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推荐施肥量
水稻的需肥特点及化肥施用量

水稻的需肥特点及化肥施用量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农作物品种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和稻草各500公斤,需吸收纯氮6.7~15.8公斤、纯磷3.9~8.1公斤,纯钾9.6~26.7公斤。
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为1:0.5:1.5。
但在生产实践中,因为栽培地区不同,作物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水稻的吸肥量也有所不同,一般应高于此需肥量。
即如果每亩产量要达到400~600公斤,全年总施肥量每亩为40~60公斤硫酸铵(有效含量10%~21%),或等氮量的碳酸氢铵(有效成分含量16.8~17.5%),或等氮量的氯化铵(有效成分含量为22%~25%),或等氮量的尿素(有效成分含量45%~46%)。
水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均在抽穗前达到最大值,以抽穗为界限。
在此期水稻所需的各种养分中氮、磷、钾的吸收速度最快,在抽穗前20天就达到最大值。
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多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水稻对钾肥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水稻抽穗后基本不需要钾肥。
- 1 -。
太湖流域高产水稻氮磷钾肥用量的推荐

的水稻氮素利用率和农学效率都极显著地提高 , 经济效益增加 240 h 0 m 。
关键词 : 太湖流域 ; 水稻 ;氮肥 ; 磷肥 ; 钾肥 ; 施肥量
收稿 日期 :0 1一 2一l 21 O 8
磷钾养分分析 , 分析方法参照《 土配方施 肥技 术规范》 测 中的 标准方法 。
2பைடு நூலகம்结 果 与分 析
基金项 目: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 目。 作 者简介 : 王建明( 9 1 16 一), 江苏常州人 , 级农艺师 , 男, 高 主要从 事 土壤 肥 料 技 术 推 广 工 作 。T l ( 5 9)83 16 e: 0 1 6 185;E —ma : i l
从生态环境兼顾水稻产量 的 目标 出发 , 得出太湖流域水稻 推 荐氮肥施用量 为 2 5— 8 gh - 。然 而我 国农 业技 术 2 2 5k/ m 6 ]
推广部门推行 的关 于化 肥用量 的推荐方法是农 业部 于 2 0 06 年颁布的《 测土 配方施肥技 术规范》 。为 比较测 土配方施肥
10 1 20 - 20 2 。2。0 5 0 6年先期对试验区域内的高产水稻土进行
了土 壤 养 分测 试 , 根 据 区 域 内 主栽 水 稻 品 种 武运 粳 l 并 9的 目 标 产 量 和 肥料 利 用 率 对 水 稻 的合 理 施 肥 水 平 进 行 了计 算 , 以 该 计 算结 果 作 为 水 稻 “4 4 试 验 中水 平 2的设 置 值 。 3 1”
6m= 4m , 2 单个试验田块不设重复 , 以区域 范围跨年的 6个
水稻吸收氮磷钾比例

水稻吸收氮磷钾比例
水稻施用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一般以1:0.4—0.6:1—1.5为好。
不同地区的土地肥力是不一样的,还是要根据当地土壤中的磷、钾、氮含量确定磷、氮、钾肥用量。
另外,在给水稻施肥时要注意方法、用量和施肥的时间。
氮、磷、钾中任何一种元素不足都将导致生长发育异常和产量降低。
由最小养分定律可知,这种亏缺的元素便成为生产中的障碍因子,成为施肥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稻株及产量构成中,氮、磷、钾有其自身元素特性,水稻对氮、磷、钾利用也有其生物特性,因此如何使磷、钾肥与氮肥协调平衡是水稻取得高产的重要一环。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分布
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基本分布特点是:东北平原较高,黄淮海平原、西北高原、蒙新地区较低,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地区中等。
大体呈现南北较高,中部略低的分布。
但南方略高主要指水稻土,旱地含氮量很低。
一般认为土壤全氮含量<0.2%即有可能缺氮,我国大部分耕地的土壤全氮含量都在0.2%以下,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几乎所有农田都需要施用化学氮肥的原因。
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熟先后依次收获 、 晒干、 重 。( 称 具体产量见表 1 。 )
数 据处 理采 用 江 苏 省 扬 州 市 土 肥 站 设 计 的《 土 配 方 施 测
的影 响。结果表 明 : 其单 因子的影响是 K O 2 >NO>P 5 因 2 , 0
此从 提 高 水稻 产 量 的 角 度 出发 , 将 钾 肥 的施 用 量 作 为 首 要 应 因素 考 虑 。 综 合 考 虑 , NO 在 1. 8 g 6 7 施 7 2 k / 6 m2左 右 、 2 P0s 在 6 1 k / 6 mz左 右 、 2 11 k / 6 m2 右 , 利 于 水 .5g 67 K O1 . 2 g 67 左 有 稻 产 量 的提 高 。 关 键 词 : 水稻 ;3 1 ;肥 料 效 应 ;测 土 配 方 44
肥数据管理系统 》 进行分析 。
表 1 “4 4 试 验 设 计 方 案 31”
务川县是一个 山 区农 业大县 , 稻是 “ 4 4 方 案设 计研 究水 稻新 品种准 两 优 31”
5 7的氮 、 、 2 磷 钾合理配 比, 为准两优 5 7生产 中肥水 管理 提 2 供理论依据 和技术 参考 。
从表 3 分析可 以看 出: 相关系数 R- ̄9 , - 9呈极显著水平 , 说 明水稻产量与 N、、 PK肥施用量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 。 标准误 差 3 =2. 5 S 2 1 4 , y值越 小 , 明 回归 方程拟 合程 说 度 较好 。 B -305 , o-5.6说明该类型 田的基础产量为 5 5.k /  ̄ 。 - 284 g h
表 2 方 差 分 析
4 作底肥 ,o 作分蘖肥 ,0 作穗肥 ; o 4 2 普钙全作 底肥 1次 性施用 ; 氯化钾 6 作底 肥 ,o o 4 作 穗肥 。其 中基肥 于 5月
水稻高产区“3414”肥效试验

