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改性石墨烯粘土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改性石墨烯/粘土/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张涛,王文良,鲁璐璐,杨阳,张闻轩(太原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08)摘要:大量研究表明,纳米填料的表面效应、大的比表面积以及纳米粒子本身对基体的强界面效应对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具有极大的帮助。
本研究以天然橡胶(NR)为基体材料,采用乳液法制备石墨烯/粘土/NR纳米复合材料’讨论了石墨烯、粘土的用量对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粘土用量为3.0pho时,随着石墨烯添加量的增加,石墨烯/粘土/NR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先升高,然后略有下降’当石墨烯添加量为1-0pho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33.3%,而阿克隆磨耗体积下降了225%。
关键词:石墨烯;天然胶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阿克隆磨耗中图分类号:TB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21X(X0X1)05-0025-04Structrrr and Properties of ModiCed Graphene/Clay/NR NanocompositesZhang Tao,Wang Wenliang,Lu Lulu,Yang Yang,Zhang Wenxuan(Department of Material Engineering,Tai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aiyuan030008,China)Abstract:A lary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surface effect of nano-fillers,lary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strong interface effect of nano-particles themselves on the matrix have a great help te io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rubber nano-composites.In this paper,natural rubber(NR)was used as the matrix material and graphene/clay/NR nanocompos—es were prepared by emulsion method.The e/ects of the amount of graphene and clay on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graphene/clay/NR nanocomposieesweoe ioseeyincoeased and ehen seigheeydecoeased wieh eheincoeaseoQgoapheneconeenewhen eheceayconeeneis 3.0phr.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was increased by335%,the wear volume of Akron was decreased by22.7% when the amount of graphene is1.0phr.Key words:graphene;natural latex;composites;mechanical properties;akron abrasion有关石墨烯的研究虽然进行了60多年,但是直到21世纪初期英国物理学家Giov和Novos/o才第一次通过机械剥离的方法得到了石墨烯(GE)[1-5]。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二维晶体材料,具有多种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质,被广泛认为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革命性发现之一。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巨大的表面积和出色的机械强度,使其成为制备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剂。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
CVD法通过将碳源气体(如甲烷)在高温下引入反应室中,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石墨烯,并将其沉积在基底材料上。
CVD法制备的石墨烯通常为大面积单层石墨烯,具有较高的质量和较少的缺陷。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是一个热门领域。
其中一个典型应用是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子器件方面。
石墨烯的高电子迁移率和大量的自由电子使其成为理想的导电层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柔性电子器件、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
另外,石墨烯还可以作为增强剂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拉伸强度和刚度,可以有效地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研究表明,在复合材料中引入少量的石墨烯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
除了力学性能的增强,石墨烯还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热导率,能够有效地传导热量。
因此,将石墨烯引入导热性能较差的基体材料中,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这对于一些需要高导热材料的领域(如电子散热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石墨烯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可以有效地防止基体材料受到腐蚀。
因此,在复合材料中引入石墨烯可以增强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总之,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潜力的领域。
