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象棋

合集下载

中国象棋的走法

中国象棋的走法

中国象棋的走法中国象棋,又译作“国际象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02年的汉高祖时期,在历史上一直具有极高的流行度,今日仍被许多中国人所喜爱。

中国象棋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例如在象棋上有哲学思想,它也是一种组合技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中国象棋是一种两人对弈的棋类游戏,它的参与者有红色和黑色,而棋盘的大小固定为九宫格的棋盘,共有90个格子。

棋盘上的每个格子都有特殊的名称和每个棋子都有特定的名字。

我们可以看到,在棋盘上有将、士、象、马、车、炮、兵,这七种棋子,他们都有自己的棋子走法。

总的来说,这种游戏的目的是用各种棋子在九宫格棋盘上争取胜利,而棋子走法恰恰又是这项游戏胜负的关键因素。

棋子走法是中国象棋的核心内容,每种棋子有不同的走法,有的走一个格子,有的走斜线,有的走曲线,有的连续走两个格子等,各种走法都有自己的规则,每种棋子的步数和方向也不尽相同,比如马的走法,它可以向前走一步,也可以沿斜线走一步,而士的走法则是只能前进一步,但只能沿斜线。

炮的走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向前走平线,也可以沿斜线走,但它的走法还受“吃子”的规则的限制,只能吃位于其前方垂直线上的相对方的棋子。

从上述简介可以看出,中国象棋的棋子走法非常复杂,棋子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于想要探讨中国象棋的走法,必须要做大量的研究思考,想要达到每一步棋子都有自己的最佳走法。

合理的走法可以帮助棋手按照一个宏观的计划去把握局势,从而达到赢得棋局的目的。

有关棋子走法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走法范畴”、“走了一步棋”、“搭配相应的棋步”等等方面。

首先,我们从棋子走法的范畴入手,以帮助棋手更好地把握全局形势。

象棋上每种棋子都有不同的走法范畴,不同的棋子把范畴比作一个框架,把棋子定义为一种模式,通过框架可以把棋子的形式、移动的方向、行走的步骤、攻击的对象等统一起来,整体上可以分为进攻形式、防守形式、保护形式等几大类,从而给棋手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中国象棋的基本规则大全

中国象棋的基本规则大全

中国象棋的基本规则大全一、常见术语(一)将军对局中,一方的棋子要在下一着棋把对方的将(帅)吃掉,称为“将军”,或简称“将”、“照”。

(二)应将被“将军”的一方所采取的反击、躲避或防卫的着法。

应将的方法有:1.吃掉对方进行“将军”的棋子。

2.帅(将)从被攻击的位置上避开。

3.用自己的棋子置于对方“将军”的棋子和自己帅(将)之间,俗称“垫将”。

4.遇到对方炮“将”时,除以上“应将”办法外,还可以把己方被当作炮架子的棋子撤开。

如遇马“将”时,还可以用己方的棋子别住马腿。

(三)将死如果被“将军”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四)困毙轮到走棋的一方,帅(将)虽然没有被“将军”,却被禁在一个位置上无路可走,同时己方其他棋子也都不能走动,就算被“困毙”。

(五)胜、负、和1.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就算输棋,对方得胜:(1)帅(将)被对方“将死”;(2)被“困毙”;(3)自己宣布认输。

2.对局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就算和棋:(1)属于理论上公认的双方均无取胜可能的局势;(2)一方走出自己轮走的一着棋之后,提议作和,对方表示同意;(3)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已达三次,并符合“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又均不愿变着时。

作为正式比赛,胜、负、和的内容远不只这些,我们只讲了最基本的,供大家在练习时使用。

(六)河界线构成河界的两条横线即为“河界线”。

(七)巡河下棋时,一方棋子(一般只指车或炮)在己方“河界线”上时,称为“巡河”。

(八)骑河下棋时,一方棋子在对方“河界线”上时,称为“骑河”。

(九)中线棋盘中第五条竖线。

通常用“五”(红方)或“5”(黑方)来代表,是有关将、帅安危的生命线,亦为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

