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_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任成,王小军,李永祥,王建龙,曹端林摘要: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成为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界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分类,主要包括石墨烯-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碳基材料复合材料。
并简述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催化领域、电化学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和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石墨烯;复合材料;纳米粒子;含能材料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ABSTRACT: Graphene has recently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in physics,chemistry and material field due to its uniqu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ruc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mainly inclouding graphene-nanoparticles composites, graphene-polymer composites and graphene-carbonmaterials composites. And resume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in the field of catalysis, electrochemistry, biological medicine and energetic materials.Keywords: graphene; composites; nanoparticles; energetic materials石墨烯自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Geim[1-3]等成功制备出以来,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颇受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界的重视。
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石墨烯因其优良的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等特性, 且添加到基体材料中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拓展其功能,因此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一、引言石墨烯因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可修饰性, 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石墨烯的杨氏模量高达1TPa、断裂强度高达130GPa,是目前已知的强度性能最高的材料,同时是目前发现电阻率最小的材料, 只有约10-8Ω·m;拥有很高的电子迁移率,且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
氧化石墨烯作为石墨烯的重要派生物,氧化石墨烯薄片在剪切力作用下很容易平行排列于复合材料中, 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本文总结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石墨烯复合材料。
二、石墨烯复合材料(1)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膜聚乙烯醇(PVA)结构中有非常多的羟基,因此其能与水相互溶解,溶解效果很好。
GO和PVA都可以在溶液中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
干燥成型后,GO在PVA中的分散可以达到分子水平,GO表面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可以与PVA的羟基形成氢键,因此添加少量的GO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樊志敏[1]等制备出了氧化石墨烯纳米带/TPU复合膜。
通过机械测试显示,当加入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的量为2%时,复合薄膜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与不加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的纯TPU薄膜相比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分别提高了160%和123%。
马国富[2]等人发现,在聚乙烯醇(PVA)和氧化石墨烯(GO)复合制备的得复合薄膜中,GO均匀的分散在PVA溶液中,PVA的羟基与GO表面的含氧基团发生相互作用复合而不分相。
加入GO之后,大大提高了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当加入的GO量为3%时,纳米复合膜力学性能测试出现最大值,此时断裂伸长率也出现了最大值,这表明在此GO含量时复合膜有最佳性能;与不加GO的纯PVA膜相比,当加入的GO量为3%时,耐水性也大大地提高。
石墨烯、3D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8年第37卷第1期·168·化 工 进展石墨烯、3D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刘霞平,王会才,孙强,杨继斌(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摘要: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叠而成的蜂窝状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传热性能好、导电能力强等优点,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
但由于石墨烯使用过程中易团聚,导致其应用领域受限。
石墨烯组装而成的3D 石墨烯拥有更大的活性表面积等特性,近年来引发密切关注。
与此同时,石墨烯、3D 石墨烯改性成为当前探究的焦点。
本文在介绍石墨烯、3D 石墨烯的结构、性能及石墨烯制备的基础上,总结了3种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途径,并且分析了其合成方法的利弊。
重点探讨了它们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催化剂及传感器中的应用,简述了复合材料优良性能产生的机理。
提出在掺杂改性中应注意各元素掺杂量、掺杂比例、掺杂位点的确定等问题。
