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田制与英国的传统农业_向荣

合集下载

圈地运动带动的产权私有制

圈地运动带动的产权私有制

圈地运动带动的产权私有制——英国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一、英国中世纪农业发展状况既圈地运动发展背景英国中世纪的土地制度是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运作的,一块土地可能是几个人不同的财产:农民、领主、国王。

实行分土制,产权残缺。

封建庄园时代的英国,其耕地以敞田制为主,实行租地共耕。

这种方式显然不适合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不利于鼓励个人的生产积极性。

而随着农业市场化趋向的加强,敞田制愈益成为技术革新的障碍。

近代以来(大约14-15世纪),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本身愿意将各自分散的条形地相互交换或购买过来,加以圈围,这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某种意义上的圈地。

随之出现大量富裕农民——乡绅、约曼。

他们大量置买田地,甚至富比王侯。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爆发的价格革命使得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额定地租的实际收入日益减少,所以贵族、庄园主们也开始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

许多贵族领主通过自己经营或高价出租而获得大量的收入。

但真正的受益者确实一部分富裕的农民。

他们经过一系列手段成了“没有圈地的圈地者”。

二、圈地运动的蓬勃发展,农业产权私有制逐步确立这些新兴地主以及那些善于经营地产的旧贵族,开始面向市场进行经营。

17世纪晚期出现了反映土地价值的地租rack renk,而随着市场交换的发展,人们迫切要求将分散的支离破碎的条田集中起来,打破敞田制下的共权,建立私权。

从16世纪早期到17世纪末通过协议性圈地运动完成了土地从共权到私权的确立,不过其中也包括一定的个人暴力因素。

而经过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大约在1750年,小农制消灭了。

18世纪的最后十年间,农民共同所有权的最后痕迹也消灭了”。

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对于农业的发展以至整个英国历史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它摧毁了敞田制,使英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为农业改良提供了必要条件。

与此同时农业革命应运而生。

三、农业革命下的技术革新推进英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产权私有制的确立为技术的投资创造了前提条件,开凿排水管道、种植漂浮水草都是随着共权的消失而逐步展开的。

英国土地制度变迁与土地流转

英国土地制度变迁与土地流转

英国土地制度变迁与土地流转英国是典型的土地私有制国家,虽然从法学理论上讲,英国所有土地都属于英王(国家)所有,但实际上英国90%的土地为私人所有,土地所有者对土地享有永久业权。

通过对英国土地制度变迁的了解,来分析英国土地流的条件以及英国土地流的影响。

一、英国土地制度变迁(一)初始阶段:11 世纪之前在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中,缺少明确的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规定。

在法律上,所有的土地都直接或间接地属于国王。

在诺曼征服时期,在英格兰形成了一种所有的公共财产属于国王,国王又不能作为一个私人而拥有财产的观念。

在 11 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国王立法的数量不多,例如,征服者威廉颁布的法律只有区区几项;亨利一世统治时期30年,也仅有几项法律保存下来。

基于当时的经济社会现实,英国早期的土地立法,内容单薄、体系不够健全。

(二)转折阶段:12世纪—16世纪土地权利从“国有”向私有的转化,表现为圈地农场采用改进农业的办法,对于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出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圈地之后土地地租提高,租地农场主与地主之间收入的一种再分配。

再是土地私有权的实现,亨利八世时期,为了让土地脱离封建王朝控制,采取没收、拍卖修道院地产的同时,也颁布了一系列条例,以禁止通过各种方式对土地权的变相支配。

最后地产流转雏形的出现,土地所有权变革在英国历史上也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都为地产权的流转创造了条件。

(三)兴盛阶段:17世纪—19世纪英国土地制度发展的兴盛阶段是17世纪至19 世纪,在此阶段,废除敞田制与确立土地私有产权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土地私有权在英国的法律确认主导了17世纪到19世纪英国土地制度的发展。

