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期的饲养管理

犊牛期的饲养管理
犊牛期的饲养管理

犊牛期的饲养管理

犊牛是指出生到6月龄的牛。这个时期犊牛经历了从母体子宫环境到体外自然环境,由靠母乳生存到靠采食植物性为主的饲料生存,由反前到反的巨大生理环境的转变,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低,易患病。犊牛处于器官系统的发育时期,可塑性大,良好的培育条件可为其将来的高生产性能打下基础。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可造成生长发育受阻,影响终身的生产性能。

一、初生犊牛的饲养管理

(1)断脐。在擦净新生犊牛体躯上的黏液后,脐带往往会自然扯断。未扯断脐带的情况下,可在距犊牛腹部10~12厘米处,用消毒过的剪刀断脐带,然后挤出脐带中的黏液和血液并用碘酒充分消毒,以免发生脐炎。断脐后约一周左右脐带会干枯而脱落,若长时间脐带不干燥、出现炎症时应及时治疗。

(2)除去黏液。当犊牛出生后,应首先清除口腔内及鼻孔内的黏液,以免妨碍呼吸造成犊牛的窒息或死亡。如果犊牛已吸入黏液影响呼吸时,可握住犊牛的两后肢提起到立拍打其胸部使之吐尽黏液,恢复正常呼吸。当外界气温较低时,用干草涵括干抹布擦净犊牛体躯上的黏液,以免犊牛受凉;如果温度适宜,尽量让母牛添其犊牛体躯上的黏液。

(3)饲喂初乳,出生后30-60分钟喂初乳(1.0—1.5千克,1—3天初乳喂量每日6千克[2千克×3次],3—5天的初乳喂量每日7.5千克[2.5千克×3])次

(4)卫生及温湿度的控制。犊牛应在产房的产栏中出生,产栏的

面积至少应达到8.2米2,产栏内应垫以干草,保持环境的干燥。冬天在北方地区应注意防寒,保持产房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上。

(5)耳标。在犊牛出生后第三天,由技术人员对其体质健康测定进行选留,确定后应打上耳标(按习惯把耳标打到牛的一侧),此号为终身代号,并建立其系谱档案。

二、哺乳期犊牛饲养管理

(1)犊牛岛饲养。新生犊牛结束初乳期以后,从产房可转入度牛舍。现在多采用犊牛岛饲养或单栏饲喂一个月的犊牛,可以有效防止小牛互相吸吮奶头,避免形成不健康的习惯,防止传染病的转播,便于测量食物消耗量,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拥挤。犊牛岛一般长2米、宽1~1.2米、高1.4米,在后端1米处有遮阴板,里面铺有清洁的垫草。犊牛出生30天后可从犊牛岛转出,在犊牛舍内可按每群5~15头的定额进行群羊,每头犊牛约占1.8~2.5米2,同一群内的犊牛及体重尽可能一致。

(2)哺喂常乳。犊牛从出生后8日龄(或4日龄)开始喂常乳。一般常乳喂量为350~500千克。国内乳用母犊饲养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全期最高的哺乳量为500千克,110天断乳;另一种是全期喂乳200~350千克,犊牛料25~30克,45~60天断乳。多数生产场均采用后一种方案。

(3)犊牛去角。犊牛出生30天内应去角,去角的方法有苛性钠或苛性钾涂抹法和电烙铁烧法。

(4)剪除副乳头。奶牛乳房有四个正常的乳头,每一乳区一个,但有时有的牛在正常乳头的附近有小的副乳头,应将其除掉,其方法是用消毒剪刀将其剪掉,并涂以碘酊等消炎药消毒。适宜剪除时间在4~6周龄。

(5)编号、称重、记录。犊牛出生后应称体重,对犊牛进行编号,对其毛色、花片、外貌特征、出生日期、谱系等情况做详细记录,以便于管理和以后在育种工作中使用。

(6)预防疾病。犊牛哺乳期是牛发病率较高的时期,尤其是出生后的头几周。主要原因是犊牛抵抗力差。此期间的犊牛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入肺炎、消化道感染如腹泻、脐带炎等主要疾病。

(7)犊牛的卫生管理。每次用完哺乳用具,要及时清洗,定期消毒。喂奶完毕,擦干犊牛口、鼻周围残留乳汁,防止“添癖”。牛栏及牛床均要保持清洁、干燥,铺上垫草,勤打扫、勤更换垫草、勤消毒。舍内应有通风装臵,保持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冬暖夏凉。

三、断奶期犊牛饲养管理

犊牛早期断奶,不仅不会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全乳(商品乳),满足市场的需要,也大大降低了犊牛培育的成本。

(1)早期断奶的方法。要求犊牛基本健康,饲养管理要细,注意卫生。具体方法是犊牛出生后1小时内吃上初乳,第4~6天开始可喂全乳、酸乳或代乳料,犊牛多在6~8周龄断奶。采用早期断奶的犊牛,应尽早采食犊牛料,使其在断奶时能日采食0.75千克的犊牛料。

(2)断奶期的饲养管理。在具有良好的饲料条件和精细规范的饲养管理下,一般犊牛在6~8周龄,每天采食相当于其体重1%的犊牛料(0.75千克)时即可进行断奶,但对于体格较小或体弱的犊牛应适当延期断奶。犊牛断奶后进行小群饲养,将年龄和体重相近的牛分群,每群10~15头。

四、犊牛的疾病防治

(1)建立稳定的饲喂制度。犊牛饮用的鲜奶品质要好,凡母牛患有结核病、布鲁氏杆菌病、乳腺炎的,其奶都不能喂犊牛,也不能喂

变质的腐败奶。奶的温度应在35~38摄氏度,温度不能忽高忽低,奶量不能忽多忽少,要固定,以便犊牛消化正常;

(2)每日多次观察犊牛状态

①测体温。正常犊牛体温在37.5~39.5摄氏度。当犊牛体温升到40摄氏度为低烧,40~41摄氏度为中烧,41~42摄氏度为高烧。每天把体温记录下来,并绘制成体温曲线图,对发烧的犊牛应查明原因。

②测心跳、呼吸。初生犊牛心跳120~190次/分钟;哺乳犊牛心跳90一110次/分钟;育成犊牛心跳70~90次/分钟;正常呼吸次数18~30次/分钟。炎热夏天呼吸次数增加。

③观察粪便情况。犊牛每天排粪1~2次。粪呈黄褐色,吃草后变为黑色,凡拉水样便、黏液便、血便都是有病的表现。

④观察犊牛的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检查和处理。

(3)防治下痢和肺炎,这两种病是犊牛常见病

①下痢。病因有两个方面:

a.病原微生物引起细菌性下痢。如大肠杆菌病;病毒性下痢,如牛的病毒性肠炎,寄生虫病,如犊牛球虫病。

b.饲喂不当引起的营养性下痢。如饲喂冰冷的奶,饲喂变质的坏奶,饲槽不洁等。对下痢的犊牛首先减少全乳喂量,减少或停用代乳品、开食料,使消化道休息。此时可补充下列物质: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镁,这几种成分的比例按1:2:6:2进行配制,还可再加入少量葡萄糖、维生素。犊牛每天20克,分两次喂服,每次用水1000毫升调和饮入。若病情较重,可用氯霉素粉10~2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同时配合乳酶生2克/头〃日,酵母5克/头〃日,也可用乳酸菌素片。

