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4坐标系向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的转换

合集下载

54转2000坐标参数

54转2000坐标参数

54转2000坐标参数1.简介本文档将介绍如何将国家54坐标系转换为2000坐标系的参数及转换方法。

首先,我们将解释国家54坐标系和2000坐标系的背景和概念。

随后,我们将详细说明转换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国家54坐标系国家54坐标系,也称为北京54坐标系,是中国地图中使用的一种坐标系统。

它是根据1954年的地球椭球体参数计算得出的。

国家54坐标系常用于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工作。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精度的要求,2000坐标系逐渐代替了国家54坐标系。

3. 2000坐标系2000坐标系,也称为2000大地坐标系,是中国地图测绘领域普遍采用的坐标系统。

它是根据2000年的地球椭球体参数计算得出的。

2000坐标系在经度和纬度的表示上更加精确,能够满足当前测绘工作的需求。

4.转换参数计算方法将国家54坐标系转换为2000坐标系,需要通过一定的参数计算。

以下是计算转换参数的步骤:1.收集国家54坐标系的若干控制点的坐标数据。

2.收集这些控制点在2000坐标系下的坐标数据。

3.使用国家54坐标系的坐标数据和对应的2000坐标系的坐标数据,进行参数计算。

4.根据计算结果,得到转换参数。

5.转换参数实际应用转换参数可以应用于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工作中。

以下是转换参数的实际应用举例:-地图制作:通过将国家54坐标系的地图数据转换为2000坐标系,可以确保地图的精度和准确性。

-工程测量:在工程测量中,常常需要使用2000坐标系进行定位和测量。

通过使用转换参数,可以将国家54坐标系下的测量数据转换为2000坐标系,以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准确测量。

6.结论通过本文档的说明,我们了解了国家54坐标系和2000坐标系的概念及背景。

我们还了解了如何计算转换参数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转换参数的计算和应用对于保证地理信息的准确性和精度非常重要。

希望本文档对读者理解和应用54转2000坐标参数提供了帮助。

54转2000坐标参数以上是关于的文档内容。

北京54坐标转换为地理坐标的简易方法

北京54坐标转换为地理坐标的简易方法

北京54坐标转换为地理坐标的简易方法1. 椭球体、基准面及地图投影GIS中的坐标系定义是GIS系统的基础,正确定义GIS系统的坐标系非常重要。

GIS中的坐标系定义由基准面和地图投影两组参数确定,而基准面的定义则由特定椭球体及其对应的转换参数确定,因此欲正确定义GIS系统坐标系,首先必须弄清地球椭球体(Ellipsoid)、大地基准面(Datum)及地图投影(Projection)三者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准面是利用特定椭球体对特定地区地球表面的逼近,因此每个国家或地区均有各自的基准面,我们通常称谓的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实际上指的是我国的两个大地基准面。

我国参照前苏联从1953年起采用克拉索夫斯基(Krassovsky)椭球体建立了我国的北京54坐标系,1978年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1975地球椭球体建立了我国新的大地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目前大地测量基本上仍以北京54坐标系作为参照,北京54与西安80坐标之间的转换可查阅国家测绘局公布的对照表。

WGS1984基准面采用WGS84椭球体,它是一地心坐标系,即以地心作为椭球体中心,目前GPS测量数据多以WGS1984为基准。

上述3个椭球体参数如下:椭球体与基准面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也就是基准面是在椭球体基础上建立的,但椭球体不能代表基准面,同样的椭球体能定义不同的基准面,如前苏联的Pulkovo 1942、非洲索马里的Afgooye基准面都采用了Krassovsky椭球体,但它们的基准面显然是不同的。

地图投影是将地图从球面转换到平面的数学变换,如果有人说:该点北京54坐标值为X=4231898,Y=21655933,实际上指的是北京54基准面下的投影坐标,也就是北京54基准面下的经纬度坐标在直角平面坐标上的投影结果。

2. GIS中基准面的定义与转换虽然现有GIS平台中都预定义有上百个基准面供用户选用,但均没有我们国家的基准面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是指将其他坐标系的经纬度信息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过程。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中国国家测绘局在2000年制定的一种坐标系,用于国土资源调查、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

要进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首先需要了解其他坐标系的定义和参数,例如WGS84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