(四)稳定阶段:20世纪以来20世纪英国的土地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租佃式土地经营模式日渐萎缩,而自营农场发展迅速,土地集中化趋势也日益增强。

20世纪之后,英国土地制度的发展步入稳定阶段。

二、英国土地流转的条件(一)土地私有产权制度的逐步确立在英国土地制度转折阶段,土地权利从“国有”向私有的转化,这也是促进英国土地流转的因素。

英国转型时期的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

英国转型时期的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

英国转型时期的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作者:李明辉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8期摘要:英国作为西欧现代化过程中的领头羊,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农业随着土地产权的明晰和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形成逐渐走向现代化。

同时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产品剩余量的增加,也使得乡村工业得以产生和发展。

这些经济生产结构的重大变革,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旧有模式和传统的格局。

为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英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所谓英国的转型时期,即是英国从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一个转变。

那么传统农业是怎样被打破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呢?这就是笔者接着要讨论的问题。

一:笔者认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阶段里主要涉及:一方面是:土地产权的重大变化。

另一方面是: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一):土地产权的明晰“传统英国农民土地的封建土地保有制的‘占有权’与敞田制之下的共有产权,是一种混合土地产权。

”[1]通过互换条田,农民把原来分散在庄园各处的条田合并成一整块,自己对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相统一,消除了条田上的共有产权,明晰了条田的产权归属。

农民在互换条田的同时,通过圈占公地消除公地上的共有产权。

农民通过圈占公地,确立了自己对公地的占有,排斥了其他人对公地的使用,消除了公地上的共有产权,防止了“白搭车”。

正如英国学者瑟斯克所说,圈地消除了土地上的共有产权。

共有产权的消除打破了村庄共同体的统一安排,农民获得了使用土地的自由,他们可以最终决定怎样使用土地,能够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耕种。

拥有自主经营权的农民获得了使用土地的自由,实际上,他们已经成为土地的主人。

于是,传统的混合土地产权被打破,一种明晰的土地产权形成。

(二):资本主義租地农场的形成随着“占有权”的强化以及共有产权的消除,土地产权的明晰使土地所有权与农场经营权完全分离,于是形成了一种新的经营方式。

领主把土地以契约租地形式租给农场主,农场主以一定期限承租土地。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第1章绪论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 拉采尔:(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

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纳:(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7.施吕特尔:(1872-19520德国地理学家,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8.白兰士:(1845-1918)法国地理学家,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9.麦金德:(1861-1947)英国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出了“大陆腹地说”。

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生态化和应用化趋向。

英国自由农民圈地

英国自由农民圈地

圈地运动的启示
土地利用改革
圈地运动启示我们,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可以带来生产力的提高 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社会公平与协调发展
圈地运动中存在着社会不公和暴力冲突,启示我们要在现代化进 程中关注社会公平和协调发展。
法律与制度保障
圈地运动中农民的权利和利益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以确保社 会稳定和发展。
圈地运动与现代社会
工人,为贵族和富裕农民的资本主义农业服务。
晚期阶段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城市化的发展,许多贵族和富裕农民开始将 圈占的土地出租给工业资本家和城市居民,这是圈地运动的晚期阶 段。
晚期阶段的特点
这个时期的圈地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对土地的需求, 而不是为了进行农业资本主义经营。
生活水平下降。
社会秩序动荡
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流民,增加 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引发
了一些暴力事件。
地主的贪婪
追求利益最大化
圈地运动使得地主能够集中土地,获得更大的经 济利益,他们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
对农民的剥削
圈地后,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加剧,农民的负担更 加沉重,生活更加艰难。
社会阶级矛盾
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加剧,社会阶级矛盾进一 步激化。
城市人口增加
农民进城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劳动 力,导致城市人口增加。
社会秩序混乱
圈地运动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增加 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圈地运动的争议
04
农民的反抗
失去土地
由于圈地,许多农民失去了他们 的土地和生计,导致社会不稳定
和不满情绪。
生产效率低下
圈地后,一些农民无法适应新的 生产方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冲突原因