若腹泻严重的,必须进行补液,并配合抗菌素注射液进行静脉给药。

②肺炎。多由感冒转化而来,也可能原发于细菌性感染,如肺炎双球菌、链球菌性肺炎,应注意早期诊断及时采用抗菌素进行治疗。

通过以上论述,对犊牛的饲养管理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更好的发展犊牛的饲养管理,从而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

新生犊牛如何饲养管理

新生犊牛如何饲养管理 时间:2014年07月07日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新生犊牛的出生,对农户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如何对新生牛犊进行饲养,保证新生牛犊的健康成长,却不是每一个养牛户都清楚的事,但是初生牛犊的饲养方法和常见病的掌握,对农村养牛户来讲,却事关重大。它关系着犊牛的健康生长,也关系着农户的经济收入。 初生犊牛饲养方法 犊牛生后,它的吸奶量不大,第一次的喂奶量要考虑犊牛的体重,才能确定喂奶量的大小,一般以1公斤~2公斤为宜,在犊牛的成长中,要坚持每天称犊牛的体重,根据犊牛的体重,决定对犊牛的喂奶量,一般以犊牛重量的1/6喂给,每天要喂4次奶,奶的温度要适宜,可以控制在35℃~38℃之间,每次喂奶的时间要固定,控制在1小时,犊牛喂水不能饮冷水,要饮温开水,犊牛的哺乳期一般为3个月~4个月。初生犊牛从第7天开始,就要训练吃精料和优质干草,犊牛5日龄后,在喂完奶、料和干草后,要定量给犊牛饮水,还要让犊牛每日要外出运动1小时,并要逐步增加外出时间,一月后要增至2小时~3小时。犊牛出生后应单独饲养,单独饲养可以防止传染疾病的发生,也可以防止由于争食带来的伤害。要坚持每天定时刷拭犊牛的牛体2次,并要经常更换犊牛的褥草,保持犊牛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在犊牛的饲养中,一定要切忌拴系饲养和限制饲养。 对刚断奶至六月龄的犊牛,应使犊牛采食大量的粗饲料,并要补充一定数量的精饲料。应根据青粗饲料的品质,每天给犊牛喂混合料2公斤~3公斤,并要注意观察犊牛的饮食,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就要及时处理。在对乳牛的饲养中,应提倡早期断乳(生后2.5个月~3个月);早期喂植物性饲料,出生后一周就要开始喂给犊牛优质的干草,使犊牛自由采食,同时训练犊牛吃精料。初喂时,精料会涂抹犊牛的口鼻,要耐心教其舔食,三周后,料中加入胡萝卜丝,2月龄开始喂青贮,同时补充抗生素,增加犊牛抵抗力和消化 器官的锻炼。 初生犊牛几种常见的疾病介绍 初生牛犊虽然天然具有来自母牛的抗体,但是它毕竟还是牛犊,稍有不慎就会受到外来病菌的侵袭,导致疾病的发生,笔者将在这里给与介绍。 犊牛的脐炎 这是由于犊牛的脐带引起,新生的牛仔畜一定会有脐带残段,在正常条件下,一般约在生后3天~6天即可自行干燥脱落,如果在这个时间段,牛仔畜的脐带受到污染或尿液的浸渍,或接产时对脐带消毒不严,均可使新生的牛仔畜脐带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炎。 治疗方法:对新生的牛仔畜治疗初期,用青霉素80万国际单位~160万国际单位、0.25% ~0.5%普鲁卡10毫升~20毫升,在新生牛仔畜的脐孔周围封闭。5%碘酊涂擦脐部。新生牛仔畜的脐孔形成瘘管时,用消毒药液洗净其脓汁,涂碘酊醚或5%碘酊涂擦脐部。新生牛仔畜的脐孔形成萎管时,用消毒药液洗净其脓汁,涂碘仿醚或碘酊。有脓肿时,须切开排脓。如果新生牛仔畜的脐带发生坏疽时,必须切除脐带残段,除去坏死组织,再用消毒药液清洗后,涂碘仿醚或5%碘酊。应用抗生素,防止新生牛仔畜出现全身性感染。新生牛仔畜出生后,只要脐带不出血,就不必要结扎,这样更有利于促其迅速干燥和脱落。

夏季奶犊牛饲养管理要点

夏季奶犊牛饲养管理要点 新生犊牛组织器官尚未充分发育、免疫机能不全,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易受病菌侵袭,难以管理。特别是在炎热夏季,受热应激等因素的影响易患消化道、呼吸道等疾病,严重影响成年后的生产性能。炎热夏季尤其应重视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以提高犊牛成活率和保证其早期生长发育正常。 1 犊牛饲养管理常见误区 1.1 初乳饲喂不当。很多不重视犊牛初乳的饲喂,初生犊牛不能及时吃上初乳;缺乏合理的初乳饲喂计划,忽略初乳储存。另外,一些奶牛场为了减少浪费,常使用其他母牛初乳直接饲喂7日龄以上的犊牛,导致犊牛腹泻。 1.2 常乳喂量不足。15日龄后以为犊牛可以开始采食草料,便减少奶的喂量或在奶中掺水,增加饲草喂量,结果造成犊牛生长缓慢。喂掺水奶的犊牛皱胃容积增大,4个胃发育比例极不均衡,易形成吊肚牛。 1.3 喂奶时间和方式错误。有的牧场在交奶困难情况下,隔三岔五地给小牛喂牛奶,使本来刚刚建立起来的正常消化系统功能被破坏,引起乳糖不适应症而发生腹泻。另外,断断续续地喂奶很容易引起犊牛吸吮恶癖。 2 犊牛夏季饲养管理要点 1.1 初生犊尽早哺喂初乳。犊牛出生后及时清除口腔鼻孔内的粘液保证呼吸顺畅。最好在出生后15~30min内喂给初乳,第1次喂量

为1.5~2.0kg,温度不应低于35℃,以增加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等浓度,提高机体抵抗力。出生6~9小时喂给第二次初乳,在24h内最好饲喂初乳2次~3次,总共饲喂4~6kg,以便让犊牛获得足够的免疫力。第一天初乳可不定量,日喂4~5次,尽量让犊牛多吃。其后7天内,初乳的日喂量以犊牛体重的8%~10%为宜,初生犊阶段可纯喂其亲母牛的奶,不必对水,每日3~4次。每次哺喂初乳后1~3小时应饮温水一次。如果第一次初乳饲喂太晚或喂量不足,则犊牛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将大大减少,犊牛死亡率也会随之升高。对体弱的犊牛,初乳应采取少量多次饮喂方式。 1.2 做好消毒,单笼饲养。由于夏季炎热潮湿,细菌大量繁殖,可以用5%的碘酊对脐带进行充分消毒后立即转入笼子或犊牛岛单独饲喂,避免犊牛多了而引起交叉细菌感染。单笼或犊牛岛应该在犊牛入住之前火焰消毒或者火碱消毒。同时,可以补给犊牛一些复合维生素(A、D、E)制剂,也可用红外线照射;提高新生犊牛的抵抗力。 1.3 喂奶要做到四定。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温、定时,这样才能保证犊牛消化正常,防止发生消化道疾病。(1)定质:喂给犊牛的奶应是健康牛的奶,忌喂劣质或变质的牛奶,也不要喂患乳房炎牛的未处理鲜奶。(2) 定量:按犊牛的日龄确定喂奶量。在3~5天的初乳期过后,即可开始喂犊牛以常乳或混合初乳,日喂量为犊牛体重的10%左右,日喂2~3次。常乳也以其母乳为佳,可从10~15日龄开始,逐渐由其母乳改为混合乳或代乳品。哺乳量要随日龄增加逐渐减少(出生10天后,应训练犊牛吃精料),直至断乳。如哺

