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内电压无功自动调节和控制

合集下载

AVC与VQC运行浅析

AVC与VQC运行浅析

AVC与VQC运行浅析摘要:AVC是自动电压控制系统,VQC是电压无功能控制,两者都有改善电压质量、实现无功分层平衡、以及消除人为操作失误的功能。

并且AVC与VQC在简化操作流程、保证人身安全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对两者从工作原理、控制策略、以及应用效果来进行比较分析,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AVC系统;自动电压控制;VQC装置电压是评价电能质量非常重要的指标,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电网的稳定性、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因此如何降低电网的损耗,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电网系统中,常常会应用VQC,来对变电站的电压进行控制,然而随着变电站各项技术的发展,其逐渐的无法做到对电压进行最优的控制。

而AVC系统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也被广泛的应用在电网系统中,对电压进行自动控制。

因此本文对于AVC跟VQC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自动电压控制AVC系统AVC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即要考虑如何对发电机组进行无功控制,还要考虑如何对电容器、变压器的分接头进行投切跟控制,以此来优化电压质量。

(一)AVC的工作原理AVC系统主要是利用电网中离散事件为驱动程序,采用离散指令、动态过程相结合的形式来对电压进行有序的协调和控制。

其是利用了电网的动态过程、离散操作、以及离散指令相互作用的特点来进行设置的,目前很多电网的AVC系统都是基于南瑞OPEN-3000平台,其主要是从SCADA来进行数据的采集,以此来对电压的状态进行实时的跟踪、分析、计算,并且通过SCADA来下达控制指令,从而实现了对无功电压的控制。

(二)AVC基本结构及控制目标AVC基本结构就是主站、子站。

其中主站安装在电网的调度中心,子站安装在发电厂侧。

其工作原理就是子站将电压状态发送给主站进行数据分析,主站将分析结果,将节点电压控制指令发送给子站。

子站又分为上位机、下位机,其中上位机主要是接受主站的控制命令,下位机来进行无功电压控制。

变电站设施的电压稳定与调节技术

变电站设施的电压稳定与调节技术

变电站设施的电压稳定与调节技术现代社会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长,变电站作为电能的重要传输、分配和转换节点,承担着保障电能稳定供应的重要责任。

而变电站设施的电压稳定与调节技术则是保证电能稳定供应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变电站设施的电压稳定问题、电压调节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变电站设施的电压稳定是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保持电压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并避免电压异常波动的能力。

电压稳定对于保证电能的正常传输、分配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变电站设施的电压稳定问题主要包括测量与监控电压、电压质量控制和电压稳定器三个方面。

在测量与监控电压方面,变电站设施通常配备了电压传感器、监测设备等设施,用于实时监测电压值和变化趋势。

通过将测量得到的电压值与预设的电压范围进行比较,可以判断电压是否超出了设定范围,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同时,变电站设施还配备了报警装置,一旦电压异常波动,将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处理。

其次,电压质量控制是保证电压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电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电压调整、电压补偿和电压稳定控制三个方面。

在电压调整方面,变电站设施利用变压器变压比的调整,将输电线路上的电压调整到合适的水平。

同时,变电站设施还采用电压补偿设备,如静态无功补偿器(SVC)、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COM)等,在电力系统中对电压进行补偿,保持电压稳定。

另外,电压稳定器也是保持变电站设施电压稳定的重要设备之一。

电压稳定器是通过调节输出电压大小,实现对电压稳定的控制。

根据特定的控制算法,电压稳定器能够感应电压异常波动,并快速调整输出电压,以保持电压稳定。

电压稳定器的主要类型包括串联电压稳定器(SVR)和并联电压稳定器(PVR)两种。

串联电压稳定器主要通过改变变压器的调整比例来调节输出电压,而并联电压稳定器则通过调节并联电容器的电容量来实现对电压的调节。

除了以上的电压稳定与调节技术,变电站设施还可以借助于智能化技术来提高电压稳定和调节的效果。

AVQC电压无功自动调节系统技术说明

AVQC电压无功自动调节系统技术说明

AVQC电压无功自动调节系统技术说明1.意义电压稳定对保证国民经济的生产和延长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减少线路上的无功功率流量,减少网络损耗是每个供电部门的目标。