(十)肋道棋盘中第四、第六两条竖线。

通常用“四”、“六”(红方)或“4”、“6”(黑方)来代表。

因在中线将(帅)位左右,形似人的两肋,因此称“肋道”。

(十一)兵行线也称“卒林线”。

棋盘中“河界线”下面的第一条横线,兵、卒就摆在这条线上,故而得名。

中国象棋基础知识大全

中国象棋基础知识大全

中国象棋基础知识大全本文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象棋基础知识,希望可以帮助你进一步了解象棋,从而对象棋感兴趣。

第一节棋盘棋盘是由九条直线和十条横线垂直交叉而成。

中间有一条空白横道,象征界限.称为“河界”·意思是以河为界。

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

“河界”中间不标直线。

1.九宫──3路横线与4、6路直线的方框内有两条对角线,形成一个“米”形,称为“九宫” ,有9个兵站。

2.中线──指棋盘中第五条直线。

通用"5"来代表,是有关将、帅安危的生命线,亦为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

3.肋道──指棋盘中第4、第6条直线。

因形似人的两肋因此称"肋道"。

4.边线──棋盘最外边的两条直线,棋子在这两条直线上时,往往在此子名称前加个边字。

5.河界线──构成河界的两条横线即为"河界线"。

下棋时,一方棋子(指车或炮)在己方"河界线" 上时,称为" 巡河"。

在对方"河界线"上时,称为"骑河"6.兵林线卒林线──棋盘中"河界线"下面的第一条横线兵、卒就摆在这条线上。

电子棋盘兵、卒棋子,是摆不到此线之下的,所以称"兵临线;卒临线"7.宫顶线──棋盘中"河界线"下面的第二条横线。

因是"九宫" 顶线,"因此称"宫顶线"。

炮就摆在这条线上。

8.底线──棋盘两端的第一条横线。

自称1线。

对方称10线,简称0线。

9.位标──棋盘上的九条直线以棋手为准从左至右分别称 1 2 3 4 56 7 8 9线。

棋盘上的十条横线以棋手为准由近至远分别称 1 2 3 4 5 67 8 9 10 线。

棋盘上的九十个交叉点分别以自己的直线和横线标称这个点, 称位标。

位标由两个数字组成,前为竖线后为横线。

象棋最厉害的十种开局阵法!学会任何一种打遍天下无敌手!

象棋最厉害的十种开局阵法!学会任何一种打遍天下无敌手!

象棋最厉害的⼗种开局阵法!学会任何⼀种打遍天下⽆敌⼿!1、当头炮开局(中炮)马炮争雄⼏百年,到现在还在有⼈争论,当头炮是指中炮,马主要是指屏风马。

究竟是红⽅中炮先发制⼈厉害,还是⿊⽅屏风马防守反击更有攻击⼒呢?从古⾄今,象棋⾼⼿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了⼏百多年。

但从现在来看,后⼿屏风马是对抗中炮最主要的布局。

另外还有顺炮,列炮,等多种应法,各有攻守的不同。

为了说明这⼀点,不得不说⼀下起马局,先⼿屏风马来应对中炮,之所以这个对抗长久不衰,有他存在的必然。

那么当头炮布局的优缺点是什么呢,给⼤家来说⼀说,可以作到扬长⽽避短。

中炮布阵可以说是攻击有⼒,⽽防守不⾜,最主要是双相不能及时联结,给防守带来不⼩的⿇烦,必要是还要拆炮,从⽽浪费⼀步棋。

适合攻杀棋⼿。

2、⼠⾓炮开局⼠⾓炮开局,不露锋芒,可以说是中性布局,可做到进能攻,退能守,不易被对⼿找到破绽,⽽⼜能保持⼀种进攻的态势,可根据对⼿灵活掌握。

20世纪80年代初,它才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在棋坛亮相。

⼠⾓炮经特级⼤师、全国三届冠军新棋王李来群的研究,反复试⽤,已成为他的”镇⼭宝“之⼀。

先⼿⽅起⼿第⼀着⾛“炮⼋平六”或“炮⼆平四”,因炮安于⼠⾓,故名。

这⼀布局最早见于《桔中秘》,有“炮向⼠⾓安”之说。

其作⽤利于上马出车,是⼀种伺机⽽进的稳健战术。

对⼿如应着中炮,则可变为先⼿反宫马与单提马等布局。

是根据对⼿变化⽽变化的⼀种灵活开局阵法。

3、飞相局如果说⼠⾓炮是中性布局,那么飞相局就属于是后发制⼈的典型布阵,是舍⼰从⼈的⼀种战法,这个阵法最讲究功夫,没有前⾯的阵法作铺垫,很难理解飞相局的妙处,正是发现了以上布局的弱点飞相局,才获得重⽣。

