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区角活动简单教案.doc

合集下载

托班区角活动教案

托班区角活动教案

托班区角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区角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和交流。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区角活动场地:设置绘画区、搭建区、角色扮演区、音乐舞蹈区等。

2. 活动材料:绘画工具、搭建玩具、服装道具、音乐器材等。

3. 教师指导手册和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1. 开场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 自由探索(10分钟):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区角活动,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3. 集体分享(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区角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4. 特色活动(10分钟):根据当天的主题,开展特色活动,如绘画、搭建、表演等,教师巡回指导。

四、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3. 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4. 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营造温馨和谐的活动氛围。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区角活动的兴趣。

2. 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社交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结合幼儿的分享和作品,评价幼儿的表达能力。

4. 综合评价活动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六、活动内容与主题安排1. 第一周:认识区角活动,介绍各个区角的功能和活动内容。

2. 第二周:绘画区活动,学习简单的绘画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3. 第三周:搭建区活动,培养空间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4. 第四周:角色扮演区活动,提升社交能力和想象力。

5. 第五周:音乐舞蹈区活动,感受音乐和舞蹈的魅力,提高艺术素养。

七、教师指导策略1. 观察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2. 针对幼儿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托班区角活动方案(3篇)

托班区角活动方案(3篇)

托班区角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练习插、拔图钉的精细动作,发展手眼协调性。

2、用橡皮筋创意地在模板上制作图形画。

3、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

二、活动材料:装在盒子里的图钉、画有各种形象塑料方块、白纸、模板、彩色橡皮筋、记录点图三、操作层次:第一层;用拇指、食指拿起图钉,对准形象图的轮廓线上的某一点插下去,直至将整个形象图的轮廓线全插满。

(如照片1) 第二层:自己画形象,设计图案,用图钉去插轮廓线,组成一幅图钉画。

(如照片2)第三层:按模板所示,在塑胶板相应位置用橡皮筋制作一幅图形画。

(如照片3)第四层:按模板所示,制作两幅或两幅以上图形画。

(如照片4) 第五层:自己构思,创造性地构图,并记录下来。

(如照片5)四、观察指导:1、提醒幼儿选用不同颜色有规律地插图钉。

2、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图案进行插板,表扬那些认真专注,有耐心的幼儿。

3、鼓励幼儿自己构图,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同时,可将幼儿制作好的图形画作为能力较弱幼儿活动的模板。

五、提示1、为保证物品的持久耐用,形象图应封塑。

2、本活动适宜一人玩,也适宜两人一组进行。

为增强趣味性,可鼓励幼儿开展竞赛。

3、可陈列幼儿构思的作品,以不断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

托班区角活动方案(二)一、美工区区角材料:在美工区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各项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

所以要尽可能多的准备材料。

例如:各种各样的笔(油画棒、水彩笔、毛笔、彩色铅笔等),绘画纸,也可准备些有造型轮廓的纸,颜料,橡皮泥,废旧报纸、纸盒等物品,剪刀,胶水。

环境布置:美工区的位置选在离窗台近一些的地方,采光要好这样有利于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为幼儿提供作品展台,展台的高度要适于幼儿摆放作品和操作。

美工区不单单张贴展示幼儿的美术作品,还要准备一下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成品,供幼儿模仿。

区角开展:美工区是独立的一个区域,也可以体现老师其他学科的教学,比如,在老师教幼儿认识数字时,便可以在美工区准备一些描有数字体轮廓的作业纸,让幼儿在轮廓内涂色或进行碎纸粘贴。

幼儿托班区角游戏教案

幼儿托班区角游戏教案

幼儿托班区角游戏教案第一章:认识区角游戏1.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区角游戏的概念和重要性。

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区角游戏类型。

1.2 教学内容:区角游戏的定义和特点区角游戏的种类:角色扮演、建构、艺术创作、阅读等区角游戏的价值和作用1.3 教学活动:讲解区角游戏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区角游戏。

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区角游戏场所,让幼儿亲身体验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类型。

第二章:角色扮演区角游戏2.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了解角色扮演区角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2 教学内容:角色扮演区角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如何选择角色、如何与同伴互动等角色扮演区角游戏的好处:培养社交技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2.3 教学活动:通过故事和示范让幼儿了解角色扮演区角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区角游戏,并提供必要的道具和材料。

