XX的启示》 《XX(一种现象),你是我的老 师》 《感悟XX(一种现象)》 《由XX想到的》或直接以观察到 现象为题。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及例文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及例文

大自然的确是人类的老师。

只要留心观察,你就能从中有所发现并得到启示:例如:1.含羞草默默收拢叶片,那是告诉我们不要张扬。

2.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3.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持。

4.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

5 .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处处留心皆学问清晨,我在自家的墙角边发现了一张蜘蛛网,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捉来一只小蚂蚱放在蜘蛛网上。

不一会儿,从墙缝里爬出一只蜘蛛,它在蚂蚱身边吐出一股白色的丝,把蚂蚱缠了起来,便回洞了。

我百思不解:蜘蛛为什么回洞了,怎么不吃掉蚂蚱呢?我又继续观察起来。

可等了好久,蜘蛛就是不出来。

第二天,我惊奇的发现蜘蛛已经把小蚂蚱吃了,网上只留下一只空壳。

我极为奇怪,蜘蛛为什么不吃壳呢?为了找到答案,我翻阅了很多资料,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

原来,蜘蛛捕到猎物后,先将猎物用丝缠绕起来,再吐出一种消化液,注入猎物体内,这种消化液可以溶解由蛋白质组成的昆虫的内部组织,待昆虫一命呜呼后,就会变成汁液。

蜘蛛就可大口大口地吮吸了。

因为昆虫的外壳不是蛋白质组成的,所以蚂蚱的外壳被完整地留在网上。

通过这次意外的发现,我知道了蜘蛛吃食的奥秘。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发现,却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处处留心皆学问。

看似平拉凡凡的大自然,实际上有无穷的奥秘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大自然的启示大自然会给我们启示。

这不,在我观察蚂蚁时,我就得到了一个启示。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悠然自得地坐在小区里的石凳上享受清晨的美景。

正当我不经意低头时,突然发现一块白色的东西在缓缓地移动着。

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几只蚂蚁在搬一块小小的面包屑。

我想:这附近一定有蚁巢。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便四周找了起来。

不一会儿,隐蔽在花丛下的蚁巢被我找了出来。

我继续观察蚂蚁的搬运情况。

只见那几只小小的蚂蚁扛着一块面包屑,爬得还比较快,真要把蚂蚁称为“大力士”!过了一会儿,一只小蚂蚁从面包屑下跑了出来,急忙钻进蚁巢,接着,一只大而强壮的蚂蚁跟着小蚂蚁爬了出来。

《大自然的启示》写作指导_四年级

《大自然的启示》写作指导_四年级

首先我们理解这次习作的要求:选择对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的实行观察发现,把观察发现中的活动经过、亲自感受和体验写出来。

这次作文要求表现出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思想感情及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风貌。

写作思路提示: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教会我们怎样生活;教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和真谛。

假如你细心地思考一下,你获得很多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从动物身上的启示所发明的:人们模仿鸡蛋外形的特点,建造了拱形桥;受鸟儿飞翔的启示,发明了飞机,从植物身上的启示所发明的:从茅草划破手指,发明了锯;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表现出为生存而合作互助;从蜜蜂身上我们也可看到团结、分工的精神…..以上这些启示数不胜数。

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一定会发现大自然众多的秘密。

写作要领和考前须知:本次习作有两个要领和需要注意的环节:一、它和我们写状物文章略有不同。

状物文章一般具备物品的外观(形)和用途(习性),再加上能托物言志即可。

但本次习作不但要写动、植物的外形、自然现象等表象东西,更重要要把发现的本质特征——例如:原因、原理、性质、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写出来。

二、结尾要把自己受到的启示写出来,也就是把分析研究后的结论、观察发现后的见解写出来。

也能够写出观察活动后心得体会。

三、注意写作顺序:有两种顺序供参考:1. 按照以观察——发现——启示为重点线索来写;2. 按照由果转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写。