石墨烯的优异性能使其成为制备高性能电子器件和复合材料的理想材料。
未来,随着对石墨烯制备技术和性能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将在各个领域展现出更多的应用前景。
zns-石墨烯氧化物的表征特性

ZnS-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合成特性和光学特性摘要ZnS-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是由一个简单一步水热方法使用六水合硝酸锌、乙二胺和二硫化碳为前体,石墨烯氧化物作为模板。
复合特征,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
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的热液减少的反应过程。
同时,石墨烯外表的剥落,与硫化锌纳米粒子复合。
此外,通过拉曼光谱和荧光性能的综合观察。
ZnS-石墨烯为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显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和荧光增强属性较纯的硫化锌示例。
1.摘要半导体纳米粒子是一个广泛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他们的光催化等广泛应用,光学增敏剂、新型生物分子应用,量子设备等[1-6]。
锌硫化锌矿),作为一种重要的族化合物半导体与广泛的直接带隙(3.7 eV),用于LED为[7],非线性光学设备为[8]。
有各种方法合成纳米硫化锌粒子,包括单一分子前体[9]和[10],[11]为微乳液,熔热剂法为[12]和[13],[14]为直接元素反应路线。
一般来说,为了避免硫化锌纳米粒子聚集,合成聚合物微凝胶[15],介孔硅酸盐材料[16]和其他有机/表面活性剂稳定剂采用稳定或支持材料保持纳米范围硫化锌的大小,如钠bis(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酯[17],半胱氨酸,巯基乙醇[18],和十六烷基[19-21]。
与此同时,ZnS-基于纳米复合材料包含CdZnS-PCV(PCV:聚合氢化cetyl-p-vinylben-zyldimethylammonium)[22], 据报道(CdSe)ZnS-(NBPBD)300(NBP)20(NBPBD:2-[4-(5-norbornenylmethoxy-carbonyl)biphenyl -4-yl]-5-(4-t-butylphenyl)-1,3,4-oxadiazole; NBP: 5-norbornene-2-yl-CH2O(CH2)5P(oct)2) [23] .石墨烯,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展示优秀的机械、热、光、电性质,使它有支持无机纳米粒子的分散与稳定的前途。
基于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基于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因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反应快速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生物分析、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等多个领域。
电极修饰材料是影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传感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石墨烯作为一类性能优良的碳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关注。
本论文基于石墨烯纳米材料与其他纳米材料及导电聚合物的协同作用,制备了一系列高催化活性的石墨烯基化学修饰电极,并将它们应用于电催化和生物传感领域。
主要工作如下:1.采用简便的一步电沉积法制备了聚邻菲啰啉/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并实现了尿酸、黄嘌呤、次黄嘌呤和咖啡因的同时测定。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尿酸、黄嘌呤、次黄嘌呤和咖啡因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聚邻菲啰啉/石墨烯纳米复合修饰电极对四种嘌呤衍生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实现了四种嘌呤衍生物的高灵敏度测定,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对四种嘌呤衍生物的测定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测限。
聚邻菲啰啉/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用于测定人体血清和尿样中尿酸、黄嘌呤、次黄嘌呤和咖啡因的测定具有较高的回收率。
2.采用先滴涂后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碳纳米管/聚茜素紫3B(GO/MWCNTs/AV-3B)化学修饰电极,并实现了对乙酰氨基酚、茶碱和咖啡因的同时测定。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茶碱和咖啡因在GO/MWCNTs/AV-3B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对乙酰氨基酚、茶碱和咖啡因的同时测定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实现了对乙酰氨基酚、茶碱和咖啡因的高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对乙酰氨基酚、茶碱和咖啡因的测定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测限。
GO/MWCNTs/AV-3B化学修饰电极用于测定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和人体血清中对乙酰氨基酚、茶碱和咖啡因具有较高的回收率。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0 引 言
近 年发 现的二 维 碳 原 子 晶体 石 墨 烯 , 是 区别 于 石 墨 、 金
刚石 、 富勒 烯和 碳纳 米 管 的 另外 一 种 碳 元 素 的 同 素 异形 体 , 是 目前世 界 上人工制 得 的最 薄 物质 。No v o s e l o v和其 他研 究 人员¨ 】 在2 0 0 4年首 次用微 机械 剥 离法 制 得 了 可稳 定 存在 于 外 界环境 的 石 墨 烯 薄 片 , 引 发 了 新 一 波 碳 质 材 料 的 研 究 热
Ab s t r a c t T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g r a p h e n e ,t h e s y n t he s i s me t h o d s o f g r a p h e n e a n d i t s c o mp o s i t e s a r e