犊牛的饲养方式

犊牛的饲养方式 犊牛的饲养方式关于其他牛种的起源问题,凯勒(1909)曾认为印度瘤牛系由爪哇野牛驯化而来,但据近代对颅骨类型和角型的研究,以及对瘤牛与普通牛杂交能产生后代并育成新品种的分析,证明瘤牛也起源于原牛,其在南亚驯化的时间大致与普通牛相同或稍迟。中国古书记载的“牛”,即现代的瘤牛中国水牛的毛色、颅骨和角形等特征同印度野水牛极相似,故以前学者都认为中国水牛起源于印度的野生平角水牛──亚尼水牛(bubalus arne)。但近期对华北、东北、内蒙古以及四川等地更新世不同时期地层中发掘出的不下 7个水牛种的化石研究,可证明其中至少有1~2种后来进化而成为现代的家水牛。中国水牛起源于南方。这可能是由于更新世晚期亚洲北部受冰川侵袭,使原属热带性气候的黄河流域以北广大地区变得干寒,以致古代水牛等动物被迫向南方迁移的结果。中国牦牛系由野牦牛驯化而来。至今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高寒地区和藏北高原海拔4 000~5 000米高山峻岭之间,以及蒙古和苏联的西伯利亚东北部仍有野牦牛分布。 鲁西黄牛繁殖力较强,母牛一般8~10月龄即可配种怀胎,母牛如初配年龄1.5~2岁,终生可产犊7~10头,产仔率较高,公牛性成成熟略晚,一般两岁开始配种,可利用5~7年。 牛属中的 4个牛种可相互杂交,其中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瘤

牛×普通牛)公、母牛均有生殖能力;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牦牛×普通牛,野牛×普通牛)母牛能生殖,公牛则不育。水牛属中的水牛种相互间也可杂交产生后代,但与牛属中的任何牛种杂交均不能受孕。根据这些特性,通过种间杂交创造新品种或利用其,已受到育种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美国用婆罗门瘤牛与欧洲的肉牛进行杂交,育成了适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的婆罗福特、婆罗格斯、圣赫特鲁迪斯、肉牛王等肉牛品种。澳大利亚用辛地红及沙希华瘤牛与杂交,育成了耐热、抗蜱的澳大利亚乳用瘤牛。近年,美国还用美洲野牛(3/8)与海福特牛(1/4)和(3/8)进行三品种杂交,经过上千次杂交试验,终于克服了杂种公牛不育的障碍,育成了增重快、耐粗饲、产肉多、肉质好、饲养成本低的肉牛新品种“比法罗”。加拿大用美洲野牛(1/2)与婆罗门牛(1/2)、夏洛来牛(1/4)、(1/16)、海福特牛 (1/16)进行多品种杂交,产生的种间杂种“卡特罗”生产性能与“比法罗”相似,对寒冷多雪的气候尤具有良好的适应力,且能利用、灌木等植物。中国和苏联用普通牛与牦牛杂交,其种间杂种一代犏牛,不仅体型增大,役力更强,而且产奶性能也大大提高。但公犏牛的不育问题迄今尚未得到解决。 犊牛的饲养注意事项一怕窒息:在出现难产时,犊牛在母体中因粘液和羊水的长时间堵塞而出现窒息病状。窒息程度轻时,呼吸微弱而急促,时间稍长,可发现粘膜发绀,舌垂口外,口、鼻内充满羊水和粘液,心跳和脉搏快而弱,仅角膜存在反射。犊牛发生窒息时,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将犊牛头部放低,后躯抬高,由一人握住两前肢,前后来回拉动,交替扩展和压迫胸腔,

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犊牛的培育工作是养牛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以保证犊牛的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 犊牛的接生:母牛分娩时,应先检查胎位是否正常,遇到难产及时助产。胎位正常时尽量让其自由产出,不强行拖拉。犊牛出生后应立即清除口鼻黏液,尽快使小牛呼吸,并轻压肺部,以防粘液进入气管。接着,将犊牛的脐带在距离腹部10厘米处剪断,用5%的碘酒浸泡1分钟—2分钟,进行消毒。犊牛身上其他部位的胎液最好让母牛舔干净。 尽快喂上初乳:初乳对增强犊牛抗病力起关键作用。一般做到在产后1小时—2小时内犊牛能够饮到占体重6%的初乳。第二次饲喂应在出生后6小时—9小时,每天即挤即喂,保证奶温。变凉的初乳可用水浴热水加热,明火能破坏其营养成分。 合理饲喂犊牛:1、定质喂给犊牛的奶必须是健康牛的奶,忌喂劣质或变质的牛奶,也不要喂患乳房炎牛的奶。2、定量按体重的8%—10%确定,哺乳期为2个月时,前7天5公斤,8天—20天6公斤,31天—40天5公斤,41天—50天4.5公斤,51天—60天3.7公斤,全期喂奶300公斤。 3、定时要固定喂奶时间,严格掌握,不可过早过晚。 4、定温指饲喂乳汁的温度,一般夏天掌握34℃—36℃;冬天36℃—38℃。 饲料的饲喂:从出生后1周开始,在犊牛栏的草架上添入优质干草,任其自由咀嚼,练习采食。出生10天后,可训练犊牛吃精料。开始时可将精料涂抹在犊牛的口角、鼻或在奶桶内放入10克—20克(1两=50克),任其自由舔食。数日后可增加至80克—100克。1月龄时喂料250克—300克,2月龄时喂500克左右。精料采食的训练是能否实现早期断奶的关键,犊牛喂料要注意料量适当。在犊牛出生1周后,可以诱导其饮水。最初可先在水中加少量乳液,以引诱其饮喝。10天以内给36℃—37℃温开水,10天以后给以常温水,但水温一般不能低于15℃。 断奶技术:犊牛的哺乳期一般为两个月,日喂奶3次。生长良好的犊牛可在40天时改为日喂两次,喂奶4公斤—4.5公斤,50天时改为日喂一次,喂奶3公斤—3.5公斤。犊牛在任何时期断奶,最初几天体重都会下降,属正常现象。小牛断奶后10天应仍放在单独的畜笼内,直到小牛没有吃奶要求为止。

