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布

合集下载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耐药菌感染的抗菌治疗
对于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根据耐药菌 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对于产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碳青霉烯 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氟 喹诺酮类药物。
对于MRSA感染,可选用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等。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可选用替加环 素、多肽类抗生素等。
流行趋势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随着季 节和气候的变化而有所波动,通 常在冬季和春季达到高峰。
易感人群与高危因素
易感人群
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 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 病和心脏病等的人群更容易患上社区 获得性肺炎。
高危因素
吸烟、酗酒、营养不良以及长期使用 免疫抑制剂等也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力 下降,增加患病的危险。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关键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医疗队伍。应加强基层医生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推广肺炎诊疗规范
制定并推广肺炎的诊疗规范,明确肺炎的诊断标准、治疗流程和用药规范,指导基层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肺炎, 避免误诊和误治。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
04
咳嗽
咳嗽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 的症状之一,通常为阵发性干
咳,有时伴有少量黏痰。
发热
发热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 症状之一,多数为中等度发热
,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
胸痛
胸痛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 症状之一,多为针刺样或钝痛
,有时可伴有呼吸困难。
乏力、食欲减退
这些症状通常与感染有关,是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表现之
05
CATALOGUE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后评估与管理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01 病因
03 检查 05 治疗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4 诊断 06 预防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在院外由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所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伴 或不伴咳痰和胸疼,前驱症状主要有鼻炎样症状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鼻流清涕、喷嚏、咽干、咽痛、 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头痛、头昏、眼睛热胀、流泪及轻度咳嗽等。并非每一个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都会有前 驱症状,其发生率依病原体不同一般在30%~65%之间。而且现在发病的几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也是研究的热点。
2.全身毒血症
绝大多数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全身毒血症样症状,如畏寒、寒战、发热、头昏、头痛、 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体乏、饮食不佳、恶心、呕吐;重症患者还可出现神志障碍或精神症状。
3.呼吸系统症状
即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五大症状。在不同的病原体和不同的患者,以上五大症状的发生率及 其特征各不相同,而并非每一个患者或每一种病原体所致的肺炎都会同时出现以上五大症状。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痰液取深部痰液作革兰染色,若有较纯的细菌出现如均为革兰阴性杆菌则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革兰阴 性需氧菌,如为革兰阳性菌呈双式葡萄状排列,则可能是真实的病原菌,此时对痰液作相应的可疑菌的对流免疫 电泳是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法。
(2)血标本一般取早、晚期双份血标本,对早期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病原菌,常用血清凝集试验 法确定,对其他病原如支原体、鹦鹉热衣原体、病毒和军团菌等则可用酶联免疫测定法,荧光素标记抗体法检测 血清中相应抗体。凡酶联免疫(ELISA法)IgM阳性或IgM双份血清有4倍升高者即可做出病原学诊断。建立的聚合 酶链反应(PCR法)可直接快速检测病原的特异性核酸序列,快速准确地作出诊断。尿标本:常用乳胶凝集试验 法测定病原菌抗原(如肺炎链球菌抗原和流感嗜血杆菌B型抗原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PPT

社区获得性肺炎教学查房PPT
高危因素
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疾病史、长期卧床等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高危因素。
03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 疗
抗菌药物治疗
01
经验性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免疫状态及可能的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菌药
物。对于轻至中度患者,通常首选口服给药;对于重度患者,可能需要
静脉给药。
02
针对性治疗
在病原菌明确后,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于
控制危险因素
戒烟限酒,控制慢性疾病如糖 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公共卫生管理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监测 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疫
情。
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社 区获得性肺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医疗资源储备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救治 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 疗。

季节性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与季节有 关,冬季和春季是高发季节。
感染源与传播途径
感染源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感染源主要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 原体等。
传播途径
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 物体表面传播。
易感人群与高危因素
易感人群
老年人、儿童、孕妇、身体虚弱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 炎。
某些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氟
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
03
联合治疗
对于某些重症肺炎或混合感染性肺炎,可能需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以提
高疗效。但需注意,不合理的联合治疗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风
险。
非抗菌药物治疗
01
02
03

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分布及其流行特征_陈忠城

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分布及其流行特征_陈忠城

【收稿日期】2012-05-21【作者简介】陈忠城(1972-),男,主管检验师,从事临床免疫学方向研究,Email :Hon.chen@163.com ;蒲荣,通讯作者,Email :purong328073@163.com 文章编号:1005-376X (2012)10-0927-04【临床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分布及其流行特征陈忠城1,蒲荣2,黄建华1,王永宁1(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510630;2.东莞市寮步医院,广东东莞523400)【摘要】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其流行特征。

