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对异常磨耗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宁兴良
改善轮缘磨耗 延长轮对寿命

改善轮缘磨耗延长轮对寿命现场经验文章编号:1007.6034(2004)05,0043-02改善轮缘磨耗延长轮对寿命陈建平,臧建岗(山西灵丘机务段,山西灵丘033401) 摘要:对轮缘磨耗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延长轮对使用寿命的几项措施,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轮对;轮缘磨耗;涂油装置中图分类号:U260.331.1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DF型机车轮缘磨耗较快是各段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曲线多且半径小的山区线路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如果线路更换钢轨,轮缘磨耗则更为严重.轮缘磨耗早期到限严重缩短了轮对的使用寿命.灵丘机务段地处京原线中部,配属机型为DF 型内燃机车50台,主要担当灵丘一原平的货物列车牵引任务.灵丘一原平铁路全长186km,其中曲线 79处,总长度42km,占线路总长度的22.6%,R600,最大坡道12‰,由于曲线较多,所以 m以下的6处轮缘磨耗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灵丘机务段的正常运输生产秩序.表l列出了最近几年来因轮缘到限而换箍或整台车镟削的情况.表11999—2002年轮缘磨耗到限修理情况由表l可以看出,我段2001年因轮缘到限的换箍及整台车镟削轮数较前2年大大降低,其主要原l大j是从2000年第3季度,开始在部分机车上采用JM 一1型踏面,到2002年4月底共有26台车采用了 JM一1型踏面,对减缓轮缘磨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磨耗型踏面的广泛使用.轮缘磨耗问题已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机车牵引重量的不断增收稿日期:2004—06—20作者简介:陈建平(1969一),男,山西代县人,高级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热能动力与装置专,业,_[学学士,现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加,机车的牵引力越来越大,轮轨磨耗的问题又显现出来.因此分析轮轨磨耗的原因,研究减缓轮轨磨耗的方法以延长轮对的使用寿命显得尤为重要. 2轮缘磨耗原因分析造成轮缘磨耗的原因较为复杂,与轮轨的材质转向架的结构(如定位方式,定位刚度, 及机械性能,轴距等),线路状态(如曲线半径,坡度等),轴重,运行速度,润滑方式等因素有关.下面就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分析.1.1转向架和轮对技术状态DF型机车轮缘的磨耗规律一般为2,5轴最甚,1,6轴次之,3,4轴最轻;非齿侧较齿侧磨耗更为严重.DF型机车在设计时,为了减小机车在通过小曲线半径时导向轮的轮缘力,给2,5轴以较大的横动量,让其参与导向.此种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机车通过半径为R145I1"1曲线时需要.但实际运用中,线路中曲线半径大多在R500m以上,这就使得机车无论上行还是下行,2,5轴轮对都要参与导向,因此2,5轴的轮缘磨耗近似等于1,6轴的2倍,使得2,5轴的轮缘先于其它轴轮缘到限.至于非齿侧较齿侧轮缘磨耗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车轴在垂向载荷及电机电枢轴在齿轮圆周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由于抱轴承间隙的存在,在牵引啮合力的作用下,电机产生偏斜,导致牵引齿轮轮齿上的载荷不均,产生了指向非齿端的横向力.车轮在钢轨上滚动前进时,在此横向力的作用下,轮对发生横向位移,使非齿侧的轮缘与钢轨贴靠,从而导致轮缘偏磨.另外,在运用中还发现各轴都有轮缘偏磨的现象发生,这主要与轴距差,转向架对角线长度差,轴 4现场经验机车车辆工艺第5期2004年10月轮径差等因素有关. 颈两侧载荷差,(1)当轴箱拉杆橡胶套失效造成两轴的左右轴距不等时,轴距较短一侧的两个轮子轮缘贴靠钢轨; (2)当转向架对角线长度不等时,对角线较短的两个角上的轮子的轮缘贴靠钢轨;(3)当两侧轴箱弹簧的刚度不一致造成两端轴颈载荷不均时,见图I,由于踏面斜率的存在,使两个轮子上的轴向力不相等,载荷较大的一侧的轴向力大,在此力的作用下,轮对向另一侧移动,产生偏磨;(4)当两端轮径差较大时,由于踏面斜率较小, 轮对就向轮径较小的一端移动较大的距离,使轮缘与钢轨贴靠,从而造成轮缘偏磨.1轮对两侧车轮载荷不等(PI>P2)造成轮缘贴靠钢轨1.2轮轨材质及机械性能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当轮/轨的硬度比为1,2 时,轮箍的耐磨性能最好,这时的磨损和滑动也最小.京原线近年来已全部更换为60kg/m的全长轨面淬火钢轨,其硬度值达340HB左右.现在使用的机车轮箍有2种,一种为马鞍山钢铁公司生产的第 ?