因此,随着负荷的波动,变电站的电压和无功调节需求往往非常频繁。

如果有人进行监管和干预,一方面会增加值班人员的负担。

另一方面,依靠人来判断操作,很难实现调整的合理性。

随着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能力的提高,系统的采样精度与信号响应速度均有很大的改善,各种方式接入的信号范围较以往系统有很大的扩展,因此在现有的当地监控系统中,用软件模块的控制来实现电压与无功的自动调节理论上所需的条件已具备。

2.适用范围本系统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尤其能适应复杂接线的变电站,最大可同时监管多个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每个变电站最大可控制多台主变、多个电容器、多个电抗器。

作为一个功能模块,它可以与各种本地监控系统、集中控制中心系统和小型调度系统集成。

pgc-ex2000后台监控系统的VQC模块作为系统的功能部件存在。

3.调节原理对于变电站来说,为了使电压和无功功率达到要求值,通常通过改变主变压器的抽头位置,切换电容器或电抗器来改变系统的电压和无功功率。

抽头的变化不仅影响电压,还影响无功功率。

同样,电容器或电抗器的切换不仅会影响无功功率,还会影响电压。

3.1一般调节在许多本地供电系统中,功率因数不被视为调节的依据,因为分段水头调节以及电容器和电抗器切换对电压和无功功率的影响。

事实上,根据的有功功率换算出无功的控制范围,在处理上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无功的上下限范围是始终是动态变化的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主变分节头调节主要用于电压的调节,调节方式分以下几种:1.只调电压2.只调无功3.电压优先(当电压和无功功率不能同时满足要求时,应先保证电压正常)4。

无功功率优先(当电压和无功功率不能同时满足要求时,应首先保证无功功率正常)5。

智能化(当电压和无功功率不能同时满足要求时,应保持现状)对于只有电压调节和无功调节的系统,调节方式相对简单。

变电站设施的有功与无功功率控制

变电站设施的有功与无功功率控制

变电站设施的有功与无功功率控制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设施,负责将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变换为适合配电系统和终端用户使用的低压电能。

在变电站中,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探讨变电站设施的有功与无功功率控制的原理、目的和方法。

有功功率是指负载消耗的实际功率,以供电设备输出的总功率减去供电设备本身的功耗。

有功功率是电力系统中最基本和实际产生的功率,用于驱动负载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变电站设施中,有功功率控制的目的是保持负载设备的稳定运行,避免过载和电压波动。

为了实现有功功率控制,变电站设施通常会采用调节负载的电压和电流的方式。

其中,调节电压的方法包括调整变压器的变比、改变调压器的接线位置以及使用静态无功补偿装置。

通过控制电压,可以实现对有功功率的调节,保证负载设备在正常范围内运行。

无功功率是指电力系统中的虚拟功率,不向负载设备提供能量,但在电力传输和分配中具有重要作用。

无功功率的控制主要涉及电压和无功功率的调整。

变电站设施通常会采用补偿装置来控制无功功率的流动。

补偿装置可以是容性负载或感性负载,通过调整其容量和连入位置,可以实现无功功率的控制和调节。

在实际运行中,变电站设施需要根据负载需求和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有功与无功功率的高效调控。

这可以通过软件控制系统来实现,通过监测负载设备的功率需求和电力系统的状态,调整变压器、调压器和补偿装置的参数和操作方式,以实现精确的控制。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调节还可以通过有源功率因数校正装置来实现。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装置是一种能对电流和电压进行调节的装置,可以通过调整输出波形的幅值和相位来实现有功和无功功率的控制。

除了传统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方法,变电站设施还可以采用新技术来优化功率控制。

例如,装备具有智能功能的电子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负载设备的功率需求,通过自动控制和调整,实现对有功和无功功率的精确控制。