方法收集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78例,间接免疫荧光法(IFA )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9种主要的非典型性病原体的IgM 抗体。

结果病原体检测阳性者150例,总阳性率54.0%。

单一病原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 )125例(45.0%)、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27例(9.7%)、腺病毒22例(7.9%)、副流感病毒1、2和3型19例(6.8%)、乙型流感病毒16例(5.8%)、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13例(4.7%)、肺炎衣原体2例(0.7%)和甲型流感病毒1例(0.4%)。

混合感染共63例(22.7%),其中61例(21.9%)为MP 与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病毒感染以RSV 最常见,共27例(9.7%)。

CAP 患者患有基础疾病共139例(50%),其余为无基础疾病者。

基础疾病中以循环疾病和呼吸疾病最常见,各占总CAP 患者的15.1%和13.0%。

所有受检者MP 阳性率最高,达45%,其中未成年组3 18岁中MP 阳性率高达60.2%,而成人组18 50岁中MP 阳性率高达81.8%。

CAP 春季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46.9%,冬季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63.8%(χ2=7.752,P <0.05)。

结论非典型性病原体(特别是MP )感染在CAP 患者中比例较大,其流行与分布跟病原体种类、基础疾病、年龄、季节等有一定的关系。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新认识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新认识

临床研究进展
个体化治疗策略
随着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认识加深,研究者们正在探索个体化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原体类型、病情严 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联合治疗研究
针对一些难治性或复发性肺炎,研究者们正在研究联合治疗策略。联合治疗旨在通过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对病 原体的清除效果,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临床实践指南更新
随着研究进展的不断更新,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这些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最新建议和标准操作流程,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一致性和效果。
科研成果与展望
科研成果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社区获得性肺炎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包括对病原体致病机制的深入了解、 新型诊断技术的开发以及治疗策略的改进等。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推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影像学检查
02
03
实验室检查
X线或CT显示肺部斑片状浸润影 或实变影。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 例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
鉴别诊断
肺结核
肺结核患者常有低热、盗汗等结 核中毒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肺 部结节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痰液
检查可发现抗酸杆菌。
肺癌
肺癌患者常有长期吸烟史,影像学 检查可见肺部肿块或肺门淋巴结肿 大,痰液或支气管镜活检可确诊。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01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浓
度。
加强个人防护
02
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避免接触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提高免疫力
0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休息

一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散

一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散
菌和病毒感染等,多为回顾性诊断)
方法虽多,但仍有高达40%-50%的肺炎不能确定致病菌
精品课件
经验性治疗
1、首剂抗感染药物争取在诊断CAP后尽早使用的同时进行鉴别诊断。
2、门诊轻症CAP,尽量使用生物利用度好的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
3、对于需住院治疗的CAP患者推荐单用β-内酰胺类或联合多西环素/大环内酯类或单用 呼吸喹诺酮类。与联合用药相比,呼吸喹诺酮类单药治疗不良反应少且不需要皮试。
精品课件
辅助检查
2016-12-12
界首市人民 医院胸片示: 支气管感染
2016-12-20 界首市人民医 院胸部CT示:
双肺感染
精品课件
• 2016-12-12
精品课件
12-20胸部CT (2-4层面)
精品课件
• 胸部CT(5-8层面)
精品课件
初步诊断
支气管肺炎
精品课件
辅助检查
RBC减少(慢性感染?脾 亢?)
精品课件
CAP诊断标准 1、社区发病。 2、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 伴或不伴脓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啰音;
4)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小于4×10^9/L,伴或 不伴细胞核左移。
3、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出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 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CAP的诊疗思路
精品课件
如何确定肺炎诊断 首先必须把肺炎与呼吸道感染区别开来。呼吸道感染虽有咳嗽 、咳痰和发热症状,但有特点,上、下呼吸道感染均无肺实质 浸润,肺部X线检查可做鉴别。其次与其他类似肺炎的疾病区 分开来。如:肺结核;肺癌;肺血栓栓塞症;非感染性肺部浸 润(间质肺、肺水肿、肺不张、肺血管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 大肠杆菌性肺炎:见于新生儿或小婴儿,多为双侧
• 百日咳肺炎:可以是百日咳杆菌导致原发性肺炎,也
• • • • • • •
病毒性肺炎特征 (1)多见于婴幼儿 (2)喘息症状常见 (3)明显胸壁吸气性凹陷 (4)胸部多有过度充气征 (5)腋温一般<38.5℃ (6)胸片提示肺部过度通气,可存在斑片 状肺不张,严重者可出现大叶肺不张
年龄段
<5岁(学龄前儿 童)
怀疑非典型性肺炎 怀疑病毒性肺炎
首选阿奇霉素 或 克拉霉素或红霉素
首选阿奇霉素; 或 克拉霉素,年龄>7岁儿 童可选红霉素,强力霉素
奥司他韦
≥5岁儿童
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 (年龄≥7岁) 或 帕拉米韦,奥司他韦, 扎那米韦, 扎那米韦需在患者知 情的情况下使用
• 有胸腔积液
• 合并症(如HgbSS,免疫抑制,免疫缺陷) • 不明原因的代谢性酸中毒
Bradley HS,et al. Clin Infect Dis. 2011 ;53(7):e25-76.
CAP患者入院治疗指征
具备下列1项的患儿可收入院治疗:
•呼吸空气条件下,SaO2≤0.92(海平面)或≤0.90(高原)或有中心性紫绀; •呼吸空气条件下,RR≥70次/min(婴儿), ≥50次/min(年长儿),除外发热、哭 吵等因素的影响 •呼吸困难:胸壁吸气性凹陷、鼻扇; •间歇性呼吸暂停,呼吸呻吟; •持续高热3-5天不退或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支气管发育不良、先天性呼吸 道畸形、重度贫血、重度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者; •胸片等影像学资料证实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肺叶实变并肺不张、胸腔积液或短 期内病变进展者; •拒食或有脱水征; •家庭不能提供恰当成分的观察和监护,或2个月龄以下CAP患儿 轻度CAP患者可在门诊/家中治疗,当治疗48小时无效、高热不退 等情况时应及时入院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