学术梳理与史料研读--欧洲中世纪早期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学术梳理与史料研读--欧洲中世纪早期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法 , 认为该 敕 令并 非 严 格 意义 上 的 “ 敕令” , 述 了西方学 界“ 罗 马衰亡 ” 与“ 古代 晚期 ” 这两 种研究范式 , 考 察 了早期基 督教 史学 代表 人物
更像一份“ 敕答 ” 。复旦 大 学 夏 洞奇 副 教 授概 研究 员辨 析了有关英 国公地制度 的一些基本概

事件的复杂影 响。北京 大学李 隆国副教授考察 了有关矮子丕平 登基 为王 的各 种史料 , 提 出编 年史 中对这一事件 的描述本 身经 历 了一个不 断
发展和丰 富的过程 。他 借 此提 醒 , 研 读史 料必 须注意分析其文本 内容 、 产生年代 、 作者意 图以 及相关记载的可信度 。 再次, 与会学 者还 讨论 了中世纪 盛期 和 晚 期 的一些 问题 。 比如 , 中国社会 科学 院赵 文洪 念 。武汉 大学 向荣 教授对英格 兰中世纪 的敞田 制予 以重新 评价 , 强 调 了它 的经济效 率和对 英
体 系的需பைடு நூலகம் 。
走 向衰落 。中国人 民大学孟 广林 教授对英 国著 名 中世纪政治史家马克 ・ 阿莫诺 的一篇讲稿 作
了译介 。他们认 为 , 当时英 国 的政 治文 化 比政
本次会议体现 了国内中世纪史研究水 平 的 提高 。大多数会议论文都包含对史料 的直接研 读, 而且学者们越 来越 多地 开始 研读 希腊 文 和
参照过分抬高这一 历史 文件 的价值 。东北师范
大学朱君栈博 士围绕罗塔凌 吉亚 国王罗退尔二 世的离婚案 , 分析 了基督教 的婚姻 观念 、 罗 马教 皇的政治理想 以及 加洛林 王族 内部矛盾对这一
利性救助和基督 教社 会济 贫 的异 同 , 认 为这 体 现 了古典社会 向 中世 纪转变 的历史连续性 。复 旦大学康凯 博 士考察 了“ 西罗 马 帝 国灭 亡 ” 这

从早期圈地运动看英国的资本主义农业革命

从早期圈地运动看英国的资本主义农业革命

的贵族 、庄园主便改变了土地经营方式 。他
们进行大规模的圈地 ,开办牧场 ,从事养羊 业。
物价指数与羊毛及呢布平均出口指数表 ①
所有谷物 羊毛平均 羊毛与呢布平均 年 代
平均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 出口指数 (按数量)
1450 —1459 100
100
100
1460 —1460 —1479 95
随着非农人口的不断增长 ,对谷物的需 求也相应地有了增加 ,因此谷物价格提高 。 1640 —1649 年伦敦地区小麦的平均价格为每 公斤 319 先令 ,为 1450 —1459 年平均价格的 713 倍 。剑桥和牛津两地的价格也分别增长 了 618 倍和 812 倍 ⑥。粮价的上涨 ,刺激了贵 族和乡绅 ,他们利用地方议会通过圈地法案 , 进一步大量圈占公地和耕地 。这就是 18 世 纪开始的更为猛烈的圈地运动 。
121