犊牛及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犊牛及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犊牛的饲养管理 (一)犊牛的消化生理特点 出生后头三周的犊牛,瘤胃、网胃和瓣胃均未发育完全。这个时期犊牛的瘤胃虽然也是一个较大的胃室,但是它没有任何消化功能。犊牛在吮奶时,体内产生一种自然的神经反射作用,使前胃的食管沟卷合,形成管状结构,避免牛奶流入瘤胃,使牛奶经过食管沟直接进入瓣胃以后进行消化。犊牛3周龄时开始尝试咀嚼干草、谷物和青贮饲料,瘤胃内的微生物体系开始形成,内壁的乳头状突起逐渐发育,瘤胃和网胃开始增大。由于微生物对饲料的发酵作用,促进瘤胃发育。随着瘤胃的发育,犊牛对非奶饲料,包括对各种粗饲料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强,才能和成年牛一样具有反刍动物的消化功能。所以,犊牛出生后头3周,其主要消化功能是由皱胃(其功能相当于单胃动物的胃)行使,这时还不能把犊牛看成反刍家畜。在此阶段,犊牛的饲养与猪等单胃动物十分相似。 犊牛的皱胃占胃总容量的70%(成年牛皱胃只占胃总容量的8%)。犊牛在以瘤胃为主要消化器官之前,尚不具备以胃蛋白酶进行消化的能力。所以,在犊牛出生后头几周,需要以牛奶制品为日粮。牛奶进入皱胃时,由皱胃分泌的凝乳酶对牛奶进行消化。但随着犊牛的长大,凝乳酶活力逐步被胃蛋白酶所替代,大约在3周龄时,犊牛开始有效

地消化非乳蛋白质,如谷类蛋白质和菜籽粕等。而在新生犊牛肠道里,存在有乳糖酶,所以,新生犊牛能够很好地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而这些乳糖酶的活力却随着犊牛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新生犊牛消化系统里缺少麦芽糖酶,大约到7周龄时,麦芽糖酶的活性才逐渐显现出来。同样,初生犊牛几乎或者完全没有蔗糖酶,以后也提高得非常慢,因此,牛的消化系统从来不具备大量利用蔗糖的能力。初生犊牛的胰脂肪酶活力也很低,但随着日龄的增加而迅速增加起来,8日龄时其胰脂肪酶的活性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使犊牛能够很容易地利用全乳以及其他动、植物代用品中的脂肪。另外,犊牛也同样分泌唾液脂肪酶,这种酶对乳脂的消化有益,但唾液脂肪酶随着犊牛消耗粗饲料量的增加而有所减少。 奶牛业一般用人工哺乳的方法,但在犊牛1.5-2月龄时,必须喂以富于动物性蛋白质的代乳品.或者喂以全乳,才有利于犊牛的生长。至少要在3月龄之后,才能用植物性蛋白质全部代替牛奶。为促进瘤胃的发育,早日适应植物性饲料,可在牛出生后数周内开始喂干草、青贮饲料和谷物,使瘤胃能尽早具有成年牛的瘤胃功能,消化植物性蛋白质,并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繁衍。 犊牛哺乳期生长速度快,但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较弱,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死亡。据统计,犊牛的总死亡头数中差不多有50%是在出生后10天内死亡的。犊牛经常发生腹泻、肺部感染,严重影响其生长。造成犊牛腹泻、肺部感染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营养非标准化以及管理上失误所致。

规模化奶牛场犊牛饲养管理要点

☆2019年第14期Consultant:养殖顾问 规模化奶牛场犊牛饲养管理要点 文I E欣楚康康(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奶牛中心) 随着奶牛养殖方式的加快转变,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已经成为奶牛养殖的中坚力量。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犊牛作为奶牛场后备力量,其早 期生长发育以及成活率会直接影响牧场生产性能的提升与养殖效益的增加。犊牛一般指出生后至6月龄的小牛,其饲养管理的正确与否,对奶牛成年体型、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规模化奶牛场的生产过程中,犊牛的饲养管理应当引起重视.成为牧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从新生、哺乳和断奶三个阶段对犊牛的饲养关键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给牧场如何加强犊牛饲养管理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一、新生犊牛饲养管理 1.初生护理。犊牛出生后,立即 与母牛分离,严禁母牛舔舐,由于犊 牛没有抵抗力,避免由于舔舐造成疾 病感染。接产人员戴干净手套去除犊 牛口鼻中黏液和异物,身上用干净毛 巾擦干或用暖风机吹干。 2.脐带消毒在犊牛脐带距腹部 6~8厘米处剪断.将其中黏液捋出, 并使用10%的碘酊完全浸泡消毒脐 带,连续消毒5~7天,至脐带完全变 干脱落。 3.称重记录犊牛擦干后进行称 重,荷斯坦犊牛体重大于28于克的健 康犊牛留用,畸形、弱犊淘汰处理。 打耳号牌并做好相关产犊记录。 4.初乳收集、饲喂与评价。初 乳中的乳脂、乳蛋白、矿物质、维生 素的含量都很高.可以给新生犊牛提 供营养,更重要的是含有大量的免疫 球蛋白(抗体),能够增强犊牛的免 疫力,是犊牛获得被动免疫重要途 径。初乳还含有较多的镁盐.具有轻 泻作用,可以促进胎粪排出。 产后2小时内收集健康初乳(血 乳、乳房炎乳、头胎牛初乳一般不 留用),并用糖度计、初乳折光仪 或是初乳比重计对出入质量进行检 测,检测合格方可留用,不合格的 初乳严禁饲喂初生牛犊。合格的初 乳灌装进初乳袋,记录好数量、日 期、检测值、母牛号等,进行巴氏 消毒后冷冻保存。 81

犊牛饲养

犊牛的饲养管理 其实犊牛的饲养应从母牛的怀孕后期就予以重视,若母牛怀孕后期若营养不足,则犊牛出生后体弱,不易饲养。 一、初生犊牛的护理: 1、清除口鼻腔粘液使呼吸道畅通。 2、用5-10%碘酒消毒(剪掉多余脐带,保留8-10公分)。 3、让母牛舔干或擦干身上的羊水(在冬季更重要),称重后放入经过消毒并铺上干净垫草的犊牛栏中。 4、作好标记及产犊记录。 二、哺喂初乳 犊牛出生后尽快让其吃上初乳,一般要求出生后0.5-1小时喂初乳,喂量为1.5升左右(或相当初生重的5%)。初生犊牛头3-5天最好喂其母乳,每天喂2 -3次,第一天喂3-4升,以后每天增加0.5升。初乳的喂量一般为体重的8-10%,喂奶的温度38℃左右,牧场应冷冻贮存部分优质初乳备用,冷冻初乳使用时最好用水浴加热,直接加热会使免疫球蛋白变性。 初乳的功能: 1、含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增强犊牛的免疫力。 2、提供营养(乳脂、乳蛋白、矿物质、维生素含量都很高)。 3、初乳粘稠,可保护肠道粘膜,防止细菌侵入。 4、初乳含有较多的镁盐,因此具有轻泻作用,促进胎粪排出。 刚出生的牛犊其抗体吸收率为20%,但出生几个小时后抗体吸收率急剧下降(小肠上皮细胞对抗体的通透性逐渐下降),出生24小时后小牛几乎无法吸收完整的抗体(肠封闭)。 初乳的质量: 初乳中的抗体浓度平均为6%(范围2-23%),浓稠的,黄色奶油状的初乳较好,稀薄并呈水样的初乳其抗体浓度可能较低。干乳期较短、早产、产犊前挤奶、产犊前初乳遗漏都会造成初乳中的抗体含量低,胎次高的母牛比头胎牛的初乳含抗体水平高。