早在明清时代的象棋谱中,飞相局已略有记载,但因受时代的局限,作者未能客观地予以论述,⽽是⼀厢情愿地将飞相局引⼊歧途,⽆情地将它打进冷宫。

因此导致相当长的⼀段时期内,飞相局在临枰对阵中难觅其踪,成为被遗忘的⾓落。

⾃60年代以来,飞相局在多种⽐赛实践的推动下,有了长⾜的发展。

【精品】象棋经典棋诀

【精品】象棋经典棋诀

【关键字】精品TOC \o "1-3" \h \z \u 第一部分棋经十三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棋经十三篇论局篇第一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

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

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

分而为四,以象四时。

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

外周七二路,以象其候。

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阴阳。

局之线道,谓之枰。

线道之间,谓之□(上四下卦)。

局方而静,棋圆而动。

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

《传》曰:“日日新。

”故宜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

得算篇第二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

故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

战未合而算胜者,得算多也。

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战已合而不知胜负者,无算也。

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

”权舆篇第三权舆者,弈棋布置,务守纲格。

先于四隅分定势子,然后拆二斜飞,下势子一等。

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与势子相望可以拆五。

近不必比,远不必乖。

此皆古人之论,后学之规,舍此改作,未之或知。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合战篇第四博弈之道,贵乎谨严。

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

法曰:宁输数子,勿失一先。

有先而后,有后而先。

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

两生勿断,皆活勿连。

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

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子而取势,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

彼众我寡,先谋其生。

我众彼寡,务张其势。

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

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

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

必也,四顾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备。

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袭之意也。

弃小而不就者,有图大之心也。

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

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

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虚实篇第五夫弈棋,绪多则势分,势分则难救。

象棋棋谱口诀

象棋棋谱口诀

象棋棋谱口诀象棋棋谱口诀大全象棋起源于中国。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

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

以下是象棋棋谱口诀大全,欢迎阅读。

象棋棋谱口诀1象棋谱式将军不离九宫内,士止相随不出官。

象飞四方营四角,马行一步一尖冲。

炮须隔子打一子,车行直路任西东。

唯卒只能行一步,过河横进退无踪。

宜用心机象棋易学最难精,妙着神机自巧生。

得势舍车方有益,失先弃子必无成。

他强己弱须兼守,彼弱吾强可横行。

更熟此书胸臆内,管教到处有芳名中炮局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

马常守中卒,士上将防空。

象要车相附,卒宜左右攻。

若将炮车敌,马出渡河从。

士相局势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

过河车炮上,炮在后为先。

集车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敌人轻不守,捉将不为难。

飞炮局势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

虚隙井图象,冲前敌势危。

绝敌寻先子,无语自沉吟。

若将车破敌,变化少人知。

象局势象局势能安,行车出两边。

车先河上立,马在后遮拦。

炮急常行动,上士必相圆。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前。

势成方动炮,攻敌两河边。

劝君依此诀,捉将有何难。

破车势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

一车河上立,中卒向前冲。

引车塞象眼,炮在后相从。

胜宜得先得子得先名得胜,得子失先却是输。

车前马后须相应,进退应须要付车。

《棋经论》夫弈棋者,要专心、绝虑,静算待敌,坦然无喜怒挂怀。

大抵一局之中,千变万化。

如车前马后,发炮逐卒;如电掣雷,炮铺卒行,逼近士、象,如狼奔虎跃。

顺手炮,先要活车;列手炮,补士要牢;士角炮,急使车冲;当头炮,横车将路;破象局,中心进卒;解马局,车炮先行;巡河车,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辘轳炮,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最宜。

