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三框 让家更美好 教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3框让家更美好教案新人教版

6. 解决家庭矛盾
- 家庭矛盾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矛盾,恢复和谐。
- 解决家庭矛盾的方法:保持冷静、倾听对方意见、寻求共识、相互体谅等。
7. 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具有深远影响,父母要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 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子女的道德品质、生活能力和良好习惯。
课后作业
1. 家庭互动任务:
- 作业内容:与家人一起完成一次家庭活动,如做饭、打扫卫生、游玩等。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家人的需求和感受,尝试用尊重、理解、沟通和互助的方式解决问题。
- 补充说明:通过实际的家庭互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家庭责任感。
2. 情感表达作文:
- 作业内容:写一篇作文,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描述一次你为家庭和谐所做出的努力。
3. 家庭矛盾案例分析:
- 答案示例:案例一:建议小华和妈妈坐下来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同时理解妈妈的想法。双方可以达成共识,如学习之余适当娱乐。案例二:建议姐姐和弟弟学会分享,可以轮流玩玩具,或一起玩,以解决争端。
4. 家庭角色访谈:
- 答案示例:我采访了爸爸,他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负责家庭开支和子女教育。他认为家庭和谐的关键是沟通和理解,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为家庭付出。
4. 家庭角色访谈:
- 作业内容:采访一位家庭成员,了解他们的家庭角色和责任,以及他们对家庭和谐的看法。
- 补充说明:此作业有助于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和责任,增进对家庭和谐的认识。
5. 家庭规则制定:
- 作业内容:与家人一起讨论并制定一条家庭规则,旨在促进家庭和谐。
- 补充说明:通过共同制定家庭规则,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培养其责任感和家庭观念。
4.2《让家更美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认同家庭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2.理解家庭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责任意识:5.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主动为家庭的和谐幸福贡献力量。
6.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家庭的内涵和功能。
2.领会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难点: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家庭责任感。
4.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家庭关系,解决家庭矛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故事: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关于家庭温暖的故事。
有一个孩子叫小明,他在学校遇到了一些困难,心情非常低落。
回到家后,他的父母察觉到了他的情绪变化,关切地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明向父母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父母耐心地倾听着,并给予了他鼓励和支持。
小明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他重新振作起来,积极面对困难。
2.提问引导: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能感受到家庭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吗?家庭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二)讲授新课1.家庭的含义(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家庭呢?家庭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家庭是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老师进一步引导: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庭的要素包括家庭成员、家庭关系等。
(2)展示图片:老师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家庭图片,如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3)讲解:老师介绍不同类型家庭的特点和组成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多样性。
2.家庭的功能(1)提问:家庭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家庭是我们吃饭、睡觉的地方,父母会照顾我们的生活。
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主题是“让家更美好”,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以及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家庭中的亲情与爱,以及如何与家人沟通和相处。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家庭观念,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能力,促进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独立,对家庭的关系和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有待深入理解和实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的互动频繁,但可能存在沟通不畅、理解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体验,引导他们反思家庭中的亲情与爱,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角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家庭中的亲情与爱,学会与家人有效沟通和相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家庭亲情,增强家庭观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家庭中的亲情与爱,与家人有效沟通和相处的方法。
2.难点:理解家庭中的亲情与爱,学会与家人有效沟通和相处。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家庭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案例分析:分析真实的家庭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4.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参与亲子活动,增进学生与家人的感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角色扮演剧本,分配角色。
3.准备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4.联系家长,邀请他们参与课堂亲子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的幸福瞬间,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导入新课。
7.3 让家更美好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提示:打电话、QQ、微信
思考: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提示: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视频和谐家庭氛围
思考:父母做错了事会向孩子道歉,孩子会向家长提建议。这体现了现代家庭有什么特点?
提示: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问题三:当我们的家庭发生变故了,该怎样对待?
思考:如何面对家庭发生的变化?
提示: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笔记如何创建和谐家庭
①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②家务我分担。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场景一:小亮家的人员变化
思考:小亮的家庭结构和规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庭趋向小型化。
思考:生育,今后一段时期内二孩家庭逐渐增多。中国的家庭结构在持续发生着变化。
场景二:自从爷爷奶奶回老家后,小亮每周都会和他们视频通话,爷爷奶奶在老家也不会感到寂寞啦。
4、家庭生活内容的变化:丰富、多样
第二目和谐家庭我出力
探究二如何创建和谐家庭
近日,有网友分享“我爸退出家族群”,这一话题冲上热搜
思考:无人点赞回应的背后,反映出父母、子女间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祖辈、父辈、子辈之间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视频《小舍得》片段
思考一:视频中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现代家庭通过哪些方式沟通交流?
