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库仑定律》教案【1】
库仑定律教案(精选5篇)

库仑定律教案(精选5篇)库仑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白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明白点电荷量的概念。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明白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3.明白什么是元电荷。
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明白明白点电荷模型,明白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2、经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经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梦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
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头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人教版)物理选修【3-1】《库仑定律》教案

库仑定律教案一、教材分析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2、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远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知道静电常量。
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习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渗透理想化思想,培养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思维建立物理模型的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科学家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善用类比方法、理想化方法、实验方法等物理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库仑定律探究过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对库仑定律的理解(二)难点对库仑定律发现过程的探讨。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万有引力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
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展示学案上预习的情况,老师准备必要的课件六、教学方法比较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异同。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1.教师演示1.1-6的实验。
2.学生注意观察小球偏角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定性分析得到: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4.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实验研究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这就是库仑定律。
内容: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表达式:,k叫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
5.介绍点电荷:①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②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③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库仑定律》教案【1】

库仑定律【教学结构】本章教材的特点:[:⒈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接受、理解比较困难。
⒉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多,关系复杂,学生很难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⒊与力学、运动学知识联系多,对学生基础知识要求高。
一、正、负电荷,电荷守恒⒈同性电荷互相推斥,异性电荷互相吸引。
⒉中和: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
⒊物体带电: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过程。
(不带电物体,正负电荷等量)带正电: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带正电。
]带负电:物体得到一些电子带负电。
⒋电荷守恒:电荷不能创造,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二、库仑定律,本章教材重点内容之一。
⒈实验:学生动手做摩擦起电实验;演示实验:同性电荷相推斥,异性电荷相吸引。
(注意学生的感性知识)(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点电荷:带电体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
理解为带电体只为一点,电荷集中于该点,r即为两个带电体之间距离。
当带电体大小与它们距离相比不可忽略时,电荷不能视为集中一点,r不能确定,不适用库仑定律。
(2)K:静电力恒量。
重要的物理常数K=9.0×109Nm2/C2,其大小是用实验方法确定的。
其单位是由公式中的F、Q、r的单位确定的,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是:F:N、Q:C、r:m。
(3)关于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的表示方法,使用公式计算时,点电荷电量用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判断方向即可。
(4)库仑力也称为静电力,它具有力的共性。
它与高一时学过的重力,弹力,摩擦力是并列的。
它具有力的一切性质,它是矢量,合成分解时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与其它的力平衡,使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加速度。
(5) F KQ Qr=122,F是Q1与Q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是Q1对Q2的作用力,也是Q2对Q1的作用力的大小,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1库仑定律教案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1库仑定律教案重/难点重点:掌握库仑定律。
难点: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停止有关的计算。
重/难点剖析重点剖析:为打破重难点应讲清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说明库仑力契合力的特征,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为定性演示库仑定律,应使带电小球外表润滑,防止尖端放电,支架应选绝缘功用好的,空气要枯燥。
说清k的单位由公式中各量单位确定,其数值那么由实验确定。
难点剖析: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
关于〝点电荷〞,应让先生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需带电体自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疏忽,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
严厉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践上是不存在的。
这里可以引导先生回忆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
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只需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
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
恣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
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
打破战略⒈实验:先生入手做摩擦起电实验;演示实验:异性电荷相推斥,异性电荷相吸引。
〔留意先生的理性知识〕2.122q q F k r = (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点电荷:带电体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疏忽。
了解为带电体只为一点,电荷集中于该点,r 即为两个带电体之间距离。
当带电体大小与它们距离相比不可疏忽时,电荷不能视为集中一点,r 不能确定,不适用库仑定律。
