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让人三尺又何妨
让人三尺又何妨PPT优秀课件2 苏教版(共18张)

第七课 让人三尺又何妨
教者:何永松
第一栏目
生活需要 宽容友善
讲一讲宽容的名言警句 及故事。
小品 公交车上的冲突
小品中的两组人 物处理纠纷的方法和 结果有何不同?对我 们有何启示?
待人宽容友善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品德修养 对个人 有利于与他人的交往 有利于个人生活幸福
…… 对社会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91、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92、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93、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94、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95、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96、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97、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98、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99、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10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苏教版七上《让人三尺又何妨》

谦让也是一种传统美德,它强调在利益面前不争不抢,能够主动 让步,尊重他人,展现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现代社会中宽容谦让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宽容和谦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 不断发展,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各种矛盾和冲突也不可 避免。此时,宽容和谦让就成为了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 要法宝。
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
时代背景
课文所描述的时代背景是当代社会, 人们面临着快节奏的生活和复杂的人 际关系。
社会环境
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 们越来越注重个人利益和竞争,导致 人际关系紧张,宽容和谦让的品质显 得尤为重要。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让人三尺 又何妨”,然后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论证来支持中心论 点,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
名言警句欣赏与启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 千仞,无欲则刚。”这句话告 诉我们要有广阔的胸怀,能够 容纳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 阔天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 学会忍耐和退让,以平和的心 态面对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 和合作,不要过于争强好胜, 要尊重他人,团结合作。
苏教版七上《让人三尺又何妨 》
目
CONTENCT
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跨学科融合与创意实践设计 • 课堂互动环节与思考题设置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课文出处及背景介绍
课文出处
第七课 让人三尺又何妨

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1.宽容的重要性
a.赢得友谊,增进团结;产生感召 力,信任亲近 b.是一种美德,有修养的表现.
2.宽容伤害过自己的人的原 因
活动1:
在生活中,你是怎样理解宽 容这一词的呢?(成语、谚 语、名言警句)
比一比:哪位同学说的既多又好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快乐人生作业
1.每天对身边人多微笑三次,把欢乐传递下去。 2.每天花五分钟想想自己拥有的,试着去感恩。
3.每天做一件帮助他人的好事。
4.每天锻炼身体一次。 5.每天称赞别人的优点,并尽量去学习。
6.为别人的成绩鼓掌,而不、错怪甚至伤害过自 己的人(同学、朋友、父母、老师等) 写一封信或者点一首歌或者与之面谈一 次,以宽容友善的态度待人。 (2)给自己曾经因不礼貌或误解而受 到伤害的人写一封信或者点一首歌或者 面谈一次,以求得谅解和宽容。 (3)读一读香港作家素素的随笔集《宽 容是首歌》
宽容友善
生活中的情景故事
学校生活中我们自己还有哪些 宽容故事,讲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2:
将 相 和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因为有功被赵王封为上卿,官 职比老将廉颇还要大。廉颇很不服气,就想给蔺相如难 堪。蔺相如却尽量避开廉颇,别人都以为他怕廉颇,可 是蔺相如却说他连秦王都不怕,又怎幺会怕廉将军!不 过是因为他和廉颇都是赵国的栋梁。如果他们成了仇人 的话,赵国就危险了。这话传到廉颇耳里,非常惭愧, 他便袒露上身,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去认错,两 人于是成为生死之交。
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有人认为恶有恶报不能帮,也有人认 为宽容友善应该帮,你赞同哪一种观 点?为什么?
宽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是一件极不容易 的事。
让人三尺又何妨 教案

第七课让人三尺又何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2、正确认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
3、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与老师、与他人相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二、教学重难点1、“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正确把握宽容友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知识体系第一框生活需要宽容友善1.人为何要有宽阔的胸襟?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
而心胸狭小,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
2.为何要宽容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实践证明,在隔阂误会面前,宽容能医治心灵的创伤,使你忘记不快,而不会为往事耿耿于怀;宽容能使你用自身内心的温暖去融化寒冷的坚冰;宽容也能使你理智填平感情上的洼地,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第二框正确把握宽容友善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答: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教育。
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
2、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宽容友善的人?答:(1)重大义轻小是非,对人有宽容之心;(2)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3)坚持原则,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亲身体验法六、教学时间2课时七、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查找古今中外宽容友善方面的名言警句小故事。
第1课时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新课导入:生活在线(教材P6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可曾因为一点小事(比如踩脚、相撞、课桌三八线、借东西忘还……)就与同学、朋友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呢?请大家把书打开到第61页,看看61页的三幅图片,说说这两位同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局怎样?生:(撞车、握手言和)师:同学们,遇到这样的事有些人会因此起争执、冲突、甚至大打出手,而这两位同学却能握手言和。
七年级政治 第二单元善于交往让人三尺又何妨 课件苏教

