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然景观特点及类型
第三章第一节桂林山水

(1)位于贵州群山深处,远离城市,周围有高山屏障,人为电磁干扰少; (2)天然洼地地形,有利于射电望远镜建设,工程量小; (3)洼地底部有裂隙,有地下河相通,使雨水易向地下渗透,减少对望远镜 表面的腐蚀和损坏。 (4)位于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课堂小结
落水洞
天生桥
天坑
喀斯特地貌(地下)
溶洞
地下河
石钟乳 悬挂在石灰岩洞 穴顶部的由碳酸 盐淀积形成的倒 锥状堆积体。
石笋
石柱
由碳酸盐淀积形 石笋和石钟乳
成的不断从地面 = 相连形成的柱
向上长高的类似
状体。
竹笋的堆积体。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读图分析
读图简单描述峰林的形成过程。
流水溶蚀强烈,地表形 成长条状或网格状的溶沟, 溶沟进一步发展形成面积较 大的溶蚀洼地,洼地边缘残 留的锥状岩体,构成峰丛、 峰林,峰林进一步发展可演 变成孤峰,甚至残丘。
2.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海浪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淀积
D.流水作用
课堂 练习
Image No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 (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
课堂 练习
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读“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
图”,完成下题。
3.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
合作探究:
桂林山水喀斯特作用强的条件有哪些?
要求:结合课本62页,岩石、气候、水文、生物4个 方面找出桂林当地的条件。
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
特征
作用
岩石 气候 生物 水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16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过程: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
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一、自然美1.概念和类型(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石、稀少的植被等。
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
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4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过程: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
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一、自然美1.概念和类型(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华山、峨眉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
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
自然景观特点及类型

(3)禹州城西公里处磨街乡猪头沟至大风口 一带的石炭纪地层剖面
3、生物化石景观: 古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
物遗体、遗骸及其活动的遗迹、遗物的总称。 在河南省南阳境内的西峡、内乡、淅川一带广布有
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地层。1974年发现有恐龙 蛋化石。1992年在西峡县发现挖掘的恐龙蛋化石, 是我国及全世界发现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恐龙蛋 化石产地。 恐龙蛋的产生时代大约相当于白垩纪晚期,距今约 9500万年~6555 万年。这一新发现对探索中生代 恐龙的生存和繁殖奥秘、白垩纪地层的划分、复原 恐龙时代的生态环境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标准层型地质剖面,是指地层出露完全、 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 的剖面。地层标准剖面,是地学旅游资源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第一功能是科学考察 价值,第二功能是科普知识教育,二者的 结合使之具有专业旅游意义。
(1)“五代同堂”的嵩山地层:1992年6月 被首选为“世界地质遗址”。
在嵩山地区这个不大的面积上,完好地保存着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 五个不同地质历史时代的地层,其时间跨度长 达30多亿年。寒武纪发生的嵩阳运动、中岳 运动和少林构造运动形成3个不整合面。
2.南北差异 河南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在南北方向上也有明显体现。
