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胡独奏曲谱

合集下载

传统器乐——精选推荐

传统器乐——精选推荐

传统器乐一、结构1、器乐概述2、欣赏曲目*独奏*合奏3、思考题、问答题、参考书目二、内容1、器乐概述我们将器乐作品分为丝竹、吹打和锣鼓三在类。

丝竹乐是这三类中的第一类,这三类的点是根据乐队的编制特点。

丝竹乐中我们将北京弦套十三套和梁鼓子曲归丝竹类来讲解,这二类音乐的乐队中使用的乐器右手琵琶、三弦和二胡为主。

这些乐器都是丝弦乐器。

丝竹乐与西方乐队分类中的弦乐队十分相似。

西方的此类乐队。

英文叫做“Qchestra”。

器乐中第二类叫做吹打。

这是管乐队的编制,乐队中的管子、笛子、笙、唢呐为主奏乐器,这类乐队与西方的管乐队具备许多共同处。

乐手可以边吹边走,适合仪仗庆典,游行,器乐中的第三类是打击乐队,以鼓锣为主,加入一、二件管乐器如唢呐。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种”概念是一个未加严格限定的概念,它的使用是描述性的,而非严格的科学意义。

乐种大致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乐队,即乐队的组合和使用的乐器。

不同的乐种首先是历史沿革中形成的乐队编制,每一个乐种的乐队都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和传统,包括自己特有的乐器、编制、演奏风格。

乐种的第二个要素是曲目。

每个乐种均有一套保留曲目或曰代表曲目。

这些曲目构成了该乐种的实体。

第三,每个乐种最初成形时多是以地区为界限的,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山西八大套、河南曲子牌头,都是以省份命名的。

本文使用乐种的概念更接近“流派”一词的含义,或乐派。

若考察分析现存不同乐种的乐队编制和乐器的种类,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再看相对固定的不同乐种的代表作往往亦相互借用。

不同乐种之间的区别往往多是由于地区的距离造成的,这有点像西方古典十八、十九世纪时不同国家的古典音乐的区别,如维也纳古典乐派、俄罗斯古典乐派或北欧民族乐派,这些乐派各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

同时,又具有共同的古典音乐的共性,所以本文使用的乐种的概念,事实上并无法严格区分这些乐种的音乐。

现存乐种大致可以按照乐队的编制分为以弦乐器为主的弦索、丝竹类和以管乐器为主加上打击乐器形成的吹打类乐种,以及全部由打击乐组成的乐队演奏的锣鼓类乐种。

二胡演奏中地域风格演奏技法之比较

二胡演奏中地域风格演奏技法之比较

二胡演奏中地域风格演奏技法之比较摘要:二胡演奏艺术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

在此过程中二胡在结合地方音乐、戏曲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当然其演奏技法也在传承和开拓中持续发展。

中国多元的地理文化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二胡曲目的创作与演奏风格。

而在二胡演奏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地域风格演奏技法和曲目特色非常重要,这有利于二胡曲目音乐意境的最佳呈现。

关键词:二胡演奏;技法;地域风格中图分类号:J63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08-0099-03(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淮南232000)二胡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在中国经历百余年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富有中华传统韵味的民族乐器,具有音质抒情优美、艺术呈现丰富的特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我国地域辽阔,在地域文化上南北各具特色,这在二胡作品风格上也体现得较为明显。

在二胡演奏的地域风格演化进程中,南方主要侧重江南曲风,旋律以柔和、悠扬为主,曲调迂回曲折;而北方二胡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南等地,旋律以跳跃舒展为主,曲调浑厚、奔放、高亢。

此外,二胡作为戏曲伴奏的主要乐器在其发展进程中,一直有大量戏曲元素融入而戏曲音乐本身也为二胡作曲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

二胡演奏从地域流派划分上可以分为北派、南派、秦派、豫派四类,受地域与民俗戏曲文化的影响,各派二胡音乐、演奏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具体说来,江南二胡乐曲深受江浙丝竹音乐的影响,在演奏风格上追求旋律的细腻流畅、婉转动人,节奏柔和、韵律优雅、力度起伏呈橄榄式,常以内外弦交替的润色手法让江南丝竹奏乐变得灵动流畅、恬静素雅。