1480 —1489 116
138
130
1490 —1499 99
117
128
1500 —1509 114
113
158
1510 —1519 117
145
168
1520 —1529 157
135
155
最初被圈占的土地是农民历来公用的森 林 、草地 、池沼等 ,后来扩及到农民的耕地 。 1485 —1517 年 ,英国 23 个郡中共圈地 40990 公顷 ( 相当于 101290 英亩) , 其中可耕地占 1312 % ,转化为牧场的各种土地占 5612 % ,本 来就是牧场而加以圈围的占 3016 %。16 世 纪末 ,被圈占的土地已有 275183 公顷 (相当 于 68 万英亩) 。许多贵族和领主通过自己经 营或高价出租而获得了大量的收入 。但真正 的受益者并不是他们 ,而是一部分富裕的农 民 。在圈地过程中 ,许多自由持有农原有的 土地被圈占而仅得到质量较为低劣的土地 。 于是富农趁机将这部分土地买过来 ,扩大自 己的面积 。另外 ,许多公簿持有农和租契持 有农由于租期短而被领主收回了土地 ,这些 土地很多被转租到殷实的农户手中 。这样 , 富裕农民成了“没有圈地的圈地者”,他们将

明清桑争稻田、棉争粮田和西方圈地运动之比较.

明清桑争稻田、棉争粮田和西方圈地运动之比较.

明清桑争稻田、棉争粮田和西方圈地运动之比较4,农业进步与圈地的关系圈地发生以前,英国实行的是敞田制(open field system),敞田制是由一块一块的“长条地”组成的“公有地农业制度”。

在这种耕作制度下,土地被划分成小块条田彼此交错,每年依据作物的种类和农事时间强制划一耕种。

这是一种落后的土地管理及其利用的制度,正如十六世纪后半叶英国诗人托马斯·塔瑟所认为的那样,从这一长条地移往往那一长条地进行耕种,这种过时的耕作方法是浪费时间的,而且不可能产生出适量的粮食①。

而圈地运动把敞田和公田重做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事实也是如此,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农业改良几乎是同步的。

最初为了养羊而圈地,在圈地上播种新引进的饲料作物,用以养羊。

圈地和引种新作物具有相同的目的。

而新引进的作物也只能种植在圈地上,因为敞田制是不能随意更改作物的。

新作物的引进又导致了四圃轮作制的出现,而四圃轮作制最初出现是在诺福克,所以被称为诺福克农作制。

而诺福克又是圈地运动发生最早的地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圈地运动对于农作制度改变所取到的作用。

还应该指出,农业改良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经济问题。

在小农经济的情况下是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技术改良的。

而只有通过圈地所建立起来的大土地所有制,才能为为技术进步提供经济保障,因为农业改良只有应用大量的资本投入才能做到,这也就难怪英国的农业改良的首倡者主要是一些经营大地产的富裕的地主,如杰思罗·塔尔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圈地运动就没有这些人的存在,也就没有农业改良。

─────①克拉潘:《简明不列颠经济史》,第276-277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圈地运动还为改良农具提供了用武之地。

因为大型农业机械必须在广阔而又平坦的土地上才能正常运转,这就必须改造土地原有的自然属性(高低平直等),消除各种人为的障碍。

圈地运动前,欧洲普遍实行的是敞田制,土地被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一个的长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虽然中世纪英国的条 业环境中的表现 , 理想型的财 产 权 属 于 整 个 集 体 而 非 个 人 。
田已不像过去的份地那样定期重分 , 但是 ,“ 公有的原则及其平等化倾向依然是规制
③ ” 整个公社的有效力量 , 并强大 到 足 以 使 领 主 和 自 由 持 有 农 屈 从 于 它 的 习 惯 影 响 。
, 英国敞田分布可参 见 B r u c e M. S. C a m b e l l a n d K e n B a r t l e E n l a n d o n t h e E v e o p y g f

