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磷肥施用量与氮磷比例问题
磷肥怎样使用才是正确的 磷肥的使用方法

磷肥怎样使用才是正确的磷肥的使用方法目前,由于磷肥的使用方法不当而造成磷肥肥分损失的现象特别严重。
那么,如何施肥才能提高磷肥利用率呢?下面我们就讲讲磷肥的使用方法,让你明白磷肥怎样使用才是正确的。
一、根据土壤条件施用不同性质的磷肥
不同的磷肥适用于不同的土壤,过磷酸钙是水溶性磷肥,适于大多数土壤,但施于中性土壤和碱性土壤效果更好,钙镁磷肥,碱性炉渣等弱酸溶性磷肥,应施于中性或酸性土壤。
磷矿粉、骨粉等难溶性磷肥,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才能发挥其肥效。
土壤含有效磷愈低,施用磷肥的肥效就愈高。
因此,瘠薄的缺磷土壤施用磷肥后增产的效果较明显。
二、磷肥与氮肥配合使用
缺磷的土壤一般也缺氮,但若氮磷比例配合得好,可以使磷的利用率由13.8%提高到30%,氮磷比例以2:1为宜。
三、磷肥要集中施、近根施和分层施
磷肥在钙质土和酸性土中移动性小,并容易产生化学固定。
因此,采用条施、穴施、沾根、拌种、叶面喷酒、基肥深施等,可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并力求施近根部,才能更好地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四、磷肥要与有机肥混合堆沤施肥
难溶性磷肥(如磷矿粉)最好与绿肥、堆肥、泥炭一起堆沤腐熟后再施用。
有机肥料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有助于磷肥中非水溶性的磷化合物转化为有效磷,还可防止水溶性磷被土壤中的钙、镁、铁、铝等离子所固定,这样可以提高难溶性磷肥的肥效。
堆沤加入的磷肥一般为有机肥料的5%-10%。
磷肥的作用与施用注意事项

磷肥的作用与施用注意事项磷肥是一种主要含有磷元素的肥料,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磷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和提高植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同时也能增加植物的抗逆性和提高植物的产量。
在使用磷肥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磷肥作为一种重要的肥料,它的施用量需要根据土壤的磷含量、作物的需求以及其他养分含量进行合理调整。
在施用磷肥之前,可以通过土壤化验来了解土壤中磷的含量,以便决定是否需要施用磷肥以及施用量的大小。
过高的施磷量会导致磷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而过低的施磷量则会限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磷肥的施用时机也需要注意。
磷是植物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是植物对磷的需求在不同生长阶段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植物在生长初期对磷的需求较高,而在生长后期则相对较低。
因此,在种植作物时,应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来确定磷肥的施用时机,以充分满足作物的需求。
另外,磷肥的施用方法也需要注意。
磷肥可通过不同的施肥方式施用,如底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
底肥是在作物种植前将磷肥施入土壤,为作物提供营养。
追肥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补充磷肥,以满足作物的需要。
叶面喷施是通过植物的叶片吸收磷肥,快速提供营养。
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磷肥的利用效率,并减少养分的损失。
此外,磷肥与其他肥料的配比也需要注意。
在施用磷肥时,还需要考虑与氮、钾等其他养分的配比关系。
氮、磷、钾是植物所需的三大主要营养元素,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很大影响。
合理的养分配比可以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最后,要注意合理使用磷肥可以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磷肥的过度施用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导致磷肥在土壤中积累,影响土壤环境的质量。
过量的磷肥还可能被冲刷到水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体环境问题。
因此,在施用磷肥时要遵循科学合理、增施减耗的原则,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施用量,并注意防止磷肥的流失和污染。
全国化肥亩均施用量

全国化肥亩均施用量
一、化肥种类
全国范围内,化肥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等。
每种化肥的成分和作用不同,适用的作物和土壤条件也不同。
因此,合理选择和使用化肥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二、施肥量
施肥量是指每亩土地上施用的化肥数量。
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施肥量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亩均施肥量在20-50公斤左右,具体施肥量需要根据作物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
