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类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版《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使用、查询PPT教材

新版《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使用、查询PPT教材

C
C.1 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 名单(不含酶制剂) C.2 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C.3 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
附录表E——食品分类系统
附 录 F ——附录A 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索引
三、GB2760-2014 附录的使用 • • • • • 1、附录A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2、附录B 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 3、附录C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规定 4、附录E 食品分类系统 5、 附录F 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索 引
1、附 录 A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 公式表示:假设A和B是同一有共同使用范 围C的两种食品添加剂,A添加剂在C中的 实际用量为a,标准规定A在C中最大使用量 为a′,B添加剂在C中的实际用量为b,标准 规定B在C中最大使用量为b′,该条款用公 式表示为a/ a′+ b /b′≤1。 • 示例:GB2760规定果蔬汁饮料中新红和胭 脂红的最大使用量均为0.05g/kg,如果这两 种着色剂同时使用且实际使用量为a和b, 则( a+b )/ 0.05 ≤1。
8种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名单可在各种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名单a3不能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添加剂的食品类别名单不能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添加剂的食品类别名单bb2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b3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cc1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名单不含酶制剂c2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b1不得添加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

食品标准解析PPT课件

食品标准解析PPT课件

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 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
说明: ▪ 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其共同的使用范围内混合使用时如何 确定各自使用量的规定。
▪ 不具有同一功能食品添加剂不受本条约束; ▪ 着色剂要求具有同一色泽,如同是红色或蓝色,如果一种添加剂是
功能类别 面粉处理剂 被膜剂 水分保持剂 营养强化剂 防腐剂 稳定剂和凝固剂 甜味剂 增稠剂 食品用香料 加工助剂 其他
食品卫生法规
3.1.3 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说明:
▪ 分类、分级的食品分类系统 ▪ 除外:该类别中特定的食品亚类或食品品种不适用本条规定 ▪ 仅限:仅该类别中的特定食品亚类或食品品种适用本规定 ▪ 其他:对未列入食品分类系统中的使用范围的补充 例如:柠檬黄 ▪ 03.0 冷冻饮品( 03.04 食用冰除外) ▪ 07.04焙烤食品馅料(仅限饼干夹心和蛋糕夹心)
食品卫生法规
3.1.1 主要内容
食品卫生法规
3.1.1 主要内容
3.1.2 基本术语
食品卫生法规
食品添加剂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 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 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最大使用量 食品添加剂使用时所允许的最大添加量。 最大残留量 食品添加剂或其分解产物在最终食品中的允许残留水平。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保证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 吸附、脱模、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 国际编码系统(INS) 食品添加剂的国际编码,用于代替复杂的化学结构名称表述。 中国编码系统(CNS) 食品添加剂的中国编码,由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类别(见附录E)代码和 在本功能类别中的顺序号组成。

食品分类体系及如何精准定位食品分类

食品分类体系及如何精准定位食品分类

食品分类体系及如何精准定位食品分类作为食品从业人员或是食品检验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或多或少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同一类食品,我们有各种各样适用的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每一个标准都有这类食品的定义和分类,同一类食品在不同标准分类里的类别归属不尽相同。

食品添加剂的合格判定与该种食品在其标准中的分类有密切关联,可以说食品分类体系直接影响了食品添加剂合格评定的结果。

因此,分析这个食品分类体系,食品产品标准、食品市场准入分类与GB2760中食品分类体系的差异性以及其对食品添加剂结果判定的影响具有极大意义。

目前,我国食品分类体系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的需求制定有不同的食品分类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同一种食品在不同的食品分类系统中类别可能是不同的。

伙伴网整理了我国的各食品分类体系,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我国的食品分类体系主要有食品生产许可食品分类体系、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分类体系、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中食品分类体系等,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1、《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将食品分为32大类,并具体规定了亚类及其所属的品种明细。

《食品生产许可证》中“食品生产许可品种明细表”是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填写。

该目录适用于食品生产许可。

2、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标准中的食品分类采用分级系统,将食品分为16大类。

食品分类系统用于界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只适用于对该标准的使用。

其中如某一食品添加剂应用于一个食品类别时,就允许其应用于该食品类别包含的所有上下级食品(除非另有规定),反之下级食品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能被认为可应用于其上级食品,所以在查找一个食品类别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能被认为可应用于其上级食品,在查找一个食品类别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时,特别需要注意食品类别的上下级关系。

3、GB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的附录A.1食品类别(名称)说明,涉及10大类食品,每大类下分为若干亚类,依次分为次亚类、小类等。