初乳与常乳成分比较(%) 成分 第几次挤出的初乳 常奶1 2 3 4 5 总固体23.9 17.9 14.1 13.9 13.6 12.9 蛋白质14.0 8.4 5.1 4.2 4.1 3.2 酷蛋白 4.8 4.3 3.8 3.2 2.9 2.5 免疫球蛋白 6.0 4.2 2.4 0.2 0.1 0.09 脂肪 6.7 5.4 3.9 4.4 4.3 4.0 乳糖 2.7 3.9 4.4 4.6 4.7 4.9 矿物质 1.11 0.95 0.87 0.82 0.81 0.74 比重 1.056 1.040 1.035 1.033 1.033 1.032 三、常乳饲喂 刚出生时,小牛消化系统的功能与单胃动物相同,真胃是唯一发育完全和有消化功能的胃。几天大的小牛只能消化吸收液体食物。 1、哺乳方案:一般犊牛喂奶两个月,出生1-7天在保育栏饲养,喂奶(初乳或混合初乳),喂量从3升逐步增加到6升,8日龄~40日龄喂奶量保持6升,40日龄后可以每周减少2kg喂量,至60日断奶,哺乳量约300-340升。 哺乳方案 日龄喂奶量(1)日龄喂奶量(2)美国犊牛哺乳量 1 3.5 1 3.5 4升 2 4.0 2 4.0 4升 3 4.5 3 4.5 4升 4 5.0 4 5.0 4升 5 5.5 5 5.5 4升 6 6.0 6-20 6.0 4升 7-40 6.0 21-40 7.0 4升 41-45 5.0 41-45 6.0 4升 46-50 4.0 46-50 5.0 4升 51-55 3.0 51-55 4.0 4升

犊牛的饲养管理控制技术及措施

犊牛的饲养管理控制技术及措施 犊牛的饲养管理是奶牛场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乎牧场未来的发展,犊牛品质直接影响成年奶牛的生产性能,如何正确的饲养培育,减少死亡率和发病率,确保犊牛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犊牛新生、哺乳、断奶三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培养目标、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犊牛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犊牛是指从出生到6月龄以内的小牛,一般分为新生、哺乳、断奶三个阶段。犊牛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各系统的组织器官发育不全,特别是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所以消化机能差,免疫力低。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尽早吃到足量初乳,提供适宜环境,提高犊牛成活率;适时饲喂犊牛开食料,促进瘤胃发育;实行早期断奶,降低饲养成本;在断奶后采用现代技术措施,培育合格的犊牛群[1]。 1 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 1.1 新生犊牛接产 分娩是一个连续的完整过程,不要过早过多地进行干预,避免胎儿和母体受到损伤。接产的目的在于对母畜和胎儿进行观察,母畜生产过程一般检查是在胎儿产出期,阵缩和努责共同发生,如果胎膜露出而不能及时产出,应注意胎儿的方向、位置和姿势是否正常,正生胎儿只要方向、位置和姿势正确,可让其自然分娩。若反常应及时矫正胎儿,并实施人工助产。人工助产要注意保护母畜产道及胎儿健康,根据母畜产道生理曲线和努责同步进行,用力适当。 初生犊牛口腔及鼻孔内黏液要及时清除,以免妨碍呼吸或窒息,必要时,可用消毒毛巾进行清理。正常时,母牛会立即舔干犊牛身上黏液,无需进行擦拭。新生犊牛脐带往往可以自然扯断,如未断,可在距犊牛腹部6—8cm处扯断脐带,断端用5%—10%碘酒充分消毒。给犊牛称重、剥去软蹄、母牛产犊记录、母犊编号、淘汰异性孪生等问题母犊。移入新生犊牛室,注意犊牛保温,使犊牛皮毛尽快干燥。0~3日龄犊牛抵御疾病能力差,应保持环境卫生[2]。 1.2 初乳的饲喂 犊牛初生时体内没有抗体,缺乏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这些物质必须从初乳中获得,优质初乳的免疫球蛋白、非抗体性免疫因子即营养性成分(蛋白、能量、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高,因此应该尽早让犊牛吃到足量的初乳,这是提高犊牛成活率的关键[3]。 1.2.1 饲喂时间 随着时间的延长,新生犊牛肠壁对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的吸收会逐渐产生屏蔽作用,故犊牛出生后应尽早哺食初乳,一般在出生后半小时至1小时饲喂第一次初乳,最晚不得超过2小时[4] 1.2.2 初乳喂量 刚出生的犊牛体重平均约为40kg(35~45kg),体高70~80cm。体内血液含量占体重10%左右。要想使犊牛获得足够的免疫力,犊牛血液中IgG的浓度必须达到15g/kg。则通过初乳必须吸收IgG 60g,若犊牛对初乳中IgG的吸收率为30%,所以至少需要从初乳提供IgG 200g,优质初乳中IgG的浓度为50g/kg,因此第一天饲喂初乳的量至少为4kg。 犊牛在初生1小时内完成第一次饲喂,第一次初乳喂量至少应达到2kg(日喂量的一半),出生6~9小时喂第二次,在24小时内最好饲喂初乳2~3次,总共饲喂4~6kg,以便让犊牛获得足够的免疫力。以后每天喂奶3次,每天4~6kg,全天喂奶量应控制在体重的10%左右。如果第一次初乳饲喂太晚或喂量不足,则犊牛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将大大减少,犊牛死亡率也会随之升高(图1)。

犊牛饲养管理工艺及要点

犊牛饲养管理工艺及要点 犊牛出生后,离开母体环境来到自然环境,对于犊牛自身来讲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生理变化,而且是一个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的经历,必须快速适应的一个过程。这些可以向四方力欧学习,他们所做的就是为奶牛创造最佳的生活环境,为不同阶段奶牛配备最营养合适的饲草料,为不同奶牛场制定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专属的生产管理流程方案。对于一个幼小、纤弱的小生命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我们养牛人的关心、呵护,为其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配制营养丰富的日粮套餐,利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以“爱牛如子”的情怀善待犊牛,关爱犊牛。使其健康成长,缩短后备培育期,降低培育成本,延长利用年限。 1.1专人值班 产房24小时必须保证专人值班(尤其产犊旺季),随时密切观察临产牛情况,为技术人员是否助产提供准确时间依据,保证新生犊牛及时喂上初乳。 1.2自然分娩 不要见露蹄儿就拽,恐怕喝羊水憋死。要待子宫颈口、骨盆完全开张后(羊水破后一个半小时)让其自然分娩,如此时生产困难可人工助产(大牛后躯、产科器械、手臂必须认真、细致消毒),避免对大牛、小牛造成伤害。胎位、胎势异常应早做处理。 1.3环境舒适 无论什么季节,犊牛出生后必须马上把身上、口中、鼻中粘液清理干净,控净羊水,断脐消毒,然后放到犊牛舍内消过毒、有干净垫草的犊牛栏中。寒冷季节犊牛栏要有取暖、保暖设施,防止感冒(最好在犊牛栏上方安装浴霸或可移动式电加热取暖器,温度低于10℃时开启取暖,预防感冒效果极佳)。7天后转入犊牛岛或小圈饲养。 2.1哺喂初乳 出生一小时内必须让犊牛吃上足够量的初乳,一般3.5—4升左右(可采取用胃管灌服,吃过足量初乳后千万不要急于驱赶运动,应让其静卧),6小时内再喂第二次(2升)。因新生犊牛自身缺乏免疫力,必须从初乳中获取充足的母源抗体(250—300克免疫球蛋白),而且出生8小时后免疫球蛋白的吸收率水平下降很快。 2.2初乳质量 哺喂犊牛的初乳不一定必须是母乳。假如母乳是血乳、乳房炎乳,这种乳肯定不能喂犊牛。或者母亲是头胎牛,因转群前在后备培育期由于体质好,没得过病,体内自然抗体种类就少。这样就需我们用冷冻保存的经产牛质量好的初乳(产下公犊和哺喂母犊剩下的初乳,IgG(免疫球蛋白)达到70克/升左右,灌入1—2升容器或塑料袋中封好,贴上日期及母牛号后冷冻保存),解冻后哺喂新生犊牛(用水浴解冻,水温不能超过50℃,以免IgG遭到破坏),以此使犊牛获取更多的外源性抗体来增强自身抵抗力,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袭。 2.3喂奶“四定”。可以减少应激,减少人为可随意性,保护已形成的条件反射。

