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
新课改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新课改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班级:高二(或其他适合的年级)
教科书:《新课改高中化学教材》
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并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实验名称:观察氧气生成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观察气体生成的实验现象,了解氧气对试验火种的燃烧作用。
实验材料:
1. 锰酸钾(KMnO4)
2. 过氧化氢(H2O2)
3. 试管
4. 试管架
5. 火柴
实验步骤:
1.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锰酸钾固体。
2. 慢慢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注意观察反应情况。
3. 当观察到气泡产生时,迅速靠近试管口点燃一根火柴。
4. 观察观察试管口的火焰现象。
实验要点:
1. 反应方程式:2KMnO4 + 3H2O2 = 2MnO2 + 2KOH + 2H2O + O2
2. 实验中释放的氧气对火种有促使燃烧的作用,火焰会更加明亮和稳定。
3.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操作时需戴上手套和护目镜,避免试管爆炸等意外事件发生。
实验检测:
1. 使用反应前和反应后的试管重量,并计算氧气生成的重量。
2. 使用火焰观察火种燃烧的情况及明亮度。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生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反应过程,并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中要注重安全操作,防止意外发生,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论文(十六篇)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论文(十六篇)一、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导入新的教学课程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辅助,更是他们学习化学的一种精神动力。
化学实验多表现为有趣、神奇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这个特点,将一些小的化学实验作为一个课前导入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
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实验课堂引入一定要具有客观性和可观察性,让学生由现象出发,去探究本质。
这也就要求化学实验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教师一方面提问问题,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另一方面要将问题设置得有开放性,不能够随意抹杀每个学生的看法。
甚至可以给出学生多个假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向着更多方向去思考。
如果学生在理解实验主旨时出现偏差,教师要及时做出纠正。
因为课堂导入本来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果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话,那么就事与愿违了,甚至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二、利用化学实验,要注重实验的生活实际性在很多人看来高中化学实验有一层神秘的面纱,不敢让人靠近,别人也休想轻易地了解他。
这种表面现象让很多人对化学实验“又爱又惧”。
特别是对于正在学习化学知识的高中生,也许他们内心很想去尝试做化学实验,可是繁琐的步骤、复杂的实验原理、种类多样的实验药品都成为阻碍他们的因素。
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时,特别是一些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记忆化学知识的一些实验,一定要简单化、生活化,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去做这些小实验,那是最好不过的。
例如,在教学金属和非金属这一章节的时候,如果想要让学生对这两类物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可以拿生活中最常见的铁和石灰石等来和酸做实验,然后通过反应现象的不同,或者是辅助产物验证的方法来将产物和现象做比较,从对比中对这两个知识都能够加强记忆。
而且在做铁与酸反应的实验时,可能会因为铁锈的原因而出现不同的现象。
而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机会,让学生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各种性质。
高中化学创新化学教具教案

高中化学创新化学教具教案
主题:化学实验室中的创新化学教具
目标:通过使用创新的化学教具,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
实验内容:利用新型实验器材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材料:盐酸、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新型酸碱中和反应器具。
实验步骤:
1. 将适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
2. 使用新型酸碱中和反应器具将两种溶液缓慢混合,观察反应过程。
3. 用PH试纸测试混合溶液的PH值,并记录下来。
4. 分析实验结果,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要点:
1. 引导学生运用新型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3.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理解。
评估方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描述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
评分标准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总结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使用创新的化学教具进行更多的化学实验,提高对化学的探索和理解。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希望学生能够体会到创新化学教具的魅力,激发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简单化学创新实验教案

高中简单化学创新实验教案
实验学科:化学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制作简易家庭制氧机,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
实验材料:
1. 两根长玻璃管
2. 水
3. 三分之一硝酸溶液
4. 氢氧化钠固体
5. 水银
实验步骤:
1. 在一根长玻璃管中加入三分之一硝酸溶液,约占管的一半。
2. 在另一根长玻璃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并用水银封闭管口。
3. 将两根玻璃管连通,同时将含硝酸溶液的管放置于热水中,待气泡产生后用水封闭管口。
4. 将氧气收集到一个气体收集瓶中。
实验原理:
氢氧化钠和硝酸反应生成氧气:
2NaOH + HNO3 → 2H2O + NaNO3 + O2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玻璃管干燥,以免影响反应。
2. 氧气是易燃气体,请勿在明火附近操作。
思考与讨论:
1. 氧气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2. 氧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3. 如何根据不同气体的性质区分它们?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会了制作简易家庭制氧机,并了解了氧气的制备方法。
同时也加深了对氧气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新教材中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课题方案

《新教材中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课题方案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化学教育也逐渐趋于多元化和实践性。
