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十种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组分析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见基因突变和细胞遗传学分析(新)

核心结合因子(CBF)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指一组以t(8;21)和inv(16)/t(16;16)异常为特征的白血病亚型,占AML的15 %,具有独特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通常认为预后良好,给予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强化巩固治疗可以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尽管如此,仍然有约50 %的患者复发,远期生存率仅50 %左右[1 ],提示一些患者可能伴有不良的遗传学表型。
c-Kit、FLT3、N-ras基因突变可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二次打击”,导致这一类型白血病的发生。
近年来同属于Ⅲ型家族的FLT3、c-Kit基因突变已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见基因突变和细胞遗传学分析冯雅青杨永平张艳芳刘喜张利东037008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通信作者:冯雅青,Email:yaqing3@DOI:10.3760/cma.j.issn.1009-9921.2016.07.004【摘要】目的研究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c-Kit、FLT3基因突变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核型特征。
方法采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结合碱基测序方法,检测48例CBF-AML患者初诊时c-Kit、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和FLT3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发生情况及核型特征变化。
结果48例CBF-AML患者中,13例(27.1%)出现c-Kit错义突变,包括8号外显子突变5例,17号外显子突变8例。
t(8;21)AML患者c-Kit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inv(16)AML患者[33.3%(9/27)比19.0%(4/21),P<0.05]。
1例(2.1%)患者FLT3-ITD突变,3例(6.3 %)患者FLT3-TKD突变。
RUNX1-RUNX1T1阳性附加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达25.9%(7/27),其中性染色体缺失最为常见,CBFβ-MYH11阳性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低。
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的临床分析(新)

· 532 ·
白血病·淋巴瘤 2016 年 9 月第 25 卷第 9 期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September 2016, Vol. 25, No. 9
过表达等, 导致该类患者预后具有显著异质性[2-4], 如正常核型伴单一的 NPM1、CEBPd 突变已被美国国 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列为预后良好组,FLT3-ITD 则被视为预后不良的标志[5]。 NPM1 基因突变是 AML 中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 发生率为 25 %~35 %, 而在正常核型 AML(CN-AML)患者中突变率更高。 多 项研究证实 NPM1 基因突变的 CN-AML 患者具有较 高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较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 板计数,合并 FLT3 突变时更明显;在标准化疗后有明 显较高的完全缓解(CR)率;是 CR、无病生存(DFS)、 总生存(OS)独立的较好预后因素[1,6-8]。 为探讨伴有 NPM1 基因突变的 CN-AML 与伴有野生型 NPM1 的 CN-AML 患者之间临床特征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本 研究分析了 190 例 CN-AML 患者中 NPM1 突变的发 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
显子引物: 正义链 5'-TFAACTCTCTGGTGGTAGAAT GAA-3',反义链 5'-CAAGACTATITllGCCATTCCTAAC3',由上海英俊公司合成。 聚合酶链反应(PCR)总体系 25 μl,反应条件:95 ℃预变性 5 min,94 ℃ 45 s,56 ℃ 45 s、72 ℃ 45 s(40 个循环),72 ℃延伸 10 min,4 ℃保 存。 PCR 产物在 2 g/L 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EB 染色后紫外灯下观察目的条带约为 560 bp。 用 5'AAAAGGACAGCCAGATATCAAC-3' 测序引物对扩增 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与正常序列比对,在测序引 物后 80 bp 范围内出现重叠峰的标本为 NPM1 基因 突变阳性标本。
C-KIT基因突变在伴t(8;21)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分析

C-KIT基因突变在伴t(8;21)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分析【背景与目的】C-KIT受体是一种由C-KIT原癌基因编码的Ⅲ型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其配体为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C-KIT基因突变引起C-KIT受体的持续活化,从而赋予了造血前体细胞增殖或生存优势。
至今有多篇文章报道了在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ore binding factor-AML, CBF-AML)患者中C-KIT基因第8和17号外显子突变的发生率较高,成为目前CBF-AML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分子遗传学异常;且发生C-KIT基因突变的CBF-AML 患者具有相对特异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鉴于现阶段国内尚无大样本病例的相关临床研究,我们收集了78例成人伴t(8;21)AML-M2患者的初诊骨髓标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1)检测C-KIT基因第8和第17号外显子突变在78例伴t(8;21)AML-M2患者中的发生率及突变类型;(2)分析C-KIT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预后,了解此基因突变对临床预后的影响;(3)同时检测了JAK2V617F基因突变,了解这两种基因突变发生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病例与方法】78例成人t(8;21)AML-M2患者来自2004年2月~2008年1月我单位住院或门诊初诊病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在14~77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7岁。