你和朋友闹过纠纷吗? 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现在你怎么想?Fra bibliotek谅自己的朋友是
容易的,但对曾经伤害过 自己的人……
小季的犹豫
该不该帮?
正方:宽容友善应该帮! 反方:恶有恶报不能帮!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52022/1/152022/1/151/15/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52022/1/15January 15,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52022/1/152022/1/152022/1/15
架起心桥
给曾经 伤害过你或 被你伤害过 的人一个机 会,以求得谅 解和宽容。
谢谢!
名联欣赏
退一步天高地阔 让三分心和气平 将军额上能跑马 宰相肚中能撑船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
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无益之争,退一步天高地阔
友爱团结,让三分义重情长
小品 公交车上的冲突
小品 公交车上的冲突
小品中的两组人 物处理纠纷的方法和 结果有何不同?对我 们有何启示?
第七课 让人三尺又何妨
第七课 让人三尺又何妨
教者:何永松
第一栏目
生活需要 宽容友善
第七课让人三尺又何妨

第七课让人三尺又何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2.正确认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
[过程与方法]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与老师、与他人相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二、教学重难点“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宽容友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知识体系第一框生活需要宽容友善1.人为何要有宽阔的胸襟?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
而心胸狭小,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
2.为何要宽容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实践证明,在隔阂误会面前,宽容能医治心灵的创伤,使你忘记不快,而不会为往事耿耿于怀;宽容能使你用自身内心的温暖去融化寒冷的坚冰;宽容也能使你理智填平感情上的洼地,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第二框正确把握宽容友善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答: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教育。
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
2.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宽容友善的人?答:(1)重大义轻小是非,对人有宽容之心;(2)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3)坚持原则,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亲身体验法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课前让学生收集、查找古今中外宽容友善方面的名言警句小故事。
(2)教师课前找学生交谈,调查了解学生在宽容友善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1课时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新课导入:生活在线(教材P61)看看三幅图片,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我们生活都像这样,会怎么样?提示:两同学骑车相撞一矛盾发生;怒火冲天一矛盾冲突;握手言和一矛盾解决。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第7课 让人三尺又何妨》教案2 苏教版

《第7课让人三尺又何妨》教案2一、教学目标:①知识:正确认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
②能力: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善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老师、他人相处。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宽容友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二、教学重点: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宽容友善这一交往品质三、教学难点:正确把握宽容与软弱、宽容与纵容的界限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阅读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课题,播放歌曲《最美的太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漫画《抢劫》,引导学生认识到宽容有度,正确认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宽容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通过漫画直观地把问题留给学生,此时可以让学生三言两语发表意见,教师简单作引导,目的是将新授课题展开,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讲授新课:(一)宽容与软弱正确把握宽容友善•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活动一、孔子与颜回的“宽容”的故事,思考:(1)怎样理解孔子的评判?(2)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问题设计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快速引出宽容与软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故事中得到认识的升华。
活动二、阅读故事,讨论问题:(1)故事中王阿姨的做法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什么优秀品质?宽容友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2)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当别人有意无意伤害了你,未造成严重伤害时,如果你缺乏宽容之心,只会激化矛盾,加剧冲突,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因此,我们说:宽容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
你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
设计意图:以身边发生的故事为背景资料,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分析问题,加深对宽容不是软弱,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的认识(二)宽容与严格活动一、小品说唱:“最近比较烦”针对小品说唱中的“我”的想法,开展小小辩论赛。
辩题:宽容与批评的关系。
04 第7课 让人三尺又何妨