三、施肥比例
施肥比例是指各种化肥之间的配比关系。
合理的施肥比例可以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施肥比例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氮磷钾的施肥比例为1:0.5:1左右。
四、施肥深度
施肥深度是指化肥施入土壤的深度。
合适的施肥深度可以促进化肥的溶解和吸收,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一般来说,施肥深度在10-2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
五、施肥频率
施肥频率是指每年施用化肥的次数。
合理的施肥频率可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施肥频率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每年施肥2-4次较为适宜。
总之,合理的化肥施用量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包括选择合适的化肥
种类、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深度和施肥频率等。
磷肥施用的方法

磷肥施用的方法中国土壤缺磷面积仅次于缺氮,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5%。
目前每公斤磷肥(P2O5)当季可增产粮食4-8公斤,利用率为10%-25%,但后效大,累计效果大于氮肥。
磷肥在土壤中农化特点是移动性差、易固定、后效大。
所以磷肥合理施用与土壤中磷素丰缺、轮作中的磷肥分配等关系密切。
1、因土施用土壤条件与磷肥肥效有密切的关系。
在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低的土壤上,对绝大多数作物施用磷肥均能增产,因此,应把磷肥重点分配在有机质含量低和缺磷的土壤上,以充分发挥肥效。
如红壤旱田、黄泥田、鸭屎泥田、冷浸田等施用磷肥,增产效果特别显著。
另外,在磷肥品种的选用上,也要考虑土壤条件。
在中性和石灰质的碱性土壤上,宜选用呈弱酸性的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在酸性土壤上,宜选用呈弱碱性的钙镁磷肥。
2、氮磷钾配合施用据在小麦上试验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磷增产16.5%,比单施氮增产10.5%,比氮磷配合施用增产6.4%。
氮磷钾配合施用,能相互促进,保持营养平衡,化肥利用率一般可提高20%—30%。
3、与有机肥混合施用磷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可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和固定,促使难溶性磷释放,增强根系活力,有利于提高磷肥肥效。
4、因作物施用不同作物对磷的需求和吸收利用能力不同。
实践证明,豆类、油菜、小麦、棉花、薯类、瓜类及果树等都属于喜磷作物,施用磷肥有较好的肥效。
尤其是豆科作物,对磷反应敏感,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和固氮量,起到“以磷增氮”的作用。
5、适期施用作物需磷的关键期是苗期,此期施用能发挥最大效率。
若苗期缺磷,会影响后期生长,即使后期再补施也很难挽回缺磷的损失。
所以磷肥应尽量作基肥、种肥、秧田和苗床施肥、蘸秧根及早期追肥。
6、筛细施用过磷酸钙在贮存时易吸潮结块,在施用时,要打碎过筛,以利根系吸收。
7、集中施用磷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等固定而失效,当季利用率只有10%—25%,特别是在各种黏质土壤上,如果撒施磷肥,则不能充分发挥肥效。
土壤磷状况与磷肥的分配

三、磷肥品种与其合理分配和施用
凡在轮作中对磷吸收强的作物、 油菜、萝卜菜、荞麦以及苕子、胡 枝、毛蔓豆等豆科作物可分配难溶 性磷肥; 对吸磷能力差而对磷敏感的作物如 马铃薯、甘薯等则以施用水溶性磷肥为 好。
作物不同生育期大多情况下,幼苗期是磷 素营养的临界期,因而采用水溶性磷肥或某些 枸溶性磷肥作种肥和早期追肥,在后期需磷多 的作物,可用水溶性磷肥作根外追肥,作物生 长盛期,对磷的需要量增多,但这时根系发达, 吸磷能力增强,一般可利用作为基肥施用的难 溶性磷肥或枸溶性磷肥; 水溶性磷肥适于各种土壤,但在 中性或碱性(石灰性)土壤上更为适 宜,每亩用量一般在5Kg P2O5较为经 济,在酸性土壤中,以分配难溶性磷 肥或枸溶性磷肥又为经济有效。
土壤有效氮(碱解氮)与有效磷的比例,大于 4时,土壤处于氮多磷少的状况下,施用磷肥多有 较好的增产效果,比值越大,磷肥肥效越明显。 有机质与有效磷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有机质 <1%时,有效磷含量<10ppm,有机质1-2%,有效磷 10-20ppm,大体上每增加0.5%的有机质,可相应提 高5ppm有效磷。磷的有效性以pH5.5-7.0的范围最 大,低pH时Fe、Al影响,高pH、Ca、Mg影响。 磷肥应优先分配于有效磷含量低的低产土壤上施用。
而在土壤由湿变干时,有效磷随之 降低。由此在水旱轮作中,磷肥分配应 掌握“旱重水轻”的原则,即将磷肥重 点施入旱作上,而水稻大部分或全部利 用其后效。 。
(二) 旱作轮作中磷肥施用
旱作轮作中,磷肥分配使用应根据作物 的生理特性,吸磷能力及轮作制度而定。 在有绿肥或豆类轮作中,磷肥应优先施 用于吸磷能力强的作物,豆类和豆科绿肥上; 棉麦轮作中,重点施在棉花上,在轮作中作 物具有对磷反应相似的营养特性时,磷肥应 重点施用于越冬作物上,如在小麦、杂粮 (玉米、谷子等)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用 在小麦上,后茬玉米、谷子可利用其后效。
磷肥与氮肥混合施用的效果好