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看,河南境内的伏牛山和淮河干流以南地区属北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与降水条件优于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区,其生 物风景比较发育,是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分布地带,如老君山、 老界岭、龙池、石人山、太白顶、车云山、连康山、金刚台、罗山寨 等,都是国家或省级自然保护区。从总的看,南部地区的水景也比北 部地区发育得好,尤其是在河、湖和瀑布风景方面。由于南部地区气 候和生物风景都比较突出,故南部地区的自然风景相对北部地区而言, 秀、奇、幽的程度较高。
自然风光知识点总结

自然风光知识点总结一、陆地自然风光1. 山川景色山川景色是指山水之间的风景。
中国山川众多,自然风景以壮丽、险峻、秀丽、生动、雄浑、旖旎、清新、宁静等特点而著称。
喜马拉雅山脉的壮丽、长江三峡的险峻、黄山的秀丽、伶仃岛的生动、巴厘群岛的雄浑、瑞士的旖旎、荷兰的清新、瑞典林区的宁静……都是世界著名景区。
2. 森林风光森林是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
森林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森林风光十分美丽,仿佛是大自然为人类打造的天然工艺品。
森林在自然风光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古老的原始森林、多姿多彩的落叶林、美丽的松柏林、清新的橡树林、茂盛的热带雨林等。
3. 湖泊河流湖泊和河流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水源,也是自然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泊河流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美丽的多瑙河、浪漫的塞纳河、清澈的太湖、广袤的贝加尔湖、神秘的巴拉那湖……都是各自风采独特的湖泊和河流。
4. 草原风光草原是大自然的绿色海洋,是动物们的家园,也是人们休闲度假、游玩观赏的好地方。
草原风光美丽广阔,具有北美大草原的豪放壮阔、非洲大草原的激情张扬、澳大利亚大草原的荒凉宁静等特点。
5. 沙漠风光沙漠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特殊地形,也具有独特的风光。
沙漠风光既神秘、又残酷,既荒凉、又富有生机。
美丽的撒哈拉沙漠、秀美的科罗拉多沙漠、神秘的澳大利亚大沙漠、广袤的蒙古戈壁沙漠……各有其独特的魅力。
二、水域自然风光1. 海洋风光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也是自然风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风光以温暖、浪漫、激情、豪放、宁静、壮观等为主要特征。
五色斑斓的大堡礁、浪花飞溅的北海、神奇壮丽的地中海、宁静神秘的波罗的海、宏伟壮美的太平洋……让人们为之倾倒。
2. 河湖风光河流和湖泊也是水域自然风光的一部分。
河流既有宁静、柔美的特点,也有激情、狂放的一面。
湖泊则因地域、气候、水质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美丽的长江、奔腾的尼罗河、闲适的莫斯科河、迷人的巴哈马湖、风情万种的普罗旺斯湖……都是吸引游客的好去处。
旅游景观赏析第三章地质地貌景观

•太湖石: 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小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用以堆叠假山或作为独立观赏对象,其孤
峰以“瘦、漏、透、皱、丑”为佳; •瘦:秀,形态挺拔,瘦骨突兀 •皱:起伏不平,有明暗变化 •漏:各孔穴孔孔相通 •透:玲珑剔透,能透光线 •江南三大名石:皱云峰、瑞云峰、玉玲珑
旅游景观赏析第三章地质地貌景观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景观赏析第三章地质地貌景观
❖ 丹霞地貌景观 为红色砂砾岩(其中富含氧 化铁,呈红色)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 的方山、奇峰、石墙、石柱等特殊地貌。
•贵州赤水的丹霞景观
•丹霞山茶壶峰——由方山、奇 峰、石墙、石柱组合而在于成 的奇特景观
❖ 由于红色砂砾岩有较好的整体性,可雕可 塑,因而,大量的石窟、石刻,如麦积山 石窟、云岗石窟、大足石刻、乐山大佛等 均创作于这类砂砾岩地区。
❖ 杨慎《艺林伐山》:“玲珑剔透,桂林 之山也;巉嵯窳窆,巴蜀之山也;绵延 庞魄,河北之山也;俊峭巧丽,江南之 山也。”
❖ 因此,人们从总的观赏感受出发,常将 中国风景概括为“北雄南秀”。
2、地貌形态本身就是观赏型旅游资源
3、地质地貌影响人文景观的形成 下一页
4、地质地貌是陆上活动型旅游资源最重要的
PPT文档演模板
旅游景观赏析第三章地质地貌景观
PPT文档演模板
l 瑞云峰——是一块 太湖石,现坐落在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 中学校园内。此石 形若半月,多孔, 玲珑多姿,峰高 5.12米,宽3.25米, 厚1.3米,涡洞相 套,褶皱相叠,剔 透玲珑,被誉为妍 巧甲于江南。为宋 徽宗“花石纲”遗 物。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16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过程: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
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一、自然美1.概念和类型(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图3.1华山之险图3.2峨眉之秀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
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第三章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课件%28共104张PPT%29

沙漠花海
沙漠花海
好了,我带着你,你带着钱,一块 去沙漠看花海吧!
