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4课时货币的职能和纸币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是《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以下是相关笔记内容:
一、商品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货币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三、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四、信用工具
1.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五、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以上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的部分笔记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高中政治 1.1.2 货币的职能和纸币 新人教版必修1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①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用公式表示为: 商品——货币——商品。
精品课件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 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 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 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①含义: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
的职能。
②货币本身应具有一定的计量单位,如元, 镑等。
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观
念上的货币
精品课件
④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 价值,叫做价格。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
货币表现形式
精品课件
探究讨论
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精品课件
“4888,神舟电脑抱回家”。这是引 人注目的一条广告语。
据此回答:
4.这里的“4888”是(
)
A.商品
B.货币符号
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D.一般等价物
5.在这里,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
精品课件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精品课件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职能的含义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
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 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 段
精品课件
探究讨论
这里的数量单位表示什么?它们体现了货币 的哪些职能?
精品课件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产生过程:金银货币 银币 纸币
含义: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货币的基本职能》教案

《货币的基本职能》教案教案:货币的基本职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的概念和基本职能;2.掌握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的基本职能;3.了解货币的演变过程。
二、教学重点1.货币的基本职能;2.货币的演变过程。
三、教学难点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基本职能;2.货币的演变过程。
四、教学内容1.货币的概念和基本职能1.1货币的定义;1.2货币的基本职能。
2.货币的基本职能2.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基本职能;2.2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2.3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基本职能。
3.货币的演变过程3.1物品货币的时代;3.2金属货币的时代;3.3纸币和电子货币的时代;3.4虚拟货币的时代。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货币的概念、基本职能和演变过程;2.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货币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讲解:介绍货币的概念和基本职能,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的重要性。
3.讲解:详细介绍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的基本职能,给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
4.讲解:简要介绍货币的演变过程,重点讲解物品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以及虚拟货币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5.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货币的演变过程和不同形式的货币。
6.总结:归纳整理货币的基本职能和演变过程,强调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七、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设计几道选择题和判断题检测学生对货币的基本职能和演变过程的理解。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货币的作用和演变的小论文,总结所学内容。
八、教学资源1.幻灯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2.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货币的概念、基本职能和演变过程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实例和多媒体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货币的职能与纸币(共21张PPT)1234

BCD
完全达标教学
什么是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的含义:用电子计算机进贮存、 转帐、购买、支付的“无纸贸易”行为。
课堂小结:
价值尺度
基本职能
揭 开 货 币 的 神 秘 面 纱
货币的职能
一般职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纸币的产生过程
纸币 电子货币
纸币的含义
纸币的发行规律
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对比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和纸币
1.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它还具有 哪些其他的职能?
(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预习检测
2. 价格的含义是什么?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价格。
3. 纸币的含义?
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 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纸币
作业布置
1、预习课本8-10页 ; 2、学案第二页的课下作业, 题组一基础检测剩下的内容。
2、流通手段
(1)商品流通的含义: 以货币为媒介 的商品交换
不是商品流通
(3)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的区别与联系:
区 别: 联 系:
商品流通强调的 是商品如何进行 交换,即交换的 形式;而流通手 段强调的是货币 在商品交换中的 作用
不可分割,正是因 为有了货币,才有 了以货币为媒介的 商品流通,而货币 在这个流通过程中 的作用,就是流通 手段。
为什么两个题的答案会有差异?
3、
贮藏手段
其 他 职 能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 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 来 (应为足值金属货币)
五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4课时 人民币兑换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4课时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及人民币的符号2、认识元、角、分的整数分解形式3、掌握整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原理并培养相应的计算技能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货币及人民币的符号,元、角、分的整数分解难点:学生对于元、角、分的整数分解及相互转换的掌握与应用三、教学准备1、教案、黑板、彩笔、人民币硬币纸币、自制的整数及小数千分表2、其他学习资源四、教学内容及流程Step 1、导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与观察,很多学生在使用人民币进行数学计算时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今天的课程就将学习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数学计算,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Step 2、引入1、教师展示人民币,让学生下场观察人民币的面值及上面的符号,询问学生了解哪些符号。
2、教师以50元为例,向学生展示50元、5角、2元、1分、5分、半元的硬币,让学生了解硬币的种类。
3、教师请学生上黑板前,写下四种不同的硬币的面值及他们的数量,加深学生对硬币面值的记忆。
4、教师在黑板上运用彩笔,带领学生一起理解人民币上的人民英雄,了解他们对于中华民族做出的突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Step 3、讲解1、教师讲解人民币符号的含义,以及人民币由元、角、分三种不同的面值组成,三种面值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师讲解整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原理,以及不同面值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3、教师结合黑板上的人民币符号,向学生讲解元、角、分的整数分解方法。
Step 4、练习1、教师在黑板上列举一些数字,让学生尝试进行整数及小数的相互转换,加深学生对于整数及小数之间换算的掌握。
2、教师在黑板上列举一些人民币面值,让学生尝试进行元、角、分的整数分解,加深学生对于人民币的理解。
3、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付款场景,让学生计算付款数量及找零数量,向学生展示人民币的实际应用场景。
Step 5、总结1、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元、角、分的整数分解及相互转换原理的掌握与应用。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 人民币兑换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人民币兑换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兑换规则,包括元、角、分的换算,以及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兑换。
学生将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正确进行兑换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兑换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尤其是元、角、分之间的转换。
2. 理解和掌握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规则。
教具学具准备1.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样本。
2. 外币样本或图片。
3. 计算器。
4. 换算表。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认识并说出各面额的名称。
2. 基本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元、角、分的关系,通过实际例子讲解换算方法。
3. 互动练习:分组进行人民币换算游戏,加深对换算规则的理解。
4. 外币兑换介绍:展示常见外币,讲解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规则。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人民币兑换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6. 总结与答疑:总结本课重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板书设计1. 板书人民币兑换2. 正文内容:- 人民币基本单位:元、角、分- 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人民币与外币兑换规则3. 辅助图表:换算表、外币样本图作业设计1. 基本换算练习:完成换算练习题,巩固元、角、分的换算。
2. 应用题:设计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
3. 拓展阅读:查找并了解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规则。
课后反思本课时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练习,使学生直观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和外币兑换规则。
课后反思应关注学生对换算规则的理解程度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能力,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
同时,注意收集学生对本课时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难点需重点关注的细节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货币的基本职能和纸币PPT课件.ppt