总之,变电站设施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是电力系统中确保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

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自动控制问题探讨及设计思路

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自动控制问题探讨及设计思路
V QC 的 主 要 技 术 问 题 以 及 V Qc 的 设 计 实 现 思 路 进 行 了 探 讨
【 键 词 】变 电 站 电 压 无 功 关
自动 控 制
在 电 压 无 功 调 节 时 应 遵 循 以下 原 则 :

电 压 是 电 能 质 量 的 重 要 指 标 。电 能 质 量 对 电 力 系 统 的 安
容 器 的 投 切 主 要 用 于 Q(oq) 调 节 同 时 也 用 于 U 的 调 节 。 cs)的
( ) 节 策 略 二 调
虑 电容器 的冷 备用 闭锁 等 。
其 次 , 锁 限 值 设 置 不 合 理 。 系 统 电 压 异 常 时 的 V C 闭 闭 如 Q
0V 调 节策 略 见 图 l ,每 个 指 向 正 常 区 域 的 箭 头 代 表 一 种 调 锁 值 的 整 定 。目 前 是 将 受 控 lk 母 线 电 压 的 异 常 闭 锁 值 整 定
X.Y 突 变 量 等 的 响 应 速 度 ,这 样 的 响 应 速 C 是 为 保 证 用 户 受 电 端 电 压 质 量 和 降 低 线 损 ,2 k 及 化 系 统 对 变 位 Y 20V
L S U =1 0 L 8 v、 H 1 v 节 方 案 ,共有 l 调 节方 案 ; C调 节方 式 可分 为 五 种 :① 为 二 次 U = v、 H 2 v ,而 实 际 上 整 定 为 U = 5 U =l 8 7种 VQ
Q 只调 电压 : 只调 无 功 ; 电压 优 先 ; 无 功 优 先 ;⑤ 智 能 。 更 合 理 。因 为 这 样 可 使 V C 在 电 容 器 欠 压 和 过 压 保 护 动 作 前 ② ③ ④
最 后 , 锁 速 度 不 够 。 诸 如节一 档 引起 的无 功最 大 变化 量 ; Q A q投 切 一 组 电 容 作 . 变 滑 档 。 T断 线 等 情 况 均 要 求 V C 能 及 时 响 应 , 速 主 P Q 快

论变电站无功控制与电压调整

论变电站无功控制与电压调整

当电压 越上 限 ,无 功正 常 / 功率 因数 正常时 :下调分 接头 ,如 果分 接 头不 可 调 则切 除 电容 器 ;电容 器组 优先 模 式 :切除 电容器 组 ,若 切 电容 器 组 会 导致 无 功 , 率 因数越 限或 者无 电容 器组 可 功 切 ,则 下 调 分接 头 ,如 果 分接 头不 可 调 ,则 强 切 电容 器组 。当电 压 越 上 限 ,无 功 越 上 限 / 率 因数 越下 限 时 :下 调分 接 头 ,如 果 功 分 接 头不 可调 则 切 除 电容 器 组 。 当电压 正 常 ,无 功越 上 限 , 率 功 因数 越下 限时 :电压 未 接 近上 限 时 ,投入 电容 器组 ,若 无 电容 器 组 可 投 ,则 不动 作 ;电压 接近 上 限时 ,如果 有 可 投的 电容 器组 则 下调 分 接 头 ,否 则 不动 作 。当 电压越 下 限 ,无 功越 上 限 / 率 因 功 数越 下 限 时 :投 入 电容 器 组 ,如 果 投 电容 器组 会导 致 无 功 , 率 功
数 正 常 时 :上调 分接 头 ,如 果 分接 头不 可 调则 投入 电容器 组 ;电 容 器组 优先 模式 则投 入 电容 器组 ,如果 投电容 器组会 导致 无功 , 功 率因 数越 限或 者无 电容器 组 可 投 ,则 上调 分 接头 ,如 果分 接 头不 可调 ,则 强投 电容 器组 。 当电压 越 下 限 ,无 功 越下 限 , 功率 因数 越 上 限 时 :上调 分接 头 ,如 果 分接 头不 可 调则 投入 电容器 组 。 当 电压正 常 ,无 功越 下 限 / 功率 因数 越上 限 ,电压未 接 近下限 时 ,切 除 电容 器组 ,若 无 电容 器 组可 切 ,则不 动 作 ;电压 接 近下 限 时 , 如果 有 可 切 的 电容 器组 则 上 调分 接头 ,否则不 动 作 。 当电压越 上