导入新课
国内外名景众多,去法国与浪漫相约,去动 感之都的香港不错过与物质的热恋、去希腊体会 爱情海的点点风情;无论是自助游,还是参团游, 只要有颗游玩的心,都可以找到你想要的。
尝试探究: 如 果条件允许,让你旅游,说出 你心中梦想已久的国内外名景? 提示: 印度泰姬陵、东非大裂谷、埃及金字 塔、希腊阿波罗神庙、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中 国的黄山„„,
缅甸 伊洛瓦底江
美国 基奈河
哥伦比亚 “彩虹河”
美国、墨西哥 科罗拉多河
美国,内华达州,飞喷泉
土耳其,棉花城堡
俄罗斯,翡翠冰湖
中国,甘肃,张掖丹霞地貌
委内瑞拉,罗赖马山
北爱尔兰,巨人之路
美国,怀俄明州,大棱镜温泉
也门,索科特拉岛,Dragonblood 树
中国,盘锦,红海滩(碱蓬草)
美国,拉森火山国家公园
俄罗斯,火山冰洞
塞内加尔,玫瑰湖
加拿大,斑点湖
土库曼斯坦,达瓦札,地狱之门
澳大利亚,粉红湖(希利尔湖)
迪拜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 店:帆船酒店
建造了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哈利 法塔,162层,总高828米
建造了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拜滑雪场,其跑道有400米
黄山
澳大利亚大堡礁
梯田
塞纳河畔风光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
安徽黄山市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2.景观特征: 黄山四绝
黄山四绝-奇松
蒲团松
(1)黄山奇松的特点及成因
黄山四绝-怪石
芊芊玉手
仙人指路
犀牛望月
乌龟爬山
老人峰(仙人背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典型的地质构造形迹遗址 地质构造景观主要是受地球内力作用所致。在强大的地 球内营力作用下,地壳不同部位受到强烈挤压、拉伸或 扭动,产生褶皱、断裂或扭曲,并伴随发生火山爆发、 地震。当地壳进行水平运动时,使地面隆起或断裂,地 表形成褶皱性山地或断裂性沟谷。山地和断裂的走向取 决于水平运动力的作用关系。一般说来,南北向水平挤 压力造成东西向山地;东西向挤压力形成南北向山地; 挤压不均产生扭动,形成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山地和弧形山地。当然,若水平运动力为向反方向运动 时,地表必然出现断裂带,断裂带的走向与力的方向垂 直。除了反方向水平力运动形成断裂带以外,反方向垂 直力运动也会形成断裂带。不过,这种断裂带的地表表 现形式不再是沟谷,而是陡崖。
3.垂直分异 河南自然景观的垂直地带性分异现象,主 要表现在海拔较高的山地风景区,如伏牛 山地、洛阳以西的豫西山地、太行山地和 在河南境内的大别山东段等。
河南省的自然景观大体可分为地质、地貌、气 象气候、水体和生物景观五大类。 一、地质景观: 地质景观是指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的 地质体构成的旅游景观,它包括独特壮观的地 质构造、标准的地层剖面、各种各样的古生物 化石、具有特殊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宝石矿 物、富有科学和美学价值的火山地震遗迹等。 地质景观是一个地区自然风景总特征的基础。
3、生物化石景观: 古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 物遗体、遗骸及其活动的遗迹、遗物的总称。 在河南省南阳境内的西峡、内乡、淅川一带广布有 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地层。1974年发现有恐龙 蛋化石。1992年在西峡县发现挖掘的恐龙蛋化石, 是我国及全世界发现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恐龙蛋 化石产地。 恐龙蛋的产生时代大约相当于白垩纪晚期,距今约 9500万年~6555 万年。这一新发现对探索中生代 恐龙的生存和繁殖奥秘、白垩纪地层的划分、复原 恐龙时代的生态环境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河南省的断裂形迹遗址,在平原地区已很 难看到,主要存在于豫北、豫西和豫南三 大山地。其中豫北太行山东麓、豫中的嵩 山地区和伏牛山南坡、豫南的桐柏和大别 山区的南坡,有很多陡峭的山峰和陡崖, 这些山峰和陡崖都已被作为旅游资源进行 开发利用。