引导幼儿与同伴互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章:建构区角游戏3.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建构区角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建构区角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如何使用建构材料、如何搭建稳定的结构等建构区角游戏的好处:培养空间感知能力、提高创造力等3.3 教学活动: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建构区角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提供各种建构材料,如积木、纸板等,让幼儿自由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或模型。

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同伴的建构作品,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四章:艺术创作区角游戏4.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了解艺术创作区角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2 教学内容:艺术创作区角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如何使用艺术材料、如何创作美丽的画作等艺术创作区角游戏的好处: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创造力等4.3 教学活动: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幼儿了解艺术创作区角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提供各种艺术材料,如画笔、颜料、剪刀等,让幼儿自由创作自己喜欢的画作或手工艺品。

托班区角活动教案

托班区角活动教案

托班区角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区角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和交流。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活动主题1. 认识区角活动,了解区角活动的内容和规则。

2. 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学会自己整理物品。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

4.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会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5.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进行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

三、活动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不同的区角活动区域,如娃娃家、建构区、美工区、阅读区等。

2. 区角活动所需材料,如玩具、书籍、画笔、彩纸、剪刀等。

3.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具。

四、活动过程1. 教师引导幼儿参观区角活动区域,介绍各个区域的功能和活动内容。

2. 教师带领幼儿参加区角活动,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活动材料。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活动,如整理物品、打扫卫生等。

4. 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粘贴、绘画等。

5.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区角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观察幼儿在自我服务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4. 观察幼儿在合作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区角活动,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类似的活动,如家庭手工制作、整理物品等。

2. 社区参与:教师组织幼儿参观社区中的相关设施,如图书馆、美术馆等,让幼儿在社区环境中体验区角活动。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需求,给予个别指导和支持。

3. 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托班区角活动教案

托班区角活动教案

托班区角活动教案教案标题:托班区角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通过区角活动,发展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动手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区角活动,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3. 促进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和合作。

教案内容:活动名称:动物园角活动目标:1. 认识不同的动物及其特征。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社交交往。

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塑料动物模型、动物图画和书籍。

2. 准备一些饲料、饮水器和动物笼子等模拟物品。

3. 安排一个区域作为动物园角。

活动步骤:1. 导入:与幼儿一起观察动物图片,引导他们描述动物的特征和名称。

2. 探索:在动物园角放置一些塑料动物模型、饲料和饮水器等模拟物品,让幼儿自由探索和玩耍。

3. 角色扮演:鼓励幼儿扮演动物园管理员、游客或动物,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模拟动物园的情景。

4. 讨论: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在角色扮演中的体验和观察,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 创作:提供一些画纸、颜料和画笔,鼓励幼儿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或设计新的动物。

6. 结束: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内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成果。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绘制的动物图画,并评估他们对动物特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

教案扩展:1. 引导幼儿制作动物园的海报或展示板,展示他们在区角活动中的学习成果。

2. 组织幼儿参观真实的动物园,加深他们对动物的认知和理解。

3. 在区角活动中引入其他主题,如医院、超市等,以丰富幼儿的体验和学习内容。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区角活动的安全性,避免幼儿受伤。

2. 提供足够的材料和资源,以满足幼儿的参与需求。

3. 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避免过度指导。

4. 与幼儿进行积极互动和交流,促进他们的语言和社交发展。

托班区角活动教案

托班区角活动教案

一、活动名称:托班区角活动教案认识颜色二、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区分基本颜色,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1. 彩色笔、画纸若干2. 彩色玩具或实物3. 颜色卡片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b.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2. 主题活动(10分钟):a. 向幼儿展示彩色笔和画纸,引导他们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颜色。

b. 发给幼儿颜色卡片,让他们找出对应的颜色,并贴在画纸上。

c.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找出认识的彩色玩具或实物,并简要描述。

3. 延伸活动(5分钟):a. 组织幼儿进行颜色分类游戏,如将相同颜色的玩具或实物放在一起。

b.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创作的画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基本颜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锻炼。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创造力。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活动名称:托班区角活动教案探索声音七、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感知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等。

2. 培养幼儿的听觉敏锐度和注意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八、活动准备:1. 各种声音玩具,如小鼓、小铃、小笛等。