第七课让人三尺又何妨学习内容第一框生活需要宽容友善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觉形成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与老师、与他人相处。
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知识与能力】了解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明确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学习重点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学习难点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活动教学法、阅读讨论法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感悟情境、体验归结法。
课前预习一、预习检测:(第2题4分,其它每题2分,共10分)1.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宽容”的历史故事。
2.你是如何理解“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的?3.“宰相肚里能撑船”指的是什么意思?4.宽容那些伤害过你的人有何意义?二、质疑问难:导学过程一、导入示标: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亏是福”等等。
大家知道这些俗语包含的意思吗?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做到吗?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本节课的主题《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二、探究交流:■阅读感悟:“生活在线”●阅读感悟:仔细阅读P61“生活在线”所配的三幅插图。
●思考感悟:结合自身体验思考感悟并展示交流:1.这三幅图片叙述了什么样的故事?2.为什么最终的结果是握手言和了?■探究交流:《“六尺巷”的启示》●阅读感悟:阅读文本P62 《“六尺巷”的启示》●交流展示:分组讨论并交流展示:1.如果张英和叶家互不相让可能导致什么后果?2.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拓展列举:像类似的故事你还知道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读图赏联:北京潭柘寺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根据插图和对联,说说弥勒佛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理解分析:结合文本相关内容请你用下列句式谈谈你对宽容的理解。
■体验交流:“公共汽车上的冲突”●走进情境:仔细阅读文本的P64中的两个生活“镜头”和解读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让人三尺又何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
(2)正确认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
(3)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与老师、与他人相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悟宽容友善的重要。
2 .教学难点:如何才能做到知行统一,在生活中践行宽容友善。
怎样把握好宽容与软弱、宽容与纵容的界限。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学法、阅读讨论法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知识体系1、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宽容友善及宽容友善对我们的要求?(1)原因①俗话说:“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
纵览古今,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
而心胸狭小者,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②当别人不小心妨碍了你的时候,当朋友误解了你,使你感到委屈时,如果你为此争吵、怀恨乃至报复,那么只会加深矛盾和痛苦,甚至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③实践证明,在隔阂误会面前,宽容能医治心灵的创伤,使你忘记不快,而不会为往事耿耿于怀,宽容能使你用自身内心的温暖去融化寒冷的坚冰;宽容也能使你理智地去填平感情上的洼地,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④宽容友善造就了中华民族和谐友爱、宽宏大度的民族性格。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宽容友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你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
(2)要求我们应该做一个宽容友善的人。
2、宽容与原则、软弱、严格、维权的关系。
(1)宽容与原则宽容并不意味着不分是非,曲直,不讲原则;宽容也不意味着麻木不仁,熟视无睹。
(2)宽容与软弱宽容不是理亏的表现,更不是软弱无能。
(3)宽容与严格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与严格两者是一致的。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教育。
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
(4)宽容与维权人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宽容友善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但宽容不能丧失原则,(在消费活动中)依法“讨回公道”,正是对社会、对他人最大的友善。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生活在线的三幅图片——“发生了什么?”(教材P61)第一幅图片:两车相撞——矛盾发生第二幅图片:怒火冲天——矛盾冲突第三幅图片:握手言和——矛盾解决学生讨论发言:为什么怒火冲天的两个同学最后握手言和了?问题提示:怒火冲天的两个同学最后握手言和是因为双方采取了宽容友善的态度。
[教授新课]第一课时生活需要宽容友善(一)“六尺巷”的启示(板书)安徽省桐城市有条“六尺巷”就是因宽容而诞生。
请学生阅读课文故事(教材P62)学生讨论发言:如果张英和叶家互不相让可能导致什么后果?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问题提示: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应该胸襟开阔,谦让友善。
阅读信息点击:关于宽容友善的有关对联(教材P63)1.生活中需要宽容友善(板书)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
老师小结:多一些宽容,人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多一份爱心;人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阳光。
宽容是快乐之本。
宽容朋友无意的误解,能使友谊之树常青不倒;宽容亲人一时的过失,能使幸福之花长开不败。
反之,心胸狭隘,睚眦必报,言语刻薄,生性嫉妒,得理不饶人,得势不容人,就会如摸黑夜行,处处碰壁,时时摔跤,陷入无穷的烦恼。
(二)公共汽车上的冲突(板书)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两个片段(教材p64)学生讨论发言:1、赵刚和陈伟的处理方法有何不同?问题提示:赵刚用宽容大度的心态,用幽默的话语,谅解他人,化解矛盾。
陈伟缺乏宽容忍让之心,以牙还牙,激化矛盾,加剧冲突。
2、赵刚和陈伟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问题提示:当他人不小心妨碍甚至伤害了我们时,我们应该用宽广的胸襟,正确面对`,及时化解矛盾和冲突,防止矛盾和冲突加剧。
教学过度:朋友之间出现矛盾和分歧彼此容易做到宽容和谅解,但要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做到宽容和谅解就相当困难了。
(三)小季的犹豫(板书)请学生阅读课文故事(教材P65)学生讨论发言:1.如果我是小季,该不该帮他呢?问题提示:应该帮助他,虽然大猛同学曾经伤害过我,但是他现在遇到困难,遇到了危险,作为大猛的同学,应该不计前嫌,应有一颗宽厚仁爱之心,帮助大猛。