最后指出了石墨烯、3D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还面临不稳定、无法大规模生产、导电率低的瓶颈并对其在固态金属锂电池、透明电池、吸附材料等领域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石墨烯;3D 石墨烯;改性;团聚;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TB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8)01–0168–07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7-0838Research progress of graphene and 3D graphene compositesLIU Xiaping ,WANG Huicai ,SUN Qiang ,YANG Jibin(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stry Engineering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 Graphene is a honeycomb material composed of a flat monolayer of tightly packed carbonatoms. It has large surface area ,goo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and excellent conductivity ,and therefore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However ,graphene is easy to aggregate ,which greatly limits its applications. In recent years ,the graphene assembled 3D graphene has attracted lots of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large active surface area and other good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 modifications of graphene and 3D graphene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current research.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graphene and 3D graphene and the preparation of graphene ,and then summarized the main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hree kinds of composites ,followed by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ynthesis method. Special emphasis was devoted to their applications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 ,electrochemical catalysts of fuel cells and sensors. The mechanism of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materials was briefly introduc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oping amount ,doping ratio and the doping sites are key factors in the doping modification. Finally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eparation of graphene and 3D graphene composites is also facing bottlenecks of instability ,unable to prepare in large scale and low conductivity. Finally ,its prospec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lid metal lithium batteries ,transparent batteries ,adsorption materials and other fields we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graphene ;3D graphene ;modification ;agglomeration ;composites@ 。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摘要:近年来,石墨烯作为一种新颖的碳基材料,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引起了广泛关注。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是将石墨烯与其他纳米材料相结合的复合材料,可以在综合性能上进一步提升。
本文主要探讨了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目前在此领域进行的研究。
1. 引言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单层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热导性和高机械强度等优秀特性。
然而,石墨烯的应用受限于其脆性和难处理性。
为了克服石墨烯的这些缺点,研究者开始将其与其他纳米材料相结合,形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这些复合材料不仅可以发挥石墨烯本身的特性,还可以利用其他纳米材料的功能增强其综合性能。
2.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是其性能的基础。
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化学还原石墨烯氧化物,将其还原成石墨烯,并与其他纳米材料进行混合。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石墨烯和其他纳米材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还可以利用层状材料(如石墨烯和二硫化钼)之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力实现石墨烯的层间叠加。
这种方法可以灵活地控制石墨烯的层数和纳米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调控。
3.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微观结构和组成。
一方面,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可以作为导电层或衬底,提供高导电性和高热导性,从而改善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
另一方面,其他纳米材料的添加可以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例如,将石墨烯与高分子材料相结合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柔韧性和可塑性。