自动化基础试题

自动化基础试题

自动化基础试题自动化基础试题1、CDT规约变位遥信和遥控、升降命令的返校信息以信息字为单位_优先插入_传送,连送_三__遍。

对时的时钟信息字也_优先插入_传送,并附传送等待时间,但只送_一__遍2、CDT规约同步字按通道传送顺序分为3组_EB90H___,即1110, 1011, 1001, 0000,??。

为保证通道中传送顺序,写入串行口的同步字排列格式为3组__D709H______。

3、电量系统主站最基本的功能应包括_数据采集功能_、_数据统计计算功能_、_数据存储功能_、_数据查询功能_、_报表生成功能__等4、IEC 870-5-101 是同步的通信规约(华东电网远动101规约)错误5、开关量输入应采用无源触点输入方式,并具有防抖动功能正确6、按照信息传送的时间和方向,数据通信系统有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方式正确7、从电能表中读出的数据需乘上CT/PT变比才能换算成一次电能量数据正确8、远动系统专线通信600波特的含意是1秒内传送600个二进制数9、12位A/D转换最大的十进制数为 409510、二进制数0.1011对应的十进制数为 0.687511、在同一时刻传输两个方向上的信息,该通信方式为全双工12、监控系统事件顺序记录分辨率是:(《500kV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2ms13、华东101必须采用非平衡模式点对点”拓扑结构14、IEC 870-5-101帧报文格式的格式为固定帧长、可变帧长和单控制字节15、110kV及以上间隔层各I/O测控单元时钟同步误差(《500kV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应<=1ms16、电量系统与调度管理系统或MIS系统互联,中间应采取—安全措施物理隔离装置17、若在计量测试、检查或审查中发现的误差大于允许误差的-----,电网经营企业必须采用适当的电量数据替代方法 1.5倍18、电能采集终端保存带时标电能量数据应在 30天以上19、电能表数据保存一般多少()分钟为一个时段 15分钟20、IEC-60870-5-102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颁布于1996年21、CDT规约中对时命令的特征码是? 717A22、存储在RTU中的告警信息是? SOE23、计算机中满码值是2047,某电流遥测量的最大实际值是600A,现在计算机收到该点计算机码为500,问该电流实际值大概是多少? (500/2047)*600A24、使用CDT规约时下列哪个故障不会影响遥控分命令的下发和实际执行?开关的遥信辅助接点永远合的故障25、CDT远动规约只能适用于以下哪种通信网络。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
中图Leabharlann 类号 : M7 l 1 T 6 .
1 电 压 无功 控 制 的 意 义 和 问 题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7 8 (0 0 0 - 0 6 - 0 10- 9 121 )1 03 2 合格 、 网损最 小 )的控制 问题 。
2 1 按 功 率 因 数 大 小 控 制 .
对 电压 无功 进行孤 立 的调节 , 有把 电压 与无 功 自 没
平 衡这个条件 。根据此判 据构成 的并 联 电容 自动 投 切 装置在 部分 变 电站 的运行 结果 表 明, 该方法 的 补 偿效果较 差 。
2 3 基 于 九 区 图的 综 合控 制 .
动调 节有机结合 起来 。电压无功调 节设备 动作次数 过 于频繁 , 频繁 的调 节会导致 变压器故 障 , 而 降低供 电可靠性 。⑨ 现有控制 系统多数无 法进行 集 中控制 功 能扩 展或扩 展功能较弱 。①现有 控制系统 的远方
和 电容器组 进行控 制 。 九区图控 制策略原 理清晰 , 易
于实现 , 多在 现场采用 。 但该控 制策略是基 于固定的
电 压 无 功 上 下 限 , 未 考 虑 无 功 调 节 对 电 压 的 影 响 而
合格. 无功基本 平 衡, 尽量 减少 调节次数 。 据此 , 变电 站 电压 无功 控制是 一个 多 限值 包括 主 变分 接头 开 关 H调节 次数 、 电容 器 1 切 次数 。 3投 电压 上 下限 、 无 功 }限 和其 他要求 等 )、 目标 ( 、 ’ 多 电压合 格 、 功 无
电 压 是 衡 量 电 能 质 量 的 一 个 重 要 指 标 . 电压 偏 移 额 定 位 过 大 , 仅 对 用 户 的 各 种 用 电设 备 产 生 不 不 利 影 响 , 短 用 电设 备 的使 用 寿 命 , 响 用 电 设 备的 缩 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站内电压无功自动调节和控制变电站内电压无功自动调节和控制,是通过站内智能设备实时采集电网各类模拟量和状态量参数,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电力系统电压、潮流状态的实时监测和估算预测实现自动调节主变压器分接头开关和投切补偿电容器,使变电站的母线电压和无功补偿满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的需要。