所有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确诊。
主要研究方法为:(1)应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C-KIT基因第8和17号外显子,将PCR产物回收纯化后进行基因测序;(2)分析78例t(8;21)M2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了解C-KIT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3)随访上述患者了解其对治疗的反应、持续缓解以及生存情况,分析C-KIT基因突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4)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CR, AS-PCR)方法检测此78例患者的JAK2V617F基因突变发生情况,综合分析其临床资料了解两种基因突变发生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NPM1、FLT3、DNMT3A共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NPM1、FLT3、DNMT3A共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生物信息学分析NPM1、FLT3、DNMT3A共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引言: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AML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NPM1、FLT3、DNMT3A三个基因的突变在AML中非常常见,且其共突变情况较为特殊。
本文将探讨NPM1、FLT3、DNMT3A共突变AML的临床特征、预后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一、NPM1、FLT3、DNMT3A突变的临床特征1.1 NPM1突变特征NPM1基因突变是AML中常见的一种突变类型,该突变表现为NPM1基因的内部搭桥区域发生长度变异。
NPM1突变能够引起NPM1蛋白的定位异常,进而导致细胞核内NPM1蛋白的变化。
临床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高、粗大的原始髓细胞增多、骨髓形态学特征呈现单核细胞或单核细胞/原始髓细胞两种情况。
1.2 FLT3突变特征FLT3基因突变也是AML中常见的一种突变类型,FLT3-ITD是FLT3基因最常见的突变形式。
该突变能使得FLT3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持续地被激活,从而使得细胞无法正常分化。
临床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骨髓形态学特征呈现单核细胞/原始髓细胞。
1.3 DNMT3A突变特征DNMT3A基因突变是AML中又一常见的突变类型,DNMT3A突变主要发生在该基因的乙酰转移酶功能区域。
该突变可导致DNA 甲基化障碍,从而使得染色体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临床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高、骨髓形态学特征呈现单核细胞。
二、NPM1、FLT3、DNMT3A共突变AML的预后2.1 高危预后NPM1、FLT3、DNMT3A三个基因同时突变的AML患者,其预后通常较差。
这些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伴随着严重的骨髓增殖,因此容易出现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功能紊乱,使得治疗难度增大。
211175459_26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及治疗观察

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12 期26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及治疗观察李永丽,邓娇文,邢宏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四川泸州 646000摘要:目的 观察26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及治疗情况。
方法 AML患者266例,采用R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核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基因突变;所有患者采用IA方案、DA方案或HA方案治疗,观察不同ELN危险分层、基因突变种类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266例AML中,染色体异常核型105例,其中复杂核型26例、t(8;21)(q22;q22)核型18例、Inv(16)(p13q22)核型10例、5q-核型7例、-Y核型9例、-7核型6例、其他核型29例;基因突变182例,其中WT1基因突变29例、CEBPA基因突变27例、DNMT3A基因突变27例、NPM1基因突变19例、TET2基因突变17例、FLT3-ITD基因突变17例、IDH2基因突变17例、KIT基因突变13例、NRAS基因突变15例、RUNX1基因突变12例、CBFβ-MYH11基因突变10例、IDH1基因突变8例、BCOR基因突变7例、BCR-ABL基因突变7例、TP53基因突变7例、ASXL1基因突变5例、KMT2A基因突变5例、PTPM11基因突变3例、ZRSR2基因突变2例、EZH2基因突变2例。
预后良好、预后中等、预后不良者CR率分别为73%、70%、45%,良好、中等者分别与不良者比较,P均<0.05。
1种基因突变、2种基因突变、≥3种基因突变患者CR率分别为64%、55%、56%,两两比较,P均>0.05。
结论 266例AML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较多,基因突变种类以1种和2种较多见,患者预后以中等、不良为主,且基因突变种类越多临床预后越差。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2.012中图分类号:R5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2-0056-0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疾病,可广泛浸润淋巴结、脾、肝等各脏器,主要表现为出血、贫血、浸润、感染等,若不及时治疗,生存期约为3个月,患者预后差[1-3]。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特征分析游红亮;路娜丹;汤苗苗;张蕾;刘玉峰;王叨【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22(31)8【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基因突变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初治原发儿童AML的临床资料,通过二代基因测序(NGS)检测34种AML常见基因突变。
结果95例患者中,男52例,女43例,男女比例1.21∶1,初诊年龄1~14岁。
常见基因突变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KIT(22.1%)、CEBPA(13.7%)、NRAS(11.6%)、FLT3-ITD(9.5%)。
M2、M4以C-KIT突变(28.1%、66.7%)最常见,M1为FLT3-ITD突变(40.0%)、CEBPA突变(40.0%),M5为NRAS突变(22.2%),FAB亚型中常见基因突变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
