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技术及其参数评价储层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地化录井储层评价技术

地化录井储层评价技术

Soi
=
Voi Φ·V岩石
·100
%
Soi ———含油饱和度 ; Voi ———岩石中原油体积 ; V岩石 ———岩石体积 ; Φ ———岩石孔隙度 。
1. 2. 1 烃类恢复系数的确定 计算含油饱和度必须将分析参数恢复到地层原始状态 。这
就是说 ,确定含油饱和度 ,烃类恢复系数是一个关键 。 在地质录井中 ,唯有密闭取心地层烃类损失极小 ,岩心 、井壁
层段的热解 、P~ K及试油资料的收集 、分析计算后 ,得出表 4 所 示的结论 。
含油饱和度 储层性质
表 4 含油饱和度判别储层性质表
> 20 % 7 %~20 % 3 %~7 %
油层
油水同层
水层
<3% 干层
(2) 若将含油饱和度式中原油密度 do 、岩石密度 d岩石 取常

,那么
,我们就可以得到比值
说明 : (1) 此方法只做为判断和预测辅助手段之一 ,并不是判断油 气层的主要手段 。 (2) 运用此方法时 ,必须考虑有机化工料和煤层的影响 。 (3) 对距含油气储层较远的泥岩段不适用 。 (4) 此方法只对含油气显示的层适用 ,对水层和干层还难以 区别 。
热解 Ⅲ周期分析 5 项参数 S0 、S1 、S21 、S22 、S23 ,用各参数的 不同比值为指数可判别原油性质 :
通过对完钻井不同含油级别岩心地化含油饱和度的计算 、 统计得出表 6 所示结果 。
表 6 含油级别岩心地化含油饱和度统计表
指标
计算 、统计结果
含油饱和度 ( %) > 90 90~70 70~45 45~13 13~7 < 7
含油级别 饱含油 富含油 油浸 油斑 油迹 萤光

录井解释评价技术简介

录井解释评价技术简介

原解释评价技术简介一、气测解释图版1、三角形图版法烃组分三角形图解法是用减去背景值后的C 1、C 2、C 3、C 4和C T (CT =C 1+C 2+C 3+C 4)值,计算出C 2/C T 、C 3/C T 、nC 4/C T 三个比值,做出一个三角形烃组分比值图。

,图中虚线所圈闭的S 区域是有试油价值的“价值区”,或称“可生产区”,它是法国GEOSERVICES 公司给出的。

我们以此例图来说明具体作图的方法(图3-1)。

按C 2/C T 值做一条平行于C 3/C T 轴的直线,按C 3/C T 值做一条平行于nC4/CT 轴的直线,按nC 4/C T 值做一条平行于C 2/C T 轴的直线,三线相交构成一个三角形。

将此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与相应轴的0点连线,得到三条线的交点M 。

解释时,根据三角形顶尖的指向和M 点在解释图中的位置来判断储层内流体的性质。

(1).如果三角形顶点朝上,是正三角形,该层为气层;若顶点朝下,是倒三角形,则该层为油层。

(2).若M 点落在S 价值区内,则认为其组分符合正常的地球化学指标,该储集层有生产价值;反之,若M 点落在S 区以外,则其组分异常,可能是水层中的溶解气、残余烃或油页岩,无生产能力。

必须指出的是,三角形顶尖朝上还是朝下,与解释图所定的三角坐标轴的上图3-1 三角形图解法例图限值密切相关。

换言之,同样的C2/CT、C3/CT、nC4/CT值点绘在不同上限标值的图版上,三角形顶尖指向有可能不同,价值区S的区域界限也将不同。

这种图解法所给出的原始上限标值为0.17,即17%。

2、烃比值法烃比值法是在60年代末由美国BAROID公司的皮克斯勒提出的,因而得名。

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色谱录井资料解释时,先选举已减去背景值的C1~C5值计算出C1/C2、C1/C3、C1/C4、C1/C5四个比值,然后将它们点绘在如图3-2所示的纵坐标为对数的烃比值解释图上,且将各点连成线段。