提高变电站电压合格率并降低网损,减轻值班人员劳动强度。

1 基本原理1.1 变电站运行方式的变化对电压无功控制策略的影响1.1.1 变电站运行方式的识别(1) 完全分列运行。

变电站高、中、低压侧母线均分开运行。

(2) 分列运行。

变电站高、中、低压侧任一侧母线并列运行,其他母线分开运行。

(3) 并列运行。

变电站高、中、低压侧任两侧母线并列运行。

信息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1.1.2 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电压无功控制策略(1) 完全分列运行。

各台变压器分接头可以在不同档位运行。

各低压母线段电容器组分别进行循环投切。

此时控制电压及无功定值各自分别选定,有功、无功功率为各自主变压器高压侧的有功、无功功率。

(2) 分列运行。

各台变压器分接头可以在不同档位运行。

变电站的有功、无功功率为各主变压器高压侧的有功、无功功率之和,所有电容器组应统一考虑进行循环投切,但需考虑每段母线电容器组的均衡投切。

变压器分接头调节可以根据各变压器的电压目标进行分别控制。

(3) 并列运行。

各台变压器分接头必须在相同档位运行。

变电站的有功、无功功率为各主变压器高压侧的有功、无功功率之和,所有电容器组应统一考虑进行循环投切,但需考虑每段母线电容器组的均衡投切。

并列运行时,并列母线的电压应选定一个电压值作为控制电压,并列主变压器的调整方式为联动调整,处于越限状态的主变压器作为主调,另一台主变压器作为从调,主调主变压器分接头成功动作后,再控制从调主变压器;若主调主变压器分接头动作未成功,将自动闭锁对从调主变压器的调节,并将主调主变压器分接头回调。

1.1.3 电压无功控制策略的优化(1) 要考虑电容器组投切对变电站高压母线电压的影响,投入电容器组使母线电压升高,切除电容器组使母线电压降低。

尽可能多利用电容器组投切控制,少进行变压器分接头调节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信息来自:输配电设备网(2) 电压无功控制策略的选择应避免进入循环振荡调节,即在不同区域由于采取不适合的调节控制策略而导致在两个不合格区域内振荡调节,对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变电站内有载调压分接头和电容器组的频繁升降和投切造成设备损坏。

1.2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闭锁条件及要求所谓电压无功控制的闭锁,是指VQC装臵在变电站或系统异常情况下,能及时停止自动调节。

如果没有完善的闭锁或闭锁响应时间达不到运行要求,将会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威胁。