B l a c k D e a t h: A n A t l a s o L a L o r d s h i L a n d a n d W e a l t h, 1 3 0 0- 4 9,M a n c h e s t e r: t h e f y p, , M a n c h e s t e r U n i v e r s i t P r e s s 2 0 0 6, 6 8. . 5 5 - y p p
敞田制与英国的传统农业
向 荣
摘 要 : 敞田制是 1 8、1 9 世纪 以 前 英 国 很 多 地 区 曾 经 采 用 的 一 种 田 制 , 它 的 起源 、 性质和效率是国内外学者长期争论的问题 。 敞田制并非日耳曼农村公社土地 制度的历史遗存 , 也不是阻碍 中 世 纪 英 国 农 业 技 术 进 步 的 不 可 逾 越 的 障 碍 。 相 反 , 它是适应英国中世纪早期的经济环境出现的 , 并使英国传统农业保持了数世纪的繁 荣 。 随着英国商品经济和近代农业的发展 , 敞田制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 但它曾经 有过的合理性仍值得充分肯定 。 关键词 : 敞田制 英国 传统农业 ) 。 作者向荣 ,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武汉 4 3 0 0 7 2
② 敞 田 受 到 一 定 程 度 的 公 共 控 制, 史 家 通 常 又 称 定并管理 。 其中第二点最为 重 要 。
) 。 前者突出其外貌特征 , 后者侧重其性质和功能 。 之为 “ 公田 ”( c o mm o n f i e l d 敞田制是破解英国传统 农 业 的 关 键 , 一 直 受 到 西 方 学 界 的 重 视 。 从 一 开 始 , 研 究重点就集中在两个方面 : 一是所有权 , 二是敞田制与农业技术进步的关系 。1 9世
o a n T h i r s k, T h e C o mm o n F i e l d s, a s t a n d P r e s e n t, n o . 2 9, 1 9 6 4, 2 5. 3 ② J - "P p p. ·1 8 1·
中国社会科学 2 0 1 4 年第 1 期
和草地划分为条田 , 每个农 户 占 有 若 干 分 散 的 条 田 ; 第 二 , 在 收 获 后 和 休 耕 期 , 耕 地和草地要敞开用于公共放牧 ; 第三 , 有公 共 牧 场 和 荒 地 , 条 田 占 有 者 享 有 在 那 里 放牧以及拾柴火 、 泥炭等物的权利 ; 第四 , 上 述 活 动 由 庄 园 法 庭 或 村 民 会 议 统 一 规
·1 8 2·
敞田制与英国的传统农业
战 。 瑟斯克认为敞田制直到 1 2、1 3 世纪才出现 , 它是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之下集约使 用土地的结果 。 当时是英国人口增长的高 峰 期 , 由 于 分 割 继 承 和 开 垦 荒 地 , 产 生 了 大量碎化的条田 ; 与此同时 , 由于牧场锐减 , 条 田 的 持 有 者 为 了 维 持 混 合 农 业 中 的
⑦2 共有” 是指村共同体中的个人按份持有土地 , 并享有份地的产权和利益 。 谓 “ 0世
纪六七十年代 , 修正派 农 史 学 家 对 梅 因 -维 诺 格 拉 多 夫 -厄 恩 利 的 学 术 正 统 提 出 了 挑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J H e n r S u m n e r M a i n e, V i l l a e- C o mm u n i t i e s i n t h e E a s t a n d W e s t,L o n d o n o h n y g , M u r r a 1 8 7 6, 9 9. . 6 5 - y p p ,L :O V i n o r a d o f f, O u t l i n e s o H i s t o r i c a l J u r i s r u d e n c e,v o l . I o n d o n x f o r d P a u l g f p , , U n i v e r s i t P r e s s1 9 2 0 p . 3 2 1 3 4 3. - y p :C , V i n o r a d o f f, V i l l a i n a e i n E n l a n d,O x f o r d l a r e n d o n P r e s s 1 9 6 8, 2 3 7 P a u l - g p p. g g 2 3 8. , E r n l e( R o w l a n d E.P r o t h e r o) E n l i s h F a r m i n P a s t a n d P r e s e n t,L o n d o n: L o r d g g: , . 