作为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和内容在面对新的教育需求和学生特点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有必要对材中的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课题目标本课题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材中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研究,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分析材中高中化学实验的特点和不足,总结其改进与创新的方向和要点。
2. 设计适合材的高中化学实验实践课程,使其能够更好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3. 开发新的实验教学材料和设备,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践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其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课题内容与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材中高中化学实验的特点和不足,总结其改进与创新的方向和要点。
通过对材的研究和总结,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确定改进的方向和要点。
2. 设计适合材的高中化学实验实践课程。
根据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能够更好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 开发新的实验教学材料和设备。
通过研发新的实验教学材料和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实践科学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实践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实验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研究中将采用如下方法:1. 文献综述:对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文献综述,阐述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的理论基础和现状。
2. 实验教学观摩:观摩先进高中的实验教学过程,借鉴其实验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比分析现有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设计的改进与创新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设计的改进与创新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冲击下,对于现在的化学教师有诸多条条框框的要求,教师本人得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其中要求之一,化学实际上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论传统高中化学教材实验,一些实验操作危险或者是现象不明显,如何提高对实验改进和创新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作为教师,要是能够对传统的实验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让实验操作简便,现象便于观察,减少污染及对资源的浪费,就能更加贴近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与理念。
接下来,本人结合自己的积累,阐述自己的看法,讲述对一些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创新;新课程改革1.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应用策略1.1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老师演示操作实验,引起学生关注观察,思考以及记录实验现象。
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教师演示,将要学习的实验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再结合教师的讲解[11],得出此实验结论。
为了让学生有机会来动手操作实验,增强他们对实验内容的学习效果,这就尽可能让教师将一些简单的教师演示实验能够改为学生探究实验,给学生更多机遇学习与提升。
例如:钠与水的反应、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原电池原理等等。
1.2将教材验证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教科书中有许多验证性实验,传统的化学教师经常一步一步演示实验,最后的结果与书中的描述一致,也就是说,这个实验是成功的就结束了。
学生也是依据教师的操作,机械地记下实验现象或结论就好。
假设教师能将此种类型的实验进行合适的改进设计,若能以探究的方式呈现出来,会有出乎意料的成果,展现学生主人公的地位,起到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及改进创造能力。
2.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案例2.1氯化氢制取与性质检验实验改进2.1.1背景本人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还原了氯化氢制取与性质的实验,发现中学化学传统教材中演示实验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实验装置步骤多且操作繁琐,实验存在一定危险,容易造成产物氯化氢气体的泄露,污染环境,不利于人体的健康,不利于提高教师对化学的教学质量;实验中的现象不明显,学生不易仔细进行观察;(3)没有对氯化氢的性质进行检测,缺乏说服力,不够严谨。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课教案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课教案
实验名称:制备可食用的柠檬酸钠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柠檬酸和氢氧化钠在适当条件下反应生成柠檬酸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材料:
1. 柠檬酸粉末
2. 氢氧化钠固体
3. 蒸馏水
4. 试管、试剂瓶、比色皿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柠檬酸粉末,加入适量蒸馏水中,搅拌溶解,制备柠檬酸溶液。
2.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柠檬酸溶液中,观察产生的变化。
3. 将生成的沉淀放入试管中,加热至沉淀完全溶解并生成透明溶液。
4. 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5. 将滤液倒入比色皿中,用光谱仪测定其中柠檬酸钠的浓度。
实验要点:
1. 实验中需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氢氧化钠固体和化学品溶液。
2. 实验操作要细心,注意测量溶液的浓度并准确记录结果。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实验器材和工作台。
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柠檬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柠檬酸钠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溶液浓度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新课程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

新课程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新课程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新课程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2014-09-17化学论文新课程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新课程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文/余琳摘要: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是传统化学教学,还是新课标化学教学都需经过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验科学探究两个过程,然而它们的主体却有所不同,传统教学主体是老师教,学生学,实验则是演示实验,新课标教学则与之相反。