多领域 , 如生物 医药 、 纤维 增强 复合 材 料 、 传感器 、 催化剂 、 能 量 转换 等 。更 为重要 的是 , 它 可 以被 用来 去 除 环境 中的 污 染
物, 这种 特性 引起 了环境 研究 人 员越来 越多 的关 注 。
1 石 墨 烯 的基 本 特 性
石墨 烯 是 一 种 仅 有 1个 碳 原 子 厚 度 的二 维 纳米 材 料 。 它具有 独特 的理 化 性 能 , 如 优 异 的 机 械 强 度 和柔 韧性 、 9 7 %
石 墨烯 纳 米复合 材料 在 水处理 中的应 用研 究进展 / 刘彦静 等
・ 1 2 7 ・
石 墨 烯 纳米 复合 材料 在 水 处 理 中的应 用 研 究进 展
刘彦静 ,曾小兵 ,代朝猛 。 ,周 雪飞 ,张亚雷
石墨烯复合材料PPT课件

表面自带的亲水性基 团使得GO具有亲水性。 而亲水性不能使有机 溶剂渗入GO片层之间 的空隙,如要分散, 必须要表面改性。
亲水性 亲油性
氧化石墨烯的化学还原
氧化石墨烯还 原与否的矛盾
不还原导电 能力差
还原导致不 可逆凝聚
矛盾调和方法: 利用两性水溶性聚合物——聚对苯 乙烯磺酸钠(PSS)存在的情况下, 还原出稳定的石墨烯纳米片层的水
极强的力学性能:拉伸模量, 极限强度116GPa
2 1
优良的导电性,室 温下载流子迁移率 是硅的100倍
极薄极轻,厚 度为,比表面 积为2630m2/g
石墨烯的 优点
3
4
导热率为3000-
5000W/mK,与碳纳
米管相当
制备方法: • 机械剥离法
• 通过机械力从石墨晶体表面剥离石 墨烯片层
• 加热SiC法 • 加热单晶SiC脱除Si,在单晶(0001) 面上分解出石墨烯片层
Thanks!
Thanks!
石墨烯与诺贝尔奖
• 时间:2004年 • 地点:英国Manchester大学 • 研究员: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左);安德烈·海姆 • 方法:Micromechanical Cleavage(微机械剥离)
石墨烯的结构
• 完美的石墨烯是二维的,由六角元胞构成。 • 是碳纳米管和富勒烯的基本单元
优良的增强体
相分散液。 右图是天然石墨,GO以及还原后 的GO的导电性能。
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
• 常用聚合物基体:聚苯乙烯,聚苯胺等。
• 直接插层法
• 利用溶剂的作用或通过机械剪切等物理作用将聚合物分子插入具有 片层结构的GO,形成纳米聚合材料。
• 聚合插层法
• 预混合后加入引发剂引发聚合,热处理得到复合材料。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宋月丽;谈发堂;王维;乔学亮;陈建国【摘要】石墨烯是近年被发现和合成的一种新型二维碳质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新奇的物化性能,在改善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已成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的热点.综述了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并对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Graphene is a new type of two-dimensional carbon nanomaterial, which has been discovered and synthesized in recent years. Graphene has great potential in terms of improving the thermal,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its composites,which is also a new hot research area of nanocomposites,due to its unique structure and nove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this article,advances in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nanocomposites were reviewed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graphene nanocomposites was also proposed.【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2(029)009【总页数】5页(P6-10)【关键词】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应用【作者】宋月丽;谈发堂;王维;乔学亮;陈建国【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平顶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3.71;TB33石墨烯(Graphene)是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碳质材料,是构成其它碳同素异形体的基本单元。
石墨烯复合材料书籍

石墨烯复合材料书籍石墨烯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引起研究界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材料。
它的独特结构和出色性能使其在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针对这一研究热点,各种相关的书籍纷纷问世,以满足对该领域深入了解的读者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石墨烯复合材料书籍,以帮助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
1. 《石墨烯复合材料基础与应用》这本书由王明等人所著,出版于2020年。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基础知识、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书中首先对石墨烯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系统阐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电子器件、能源存储、传感器以及复合材料增强领域的应用。
此外,该书还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和性能优化进行了探讨。
这本书内容丰富,适合作为石墨烯复合材料领域的入门读物,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基础。
2. 《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这本书由刘强和李娜合著,出版于2018年。