正常染色体核型及异常核型中均以C-KIT突变(17.9%、36.8%)最常见,常见基因突变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
CBF融合基因患者常见基因突变以C-KIT为主(68.0%),MLL融合基因患者为NRAS突变(50.0%),两组中常见基因突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常见基因突变与未突变组比较发现,C-KIT突变为预后不良因素(P=0.021)。
结论儿童AML中常见基因突变依次为C-KIT、CEBPA、NRAS、FLT3-ITD,C-KIT突变为预后不良因素,完善基因突变检查,有利于个体化治疗。
【总页数】5页(P1409-1413)【作者】游红亮;路娜丹;汤苗苗;张蕾;刘玉峰;王叨【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7【相关文献】1.儿童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C-KIT基因突变分析2.NPM1基因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和临床特征分析3.分析NPM1基因突变在儿童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ml融合基因型

aml融合基因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aml融合基因型是指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染色体突变导致的基因融合现象。
这种基因型在AML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AML是一种由幼稚的骨髓干细胞异常增殖而发展成的恶性肿瘤。
在AML中,常见的染色体突变包括t(8;21)、t(15;17)和inv(16)等。
这些染色体突变导致特定基因之间的融合,形成新的融合基因型。
这些融合基因型能够影响AML的发展、预后和治疗效果。
一个常见的AML融合基因型是t(8;21)(q22;q22),通过这种染色体易位,ETO(8q22)和RUNX1(21q22)基因融合为RUNX1-RUNX1T1。
这种融合基因型出现在AML的15%至20%的患者中,通常与较好的预后相关。
另一个常见的AML融合基因型是t(15;17)(q22;q21),导致PML(15q21)和RARα(17q21)基因融合为PML-RARα。
这种融合基因型在AML-M3亚型中常见,患者通常有着较好的预后。
除了t(8;21)和t(15;17)外,inv(16)(p13;q22)导致CBFB(16q22)和MYH11(16p13)基因融合为CBFB-MYH11,在AML患者中也较为常见。
这些融合基因型通常与较好的预后相关,治疗响应率高。
除了上述常见的AML融合基因型,还有一些其他少见但重要的融合基因型,如MLL融合、DEK-NUP214融合等,这些融合基因型在AML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AML融合基因型对于AML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根据AML患者的融合基因型,临床医生可以选择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对AML融合基因型的研究也为深入理解AML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AML融合基因型在AML的发病机制、预后评估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对AML融合基因型的认识不断深入,相信将能够为AML 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带来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方法。
伴ASXL1或SRSF2等剪切体相关基因突变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预后特征及生存分析演示稿件

征及生存分析
汇报人:XXX
2024-01-06
目录
• 引言 • 患者临床特征 • 基因突变分析 • 预后特征分析 • 生存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 和死亡率。
要点二
风险因素分析
对影响生存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患者的预后 情况,制定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01
ASXL1和SRSF2基因突变在伴基因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 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与不良预后相关。
02
伴ASXL1或SRSF2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短,且对常规化
治疗反应与疗效评估
治疗反应
相较于无突变患者,伴突变患者对常规化疗药物的反应较差,缓解率较低。
疗效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05
生存分析
生存曲线与生存函数
生存曲线
通过绘制生存曲线,可以直观地展示患者的 生存情况,包括生存时间和生存率。
生存函数
生存函数可以描述患者的生存概率,提供更 为精确的生存信息。
ASXL1和SRSF2等剪切体相关基因突变在AML中较为常见,但具体临床、 预后特征及生存情况尚不明确。
研究伴ASXL1或SRSF2突变AML患者的临床、预后特征及生存情况,有助 于深入了解该疾病,为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研究目的与问题
目的
探讨伴ASXL1或SRSF2等剪切体相关 基因突变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 临床、预后特征及生存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十种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组分析
作者:王芳, 张阳, 陈雪, 房建成, 王茫桔, 滕文, 韩香萍, 尹青, 许媛丽
作者单位:王芳,张阳,陈雪,房建成,滕文,韩香萍,尹青,许媛丽(河北燕达医院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 廊坊,065201), 王茫桔(065201 廊坊,河北燕达医院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
刊名:
白血病·淋巴瘤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年,卷(期):2015,24(3)
1.刘红星肿瘤突变组研究进展和靶向鸡尾酒疗法的美好前景[期刊论文]-中国处方药 2013(04)
2.Khasawneh MK,Abdel-Wahab O.Recent discoveries in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J].Curr Hematol Malig Rep,2014,9 (2):93-99. 2014
3.王芳,张阳,陈雪,等.白血病基因突变研究和应用进展: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J].白血病·淋巴瘤,2015,24(3):157-160. 2015
4.Naoe T,Kiyoi H.Gene mutations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the genome era[J].In t J Hematol,2013,97 (2):165-174. 2013
5.沈杨,陈赛娟急性白血病基因突变与多步骤发病机制和临床相关性[期刊论文]-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3(01)
6.Huang Y,Rao A.Connections between TET proteins and aberrant DNA modification in cancer[J].Trends Genet,2014,30 (10):464-474. 2014