录井技术在吉林油田四个地区储集层评价中的应用

录井技术在吉林油田四个地区储集层评价中的应用

每一种 录井技 术 都 有 自己 的特 点 : 屑 、 心 、 壁 岩 岩 井 取 心 录井可 以直 接 观察 储 集 层 油气 显 示 分 布 情 况 ; 气 测 录井对 天然气 十分 敏 感 , 以定 性 描述 储 集 层 可
油 气纵 向分 布特 征 ; 岩石 热 解 地 化 录 井 可 以定 量 描 述储 集层 含油 丰度 ; 量 荧 光 录井 可 以 给 出地 层 的 定 原 油含量 及反 映油 质 轻 重 的油性 指 数 ; 热解 气 相 色
谱 录井 可 以了解储 集 层 原 油 性 质 的细 微 变 化 、 油 原
遭受 破坏 的程 度 ; 核磁 共 振 录井 可 以 定量 描 述 储 集 层物 性 等 。 由于单 项 录井 技 术 的 局 限性 , 了提 高油 气 层 为 评价 的准 确性 , 场利 用 录井 资 料解 释评 价 油 气 层 现
Hale Waihona Puke 0 引 言 随着现代 科学 的发 展 , 录井 技术种 类越 来越 多 ,
20 0 8年来 2 0多 口井 的相关 数 据 进行 统 计 分析 、 0 研
究 和 总结 , 立 了不 同地 区不 同类 型 储 集 层 的 录井 建 解 释评 价方 法 , 这些 方 法 可 有 效提 高 储 集 层评 价 精
潘桂林
进 尺的加 深 , 下部气 层 的全烃 基值 会抬 高 , 且后效 气
工 程 师 ,9 2年 生 ,2 0 17 0 8年 毕 业 于 中 国 石 油 大学 ( 东 ) 源勘 察 工 程 专 业 , 在 大 庆 钻 探 工 程 公 司 地 质 录 井 二 公 司从 事 录 井 综 合 华 资 现
第2卷 1
第1 期
录 井 工 程

PK录井技术及其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PK录井技术及其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PK录井技术及其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PK录井技术及其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PK仪是可在现场快速分析岩样孔隙度(P)、渗透率(K)、自由流体指数(FF)及束缚水饱和度(IW)四项参数的录井仪器。

PK录井技术起源于美国,1984年开始在美国及中东一些地区投入商业应用。

PK仪可分析岩屑、岩心及井壁取心等岩样,具有用量少、速度快、成本低、可全井段分析等优点,目前,已在大庆、新疆、胜利等油田推广应用。

(一)PK仪的基本原理PK仪的基本原理是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简单地讲,核磁共振与磁性原子核的能级跃迁有关,用于测量和描述这些跃迁的光谱技术叫做核磁共振(NMR)及脉冲核磁共振(PNMR)技术。

PK仪利用磁钢来提供横向的恒定磁场,利用射频振荡电路来产生一个纵向的、频率与Larmor进动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从而满足核磁共振的基本要求。

当发生核磁共振时,处于低能级的氢原子核就从射频磁场吸收能量而跃迁到高能级,这个过程叫做核驰豫。

原有的平衡被破坏后,原子核系统力图恢复平衡,该系统重新建立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T,称之为驰豫时间。

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驰豫时间。

驰豫时间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连续观察到核磁共振现象。

可见,PK仪实际上是脉冲核磁共振谱仪,它采用自差法来检测核磁共振信号。

样品中氢原子核数目越多,从射频磁场中吸收的能量也就越多,产生的信号也就越大。

PK仪就是通过测定岩石孔隙水中氢原子核的驰豫时间及岩样信号,然后再通过程序中的公式来确定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自由流体指数及束缚水饱和度,这四项参数的意义分述如下:孔隙度:岩样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单位用百分数表示。