马飞过角,车便巡河。

未得路莫离本位,已得势便可争先。

鸳鸯马,内顾保塞;骑河炮,河岸拦车,禁子得力;两肋车,助卒过河;正补士,等他车路;背立将,忌炮来攻。

我势弱勿轻进;彼势强弃便攻。

弃子须要得先;捉子莫教输手。

象棋技巧文库范文

象棋技巧文库范文

象棋技巧文库范文象棋是一种思维对弈的游戏,它的规则简单,但是要成为一名高手却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下面是一些象棋技巧,希望对象棋爱好者有所帮助。

1.高手攻守兼备。

在象棋中,攻守平衡非常重要。

只有既保持自己的防守,又能灵活地进攻对方,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2.建立中心控制。

在对局开始时,首先要争取控制棋盘的中心,这样可以同时保护自己的棋子,又能威胁对方的棋子。

中心控制能够为后续的进攻提供更多选择。

3.保护重要棋子。

将帅和车是象棋中最重要的棋子,必须要保护好。

如果将帅被对方击败,游戏就会结束。

而车具有强大的攻击能力,如果能够保护好车,就能对对方形成威胁。

4.善于吃子。

在象棋中,吃子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通过吃子,可以减少对方的棋力,同时增加自己的优势。

一方面要善于组织进攻,找机会吃掉对方的棋子;另一方面要防止对方吃掉自己的棋子。

5.注重防守。

在象棋中,防守同样重要。

要不断警惕对方的进攻,保护好自己的棋子。

如果意识不到对方的威胁,就可能会被对方抓住机会吃掉棋子,从而落于下风。

6.注意时机。

在象棋中,时机非常重要。

要善于把握好进攻和防守的时机。

有时候需要先防守,死守棋局,等待对方的失误;有时候则需要主动进攻,给对方制造压力。

7.统筹全局。

象棋是一个整体的游戏,要注意整局的变化。

在局势变化时,要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应对。

不能只关注一个棋子或者一个局势,要注意每个棋子的作用和整体局势的发展。

8.提高审时度势能力。

象棋是一个变化多端的游戏,局势在不断地变化。

要能够及时判断局势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迅速判断对方的意图和动向。

9.学会跳步走棋。

在象棋中,跳步走棋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通过跳步走棋,可以将自己的棋子移动到更有利的位置,以提高攻击力或者保护好自己的棋子。

10.多下棋。

要想提高象棋水平,最重要的还是多下棋。

通过不断地对局,可以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棋力。

可以选择与不同水平的对手对弈,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

象棋棋理

象棋棋理

象棋棋理!一篇让我们长知识的文章!第一章:有关棋子职位的说明中国象棋的"帅(将)",不能出"九宫",且有"士、象"充当专职护卫力量,始终扮演着幕后指挥的角色,这些对"帅(将)",的特殊保护是"率士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君王至上的写照。

君王是国家的基石,是国家稳定的前提。

中国象棋的"帅(将)"不能"对面",可洞察出儒家礼义的熏染。

中国象棋的"士"是宫廷卫士,司"九宫"安全,不离"帅(将)"左右;"象"是臣相,只能于本土飞来飞去。

如此宠大的护卫部队削弱了攻击的力量,另一方面却增强了防御体系,即使前线战士全部马革裹尸还,也可能杀和敌军的骚扰,这些反映出中国君王传统的求稳怕乱的心理和习惯。

中国象棋的"兵(卒)"只能一步步向前走,不能后退,虽有" 过河小卒当小车"之说,但它终究是"卒",到头无非一"老卒"而矣,隐喻着"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愚民信条。

象棋有法度森严的精神,中国象棋对棋子的限制尤为突出,区区十六个子有五个不能过河,"士、象"有法定的路线,"马"有拐脚之制约,纵是千里马一旦受制也难以纵横驰骋,表现着压抑个性的封建体制。