水稻高产区“3414”肥效试验摘要在水稻高产区进行了“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肥力高产地块氮肥仍是影响水稻产量最主要的因素,而钾肥施用效果不太明显;最大施肥量为纯N 263.03kg/hm2、P2O5 137.30kg/hm2、K2O 91.63kg/hm2,最佳施肥量为纯N 247.47kg/hm2、P2O5 98.54kg/hm2、K2O 69.67 kg/hm2。
关键词水稻;“3414”肥效试验,高产区通过氮磷钾肥不同施用水平对产量的影响和相互效应,找出水稻在高肥力高产地块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最大施用量。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辽星1;供试肥料: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2O5 12%)、硫酸钾(含K2O 50%)。
1.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3414”设计,设N、P、K 3个因素,0、1、2、3共4个施肥水平(见表1),共14个处理,小区面积30m2,随机区组排列。
1.3试验方法试验设在红菱镇北红村村西,供试土壤为水稻土,基本理化性质见表2。
试验于5月12日施耕整地、划小区;5月23日人工插秧;5月26日撒施底肥,施入1/3的氮肥(尿素),全部的磷肥(过磷酸钙)、钾肥(硫酸钾);分别于6月8日、6月20日追施氮肥,第1次追剩余2/3氮肥的70%,第2次追30%;5月31日喷施丁草胺+草克星中耕除草;6月1日喷施象甲净,7月15日喷施稻丰灵进行病虫害防治;10月8日收获。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施肥水平对水稻生育性状的影响由表3可知,处理14(N2P1K1)穗数和穗粒数都高于其他处理,结实率排第5位,千粒重较低,位居第9。
无氮区(N0P0K0、N0P2K2)千粒重最高。
处理11因施氮肥过量,结实率低。
2.2不同施肥水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由表4可知,处理14(N2P1K1)较无肥区增产近100%,产量最高。
处理9和处理6产量相当,分别位居第2、第3位,较无肥区分别增产90.3%、90.1%,其他处理除不施氧处理(N0P2K2)外,增产幅度也均在60%以上。
潘集区泥河镇水稻“3414”肥效试验

潘集区泥河镇水稻“3414”肥效试验摘要通过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水稻“3414”肥效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
结合潘集区农业生产实际,建议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分别为14kg/667m2、5kg/667m2、7kg/667m2,此时产量预计为661.3kg/667m2。
关键词水稻;“3414”肥效试验;施肥模型;推荐施肥量;安徽淮南;潘集区泥河镇中图分类号s511;s1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1-0024-02为进一步研究安徽淮南地区水稻的最佳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于2008年5~10月,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李村进行了水稻“3414”肥效试验,为科学指导施肥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土壤类型为黑土田,麦稻两熟制,前茬为小麦。
地势平坦,排灌方便。
试验前采土化验:ph值6.01,有机质22.16g/kg,碱解氮96.25mg/kg,速效磷14mg/kg,速效钾123mg/kg,该土壤肥力在当地有一定的代表性。
1.2试验材料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协优084,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供试肥料为:淮南产尿素,含纯氮46%;铜陵产过磷酸钙,含五氧化二磷 12%;俄罗斯产氯化钾,含氧化钾60%。
1.3试验设计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以650kg/667m2为目标产量,设14个处理,施加不同比例的尿素、过磷酸钙、氧化钾肥料,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4kg/667m2、五氧化二磷4 kg/667m2、氧化钾6kg/667m2,不设重复,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为20.3m2,各小区间设50cm宽田埂,薄膜覆埂防渗漏,单排单灌。
四周设保护行2m以上。
试验因素及水平编码设置见表1、表2。
1.4试验实施5月5日育秧,6月23日整地, 27日氮、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施用,不追肥。
28日移栽大田,约栽1.5万穴/667m2。
水稻磷肥施用效果、经济效益及推荐用量