渗透率:岩样孔隙的表面积与其体积的比值,单位md(毫达西)。

自由流体指数:孔隙中可动流体的体积占样品总体积的百分数。

束缚水饱和度:驰豫时间小于12毫秒的流体认为是被束缚的。

这一部分流体主要是与粘土矿物伴生,不能流动,用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表示。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储层分析方法的改进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储层分析方法的改进
作者简介 :陈永胜 ( 7一), 甘肃通渭人, 1 1 9 男, 大学本科, 工
图1 样品未被盐水饱和 的T弛豫图谱 2
程 师 ,现在 西部钻探吐 哈录井工程 公司从事录井 综合研 究与 分公 司生 产管理工作。
3 一 ■ 技术交流 6

2 ] 第1 备 石1 化 设 0和 工 油年

油 层 物 理 上 的 含义 为岩 石 中不 同大 小 的孔 隙 占总 孔 隙 的 比例 )。 从而 得 到 储 层孔 隙度 、渗 透 率 、 含 油 饱 和度 、 可动 流 体 、 束 缚 流体 、孔 径 分 布 等 物 理参数 。
2 核磁共振录井分析的影响因素
21 品放 置 时间对 核磁 共振 测量 结果 的影响 .样 对 L1 . 3 第 6 号 岩 芯 样 放 置 不 同 时 间再进 09 井 6 行 核 磁 共 振扫 描 ,发 现 样 品 孔 隙度 、渗 透 率 的 数 值 随着样 品放 置 时间 的增 加 而降低 ,如表 l 。
第 1 期 2
. 5. 3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储层分析方法的改进
陈永胜 ,向斌 ,严晓琴
( 西部钻探吐哈录井工程 公司, 新疆 都善 8 8 0 ) 3 2 2
[ 摘
要】通过分析核磁 共振 录井技 术的影响 因素 ,提 出了改进方法,实现 了利用核磁共振分析技 术测量储 层物性和解释评
价 储 层 的 目的 ,应 用 效 果 较好 。
[ 关键词]核磁 共振 分析技术 ;储层;影响 因素;方法
核磁 共 振 分 析 技 术 目前 已广 泛应 用 于 录 井 储 层 分 析 ,通 过 对 岩 芯和 岩 屑 进 行 检 测 ,可 测 得 孔 隙度 、渗 透 率 、 可 动流 体 饱 和 度 、 含 油饱 和 度 等 系 列 反 映 储 层 性质 的参 数 ,能 极 大提 高储 层 油 气 评 价 的准 确 性 , 是 与其 它 资 料 结 合进 行 储集 层 性 质 评 价 的最佳 方法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总 结 吐 哈盆 地 储 层 核 磁 共 振 录 井数 据 ,探 讨 了影 响核 磁 共 振 录 井 储 层 分 析 的 各 种 因 素 ,提 出 了改进 方 法 和 思 路 , 以便 系 统 建 立 、完 善 和 进 一 步 推广 应 用 核 磁 共 振录 井方 法 。

利用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精细评价油气储层

利用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精细评价油气储层
1 1 储 层物 性评 价 .
要 强调 其及 时性 ; 隙流 体 评 价不 仅 要 评 价含 油 气 孔
丰度 , 还要评 价 含 水性 和 流 体 可动 性 。核 磁 共 振 ] 录井技 术是解 决上 述 问题 最有 效 的 手段 , 物性 的及 时性是 室 内常规分 析 和 测井 所 不 可 比拟 的 , 体 的 流
样 、 和 样 、 泡 样 ) 叠 加 分 析 , 以评 价 润 湿 饱 浸 的 可
03 . ms时 , 丢失粘 土束 缚孔 隙 的信息 , 会 所测 得 的孑 L 隙度相 当于 有 效 孔 隙 度 。 国外 的 MR-ML ” 磁 核
共 振 录 井仪 ( TE一0 1 ms 提 供 了 三个 截 止 值 , .6 ) 其
核磁 共振 T 。累积 曲线 同毛管 压力 曲线 一样 具
有两 头 陡 、 中间缓 的特 征 。中间平 缓段 越接近水 平 ,
其分 选性越 好 。中间平缓段 的段数 与 T2谱 峰 的个
数相 对应 ( 1 , 峰 结 构 的 T 图 )单 谱 , 累 积 曲线 的 其 平缓 段为一 段 式 , 谱 的峰 形 越 窄 , T 平缓 段 越 接 近 水平 , 其分 选 性 越 好 。对 于 双 峰 和 多 峰 ( 峰 或 四 三
大 孔 隙越多 , 物性 越好 。要 准确评 价储 层 的孑 隙度 , L
的局面 , 突破 了 录井不能 评价 流体分 布状 态 的瓶 颈 , 促 进 了油气层 综合 解 释 水 平 的大 幅 度 提 高 , 为油 气
勘 探开 发做 出 了不 可磨 灭 的贡 献 。
核 磁共振 录井 技术研 发 的主要 目的是 快速评 价
孔 隙度 性质 取决 于 T E的大 小 。

