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现代意义

合集下载

春节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

春节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

春节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的农历年或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和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传统习俗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内涵1. 团圆和家庭观念: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代表着家庭团聚和团结。

人们都会尽可能地返回家乡和家人一起过年。

这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强调亲情的价值观念。

2. 祭祖和传统信仰:春节期间,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记忆。

这一传统体现了中国人对祖先的尊敬和传统信仰的重要性。

3. 红包和福利:给红包是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之一。

红包中通常包含金钱,代表着祝福和好运。

这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人情往来和友好礼仪的重视。

4. 舞狮和舞龙:舞狮和舞龙是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表演形式之一。

它们代表着祥瑞和吉祥,寓意着新年的好兆头。

5. 爆竹和烟花:放爆竹和观赏烟花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

这些热闹的活动象征着驱邪避祸,希望新年安全吉祥。

二、现代意义1. 传承传统文化:春节习俗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统习俗的庆祝和传承,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品味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弘扬民族自豪感:春节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志之一,独有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让人们对自己的文化和身份更加自豪和认同。

3. 促进社会交流:春节是人们团聚的时刻,也是亲戚和朋友相互拜访和交流的好机会。

这一传统习俗促进了社会间的相互交流和加深了人际关系。

4. 刺激消费市场: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对于激发消费市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们会购买新衣服、送礼物和采购年货,这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5. 提升文化软实力:春节传统习俗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使得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受到欢迎。

通过春节的庆祝和传承,可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

春节的象征意义

春节的象征意义

春节的象征意义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饱含深情的节日。

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传承的见证,春节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希望、团圆、吉祥和豪情。

一、希望与新生春节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也代表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每年农历初一的到来,寓意着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人们会在春节期间祈求来年的顺利和幸福,期盼新的一年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活和事业发展。

二、团圆与家庭春节是中国人团圆和家庭重聚的时刻。

人们努力回到家乡与亲人共度佳节,共享天伦之乐。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春节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无论身在何处,家人之间的关爱和团聚都是春节最美好的象征。

三、吉祥与福运春节是吉祥和祝福的季节。

中国人民相信春节是充满吉祥和福运的时刻,他们会祭拜祖先、祈求神灵保佑,祈求来年能够充满好运和连年有余。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以驱除厄运、恶鬼和疾病,带来好运和平安。

四、豪情与欢乐春节是一个充满欢乐与豪情的时刻。

整个春节期间,人们沉浸在热闹繁忙的氛围中,观看精彩的舞狮和舞龙表演,参加热烈的大型游戏活动,品尝美食和糖果,共度欢乐时光。

这些活动表达了人们的热情和豪情,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象征意义。

它代表了希望与新生、团圆与家庭、吉祥与福运以及豪情与欢乐。

春节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重视、热爱和庆祝,也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标志。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象征意义将继续承载下去,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春节的文化背景和现代意义

春节的文化背景和现代意义

春节的文化背景和现代意义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球华人最盛大、最具影响力的节庆之一。

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深远的现代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传统习俗和现代价值三个方面探讨春节的文化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一、历史渊源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根据史书记载,春节的起源可追溯到商朝时期的年节,其目的是祈求丰收和消灾避祸。

历经时代的发展,春节的习俗逐渐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二、传统习俗1. 年夜饭:春节的重头戏是团圆饭,家人聚集一堂,共享丰盛的年夜饭。

这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幸福,也承载着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2. 贴春联:人们在门上贴对联,将吉祥寓意落实于文字之中,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3. 放鞭炮:鞭炮声声,驱除邪气,吉祥如意。

这是古人用以驱走怨气、借助声音驱除邪恶之物的方式,也代表新年的喜庆和欢乐。

4. 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互相拜年,亲戚朋友互相走动,传递着新年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5. 红包: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着祝福和福利,也是传统中的一种传递关爱的方式。

6.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表演是春节期间非常盛行的活动,旨在驱邪祈福、祈求丰收和好运降临。