同时,与金属纳米颗粒的结合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此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还具有其他特殊的性能。
例如,通过控制石墨烯的层数和添加纳米颗粒的种类和浓度,可以实现对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能的调控。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和催化性能。
这些特殊的性能使得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在能源存储、传感器、催化剂和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含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含石墨烯复合材料 的研究进展
李萍 , 季铁 正 , 张教强 , 谷敬 凯 , 郑星卓 , 杨 建锋
( 西北 工 业 大 学理 学 院 应用 化 学 系 , 西安 7 1 0 1 2 9 )
摘要 : 重点介绍 了石墨烯在 聚合 物复合材料 中的应 用及 对聚合物 力学性 能和电学性能的改善研 究进展 , 简述 了 石墨烯对无机纳米材料 的改性及石墨烯在 生物 医药、 化 学传感 器及超级 电容 器等领域的潜在 应用。
Ab s t r a c t: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g r a p h e me i n p o l y me r a n d i t s i mp r o v e me n t e f f e c t o n t h e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e l e c t r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p o l y me r a r e e mp h a t i c a l l y i n t r o d u c e d. Th e mo d i ic f a t i o n o f g r a p h e n e i n i n o r g a n i c n a n o ma t e r i a l s a n d t h e p o t e n t i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g r a p h e me i n t h e i f e l d s o f b i o me d i c i n e , c h e mi c a l s e n s o r a n d s u p e r c a p a c i t o r a r e s i mp l y s u mma r i z e d . Ke y wo r d s: g r a p h e n e; c o mp o s i t e; p r o p e r t y; a p p l i c a t i o n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0 引 言
近 年发 现的二 维 碳 原 子 晶体 石 墨 烯 , 是 区别 于 石 墨 、 金
刚石 、 富勒 烯和 碳纳 米 管 的 另外 一 种 碳 元 素 的 同 素 异形 体 , 是 目前世 界 上人工制 得 的最 薄 物质 。No v o s e l o v和其 他研 究 人员¨ 】 在2 0 0 4年首 次用微 机械 剥 离法 制 得 了 可稳 定 存在 于 外 界环境 的 石 墨 烯 薄 片 , 引 发 了 新 一 波 碳 质 材 料 的 研 究 热
Ab s t r a c t T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g r a p h e n e ,t h e s y n t he s i s me t h o d s o f g r a p h e n e a n d i t s c o mp o s i t e s a r e
多领域 , 如生物 医药 、 纤维 增强 复合 材 料 、 传感器 、 催化剂 、 能 量 转换 等 。更 为重要 的是 , 它 可 以被 用来 去 除 环境 中的 污 染
物, 这种 特性 引起 了环境 研究 人 员越来 越多 的关 注 。
1 石 墨 烯 的基 本 特 性
石墨 烯 是 一 种 仅 有 1个 碳 原 子 厚 度 的二 维 纳米 材 料 。 它具有 独特 的理 化 性 能 , 如 优 异 的 机 械 强 度 和柔 韧性 、 9 7 %
石 墨烯 纳 米复合 材料 在 水处理 中的应 用研 究进展 / 刘彦静 等
・ 1 2 7 ・
石 墨 烯 纳米 复合 材料 在 水 处 理 中的应 用 研 究进 展
刘彦静 ,曾小兵 ,代朝猛 。 ,周 雪飞 ,张亚雷
聚合物纳米石墨烯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研究进展

聚合物纳米石墨烯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研究进展符博支;高洋洋;冯予星;赵秀英;卢咏来;张立群【摘要】集成电路伴随着电子、航天和航空领域的发展而快速发展,但往往伴随着散热困难的问题,影响着使用效率和仪器寿命.从质量、耐蚀性、加工工艺和成本等方面考虑,聚合物复合材料是导热材料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材料.然而聚合物固有的导热率非常低,因此,提高聚合物的导热率对于其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显得非常重要,这在过去的20年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介绍:(1)从分子链形态、链结构和链间耦合3个方面分析总结了聚合物的微观导热机理;(2)重点介绍近年来石墨烯填充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主要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研究挑战.【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9(050)008【总页数】11页(P8065-8075)【关键词】导热;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作者】符博支;高洋洋;冯予星;赵秀英;卢咏来;张立群【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先进弹性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先进弹性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先进弹性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先进弹性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320 引言相比于金属和陶瓷材料,聚合物具有高柔性以及易加工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封装材料和电子设备的热界面材料中,而在这些电子行业的应用中,聚合物的低导热率成为主要的技术障碍之一[1-4]。
石墨烯材料在各个领域应用的进展

石墨烯材料在各个领域应用的进展1复合材料石墨烯由于具有极高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在作为聚合物基体的加强功能化添加剂方面被认为据有广泛的讨论前景。
2023年美国西北大学的Stankovich和RuofjF等人在Nature上报道了薄层石墨烯.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
该讨论小组首先使用苯基异氰酸酯对完全氧化的石墨烯进行化学亲油改性,使之剥离和分散在有机溶剂中。