水平井地质录井技术设计探讨

水平井地质录井技术设计探讨

水平井地质录井技术设计探讨二、水平井地质特点1. 地层构造复杂:水平井地质条件较为特殊,储层多数为复杂构造的碳酸盐岩、砂岩等,地层断层、节理发育,孔隙度差异较大。

2. 形成机理独特:水平井地质形成机理包括构造运动、物质运移、岩石变质等一系列地质作用,使得储层在水平井井段内的地质特征不均一,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和非线性。

3. 地质条件多变:水平井的地面地质条件与垂直井有很大不同,需充分考虑坍塌、漏失、地层变化等因素。

三、地质录井参数设计1. 录井深度:针对水平井地质条件,需选用适当的录井深度,以确保录井数据的准确性,通常根据水平段的长度及地层特点进行定制。

2. 测井工具:水平井地质录井需选用适合的测井工具,如导向测井仪、轨迹测量仪等,以确保在水平井井段内实现准确记录地质参数。

3. 录井密度:地质参数的记录密度与水平井的地质特点密切相关,需根据地层厚度、非均质性等因素合理确定录井密度。

五、案例分析以某水平井为例,该水平井所在地层为复杂碳酸盐岩地层,地层构造复杂,孔隙度差异较大。

在地质录井技术设计中,针对该水平井的地质特点,选用了方向导向测井技术,测井深度设定为水平井井段长度的1.5倍,录井密度保持在10m-20m之间。

通过实施合理的地质录井技术设计,获得了准确、完整的录井数据,并为后续的油气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六、结论与展望水平井地质录井技术设计在水平井油气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可以获得准确的地质参数,为水平井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未来,随着水平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录井技术设计也将不断完善,以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为水平井的高效开发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

利用气测录井资料评价库拜煤田东部矿区煤层气储层地质特征

利用气测录井资料评价库拜煤田东部矿区煤层气储层地质特征

利用气测录井资料评价库拜煤田东部矿区煤层气储层地质特征摘要:气测录井作为一项快速发现和判别地层含气性的技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录井精度的限制,气测资料长期仅用于地层含气性的定性评价。

本文基于气测录井原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创新性的将气测资料、钻进参数、煤层含气量等多方面数据综合研究,建立了以“地层含气量”为指标的煤系地层含气性定量评价模型。

利用评价模型,对库拜煤田东部矿区塔里奇克组煤系地层的含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下5、下10号煤层的煤层气及其上下层段的碳质泥岩气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潜力;在一定埋藏深度条件下,巨厚泥岩、煤层下部的砂岩层有利于致密砂岩气的聚集,是煤系气评价的重点目标层段之一。

关键词:库拜煤田东部矿区;气测录井;侏罗系;煤系气气测录井作为综合录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钻油气发现和评价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直接测量地层中天然气含量和组成,并能用来油气水层的解释。

近年的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气测录井在辅助预测煤层、定性评价煤层含气性、发现新的含气层位、压裂选层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1-2],但气测录井资料的应用价值还未充分挖掘,其定量化分析仍值得深入研究。