7.Krauth MT,Alpermann T,Bacher U,et al.WT1 mutations are secondary events in AML,show varying frequencies and impact on prognosis between genetic subgroups[J].Leukemia,2015,29(3):660-667. 2015
8.Welch JS,Ley TJ,Link DC,et al.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mutation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J].Cell,2012,150 (2):264-278. 2012
9.Hanahan D,Weinberg RA.Hallmarks of cancer:the next generation[J].Cell,2011,144 (5):646-674. 2011
10.Tomasetti C,Vogelstein B.Cancer etiology.Variation in cancer risk among tissue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number of stem cell divisions[J].Science,2015,347 (6217):78-81. 2015
11.Janke H,Pastore F,Schumacher D,et al.Activating FLT3 mutants show distinct gain-of-function phenotypes in vitro and a characteristic signaling pathway profile associated with prognosi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J].PLoS
One,2014,9(3):e89560. 2014
12.Wang YY,Zhao LJ,Wu CF,et al.C-KIT mutation cooperates with full-length AML1-ETO to induc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mice[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1,108 (6):2450-2455. 2011
13.Sottoriva A,Kang H,Ma Z,et al.A Big Bang model of human colorectal tumor growth[J].Nat Genet,2015,47 (3):209-216. 2015
14.Schnittger S,Schoch C,Dugas M,et al.Analysis of FLT3 length mutations in 1003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correlation to cytogenetics,FAB subtype,and prognosis in the AMLCG study and usefulness as a marker for the detection of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J].Blood,2002,100(1):59-66. 2002
15.Manara E,Bisio V,Masetti R,et al.Core-binding fact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pediatric patients enrolled in the AIEOP AML 2002/01 trial:screening and prognostic impact of c-KIT mutations[J].Leukemia,2014,28(5):1132-1134. 2014 16.Dohner K,Schlenk RF,Habdank M,et al.Mutant nucleophosmin (NPM1) predicts favorable prognosis in younger adul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normal cytogenetics:interaction with other gene mutations[J].Blood,2005,106
(12):3740-3746. 2005
17.Wouters B J,Lowenberg B,Erpelinck-Verschueren CA,et al.Double CEBPA mutations,but not single CEBPA
mutations,define a subgroup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a distinctiv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that is uniquely associated with a favorable outcome[J].Blood,2009,113(13):3088-3091. 2009
18.Renneville A,Boissel N,Gachard N,et al.The favorable impact of CEBPA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s only observed in the absence of associated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 and FLT3 internal
duplication[J].Blood,2009,113 (21):5090-5093. 2009
19.Port M,Bottcher M,Thol F,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FLT3 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nucleophosmin 1,and CEBPA gene mutations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with normal karyotype and younger than 60 yea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nn Hematol,2014,93 (8):1279-1286. 2014
20.王凌燕急性白血病中核仁磷酸蛋白异常表达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白血病·淋巴瘤 2014(12)
21.Corces-Zimmerman MR,Hong WJ,Weissman IL,et al.Preleukemic mutations in huma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ffect epigenetic regulators and persist in remission[J].Proc Natl Acad Sci,2014,111 (7):2548-2553. 2014
22.Zhang L,Padron E,Lancet J.The molecular basi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enetic mutations identified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J].Leuk Res,2015,39 (1):6-17. 2015
引用本文格式:王芳.张阳.陈雪.房建成.王茫桔.滕文.韩香萍.尹青.许媛丽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十种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组分析[期刊论文]-白血病·淋巴瘤 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