种牌号轮箍,其硬度值不小于241HB;另一种是从乌克兰进口的轮箍,其硬度值不小于269HB,高于国产轮箍,且韧性较好.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钢轨的硬度远高于轮箍的硬度,特别是轮箍在经过镟削后, 硬度更低,二者的硬度比远远偏离理想状态,这也是造成轮缘磨耗较快的一个主要原因.1.3轮轨润滑根据铁道科学研究院有关资料表明,机车使用轮缘涂油装置后,可使机车轮缘与钢轨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为原来的25%,脱轨系数降低为原来的13% 左右,这就意味着轮缘磨耗将减少为原来的1/4,极大地提高了机车的安全性.灵丘机务段1997年曾在1台机车上加装了轮缘涂油装置,经过1个架修期的运用,证明减磨效果较为明显,可基本保证1个架修期内不用镟轮.但在实施中存在喷油时问及喷油量的控制,涂油装置在运用中的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使得轮缘涂油装置不易推广.2改善措施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轮缘磨耗较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解决轮缘磨耗较快的问题.(1)保证转向架的结构参数.在机车检修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特别要保证同轴左右轴箱弹簧的工作高度一致,轴箱拉杆状态良好,轮径差按要求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总之,要通过检修和调整,使得转向架各项参数达到最佳匹配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轮缘磨耗.(2)改进轮轨材质的机械性能.改进轮轨材质机械性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轮箍与钢轨的硬度比最大限度接近理想状态,这涉及到机务与工务两个部门,较难实现.从机务部门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尽力避免不必要的镟轮,充分利用轮箍表面硬度较高的特点.(3)采用轮缘涂油装置.轮缘涂油装置能有效降低轮缘磨耗和机车能耗,这已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但在实施中存在喷油时间及喷油量的控制,涂油装置在运用中的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使得轮缘涂油装置不易推广.科研部门要积极开发自动控制的涂油装置;而使用部门更要加强涂油装置在检修与运用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保证其发挥应有的作用.3建议(1)随着机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在全路范围内的推广使用,建议有关部门研制开发由监控装置自动控制的轮缘涂油装置.(2)科研部门要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吸收国外的成熟技术,研制开发机车径向转向架.? (编辑:施翠燕)。
浅谈钢轨磨耗的成因及整治措施

浅谈钢轨磨耗的成因及整治措施摘要:钢轨侧面磨耗是工务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量的钢轨磨耗严重的缩短了钢轨的使用寿命,增加了铁路运营成本。
本文首先从我段京包线的现状、客货运输的特点,指出了减缓曲线钢轨侧磨对于我国铁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系统分析了轨头侧面磨耗的变化规律,重点分析了轨道不平顺对钢轨不均匀侧磨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减缓曲线钢轨侧面磨耗的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 曲线钢轨侧磨减缓措施一、曲线钢轨侧磨的形成原因为了找到引起侧磨的主要原因及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测量,并对各类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后,发现引起钢轨磨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曲线圆顺度曲线钢轨不均匀侧磨的形成与曲线的圆顺度有相当大的关系。
曲线不圆顺就意味着曲线的半径不一致,有的处所半径变大,必然使有的处所半径变小,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严重,大半径曲线钢轨磨耗较轻形成钢轨的不均匀磨耗,从而减少了钢轨的使用寿命。
从侧面磨耗理论可知,钢轨轨头的侧磨主要是由于导向力和冲角引起的,曲线轨道状态不良对这两个因素的影响相当大。
曲线的不圆顺可以看成是轮轨之间横向力的一个激励源,这些激励源使得轮对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从而造成轮轨导向力和冲角的变化。
曲线圆顺度的不良直接引起轮轨横向力及导向力的改变,在圆顺度不良曲线范围内的后四分之一段内,其导向力和冲角增加都较大,从现场观察可知,在此范围内经常出现钢轨轨头最大侧磨点。