C
D.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2、货币在商品流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对于货 币的正确认识是( )
D A.货币只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B.货币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货币 C.有商品交换就有货币 D.货币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3、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
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
至破产倒闭。所以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2)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
品。
选择1:商店里某品牌某型号的电冰箱标价是1850元,
这1850元是: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②货币在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③观念形态的货币 ④现实的货
币 ⑤电冰箱的价格 A①②⑤ B②③⑤
B (
×
商品价格 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会出现什么问题?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会出现什么问题?
物价下跌,经济衰退,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3、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假设市场上:
待售商品 总额 1000 亿元 700 亿元 1000 亿元
纸币必须由国家 (某些地区)发行。
3.纸币的优点
是国家现在正在 强制使用的。
成本低;易保管、贮藏、运输
三、 纸
币
日元
美元
英磅
澳大利亚元 欧 元
德国马克
加拿大元
港 币
有人说国家既然有权发行纸币,现在国家经济建 设需要资金,因此国家可以多发行一些纸币?
阅读思考:流通领域中所需要的
货币量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标价:价值尺度职能
购买:流通手段职能 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支付手段
三、纸币 纸币:
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欧元
美元
英镑
人民币
(2)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 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理解: ①必须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 ②必须是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 ③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它不是商品没有价值。 ④国家发行的纪念币既可以收藏也可以流通。 ⑤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有权规定每种面额 的纸币发行多少,但无法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 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 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 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答: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最终目的是购买自己需要的 商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前提条件就是卖出自己的商 品换得货币。如果商品生产者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就 不能换得货币,就难以实现购买自己所需商品的目的。 也就是说,如果“商品——货币”的跳跃不能顺利实现, “货币——商品”的跳跃就不能顺利完成, 商品生产者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 这种情况下,着急的不是商品,而 是商品的生产者(所有者)。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李四到银行取回1万元存款的利息
小明的奶奶临终时把她藏有多年的
10块银元留给了小明
偿军费2亿两白银
——贮藏手段
《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向日本赔
——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
基本职能
货 币 的 五 种 职 能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其他职能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1、下列经济现象中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 是( ) A.一件衣服标价2000元
B.把2000元借给朋友
C.工厂支付给工人2000元工资
D.用2000元买回一台彩电
2、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 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 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多选题
(2005年北京,26)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 子商务(E- business)、电子银行(Ebanking)、电子政务(E- government)正在 走进我们的生活。许多北京人购物和旅行时经 常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 在使用过程中执行的货币职能有( ) A.一般等价物 C.贮藏手段 B.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
3.货币具有的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 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 (应为足值金属货币) 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 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等 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 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一台彩电标价3000元
——价值尺度
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工资
张三在市场上用16元买一斤肉
(3)注意: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 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A、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B、商品流通: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C、商品流通公式:
商品—货币—商品 W——G——W
注意: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 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讨论2: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前者强调商品交换的方式;(即商品如何交换的) 后者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即货币的职能) 思考: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能不能使用观念中 的货币? 不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应该发行:100亿元
实际发行:200亿元
1元=0.5元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购买力降低
纸币是不是货币?
不是。
原因: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 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纸币没 有。
2、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货币符号, 如果国家不强制使用,它就是废纸一张。
1949年5月可以买大米2.45/10 000 000粒
津巴布韦2008年7月的通胀率写下天文数字: 2.31亿%。今年1月,央行发行面额为100 万亿津巴布韦元的大钞,也算是一项世界 纪录。
由于钱不值钱,津巴布韦人出门购物要携 带大量的纸币,苦不堪言。
商 品 可 供 量 不 变
纸 币 发 行 量
纸币的产生及其本质
电子货币
练习:
1、在商店里一只钢笔的标价为六元,这里, A 的职能;小王花了六元钱买 货币执行的是—— 下了这只笔,这时候,货币执行的是—— B 的职 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5)通货膨胀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 涨的现象。
注:通货膨胀肯定会带来物价上涨, 但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
1937~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100元法币的购 买力变化;
1937年可以买黄牛2头
1939年可以买猪1头
1943年可以买鸡1只 1945年可以买鸡蛋1个 1948年8月19日可以买大米3粒
2、纸币的பைடு நூலகம்能:
讨论:既然国家有权发行纸币,能不能 任意发行?将出现什么后果?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的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
如果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 纸币贬值 通货膨胀 如果发行量过少,就会出现物价水平下 跌,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的现象
通货紧缩
结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支 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纸币只能代替货币执行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纸币不完全具备货币 的职能所以不是货币。
课堂小结:
价值尺度
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一般职能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纸币的产生过程 纸币的含义 纸币的本质(货币符号) 正确对待人民币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
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一本书标价9.00元
一台电脑标价3888元
布娃娃标价66元 讨论:上面的标价表现的是什么? 思考:为什么货币可以成为价值尺度?
结论: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 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如何?)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