东北二胡倾向于用多样的滑音来呈现乐曲,非常重视不同弓法为乐曲呈现带来的重大意义,在激情动荡的旋律展示中强调一音一拍一弓,而且在力度和弓速的要求上较为严格,让人感受东北音乐中那种特有的活泼、灵动、爽直的音乐风格。

陕西二胡以秦腔、陕北民歌为底蕴,其总体调式主音以上下四、五度音符为旋律主干,通过灵活运用秦腔调式贴切地展示出陕北黄土地中粗犷高亢、洒脱自如的音乐风格[1]。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2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2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2(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增二度是( )的特性音程。

(分数:2.00)A.和声调式√B.混合利低亚调式C.利底亚调式D.多利亚调式解析:解析:在和声调式中,由于大调降低第Ⅵ级,小调升高第Ⅶ级,因而产生了自然大、小调中没有的增二度、增五度、减四度、减七度。

这四种音程为和声调式所特有,所以叫作和声调式中的特性音程。

2.下面谱例中,出现音程次数较多的是( )(分数:2.00)A.小三√B.大三C.纯一D.纯四解析:解析:小三度的音程在谱例中出现了7次,由此可以看出小三度的音程出现较多。

3.音乐术语中比Moderato慢的是( )。

(分数:2.00)A.AllegroB.VivaceC.Lento √D.Presto解析:解析:Moderato中板(88);Allegro快板(132);Vivace急快板(160);Lento慢板(52);Presto急板(184)。

?( )(分数:2.00)A.b B和声大调B.f和声小调C.b D自然大调D.b E和声大调√解析:解析:将自然大调式音阶的第Ⅵ级降低半音,因而使Ⅵ一Ⅶ之间构成增二度,为和声大调式音阶。

第Ⅶ级音升高半音,因而使Ⅵ一Ⅶ之间构成增二度,为和声小调式音阶。

取任何一个音为主音,按照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来的调式音阶为自然大调式音阶。

通过计算,可得出D选项符合上面该谱例。

5.下列不属于等音程的是( )。

(分数:2.00)A.增四一减五B.大六一减七C.增三一纯四D.小六一减七√解析:解析:小六的等音程为倍减七。

6.管弦乐曲《春节序曲》的作者是( )。

(分数:2.00)A.马可B.贺绿汀C.冼星海D.李焕之√解析:解析:《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

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2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2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2(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增二度是( )的特性音程。

A.和声调式√B.混合利低亚调式C.利底亚调式D.多利亚调式解析:在和声调式中,由于大调降低第Ⅵ级,小调升高第Ⅶ级,因而产生了自然大、小调中没有的增二度、增五度、减四度、减七度。

这四种音程为和声调式所特有,所以叫作和声调式中的特性音程。

2.下面谱例中,出现音程次数较多的是( )A.小三√B.大三C.纯一D.纯四解析:小三度的音程在谱例中出现了7次,由此可以看出小三度的音程出现较多。

3.音乐术语中比Moderato慢的是( )。

A.AllegroB.VivaceC.Lento √D.Presto解析:Moderato中板(88);Allegro快板(132);Vivace急快板(160);Lento慢板(52);Presto急板(184)。

?( )A.b B和声大调B.f和声小调C.b D自然大调D.b E和声大调√解析:将自然大调式音阶的第Ⅵ级降低半音,因而使Ⅵ一Ⅶ之间构成增二度,为和声大调式音阶。

第Ⅶ级音升高半音,因而使Ⅵ一Ⅶ之间构成增二度,为和声小调式音阶。

取任何一个音为主音,按照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来的调式音阶为自然大调式音阶。

通过计算,可得出D选项符合上面该谱例。

5.下列不属于等音程的是( )。

A.增四一减五B.大六一减七C.增三一纯四D.小六一减七√解析:小六的等音程为倍减七。

6.管弦乐曲《春节序曲》的作者是( )。

A.马可B.贺绿汀C.冼星海D.李焕之√解析:《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

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诗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

7.被誉为“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 )。

中国传统乐器

中国传统乐器

中国传统乐器灿烂悠久古音乐古人说: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吕氏春秋”。

根据20世纪考古发现,中国音乐的历史远远不是三千年、五千年,而是八、九千年或者更为遥远,八、九千年以来,中国音乐同中国文化一样,从未间断,这在世界古老文明中是很少见的。