三、现代意义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传统的文化内涵,也具有现代的社会意义。

1. 促进亲情与友情:春节是全年中最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远离家乡的人们会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增进亲情的纽带。

同时,亲朋好友互相拜年、交换祝福,也促进了友情的沟通与交流。

2. 传承优秀文化:春节习俗传统丰富多样,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通过积极参与春节活动,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 经济带动与旅游推动:春节期间,人们普遍享受假日,消费水平和需求升高,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活力,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此外,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也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春节的传统与现代意义

春节的传统与现代意义

春节的传统与现代意义春节,又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逐渐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展现出新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传统与现代两个方面来探讨春节的意义。

一、传统意义1. 聚集与团圆:春节是中国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这一天,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人们都会努力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

这种传统凝聚了家庭的感情,让亲人们共享天伦之乐。

2. 祭祀与祈福:春节是祭祖、祈福和拜神之时。

人们会在祖先的墓前祭拜,向神灵祈求福祉。

这一传统表达了对过去祖先的敬重和感恩之情,也寄托了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期望。

3. 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春节是农历年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人们通过庆祝春节来表达对过去一年艰辛努力的肯定,也期待在新的一年中能够有更好的表现和收获。

农民在这一天犒劳自己,享受辛勤劳动所换取的成果。

二、现代意义1. 文化传承:尽管现代社会发展迅猛,但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依然保留着其独特价值。

庆祝春节不仅意味着家人团圆,更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春节,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价值观。

2. 经济推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春节已经不仅仅是农村的庆祝方式。

春节期间,人们的购买力和消费欲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给国内经济带来了巨大推动力。

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销售达到峰值,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3. 文化交流:春节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节庆活动。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举办春节庆祝活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踏入中国文化的殿堂。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不同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综上所述,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既保持了传统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展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的愿望。

春节象征着过去和未来,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春节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

春节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

春节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世界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盛会之一。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春节的民俗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对现代人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传承中华文化春节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然而,春节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通过其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节令习俗等,成功地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为后人提供了认同、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桥梁。

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春节民俗文化是一种国际性的沟通方式,它可以让人们通过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体验建立起情感纽带。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交方式多元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而春节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共同的文化记忆,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促进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沟通与交流,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寓教于乐,传递思想启示春节民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启示和道德理念。

例如,贴对联、挂灯笼等习俗不仅体现了对美好祝愿的追求,更蕴含着对人们精神境界的引导。

抬花灯、舞龙舞狮等表演形式不仅具有观赏性,更可以向人们传递勇敢、团结和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

通过春节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人们在欢乐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深层意义,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启示。

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春节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尤其是对文化旅游产业的促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春节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亮点之一。

通过举办盛大的庙会、灯会等民俗活动,不仅增加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也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结语春节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对现代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传承中华文化、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寓教于乐传递思想启示以及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春节民俗文化成为了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为世代后人提供了向往、认同和凝聚的力量。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春节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春节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春节的现实意义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球华人盛大庆祝的日子。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社会团结、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春节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团结的象征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团圆节日,传统习俗中的亲友聚会和家庭团聚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友情。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很难有时间与家人团聚。

而春节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将亲人聚在一起度过这个短暂而重要的假期。

这种难得的聚会不仅带给人们情感的慰藉和快乐,也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等传统活动也成为社会团结的象征。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参与,而且激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无论是在大街小巷的巡游表演中,还是在社区举办的文艺晚会中,人们都能感受到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这种力量凝聚着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合春节不仅仅代表着农历新年的到来,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场合。

春节期间,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一代都会参与到各种传统习俗中。

例如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等,这些活动都富有传统文化的色彩,使人们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

春节还是传统文化艺术表演的重要时刻,戏曲、杂技、舞蹈等文艺形式在各地上演。

这些节目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精彩的剧情,吸引了无数观众。

同时,现代技术的应用为春节文艺表演增添了新的魅力,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对培养和繁荣民族精神起到了推动作用。

通过这些活动,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进一步坚守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传统文化的瑰宝。

三、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春节旅游、购物和消费等活动成为现代社会春节的新亮点,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利好。