这些坐标系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或者各地测绘局提供的坐标转换软件获取。

转换的具体步骤如下:
1.获取原始坐标数据:通过GPS测量或其他途径获取到的坐标数据,可以是WGS84坐标系或其他任何坐标系。

3.获取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利用坐标转换软件或相关参考资料,获取两个坐标系之间的参数,如平移参数、旋转参数等。

4.进行坐标转换:根据所获取到的转换参数,进行坐标转换计算。

具体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坐标转换软件或相关参考资料获取。

5.验证转换结果:转换后的坐标数据应该与参考数据基本一致。

可以通过对比其他已知坐标点的转换结果进行验证。

需要注意的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精度和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始数据的精度、坐标系转换参数的准确度等。

此外,为了方便进行坐标转换,可以使用专业的坐标转换软件,如ArcGIS、SuperMap等。

这些软件提供了相应的工具和函数,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进行坐标转换操作。

总之,进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需要先获取原始数据、确定原始坐标系,然后获取转换参数,并进行坐标转换计算,最后对转换结果进行验证。

使用专业的坐标转换软件可以提高转换的准确性和效率。

5480坐标系转2000坐标系方法

5480坐标系转2000坐标系方法

5480坐标系转2000坐标系方法
一、介绍
54、80坐标系是中国大陆原始坐标系,于1984年4月1日正式实施,是以中国大陆的北京的中央子午线作为参考线,以北京的西经115°27',北纬39°54'为零点,即0°,0°组成的地理坐标系统。

在当时,54、80
坐标系被用作国家标准的全国大地坐标系,是检索、定位、分区、测绘、
管理、绘制地图等工作的基本坐标系统。

由于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需要,2000坐标系于2002年8月1日正式实施,取代了54、80坐标系,成为
中国大陆现行的坐标系统。

二、54、80坐标系到2000坐标系的转换
(1)准备工作
在将54、80坐标系转换为2000坐标系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即准备数据源,并利用计算机及GIS工具分析转换过程中的精度误差。

(2)分析原始数据
分析原始数据的目的是计算出转换后的新系统相对于原始系统的大地
坐标变换系数。

在分析原始数据时,一般会使用采样法,在原始系统内采
样一些点,这些点的大地坐标同时存在在54、80坐标系以及2000坐标系中,然后采用数学方法确定变换系数,从而实现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3)54、80坐标系到2000坐标系的转换
54、80坐标系到2000坐标系的转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大地坐
标变换系数进行转换,另一种是利用GIS的运算工具实现自动转换。

54坐标转2000坐标系

54坐标转2000坐标系

54坐标转2000坐标系摘要:1.54 坐标系和2000 坐标系的概念2.坐标转换的必要性3.54 坐标转2000 坐标系的具体方法4.转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应用实例正文:一、54 坐标系和2000 坐标系的概念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坐标系是描述地理空间数据的基础。

54 坐标系,又称为北京坐标系,是我国常用的一种大地坐标系。

2000 坐标系,即WGS2000 坐标系,是一种全球通用的大地坐标系。

二、坐标转换的必要性由于54 坐标系是局部坐标系,其范围有限,而2000 坐标系是全球坐标系,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空间数据处理。

因此,在进行跨越54 坐标系范围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时,需要将54 坐标系的数据转换为2000 坐标系。

三、54 坐标转2000 坐标系的具体方法54 坐标转2000 坐标系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两种:1.基于椭球面的坐标转换此方法基于椭球面的几何关系,通过椭球面坐标和笛卡尔坐标的相互转换实现坐标系的转换。

具体步骤如下:(1)将54 坐标系的经纬度坐标(x, y)转换为椭球面坐标(u, v);(2)根据2000 坐标系的定义,计算椭球面坐标(u, v)对应的笛卡尔坐标(x", y");(3)计算2000 坐标系的Z 轴坐标。

2.基于地理坐标的坐标转换此方法通过地理坐标(经度,纬度)的转换实现坐标系的转换。

具体步骤如下:(1)将54 坐标系的经纬度坐标(x, y)转换为地理坐标(longitude, latitude);(2)根据2000 坐标系的定义,计算地理坐标(longitude, latitude)对应的2000 坐标系经纬度坐标(x", y");(3)将2000 坐标系的经纬度坐标(x", y")转换为笛卡尔坐标(x, y)。