1.2.1 VQC闭锁条件闭锁条件和要求要全面,VQC闭锁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继电保护动作(包括主变压器保护及电容器保护动作);②系统电压异常(过高或过低);③变压器过载;④电压断线;⑤电容器开关或主变压器分接头开关拒动;⑥电容器开关或主变压器分接头开关动作次数达到最大限值;⑦主变压器并列运行时的错档;⑧主变压器分接头开关的滑档;⑨主变压器、电容器检修或冷备用时的闭锁;⑩外部开关量闭锁分接头调节或电容器组投切。

1.2.2 闭锁响应时间的要求对于VQC闭锁的要求,各个不同的闭锁量响应时间要求不一样,如保护动作、主变压器开关滑档、TV断线、外部开关量闭锁、系统电压异常等闭锁要求快速响应。

针对某些VQC的实现方式需要考虑VQC闭锁的实时性问题,远方调节控制必须实现就地闭锁才能保证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安全性。

信息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1.3 系统对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约束条件(1)系统在事故情况下或运行方式发生大的改变时应可靠闭锁变电站的电压无功控制功能。

(2)变压器高压侧电压越限超过闭锁定值时应可靠闭锁变电站的电压无功控制功能。

(3)变压器高压侧电压越限但未超过闭锁定值时,应调整VQC控制策略以免使系统运行状况进一步恶化。

2 电压无功控制的实现方法目前电力系统内变电站常用的电压无功控制的实现方法有3种:独立的VQC 装臵,基于站内通信实现的软件控制模式,基于调度系统和集控站的区域控制模式。

2.1 独立的VQC装臵变电站内装设独立的VQC装臵目前是电力系统中实现电压无功控制的一种主要方式,它采用自身的交流采样和输入输出控制系统,多CPU分布式模块化的体系结构(见图1),对应于变电站内的主变压器和相应的电容器组设有独立的控制单元,另外还有一个主控单元负责管理主变压器控制单元的运行与通信。

收集其采集的信息(电气参数和开关量状态),根据运行方式的变化及系统电压无功的要求选择控制策略,向主变压器控制单元发出控制命令。

主控单元还负责数据统计、事件生成和打印、与上位计算机通信等工作,同时主变压器控制单元应具有瞬时反应系统各类电气参数开关量状态变化的能力,就地判别是否闭锁主控单元下达的控制命令,并实时监视和记录系统电压合格率和谐波状况。

图1 独立VQC装臵多CPU分布模块化结构原理图2.2 基于站内通信的软件控制模式基于站内通信的软件控制模式的结构原理见图2,其功能实现是在变电站的智能RTU模块或后台监控系统中嵌入VQC控制软件。

通过站内通信网采集各类电气参数和开关量的状态,由控制软件模块进行综合判别,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由站内通信网下达遥控命令至监控系统中的各单元测控装臵实现对主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开关的升降和电容器组的投切控制。

图2 软件控制模块式的结构原理图表1 3种电压无功控制实现方式的比较信息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2.3 基于调度系统或集控站的区域控制模式基于调度系统或集控站的区域电压无功控制模式在一些省市电力网中得到了应用,其功能实现是在调度系统或集控站的SCADA系统或EMS系统软件中设臵一个电压无功控制的高级应用软件。

根据系统高级应用软件的潮流计算和状态估计得出各个变电站节点的电压和无功范围,将系统收集的各变电站的实际电气参数和开关量状态与系统安全经济运行要求的电压无功范围进行比较,给出每个变电站的控制策略,通过远动通道下达控制分接头升降及电容器投切命令。

该模式由于考虑了全网的运行方式和潮流变化,并可以做到分层分级对电压无功进行优化控制,即先调节控制枢纽的节点变电站的电压无功,再调节未端变电站的电压无功,从根本上可以改变由于各个局部变电站的独立电压无功控制影响全网电压无功的优化。

3 电压无功控制的发展方向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关联系统,其潮流是动态变化并相互关联的。

变电站内变压器分接开关在某个范围内的调整将影响无功功率的交换,进而影响电网无功潮流的分布和节点电压的变化。

因此,如果某一地区因为节点电压低依靠变压器分接头向同一方向调整,将引起无功功率在该地区的大转移,造成系统无功波动,对系统电压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这也是单个变电站独立实行电压无功控制达到局部优化但影响全局的弊端。