1.上古音乐:伟哉华夏乐亘古一脉通击石百兽舞箫韶奏九成2.中古音乐:乐府采诗颂相和大曲兴鼓吹起代北清商吴楚声隋唐时期:声情更相融乐奏十部伎舞旋丝路风船行十里一曲犹未终唐人多壮举乐舞呈颠峰3.近古代音乐:伶工失恩宠乐自民间兴填词协乐律说唱调诸官歌舞演鼓事杂剧得繁荣可以说“明清理遗产,音乐集大成,长河源流远,传统得继承。

”传统乐器和器乐金声谐玉振,钟鼓调管弦。

鼓器分八类,乐奏有源源。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器乐艺术十分发达的国家。

乐器按照各自使用的物质材料分为八种类别: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称为八音。

乐器分为四类:吹,拉,弹,唱。

依器成组和传播在民间合奏用仪式独奏娱雅间器乐仪式的表演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奏,一是独奏。

在中国传统生活中,器乐合奏大多数都用于民间习俗和仰仪式活动中。

独奏在封建时代多半是文人以古琴,琵琶,箫等自娱,或在民俗场合中由唢呐,管子,笛演奏者作即兴演出,与合奏相比,形式,品种都要少一些。

1. 器乐合奏传统的民间器乐合奏,依其不同的组合,可以分六类:锣鼓乐,唢呐锣鼓乐,鼓吹乐,丝竹锣鼓乐,丝竹乐,弦索乐。

A. 锣鼓乐:锣鼓势磅礴热烈且酣畅十番十样锦风响八面这种和乐但存,乐队以单一色的打击乐器组成,少数情况下,可以加一两种有音高的乐器,如十面云锣等。

B .吹打乐:吹打地域广唢呐笙笛管鼓为群音长坐行节奏缓在这种合奏音乐中,虽然有明确的主奏乐器,但打击乐依然有很重要的地位。

C .鼓吹乐:鼓吹荐朝会僧道有古传和笙伴筚篥(音bi li)大曲套十三一种以吹奏乐器为主,少量打击乐助奏的民间合奏。

他的分布比任何民间乐种都更加广泛。

D .丝竹乐:丝竹生水乡清雅尚柔婉幽深得古韵华丽制新篇E. 弦索乐:弦索品种少中洲遗微澜潮州筝曲谱《胡笳》声久远仅用丝弦乐器演奏的音乐。

浅析刘明源板胡套曲《四季》创作中的戏曲音乐元素

浅析刘明源板胡套曲《四季》创作中的戏曲音乐元素

《戏剧之家》2019年第13期 总第313期95音乐研究刘明源先生作为我国杰出的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以感情丰富和广阔的艺术视野闻名于五湖四海。

刘明源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诠释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祖国无比的热爱,也极为鲜明地突出了其对于中国十数种戏曲剧种音乐的广泛理解与应用。

在他的作品中,戏曲风格浓郁而鲜明,戏曲元素交织辉映,一曲曲谱写出了民族音乐美好而又华丽的篇章。

板胡套曲《四季》更是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刘明源先生创作和演奏的风格。

一、艺术积累——厚重艺术积累是进入创作过程的前提条件。

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胡琴演奏宗师,刘明源先生作为胡琴演奏的大师,其创作的作品中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广阔的艺术视野。

刘明源先生的音乐作品风格跨度极大,涉猎领域极广,从朝鲜到蒙古,从江南水乡到辽阔的东北大地全都留下了他的足记,从闽粤之地到中原大地都留下了他的影射。

(二)艺术胸怀的宽广。

自古老话常说“未学艺,先学人”“心有多大,艺有多高”,从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其创作者在作品中奉献的心血,从而明白其作者的人格品行。

在刘明源先生几十年的艺术生涯里,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种类繁多的艺术作品,同时也为中国民族音乐培养了众多杰出的人才。

(三)体验是观察的深入。

体验,顾名思义是艺术家在自身实践积累中得到的对于生活的感受,上升至情绪、乃至情感上就是要做到把握生活。

刘明源先生在《四季套曲》的创作中,对这一点的表现可以说是淋漓尽致。

从此曲中,秦腔的豪放与郿户碗碗腔的婉转交相呼应在西北三秦大地,高亢嘹亮的陕西语言中交杂了河南豫剧的流水潺潺,东北二人转更是直白粗犷。

二、艺术创造——源远流长(一)从板胡套曲《四季》中第一首乐曲《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构思那可是匠心独具。

