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浅谈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95-01【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经过适当的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能够消除心理障碍,很好的配合治疗。
术后的康复情况也很好,经随访3-24个月,患者康复后的生活状态也不错。
讨论: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还会对患者愈后的生活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病程进展缓慢等特点,在我国全部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居女性肿瘤第二位,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7-10%,。
外科手术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乳腺根治术;乳腺改良根治术;全乳切除;全乳切除合并淋巴结清扫等。
乳腺癌根治术对许多妇女来说都认为是女性气质的一大威胁,加之手术切除多,伤口创面大,使病人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治疗效果[1]。
所以只有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才能使病人积极配合手术,从而早日康复。
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针对疾病类型,施以个性化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的32周岁,最大的62周岁,平均年龄46周岁。
84例患者全部有过婚姻经历,其中2例离异,治疗期间出去单身状态。
1.2 方法1.2.1 手术方法84例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其中保乳手术治疗的为70例,单侧乳房切除治疗的10例,双侧乳房切除治疗的4例。
1.2.2 心理护理由于乳腺的外部性征对女性的气质,重要性非同一般,所以针对乳腺手术的患者心理护理一定要做到行之有效,尤其是涉及到乳房切除手术的患者。
乳腺癌的心理护理论文

黑龙江省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专升本毕业论文题目:学科:考号:考生姓名:指导老师:年月日目录1、中文摘要……………………………………………………………2、文献综述……………………………………………………………3、正文……………………………………………………………4、参考文献…………………………………………………………5、个人简历…………………………………………………………乳腺癌的心理护理【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术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里辅导,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患肢保护.化疗护理.及功能锻炼.出院重点指导定期复查和化疗及相关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乳腺癌术前术后心理护理【结果】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一定效果。
文献综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已成为危及女性生命的主要原因。
[1]目前手术仍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年来的报道显示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且死亡率高达5%[2]。
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确诊为乳腺癌后,手术治疗是一个重要环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当前临床上应用最普遍和最有效的乳腺癌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
在一些发达国家,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甚至超过了50%,国内调查也显示,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点由于乳腺癌治疗的复杂性、康复周期长、医疗费用昂贵、治疗后易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病人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
乳腺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时,将胸大、小肌,乳房一同切除[4],改变了以往形体的完整性,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丧失信心使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切口愈合迟[5]。
课题研究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临床医学论文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20xx年1月~20xx年12月期间本科共收治乳腺癌患者86例, 均为已婚;年龄36~74岁, 平均51.6岁。
患者文化程度:本、专科20例, 高中23例, 初中及以下43例。
86例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54例, 浸润性小叶癌13例, 导管内癌12例, 腺癌7例。
患者住院时间12~23 d, 平均15.6 d。
2 乳腺癌患者心理特点2. 1 否认、隐藏心理大多数患者在被确诊后虽然有明确的诊断结果, 仍有侥幸心理, 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 患者害怕同事、朋友知道, 害怕身体的功能减退以及内分泌紊乱, 担心手术后夫妻关系紧张。
2. 2 悲观、绝望心理患者担心术后化疗脱发, 手术后女性曲线美的破坏, 担心肿瘤切除不彻底, 疾病无法治愈, 对愈后产生恐惧, 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 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感。
2. 3 恐惧、焦虑心理在确定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时候, 担心手术过程中疼痛, 担心手术不成功以及手术以后出现并发症, 尤其是年轻女性因担心手术造成的生理缺陷, 而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3]。
3 心理护理措施3. 1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沟通, 让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 尽可能多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 加强心理疏导, 解除其思想顾虑, 让患者在心理上有足够的安全感, 增强患者家属的爱心及同情心, 对于具有强烈的否认心理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策略, 进行权威性的解释, 以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使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本病有正确的认知, 大致清楚手术的全过程以及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处置措施, 让患者充分认识到手术的意义, 以及手术的安全性, 多介绍手术治疗成功的案例,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尽可能的避免不良心理反应的产生, 使患者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乳腺癌心理护理论文

乳腺癌心理护理论文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占所有女性癌症的16%,由于预期寿命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乳腺癌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乳腺癌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乳腺癌病理学护理论文摘要:由于ER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这也就说明青年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疗效不如老年患者。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学;护理一、结果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观察组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其他生物学指标阳性率比较:观察组ER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间PR、HER-2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二、讨论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成为危害女性生命健康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
近年来,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虽然乳腺癌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其发病率却仍居高不下,我国虽属于乳腺癌低发区,但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较前有明显增长,且发病年龄有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Han等纳入16640例乳腺癌的研究显示,在<35岁的乳腺癌患者中,年龄每下降1岁,死亡风险增加5%。