(2)k :静电力常量。
重要的物理常数922k 9.010N m /C =⨯,其大小是用实验方法确定的。
其单位是由公式中的F 、q 、r 的单位确定的,运用库仑定律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需是:F :N 、q :C 、r :m 。
(3)关于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的表示方法,运用公式计算时,点电荷电量用相对值代入公式停止计算,然后依据异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判别方向即可。
(4)库仑力也称为静电力,它具有力的特性。
它与高一时学过的重力,弹力,摩擦力是并列的。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1:《库仑定律》教案-新版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通过《库仑定律》的类比学习过程,让学生认识“类比”的科学方法,并感受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研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
让学生领略科学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完成科学的艰辛,感悟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和艰巨性。
二.教学目标(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2)理解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知道静电力恒量(3)根据探究实验目的,学会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物理学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应用类比的方法推测出静电力的数学表达式。
难点:分析在电荷量一定的条件下,静电力的大小与距离之间的定量关系。
四.设计思路1.通过静电小实验回顾电荷间存在静电力的事实,引导学生定性猜测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通过比较静电力与万有引力之间的相似点,应用类比的方法猜测静电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3.通过回顾库仑对静电力的研究历史,并应用库仑当年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库仑定律。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小实验:起电棒使金属箔带点后相互排斥,回顾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二)定性探究1.猜想:影响静电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归纳影响静电力大小的因素。
2.设计实验(1)如何测量两带电体的间距?建立点电荷的模型;(2)如何改变电荷量?增加电荷量--可用起电棒多次接触带电,减少带电量--用不带点的金属球与带电的金属球接触。
(3)如何体现静电力F的变化?用细线悬挂金属箔,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偏角大小可体现静电力的大小。
3.实验演示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演示静电力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
实验装置的改进:为了观察到悬线张角的变化,可在背景上画上等间距的数值线,并标上刻度。
4.实验结论距离r增大,静电力F减小;电荷量q减小,静电力F减小。
(三)定量探究1.猜想设问:电荷间静电力的表达式?启发:静电力与同学熟悉的哪个力有相似的特点?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相似之处的类比,猜想静电力的数学表达式;2.介绍历史上对静电力的研究也是通过也万有引力的类比提出猜想;3.回顾库仑对静电力研究的历史,并分析库仑的实验数据,得出静电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库仑定律》教案

《库仑定律》教案【7篇】《库仑定律》教案篇一一、任务分析本节课使用的课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选修3-1。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一章其次节库仑定律。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试验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的根底,是电磁学的根本定律,也是物理学的根本定律之一。
库仑定律说明了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为整个电磁学奠定了根底,因此在本章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有质点的抱负化模型的思维方法,知道两轻质小带电体因相互作用而吸引或排斥。
育才中学是一所扶贫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宁南山区。
他们缺乏自主动手力量,合作探究的意识,沟通评估的习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的鼓舞和引导。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线有两条,第一条为学问层面上的,首先通过“演示”栏目中“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定性试验导入。
在此根底上,展现库仑定律建立的历史背景。
把握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其次条为方法层面上的,即讨论多个量之间关系的方法,间接测量一些不易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及讨论物理问题的其他根本方法。
体会掌握变量法、抱负模型法、类比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规律,把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通过演示试验,先定性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明确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演示试验,概括出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培育学生观看、分析、概括力量。
(2)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比照,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体会讨论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方法,如掌握变量法、抱负模型法、类比法等。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
难点:库仑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就应用。
四、教学资源1、视频片段:库仑扭秤2、演示试验: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试验3、课件:PPT幻灯片五、设计思路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要求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观看、试验、分析、归纳、应用等,在参加体验的根底上学习学问与方法,培育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 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 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的主线有两条, 第一条为知识层面上的, 掌握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第二条为方法层面上的, 即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间接测量一些不易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及研究物理问题的其他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 定性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规律, 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 概括出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3. 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如: 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测量变换法、类比法等。
4.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 运用理想化模型的研究方法, 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 抽象出物理模型——点电荷, 研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相互作用力问题。
5.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探究物理的兴趣。