钢轨接头处的支嘴和钢轨硬弯引起的曲线圆顺度不良,对钢轨轨头的磨耗影响尤为严重。
1.2 轨距轨距是影响曲线钢轨磨损地重要因素。
理论计算与现场试验都表明,适当减小轨距,可以改善机车车辆通过曲线的条件,使机车通过曲线时的轮轨导向力和冲角都相应减少,车辆通过曲线时,轨距减小车体横向摇摆幅度减弱,轮轨导向力也是适当减小,因此,曲线轨距适当减小,对于曲线钢轨磨损是有利的。
计算结果表明,轨距对横向力和冲角都有较大的影响。
轨距增大,将使横向力和冲角增大,增大了轮轨之间的冲击。
动车组制动盘不规则磨耗原因分析及建议

第5期
动车组制动盘不规则磨耗原因分析及建议
101
毂上,轴盘表面为一完整平面,如图7所示。正是由于 这个完整平面,致使轴盘不易出现偏磨。
当经过孔边缘时,易被边缘“切削”,造成闸片中间磨耗 大。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造成闸片和轮盘在 这12个孔附近均易磨耗较大。这也可能是新闸片不易 出现偏磨、并且可使偏磨减小的原因。
图1轮装制动盘摩擦面异常磨耗图
卸下来返回主机厂或动车段检修基地。由于该型动车 组采用的是整体式轴箱体,须将转向架由车辆中分离出 来后方能将轮对从转向架中分离出来,导致制动盘摩擦 面旋削而进行的拆解及恢复工作量较大 ,严重影响了运 营单位对动车组的正常维护工作,也大大增加了运营维 护成本。 1现场调查情况 1.1制动盘磨耗调查
该型动车组正常运营情况下由列车自动驾驶系统 ATO控制,列车的运营速度及制动情况等均由ATO 系统决定。两动车所的动车组信号系统的安装情况如 表2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表2各动车组所安装的信号系统表
配属动车所
车组号
信号系统厂家
车组1
A公司
动车所1
车组2 车组3
B公司 J公司
车组4
动车所1及动车所2均于2016年4月初开通,两 动车所同时各配备4组200 km/h动车组。
图4动车所2偏磨量较大的轮盘
1.2闸片磨耗调查 对动车所1内磨耗到限拆卸更换现存的66块制动
闸片进行逐一查看,发现闸片表面磨耗形式有2种:一 种是闸片整体磨耗较为均衡;另一种是闸片中间磨耗相 对较多,呈中间低两边略高,分别如图5、图6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表1动车所1动车组制动盘偏磨表
磨床加工异常改善报告

磨床加工异常改善报告引言磨床加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式,常用于加工高精度、高硬度的零部件。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磨床加工出现异常的情况,这给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探讨磨床加工异常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以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磨床加工异常问题分析1. 磨削质量不稳定磨床加工过程中,磨削质量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发现磨削质量存在波动的问题,这给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带来了困扰。
2. 刀具寿命短磨床加工使用的刀具是一种消耗品,刀具的寿命对于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来说非常重要。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发现刀具寿命普遍较短,需要频繁更换刀具,给生产带来了停机维修的时间和成本。
3. 加工效率低磨床加工一般具有较低的加工效率,尤其是对于复杂形状的工件来说,加工时间长、效率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给生产节奏和交货期带来了压力。
4. 加工精度不达标磨床加工需要达到高精度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发现加工精度普遍存在偏差的问题,导致部分产品无法达到客户的要求,给企业形象和信誉带来了负面影响。
改善方案1. 优化刀具选择和刀具磨损检测1.1 选择合适的刀具根据不同加工任务和工件材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刀具。
考虑刀具的材料、刃磨方式以及与工件接触的角度等因素,以提高磨削效率和切削质量。
1.2 刀具磨损检测建立刀具磨损检测制度,及时监测刀具的磨损程度。
一旦发现刀具磨损严重,及时更换刀具,以避免磨削质量下降和刀具断裂的情况发生。
2. 优化加工参数和工艺2.1 参数优化根据不同工件的材料和形状特点,优化加工参数,包括磨削速度、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等。
通过试验和数据分析,找到最佳的加工参数,以提高磨削效率和加工精度。
2.2 工艺改进改进磨床加工的工艺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中间操作和工序,简化加工过程,提高加工效率。
同时,优化夹具设计和工装夹持方式,确保工件的稳定性和精度要求。