2. 录音机和音乐CD。

3. 画纸、颜料、画笔。

九、活动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a. 组织幼儿进行听觉游戏,如“猜猜我是谁”(教师轻轻敲打声音玩具,让幼儿猜测是什么玩具)。

b. 引导幼儿讨论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2. 主题活动(10分钟):a. 教师播放音乐CD,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声音。

b. 引导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如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音调的高低。

c. 组织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声音玩具,共同探索玩具发出声音的特点。

托班区角活动简单教案

托班区角活动简单教案

托班区角活动简单教案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区角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和交流。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区角活动场地布置:设置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绘画区等。

2. 活动材料:各种玩具、图书、画纸、画笔等。

3. 音乐播放设备。

三、活动过程1. 教师引导幼儿参观区角活动场地,让幼儿对各个区角产生兴趣。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区角活动的规则,让幼儿明白如何在活动中与他人相处。

3.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区角活动,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流。

4.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四、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3.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活动。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区角活动的喜爱程度。

2.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社交表现,评价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评价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六、区角活动:娃娃家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2.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活动准备:1. 娃娃家场地布置,准备一些娃娃、家具、玩具等。

2. 活动材料:娃娃、家具、玩具等。

活动过程:1. 教师引导幼儿参观娃娃家,让幼儿对娃娃家产生兴趣。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娃娃家的规则,让幼儿明白如何在娃娃家活动中与他人相处。

3.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娃娃家活动,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流。

4.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托班区角活动简单教案

托班区角活动简单教案

托班区角活动简单教案一、活动名称:可爱的小动物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小动物及其特征。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 小动物图片若干张。

2. 小动物玩具若干个。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展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教师讲述小动物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3. 教师分发小动物玩具,让幼儿触摸、玩耍,感受小动物的质地和形状。

4. 教师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5.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小动物,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片,下节课分享。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小动物主题墙,让幼儿了解更多小动物的知识。

二、活动名称:快乐的水果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水果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水果及其特征。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 水果图片若干张。

2. 水果玩具若干个。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展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教师讲述水果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

3. 教师分发水果玩具,让幼儿触摸、品尝,感受水果的质地和味道。

4. 教师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水果。

5.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购买水果,观察水果的外观和味道,下节课分享。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水果主题墙,让幼儿了解更多水果的知识。

三、活动名称:颜色认知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颜色及其特征。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 彩色图片若干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班区角活动简单教案
在一次区角活动中,小朋友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角在尽情地游戏,我也在认真地进行巡回指导,做好幼儿活动的观察记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托班区角活动简单教案,欢迎阅读。

材料设计来源
为了发展幼儿的感知觉,针对本班低龄幼儿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的年龄特点,我利用废弃的玩具包装盒做了一个橘黄底色并缀满彩色小星星的漂亮摸箱。

摸箱里面放上小球、积木等各种质地的玩具,投放到玩具架中,静观孩子的反应。

我想,摸箱的颜色这样醒目、漂亮,孩子一定喜欢。

活动一漂亮的摸箱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感知不同材料的特点。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材料
摸箱(特征:橘黄色、只有一个触摸口的封闭箱,内放各种不同质地、颜色、形状的玩具)。

活动效果
漂亮的摸箱进入感知活动区后,并没有引起孩子们很大的关注,只有个别幼儿偶尔会蹲下来看一看,但不动手。

我很奇怪,会不会是位置放的不合适,孩子看不到,才没有人玩儿呢?我把摸箱从玩具柜的下层移至到上层。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之后,仍然
不见幼儿按照老师预计的方法去玩儿。