6.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 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教学重点难点1.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
2. 库仑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及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探究、讲授、讨论、实验归纳2. 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1. J2367库仑扭秤(投影式)、感应起电机、通草球、绝缘细绳、铁架台、金属导电棒、库仑扭秤挂图等。
2.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视频片断。
知识准备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排斥, 异种电荷相吸引。
教学过程[事件1]教学任务: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生活动:《三国志·吴书》中写道“琥珀不取腐芥”, 意思是腐烂潮湿的草不被琥珀吸引。
但是, 由于当时社会还没有对电力的需求, 加上当时也没有测量电力的精密仪器, 因此, 人们对电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定性的水平上。
直到18世纪中叶人们才开始对电进行定量的研究。
现在就让我们踏着科学家的足迹去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力。
演示实验:首先转动感应起电机起电, 然后利用带电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使通草球与感应起电机的一端相接触, 通草球带同种电荷后弹开, 最后改变二者之间的距离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注意:观察细线的偏角)猜想: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能因素: 距离、电荷量及其他因素。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1物理教案

2.库仑定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知道静电力常量;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2.使学生学到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常用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库仑定律──真空中点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的计算及方向的判定。
教学难点利用库仑定律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实验法、类比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有机玻璃棒两根、丝绸一块、细丝线一条、枕形导体两个、球形导体〔均带绝缘柄〕大小各一个。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人们最早就是通过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认识电荷的。
在牛顿力学成功地研究了物体的机械运动之后,18世纪的物理学家们很自然地把带电物体在相互作用中的表现,与力学中的作用力联系起来了。
那么,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新课教学]一、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演示]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O 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
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图中P 1、P 2、P 3等位置,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
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
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少小球所带的电荷量,比较小球所受作用力的大小。
哪些因素影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些因此对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在两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变的情况下,两带电物体的位置不同,悬挂小球的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偏角不同,且距离越近,偏角越大。
偏角越大,说明小球所受电力越大,即两球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
在两带电物体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或减少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带电量越大,偏角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仑定律
【教学结构】
本章教材的特点:[:
⒈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接受、理解比较困难。
⒉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多,关系复杂,学生很难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⒊与力学、运动学知识联系多,对学生基础知识要求高。
一、正、负电荷,电荷守恒
⒈同性电荷互相推斥,异性电荷互相吸引。
⒉中和:等量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
⒊物体带电: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过程。
(不带电物体,正负电荷等量)
带正电: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带正电。
]
带负电:物体得到一些电子带负电。
⒋电荷守恒:电荷不能创造,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
一部分。
二、库仑定律,本章教材重点内容之一。
⒈实验:学生动手做摩擦起电实验;演示实验:同性电荷相推斥,异性电荷相吸引。
(注意学生的感性知识)
⒉F K
Q Q
r =12
2
(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点电荷:带电体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
理解为带电体只为一点,电荷集中于该点,r即为两个带电体之间距离。
当带电体大小与它们距离相比不可忽略时,电荷不能视为集中一点,r不能确定,不适用库仑定律。
(2)K:静电力恒量。
重要的物理常数K=9.0×109Nm2/C2,其大小是用实验方法确定的。
其单位是由公式中的F、Q、r的单位确定的,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是:F:N、Q:C、r:m。
(3)关于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的表示方法,使用公式计算时,点电荷电量用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判断方向即可。
(4)库仑力也称为静电力,它具有力的共性。
它与高一时学过的重力,弹力,摩擦力是并列的。
它具有力的一切性质,它是矢量,合成分解时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与其它的力平衡,使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加速度。
(5) F K
Q Q
r
=12
2
,F是Q1与Q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是Q1对Q2的作用力,也是Q2对Q1的作用力的大小,是一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不能理解为Q1≠Q2,受的力也不等。
【解题点要】
例一:真空中有甲、乙两个点电荷,相距为r ,它们间的静电力为F 。
若甲的电量变为原来的2倍,乙的电量变为原来的1/3,距离变为2r ,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 )
A.A.3F/8
B.F/6
C.8F/3
D.2F/3
解析:根据题目给出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符合库仑定律条件。
F K Q Q r =122 当Q Q Q Q r r 甲甲乙乙'''===2132时
F K Q Q r k Q Q r F '=⋅=⋅=2134161622
甲乙甲乙 答案应选:B
应注意,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与两个点电荷电量乘积成正比,与两个点荷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解答
问题时,要考虑三个量的变化。
例二:如图1所示,等边三角形ABC ,边长为L ,在顶点A 、B 处有等量异性点
电荷Q A ,Q B ,Q A =+Q,Q B =-Q ,求在顶点C 处的点电荷Q C 所受的静电力。
解析:分析Q C 受几个力,确定各力大小和方向。
因Q B 的存在Q A 对Q C 的作用力,还遵守库仑定律吗?