四、转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54 坐标转2000 坐标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数据格式的一致性,确保输入数据和目标坐标系数据的格式一致;2.考虑地球曲率对坐标转换的影响,尤其是在高纬度地区;3.考虑地壳形变对坐标转换的影响,尤其是在板块交界处。

54,80坐标系,转2000坐标系方法

54,80坐标系,转2000坐标系方法

54,80坐标系,转2000坐标系方法(原创版2篇)目录(篇1)1.背景介绍2.54,80 坐标系与 2000 坐标系的区别3.转换方法及步骤4.总结正文(篇1)1.背景介绍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领域,坐标系是描述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位置的重要参数。

常用的坐标系有 54,80 坐标系和 2000 坐标系。

54,80 坐标系,即 1954 年北京坐标系,是我国常用的大地坐标系,其基于克拉索夫斯基(Krasovsky)投影。

2000 坐标系,即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全球范围内通用的大地坐标系,其基于布尔曼(Burmistrz)投影。

这两种坐标系在应用范围和精度上存在差异,因此有时需要将 54,80 坐标系转换为 2000 坐标系。

2.54,80 坐标系与 2000 坐标系的区别54,80 坐标系和 2000 坐标系的主要区别在于:(1)应用范围:54,80 坐标系主要适用于我国境内,而 2000 坐标系是全球范围内通用的大地坐标系。

(2)投影方式:54,80 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投影,2000 坐标系采用布尔曼投影。

这两种投影方式在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上有所差异。

(3)坐标表示:54,80 坐标系中,坐标表示为(x,y),而 2000 坐标系中,坐标表示为(x,y,z)。

3.转换方法及步骤将 54,80 坐标系转换为 2000 坐标系,主要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定义转换参数:根据克拉索夫斯基投影和布尔曼投影的公式,定义转换所需的参数,包括:横轴纵向偏移量(Δλ),横轴横向偏移量(Δλ"),纵轴偏移量(Δη),横轴纵向缩放因子(K),纵轴缩放因子(M),横轴横向缩放因子(K")等。

(2)进行坐标转换:根据公式,将 54,80 坐标系中的坐标(x,y)转换为 2000 坐标系中的坐标(x,y,z)。

(3)计算转换后的坐标:将转换后的坐标(x,y,z)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满足 2000 坐标系的坐标范围要求。

地方坐标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转换方法

地方坐标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转换方法

浅谈地方坐标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转换方法摘要: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作为我国测绘生产和gis系统建设新的坐标系。

但我国目前用以测图及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其他用途的大地控制点一般又都是基于北京54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

如何将这些控制点统一到2000国家坐标系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探讨了我国原有地方坐标系与cgcs2000坐标系的定义差别以及相互转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cgcs2000; 转换参数;七参数转换模型1、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gps技术和新的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原有的北京54、西安80坐标系都不是基于以地球质量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统,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以及我国建设地理空间信息框架等各个行业的需求。

2、2000国家坐标系简介以地球质量中心为原点的地心大地坐标系,是当今空间时代全球通用的基本大地坐标系。

以空间技术为基础的地心大地坐标系,是我国新一代大地坐标系的适宜选择。

地心大地坐标系可以满足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天文、导航和航天应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广泛需求。

2.1采用地心坐标系的优点采用地心坐标系有助于利用空间测量技术,有利于充分享用空间技术的成果;②使用地心坐标系有助于促进航天技术与武器应用的发展;③采用地心坐标系有助于推动大地测量以至整个测绘科技的发展;④采用地心坐标系有利于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及地球动力学、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的研究;⑤使用地心坐标系有助于推动卫星导航产业,进而推动陆地、海洋和空中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⑥使用地心坐标系,有利于统一世界大地基准,进而有利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及国际竞争,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cgcs 2000是一种协议地球坐标系。

在国家测绘局发布的“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有完整的定义。

54坐标转2000坐标系 -回复

54坐标转2000坐标系 -回复

54坐标转2000坐标系-回复如何将54坐标转换为2000坐标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54坐标和2000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54坐标是指中国使用的54年坐标系统,它是以1954年北京地球物理大会大地测量委员会的结果为基础建立的坐标系。