通过这件事,相信大猛对于他过去的做法也会感到内疚。
2.自己遇到过类似情况吗?是怎样处理的?教师总结:宽容也应该包含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忘记不快,只有这样才能使伤害过自己的人受到良心的责备,化解矛盾。
实践证明,在隔阂误会面前,宽容能医治心灵的创伤,使你忘记不快,而不会为往事耿耿于怀;宽容能使你用自身内心的温暖去融化寒冷的坚冰;宽容也能使你理智地去填平感情上的洼地,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教学过度: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但宽容决不是软弱无能,也不是纵容。
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把握宽容友善。
第二课时正确把握宽容友善(一)宽容与软弱请学生阅读课文故事(教材P65-66)——“孔子的评判”学生讨论发言:1.怎样理解孔子的评判?问题提示:俗话说,两利相取取其重,两害相取取其轻。
孔子的评判并不在于颜回说错了,买布的人说对了,而在于人要有一颗宽厚仁爱之心,非原则性的问题不要斤斤计较,不必当真。
2.宽容忍让就是软弱无能吗?问题提示:当别人无意伤害了你的时候,当别人对你的伤害未造成严重后果时,宽容忍让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而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如果面对别人一次次的侵害而忍气吞声,这种宽容忍让就是软弱无能,应该依靠老师、学校、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教师总结:宽容友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
你在宽容别人的时候,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
(二)宽容与严格(板书)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教育。
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往往很严格,由于种种原因,有人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时会难以接受和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1.老师批评我们就是不宽容吗?问题提示:不是。
宽容不是纵容,宽容并不排斥严格要求和善意的批评。
当一个学生违背了学校规章制度、基本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时,老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正确的,是对一个称职的老师的基本要求,这种批评恰恰是对学生最大的爱护和关怀。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问题提示:首先应该以诚恳的态度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充分认识到这种批评教育是老师有责任心、爱心的表现;其次,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要认真加以改正,老师的要求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再次,对老师可能出现的不正确的批评,要心平气和地向老师解释清楚,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要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
(三)宽容与维权请学生阅读课文故事(教材P67)学生讨论发言:1.卫民坚持“讨个公道”,是否没有宽容之心?为什么?问题提示:不是。
卫民坚持“讨个公道”并非没有宽容之心,而是对社会的真正的宽容。
超市出售变质的面包,这种惟利是图、损人利己的行为,它不是一个是否“宽容”的问题,而是一个道德和法律的问题。
它不仅背离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也违反了社会主义法律的轨道,必须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惩戒。
食品安全,人命关天,涉及千家万户,卫民依法“讨个公道”,既是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又是对广大消费者利益、人民的利益的维护。
如果这是对不法商家不宽容的话,那就是对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宽容。
教师小结:人生活在社会中,宽容友善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但宽容不能丧失原则,依法“讨回公道”,正是对社会、对他人最大的友善。
[总结新课]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
正确认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
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与老师、与他人相处。
七、板书设计:让人三尺又何妨一、生活需要宽容友善1、宽容的原因2、宽容对我们的要求二、正确把握宽容与友善1、宽容与原则2、宽容软弱3、宽容与严格4、宽容与维权八、教后记第7课让人三尺又何妨课前预习一、说一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宽容的诗句、俗语、历史故事。
二、填空题1、宽容是支撑中国人的支柱之一,是中华民族的。
2、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增进;才能、、,从而产生很大的,使人相互。
3、宽容友善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4、惟宽可以,惟厚可以。
5、宽容不是,宽容与是一致的。
6、宽容并不意味着不分、,也不意味着、。
三、判断题1、纵览古今在事业上有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
()2、要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做到宽容和谅解是比较容易的。
()3、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4、宽容就是软弱无能。
()5、宽容和严格是矛盾的。
()6、你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
()课内练习一、选择题。
1、在社会生活中,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A自尊自重B宽容友善C良好的性格D积极的情绪2、"量小失真友,度大集群朋",启示我们()①人要有宽阔的胸襟②要襟怀坦荡,度量恢宏③要有健康的生活情趣④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感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②③④3、当我们遇到隔阂和误会时,宽容能()A医治我们心灵的创伤B迫使我们对往事耿耿于怀C使你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超乎寻常的举动D让别人的温暖融化你寒冷的坚冰4、进入初中后,你认为和新同学和谐相处要做到()①相互帮助②相互理解③宽容友善④相互信任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5、火锅底料添石蜡、火腿加敌敌畏......生产这些"问题产品"的厂家侵权了消费者的()A自主选择权B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C依法求偿权D人格尊严受尊重6、某房地产公司在出售商品房时,以建电暖气试点小区为由,强行配售电暖器,该房地产公司的行为侵犯了购房者的()A自主选择权B知悉真实情况权C人身安全不受损害权D依法求偿权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求我们中学生()A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B对家长的教育全盘接收C难以接受、理解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教育D放纵自己的言行举止8、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宽容的诗句是()A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二、辨析题1、朋友间勇于互为诤友固然可贵,但这似乎使朋友间的宽容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