磷肥与氮肥混合施用的效果好在农业生产上,磷肥与氮肥配合施用是提高磷肥肥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磷肥与氮肥混合施用的效果好,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氮磷平衡才能获得增产
大多数土壤,特别是中下等肥力的土壤,既缺氮又缺磷,加之各种作物对氮、磷的需要及其吸收能力是有一定比例的,例如禾谷类作物吸收2-3份氮才吸收1份磷,即氮:磷为3:1。
因此只有保持氮、磷平衡协调,才能获得增产。
2、氮、磷元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氮、磷在作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是互相制约和互相影响的,例如植物体内核酸、核蛋白以及各种两往往既含磷又含氮,如果仅施磷肥,氮素不足,上述含磷化合物的形成就受到抑制,作物代谢过程就不能正常进行,即施用磷肥,作物也无法吸收利用。
在酸性土壤和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中,还需要增施石灰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才能更好地发挥磷肥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进作物品质的效果。
3、施磷肥能达到以磷增氮的效果
我们常讲到以磷增氮,其道理是指通过对豆科绿肥施用磷肥,促
进作物根瘤的形成和根捅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以增加作物的氮素营养和土壤含氮量。
有人做过试验,不施磷肥的绿肥根部,10株仅有5个根瘤,施粉状过磷酸钙的有56个根瘤,施粒状过磷酸钙的有124个根瘤。
可见施磷肥确实能达到以磷增氮的效果。
磷肥合理施用概述

通过检测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规律,确定合理的 施肥方案,实现精准施肥。
平衡施肥
综合考虑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土壤类型等因素,将氮 、磷、钾等养分进行合理配比,以满足作物全面均衡的 营养需求。
配合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与化肥配合施用 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黏质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强,但过量的磷肥容易 造成土壤板结,因此需要控制磷肥的施用量,并 配合施用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
碱性土壤
碱性土壤中,磷酸根离子容易与钙、镁等离子结 合形成沉淀。因此,在碱性土壤中施用磷肥时, 应配合施用石膏等物质以调节土壤酸碱度。
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施用磷肥
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对磷肥的需求量较高,其中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对磷肥的需求最为突出。 在施用磷肥时,应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需求特点进行合理分配。
04
磷肥与其他肥料的关系
磷肥与氮肥的关系
氮磷相互促进
适量的氮肥可以促进磷肥的吸收和利用,提高磷肥的肥效。 同时,充足的磷肥供应也可以促进氮肥的吸收和利用。
氮磷比例协调
在合理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合理搭配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的 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但是,过量的氮磷配合施用也 可能导致作物徒长、倒伏等问题。
推广科学的施肥方法和合理的施肥结构,改变 农民的施肥观念,提高肥料利用率。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让农民了解新型 高效磷肥的施用技术和方法。
THANKS
重要性
磷肥是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对于促进植物 根系发育、提高抗逆性、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
磷肥的种类与特点
种类
根据来源和化学性质,磷肥主要分为天然磷肥和化学磷肥两大类。其中,天 然磷肥包括骨粉、鸟粪等,化学磷肥包括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
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磷积累以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1 3 采 样 和 测 试 方 法 .
于烤 烟移栽后 3 5 7 9 1 、 3 1 、 7 分别 、 、 、 、 l 1 、5 1 周
取 地 上 和 地 下 部 烟 株 , 3和 5周 采 整 株 叶 片 , 第 7 1 ~ 7周 按 烟 株 上 、 、 3个 部 位 ( 个 部 位 根 中 下 每 据 叶 片 数 均 为 6 7片 叶 ) 叶 分 别 采 收 , 后 将 ~ 烟 然
(. 1 黑龙 江八 一 农 垦 大 学 农 学院 , 黑龙 江 大庆 1 3 1 ; . 尔滨 烟 叶公 司 黑龙 江 哈 尔 滨 63 9 2 哈 1 7 0 ; . 尔滨烟 叶公 司肇 州分 公 司 , 50 13 哈 黑龙 江 肇 东 1 6 0 ; . 6 4 0 4 大庆 职 业 学 院 , 龙 江 大庆 黑
温度/ ℃
l4.3
降水 / mm
69 .