而2000坐标系是指以2000年到2005年为基准建立的坐标系,用于全球位置系统(GPS)以及一些现代地理信息系统(GIS)中。

现在,让我们一步一步来回答如何将54坐标转换为2000坐标系。

第一步:了解54坐标和2000坐标系的参数差异54坐标和2000坐标系采用了不同的椭球和大地水准面参数,导致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54坐标和2000坐标系的大地水准面参数,如椭球长半轴、扁率等等。

第二步:确定54坐标的起算点54坐标的起算点是建立该坐标系时所选择的一个参考点。

通常情况下,这个起算点就是北京的中央纬度和经度,也称为54坐标的原点。

第三步:计算相对向量和缩放因子利用基准点和坐标差值可以计算出相对向量,即基准点和目标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差异。

同时,缩放因子是指由于地球椭球体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带来的比例变化。

第四步:利用相对向量和缩放因子进行转换利用相对向量和缩放因子,我们可以将54坐标转换为2000坐标系。

这个转换过程基本上是一种数学上的计算过程,可以通过公式进行实现。

第五步:验证转换结果完成转换后,我们需要对转换结果进行验证。

可以通过将转换后的2000坐标转换回54坐标,然后与原始坐标进行比较,以确认转换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54坐标和2000坐标系是两个不同的坐标系统,它们在参数设置上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进行坐标转换时,需要遵循严格的计算方法,并且要对转换结果进行验证,以确保转换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将54坐标转换为2000坐标系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了解两个坐标系统的参数差异、确定起算点、计算相对向量和缩放因子、利用相对向量和缩放因子进行转换,并对转换结果进行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54坐标系向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的转换
摘要:2000国家坐标系统提高了测量的绝对精度,并且可以快速获取精确的三维地心坐标,能够提供高精度、地心、实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自此以后的测量成果要求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本文就北京54坐标系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原理和转换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1引言大地坐标系是地球空间框架的重要基础,是表征地球空间实体位置的三维参考基准,科学地定义和采用国家大地坐标系将会对航空航天、对地观测、导航定位、地震监测、地球物理勘探、地学研究等许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建立大地坐标框架,是测量科技的精华,与空间导航乃至与经济、社会和军事活动均有密切关系,它是适应一定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和发展水平的历史产物。

过去受科技水平的限制,人们不得不使用经典大地测量技术建立局部大地坐标系,它的基本特点是非地心的、二维使用的。

采用地心坐标系,即以地球质量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统,是国际测量界的总趋势,世界上许多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多年前就开始采用地心坐标系,如美国、加拿大、欧洲、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

我国也于2008年7月开始启用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北京54系我国北京54坐标系是采用前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长轴6378245ra,短轴635686m,扁率1/298.3),并与
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进行联测,通过计算建立了我国大地坐标系,定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

其坐标的原点不在北京,而是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

3国家2000坐标系(CGCS2000)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8年7月1日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000国家坐标系统提高了测量的绝对精度,并且可以快速获取精确的三维地心坐标,能够提供高精度、地心、实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为各项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基础性保障;更好地阐明地球空间物体的运动,满足各部门高精度定位的需求。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 rads-1 。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其定义与ITRS协议的定义一致,即坐标系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尺度为在引力相对论意义下的局部地球框架的尺度;定向的初始值由1984.0时BIH定向给定,而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长度单位为引力相对意义下局部
地球框架中的米。

CGCS2000的参考历元为2000.0。

CGCS2000所采用的参考椭球以a(赤道半径)、J2(动力形状因子)、GM(地心引力常数)和ω(地球自转角速度)等四个基本参数定义,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基本参数的定义。

目前CGCS2000的维持主要依靠连续运行GPS 参考站,它们是GPS2000的骨架,其坐标精度为毫米级,速度精度为±1mm/a。

CGCS2000框架由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点构成,共有约2600个三维大地控制点,其点位精度约为±3cm。

而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军事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实施完成的全国天文大地网与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联合平差形成的近5万点构成了CGCS2000Q框架的加密网点,三维点位误差约为±0.3m。