轮缘磨耗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

轮缘磨耗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1、轮轨不匹配(主要原因)轮、轨的磨耗与其断面形状有较大关系,在运用调查中发现,在旧线和调车线路上运行的机车,由于钢轨头部已磨耗成稳定的外形,且差异较小,这样磨耗后的踏面外形与钢轨头部相对应部分的外形有较好的匹配,因此减少了磨耗,轮缘偏磨程度也较轻。
而那些在新开通时间不长或刚进行换轨的线路上运行的机车,由于钢轨的头部磨耗量不大,还未形成稳定的外形,且内外轨头部磨耗成的外形差异较大,使踏面外形与钢轨头部相对应的形状没有良好的匹配,就加大了磨耗,轮缘偏磨程度也较严重。
解决措施:通过对运行线路的调查,找出对机车轮缘磨耗影响大的弯道,会同工务部门采取对其钢轨内侧面涂油的辅助减磨措施。
2、走形部技术状态不佳由于左右轮径差、左右轴距差、转向架对角线差、轴颈两侧载荷差及机车球形侧挡间隙等因素,引起轮对的纵向中心线偏向线路的一侧,导致轮缘偏磨。
(1)左右轮径差超过1mm时轮对在运行中就必须依靠踏面斜度来调整左右轮同径,使轮径小的一侧轮缘靠近钢轨,出现轮缘偏磨,踏面异磨。
同时迫使整个转向架向轮径小的一侧偏移,其它轮对也产生同向偏移,导致其它轮对也产生不同程度的轮缘磨耗。
(2)左右轴距有偏差时,轴距短的一侧的两个轮子易产生偏磨。
(3)轴颈两侧载荷不均时,载荷小的一侧轮子易产生偏磨。
(4)转向架对角线不等时,对角线较短的两个对角上的轮子易产生偏磨。
(5)车体侧挡间隙变化时,间隙小的一侧轮缘靠近钢轨,易出现偏磨。
解决措施:严格控制机车走行部的检修质量,按范围、工艺及限度进行检修,保证机车机车转向架各结构参数的最佳匹配,从而有效降低机车转向架在不平顺线路或过曲线时产生的横向冲击,以减轻轮缘的偏磨。
3、驱动机构的轮齿上载荷分布不均由于抱轴承与车轴间存在间隙而使牵引电机壳体产生倾斜、轮齿圆周力引起电枢轴的弯曲、车轴轴颈荷重引起的车轴变形导致大齿轮偏斜等,使牵引齿轮没能正常啮合,作用在齿宽上的力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在轮齿上靠电动机一侧。
CRH1型动车组轮缘异常磨耗研究及解决方案

CRH1型动车组轮缘异常磨耗研究及解决方案王开团;张现锋;周海廷;姜靓【摘要】CRH1型动车组投入运营后,发现车轮轮缘有磨牦现象,部分动车组车轮出现偏磨等异常现象,特别是福州动车段动车组车轮偏磨比较严重,车轮旋修量较大,影响到车轮寿命.通过对运行线路、线路条件、车轮磨耗情况的调查,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提出对特殊线路进行整修、调整进出库运行速度、结合CRH1转向架综合加改方案将LMA踏面更换为LMD踏面、调整一系定位节点刚度等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车轮轮缘的异常磨耗,提高了车轮寿命,车轮平均寿命提高到原来的约2.5倍.【期刊名称】《铁道机车车辆》【年(卷),期】2019(039)003【总页数】4页(P114-117)【关键词】动车组;轮缘磨耗;线路;踏而【作者】王开团;张现锋;周海廷;姜靓【作者单位】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11;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11;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11;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66.2CRH1型速度250 km/h动车组于2009年开始运营,主要配属在上海及福州动车段,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轮缘磨耗较大,特别是配属在福州南动车所的动车组轮缘出现较严重的偏磨现象,一个旋修周期内同一轮对左右车轮轮缘磨耗量最大相差接近4 mm。
1 问题描述2009年CRH1B/1E开始在上海局运行,CRH1A-250型动车组开始在福州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轮缘有磨耗现象,且配属福州南动车所的动车组出现轮缘偏磨现象见图1~图2。
对CRH1A-1081动车组第一次旋修前的轮缘测量发现,在动车组进库方向左侧轮缘磨耗严重,右侧车轮磨耗较轻,左右侧磨耗量最大相差接近4 mm,车轮旋修量较大,普遍超过了10 mm。
通过旋修数据进行评估,车轮寿命平均约为160万km。
轮缘磨耗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

轮缘磨耗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1、轮轨不匹配(主要原因)轮、轨的磨耗与其断面形状有较大关系,在运用调查中发现,在旧线和调车线路上运行的机车,由于钢轨头部已磨耗成稳定的外形,且差异较小,这样磨耗后的踏面外形与钢轨头部相对应部分的外形有较好的匹配,因此减少了磨耗,轮缘偏磨程度也较轻。
而那些在新开通时间不长或刚进行换轨的线路上运行的机车,由于钢轨的头部磨耗量不大,还未形成稳定的外形,且内外轨头部磨耗成的外形差异较大,使踏面外形与钢轨头部相对应的形状没有良好的匹配,就加大了磨耗,轮缘偏磨程度也较严重。
解决措施:通过对运行线路的调查,找出对机车轮缘磨耗影响大的弯道,会同工务部门采取对其钢轨内侧面涂油的辅助减磨措施。