日照 / hZ 94.4 6 7 2 . 2 3
2 . 3 7
6 . 8 8
92 9 .
27 8 6 .
22 7 5 .
染 _ 。由于烤 烟对 磷 的需求 量 不 大 , 以难 以引 7 } 所 起 人们 的重视 , 且 烤 烟磷 营 养 的 报道 常见 于 对 并
产 量 和 等 级 的 影 响 [ 、 长 发 育 I 、 理 特 生 生
8 9
2 . 2 1 1 . 55
67 9 . 4 . 1 4
25 3 8 . 3 1 8 1 .
1 2 方 法 与 设 计 . 小 区 试 验 , 重 复 , 机 区 组 排 列 。小 区 面 3次 随 积 为 1 ×5m , 区 , 行 距 0 5m × 1 1m, 5m 5行 株 . . 1 8 株 ・ m , 区 内 设 取 样 区 和 测 产 区 。试 验 81 0 h 小 设 3个 处 理 , 、 、 NO N1 N2施 氮 量 分 别 为 0 5 . 、 、 2 5 6 . g h 7 5k ・ m~; 处 理 施 用 磷 钾 肥 用 量 相 同 , 3个 分 别 为 P O58 8k ・ m 2 7 . g h 和 K2 5 . g h O 1 7 5k ・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磷肥施用量与氮磷比例问题
林葆李家康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国国产磷肥以低浓度的单一磷肥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为主,近年来高浓度磷肥和磷复肥发展很快,磷肥的自给率已达70%左右。
加上每年进口大量氮磷两元复合肥(磷酸铵)和三元复混肥,磷肥用量又有增加,氮磷比例逐渐趋于合理。
从全国各地土壤磷素的测定看,有积累的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逐年提高。
但是,磷肥的施用量和氮磷比例不确切,这是须要搞清的问题。
同时,随着氮、钾肥用量的增加,磷肥的需求量和适宜的氮磷比例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本文以中国1980年~1999年的化肥生产、进口和施用量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对中国磷肥的用量和氮磷比例问题进行分析。
(图:林葆)
一、中国磷肥生产、进口和施用量以及氮磷比例
1.磷肥的生产量和氮磷比例
中国磷肥产量在上世纪80年代为250万吨~300万吨,到90年代后期增长到600万吨左右,产量增加了一倍多,氮磷比例也由100:20~25上升到100:25~30。
但是,磷肥数量依然不足,磷肥的比例偏低。
(表:表1 中国化肥生产量(万吨) )
注释:引自《中国化肥手册》及《中国化工年鉴》
2.磷肥的进口量和氮磷比例
在1980年代以进口氮肥为主,数量超过了磷、钾肥之和。
从1991年开始,进口磷、钾肥的比例明显增加。
从1997年起,中国成为以进口磷、钾肥为主,氮肥主要是复合肥中的氮和少量尿素(表2)。
这对增加中国磷、钾化肥用量,调整氮磷钾比例起到了重要作用。
3.化肥的施用量
由于化肥生产量和进口量的增加,化肥的施用量增长很快,由1980年的1269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4125万吨,19年增加了2855万吨,增长了2.3倍,平均年增加150万吨(表3)。
从不同肥料的增长率看,钾肥增加了近11倍,复混肥增加了32倍,远远超过了氮肥和磷肥,说明了目前化肥施用发展的趋势。
但是,在化肥施用量的统计资料中,对日益增长的复混肥中到底有多少氮、磷、钾,没有加以区分。
因此,从这一统计资料中,不能直接了解中国氮、磷、钾化肥的施用量。
(表:表2 中国化肥进口量(万吨) )
注释:引自《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肥料问题》及《中国化工年鉴》
(表:表3 中国化肥施用量(万吨) )
注释:引自《中国农业年鉴》
由于进口的磷酸二铵比重很大,历年计算的结果,这部分的复合肥和复混肥的氮磷钾比例大致为3:6:1(100:200:33)。
另一部分是国产的复混肥料,包括各种三元和二元的复混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单一化肥经二次加工而成的。
根据国家化肥质检中心(北京)从各地抽样检验的结果,大致为100:80:80。