剥离的石墨烯均匀分散在聚苯乙烯溶液中,加入少量还原剂即可恢复石墨片层的导电性。
在还原过程中,聚苯乙烯的存在有效地阻拦了石墨纳米片层的聚集,这是该方法成功的关键。
该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渗阀值,在0.1%的体积分数下即可以导电,1%体积分数下导电率可达0.1Sm—1,可广泛应用于电子材料。
氧化态石墨烯只有在还原情况下才能发挥其优异的电学和力学行能,为了解决氧化石墨烯原位还原制备复合材料过程团聚现象的发生,加添石墨烯在各种聚合物单体中的浸润性,Stankovich利用苯乙烯磺酸钠包覆氧化态石墨烯,降低了石墨烯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阻拦其在还原过程中不可逆自聚。
Haddon所领导的小组制备了石墨烯.环氧树脂纳米材料。
首先制备石墨烯的丙酮分散液,与环氧树脂均匀混合固化后得到复合材料。
热导率测试表明厚度小于2nm的石墨烯片特别适合作为环氧树脂的填料,在添加量达到25%时,热导率可以提升3000%,达6.44WmoKl。
复合材料杰出的热导性能重要由石墨烯的二维单原子层结构,高的纵横比,硬度和低的热界面阻力。
但该方法使用了溶剂,使得在所得复合材料中有显现微纳孔洞的可能。
石墨烯的添加不仅有利于聚合物基体电性能,热传导性能的改善,对于提高玻璃化变化温度,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也具有重点意义。
Ruoff和Aksay等人在聚丙烯腈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加入仅1%及0.05%的石墨烯纳米片后,发觉他们的玻璃化变化温度提升30℃,此外包括杨氏模量,拉伸强度,热稳定性等一系列力学及热学性质得到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高秋菊1,夏绍灵1,2*,邹文俊1,彭 进1,曹少魁2(1.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 450052)收稿:2012-01-09;修回:2012-04-24;基金项目:郑州科技攻关项目(0910SGYG23258-1);作者简介:高秋菊(1984—),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
E-mail:gaoqiuju2008@yahoo.com.cn;*通讯联系人,Tel:0371-67758722;E-mail:shaoling_xia@haut.edu.cn. 摘要:石墨烯以其优异的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能,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介绍了石墨烯的结构、性能和特点,并对石墨烯的改性方法进行了概括。
本文着重综述了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介绍了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三种制备方法,即原位插层聚合法、溶液插层法和熔融插层法。
此外,还对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石墨烯;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引言石墨烯是以sp2杂化连接的碳原子层构成的二维材料,其厚度仅为一个碳原子层的厚度。
这种“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坚硬、最有韧性的新型材料。
石墨烯具有超高的强度,碳原子间的强大作用力使其成为目前已知力学强度最高的材料。
石墨烯比钻石还坚硬,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高100倍[1]。
石墨烯还具有特殊的电光热特性,包括室温下高速的电子迁移率、半整数量子霍尔效应、自旋轨道交互作用、高理论比表面积、高热导率和高模量、高强度,被认为在单分子探测器、集成电路、场效应晶体管等量子器件、功能性复合材料、储能材料、催化剂载体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
石墨烯是一种疏松物质,在高分子基体中易团聚,而且石墨烯本身不亲油、不亲水,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石墨烯与高分子化合物的复合,尤其是纳米复合。
因而,很多学者对石墨烯的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提高石墨烯和高分子基体的亲和性,从而得到优异的复合效应。
1 石墨烯的改性方法1.1 化学改性石墨烯该方法基于改性Hummers法[3]。
首先,由天然石墨制得石墨氧化物,再通过几种化学方法获得可溶性石墨烯。
其化学方法包括:氧化石墨在稳定介质中的还原[4]、通过羧基酰胺化的共价改性[5]、还原氧化石墨烯的非共价功能化[6]、环氧基的亲核取代[7]、重氮基盐的耦合[8]等。
此外,还出现了对石墨烯的氨基化[9]、酯化[10]、异氰酸酯[11]改性等。
用化学功能化的方法对石墨烯进行改性,不仅可以提高其溶解性和加工性能,还可以增强有机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2 电化学改性石墨烯利用离子液体对石墨烯进行电化学改性已见报道[12]。
用电化学的方法,使石墨变成用化学改性石墨烯的胶体悬浮体。
石墨棒作为阴极,浸于水和咪唑离子液的相分离混合物中。
以10~20V的恒定电·78· 第9期 高 分 子 通 报压,经过30min的电化学反应,得到了功能化石墨烯,将其放入二甲基甲酰胺中,经超声波处理,得均匀分散的石墨烯溶液。
功能化石墨烯的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是700nm和500nm,厚度约1.1nm。
1.3 π-π键相互作用最近Liu[13]报道了一种石墨烯改性技术。
即通过石墨烯的π轨道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之间的π-π键相互作用。
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溶解在水中,再与石墨烯的水溶液混合。
在冰水浴中,经过超声波处理,便得到分散的石墨烯水溶液。
2 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取决于极性、分子量、疏水性、反应性基团等。
目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以下三种。
2.1 原位插层聚合在原位插层聚合方法中,石墨烯或改性石墨烯首先在液态单体中溶胀。
然后用合适的引发剂,扩散并引发聚合,或者用加热或辐射来引发聚合[14,15]。
许多种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已经用这个方法来制备,例如环氧树脂/石墨烯、聚苯胺/石墨烯等。
2.2 溶液插层石墨烯或改性石墨烯很容易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例如水、丙酮、氯仿、四氢呋喃(THF)、二甲基甲酰胺(DMF)或甲苯,在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下使层与层之间堆叠在一起。
然后高分子吸附在层片上,当溶剂蒸发后,层片之间重新组装,形成纳米复合材料[16]。
溶液插层需要高分子或高分子预聚物是可溶的,而石墨烯或改性石墨烯发生膨胀。
该方法中溶剂的去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在溶液中高分子插层的驱动力,源于溶剂分子的解吸熵,这个过程补偿了插层高分子链构象熵的减少。
因此,为了使填充物与高分子链更好地结合,需要大量的溶剂分子解吸附。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极性低或没有极性的高分子可用溶液插层合成纳米复合材料。