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八大世界地质公园之一,也 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修武 县境内,面积 196平方公里,是一座以地质构造运动、水动力 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以峰 谷交错、崖台环抱、飞瀑流泉与清溪幽潭相映成趣为特色的、 集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于一身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公园内各处 的丰富地质遗迹俨然构成了记录这里亿万年沧桑演变的活字典, 它们以大量的信息和实证准确地记录了云台山园区地壳的形成 及演变历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单面山、丹崖长墙、崖墙 地貌、地层不整合遗迹、断裂构造遗迹、水文地质遗迹、新构 造运动遗迹等。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把山的静态美与水的动态 美鬼斧神工地融为一体,山衬水之秀,水托山益雄,这种大自 然的动静变换、巨细相生,不仅衍生出了美学价值极高的地质 地貌景观,同时也培育出了这一区域繁杂多样的自然生态景观, 这些都使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当之无愧地成为南太行风景轴线 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四、丰厚性
河南的自然景观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贮备丰厚,开发利用的保证程度 高,旅游环境容量大。以山地风景为例,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 名词典(河南省)》上列出的山地和山峰名称有110多个,其中有旅游 开发价值的有75 座,而目前实际进行旅游开发利用的只有20余座,仅 占其中1/3 。河南省有各种大型的洞、泉、瀑布40余处,其中有旅游 开发价值的26处,目前已被旅游开发利用的仅10余处,占1/2。河南 省有自然保护区19个,总面积达10多万公顷,旅游开发利用的价值很 大,特别是在开发生态旅游方面。目前虽有一定面积的自然保护区用 于旅游,但开发利用层次偏低,离真正的生态旅游要求相差很远,旅 游发展潜力巨大。 河南省河、湖面积也很大。仅就水库而言,目前全省已建成 2430座, 其中大型水库 16座,中型水库97 座,小型水库2317 座,总库容500 多亿立方米。这些水库除具有防洪、灌溉、城市供水、发电、航运、 水产养殖等作用外,还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但是,到目前 为止,这部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绝大部分未予以旅游 利用。特别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其库区面积高达272平方公里, 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人工水面景区。不久的将来,正在规划建设中 的小浪底风景名胜区将会成为全国的旅游热点。
五、区域差异性 在河南,由于受气候的南北差异和地形的东西差异的影响,河南省的 自然旅游资源也表现出了相应的南北和东西差异。 1.东西差异 河南自然地理环境的宏观地域分异,首先体现在东西部两大地理区域 之间。东西部两大自然地理区域的差异不仅仅表现为地形轮廓及其他 自然要素的差异,而且也体现了人为因素对自然界的影响,以及改造 利用方面的差异性。 东部地区是平原,自然环境优越,人口集中,人类活动频繁,自然环 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而保存较好的自然旅游资源极少, 绝大部分是人文旅游资源。 西部地区是山区,人口相对较少,自然地理环境受人类作用的程度明 显低于东部地区,因此,河南绝大部分的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于西部地 区。另外,由于西部地区的人类活动也比较早,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 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较好,大多数风景区或旅游区都是自然风景与人 文风景良好结合的地区,从而形成高质量的旅游地。
3.生物景观:生物的“边缘效应”非常明显。 植物:河南省处于华北植物省和华中植物省的过渡地带,兼有 华北暖温带植物区系和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某些特点。伏牛 山—淮河以北属华北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温带植物区系和西 北干旱地带植物区系的成分;伏牛山—淮河以南属于华中北亚 热带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亚热带植物区系和西部高寒植物区 系成分。可以看出,河南省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除河南特 有的成分外,还汇集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 和黄土高原等区的成分。 动物:大致以伏牛山—淮河一线为界分属两大动物区。该线以 北属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古北界的东北亚界和我国动物地理 区划中的华北区,以温带和寒温带动物种类为主;该线以南属 于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东洋界的中印亚界和我国动物地理区划 中的华中区,以亚热带动物种类为主。所以,河南省动物既有 温带和寒温带地理成分,又有亚热带和热带地理成分,这与本 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条件有关。