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对施用的“复合肥”进行分解,加上施用的单一氮、磷、钾化肥后,成为表5。
现将表5与表4进行比较:
施用总量与表观消费总量比较从道理上说,20年的施用量与表观消费量应当是一致的。
20年的化肥施用总量为52126万吨,而同期的表观消费量为50762万吨,施用量高出1363万吨,高出2.7%。
可以认为两者基本一致。
在前15年,两者一致。
在1995~1999年的5年中, 施用量明显地高出表观消费量。
(表:表4 中国化肥资源量(生产量+进口量)及氮磷钾比例(万吨) )
(表:表5 中国化肥施用量及氮磷钾比例(万吨) )
施用的氮、磷、钾量与表观消费的氮、磷、钾量比较 20年施用氮肥34177万吨,比表观消费氮肥量35911万吨低1734万吨,低5.1%。
施用量低于表观消费量主要发生在1980年~1989年的10年中。
20年的磷肥施用量为13449万吨,明显高于表观消费量11327万吨,高出2122万吨,高18.3%。
在20年中,磷肥的每年施用量均高于表观消费量,尤其是后10年高出较多。
钾肥除第一个5年外,也是施用量高于表观消费量。
20年共高出975万吨,高27.7%。
3.磷肥用量和氮磷比的分析和讨论
从表4表5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化肥的施用量和表观消费量的多年数据应当是一致的 20年的结果比较,施用量高于表观消费量主要在1995年~1999年,可能的原因是上世纪的90年代以来,二次加工的复混肥有了较大发展,在施用量的统计中,有无重复计算的情况,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20年中中国实际拥有的磷肥资源(生产+进口)应当是可靠的到90年代接近900万吨,而施用量的数据则为1000~1100万吨,要高出100~200万吨,可能偏高。
磷肥施用量偏高的可能原因----是施用的“复合肥”统计量偏大,二是在分解这一部分的肥料氮、磷、钾时,磷、钾的比例偏高。
可以初步认为,到20世纪末,中国磷肥的施用量为900万吨左右,氨磷(N:P
20
5
)比约为100:37。
二、近期中国磷肥的需求量和氮磷肥料比例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些材料,在讨论中国适宜的化肥氮磷比例时,对磷的比例提得过高,是对中国磷肥需求量提得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1.适宜的氮磷比例(N:P
20
5
)问题
世界化肥的发展是从磷肥开始的,继而开发钾肥。
用合成氨的办法生产氮肥,比生产磷肥要晚半个多世纪。
同时,欧洲各国畜牧业比较发达,采用有豆科牧草的轮作制,使作物的氮素营养得到一定补充,施用磷、钾肥有很好的效果。
长期以来,化肥中的磷、钾肥比例一直高于氮肥(表6)。
直到进入60年代,氮肥用量才超过磷、钾肥。
此后氮肥发展很快,磷、钾肥的比例急剧下降。
(表:表6 世界化肥消费量及氮磷钾比例(万吨) )
到上世纪末,世界化肥的消费量中N:P 205约为100:40。
根据FAO 《肥料年鉴》的资料,上世纪末美国消费的化肥N:P 205为100:38,德国和英国由于有长期施用磷肥的历史,化肥的N:P 205己降到100:30或更低。
而中国的情况与这些发达国家不同,是先发展氮肥,后发展磷肥,钾肥至今仍主要依靠进口。
因此,化肥中磷肥的比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磷的比例一个下降,一个提高,异途同归,最后达到一个交汇点,这就是100:40左右。
2.中国近期的磷肥需求量问题
中国化肥的施用量还在增加,氮、磷、钾的比例和品种结构在不断调整。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变化,化肥施用的作物种类也愈加广泛。
由于施肥对农产品质量、环境和食物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0,某些农产品进口还会增加。
中国化肥施用量的增加速度将会放慢。
当2010年前后中国化肥用量达到5000万吨时,N:P 205:K 2O 为100:40:25即氮肥3000万吨左右,磷肥1200万吨左右,钾肥750万左右可能是适宜的。
按照化工部门的规划,2010年国产磷肥将达到950~1050万吨,届时磷肥仍将有200万吨左右的缺口。
(参见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