犊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的饲养管理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犊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死亡率和发病率高的直接原因是营养缺乏和管理不善。因此,加强哺乳期犊牛的管理,供应合理的营养,则是保证犊牛健康的关键。犊牛的饲养管理是围绕预防疾病、促进前胃发育和尽量增加日增重三大目标来进行的。 一、出生牛犊应过好三关 1.初乳关 犊牛出生后,因其自身的免疫系统没有完全建立,要靠吃初乳获得免疫球蛋白,初乳里面还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但小牛肠道吸收免疫球蛋白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24小时之后,免疫球蛋白几乎不被小牛肠道吸收。因此小牛出生后应尽快喂初乳,1小时之内应让小牛吃到1~2升初乳;6小时和12小时后分别增加2升初乳。 应注意的是:虽然小牛吸收免疫球蛋白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24小时后还应饲喂初乳,因24小时候,虽然免疫球蛋白不被肠道吸收,但能保护肠道不被细菌和病毒的侵袭。 小牛饲喂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日增重,如果饲喂不当,小牛出生后的体重不但不增加反而会下降。为了保证日增重,2周内每天的牛奶喂量应占体重的10%.出生体重小于

32公斤,建议第6周断奶。出生体重40公斤,建议第四周断奶。出生体重大于42公斤的,建议第五周断奶。 2.开食关 7~10天开始,引诱小牛才是开食料。具体的办法是用手抓一下开食料,让小牛采食或在奶里放一些开食料,等喝完奶后,小牛会自动采食开食料开食料是用各种饲料混合而成、营养全面的颗粒状饲料,粗蛋白的含量应达到20%。 饲喂开食料的目的是刺激犊牛瘤胃乳头的生长发育,为消化粗饲料、吸收营养做好准备。因此、开食料应尽早饲喂。饲喂开食料阶段,牛奶的喂量不超过体重的20% 自由饮水:从第三天开始,应提供小牛干净、新鲜的水。水对减少牛腹泻、增加开始饲喂量及提高犊牛日增重都有较大的影响。 干草饲喂建议: ①瘤胃功能的建立是饲喂粗糙的干草和开食料(精料)的结果,同时干草又是瘤胃微生物的接种源,因此应在7天左右训练犊牛采食优质的豆科牧草。 ②如果开食料粉的太细,达不到刺激瘤胃发育的目的,可在开食料中加一些干草。 ③干草可以单独饲喂,但应切成2.5厘米以上长度,还可以10%的比例与开食料混合饲喂。

犊牛期的饲养管理

犊牛期的饲养管理 犊牛是指出生到6月龄的牛。这个时期犊牛经历了从母体子宫环境到体外自然环境,由靠母乳生存到靠采食植物性为主的饲料生存,由反前到反的巨大生理环境的转变,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低,易患病。犊牛处于器官系统的发育时期,可塑性大,良好的培育条件可为其将来的高生产性能打下基础。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可造成生长发育受阻,影响终身的生产性能。 一、初生犊牛的饲养管理 (1)断脐。在擦净新生犊牛体躯上的黏液后,脐带往往会自然扯断。未扯断脐带的情况下,可在距犊牛腹部10~12厘米处,用消毒过的剪刀断脐带,然后挤出脐带中的黏液和血液并用碘酒充分消毒,以免发生脐炎。断脐后约一周左右脐带会干枯而脱落,若长时间脐带不干燥、出现炎症时应及时治疗。 (2)除去黏液。当犊牛出生后,应首先清除口腔内及鼻孔内的黏液,以免妨碍呼吸造成犊牛的窒息或死亡。如果犊牛已吸入黏液影响呼吸时,可握住犊牛的两后肢提起到立拍打其胸部使之吐尽黏液,恢复正常呼吸。当外界气温较低时,用干草涵括干抹布擦净犊牛体躯上的黏液,以免犊牛受凉;如果温度适宜,尽量让母牛添其犊牛体躯上的黏液。 (3)饲喂初乳,出生后30-60分钟喂初乳(1.0—1.5千克,1—3天初乳喂量每日6千克[2千克×3次],3—5天的初乳喂量每日7.5千克[2.5千克×3])次 (4)卫生及温湿度的控制。犊牛应在产房的产栏中出生,产栏的

面积至少应达到8.2米2,产栏内应垫以干草,保持环境的干燥。冬天在北方地区应注意防寒,保持产房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上。 (5)耳标。在犊牛出生后第三天,由技术人员对其体质健康测定进行选留,确定后应打上耳标(按习惯把耳标打到牛的一侧),此号为终身代号,并建立其系谱档案。 二、哺乳期犊牛饲养管理 (1)犊牛岛饲养。新生犊牛结束初乳期以后,从产房可转入度牛舍。现在多采用犊牛岛饲养或单栏饲喂一个月的犊牛,可以有效防止小牛互相吸吮奶头,避免形成不健康的习惯,防止传染病的转播,便于测量食物消耗量,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拥挤。犊牛岛一般长2米、宽1~1.2米、高1.4米,在后端1米处有遮阴板,里面铺有清洁的垫草。犊牛出生30天后可从犊牛岛转出,在犊牛舍内可按每群5~15头的定额进行群羊,每头犊牛约占1.8~2.5米2,同一群内的犊牛及体重尽可能一致。 (2)哺喂常乳。犊牛从出生后8日龄(或4日龄)开始喂常乳。一般常乳喂量为350~500千克。国内乳用母犊饲养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全期最高的哺乳量为500千克,110天断乳;另一种是全期喂乳200~350千克,犊牛料25~30克,45~60天断乳。多数生产场均采用后一种方案。 (3)犊牛去角。犊牛出生30天内应去角,去角的方法有苛性钠或苛性钾涂抹法和电烙铁烧法。 (4)剪除副乳头。奶牛乳房有四个正常的乳头,每一乳区一个,但有时有的牛在正常乳头的附近有小的副乳头,应将其除掉,其方法是用消毒剪刀将其剪掉,并涂以碘酊等消炎药消毒。适宜剪除时间在4~6周龄。

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了解犊牛的消化特点 1、瘤胃逐渐发育。初生犊牛瘤胃容积小,仅占总容积的30%。3周龄后,瘤胃逐渐发育,到6周龄后,前三胃容积占胃总容积的70%,而皱胃容积下降为30%。到12月龄时接近成年牛胃容积比例的水平。 2、消化机能逐渐完善。犊牛初生时缺乏分泌反射,直到吸吮初乳进入皱胃后,刺激胃壁后开始分泌消化液,才初具备消化机能,但此时尚不具备消化植物性饲料的能力,生后数周才具备了消化功能,并且逐渐完善。 二、犊牛的饲养