(一)定义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二)流行病学CAP是全球第六大死因,在全球所有年龄组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负担之一。

欧洲及北美国家成人CAP的发病率为(5~11)·1 000人·年。

中国目前仅有CAP年龄构成比的数据,尚无成人CAP的发病率数据。

2013年一项国内研究结果显示,16 585例住院的CAP患者中≤5岁(37.3%)及>65岁(28.7%)人群的构成比远高于26~45岁青壮年(9.2%)。

CAP的病死率随患者年龄增加而升高,其病死率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2012年我国肺炎的死亡率平均为17.46/10万,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32.07/10万,25~39岁人群的死亡率<1>85岁人群的死亡率高达864.17/10万。

CAP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且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迁。

目前国内多项成人CAP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其他常见病原体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少见。

我国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肺炎仅有少量儿童及青少年病例报道。

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或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更加常见。

我国某些地区研究显示,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63.2%~75.4%,对口服青霉素的耐药率达24.5%~36.5%,对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39.9%~50.7%,但对注射用青霉素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9%和13.4%);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58.9%~71.7%,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54.9%~6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布作者:范火召,王素萍,赵启玉,李萍,刘占伟,闫晋华作者单位:1.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太原030001;2.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呼吸科;3.山西省武警医院呼吸科;4.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摘要】目的探讨太原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布,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太原地区2005年12月~2006年12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43例,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检测病原体种类, 包括肺炎链球菌等数10种病原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肺炎衣原体IgG抗体以及军团菌-DNA等。

结果太原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以老年人、军人和农民工为主;冬春季高发。

病原体主要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和军团菌。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对三代头孢、糖肽类抗生素高度敏感。

结论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致病菌;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太原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据重要地位;细菌合并非典型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不容忽视。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特征;细菌;非典型病原体;耐药性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eti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adult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FAN Zhao,WANG Su ping,ZHAO Qi yu,et al.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School of Public Health,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eti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adult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 in Taiyuan,and to p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onstituting preventiv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Methods 243 cases of CAP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in Taiyuan from Dec.2006 to Dec.2007.On the spot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detection methods were used in the research.The pathogenic detection included tens of pathogen like streptococcus pnenmoniae,pneumonia mycoplasma IgM antibody,pneumonia chlamydia IgG antibody and legioella-DNA,etc.Results The majority of adult CAP patients in Taiyuan were the elderly people,soldiers and migrant workers from rural areas.Its epidemic senson was in winter and spring.Three most important pathogens for CAP wer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neumonia mycoplasma and legionella.Th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was highly resistant to penicillin and macrolides,but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d glycopeptide antibiotics.Conclusion Th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s the main pathogen for CAP and atypical pathogens especially pneumonia mycoplasma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CAP in Taiyuan.The mixed infection of bacteria and atypical pathogens can’t be ignored. Key words: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epidemic characteristics;bacteria;atypical pathogens;drug resistance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常见的社区感染性疾病,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尚没有肺炎病例报告制度,缺少较系统的病原监测工作,各地区流行的优势菌株及其变迁规律尚不明了。