食品分类系统资料课件

食品分类系统资料课件

国际食品分类系统对我国食品分类系统的影响和启示
重视食品分类系统的科学 性和系统性
我国应加强对食品自然属性和营养特点的研 究,建立更加科学、系统的食品分类体系, 以满足食品监管和营养研究的需要。
推进食品分类系统的国际 接轨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食品分类系统的研究和 制定,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 交流,推进我国食品分类系统与国际接轨,
食品监管和执法
监管依据
食品分类系统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了监管依据,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 劣食品的出现。
执法支持
在执法过程中,食品分类系统能够为执法人员提供快速准确的食品信息,支持执法工作 的顺利进行。
04 我国食品分类系统的现状 和未来发展
我国食品分类系统的现状和问题
要点一
现状
要点二
食品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
系统性
科学性
食品分类系统应具有系统性,各类食品之 间应相互独立、互不交叉,同一类别的食 品应具有相似的特点或用途。
食品分类系统应以科学为依据,根据食品 的来源、组成、营养价值、加工工艺等特 点进行分类。
实用性
动态性
食品分类系统应具有实用性,方便监管部 门、企业和消费者使用,有利于食品的流 通和管理。
VS
食品召回
一旦发现食品存在安全隐患,食品分类系 统可以迅速定位到问题产品,并快速召回 ,防止问题食品进一步扩散。
食品标签和标识管理
食品标签
食品分类系统能够规范食品标签的标识内容 ,确保消费者能够准确了解食品的成分、生 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 权。
标识管理
通过食品分类系统,可以对不同类别的食品 进行标识管理,方便对食品进行分类储存、 运输和销售,提高管理效率。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PPT课件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PPT课件

二、强化食品
• (二)营养强化剂
常见的营养强化剂有: 1、氨基酸
主要有: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例如:强化大米,强化面粉(添加赖氨酸)
二、强化食品
• (二)营养强化剂
常见的营养强化剂有:
2、其他含氮化合物,例如:牛磺酸 牛磺酸的作用:促进大脑生长发育,维护视觉 功能,尤其对于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 智力发育有益
三、有机食品
• (三)有机食品的标志
• 经过正规认证的产品在适用有机标志的同时,还必须注明该产品 认证机构的名称、认证标号等信息,目前国内外比较权威的认证 机构(部分):
中绿华夏有机认证 亚洲有机农产品协会
第五节 保健食品、强化食品、 转基因食品
一、保健食品
• (一)定义
保健食品指的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 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 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危害的食品。
3、经专门机构认证 不适用化学合成的农药、 限量使用限定的化 兽药、食品添加剂、饲 不同点 学合成生产资料 料添加剂和其他有害健 康的物质
二、绿色食品
• (三)绿色食品的分级
A级绿色食品
AA级绿色食品
三、有机食品
• (一)定义
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 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 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包括粮食、 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 调料等。
二、绿色食品
• (二)绿色食品的特征
3、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 政府授权专门机构管理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 品标志是一个质量证明商标,属于知识产权范畴,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
二、绿色食品

《功能性食品学》课件

《功能性食品学》课件
《功能性食品学》ppt课件
目 录
• 功能性食品学概述 • 功能性食品的种类与特性 • 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与生产 • 功能性食品的市场与前景 • 功能性食品的安全与监管
01
功能性食品学概述
定义与分类
功能性食品学定义
功能性食品学是一门研究功能性 食品的学科,主要涉及食品的生 理功能、营养特性以及人体健康 的关系。
02
功能性食品的种类与 特性
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
总结词
通过补充营养素、调节生理功能等方式,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
详细描述
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通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物质等,有 助于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预防疾病、促进身体健 康。
辅助降血脂功能性食品
总结词
设计美观、实用的包装,提高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包装工艺
根据包装材料和产品特点,采 用适当的包装工艺,确保产品 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伤 。
储存条件
根据产品的稳定性和保质期, 制定合理的储存条件,确保产
品品质和安全性。
04
功能性食品的市场与 前景
功能性食品的市场现状
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
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其中亚太地区增长最快。
浓缩与干燥
对提取物进行浓缩和 干燥,以获得稳定的 成品。
制剂与成型
将提取物与其他配料 混合,制成适合消费 者食用的剂型和形状 。
质量检测与控制
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 环节进行质量检测和 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稳定。
功能性食品的包装与储存
包装材料选择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市场需求,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包装设计
功能性食品学的意义