要解决上述弊端,必须考虑全局的优化,将各个变电站点采集的电压无功数据和控制结果送至调度中心或集控站的主机,依据实时的潮流进行状态估计,确定各个变电站节点电压和无功要求,对全网的电压无功进行分层分级综合调整。

基于调度系统或集控站的区域集中控制模式是维护系统电压正常,实现无功优化综合控制,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最佳方案,应要求调度中心必须具有符合实际的电压和无功实时优化控制软件,各变电站有可靠的通道和智能控制执行单元。

另外一个地区调度系统有几百甚至上千个变电站的运行方式、运行参数、分接头当前位臵、电容器状态以及各变电站低压侧母线的电压水平、负载情况等诸多信息均输入调度中心计算机,必然会造成电压无功控制软件复杂化和控制的实时性变得很差,因此实现分层分级和分散就地的关联控制是全网电压无功控制的发展方向。

全网电压无功控制有2层意义:①为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确保系统内各发电厂和枢纽变电站的电压稳定性。

②为了电网的经济运行、降低网损,必须实现全网的无功优化和就地平衡。

应该认识到电压无功控制是正常稳定运行状态下的调节控制,在事故状态下这样的调节控制反而会恶化系统的稳定,必须要闭锁。

同时电压无功控制是一个全网关联的控制问题,应在考虑全网优化的前提下实现区域或变电站的局部优化。

因此全网的电压无功控制是一个分层分级、分散就地的网络关联控制系统,见图3。

图3 分层分级电压无功控制结构图所谓分层分级是指全网根据调度要求进行分区分片控制,省级调度应站在全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高度,调度各发电厂和枢纽变电站的电压和无功输出水平,并要求各地区调度合理调度实现就地无功平衡,控制与系统电网的无功交换。

地区调度负责对区域高压变电站和集控站的控制,集控站和县级调度负责对低一级电压等级变电站的控制。

系统在发生大的运行方式和潮流改变时应闭锁各级电压无功控制功能,由调度主站先控制各发电厂和高压枢纽变电站的电压无功状态,再由地区调度、县级调度或集控站控制下一级变电站或直供变电站的电压无功状态。

所谓分层分级和分散就地的关联控制是指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由分散安装在各个变电站的电压无功控制装臵或控制软件根据系统调度端下达的电压无功范围进行自动调控,调节控制范围和定值是从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要求出发,事先由调度中心的电压无功优化程序计算好下达给各变电站。

在系统运行方式或潮流发生较大改变以及事故情况时,调度中心给各变电站发出闭锁自动控制的命令,由调度中心直接控制枢纽变电站的电压无功,待高压电网运行稳定后,由调度中心修改各下层变电站的电压无功定值范围下达至变电站,满足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后的新要求。

分层分级和分散就地的关联控制优点在于: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可以由分散在各变电站的电压无功控制装臵或软件自动化执行对各受控变电站的电压无功调控,实现功能分散、责任分散、危险分散;在紧急情况下调度中心执行应急程序,闭锁下级调度或集控站以及各变电站的自动调控功能,由调度中心直接控制或下达电压无功系统参数至枢纽变电站,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全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为达到分层分级和分散就地的关联控制的目的,要求各变电站需装设执行分散就地控制任务的装臵或软件(VQC装臵或软件),并且应具有对受控变电站状态的分析、判别和控制功能,以及较强的通信能力和手段。

正常运行情况下,VQC装臵或软件向调度报告控制结果和各类参数。

同时接受上级调度下达的命令和参数,自动修改或调整定值或停止执行自动调控,成为接收调度下达调控命令的智能执行装臵。

由于此类分散就地控制装臵或软件(VQC装臵或软件)能够根据变电站不同的运行方式和工况选择最优的局部调控策略,可以自动判别运行方式和计算投切电容器及调节分接头可能发生的变化的配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