为了引发幼儿的兴趣、了解其中的问题,我决定亲自参与幼儿的游戏。

当我坐在游戏区中摆弄摸箱时,从我身边经过的佳依立刻被箱子里叽里咕噜的声响吸引过来,好奇地望着我,随后李昂、默岚、思蒙也围了过来。

“这里面放着什么呀?”李昂忍不住第一个发了问。

“里面有什么呀?”其他几个人也七嘴八舌地附和着。

“猜猜看,里面会有什么?”我故作神秘地反问道。

“不知道!”大家边摇头边笑着说。

“要不你们来试试?”我鼓励他们。

李昂一听立刻冲过来,把手伸进了触摸口。

看着李昂一把抓出一个插片和海绵球,大家都兴奋得跳了起来,几个胆子大的孩子争先恐后地想试一试。

他们围着摸箱高兴地玩着,一边玩儿一边还交流着自己的感受。

我正与他们沉浸在快乐中,却发现有几个孩子站在一旁看着,丝豪没被我们吸引。

“嘉欣,你也来玩儿会儿?”听见我的招呼,嘉欣慢慢地走过来,小心翼翼地向摸箱伸出手去。

过了一会儿,他的手突然停止了摸索,浑身颤抖了一下,手也立刻抽了回来。

我不解地问他:“怎么了,嘉欣?”
“里面有个东西咬我了。

”嘉欣撅着小嘴说。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终于找出了那几个驻足不前的孩子不玩摸箱的真正原因――怕摸箱不安全。

活动反思
在投放材料之前,我设想过许多的“可能”:比如这一时期的幼儿对色彩鲜艳、有声响、会动的物品感兴趣,会主动玩儿摸箱,也有可能他们会拿着摸箱好奇地问这问那,或者他们会争着拿摸出来的东西给我看等等。

可事实上,我设想的这些情景都没有出现,却引起了部分孩子的恐惧,这让我发现了传统摸箱对于低龄幼儿的不足之处――它的全封闭性。

全封闭的摸箱给大一点的孩子带来的可能是神秘感,会诱发他们去探索。

而对于经验少的低龄幼儿来说,它却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因素,因而给孩子的感觉可能是不安全的;而孩子的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不可能产生主动的探索行为,也就不可能达到发展感知觉的目的。

另外,在观察孩子玩的过程中我发现摸箱只有一个触摸口,也不利于多名幼儿游戏交流,因此我决定将摸箱加以改进,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反复思考,我将摸箱设计为相对的两面有两个透明的小圆窗户,另外相对的两面有两个能伸进手去摸的口。

这样,孩子不仅能看到摸箱中的东西,还可以两个同时摸,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幼儿的不安,还可以促进小朋友之间的互相交流。

这样的摸箱孩子们是否喜欢呢?
活动二有窗户的摸箱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2.引导幼儿积极感知不同玩具材料的特点,获取直接经验,提高感知能力。

3.发展幼儿小肌肉的控制力和与小朋友交流的能力。

活动材料
1.摸箱(特征:蓝色长方形、两个触摸口和两个可以看见内部的窗户,内放各种不同质地、颜色、形状的玩具)。

2.一筐与摸箱内相同的玩具。

活动效果
有窗户的蓝色摸箱还没完全做好,宣宣就在我旁边不停地问:“老师这是什么?”“咦,我看见里面啦!”在我进行最后一个步骤――给摸箱内放玩具时,她更是寸步不离地守着摸箱,并且迫不及待地把我刚放入的玩具――取出,还抱着它们穿梭于教室之中向他人炫耀。

可心见状,也来了兴致,一路小跑过去和宣宣抢起了摸箱。

看见她们扭作一团互不相让,我连忙过去说:“它可以两个人玩儿。

”机灵的可心一下子找到另一个口,伸进手去摸。

两个人边摸边交流:“咱们摸核桃吧!”
“喔,我得先看看。

”宣宣说。

“我摸到了!”可心高兴地叫道。

我从玩具筐里拿出一个橡胶球说:“你帮我找出和它一样的好吗?”她们认真地看了看之后,歪着头一边从窗户往里看,一边伸手进去摸,最后高兴地把球举到我面前,我赶紧向她们伸出了大姆指并鼓励她们接着摸。

活动反思
从两个孩子争着玩的情景可以看出,孩子们是喜欢这个摸箱的。

因为摸箱上有了透明的小窗户,孩子们不仅能摸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能从外面看到自己在摸什么,再加上两个摸口能让两位小朋友同时摸,增加了趣味性、安全感,消除了孩子的心理恐惧,使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知不觉中感知觉、语言能力也都得到了发展。

这一次对游戏材料的调整使我认识到,游戏材料只有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的需要才能引发孩子的探索,才能让孩子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为此,教师要有效地完成教育目标,必须真正走入孩子中间去随时关注孩子,才能及时捕捉住教育的契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