4转换方法通过以上可以看出这两种坐标系统的起算点不在一个椭球基准面上,这就涉及到两个椭球间的相互转换问题。

所谓坐标转换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转换参数的求解过程,目前的转换方法主要分为数学计算模型、格网内插模型。

⑴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

ΔLΔ[] B=-sinLNcosBρ"cosLNcosBρ" 0-sinBcosLMρ"-sinBcosLMρ"cosBM
ρ"ΔXΔYΔZ+[ ] 0εxεyεz+0-NM e2sinBcosBρ"m +00NMae2sinBcosBρ"(2-e2sin2B)1-f sinBc osBρ"Δa Δ[] f其中:ΔB,ΔL-同一点位在两个坐标系下的纬度差、经度差,
单位为弧度;Δa,Δf-椭球长半轴差(单位米)、扁率差(无量纲);ΔX,ΔY,ΔZ-平移参数,单位为米;εx,εy,εz-旋转参数,单位为弧度;m-尺度参数(无量纲)。

⑵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四参数模型属于两维坐标转换,对于三维坐标,需将坐标通过高斯投影变换得到平面坐标再计算转换参数。

平面直角坐标转换模型:x2y[]2=x0y[]0 +(1+m)cosa -sina[ ]sinacosa x1 y[] 2 其中:x0,y0为平移参数,α为旋转参数,m 为尺度参数。

x2,y2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平面直角坐标,x1,y1为原坐标系下平面直角坐标。

坐标单位为米。

⑶插值内插模型主要有多项式回归法(二次曲面)、高斯克里格加权法、加权反距离法、三角剖分法、临近点法、最小曲率内插法等等。

⑷模型参数计算,是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也就是计算重合点坐标改正量,利用两个坐标系间控制点的坐标改正量,采用适宜的方法计算一定间隔的格网结点上的坐标改正量内插其他任意点上的坐标改正量,从而实现不同坐标的变换,其优点在于可以很好地拟合由于大地网局部性系统误差(或形变)的影响产生的变形差,能达到局部细致拟合和全网连续的效果,且有较高的转换精度。

⑸插值内插模型整体转换法,其基本思路是:以各个转换点(格
网点)为中心,以适当的搜索半径搜索出计算该点的北京54坐标系向国家2000坐标系的坐标改正量,进而获得该点的国家2000坐标系坐标。

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

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⑹精度评估与检核。

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相关内容。

选择部分重合点作为外部检核点,不参与转换参数计算,用转换参数计算这些点的转换坐标与已知坐标进行比较进行外部检核。

应选定至少6个均匀分布的重合点对坐标转换精度进行检核。

在甘肃省区域,经过分析后,各种插值方法的精度和点的密度程度有关,克里格和最小曲率内插法,在点的密集度高、点均匀时,内符合精度高,但是不能外推,点位稀疏时,内插严重失真。

二次多项式能够反映变换趋势,也可外推计算,在甘肃省采用多项式回归模型中的二次曲面模型。

5结语国务院批准自2008年7月1日启用我国的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同时要求用8-10年的时间,完成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向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的过度和转换。

过渡期结束,将停止提供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测绘成果,也就是北京54坐标系和西安80坐标系的成果。

因此在这8-10年中,矿区的北京54坐标系下成果都要转换成国家2000大地坐标下的成果,矿区
一般面积较小,因此可以采用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比较严密和准确的还是应该采用二维七参数模型。

为完成甘肃基础测绘数据转换而开发的软件GST-2000,能够完成北京1954、西安1980、WGS84、国家2000控制成果的相互转换,这将大大方便我省的数据转换工作。

利用Micromine地质建模技术建立的矿体、地表实体模型更加直观的反映矿床内各矿体立体空间形态及品位分布特征,利用建立的矿体模型可进行品位估值、矿床矿体储量计算,能够解决传统方法中复杂矿床内矿体之间互相交叉重叠、重复计算储量的问题,便捷的对矿床内不同边界品位区间的储量进行统计,实时掌控矿体储量动态变化情况,任意方位截取地质剖面、平面图及图件输出,能够进行工程空间定位,为采矿工程师进行采矿设计等提供很好的平台,最终服务于矿山整个生产过程,该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对矿山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数字化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促使我国地质矿产部门的矿产资源勘查、储量核实与管理工作迈向一个崭新的高科技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