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教案古代诗词学习》

《三年级语文教案古代诗词学习》

《三年级语文教案古代诗词学习》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智慧的结晶。

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词,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古代诗词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三年级语文教案中古代诗词学习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古代诗词的特点古代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音韵美和意象美。

古代诗词通过精炼的文字表达,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学习古代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包括形式结构、意境表达等。

2.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提升其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兴趣,提高其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感悟人生哲理,培养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古代诗词,古代诗词的特点和分类等。

2.古代诗词的经典名篇欣赏:选取一些易于理解和朗读的古代诗词名篇,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3.古代诗词的背诵和朗诵:指导学生背诵一些经典古诗词,培养他们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进行朗诵训练,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4.古代诗词的创作:鼓励学生模仿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风格,进行简单的创作,培养其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5.古代诗词与生活:引导学生将古代诗词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培养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形式引入古代诗词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法: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背景,帮助他们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3.朗诵法:指导学生进行古代诗词的朗诵训练,提高其语言表达和声音语调的准确性。

4.创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词的模仿创作,培养其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语文核心素养 古诗词

语文核心素养 古诗词

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建构与运用:古诗词是语言的艺术,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词汇、语法、修辞等角度去学习和理解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古诗词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思想,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情感等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古诗词,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反思等方式,提高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古诗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韵律、节奏、意象等角度去感受和欣赏古诗词的美,让学生通过模仿、创作、评价等方式,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在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通过创设与古诗词相关的真实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等方式,营造出古诗词所描绘的氛围和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教师可以采用朗读、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古诗词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意义。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古诗词的内涵和特点。

古诗词教学方法与策略

古诗词教学方法与策略

古诗词教学方法与策略
古诗词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诵读法: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努力做到“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

在读中自悟,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

2. 情境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古诗词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讲解法: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古诗词,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情感。

4. 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拓展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相关的古诗词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在策略方面,可以注重以下几点:
1. 注重积累: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古诗词,积累丰富的语感和文化底蕴。

2. 激发兴趣: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

3. 培养能力: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4. 注重实践:通过写作、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古诗词。

总之,古诗词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和策略的综合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现代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找到现代生活中与古诗词情感相通的点,以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介绍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现代都市中孤独、迷茫的心情,通过类比和对比,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苏轼的创作情感。

二、注重文化背景的解读古诗词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注重在教学中对文化背景的解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通过讲解作者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生活环境等,使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将其与诗词的内容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古诗词往往给人以遐想和联想的空间,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进行联想、写作等活动。

比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想象中的赤壁之战场景,或者自己的怀古之心,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分组朗诵、创作演绎、情感演绎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比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一组扮演流过波涛的瀑布,一组扮演庐山,一组背诵诗句,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体验和理解。

五、结合现代媒体和科技手段在现代科技发达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音频、视频等现代媒体和科技手段,如通过播放古诗词的朗诵音频、展示相关的美景短片等,以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并且,结合带有注释和解析的电子版古诗词资料,可以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因时制宜,灵活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通过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和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通过古诗词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 丰富的诗词世界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

例如,学习李白的《静夜思》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思念之情,体会到诗人独特的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词藻和句式,学生可以学会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同时,通过模仿古诗词的写作风格,学生可以培养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例如,学生可以模仿杜甫的写作方式,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可以欣赏到古人对自然、人物、情感等的高度概括和精练的描写,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4. 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文化风貌,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唐诗宋词,学生可以了解到唐代盛世的风貌和宋代文人的浪漫情怀,从而拓宽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诗词世界,增强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应该在语文教育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

希望通过古诗词教学,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出优秀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6篇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6篇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6篇第1篇示例: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古诗词教学的首要任务。

古诗词内容丰富多样,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往往比较深奥,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丽语言、优美旋律、深刻内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历史典故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古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富有韵律美的语言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格律、韵律、修辞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同时可以通过古诗词朗诵、联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积累诗词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一种高度精炼、富有抒情、寓意的文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表达欲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意境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朗诵、默写、作文等活动中体验古诗词的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注重实践与体验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情感体验、文化传承。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与体验,通过古诗词朗诵比赛、诗词游戏、古诗词鉴赏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美丽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理解。

五、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古诗词教学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古诗词教学方法

古诗词教学方法

古诗词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古诗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逐字解析法逐字解析法是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通常通过解释古诗词中生僻字、熟词生义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

通过逐字解析法,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二、注重阅读阅读古诗词的过程就是重复阅读和理解古诗词的过程。

学生在阅读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本中,对文本产生深刻的印象和体会。

同时,不断的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三、注重背诵古诗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通过背诵古诗词,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背诵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词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增强文化自信心。

四、注重比较比较法是古诗词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

可以将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诗词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注重文化传承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文化传承,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教学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教学中应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注重文化传承和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最终实现在学生中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认同和传承。

小学古诗的学习方法

小学古诗的学习方法

小学古诗的学习方法【导语】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小学古诗的学习方法(共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小学古诗的学习方法一、熟读成诵法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朗读课文。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