嵖岈山大小洞穴和奇岩怪石等自然景观的 形成,与这里的节理和断层极为发育有关。 在节理和断层发育的地方,岩石极度破碎, 后经漫长的机械风化以及地表水的参与作 用,使裂隙宽度不断扩大,在重力作用下 产生崩塌,以致形成像“万人洞”、“舞 阳洞”等大小不同的洞穴或“一线天”形 式的构造裂隙。
2、标准层次地质剖面 标准层型地质剖面,是指地层出露完全、 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 的剖面。地层标准剖面,是地学旅游资源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第一功能是科学考察 价值,第二功能是科普知识教育,二者的 结合使之具有专业旅游意义。
2.气候旅游资源:河南不仅有纬向性的南北地 带变化,还有因地形起伏造成的立体气候效应。 以避暑胜地来说,河南就有山地、林地、湖滨 等多种气候景观类型。 3. 生物景观:河南的优势就更为明显。河南 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几乎全部是就生物保护而 言的,无论植物或动物,旅游资源都具有鲜明 的多样性特点。 4.在风景水体方面,河南也具有除海滨风景以 外的多种类型,河、湖、泉、溪、瀑布等水景 应有尽有。
河南省地质历史悠久,前后经历了9次大的地 壳运动,在地表形成的巨大的褶皱和大断裂很 多,其中具有旅游价值的褶皱遗址是位于登封 三官庙附近的大型蛇迹褶皱、嵩山南坡的金龙 沟褶皱、五指岭地区的片岩褶皱等。其中三官 庙褶皱规模最大,非地质专业人员难以辨认; 五指岭片岩褶皱规模最小,在手掌大小的岩块 上都可见到褶皱遗迹;金龙沟褶皱规模居中, 长约三四百米,褶皱现象典型,所有游客皆可 辨识。因此,金龙沟褶皱是最富有旅游价值的 一处地质褶皱构造风景点。
(1)“五代同堂”的嵩山地层:1992年6月 被首选为“世界地质遗址”。 在嵩山地区这个不大的面积上,完好地保存着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 五个不同地质历史时代的地层,其时间跨度长 达30多亿年。寒武纪发生的嵩阳运动、中岳 运动和少林构造运动形成3个不整合面。 (2)鲁山县虎盘河前寒武纪上部地层剖面 (3)禹州城西公里处磨街乡猪头沟至大风口 一带的石炭纪地层剖面
二、过渡性 河南自然景观的过渡性特点与其过渡性的自然地理 环境密切相关。 1.地貌:河南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 之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貌风景的 构成由西至东分别是山地、丘陵和平原,过渡性显 著。 2.气候:河南处于从亚热带向暖温带、从湿润区向 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气候的温度适中。从旅游的 角度看,河南是一个不太冷也不太热、不太干也不 太湿的地区,非常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从旅游 风景形成的角度看,无论我国南方地区的雨景、云 雾景,或是北方地区的冰雪景,河南都兼而有之。
由河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看出,河南是一 个地域广大、位置居中、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强 的地区。而在这种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自 然景观种类、地区分布、风景特色和开发利用等 方面也必然具有本省的特殊性。概括讲,河南的 自然景观具有以下特征:
一、多样性
1.地貌景观:从海拔不足百米的黄淮海平 原,到海拔2413.8 米的河南第一高峰—老 鸦岔,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类 型多样、富有美感的风景地貌。这些地貌 构成了尺度不同、景象多变的河南自然风 景基础。清代学者魏源称著名的五岳: “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 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另外,伏牛山 的卧牛之状、鸡公山的公鸡报晓之形、亚 武山的凤凰展翅之姿、石人山的威武之态 等,都是从大尺度论其构景的意境。奇异 的山石以鸟兽物象喻景者更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