《春》是一首具有浓厚的陕北风格并且由次中音板胡演奏的作品。

作为一首变奏曲,它的主要动机是陕北音乐曲牌及音调,在乐曲的创作过程中,刘先生突破常规,运用了民间音乐的常用变奏手法——“加花”与“减字”。

月牙儿五更教案

月牙儿五更教案

月牙儿五更教案篇一:神州音韵教案《神州音韵》(一)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黄河船夫曲》。

2.欣赏板胡独奏曲《月牙儿五更》。

【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黄河船夫曲》。

2.欣赏《黄河船夫曲》其歌词和旋律有什么特点?3.欣赏《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曲各有什么特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唱《黄河船夫曲》,由于旋律跳跃性较强,演唱时应注意音准。

2.难点: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材分析】1.歌曲《黄河船夫曲》《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西民歌,歌曲生动的描写了在气势壮观的黄河上,船夫们那种与惊涛骇浪奋力拼搏的豪放气质,充分体现出中华儿女自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歌曲为单声部曲式,第一主题乐句(1——4小节)和结束句(13——15小节)的曲调高亢、悠扬,首尾呼应,有问答之意。

2.乐曲《月牙儿五更》《月牙儿五更》是一首东北小调,徵调式。

全曲音乐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

第一句音调舒展、节奏明快,是全曲明朗情绪的基调;第二句的前半句具有承接旋律音调的意义,后半句引入了新的旋律音调;第三句为“转”,在音型、节拍、调式色彩上都有变化;第四句,最后收于全曲最低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1.根据课题《神州音韵》,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

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

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音乐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

2.教师: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歌有多少了解?学生回答。

二、欣赏并学唱《黄河船夫曲》1.初听《黄河船夫曲》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点?学生回答。

教师:其旋律和歌词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2.重点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发展手法。

教师:“重复”是指将现有的音乐材料紧接再次出现。

重复又分为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黄河船夫曲》采用的是部分重复的创作手法。

它起到加深欣赏者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

七年级音乐《黄河船夫曲》教案

七年级音乐《黄河船夫曲》教案

七年级音乐教案七年级音乐教案3.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发展手法。

(重点)在歌曲创作中,“重复”是发展旋律的重要方法。

“重复”是指将现有的音乐材料反复使用。

“重复”分为完全重复与变化重复,本课歌曲中采用的是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重复”可以加深人们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

4.学唱重复部分的旋律。

5.模唱或听记最后一乐句乐谱。

6.初次完整演唱作品,发现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7.讲解曲式结构歌曲为单一部曲式,第一主题乐句(第1-4小节)和结束句(第13-15小节)曲调高亢、悠扬,首尾呼应,有问答之意。

在第一主题乐句与结束句之间(第5-12小节)是采用将主题句片段重复四次的手法发展而成的扩充部分。

这样的曲式结构,使音乐形象集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三、特点分析(播放录音,边听边分析)1.分析作品内容、风格特点(学生尝试分析乐曲表达的情绪及乐曲的结构,教师补充。

)作品内容:《黄河船夫曲》作为地道的陕西民歌,在黄河艄公中世代传唱。

歌曲描绘了黄河岸边的船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表达了黄河岸边水手们豪放、乐观的性格和平水行船时的舒畅心情。

风格特点:(1)旋律节奏:旋律中有双四度跳进音程;节奏宽广自由。

(2)演唱特点:声音高亢嘹亮,自由舒展,由地方方言发展而来,多有装饰音及下滑音。

听录音让学生跟唱2.欣赏民间歌手王向荣演唱的版本,模仿并体会其特点。

3.逐句听唱歌曲中有装饰音及下滑音的乐句并加以练习,体会陕西民歌的韵味之所在。

4.创设情境,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引导学生想象歌曲中描绘的黄河岸边船夫们在行船时悠然自得、自由歌唱的画面,体会船夫们自由、舒畅的情绪,力求用歌声来表现这样的情景和情绪,部分已处于变声期的学生,可用轻声或假声演唱,不追求音量。

四、知识拓展装饰音及下滑音唱新歌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讲解“重复”的创作手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这种手法对音乐发展的作用,也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