即:先说明什麽给了我启示,在讲述怎麽给了启示的过程。

习作提纲例如:啄木鸟给人类的启示开头:简单的介绍啄木鸟是一种什麽动物。

如:森林卫士中间:写我的疑问:啄木鸟为什麽不怕震?写我是怎样发现啄木鸟不怕震。

(略写,简单带过即可)写我如何一步步寻找啄木鸟不怕震的原因。

是通过查资料,还是问老师,还是上网,还是问爸爸、妈妈;然后引用事实依据来解释原因。

(详写)结尾:写啄木鸟给人类的启示。

啄木鸟的奥秘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精选)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精选)

哎呀!看来,苍蝇也是我们学习的 范例,可用之处还真不少!如果人类 对它再研究研究,人类就会有很大的 飞跃!苍蝇因此成为有功之臣,应当 重赏!
• 根据蜜蜂的“天然罗盘 ”所具有的气 象导航、 地磁导航和重力场导航能力 的研究,仿效设计出一种能提高分辨 率的电子模型,这种模型可以用于照 相、电视、识别机等方面。
为苍蝇正名
今天,我们来谈谈 苍蝇。同学们可能会 说:“苍蝇这种害虫 有什么用?”别着急, 虽然苍蝇生于粪便和 垃圾中,携带了近 3400多万的病菌,让 我们感染了伤寒、痢 疾、霍乱等等很多病 毒,犯了很多罪行, 让自己的家族臭名远 扬,可是还有些可以 利用的方面!比方说:
第一,苍蝇的脚能像吸盘一样牢牢地 吸住物体,也许我们也可以学习苍蝇,将 玻璃制的用具贴上“蝇脚膜”,那从高处 摔下来也安然无恙;还可以仿造苍蝇的脚 制成“蝇角鞋”,那人就不会摔倒了!
• 首先说出你观察到了什么,要把观 察、发现的过程写具体;然后写出你受 到什么启发,准备发明什么;再写出你发 明东西的样子、作用,能够为人们的生 活带来哪些方便;最后说说你为了实现 你的发明,准备做一些怎样的努力。
• 写作提纲
• 文章题目:
• 文章中心:文章通过记叙
,
抒发了
• 1.开头:
• 2.具体叙述一个事例(或者两个以上)
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只好请教邻 居赵叔叔。他告诉我,牵牛花会变颜色是 因为花中含有花青素,这种色素在碱性溶 液中为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就变成红色。 随着从早到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变 化,植物体内液体酸性不断提高,从而出 现了花由蓝变红的奇妙现象。因此,观察 牵牛花的颜色,就可以知道空气中二氧化 碳的浓度。
第二,苍蝇拥有超强的抵抗力,能够
抵制病毒的危害,如果人能发现苍蝇能够 抵制病菌的办法并用此作成疫苗,打在人 身上,不就可以抵抗传染病的发生了吗?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该怎么写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该怎么写

大自然的启示导言自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得以生存。

而在与大自然的交互中,我们不仅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恩赐,更能从中获得心灵上的启示。

本篇作文将探讨大自然的启示,并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大自然以其壮丽的景色和广袤的景观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震撼和启示。

比如,高山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万物的伟大和自然力量的无穷;大海则给予我们宽广的视野和无边无际的自由。

这种壮丽景观常常让我们沉思,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

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告诉我们,人类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存在,应当以谦虚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珍惜眼前的一切。

第二部分:大自然的循环与平衡大自然以其严谨的循环规律和微妙的平衡状态让我们惊叹不已。

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季节的更替,生命的诞生和死亡,都在一个完整的循环中完成。

大自然中的每个生物都有其独特的角色和作用,彼此之间相互依存。

这种平衡的状态让我们明白,只有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共处,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

大自然的循环与平衡启示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与他人友好相待,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三部分:大自然的生命力大自然以其无穷的生命力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和不息。

即使在严寒的冬季,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也能找到生存的机会。

种子在寒冷的土壤中孕育生命,然后悄悄地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大自然的生命力告诉我们,无论面临多少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心灵,我们就能战胜困难,迎接未来。

结论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伙伴和导师。

它通过壮丽的景观、循环与平衡以及生命力给予我们众多的启示。

在我们与大自然的交互过程中,我们应当学会珍惜和尊重自然,同时也应该从大自然中汲取智慧,指引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注:以上内容为Markdown格式文本输出,字数约为187字。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生物种类。