2014年,库拜煤田东部矿区开展了煤层气预探工作,部署了6口煤层气参数井、生产试验井,评价结果显示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本文以其中2口煤层气参数井的钻探、煤层含气量及气测录井等资料,对库拜煤田东部矿区侏罗系西山窑组、八道湾组煤系地层的煤系气地质特征进行评价。

1气测录井原理及影响因素校正1.1气测录井原理钻井过程中,当钻头钻遇煤层,煤层破碎成为煤屑,煤层中的游离气进入钻井液,同时,随煤屑上返过程中的环境压力降低,当低于临界解吸压力时,煤屑中的吸附气解吸进入钻井液,循环出井口的钻井液经真空脱气、气体干燥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烃与非烃组分含量,获得气测数值。

一般而言,煤层等含气层段的气测值呈异常高值。

1.2地层含气量的校正计算方法为了更好的定量评价煤系地层的含气性,引入“地层含气量”指标,即单位体积内岩(煤)层的含气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录井技术及其参数评价储层方法研究
文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录井行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技术特点,并对应用综合录井技术参数评价储层物性的方法作了重要论述,这对于从事录井行业工作者而言具体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于推动录井技术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标签:录井参数评价储层技术发展
1录井技术发展现状
录井技术是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需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井筒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录井技术经历了早期的岩屑(心)录井技术阶段,后气测录井、综合录井仪录井和多项新的分析方法(岩石热解分析、定量荧光分析、罐顶气分析等)加入录井,使录井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几十年来录井为油气的勘探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录井逐渐形成了以岩屑录井、岩心录井、气测录井、工程录井、岩石热解地化录井、定量荧光录井和罐顶气轻烃录井等现场录井技术为主体,以油气水层评价、综合地质研究、钻井地质设计、工程(井位)测量和综合录井仪研制开发技术为辅助的较为完整的现代录井体系,不但提高了传统技术的科技含量,而且拓展了录井技术的应用领域,可以较好地满足目前的勘探需要。

它不但能够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及时、准确地发现油气显示,提供保护油气层所需的参数,预报和监测钻井工况,而且能够对各种特殊油气层做出正确的评价。

1.1国内录井行业技术水平现状与分析
国内录井服务单位主要分布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

录井装备包括综合录井仪、气测仪、及辅助录井设备。

辅助录井设备包括地化(岩石热解)录井仪、荧光分析仪、PK分析仪、井位测量仪、岩矿及古生物分析仪器等。

绝大部分先进录井技术装备靠从国外引进。

基本具备了在陆地、沙漠、海洋进行技术服务的能力。

部分录井公司,如胜利、大庆、中原等录井公司都在本油田内部开发使用了录井信息化系统,并在市场中得到较好应用。

通过建设录井信息化系统,基本实现了钻井现场的信息网络化。

1.2国外录井行业技术水平现状与分析
国外公司综合录井仪经过长期发展,仪器性能先进,计算机系统配置和软件功能更加成熟。

各录井公司重点强化综合录井仪的应用,MWD、LWD是综合录井仪的配套设备。

录井仪功能开发全面,所获取的大量参数、信息在油气层识别、随钻地层评价及指导钻井安全施工和优化钻井参数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国外油气钻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市场占有率平均30%左右,大部分公司实行“三位一体”的专业公司体制,实现技术服务专业化,服务能力综合化,生产经营规模化,
核心竞争力强,在各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基本建成完善的录井信息系统,实现现场信息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在线监控指挥评价智能化和办公自动化,大量减少了石油开发成本。

2录井技术特点
录井技术与其它勘探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信息及时、第一性资料多、现场应用快等特点。

因此,录井技术在勘探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广义的录井技术可分为井位测量技术、钻井地质设计技术等钻前阶段的钻井地质技术;地质剖面建立录井技术、油气水识别与评价录井技术、钻井工程监控及油气层保护录井技术等现场采集录井技术;以及现场随钻分析与决策技术、油气水评价技术、单井评价技术等钻后阶段的钻井地质技术。