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乳腺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主要是浸润性导管癌,占总数的69.35%,主要病理类型构成和所占比例与对照组相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分级方面,观察组组织学分级和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与对照组应的组织学分级有所差异,但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
国外报告青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6%;沈镇宙等报告233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35岁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69%,>35岁患者的转移率50%。
本组资料中,青年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62.90%,明显高于对照组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论文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护理论文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护理论文: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近年来,年轻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年轻乳腺癌患者面临着更多的身心困扰,其中之一就是病耻感。
本文将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建议。
一、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1. 病耻感的定义病耻感是指患者因患病而感到自卑、羞愧和尴尬的情绪体验,常伴随着对自身形象、能力和价值的质疑。
2. 病耻感的表现年轻乳腺癌患者常常因为乳房切除手术或化疗导致的身体变化而感到病耻。
她们可能对自己的外貌产生不满,害怕他人的评价和嘲笑。
此外,她们还可能感到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担心给亲人带来困扰。
二、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1.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对女性形象的标准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使得年轻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受到身体变化的打击,产生病耻感。
2. 家庭支持与教育水平年轻乳腺癌患者在家庭中得到的支持和教育水平,对她们的病耻感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病耻感,而教育水平的提高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3. 医疗环境与护理质量医疗环境和护理质量也是影响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医疗环境和护理质量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信息和支持,减轻她们的病耻感。
三、护理建议1. 提供心理支持护士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她们的困惑和焦虑。
通过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减轻病耻感。
2. 教育患者与家属护士可以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乳腺癌的相关知识,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
此外,护士还可以提供相关的社会资源,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
3. 改善医疗环境与护理质量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关注和照顾,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同时,护士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的现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支持与教育水平以及医疗环境与护理质量。
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措施研究论文

医护人员关怀与指导
总结词:专业关怀
详细描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指导是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 重要环节。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 关怀和指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制定康复计划,增强 患者的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措施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措施有效性评估方法
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尚未对心理护理的最佳干预 措施和实施时间进行系统评估。
对于不同年龄段、文化背景和疾病阶段的 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需求和效果可能 存在差异,但现有研究对此关注不足。
缺乏对心理护理长期效果的研究, 以及如何维持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的有效方法。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01
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心理护理干预 措施对乳腺癌患者的具体效果。
社会支持的影响
个人因素的影响
家庭、朋友和社会的支持与乳腺癌患者的心 理状态密切相关,缺乏支持和不良的社会关 系可能加重患者的心理问题。
患者的性格、应对方式、生活态度等个人因 素也会影响其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乳腺癌患者心理问题诊断与评估
观察和询问
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情绪 变化以及主动询问患者的方式, 初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02
应关注患者的个人需求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
研究应关注不同年龄段、文化背景和疾病阶段的乳腺癌患者,
03
以了解心理护理需求的差异。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不适 以及心理压力可能影响患者的睡 眠质量,导致睡眠障碍。
患者可能因疾病而产生社交障碍 ,回避社交活动,避免与他人交 流。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南京妇幼保健院王琴董琳关键词:乳腺癌心理问题心理护理摘要:乳腺癌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
严重威胁着女性病人的身心健康。
尤其是根治乳腺癌对女性意味着失去女性的第二性征, 形体的完整性和对称性遭到破坏, 导致术后生活质量下降, 影响其家庭和社会生活。
手术后化疗的毒副反应,往往又会造成病人生理和心理双重功能障碍。
本文结合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对乳腺癌病人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或消除她们的心理压力,增强治疗疾病信心,提高配合治疗的主动性,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乳腺科行乳腺癌根治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57例,均为女性;年龄21到85岁,平均53岁;住院时间12天到18天;均在术前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1.2消极心理分析焦虑、抑郁、自卑是乳腺癌病人最常见的情绪反应[2]。
1.确诊期:由于对恶性肿瘤的了解不足,从而对癌症布满惧怕,害怕死亡。
患者往往表现为孤独和焦虑,自卑、疼痛、担忧和失望四种类型。
[3]担心较长时间的治疗期、各种治疗手段的副作用、经济上的负担、因病影响工作生活等。
2.手术期:手术会引起严重心理应激反应。
国外学者道,手术引起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5%~60%。
手术的费用、效果、意外,术后出现局部疼痛、乳房缺失、肢体活动障碍,以及麻醉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适是造成此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3.放化疗期:放化疗会出现咳嗽、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和脱发等。
这些副作用成为此期影响患者心理的重要因素。
4.康复期: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乳腺癌患者开始从事各种活动、工作和交际。
研究发现7O %乳腺癌病人在术后康复过程中面临一系列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改变的问题,易产生负性情感,尤其是年轻女性担心第二性征的缺乏,减少女性吸引力。
乳腺癌护理相关论文范文怎么写