它使得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要求老师不仅要在处理实验课程时要紧扣实验课程标准,还要对自己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新课标实验教学的优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主要从高中化学实验创新的意义、影响因素以及改进其途径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创新一、高中化学实验创新的意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设计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却仅存于对概念、原理等方面的验证,老师通常是在讲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则在背实验、看实验,这样却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目的,然而新课标实验教学则是注重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样不仅为课堂增添了几分愉快的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想新课标实验教学是探究性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实验,认识到化学学习并不是枯燥的,了解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锻炼出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有助于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激发其创新思想。
3.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忽略了化学所伴有的探究性、发展性及团队合作性等功能,而新课标实验教学不仅注重探究性和发展性,更将学生间的团队合作发挥得淋漓尽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
发表时间:2011-05-23T10:15:31.140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1年5期供稿作者:王必翔[导读] 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还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
王必翔
【摘要】: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尽可能创造条件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空间。
【关键词】:实验教学自主探究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直接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自主实验传统的化学实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大多数是为验证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性质等提供证明或依据的实验,教师往往是在讲实验,学生则是在背实验,学生的实验活动也往往只是“照方抓药”,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目的,从而忽视了化学实验所蕴涵的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
新教材上、下两册共设计了 29 处活动与探究,这些探究性实验不仅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操作过程,而且更加侧重于探索和研究,这样的实验不是单纯地以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以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实验活动。
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
这是新教材实验内容编排上的特点之一。
新教材中共设计了 53 个实验,但并未指明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这给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过去,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实验也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部分实验进行精心分类,将现有教学素材进行重组,凡是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条件允许,均可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实验,比如,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和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等。
通过这样的改进让学生更直接地面对实验事实,更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往往学生亲自动手得出的结论,会比教师演示实验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还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
家庭小实验作为学生课外实验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方法。
这类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
教科书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实验,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实验,这类实验习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实验的步骤、用品、操作方法等,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有时在家里一时很难找到相应的实验用品,许多实验在家里很难开展,开放实验室无疑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探究舞台。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外活动,合理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完成上述实验内容提供条件。
四、结合实际,贴近生活开展一些必要的实验设计活动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那么结合教材和教学进度,选择结合实际,贴近生活的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开展一些实验设计活动,对体现化学的实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比如在讲溶液的PH时,让学生设计测定本地区土壤的酸碱性并提出土壤改良的方案、在讲碳酸钠时让学生探究腌制皮蛋的原料和原理、讲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时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确实能与与氢氧化钠反应并且验证反应产物等。
通过实验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其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获得了科学的方法,通过活动也可以强化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尽量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树立绿色化学观念、给学生更多的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种仪器操作简单,省试剂,省时间,但又能达到大型仪器的效果的实验活动的开展,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大大增强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增加了学生的实验参与程度。
新教材编排中特别体现绿色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并且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使用了微型仪器胶头滴管和点滴板,在其他实验中,我们也要尽量使用微型实验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比如探究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实验等。
结语:实施新课程过程,我们化学教师更应该学习新理念,呈现新姿态,探索新教法,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有全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M].2008 (河北省大名县铺上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