例如聚乙烯接枝顺丁烯二酸酐(PE-g-MA)/石墨、聚苯乙烯(PS)/石墨烯等。
2.3 熔融插层熔融插层法是指不需要溶剂,在熔融状态,石墨或石墨烯或改性石墨烯与高分子基体进行混合。
在高温下,热塑性高分子和石墨烯或改性石墨烯,用传统方法机械混合,如挤出和注射成型[17],然后高分子链插层或剥落而形成纳米复合材料。
用这种方法制备热塑性纳米复合材料很受欢迎。
不易吸附或不适合原位聚合的高分子,可用此法,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石墨烯、聚碳酸酯/石墨烯等。
3 石墨烯填充不同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近年来,以环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聚苯硫醚、尼龙、聚苯胺和硅橡胶为基体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都有所报道。
其中,出现了较多关于石墨烯在高分子基体中[18~20]达到纳米水平分散的研究。
这些纳米混合材料中,填充少量石墨烯便可使性能有相当大的提高,而这些性能是传统的复合材料无法实现的。
3.1 聚乙烯醇/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Zhao等[21]研究表明,通过水溶解的方法,制备以聚乙烯醇为基体的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在石墨烯填充量很低的情况下,聚乙烯醇/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其中,抗张强度提高150%,当石墨烯的填充量为1.8%(体积百分含量)时,其杨氏模量增加近10倍。
对比实验结果和理论模拟的杨氏模量,表明在纳米复合材料薄膜中,石墨烯在高分子基体中主要是随机分散。
3.2 环氧树脂/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Kuilla等[22]用原位插层聚合制备了环氧树脂/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的热导率很小,但是加入石墨烯后,其热导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填充1%(wt)氧化石墨烯(GO)和填充1%(wt)单壁碳纳米管对提高环氧树脂热导率的效果是相似的。
而填充5%(wt)GO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其热导率是·88· 高 分 子 通 报2012年9月 1W/mK,这是纯环氧树脂热导率的4倍。
当填充20%(wt)GO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其热导率增加到6.44W/mK。
这些结果表明,石墨烯复合材料用于散热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热界面材料。
在玻璃转变温度以下,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和单壁碳纳米管的体积热膨胀系数相似。
纯环氧树脂的热膨胀系数约8.2×10-5℃,而填充石墨5%(wt)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玻璃转变温度以下,热膨胀系数下降了31.7%。
填充量为15%(wt)的环氧树脂/石墨烯复合材料,适合用于电磁干扰屏蔽材料,其屏蔽值达到20dB。
3.3 聚苯乙烯/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用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23],采用溶液插层,制备了聚苯乙烯/异氰酸酯改性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由于石墨烯的大部分表面已改性,当填充量仅为2.4%(体积百分数)时,该复合材料几乎完全被石墨烯填充。
当在PS基体中填充0.1%(体积百分数)GO时,可以得到电导率的渗滤阀值。
这个渗滤阀值与任何二维填料相比是它们的三分之一,这归功于石墨烯的均匀分散和极大的纵横比。
对于薄膜,填充量大约0.15%(体积百分数)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满足防静电标准(10-6S·m-1)。
当填充量在0.4%~1%(体积百分数)之间时,其电导率迅速增加。
当填充量是2.5%(体积百分数)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是0.1~1S·m-1。
3.4 聚苯胺/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用原位插层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胺/石墨烯碳纳米层片/碳纳米管(PANI/GNS/CNT)复合材料[24]。
PANI/GNS/CNT复合材料的比电容比纯PANI和PANI/CNT复合材料的比电容要高得多。
GNS和PANI之间的协同效应,使得其比电容提高。
PANI/GNS/CNT复合材料的长期循环稳定性优于PANI/CNT和PANI/GNS复合材料。
经过1000个周期,PANI/GNS/CNT复合材料的电容与初始电容比仅下降了6%,而PANI/GNS和PANI/CNT复合材料的电容分别下降了52%和67%。
3.5 聚醋酸乙烯酯/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Liang等用水作为溶剂,把GO加入到聚醋酸乙烯酯中,而制得聚醋酸乙烯酯(PVA)/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26]。
PVA/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机械性能优于纯PVA。
这是由于石墨烯在PVA基体中分子水平的分散和大的纵横比,以及由于在石墨烯和PVA间氢键的存在,而产生牢固的界面粘合。
当填充0.7%(wt)的GO时,PVA/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37.5℃增加到40.8℃。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增加也是由于在石墨烯和PVA间存在氢键。
其结晶性和热稳定性比初始PVA高。
3.6 聚氨酯/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用原位插层聚合制备功能化石墨烯(FGS)的水性聚氨酯(WPU)纳米复合材料[25]。
由于FGS粒子在WPU基体中的均匀分散,使纳米复合材料电导率比初始WPU增加了105倍。
由于导电通道的形成,在高分子基体中引发了电导率的突变。
当填充FGS仅为2%(wt)时,可得到渗滤阀值。
FGS和碳纳米管在提高WPU的电导率方面是等效的。
在纳米复合材料中,FGS的存在可提高熔点和WPU软链段的熔化热(ΔHm)。
然而,随着FGS在纳米复合材料中填充量的增加,硬链段的结晶度降低。
Liang等[26]通过溶液插层的方法,制备了三种纳米复合材料。
其纳米填充物是用异氰酸酯改性后的石墨烯、磺化石墨烯、以及还原石墨烯,基体高分子是热塑性聚氨酯(TPU)。
TPU/异氰酸酯改性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热降解率大大高于磺化石墨烯和还原石墨烯填充TPU纳米复合材料。
与异氰酸酯改性石墨烯相比,磺化石墨烯片上附着的官能团很少。
当TPU/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填充1%(wt)时,表现出可重复的红外触发行为。
此外,TPU/磺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有了显著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