春节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春节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春节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春节不仅仅是一个欢庆佳节,更成为了人们传承传统、弘扬文化、凝聚情感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从独特的历史渊源、祭祖思想的传承、社交与家庭关系的重建等方面探讨春节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一、独特的历史渊源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祭祀和庆贺活动。

从古代“踏春”到现代习俗的发展,春节一直承载着人们对于花开富贵、万象更新的期盼。

而在现代社会,春节的历史渊源赋予了它独特的文化内涵,不仅让人们通过庆祝春节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使得春节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二、祭祖思想的传承春节是祭祖的重要时刻,祭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仪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们都会回到故乡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在当代社会中,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家庭核心关系的变化,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逐渐降低。

然而,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为人们提供了传承祭祖思想的机会,使得祭祖仍然具有现代意义。

通过祭祖,人们能够感受到家族的凝聚力,增强亲情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建立更加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

三、社交与家庭关系的重建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社会变革和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变得疏远。

而春节作为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具有重建社交和家庭关系的意义。

在春节期间,亲友们通常会相聚在一起,共享团圆的喜悦,这是一个促进亲情、友情和邻里之间的交流的机会。

通过春节的聚会和联欢活动,人们得以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与协作。

同时,春节也为人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参与各类文艺演出和传统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艺与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交和家庭关系。

综上所述,春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具有现代意义。

通过春节的庆祝和传承,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传承祭祖思想,重建社交与家庭关系。

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与现代意义

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与现代意义

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与现代意义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最为盛大、热闹的一天。

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其中包括贴春联、贴门神、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这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不仅有着独特的社会功能,还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本文将探讨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与现代意义,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1.1 促进亲情和社会关系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家庭聚会时刻,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同庆祝这个节日。

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增进了亲情和友情,使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

同时,春节也是人们与社会交流的重要时段,人们会互相拜访,互祝新年快乐,加深了社会关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1.2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春节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世代相传,保留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贴春联是一种传统的习俗,通过写一些祝福的词句,贴在门上,以招财进宝、祈福平安。

这种习俗不仅有美化家庭环境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传递着祈福的文化内涵。

通过这些传统的民俗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

1.3 促进经济发展春节是中国人消费最为集中的时期之一,人们会购买各种年货、饰品、服装等,为庆祝节日做准备。

这种购买力的集中释放,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对各类商家和企业产生了经济效益。

春节期间的热销现象,不仅能够带动内需增长,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二、春节民俗的现代意义2.1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春节民俗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正逐渐被冲淡或遗忘。

春节民俗的传承,能够让我们重新认识和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维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2.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春节民俗活动能够激发人们对家庭、社会、国家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家人团聚、亲友联欢的喜庆氛围,以及对祝福和繁荣的向往,都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0311124沈慧琪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社会调查报告
春节的现代意义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有很多习俗,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

吃罢年夜饭便是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近年来,守岁的时候人们会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除了这些,人们还会吃灶糖、扫尘、接财神、拜年等,当然,最令小孩子开心的莫过于那压岁钱。

然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当下春节习俗的传承问题主要在于它没有很好地完成从农业文明形态向现代文明形态的转型,其文化内涵、过节方式与现代社会还有一些不太契合的地方。

许多城
市青少年就感觉春节“太折腾人”,礼俗繁琐,规矩太多;部分中年人则感觉送礼物、给压岁钱等花销太大,过节不堪重负。

这些负面意见的产生不是由于年俗本身不适合现代社会,而是由于近代以来,中国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采取的相关策略,使得传统节日没有顺应社会变迁而进行必要的革新。

在现代社会,春节要得以繁荣壮大,必须进行必要的调适,具有足够强的现代性。

我认为,传统节日是一种隆重举行的标志性民族文化,能够显著地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强烈影响其他民族对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关注和认识,也是异文化群体认知我们民族特色文化的一个便利的窗口。