象棋尚刚,要求积极拼杀作战,棋子运动能力越强越有优势。

道家思想的融汇,中国象棋战法中发扬了阴柔的一面,像善守的反宫马屏风马即是。

第二章:象棋古谱的一些口诀与全旨象棋十口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象棋谱式将军不离九宫内,士止相随不出官...宜用心机象棋易学最难精,妙着神机自巧生...中炮局起炮在中宫,观棋气象雄.马常守中卒...士相局势炮向士角安,车行两路前.过河车炮上...飞炮局势炮车边塞上,临阵势如飞.虚隙井图象...象局势象局势能安,行车出两边.车先河上立...破车势一车在中营,鸳鸯马上攻.一车河上立...胜宜得先得子得先名得胜,得子失先却是输...《棋经论》夫弈棋者,要专心、绝虑,静算待敌,坦然无喜怒挂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局:1. 马八进七士6进5
2. 马二进三炮2平6
3. 炮八进六象3进5
4. 车九平八马2进4
5. 兵三进一炮6退2
6. 马三进四炮8平6
7. 马四进三马8进7
8. 炮二平三马4进2
9. 马三进五象7进5
10. 炮三进五马2进3
11. 炮三平五士5进4
12. 兵七进一将5进1
13. 炮八退一车1平2
14. 车一平二车9平7
15. 车二进八将5退1
此时红方走炮八平七,黑方崩溃。

16. 兵七进一卒3进1
17. 相三进五车2进2
18. 炮五平八前炮平2
19. 车八进七士4进5
20. 车二退二卒5进1
21. 车二平五卒3进1
22. 车八平七卒3进1
23. 车七退四卒9进1
24. 车五退一车7平8
25. 车五平一车8进6
26. 车七进三卒1进1
27. 车七退一车8平5
28. 马七进五炮6进4
29. 车七平四 *
第二局: 1. 炮八平五马8进7
2. 马八进七象7进5
3. 车九平八炮2平4
4. 马二进三卒7进1
5. 兵七进一士6进5
6. 炮二平一车9平6
7. 车一平二炮8退2
8. 兵五进一卒7进1
9. 兵三进一车6进4
10. 马三进五马7进8
11. 兵五进一车6平5
12. 炮五进三炮8进9
13. 炮五平四马8进7
14. 炮一进四马2进1
15. 炮一进三车1平2
16. 车八进九马1退2
17. 炮四平二将5平6
18. 马五进四马7进6
19. 仕六进五炮8退3
20. 炮二进四将6进1
21. 马七进六炮8平5
22. 马四退五马6退5
23. 相七进五炮4进2
24. 炮二退二卒1进1
25. 炮一退三马2进1
26. 炮一平四将6退1
27. 炮二平九象3进1
28. 炮四平七象1退3
29. 炮七平六卒5进1
30. 兵七进一卒5进1
31. 兵七平六卒5平4
32. 炮六退二马5退4
第三局:[Opening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 [Variation ""]
1. 炮八平五马2进3
2. 马八进七车1平2
3. 车九平八马8进7
4. 车八进六卒7进1
5. 兵五进一象7进5
6. 车八平七马7进6
7. 马二进三马6进4
8. 车七平六马4进3
9. 车六退四前马进4
10. 车六退二炮2进7
红方车掉了,黑方已然胜利在望。

11. 马三进五士6进5
12. 车一进一车9平6
13. 仕四进五炮2平4
14. 马五进七炮4平7
15. 车一退一炮7平3
16. 炮二退二炮3退4
17. 兵七进一车6进5
18. 炮二平四车6平5
19. 车一进二炮8进7
20. 炮四进八车2进9
21. 仕五退六炮8平4
22. 帅五进一马3进4
*
第四局:Opening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 [Variation ""]
1. 炮二平五马8进7
2. 马二进三车9平8
3. 兵三进一马2进3
4. 车一平二象3进5
5. 车二进六卒3进1
6. 车二平三马3进4
7. 炮八平六炮8进7
8. 马八进七炮8平9
9. 车九平八炮2平3
10. 车八进四马4进3
11. 车八进三马3进5
12. 相七进五炮3进5
13. 车三进一车8进6
14. 马三进四车8平6
红方马三进四前,双方均势,不过此时黑方已大优。