Q C 题目中没有交待电性,解答时就需考虑两种情况,即Q C 为正电,Q C 为
负电。
当Q C 为正电时,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Q A 、Q B 对Q C 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都
不因其它电荷的存在而改变,仍然遵守库仑定律的规律。
Q A 对Q C 作用力:2L Q Q K F C
A A =,同性电荷相斥。
Q B 对Q C 作用力:
F K Q Q L B B C =2,异性电荷相吸。
∵Q A =Q B =Q ∴F A =F B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Q C 受的力F 1即为F A 、F B 的合力,根据几何知识可知,
Q C 受力的大小,F 1=F A =F B =
K QQ L C 2,方向为平行AB 连线向右。
当Q C 为负电时,如图3所示。
F K QQ L C
22=方向平行AB 连线向左。
从本题解答可知:(1)静电力合成分解时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2)题中不
交待电性时,需根据题给的条件判断其电性,若不能判断电性,应按两种情况
处理。
(3)求静电力时要计算其大小还要回答力的方向。
例三:如图4所示,把质量为0.2克的带电小球A 用丝线吊起,若将带电量
为4×10-8C 的小球B 靠近它,当两小球在同一高度时且相距3cm ,丝线与坚直方
向夹角为45︒,此时小球B 受到库仑力F=___________。
小球A 带的电量
q A =____________。
解析:丝线为什么能与竖直方向成45︒角,此时小球处于什么状态,根据题
给的条件,可知小球A 处于平衡状态,分析小球A 受力情况如图5所示。
mg:小
球A 的重力。
T:丝线的张力。
F:小球B 对小球A 的静电力。
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F=mgtg45︒=0.2×10-3×10×1=2×10-3N 。
题中小球A ,B 都视为点电荷,它们之间相互吸引,其作用力大小
F K q q r A B =⋅2 ∴C
105.0104100.9)103(10245tg 8892
232----⨯=⨯⨯⨯⨯⨯⨯==⋅A B
A q mg r q q K ο
小球B 受到库仑力与小球A 受到库仑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小球B 受到的库仑力大小为2×10-3N 。
小
球A 与小球B 相互吸引,B 带正电,小球A 带负电,所以
q A =-0.5×10-8
C
本题在解答过程中,物体的平衡条件成为关键内容,因此分析物体的受力,对力进行分解合成就成了必须的步骤。
其次,小球A 带电量为q A =-0.5×10-8C 中的负号在答案中不是可缺少的内容,必须重视。
例四:相距为L 的点电荷A 、B 的带电量分为+4Q 和-Q ,要引进第三个点电荷C ,使三个点电荷在库仑力作用下都能处于平衡状态,试求C 电荷的电量和放置的位置?
解析:如图6所示,首先分析点电荷C 可能放置的位置,
三个点电荷都处于平衡,
彼此之间作用力必须在一条直线上,C 只能在AB 决定的直线上,不能在直线之外。
而可能的区域
有3个,1.AB 连线上,A 与B 带异性电荷互相吸引,C 电荷必须与A 、B 均产生推斥力,这不可能,因为无论C 带什么电都不能对AB 均产生推斥力。
2.在AB 连线的延长线A 的左侧,C 带负电时对A 产生吸引力与B 对A 作用力方向相反可能A 处于平衡,C 对B 的作用力为推斥力与A 对B 作用力方向相反,也可能使B 平衡,但离A 近,A 带电荷又多,不能同时使A 、B 处于平衡。
3.放B 的右侧能满足A 、B 同时处于平衡,C 同时也平衡。
设:点电荷C 置于B 的右侧且距离B 为x ,带电荷为q ,则
K Q q L x K Q Q L 4422⋅+=⋅() A 处于平衡
K Q q x K Q Q L ⋅=⋅224 B 处于平衡
解方程:q=4Q ,x=L
本题的解答过程,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库仑定律,物体的平衡条件。
同时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分析问题,
[: 图4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余思考】
⒈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⒉要使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变为原来的1
2,可有哪些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