2 4 7 L o n m a n s 1 9 1 7, 2 4 8. - g p p L o r d E r n l e, E n l i s h F a r m i n P a s t a n d P r e s e n t, 1 4 9. p. g g: , 西方学者 关 于 1 I m a e s 9 世 纪 农 村 公 社 问 题 的 争 论, 可 参 见 C l i v e D e w e o f t h e y g :A , V i l l a e C o mm u n i t S t u d i n A n l o I n d i a n I d e o l o o d e r n A s i a n S t u d i e s, v o l . "M - g y y g g y , ; 6 1 9 7 2, . 2 9 1 3 2 8 J . W. B u r r o w, T h e V i l l a e C o mm u n i t n d t h e U s e s o f H i s t o r i n - p p g y a y , L a t e N i n e t e e n t h C e n t u r E n l a n d, i n N e i l M c K e n d r i c k, e d . H i s t o r i c a l P e r s e c t i v e s: - " y g p : S t u d i e s i n E n l i s h T h o u h t a n d S o c i e t i n H o n o u r o J. H. P l u m b, L o n d o n E u r o a p g g y, f , 1 9 7 4, 2 8 4. P u b l i c a t i o n s 2 5 5 - p p. ⑦ :C F r e d e r i c W i l l i a m M a i t l a n d,D o m e s d a B o o k a n d B e o n d, C a m b r i d e a m b r i d e g g y y , U n i v e r s i t P r e s s 1 9 8 7, 3 4 9. . 3 3 7 - y p p
英国农史研究的奠基人厄恩利 勋 爵 认 为 , 敞 田 制 是 落 后 的 , 不 利 于 提 高 农 业 劳 动 生
④ 因此 , 通过圈地将敞田 制 中 的 公 田 变 成 个 人 可 以 自 由 支 配 的 私 田 , 是 农 业 产率 。
技术进步和乡村经 济 发 展 的 必 要 前 提 ;1 8世纪特别是1 7 6 0 年 乔 治 三 世 继 位 后, 英
纪著名法学家梅因认为 , 人类社会或先或后地经历了从土地公有向私有转变的过程 ;
① 俄裔 敞田制的实质是土地公有 , 它 是 日 耳 曼 人 农 村 公 社 土 地 所 有 制 的 历 史 延 存 。
英国法律史专家保罗 · 维诺格拉 多 夫 指 出 , 敞 田 制 是 部 落 时 代 的 公 有 传 统 在 新 的 农
③ 卡尔 · 在分担歉收的风险 。 达尔曼认为条田分散是为了保证混合农业有效运行 。 J .
混合农业要求农民将休耕地和收 获 之 后 的 耕 地 敞 开 变 成 公 共 牧 场 , 以 提 高 土 地 资 源
④ 的利用率 ; 条田分散可以防止农户退出从而对整个制度造成破坏 。
⑤ 重大变化 ” 与议会圈地紧密相连 。 国农业技术的 “
1 9 世纪著名法律史专家 、 英国实证主义史学奠基人梅特兰很快对梅因 、 维诺 格
⑥ 他 认 为 在 英 国, 稳 定 的 农 业 与 农 民 对 农村公社起源 说 ” 提 出 了 质 疑 。 拉多夫的 “
土地的独自占有是相伴而生的 , 不 存 在 从 土 地 公 有 向 土 地 私 有 的 转 变 。 虽 然 日 耳 曼 — —彼 此 交 错 的 条 田 由 此 产 生,但 一 旦 分 割 完 毕, 条 入侵者以平等的方式分割 土 地 — 田就属于个人 , 村民会议无 权 进 行 再 分 配 。 随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 他 们 的 私 有 产 权 , 包 括可继承 、 可转让的权利 , 发 展 得 越 来 越 充 分 。 草 地 、 森 林 和 牧 场 也 并 非 公 有 , 它 们是耕地所有权的附属物 , 只有拥有耕地的农户才有权使用 。 在他来 , 梅因和维诺 )和 “ ) 概念 , 所 公有”( 共有 ” ( 格拉多夫混淆了 “ c o mm u n a l o w n e r s h i c o o w n e r s h i - p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