15. 马四进五车6进3
16. 帅五进一士4进5
17. 炮六进三车1平4
18. 炮六平二车6平4
19. 炮二退四前车平5
20. 帅五平四炮3进1
21. 炮二退一车5平7
22. 炮二进九车4进8
23. 帅四进一车7平6
0-1
第五局:Opening "起马局"]
[Variation ""]
1. 马八进七象3进5
2. 马二进三炮2平3
3. 车九平八炮3进4
4. 兵三进一马2进3
5. 相三进五卒3进1
6. 仕四进五炮8平7
7. 马三进二卒9进1
8. 马二进三马8进9
9. 马三进一车9进2
10. 炮二进七车9平8
11. 炮二平一车1平2
12. 炮八进五车8退2
13. 炮一退三卒3进1
14. 车一平四卒3平4
15. 兵三进一炮3平9
16. 炮一退三士6进5
17. 兵三进一炮7平8
18. 兵三进一炮8进7
19. 车四进八炮8平9
20. 帅五平四车8进9
21. 帅四进一象5进3
22. 马七进六车8退3
23. 炮一退一车8平5
24. 兵三进一车5退1
25. 马六退七车5进2
26. 相七进五炮9平2
27. 马七退八车2进2
28. 炮一平二士5退6
29. 车四进一将5进1
30. 车四退一将5退1
31. 炮二进七象7进9
32. 兵三进一 1-0
第六局:[Opening "起马对进7卒"] [Variation ""]
1. 马八进七卒3进1
2. 马二进三炮2平5
3. 车九平八马2进3
4. 相三进五车1平2
5. 仕四进五车2进6
6. 兵三进一炮8平6
7. 马三进四马8进9
8. 车一平二车9平8
9. 炮二进四卒5进1
10. 兵九进一士6进5
11. 仕五退四车2平3
12. 炮八进四车3进1
13. 炮八平七炮5进4
14. 仕四进五象3进5
15. 炮七退四马3进4
16. 马四退三卒5进1
17. 马三进五卒5进1
18. 仕五退四马4进3
19. 炮七平八卒5进1
20. 相七进五马3进5
21. 仕六进五炮6进3
22. 炮八进七象5退3
23. 车八进四炮6进1
24. 车八平五马5进3
25. 帅五平六车8进2
26. 车二进二车8平4
27. 车二平六炮6平4
28. 车六平七炮4平7
29. 车七平六炮7进3
30. 帅六进一炮7退1
31. 帅六退一车4平2
32. 车六进七 1-0
第七局:Opening "中炮对屏风马"] [Variation ""]
1. 炮八平五马2进3
2. 兵七进一马8进7
3. 马八进七车1平2
4. 车九平八炮2进4
5. 兵三进一炮2平3
6. 相七进九车2进9
7. 马七退八炮8平9
8. 炮二平四车9平8
9. 马二进三象7进5
10. 马八进六炮3平2
11. 马六进八车8进4
12. 车一平二车8进5
13. 马三退二炮9进4
14. 马二进三炮9平7
15. 相九退七卒7进1
16. 兵三进一象5进7
17. 马三进一卒9进1
18. 马一进三卒9进1
19. 炮四进二卒9平8
20. 炮四平二炮2退1
21. 炮二进三炮2平7
22. 炮二平七后炮进4
23. 仕四进五前炮平8
24. 帅五平四炮8退2
25. 马八退六士6进5
26. 兵五进一马7进6
27. 炮七平一炮7进3
28. 帅四进一马6进7
29. 炮五平三马7退5
30. 马六进五象3进5
31. 炮一平三炮7平9
32. 后炮平五马5退6
33. 马五进四炮9退9
34. 炮五进五士5进4
35. 炮三进二炮8退6
36. 炮五平四炮8平6
37. 仕五进四士4进5
38. 炮四平五士5进6
39. 炮三退三将5进1
40. 炮三进一马6进8
41. 马四退六象7退5
42. 炮三进一将5退1
43. 马六进七马8进7
44. 帅四平五炮9进8
45. 马七进六马7进8
46. 帅五进一马8退6
47. 马六退四马6退5
48. 炮三退一马5退6
49. 炮三退二卒5进1
50. 炮三平四士4退5
51. 马四退二炮6进3
52. 马二退四卒5进1
53. 马四进六卒5进1
54. 帅五退一炮9退5
55. 马六退四卒5平4
56. 帅五平六炮9退1
57. 马四进六炮9进1
58. 马六进七将5平4
59. 马七退五卒4进1
60. 帅六平五马6进5
61. 帅五退一卒4进1
62. 仕六进五炮9平5
63. 马五退七卒4平5
64. 帅五平四马5进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