本课题通过医院监测,采用调查与检测方法相结合,对山西省太原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进行研究,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在人群的发病现状、肺炎危害程度以及流行规律,流行优势菌株、感染模式等,为掌握未来病原体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进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警,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在太原市,按照医院的等级及方位,抽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省武警医院等3所医院进行调查。

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9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为标准,选取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在以上3家医院呼吸科门诊和住院就诊的14岁的肺炎患者,排除有结核病史或结核证据、肺癌、吸入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就诊前2周内曾住院患者;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阳性者;抗微生物治疗疗程>14?d患者。

共收集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43例,其中男性151例,女性92 例,男女比例为1.64∶1。

年龄14~93 岁,平均年龄(49.5 23.4)岁,其中18岁占8.64%;19~30岁占14.40%;31~50岁占17.70%;51~59岁占20.16%;60岁占39.09%。

1.2 方法1.2.1 资料收集以调查员与患者面对面的方式填写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资料。

登记调查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生命体征、有无胸痛、脓性痰、肺部听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X线胸片等资料。

同时调查既往病史,包括基础疾病、既往肺炎史、免疫抑制剂使用史,入院前抗生素使用情况等。

同时采集患者痰液、血清标本,标本采集由各协作医院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痰液采集方法进行采样;送检痰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不合格标本重新送检;痰标本统一培养。

1.2.2 实验室检测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方法,进行肺炎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液化沙雷菌、白色念珠菌、霉菌等数10种病原菌检测。

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肺炎衣原体IgG抗体。

以呼吸道分泌物(痰)作为生物标本,对军团菌种属特异性的16SrRNA基因片段(386bp )进行扩增,检测军团菌-DNA,扩增阳性者则判断为军团菌感染。

1.2.3 主要试剂(1)质控菌株:肺炎链球菌A TCC49619,流感嗜血杆菌A TCC49247(中国抗生素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2)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Mueller-Hinton琼脂培养基(英国OXOID公司);HTMA培养基(自备)。

(3)检测试剂: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试剂盒(日本Fujirebio公司,Serodia Myco II);肺炎衣原体微量免疫荧光(MIF)试剂盒(德国欧蒙公司);军团菌PCR试剂盒(上海复化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1.3 统计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或多组均数用方差分析,2个或多个率比较采用2检验。

2 结果2.1 基本情况2.1.1 基础疾病24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存在基础疾病者68例,占27.98%,其中60岁以上者53例。

基础疾病主要为高血压40例,心血管疾病35例,糖尿病31例,神经系统疾病21例,肝肾疾病21例,既往肺炎史20例。

就诊前接受过口服或静脉注射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治疗者85例,占34.98%,其中30岁以下28例,31~59岁37例,60岁以上20例,接受治疗最短者1?d,最长者16?d。

2.1.2 临床表现发热181例,占74.49%;咳嗽197例,占81.07%; 音及其他肺实质性病变175例,占72.01%;胸部X线检查异常213例,占87.65%;白细胞计数>109/L 152例,占62.55%。

2.1.3 分布特点(1)职业分布:干部职员87例,占35.80%;军人49例,占20.16%;农民工39例,占16.05%;工人32例,占13.17%;其他人员(学生、教师、医务工作者、家务待业人员等)36例,占14.81%。

(2)发病季节分布:冬春季发病者172例,占70.78%;夏秋季发病者71例,占29.22%。

2.1.4 病原体分布特征同时进行细菌与非典型病原体检测者187例,检测率为76.95%;病原学检出阳性128例,阳性率为68.45%;其中细菌培养阳性者95例,占74.22%,非典型病原体65例,占50.78%,细菌与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者25例,占19.53%。

前3位病原体依次为肺炎链球菌45株、肺炎支原体36株和军团菌25株。

2.2 细菌感染分布特点进行痰培养患者187例,细菌培养阳性95例,其中1种细菌感染者82例,2种以上混合感染13例,痰培养阳性率为50.80%。

共检出致病菌11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7株,占细菌总数的58.77%,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阴性菌32株,占细菌总数的28.07%,主要包括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真菌15株,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和酵母样真菌。

2.2.1 不同因素对菌群分布的影响(1)年龄对菌群分布影响:59岁以下中青年患者106例中,检出病原菌54株;60岁以上老年患者81例中,检出病原菌60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