而春节的国际化显示出中国软实力和在世界影响力的显著增强。

与文化的其他部分相比,民俗文化的传承更大程度地依靠口传身授、代代相传的方式。

拿过年习俗来说,我们各人脑中关于年的印象、习惯有多少是从书本上学来的呢?还不是从小跟着长辈过年,耳濡目染而来的吗?这种传承方式的要害是不能断代的。

节日文化内涵的现代性与部分传统习俗的合理存续并不矛盾。

一方面,部分特色古旧习俗在现代社会本身就有展演和纪念的意义;另一方面,这些旧俗也会转生出新的意义。

过年的原始意义主要是在新旧年交替之际祭祀神灵、施行巫术,这种习俗和内涵在现代必然逐渐衰减,而其少量的相关遗俗则成为营造隆重、欢庆、祥和的节日氛围的手段,成为民众表达安定红火的生活理想的方式。

如放鞭炮,本来
是通神或驱邪的一种仪式,现在则成为一种欢庆的方式。

贴对联、守岁、拜年、压岁等其他年节习俗也都可做类似的解释。

可以说,春节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适应于现代社会的演变的,并且产生了为现代人喜欢的新民俗,比如除夕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居民燃放更富观赏性的烟花代替注重声响的鞭炮等。

拜年方式的演变更具代表性。

传统的拜年方式是家庭走访式的,而且采取跪拜式的礼仪。

如今只有少数农村地区还保留着跪拜式的拜年礼仪,绝大多数地区则由走访式的当面问候拜年转为以电话拜年、短信拜年为主。

一些城市举办的大型春节庙会是将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当然,由于过去多年的社会环境因素,春节也不是很好地完成了现代转型,其现代性仍需要加强。

现代很多人热衷于过西方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却缺乏兴趣。

当然我不排斥过西方的节日,文化多样性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源。

世界上如果只有一种文化肯定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各民族保持各自的文化特色才能维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格局。

我们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按上述道理当然是不能丢弃的;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发展实例和学理上看,经过调适更新,它也完全能够适应并有益于现代社会。

我认为,洋节与传统节日的关系就如同洋快餐与中餐的关系,我们吸收进几个有特色的洋节也无不可,但只能是用它来丰富我们的节日体系,而不是在此同时把我们的传统节日扔掉。

麦当劳不爱吃了还可以改吃北京烤鸭,洋节不爱过了却未必还能过回传统节日,因为传统节日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同于物质性的东西,一个群体的节日习俗如果失传了是很难再捡回来的。

春节表达了一般人的生命历程中的情感世界,这一天人们可以把一年的愿望表达出来,希望表现自我在大众场合,希望秀出自己。

这就是生命的彰显。

跳舞,唱歌,聚会,。

但是春节的艺术性是原始的,是几千年前的。

古朴的、落后的。

农耕时代的。

这些被夸张的高跷,脸谱,作怪的表情都是原始的。

除非是民俗学家,一般人不会被这些东西打动。

所以春节艺术性就很低了。

春节代表了文化的延续。

一代去了,一代又来,香火不断,生生不息,人成为这些的载体。

春节就是生命的延续的历史,而这历史却是现代人写的。

春节就是有使命感的。

春联,年画,社火都是文化符号。

谁来继承?就是这些活着的人们。

但是春节再往前走,就没有原始的意义了。

任何强大的文化都有生命的衰落,革故鼎新,春节需要植入新的内容。

人们可以把春节看成是为了生命的-----爱,信心,希望的点燃的契机。

如果春节并不顾及人们的这些愿望,没有延续爱,没有增长信心,没有激活希望。

春节的人本主义价值就丧失了。

爱并感受被爱,希望着并激活他人的希望,新的一年才获得了春节的赐福。

否则平平淡淡才是真。

人们没有必要虚情假意。

许多春节的原始的东西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爱,希望和信心的需求。

所以人们也不把爱,希望和信心的获得寄托在春节上。

极少数的人思考春节的意义和价值,绝大多数人忙忙碌碌。

被过春节,而不是过春节。

班级:0803111 专业:小学教育学号:080311124 姓名:沈慧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