益 的影 响。结 果表 明 : 磷肥施用对水稻株高 、 结实率、 千粒重影 响较小 , N 2 P K 、 N : P 。 K 2 、 N : P : K 、 N : P : . K 、 N : P , K 2处
理 的水稻 总穗 数 、 每穗 总粒 数 均 高 于 N 2 P o K 2处 理 , 部 分 处 理 间 差 异 显 著。N : P 1 K 2 、 N 2 P 1 . 5 K 2 、 N 2 P 2 K 2 是我 国主要 的粮食 作物 , 占全 国粮食 种植 面 积 的
28. 7% J
。
水稻生长受土壤、 环境 、 水利 等多种条 件 的影 响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试 验 区概 况
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 的重要 措施 。 。近年来 , 随着水
稻产量的不 断增加 , 化肥尤其磷肥盲 目过量施用依然普遍 , 较
低 温( 7 7 K) 荧 光发射 光谱 的研 究 [ J ] .电子显 微 学报 , 2 0 0 2 , 2 1
( 3 ) : 3 4 1— 3 4 4 .
a n d c h l o r o p h y l l s a a n d b o f l e a f e x t r a c t s i n d i f e r e n t s o l v e n t s[ J ] .
水稻氮磷钾肥“3414”肥效试验

Ab t a t r lo ri z ref in y o —P~K c mp u d fri z r“ 4 4”wa are u n r e f l f a y u c u — s r c :T i ff t ie f ce c fN a e l i o o n t ie 3 1 e l sc rid o ti i ed o n o o n c i Xi t .T e r s l h we h tN wa h i i t g fco o rc r i il ,a p yn e i z rh d t e mo tsg i c n y h e u t s o d t a s te man l i a trt i e g an ye d p li g N f r l e a h s in f a t s mi n t i i
仙 游 县 地 处 福 建 东 部 沿 海 ,木 兰 溪 中 、上 游 ,
个 因素、4个施肥 量水 平、1 4个处 理 ( 1 ,其 表 ) 中 “ ”水平指不施肥 ,“ ”指当地每 67m 最佳 0 2 6 施肥量近似值 ,即 N 1 g . g 2 . 1 、P0 44k 、K 066 k “ ” 水 平 = “ ” 水 平 ×05, “ ” 水 平 = 1 2 . 3 “ ”水 平 ×15 2 . ,每个 处 理 设 3个 重 复 ,随机 区 组
果 报道 如下 。
排 列 ,小 区面 积 2 ( n×25i) 0m 8i . ,小 区 间 筑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码
6、 12、 18 kg /667 m ; P2 O5 施 用 水 平 为 0、 4、 8、 12 为 0、 6、 12、 18 kg /667 m2 , kg /667 m2 ; K2 O 施用水平为 0、 共 14 个处
2 理, 重复 2 次, 小区面积 20 m 。水稻移栽行距 27 cm, 株距 20 2 cm, 密度 1. 25 万株 /667 m 。重复间设走道 50 cm, 小区间走
[2 ] [1 ]
1. 4 1. 5
肥料施用比例
40% 作分蘖肥, 20% 氮肥 40% 作基肥,
40% 作穗肥。 作穗肥; 磷肥全部作基肥, 钾肥 60% 作基肥, 6 月 3 日大田移栽, 9 月 23 试验实施 4 月 15 日播种, 日大田收割, 试验中调查田间主要农艺性状指标, 田间管理 “3414 ” 严格按方案执行。成熟收获时分小区实测实收, 并按 标准进行观察记载和经济性状考查 2 2. 1 结果与分析 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 2 可见,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
试验施肥处理及小区施肥量
折合施用量∥kg /667 m 尿素 普钙 氯化钾 0 0 0 0 50. 0 20. 0 13. 0 50. 0 20. 0 26. 1 0 20. 0 26. 1 25. 0 20. 0 26. 1 50. 0 20. 0 26. 1 75. 0 20. 0 26. 1 50. 0 0 26. 1 50. 0 10. 0 26. 1 50. 0 30. 0 39. 1 50. 0 20. 0 13. 0 25. 0 20. 0 13. 0 50. 0 10. 0 26. 1 25. 0 2 O ≥ 过磷酸钙: 含 P2 O5 ≥16% , 60% , 俄罗斯生产。 1.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务川县分水乡过江村付家组 107°55'54. 8″E, 28°53'30. 0″N, 海拔 836 付群瑛家责任地内, m, 光照充足, 地势平坦, 前作油菜。土壤类型为水稻土, 灌溉 0 ~ 20 cm 耕层土壤基础理化性状: pH 值 5. 8, 能力基本满足, 有机质 23. 8 g / kg,全氮 1. 393 mg / kg, 碱解氮 151 mg / kg, 有 速效钾 65 mg / kg。 效磷 14. 7 mg / kg, 1. 3 试验设计 “3414 ” 采用 田间试验设计, 设 N 施用水平
