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政治学原理(本科)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和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08)

《政治学原理》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08)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1.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 )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B.合作C.伙伴关系D.协商2.( )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 科学主义B.经验主义C.现实主义D.理想主义3.早在古希腊的时候,( )就指出法律与秩序的联系:“法律(和礼俗)就是某种秩序,普遍良好的秩序基于普遍遵守的法律(和礼俗)的习惯”。
A.希罗多德B.苏哥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4.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申诉和控告权C.监督权D.批评和建议权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 )。
A.在野党B.反对党C.执政党D.参政党6.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 )。
A.隐性价值问题B.价值中立问题C.经费问题D.数据问题7.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 )。
A.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B.政府的执行危机C.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D.利益冲突加剧8.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 )。
A.布丹B.霍布斯C.马克斯·韦伯D.孟德斯鸠9.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A.政治妥协B.政治改良C.政治革命D.政治改革10.两党制以( )最为典型。
A.日本B.法国C.德国D.美国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11. 宪法和个人权利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12.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法西斯主义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
13.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14. 19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有答案(电大本科补修)

政治学原理复习指导第一部分不定项选择题1、根据(D、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2、议行合一原则是(A、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3、(D、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4、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A、大众传媒B、立法机关C、超国家机构D、政党和议会党团)。
5、两党制以(C、英国D、美国)最为典型。
7、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代议制B、民主制)。
8、宪政的核心是(D、民主政治)。
9、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B、政府体制)的民主化改造。
10、民主的限度包括(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C 、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11、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国家)。
12、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申诉和控告权C、监督权D、批评和建议权)。
13、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复决权B、罢免权C、创制权D、选举权)。
14、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A、欧洲共同体B、独联体C、俄罗斯联邦)。
15、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C、政治合作)的理解。
16、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自愿),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17、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A、福利改革B、经济干预)。
18、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D、秩序)。
19、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A、现代化)过程。
20、政治权力具有(A、权威性B、扩张性C、排他性D、强制性E、支配性)的特性。
21、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D、参政权)上。
22、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A、制度化D、独立性)为特点。
电大考试《政治学原理》资料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本科补修)一、课程介绍《政治学原理》课程是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骨干基础课。
《政治学原理》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浦劬教授任主编,燕继荣副教授任副主编。
它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依据。
辅助教材是《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由中央电大组织编写。
两书均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考试方式、试题的题型及占分比例1.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五种。
其中单项选择题占总分的20%;多项选择题占总分的10%; 名词解释占总分的24%. 简答题占总分的30%. 论述题占总分的16%.三、各章重点问题提示复习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重点内容提示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三、政治的含义: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四、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政治学研究内容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政治哲学研究和政治科学研究。
电大(最新)【政治学原理】考试(完整篇)资料