录井技术有三大核心技术系列,五大辅助技术。

其中三大核心技术系列:(1)地质剖面建立录井系列:包括钻时录井、岩屑录井、岩心录井(包括岩心扫描技术)、井壁取心、碳酸盐含量分析、岩矿分析、古生物分析、PK录井,地质循环观察录井等;(2)油气水识别与评价录井系列:包括岩石热解分析录井、罐顶气气相色谱分析录井、荧光分析录井、气测录井(包括非烃气录井)、钻井液滤液水分析、油气水储层现场评价解释和综合解释评价等;(3)钻井工程监控及油气层保护录井系列:包括钻时录井、气测录井、工程录井、钻井液录井、地层压力监测、随钻泥(页)岩密度分析等。

五大辅助技术是:井位测量、钻井地质设计、随钻分析与决策技术、单井评价、录井仪研制开发技术。

3应用综合录井技术参数评价储层物性的方法
3.1应用钻速法评价储层物性
钻时参数反映岩石的可钻性,钻遇不同的岩层,其钻时是不同的。

在钻压、转速稳定的情况下,钻时越低,反映岩石的可钻性越好,即岩石物性越好,岩石裂缝、孔隙越发育;钻时越高,反映岩石的可钻性越差,即岩石物性越差,岩石裂缝、孔隙越不发育。

钻时与转盘转数、钻压成反比。

由于不同的井工程上实施的转盘转数、钻压系统各不相同,同一口井在不同井段,其转盘转数、钻压等参数也有所变化,所以在不同情况下钻遇相同岩石时所需的钻时是有所差异的。

为准确判断岩石物性,应尽量消除这些参数给钻时所带来的影响,便于遵照统一的基准进行对比分析。

为此,需要将综合录井原始钻时数据校正到同一基准面上,同时,为方便对比分析,对校正后的钻时进行了处理,得到钻速参数。

3.2应用dc指数法评价储层物性
dc指数是反映岩石可钻性好坏的一个综合评价参数,它是根据钻时参数,并对钻头直径、钻压、钻盘转速、钻井液密度校正处理后计算得来。

3.3应用功指数比值法识别裂缝发育段
在钻井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利用钻时相对大小可以识别裂缝发育段。

然而实际钻井中,钻井参数随时在变化,钻时受地层岩性、岩石强度、钻头类型、钻压、转数等诸多因素影响,很多情况下并不能真实反映地层的可钻性,为探索识别裂缝的有效参数,建立了功指数模型。

3.4应用岩石可钻性评价参数评价储层物性方法
按照优化钻井设计,某一地区某一层位的岩性应有一个优化的钻井条件,在此条件下,将获得安全且最佳的钻速,即标准钻时,在岩性相同的情况下,假设钻井条件不变,钻时的大小就可以反映储层物性,当实际钻时>标准钻时,则钻遇的岩石孔渗性差,实际钻时<标准钻时,则钻遇的岩石孔渗性好。

目前,通过实验手段获得不同岩性的标准钻时还难以实现,因此,通过数理统计拟和回归的方法是实际可行的。

首先对样品进行筛选,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进行钻时属性分析,确定了泥页岩、砂岩、砾岩、安山岩、角砾岩、流纹岩等八大岩类为研究对象,然后根据钻时与工程参数、地质因素相关性分析,提取反映岩石不可钻性的特征参数—“工程因素”,根据地质因素与工程参数相关性分析,提取反映岩石可钻性及其物性的特征参数—“地质因素” 。

方法的实现考虑到钻压、转速、扭矩、立压参数量纲不同的影响,以及工程参数、地质因素对岩性、钻头类型的依赖关系,首先对这些工程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由于量纲的不同带来的各参数在统计模型中贡献权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梁从军,王本奇.测井与地质录井结合准确判断气油层[J].天然气工业,2003(Z1).
[2]方锡贤.专业录井技术的定位及发展思考[J].录井技术,2004,15(3):8-12.
[3]刘志刚.录井技术创新探讨[J].石油科技论坛,2009,28(6):31-35.
[4]相金元等.录井信息远程处理系统的开发应用[J].石油科技论坛,2008,27(1):37-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