2. 讨论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验。

3.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和影响,例如自然界的平衡、生物的适应能力等。

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验。

第二章:大自然的美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大自然的不同景观,如山脉、河流、湖泊、海滩等。

2. 讨论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

教学活动:1. 展示大自然的不同景观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大自然的美丽之处。

3.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变化。

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大自然美丽的感受和观察。

第三章:大自然的启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教学内容:1. 介绍大自然中的生物和自然现象,如动植物的适应能力、天气变化等。

2. 讨论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展示大自然的生物和自然现象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大自然的启示和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平衡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大自然启示的感受和思考。

第四章: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和互动。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如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

2. 讨论人类对大自然的影响和责任。

教学活动:1. 展示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人类与大自然的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刷墙壁时,粉刷工穿上“吸盘 鞋”,再刷起来就省事多了。 大自然就像人类的老师,给我们以 启发,等待我们去发明创造。
• 古人云:师法自然。大自然的确是人类的 老师。只要留心观察它,你就会从中发现 并得到有益的启示: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 那是在教我们谦虚;一群蚂蚁能抬走“庞然 大物”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柔弱的水珠能滴 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忍;蜜蜂在花丛中 忙碌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含羞草默默 收拢叶片,那是在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扬。
为苍蝇正名
• 根据蜜蜂的“天然罗盘 ”所具有的气 辨 率的电子模型,这种模型可以用于照 相、电视、识别机等方面。
许多动物都有脚, 但壁虎的脚却与众不 同。 壁虎的脚上是有 吸盘的,轻轻一吸墙 壁,壁虎就能在墙上 任意行走了。壁虎在 捕食的时候,靠这双 脚就可以轻松捕获食 物了。
• 大自然是美妙的,多姿多彩的。它就好比 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天与大自然和谐相 处,感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美好的一切;它 还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启发着我们不断的 发明与创造。
• 悉尼歌剧院
• 北京火车站
今天,我们来谈谈 苍蝇。同学们可能会 说:“苍蝇这种害虫 有什么用?”别着急, 虽然苍蝇生于粪便和 垃圾中,携带了近 3400多万的病菌,让 我们感染了伤寒、痢 疾、霍乱等等很多病 毒,犯了很多罪行, 让自己的家族臭名远 扬,可是还有些可以 利用的方面!比方说:

第三,苍蝇是用触角来嗅觉的, 别看它小,但它嗅觉可灵敏啦!现在, 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 气体分析仪。它的用处是用于检测空 气中的成分。 • 第四,人类发现了苍蝇头上的复 眼能单独成像,便发明了“蝇照相 机”,最多可以拍摄1329张一模一样 的照片。
哎呀!看来,苍蝇也是我们学习的 范例,可用之处还真不少!如果人类 对它再研究研究,人类就会有很大的 飞跃!苍蝇因此成为有功之臣,应当 重赏!
第一,苍蝇的脚能像吸盘一样牢牢地 吸住物体,也许我们也可以学习苍蝇,将 玻璃制的用具贴上“蝇脚膜”,那从高处 摔下来也安然无恙;还可以仿造苍蝇的脚 制成“蝇角鞋”,那人就不会摔倒了! 第二,苍蝇拥有超强的抵抗力,能够 抵制病毒的危害,如果人能发现苍蝇能够 抵制病菌的办法并用此作成疫苗,打在人 身上,不就可以抵抗传染病的发生了吗?
作文指导
• 首先说出你观察到了什么:如植物生 长的奥秘,或动物的奇特本领,或一 些自然现象。 • 然后把观察、发现的过程写具体,把 观察的对象的活动写生动。 • 最后写出你受到什么启发。
• • • •
结构提纲: 发现了什么? 发现的过程,发现时的喜悦。 发现后的体会和感受。

我们从壁虎的脚上得到启示,可以 解决很多难题。根据壁虎脚上的吸盘, 给鞋底装上一个吸盘,就能像壁虎一 样走在墙上,这就是“吸盘鞋”。有 了“吸盘鞋”,在救火时,消防员穿 上这种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救火工 具送上楼,迅速灭掉火。进行攀岩比 赛时,选手穿上“吸盘鞋”,戴上 “吸盘手套”,就能牢牢扒住岩石, 既给选手们减少了难度,又保证了安 全 ,真是两全其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