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及多读,朗朗出生的诵读,低唱慢吟的诵读,也可“不求甚解”的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

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二、想象入境法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认知优势,把生涩的古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很多小学生背诗很快,也朗朗上口,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相信通过画画,一定会加深他对诗的理解,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画画一方面也培养了他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为教者如何把古诗转化为画面,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记忆的激发,兴趣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即将诵读过程作为佳作欣赏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可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

三、联系扩充法“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可让学生读其他有关的“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文章的写作背景。

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就要适时准确地给学生补充作者所写作品时的年代及当时的历史状况,还有诗句所包含的历史典故。

当然这些背景资料亦可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来解决。

四、理解重点词语,明确句子大意篇2:小学古诗的学习方法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什么
弓棚子镇第一中学王国辉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古诗词凝炼隽永,魅力无穷,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

近几年的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还是省编版都不断加大了诗词篇目。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那么面对诗海词林,怎样让学生能快乐地遨游其中呢?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呢?下面就古诗词教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教“读”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而古诗词中蕴含一种鲜活气脉——灵性,非吟诵涵咏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

所以古诗词教学中“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读中激发学生的激情,使其陶醉其中,营造积极热情的学习情境,从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领会诗词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诵读方法。

如:在音调强弱方面,表示悲壮、快乐、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忱或确信的文句,句子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

在韵味缓急方面,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文句,宜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就要急读。

例如读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需要用欢快、愉悦的语速、语调去读才能读出“丰收在望”喜悦之情。

读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就需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去读才能读出李清照惨淡的境地,柔肠百断的怨情。

二、天光云影共徘徊——教“品”
众所周知,古诗词是中国古文化的珍贵遗产。

它们以极为凝练的语句,表现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内容和情感。

大多数诗词都是诗画结合,音韵和谐优美,营造出或优美、或幽深、或凄清、或磅礴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得到情操的陶冶。

所以在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读”的基础之上,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一起去“品”,即品味诗词的情境,领略诗词所具有的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从而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1、品语言之美
古诗的语言特色是形成其独特意境的基础。

境由心生,但需“言”造。

无论是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还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显示了古人“炼”字之功。

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些贵为诗眼或句眼的词,引导学生加以揣摩品味。

例如学习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两句,引导学生抓住两个“笼”字,使学生明白,此诗从写景入手,两个“笼”字勾画出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

“笼”有“笼罩”之意,巧妙的将烟、水、日、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既给人柔和幽静之感,又隐含微微浮动流走的情态,寄寓着诗人忧愁的情感。

再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平”字更加体现出了江面的宽广开阔。

“正”字生动而准确地体现出了风的柔和微小。

经过这样的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学生自当心领神会了。

2、品意境之美
古诗词的意境是指古诗词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画相融相汇,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境界。

古诗词中的意境都很美,但对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来说,是难以体会的。

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趣,准确地去体味、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美是古诗词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诗人“情动而辞发”,诗中蕴含着强烈的感情。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即从文章的语言入手,探讨作者在作品中的“情意”,才能使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

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去体会呢?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激发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与诗人产生共鸣,从而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

其次,要抓住诗词中的意象。

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

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

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所以品味诗词时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

例如抓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明月”就能深刻地体会李白用人性化了的使者传达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之苦。

品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就会感受到杜甫感时恨别的血泪。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意象,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当然,诗词中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鉴赏,如诗词的色彩美、韵律美、结构美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诗词特点,选择一定的方式加以取舍,而无需面面俱到。

三、问去哪得清如许——教“悟”
一首古诗词,就是一段真情的流露,哪怕只是诗人的片刻情绪。

而这情感的抒发,或是妙手偶得,或是思想的积淀。

所以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1、悟“情”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抒写的是时世凋敝、人生飘零的感慨之情,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

每一首古诗词都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入境悟情。

可是由于诗词时代背景的独特,学生学习时空的距离,情感体验确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师必须与文本深入对话,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的意境,情感。

2、悟“理”
古诗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教学中要注意加以引导体悟。

比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一首古今传诵的写春景的名诗,它给人们以启迪的哲理是: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

这是“由景入理”。

李绅的《锄禾》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愤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而且道出了一个不可移易的真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而创造的。

这是“由情入理”。

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描绘了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又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

这是“由形入理”。

由此可见每一首诗词中都充满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睿智
见解,闪现着智慧之光。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化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开启、净化、陶冶和塑造,便形成追求真善美的人格品质。

3、悟“法”
诗歌情感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有的运用移情于物手法,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等,诗人将主观感情赋予客观外物,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有的运用反衬手法,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杨柳在风中飘荡的美好景物来反衬士兵的愁苦。

还有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手法。

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这些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到自己的写作中,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题目进行片段训练,做到“古为今用”。

例如在教学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可引导学生把诗中写景(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抒情(第三、四句)三个步骤以及李白富于联想想象的手法应用到日记中,这样对那些日记无话可说,层次不清,中心不明确的学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者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实际出发,因文施教,因材施教,找寻到适合课堂教学中真正的“源头活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