该书主要介绍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研究和应用前景等内容。
书中详细介绍了石墨烯的制备技术,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并对各种不同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此外,该书还探讨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器件、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
这本书内容详实,适合希望深入研究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的读者。
3.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展望》这本书是由李伟和张磊撰写,于2019年出版。
该书主要介绍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书中首先介绍了石墨烯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技术,然后详细阐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电子领域、能源领域、生物医药领域以及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此外,该书还展望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商业化应用中的潜力。
这本书内容翔实,适合希望了解石墨烯复合材料在不同领域应用前景的读者。
4.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静电纺丝技术与应用》这本书是由王宇等人合著,出版于2017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阅读报告
文献标题: Size and syn ergy effects of nano filler hybrids in clud ing graphe ne nan
oplatelets and carb on nano tubes in mecha ni cal properties of epoxy composites
文章来源:Origi nal Research ArticleCarb on. Volume 50, Issue 15, December 2012,
Pages 5380-5386
文章作者:S. Chatterjee, F. Nafezarefi, N.H. Tai, L. Schlagenhauf,
F.A. Nu " esch , B.T.T. Chu
A Laboratory for Functional Polymers, EMPA, Swiss Federal Laboratories
for Materials Scie nee and Tech no logy, Du …ben dorf, Switzerla nd
B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Tsing Hua
Uni versity, Hsin chu, Taiwa n
C Institut des Mate ' riaux, EPFL, Ecole Polytechnique Fe ' de
Lausa nne, Lausa nne, Switzerla nd
、作者所做的内容:
改性多壁碳纳米管与石墨烯微片增强聚芳醚腈复合材料
.、作者此项工作的原因:
聚芳醚腈(PEN),作为特种工程塑料,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 等性能,
在航天,军工,电子等特殊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聚芳醚腈上的 极性氰基基团具有
一定的粘结性,且聚芳醚腈容易成型,因此是制备先进复合 材料的优秀载体。
三、作者的实验原理及步聚:
为了进一步扩大聚芳醚腈在介电,机械以及热学领域的应用价值,本论文 以价格低
廉的双酚 A型聚芳醚腈为基体,以多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微片为填料, 通过对多壁碳纳
米管和石墨烯微片的氰基化改性,有效阻止了多壁碳纳米管和 石墨烯微片的团聚。
rale de
Tap.1氰基化碳纳米管的合成
.,:.一
jht'
Tap.2 (a)纯碳纳米管的透射电镜图(b)氰基化碳纳米管的透射电镜图
然后采用溶液流延成膜方法制备了聚芳醚腈/氰基化碳纳米管和聚芳醚腈/氰 基化石
墨烯微片纳米复合材料,分别考察了氰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氰基化石墨 烯微片对聚芳醚
腈的增强作用,比较了氰基化碳纳米管和氰基化石墨烯微片在 聚芳醚腈基体中的不同填
料作用,研究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微片在聚芳醚腈基 体中的协同增强作用。
Tap.3氰基化石墨烯微片及聚芳醚氰/氰基
首先,通过酸化,酰氯化,氰基化对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微片进行了化学改 性,得到
了氰基化碳纳米管和氰基化石墨烯微片,并将其加入到聚芳醚腈基体 中,得到聚芳醚腈/
氰基化碳纳米管和聚芳醚腈/氰基化石墨烯微片纳米复合材料。 结果发现,与未改性的碳
纳米管和石墨烯微片相比,氰基化碳纳米管和氰基化 石墨烯微片在聚芳醚腈基体中分散
良好,改善了与聚芳醚腈的相容性,实现了 较好的填料-基体粘结作用力。
Tap.4氰基化碳纳米管和氰基化石墨烯微片在聚芳醚腈基体中的比较
因此,与聚芳醚腈基体和醚腈/纯碳纳米管和聚芳醚腈/纯石墨烯微片纳米复 合材料
相比,所得醚腈/氰基化碳纳米管和聚芳醚腈/氰基化石墨烯微片纳米复合 材料在形貌,
力学,介电,热学等方面具有更佳的性能。
Tap.5聚芳醚腈/氰基化碳纳米管/氰基化石墨烯微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其次,在相同条件下对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微片进行了化学改性,采用相同 填料含
量,采用相同溶液加工技术制备了复合材料。比较了氰基化碳纳米管和 氰基化石墨烯微
片在聚芳醚腈基体中的不同填料作用。结果发现在相同条件下, 结果发现石墨烯微片具
有更咼的接枝率。
在聚芳醚腈基体中,改性后的石墨烯微片和碳纳米管均分散良好,与基体 具有很好
的粘接性。但是在相同含量下:石墨烯微片比碳纳米管更好的增强了 基体断面。并且石
墨烯微片主要以面对面的方式相互接触而碳纳米管却比较分 散。当填料含量小于2wt%
时,聚芳醚腈/石墨烯微片复合材料比聚芳醚腈/碳纳 米管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热稳定
性。
■
■
F d*nf
t*
*
手
HM1
” EV 31 I :KT rH "
Fig. 1 -(a) Fracture tough ness and (b) Flexural modulus of composites with vary
ing concen trati ons of 51m and 251m sized GnP.