1、喂初乳。初乳的特殊作用。母牛产犊后7天内分泌的乳称为初乳。初乳营养丰富,容易被犊牛消化吸收,能满足犊牛代谢强度高、消化能力弱、生长发育快、需要营养物质多的需求,是犊牛不可代替的天然食物。 2、哺乳方法。哺喂初乳尽早为宜,因为初乳的成分是逐日变化的,某些成分含量在2~3天就急剧下降,犊牛能站立时即可喂给,即生后30~60分钟。 3、初乳的喂量。根据犊牛体重和健康状况来定,**次喂量可给 1~2kg,以后每日按犊牛体重的8%~10%喂给,哺喂初乳为1周,每日喂4次,以多次少量为宜,挤出的初乳应立即饲喂,其温度为35℃~38℃。 4、喂常乳。犊牛经1周初乳哺喂后,便转入常乳哺喂,常乳的营养成分95%以上可在皱胃被消化吸收,常乳能满足犊牛生长对蛋白质的需求,但常乳中能量、铁质和维生素C等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须由常乳向喂植物性饲料过渡,目前国内大部分乳用犊牛哺乳期为2~3 个月,喂乳量300~400kg,具体撑握:1月龄内以常乳为主要来源,每日喂量犊牛体重的8%~12%左右,2~3月龄为过渡阶段,喂乳量逐渐减少,饲喂草料量逐渐增加,即由喂乳逐渐转为喂植物性饲料。 犊牛生后1周后就开始训练吃干草,10天后训练吃干粉饲料,一般将麦麸、大麦、豆饼、玉米混合粉碎,再加少量鱼粉、盐,开始每日每头喂15~20g以后逐渐增加,到2月龄时每日每头可吃食500g,此期开始训练吃多汁饲料和青贮饲料,到4月龄时,犊牛消化机能迅速完善。

最新整理、养牛学(农业版)教案:7.1犊牛的饲养(农林类)养殖

第七章奶牛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犊牛的饲养 犊牛是指出生6个月以内的小牛,也有指断奶前的小牛,育成牛是指犊牛断奶后转入成牛群以前的牛也叫发育牛。 犊牛期出生到6月龄,育成期6-18月龄,青年期18-第一胎。 一、犊牛各阶段的饲养 1、新生期饲养 犊牛出生后3-5天内叫新生期。 出生后最出几天,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的不良环境抵抗力差,适应力差,消化道粘膜容易被细菌穿过,皮肤保护机能不强,得病,甚至死亡。 初乳的作用,能覆盖在胃肠壁上代替粘膜,阻止细菌侵入血中。初乳中有溶酶菌和抗体,能杀灭和抑制多种病菌活动。初乳营养丰富,干物质,脂肪,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都比常乳高。初乳中含有镁盐,有轻泄作用,能促进犊牛排出胎便。 不吃初乳容易因免疫力不足易发生肺炎和血便,1月龄增重仅2千克。 要早饲喂初乳,在出生30-50分钟内吃上初乳,喂量不应少于1千克。因为抗体在24小时后,吸收几乎停止。 初乳期犊牛可采用生后30-50分钟饲喂初乳 1.0-1.5千克 1-3天6千克(2乘3次) 3-5 天7千克(2.5乘3次) 2、哺乳期饲喂 传统的饲养方案,采用高奶量,每头犊牛哺乳期4-6个月,奶量800千克。 一般全期哺乳量200-250千克,哺乳期45-60天。 1-2日龄每天6千克 21-30日龄每天4千克

31-45日龄每天2千克 减少哺乳量和哺乳期,虽然头3个月体重增重较慢,但只要用心喂养,哺乳后期增重可以得到补偿,到配种育成牛体重体尺,都可达标。 初乳期后,开始喂常乳,最好喂犊牛的母乳。 从10-15天开始,可由常乳改为混合乳。两种牛奶,成分不同,必须逐渐改变(4-5),以免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一定要定时,定量和定温。 为了刺激犊牛提早采食精料,对初生1周以上的犊牛,每逢周日可停奶1天或停奶1次,但草料和饮水造常供应。 在哺乳期内每天都应供给犊牛新鲜清洁的饮水。最好用自动饮水机。 2断乳期饲养 犊牛长到3个月左右,即可断奶。犊牛期是从以哺乳为主,逐渐转到全部采食精料和饲草的过渡期。 断奶程序: (1)在断奶前半个月,要开始逐渐增加精,粗饲料喂量,减少牛奶喂量。喂奶次数由3改为2次,开始断奶时由2改为1次,然后隔日1次。到临断奶时还可喂掺水牛奶。先喂1:1掺水牛奶,再逐渐增加掺水量,最后几天全部由温开水代替牛奶。 (2)如断奶前断奶采食粗饲料能力差,可适当延长断奶期。 (3)要观察食欲变化。 (4)上半年出生的犊牛生长发育效果好,下半年出生的因受高,低温度影响,犊牛的发育不利,哺乳期可适当延长。

犊牛饲养管理及生产指标

犊牛饲养管理及生产指标 一、饲养管理 1、犊牛出生后立即清理口、鼻腔粘液,保证犊牛正常呼吸,发生窒息者及时做人工呼吸。 2、断脐带,为防止脐带感染,应在距犊牛腹部6-8厘米处剪断,结扎、并用5%碘酒浸沾消毒1分钟后给犊牛编号、称重、记录。 3、吃足初乳,犊牛出生后必须在1-2小时内吃足初乳(乳温37℃-38℃),具体喂量第一次1.5-2公斤,以后每日按犊牛体重的10%-15%分3-4次饲喂,开始自由饮水。 4、哺喂方法:用奶桶或奶瓶哺喂时,应先让犊牛吮吸手指10秒钟左右,再让犊牛自行哺乳,以防止消化不良。 5、补喂精料,犊牛在7日龄-10日龄时使用元兴犊牛专用料开始诱食,每日添加20克左右(拌湿后抹在犊牛鼻镜上舔食),只可以舔食绝不可以稀喝。15日龄后可将犊牛料放在食槽内,让其自由采食。 6、犊牛断角、打耳号、建档案,从15-20日龄用断角器给犊牛断角、打耳号、建档案,切除副乳头。副乳头生长一般有三个位置。a、正常乳头后方,b、前后乳头之间,c、正常乳头边上,可根据大小来区别,副乳头比正常乳头小。如不能确认,可等犊牛略大些再去除副乳头。

7、饲喂干草。断奶后开始补饲干草(苜蓿、羊草),让犊牛自由采食以促进瘤胃发育。 8、在培育过程中注意卫生条件、适当运动,并做好消化不良等疾病的预防工作。 9、犊牛培育过程中,如出现下痢的防治措施: (1)减少犊牛的喂奶量,并加入适量的口服补液盐。 (2)20日龄以上的犊牛尽量选用乳酶生、乳酸菌、苏打片来治疗,可适量减少喂奶量,严重时配合肌注抗生素或输液治疗,关键要做好早发现早治疗。 (3)20日龄以上述方法不行,可适当用抗生素内服,如磺胺眯片。 表一犊牛从出生至2月龄培育方案单位:kg