食品安全培训(食品安全知识)ppt课件

食品安全培训(食品安全知识)ppt课件
其他管理体系
如GMP(良好生产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等,从不同角度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要 求。
02
食品污染与危害
食品污染的定义与分类
食品污染定义
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过程中,由于各 种因素导致食品中有害物质超出卫生标准,对人体健康造成 潜在威胁的现象。
食品污染分类
根据污染性质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化学性污染包括 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添加剂不当使用等;物理性污染包 括杂质、放射性物质等。
根据食品类型,储存温 度需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如冷藏食品应在4°C 以下,冷冻食品应在-
18°C以下。
湿度控制
某些食品对湿度敏感, 需保持适当的湿度以防 止食品变质,如干货需
保持干燥环境。
光照控制
避免阳光直射,以防食 品变质或营养损失。
食品运输的安全措施
包装防护
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确保食品 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不破损
食品污染的危害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食品污染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传染病 、癌症等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 康。
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食品污染事件会对相关产业造成重大 经济损失,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 稳定。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食品污染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还可能 通过食物链传递,对生态环境造成破 坏,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环境污染 等。
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食品安全重要性
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1 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规定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等各环节的食品 安全要求和监管措施。

食品分类系统

食品分类系统

卫生部在2011年第12号卫生部公告中发布了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之一即为《GB 276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该新标准将于2011年6月20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的前言中明确指出对2007版的《GB 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以下简称旧标准)部分食品分类系统进行了调整,为使广大网友对该新旧标准的食品分类系统的调整有更具体的了解,食品伙伴网对食品论坛中网友发布的相关讨论帖进行了整理,仅供行业人士参考,对比分析具体结果:1、对比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和旧标准相比新标准的食品分类系统中删除了01.01.02.01调味乳,但搜索发现表A1里有涉及到该分类号。

2、新增了如下食品分类:01.01.02 灭菌乳,同时将旧标准中的01.01.02 调制乳调整为01.01.03 调制乳。

01.02 发酵乳和风味发酵乳,同时将旧标准中的01.02 发酵乳调整为01.02.01。

01.02.02 风味发酵乳。

同时删除了旧标准中的01.02.01、01.02.02。

04.04.03 其他豆制品。

06.05.02.04 粉圆。

13.02.01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13.02.02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14.03.01.01 发酵型含乳饮料、14.03.01.02 配制型含乳饮料、14.03.01.03 乳酸菌饮料(旧标准中的分类号为14.07)、14.03.03 复合蛋白饮料。

3、调整了如下食品分类:将旧标准中03.02雪糕类删除,在新标准中将其合并到03.01冰淇淋类。

将旧标准中如下分类删除05.02.03、05.02.04、05.02.05、05.02.06、05.02.07、05.02.08、05.02.08.01、05.02.08.02、05.02.09,合并到05.02.02。