在相同含量下,聚芳醚腈/石墨烯微片复合材料比聚芳醚腈/碳纳米管复合材 料具有
更大的应变敏感性,粘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并且聚芳醚腈/石墨烯微 片体系比聚
芳醚腈/碳纳米管体系具有较低的流变渗逾值,即石墨烯微片的渗逾 值大约是1wt%,而
碳纳米管的渗逾值大约是 2wt%。
碳纳米管与石墨烯微片表现出如此多的区别,源于它们本身结构的区别: 碳纳米管
是棒状而石墨烯微片是片状,石墨烯微片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在基体 聚芳醚腈中,石墨
烯微片能够表现出更强的填料作用(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 其次石墨烯微片的面对面
接触能够更佳容易形成填料网络,为热传递和流变渗 逾提供便利。总之,在相同处理条
件,相同加工技术,相同填料含量下和相同 基体中,石墨烯微片具有强的填料作用。
最后,同时将氰基化碳纳米管和氰基化石墨烯微片加入到聚芳醚腈基体中, 得到聚
芳醚腈/氰基化碳纳米管/氰基化石墨烯微片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氰基化 碳纳米管和氰
基化石墨烯微片在聚芳醚腈基体中的协同增强作用。结果发现: 氰基化碳纳米管/氰基化
石墨烯微片对机械性能有明显的协同增强作用。随着氰 基化碳纳米管/氰基化石墨烯微片
含量的增加,氰基化碳纳米管 /氰基化石墨烯微 片/聚芳醚腈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先增
加,再减小,在氰基化碳纳米管 /氰基化石 墨烯微片为4/4达到最大值。
Fig. 2 -SEM images of (a) 51m sized grapheme nano platelets, (b) 251m sized graphe
ne nan oplatelets, and (c) multi walled carb on nano tubes, used.
0.4
0.0 0J 0.6 1
GnP loadings
0 1 0.E 1
GnP leadings (wt%)
在力学性能最大值附近,氰基化碳纳米管和氰基化石墨烯微片均在聚芳醚 腈中分散
良好,与聚芳醚腈具有很强的界面粘结力。并且,可以观测到氰基化 石墨烯微片在聚芳
醚腈基体中水平取向而氰基化碳纳米管插入到氰基化石墨烯 微片空隙中,形成纳米/纳米
结构。
四、所得的实验结果及应用:
热学测试表明:氰基化碳纳米管/氰基化石墨烯微片对材料热稳定性也具有 明显的
协同增强作用。随着氰基化碳纳米管/氰基化石墨烯微片含量的增加,氰 基化碳纳米管/
氰基化石墨烯微片/聚芳醚腈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先增加,再减小, 在氰基化碳纳米管/氰
基化石墨烯微片为5/3达到最大值。
同时加入氰基化碳纳米管/氰基化石墨烯微片填料形成高分子/纳米/纳米系 统,不仅
具有显著的协同增强效应,而且能够降低成本(减少使用比较昂贵的 碳纳米管),具有较
大的工业化应用的前景,能为材料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