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犊牛的培育工作是养牛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以保证犊牛的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 犊牛的接生:母牛分娩时,应先检查胎位是否正常,遇到难产及时助产。胎位正常时尽量让其自由产出,不强行拖拉。犊牛出生后应立即清除口鼻黏液,尽快使小牛呼吸,并轻压肺部,以防粘液进入气管。接着,将犊牛的脐带在距离腹部10厘米处剪断,用5%的碘酒浸泡1分钟—2分钟,进行消毒。犊牛身上其他部位的胎液最好让母牛舔干净。 尽快喂上初乳:初乳对增强犊牛抗病力起关键作用。一般做到在产后1小时—2小时内犊牛能够饮到占体重6%的初乳。第二次饲喂应在出生后6小时—9小时,每天即挤即喂,保证奶温。变凉的初乳可用水浴热水加热,明火能破坏其营养成分。合理饲喂犊牛:1、定质喂给犊牛的奶必须是健康牛的奶,忌喂劣质或变质的牛奶,也不要喂患乳房炎牛的奶。2、定量按体重的8%—10%确定,哺乳期为2个月时,前7天5公斤,8天—20天6公斤,31天—40天5公斤,41天—50天4.5公斤,51天—60天3.7公斤,全期喂奶300公斤。3、定时要固定喂奶时间,严格掌握,不可过早过晚。4、定温指饲喂乳汁的温度,一般夏天掌握34?—36?;冬天36?—38?。 饲料的饲喂:从出生后1周开始,在犊牛栏的草架上添入优质干草,任其自由咀嚼,练习采食。出生10天后,可训练犊牛吃精料。开始时可将精料涂抹在犊牛的口角、鼻或在奶桶内放入10克—20克(1两=50克),任其自由舔食。数日后可增加至80克—100克。1月龄时喂料250克—300克,2月龄时喂500克左右。精料采食

的训练是能否实现早期断奶的关键,犊牛喂料要注意料量适当。在犊牛出生1 周后,可以诱导其饮水。最初可先在水中加少量乳液,以引诱其饮喝。10天以内 给36?—37?温开水,10天以后给以常温水,但水温一般不能低于15?。断奶技术:犊牛的哺乳期一般为两个月,日喂奶3次。生长良好的犊牛可在40天时改为日喂两次,喂奶4公斤—4.5公斤,50天时改为日喂一次,喂奶3公斤—3.5公斤。犊牛在任何时期断奶,最初几天体重都会下降,属正常现象。小牛断奶后10天应仍放在单独的畜笼内,直到小牛没有吃奶要求为止。

犊牛饲养管理方法

犊牛饲养管理方法 篇一:犊牛饲养管理工艺及要点 犊牛饲养管理工艺及要点 犊牛出生后,离开母体环境来到自然环境,对于犊牛自身来讲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生理变化,而且是一个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的经历,必须快速适应的一个过程。这些可以向四方力欧学习,他们所做的就是为奶牛创造最佳的生活环境,为不同阶段奶牛配备最营养合适的饲草料,为不同奶牛场制定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专属的生产管理流程。对于一个幼小、纤弱的小生命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我们养牛人的关心、呵护,为其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配制营养丰富的日粮套餐,利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以“爱牛如子”的情怀善待犊牛,关爱犊牛。使其健康成长,缩短后备培育期,降低培育成本,延长利用年限。 1.1专人值班 产房24小时必须保证专人值班(尤其产犊旺季),随时密切观察临产牛情况,为技术人员是否助产提供准确时间依据,保证新生犊牛及时喂上初乳。 1.2自然分娩 不要见露蹄儿就拽,恐怕喝羊水憋死。要待子宫颈口、骨盆完全开张后(羊水破后一个半小时)让其自然分娩,如此时生产困

难可人工助产(大牛后躯、产科器械、手臂必须认真、细致消毒),避免对大牛、小牛造成伤害。胎位、胎势异常应早做处理。 1.3环境舒适 无论什么季节,犊牛出生后必须马上把身上、口中、鼻中粘液清理干净,控净羊水,断脐消毒,然后放到犊牛舍内消过毒、有干净垫草的犊牛栏中。寒冷季节犊牛栏要有取暖、保暖设施,防止感冒(最好在犊牛栏上方安装浴霸或可移动式电加热取暖器,温度低于10℃时开启取暖,预防感冒效果极佳)。7天后转入犊牛岛或小圈饲养。 2.1哺喂初乳 出生一小时内必须让犊牛吃上足够量的初乳,一般3.5—4升左右(可采取用胃管灌服,吃过足量初乳后千万不要急于驱赶运动,应让其静卧),6小时内再喂第二次(2升)。因新生犊牛自身缺乏免疫力,必须从初乳中获取充足的母源抗体(250—300克免疫球蛋白),而且出生8小时后免疫球蛋白的吸收率水平下降很快。 2.2初乳质量 哺喂犊牛的初乳不一定必须是母乳。假如母乳是血乳、乳房炎乳,这种乳肯定不能喂犊牛。或者母亲是头胎牛,因转群前在后备培育期由于体质好,没得过病,体内自然抗体种类就少。这样就需我们用冷冻保存的经产牛质量好的初乳(产下公犊和哺喂母犊剩下的初乳,IgG(免疫球蛋白)达到70克/升左右,灌入1—2升容器或塑料袋中封好,贴上日期及母牛号后冷冻保存),解冻后

犊牛健康饲养及管理

犊牛健康饲养及管理 犊牛是指从出生到6月龄以前的小牛。犊牛是奶牛生产的第一步,由于这一阶段的小母牛瘤胃发育尚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尽早吃到初乳,提高犊牛成活率;适时饲喂精料,促进瘤胃发育;推行早期断奶,培养健康的犊牛群。犊牛阶段又可分为三个时期:新生犊牛、哺乳犊牛和断奶后犊牛。 一、新生犊牛饲养管理 新生犊牛指出生后3天以内的犊牛。饲养管理目标主要是提高犊牛成活率。(一)饲养技术 犊牛出生时机体循环系统免疫球蛋白的浓度非常低,所以尽早给犊牛提供足够的优质初乳对犊牛存活和健康至关重要。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数量变异很大。因此,为了让犊牛获得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必须让犊牛尽早足量的吃上初乳,这是提高犊牛成活率的关键。 1.初乳饲喂量和饲喂时间 犊牛出生后初乳的饲喂量以及饲喂时间对于犊牛成活率影响极大。

第一次饲喂初乳到底喂多少才算够,通过下边的计算便可知道。刚出生的犊牛体重平均为40kg(35~45kg),体高70~2000px。体内血液含量占体重10%左右。犊牛在出生时身体内不含任何抗体,必须从初乳中获得抗体,才具有后天免疫力。而要想使犊牛获得足够的免疫力,犊牛血液中IgG的浓度必须达到15g/kg。优质初乳中IgG的浓度为50g/kg。为此,计算如下: 犊牛体重:40 kg 血液容量(约占体重10%):4 kg 血液中IgG的浓度必须达到:15g/kg 则通过初乳至少必须吸收IgG:60g 而犊牛对初乳中IgG的吸收率仅:30% 所以至少需要从初乳提供IgG:200g 初乳中IgG的浓度为:50g/kg 因此第一天饲喂初乳的量至少为:4kg 这样,犊牛在初生1小时内完成第一次饲喂,第一次初乳喂量至少应达到2kg以上(日喂量的一半),出生6h~9h喂第二次,在24h内最好饲喂初乳2次~3次,总共饲喂4~6kg,以便让犊牛获得足够的免疫力。以后每天喂奶3次,每天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