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分享答案
从家书抵万金到如今的QQ微信电话。思考: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让家更美好》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三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二目的内容:第一目“现代家庭面面观”。
本目从三个方面阐述现代家庭的特点。
其一,家庭结构、观念等在变化。
其二,家庭成员沟通方式在变化。
其三,家庭生活的内容在变化。
第二目“和谐家庭我出力”。
本目从三个方面阐述怎样创建和谐家庭。
其一,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有效地交流和沟通。
其二,分担家务劳动。
其三,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结构的演化和现代家庭的特点。
了解家庭成员在交流和沟通方式上逐渐发生的变化。
2.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与技能,促进代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3.认识到家庭文化建设、家庭美德建设、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现代家庭的特点教学难点:怎样创建和谐家庭四、教学过程1.早晨一起床,小亮看到妈妈在做早饭,爸爸已经打好领带准备出门上班了,爷爷奶奶在浇花呢。
小明赶紧行动,准备吃完早饭跟妈妈一起出门了。
请问,小亮的家庭结构属于( A )A.主干家庭B.核心家庭C.联合家庭D.单亲家庭2.下列关于现代家庭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②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③交流、沟通方式单一④家庭结构和规模不断趋向大型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有个好成绩,有64%的学生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42.73%的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忙,没有时间做家务。
第7课 第3框 让家更美好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三框让家更美好1.知识目标: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和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掌握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2.能力目标: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理解、掌握现代家庭沟通和交流方式,树立民主、平等的家庭观念。
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1.教法:情节设置,引导讲解。
2.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
提出问题:现代家庭有哪些特点?你的家庭呢?为什么说“家和”才能“万事兴”?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我们大家都希望有一个温馨和睦、充满亲情的家,这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让家更美好》。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__结构__、__规模__、__观念__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2.过去的家庭常常是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现在一般为__核心家庭__和__主干家庭__。
3.现代家庭的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__民主__。
4.家庭成员之间__和睦相处__是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__信任__、体谅和包容,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与冲突。
5.在一个家庭中,祖辈、父辈、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__价值观念__和__生活方式__,这些差异可能带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
6.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__全体家庭成员__共同创建。
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现代家庭面面观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83)结合图片(教材P83),说说现代家庭还有哪些特点。
在空白框中列出你观察到的现象。
提示:还有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善于自我规划,尊敬、爱戴长辈,参与社区活动等特点。
2023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三课时 让家更美好 教案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三课时让家更美好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2)把家庭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道德修养: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法治观念:正确处理家庭矛盾和冲突。
责任意识: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以实际行动促进家庭和睦幸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尊重家庭成员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难点:知道现代家庭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人的一生中,享受最长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性。
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论时间长短,都只是一种阶段性和间断性的教育。
家庭教育则不然,它不仅使人在未成年时获益匪浅,而且在他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以后,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所具有的血缘关系,家庭教育依然在发生作用,父母永远是子女的“老师”,家庭教育的这种终身性特点,有利于家长对孩子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和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比较稳定的人格特征。
(二)、讲授新课:运用你的经验:结合下面的图示,说说现代家庭还有哪些特点。
在空白框中列出你观察到的现一、现代家庭面面观:1、家庭结构的变化:思考:从上述图片中,你看出了什么?家庭趋向小型化。
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从过去儿孙满堂的大家庭,到今天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从前些年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到今后一段时间内二孩家庭逐渐增多,中国的家庭结构在持续发生着变化。
相关链接:家庭结构不断演化。
过去的家庭常常是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现在一般是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
核心家庭:有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
单亲家庭: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
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者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3《让家更美好》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让家更美好》是道德与法治课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以及如何与家人相处,使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家庭责任感,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能力,促进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家庭关系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可能对家庭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同时,他们可能在与家人相处中遇到一些问题,但不知道如何解决。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对家庭关系的认识,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掌握与家人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家庭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高家庭和谐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如何与家人相处,使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庭生活,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认识。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家庭问题,培养解决家庭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庭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教学PPT,展示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家庭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让学生对家庭有更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与家人相处,使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具体的建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析家庭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提高与家人相处的能力。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真聆听,选择你比较关注的观点进行评价、质疑、补充、完善,质疑有理,评价到位,2分
发表观点视角独特3分
准确说出一方面的感受,1分
能结合事例有理有据的分析2分
积极分享感受,感受深刻2分
评价
思维
迁移
俗话说:家有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协力山成玉,同心土变金
《论语》也讲:礼之用,和为贵。
通过这两句话,我们应该怎样为和谐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明理的基础上践行,行为跟踪评价3分
思维导图
现代家庭面面观
让家更美好
和谐家庭我出力
可以完善此图,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作出本节课漂亮的思维导图。
自我反馈单
对于本节课,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收获。
《第七课三框让家更美好》学纸
备课教师:主备人:教研组:使用时间:
学生信息:班级:姓名:小组:
项目
预设
问 题 与 活 动
规则与评价
预设
思维
导引
成果目标:
1、了解现代家庭的特点
2、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同,委家庭和谐作出努力
3、知道家庭美德的作用
明确目标,注重过程与方法。
独立完成情景导入,在小组内交流汇总。
情境导入:
幻灯片,故事两则
开放
思维
碰撞
开放
思维
碰撞
问题一:现代家庭面面观
活动一:P83运用你的经验,交流表达,
活动二:P84探究与分享,找到表达我们爱的方式
问题二:和谐家庭我出力
活动一:阅读教材p85-86,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1、怎样让家和万事兴?
2、怎样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差异不影响和谐?
3、对于家庭的发展,我们应以什么心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