道 40 cm, 四周设保护行。
表1
处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瑡 瑏 瑢 瑏 瑣 瑏 瑤 瑏 代码 N0 P0 K0 N0 P2 K2 N1 P2 K2 N2 P0 K2 N2 P1 K2 N2 P2 K2 N2 P3 K2 N2 P2 K0 N2 P2 K1 N3 P2 K3 N3 P2 K2 N1 P1 K2 N1 P2 K1 N2 P1 K1 6
为了探讨氮、 磷、 钾不同配比对务川县水稻的产量及性 状的影响, 结合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 探索水稻栽 施肥比例、 施肥时期等相关技术指标 培的最佳施肥量、 料利用率, 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1 1. 1 1. 1. 1 1. 1. 2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水稻科优 21。 供试肥料。尿素: 含 N≥46% , 贵州赤天化生产; 普通
[3 ]
, 旨
在为合理施肥, 减少施肥投入, 改善生态环境, 以期为提高肥 , 为务川县水稻测土配方
。
株高以处理 ① 最低, 处理 稻经济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瑡最高; 有效穗数以处理⑦最高, 瑏 处理①最低; 处理⑥的穗粒 数最高, 千粒重以处理⑥最高; 处理①千粒重最低。
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株高 穗长 有效穗 穗粒数 结实率 % 84. 8 86. 4 84. 8 85. 8 82. 9 84. 6 81. 2 85. 8 86. 4 86. 8 85. 3 84. 0 87. 6 81. 9 千粒重 g 27. 0 27. 5 27. 8 27. 6 27. 8 28. 5 27. 8 27. 5 27. 9 28. 1 28. 2 27. 4 27. 4 27. 3
2012 , 29 ( 9 ) : 1034 - 1035 农技服务,
责任编辑
胡先祥
责任校对
胡先祥
水稻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车晓莉
( 贵州省务川自治县土肥站, 贵州务川 564300 )
“3414” 摘要 采用 试验, 对水稻进行了不同氮磷钾配比试验。结果表明: 空白区产量 < 缺氮区产量 < 缺磷区产量 < 缺钾区产量 < 全肥 2 P、 K 互作效应最高, NP, PK 互作效应较差, 9. 3 其次为 NK、 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得 NPK 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 13. 8 kg /667 m 、 区。N、 2 2 2 kg /667 m 和 14. 1 kg /667 m , 可获得理论产量为 604. 7 kg /667 m 。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 肥料效应; 3414; 最佳施肥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8421( 2012) 09 - 1034 - 02
2
处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瑡 瑏 瑢 瑏 瑣 瑏 瑤 瑏
cm cm 万 /667 m2 粒 N0 P0 K0 120. 5 26. 6 9. 5 180. 2 N0 P2 K2 122. 5 26. 1 9. 8 183. 3 N1 P2 K2 129. 0 26. 0 10. 8 189. 3 N2 P0 K2 133. 0 26. 1 11. 7 187. 6 N2 P1 K2 131. 5 25. 8 N2 P2 K2 127. 0 25. 9 N2 P3 K2 131. 0 25. 7 N2 P2 K0 118. 0 25. 4 N2 P2 K1 132. 0 26. 9 N3 P2 K3 133. 0 26. 0 N3 P2 K2 134. 0 27. 0 N1 P1 K2 129. 5 26. 9 N1 P2 K1 129. 5 27. 7 N2 P1 K1 126. 0 27. 5 12. 2 11. 8 13. 5 10. 9 11. 9 11. 7 12. 1 11. 0 11. 0 11. 2 193. 5 197. 8 195. 2 189. 5 185. 0 190. 6 192. 0 185. 5 183. 8 19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