一、填空题1、【代议制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2、【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3、【伦理】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4、【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5、【市民社会】是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其发育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
6、【政党】和社会团体是公民进入政治体系市场,形成政治输入的中介。
7、【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8、【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9、【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
10、【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11、【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12、【精英民主】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
13、【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14、【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5、【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6、【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17、【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18、【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9、【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20、【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21、【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
[2023版]国开电大行管本科选修课《政治学原理》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版]国开电大行管本科选修课《政治学原理》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f5a39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1.png)
[2023版]国开电大行管本科选修课《政治学原理》(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3年10月。
作业练习1试题及答案1.在理论内容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政治研究从属于伦理学。
A.正确B.错误[答案]A2.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
A.正确B.错误[答案]A3.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私有制、分工的产物。
A.正确B.错误[答案]A4.民主的政治文化环境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水平的提高。
A.正确B.错误[答案]A5.由全体公民投票对法案进行表决或否决的活动是公民复决。
A.正确B.错误[答案]A6.不论是虚位元首还是实权元首,都属于个人元首制。
A.正确B.错误[答案]A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民主党派属于参政党。
A.正确B.错误[答案]A8.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
A.正确B.错误[答案]A9.执政党在朝党、反对党在野党的划分依据是是否掌握国家政权。
A.正确B.错误[答案]A10.现代政府的基本原则包括()。
A.人民主权原则B.责任政府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法治原则E.人权原则[答案]ABCD11.根据社会成员所抱持政治信念的世俗化程度可以将政治文化分为()。
A.传统的政治文化B.意识形态的政治文化C.实践型的政治文化D.地域型政治文化E.依附型政治文化[答案]ABC12.西方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关于政治概念的区别主要是()。
A.西方政治学的政治概念重点围绕政治现象本身展开论述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政治概念深刻地揭示了政治的本质C.西方政治学的政治概念重点围绕政治的本质展开论述D.西方政治学的政治概念强调政治活动总是与人们的意志和利益相联系E.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政治概念真心实意地表达了为人民谋取利益的主张,并指出了促成人民利益真正实现的具体途径。
[答案]ABDE13.广义的政府包括()。
A.国家元首B.立法机构C.行政机构D.司法机构E.政党机构[答案]BCD14.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精神反映,通常表现为()等形态。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附历年试卷与答案)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附历年试题及答案)(材料整理黄土)一、课程说明1、课程概述:《政治学原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为学期课,课内学时为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及其他专业选修本课程的学生。
《政治学原理》是有关什么是政治以及如何认识现实政治生活的政治学入门课程。
该课程在系统介绍政治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分析政治体系的基本方法和概念,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政治分析能力。
2、课程目的:《政治学原理》包含两个方面的知识:(1)政治操作原理;(2)政治分析原理。
政治操作原理有一部分涉及实际的经验,属于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有一部分涉及制度安排。
本课程重点是在政治分析原理方面,目的在于使选修该课程的同学明白如何认识和分析政治生活,进而掌握政治操作的一般原理。
3、课程受益估计:通过学习《政治学原理》,学生可以获得的主要收获是:(1)了解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和知识;(2)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政治分析的一般方法;(3)在政治思维的一般训练中,培养政治分析的能力。
二、考核说明1、考核概说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政治学原理》课程结业考试,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的方式进行。
本课程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有效地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题目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并合乎教学大纲的规定。
考试合格水准应达到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教育的要求。
2、考核依据《政治学原理》课程考核教材使用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浦劬教授任主编、燕继荣副教授任副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学原理》。
学生可参考使用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古小华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设出版发行的《政治学原理》录像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制作的IP课件等其他教学媒体的内容进行考试复习。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208)盗传必究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1.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B.君主立宪政体C.民主宪政政体D.共和政体2.现代民主是一种“多元民主",这种多元的民主以()为特征。
A.组织的多元化B.两院制C.政党制D.社会权力的多中心3.()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A.布坎南B.哈耶克C.罗尔斯D.亨廷顿4.影响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配置的因素有()oA.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B.民族关系C.文化传统D.历史状况5.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B.伯恩斯坦C.马佐尼D.葛兰西6.()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B.经验主义c.现实主义D.理想主义7.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
A.农民组织B.青年组织c.工会D.妇女组织8.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oA.权威B.平等C.自由D.自治9.马克思主义分析(),为我们确定政治发展的含义提供了指南。
A.国家类型历史演变的方法论B.阶级分析的方法C.社会发展D.辩证唯物论10.古希腊时期的()等人都把民主视为“暴民政治”或“愚民政治”。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西塞罗D.哈贝马斯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11.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生产力三大结构。
12.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13.英国革命确立了议会政治的民主模式。
141949年人民民主政权在中国大陆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一直成为中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o主导内容。
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理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2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1、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原理(本科)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时间
2014年7月13日14:00—15:30。
具体时间以考试通知条为准。
期末考试的题型、题量及分值
1、名词解释(5题,每题8分)
2、简答题(3题,每题12分)
3、论述题(1题,20分)
期末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形式
政治学原理补修考试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权力:
2.利益集团
3.公共利益
4.政治监督
5.有限政府
6、国家元首
7、压力集团
8、政治改革
9、市民社会
10、选举
二、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政治选举的意义有哪些?
3.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4.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
6.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三、论述题
1.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
2.试述政府的特性?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5.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6.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7.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8.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9.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0.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3.(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4.(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
(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5. 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
此外,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3)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6. 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以下深刻的影响:(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三、论述题(20分)
1.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
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
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5)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2. (1)阶级性。
政府的阶级性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方面的体现。
政府的阶级性决定了它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政府活动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于社会进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
这是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的。
(2)公共性。
政府也是公共权力机关,必须以形式上的中立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的面貌出现,它属于“公共部门”,因此,它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务员”。
政府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政府是公共组织和公共部门;政府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政府只能代表和追求公共利益,并向公众负责;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解决社会所面临的公共问题。
(3)权威性。
政府是一种公共权威。
政府的权威性表现在:政府通过其严密的组织、严格的法律和法令以及暴力等一系列手段,协调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维护公共秩序。
公民和社会组织有义务服从政府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决策决议、公共管理,否则,将依法受到制裁。
(4)有机组织性。
各政府机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结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共同
运行和协调发生作用,以保证统治阶级意志的完整统一的贯彻实行。
(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从总体上来看,政府执行着国家的对内和对外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基本职能,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各个不同的国家的政府的职能在其范围、内容和行使方式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