乳腺癌护理相关论文范文怎么写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因此要重视乳腺癌护理,以此来延长乳腺癌患者的寿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乳腺癌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乳腺癌护理论文范文篇一:《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摘要: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关键词: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乳腺癌是一种以多中心发生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乳房疾病。
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早期行手术治疗并配合化疗效果较好。
我院自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70例。
按患者的需求实施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良好,现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0例,年龄36---70岁,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0例,占28.6%;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30例,占42.8%;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20例,占28.6%。
患一侧乳腺癌的62例,占88.6%;患两侧乳腺癌的8例,占11.4%二、方法术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提供相关信息,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前常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
三、结果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护理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顾虑,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担心手术后外表改变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护士应多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心理,从语言、态度、行为上关心、疏导患者,告知患者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家属尤其是其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对心理素质好,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向其介绍乳腺癌相关知识包括治愈率、手术成功率和正常的生活方面信息,这对治疗乳腺癌患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术前准备(1)术前做心、肝、肺、肾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各种血象、血型、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和术前四项等相关检查,及时了解患者身体情况,为手术提供相关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探讨护理效果。
方法: 对123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黄铎香教授设计的《心理健康调查表》进行自测及临床观察分析。
结果:乳腺癌患者一般有焦虑、恐惧、依赖、自私、悲观失望、怀疑与否认、求知等7种心理变化。
结论: 只要对各类心理变化,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 心理分析;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3-0308-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2006年5月-2007年5月病理证实乳腺癌患者123例均为女性,年龄23-80岁。
正常人群组:长春居民及部分患者健康家属129例,年龄21-76岁,均为女性。
1.2 方法:调查表由护士统一发放,应用统一指导用语,由患者独立填写,调查答案当场收回,输入计算机。
用黄铎香教授设计的软件处理。
2 结果
乳腺癌患者与正常人组比较,健康、抑郁、焦虑、疑病、强迫、神经衰弱分p<0.01均有显著差异。
根据调查和临床观察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表现为:焦虑(120例97.5%),怀疑与否认(66例53.7%),恐惧(123例100%),依赖(52例42.2%),自私(9例
12.6%),悲观失望(72例58.5%),求知(123例100%)。
3 讨论
乳腺癌患者是一组特殊患者,从调查中发现,乳腺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而这些不良的心理会促进病情发展,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在护理上进行探讨影响患者的心理因素及护理对策,把患者的心理变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并对几种类型进行了相应的护理。
3.1 焦虑:本组97.5%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类型的焦虑心理。
3.1.1 对自己生命的担心。
在多数人的意识中,癌症意味着死亡,对这类患者护士应主动和患者交谈,鼓励患者表达自我感受,讲出内在的担心和焦虑。
[3]向患者解释乳腺癌并非不治之症,介绍同类病友认识,介绍已经治愈的病例,以减轻因疾病造成的压力,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患者可以向其介绍一些有关的医学书籍阅读,增强治疗的信心。
3.1.2 担心术后形体的改变。
由于手术引起的胸部外形改变,化疗引起的脱发、疲劳,导致患者烦躁焦虑。
可告知患者术后佩戴塑料泡沫乳罩或义乳或外科整形手术来恢复形体。
对化疗或放疗引起的脱发可戴假发或帽子等,并告知患者放化疗停止后可逐渐恢复,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3 对家庭经济的担心。
担心子女今后无人抚养,丈夫承担不起整个家庭重担,担心父母年老无人照顾等,表现为整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忧心忡忡,失眠等等。
对此类患者,我们应主动建
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和患者沟通,以消除其心理障碍。
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关心体贴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
3.1.4 担心术后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
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害怕术后生活不能自理,护士应向患者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3.2 怀疑与否认:根据本组调查有53.7%的人在突然得知自己被确诊为癌症,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或检查是否出错。
,这种行为实际上只是患者一种自发的保护心理,一经证明是事实时,有些人完全丧失自我控制而失去任何力量,很快死去,因此,医生和护士对待这类患者时必须十分慎重,关心、帮助患者。
耐心讲解,让他们慢慢地接受现实,同时与家属联系,家属的亲切关怀和照顾能给患者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持,及时帮助和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可以增强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护士应尽一切努力使病人接受现实。
3.3 恐惧:100%乳腺癌的患者都有恐惧心理。
应该在精神上给予支持与鼓励,通过多种方式接近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告诉她乳腺癌并不可怕,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是理想的,同时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要特别强调语言艺术,语言是心理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手段,是打开患者心扉的钥匙,使患者摆脱精神折磨。
:
3.4 大约有58.5%的患者都出现过悲观失望情绪,感到前途一片黑暗,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让患者把自己的情感倾诉出来,以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
指导患者选择最佳的方式重塑自我,恢复自信。
3.5 依赖:有42.2%的患者有依赖心理。
总是希望从医护和家属那里得到更多的同情、理解和温柔,希望获得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即使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愿自己做,希望别人帮助自己。
3.6 自私:12.6%的患者表现出自私心理。
患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提出许多无理要求,来宣泄心中的不平衡情绪。
对此类患者应理解患者的心理,尽量说服患者的家人和亲友要理解患者,照顾患者,为患者创造轻松愉快和环境,增强其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患者的焦虑、恐惧、依赖、怀疑与否定,自私、悲观失望,求知等心理变化,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更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君石,闻芝梅.食物、营养与癌症预防[m],第1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4:276-278
[2]黄铎香.心理健康调查表[j].大众心理学,1994,6(6):31-32
[3]胡爱书,刘思文.乳腺癌患者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