旧标准中14.07乳酸菌饮料调整为新标准的14.03.01.03 乳酸菌饮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美国21 CFR 170中对直接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限 量的规定中,提出了食品总分类(general food categories),共43类食品
澳新:澳新食品法典(Food Standard Code)1.3.1《食 品添加剂部分》专门提出了用于界定添加剂使用范围的食品分 类系统,与FCS相类似。
▪ 食品类别层次缺乏,使用范围过粗或过细如:罐头、炸鸡 调料
▪ GB2760缺乏对食品类别的标准化编码,很难查找某种食 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情况,这往往是添加剂使用和 监督中最常遇到的困难
制定背景
▪ 国际及国外发达国家对添加剂使用“食品分类” 的规定
GSFA:食品分类系统(Food Category System,FCS)
精品医学
16
04.0 水果、蔬菜(包括块根类)、豆类、食 用菌、藻类、坚果以及籽类等
5亚类:主要参照CAC的分类体系,但将 “蔬菜”与“食用菌和藻类”及“坚果和 籽类”分开 04.01 水果 04.02 蔬菜 04.03 食用菌和藻类 04.04 豆类制品 04.05 坚果和籽类
藻类、坚果以及籽类等 05.0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类巧克力
和代巧克力)以及糖果
06.0 粮食和粮食制品,包括大米、面粉、杂粮、块根植 物、豆类和玉米提取的淀粉等(不包括07.0类焙烤制品)
07.0 焙烤食品 08.0 肉及肉制品 09.0 水产品及其制品(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
▪ 01.08 其他乳制品(如乳清
▪ 01.04 炼乳及其调制产品
粉、酪蛋白粉等)
▪ 01.05 稀奶油(又名淡奶油)
及其类似品
02.0 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
5亚类:参照CAC ▪ 02.01 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 ▪ 02.02 水油状脂肪乳化制品 ▪ 02.03 02.02类以外的脂肪乳化制品,包
括混合的和(或)调味的脂肪乳化制品 ▪ 02.04 脂肪类甜品 ▪ 02.05 其他油脂或油脂制品
03.0 冷冻饮品
5亚类:参照SB/T10007-1999《冷冻饮品分 类》
• 03.01冰淇淋类 • 03.02雪糕类 • 03.03风味冰、冰棍类 • 03.04食用冰 • 03.05其他冷冻饮品
食品分类系统
精品医学
1
制定背景 研究方法 工作方式 重要说明 食品分类代码 各大类食品分类说明 原GB2760-1996的食品分类定位 各类产品说明
精品医学
2
制定背景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有关食品类别的规定 及问题
▪ 标准的使用范围中所涉及的食品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存在食品名称不够规范、前后不一致的现象,如“芥末 酱”、“辣根膏”以及“生湿(干)面条”、“生面湿制 品”等
精品医学
8
“食品分类系统”的重要说明
5、食品分类采用分级系统,如允许某一食 品添加剂应用于一个总的类别时,则允许其 可应用于总类下的所有亚类(另有规定的除 外) 举例:原则上03.0冷冻饮品允许使用的添 加剂,其下所有的亚类都能使用。 但是,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下允 许使用的添加剂, 03.04食用冰不能使用。
类、棘皮类等水产及其加工制品) 10.0 蛋及蛋制品 11.0 甜味料,包括蜂蜜 12.0 调味品 13.0 特殊营养用食品 14.0 饮料类 15.0 酒类 16.0 其他类(第01.0-15.0类除外)
精品医学
11
食品分类代码
2、大类基础上细分为亚类、次亚类等,原则不超 过4级,个别食品分到5级,各级之间以“.”号分 隔
括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的专家参 与研究,进行分组讨论,意见汇总形成初稿, 考虑食品添加剂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 的问题。 ▪ 前后召开会议20多次,耗时最长。
“食品分类系统”的重要说明
1、本食品分类系统作为食品添加剂在使用中的定位 方法,不是法定的产品归类方法,也不用于产品的标 签。 2、本分类系统包含了最大可能完整的食物类别,包 括那些不允许使用添加剂的品种。 3、主要针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特点划分食物类别, 以行业分类标准(或标准体系表)作为重要参考。
精品医学
9
食品分类代码
1、大类编号顺序与CAC基本一致,共分为16 大类
01.0 乳及乳制品(13.0特殊营养用食品涉及品种除 外) 说明:含乳饮料(14.0大类)、冰激淋等乳基甜点 ( 03.0大类)除外
02.0 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 03.0 冷冻饮品 04.0 水果、蔬菜(包括块根类)、豆类、食用菌、
脂),包括复原乳
精品医学
12
各大类食品分类说明
精品医学Biblioteka 1301.0 乳及乳制品
下分8个亚类
▪ 01.01 乳及调制乳
▪ 01.06 干酪
▪ 01.02 发酵乳
▪ 01.07 以乳为主要配料的即
▪ 01.03 乳粉(包括加糖乳粉) 食风味甜点或其预制产品(不
和奶油粉及其调制产品
包括冰淇淋和调味酸奶)
精品医学
4
研究方法
▪ 全面、系统地分析CAC、美国和澳新等国 家地区有关添加剂使用的“食品分类”
▪ 参考我国相关食品的行业分类标准,结合 GB2760-1996中涉及的食品类别,从 而确定食品分类系统的框架内容
工作方式
▪ 建立食品分类系统专门工作小组。 ▪ 吸收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管理和使用部门(包
精品医学
7
“食品分类系统”的重要说明
4、使用的产品名称大部分根据国家相应的标准进行 表述。其余类别以市场通用名称表述,同时对该类产 品进行了特征性描述(涵盖范围、原料、工艺特点和 形态等)
如:14.04.02.01 特殊用途饮料(包括“运动饮 料”、“营养素饮料”等)
15.03.01.04 特种葡萄酒(按特殊工艺加工 制作的葡萄酒,如在葡萄原酒中加入白兰地,浓缩葡 萄汁等)
举例:04.01.02.08.01 蜜饯类
04.02.02.03.01 酱渍的蔬菜 04.04.01.03.01 炸制半干豆腐
3、3-10位数字组成,同级食品代码位数相同
举例:3位数:01.0 乳及乳制品(13.0特殊营养用食
品涉及品种除外) 4位数:01.01 乳及调制乳 6位数:01.01.01 纯乳(全脂、部分脱脂、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