2、走形部技术状态不佳由于左右轮径差、左右轴距差、转向架对角线差、轴颈两侧载荷差及机车球形侧挡间隙等因素,引起轮对的纵向中心线偏向线路的一侧,导致轮缘偏磨。
(1)左右轮径差超过1mm时轮对在运行中就必须依靠踏面斜度来调整左右轮同径,使轮径小的一侧轮缘靠近钢轨,出现轮缘偏磨,踏面异磨。
同时迫使整个转向架向轮径小的一侧偏移,其它轮对也产生同向偏移,导致其它轮对也产生不同程度的轮缘磨耗。
(2)左右轴距有偏差时,轴距短的一侧的两个轮子易产生偏磨。
(3)轴颈两侧载荷不均时,载荷小的一侧轮子易产生偏磨。
(4)转向架对角线不等时,对角线较短的两个对角上的轮子易产生偏磨。
(5)车体侧挡间隙变化时,间隙小的一侧轮缘靠近钢轨,易出现偏磨。
解决措施:严格控制机车走行部的检修质量,按范围、工艺及限度进行检修,保证机车机车转向架各结构参数的最佳匹配,从而有效降低机车转向架在不平顺线路或过曲线时产生的横向冲击,以减轻轮缘的偏磨。
3、驱动机构的轮齿上载荷分布不均由于抱轴承与车轴间存在间隙而使牵引电机壳体产生倾斜、轮齿圆周力引起电枢轴的弯曲、车轴轴颈荷重引起的车轴变形导致大齿轮偏斜等,使牵引齿轮没能正常啮合,作用在齿宽上的力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在轮齿上靠电动机一侧。
电力机车轮对磨耗和常见故障的处理措施

电力机车轮对磨耗和常见故障的处理措施摘要:铁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交通工具,铁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各种产品的运输管理,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牵引列车运行的电力机车的轮对通常呈高速旋转滚动的状态,承载着电力机车的全部重量,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故障。
本文对电力机车轮常见故障以及故障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电力机车运行的安全水平。
关键词:电力机车轮;磨耗;常见故障;处理措施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铁路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渠道,承载着主要的运输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铁路客货列车也朝着高速、重载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行质量以及检修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电力机车运输过程中对电力机车的损耗很大,例如货车轮对,承载了电力机车的主要重量,在运行过程中呈高速运转的状态,电力机车轮对长期反复工作,必然会出现较多故障。
对此,铁路运输企业必须要积极加强对电力机车的检修与维护,对电力机车的各个部件进行定期养护,不断提高电力机车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电力机车轮对是电力机车运行的重要部件,出现故障时对货车提速会造成较大制约,严重时还会导致货车停运,不利于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铁路电力机车轮对故障常见的三种形式是轮缘磨耗过限,轮辋过限,踏面圆周磨耗、擦伤、剥离等,在电力机车运行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维护,找到问题的成因,并且对故障进行解决。
一、电力机车轮对存在的常见故障1.轮缘磨损正常工作状态下电力机车轮对的轮缘磨损情况不是太严重,轮缘磨损主要原因是由于铁路机车在曲线行驶或者经过岔道的时候才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轮缘承受的荷载比正常运行时的荷载要大很多,因此电力机车很容易偏向铁路线路的某一侧运行,出现轮缘磨损严重的情况。
2.轮辋裂纹故障铁路客货车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需要紧急制动,在紧急制动过程中,轮对承受着钢轨间的冲击振动和相互作用力,如果轮对的轮辋本身存在细小的裂纹,则很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车轮的轮对轮辋的裂纹处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轮辋裂纹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S4型机车轮对异常磨耗原因分析
及处理措施
宁兴良
朔黄铁路机辆分公司河北肃宁县 062350
摘要:本文总结了朔黄线上运用的SS4型电力机车轮对异常磨耗对机车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并根据现有技术条件采取了相应措施的解决措施,使机车轮对的技术管理做到了有序可控,提高了轮对使用寿命,确保了机车的正常运用。
关键词:轮对磨耗异常处理措施
0引言
轮对作为机车走行部关键部件之一,它不仅承受着巨大的静载荷和动载荷,还刚性的承受来自钢轨接头、道岔和线路不平顺等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实现机车牵引力的传递及导向。
因此,轮对是一个受力复杂、负重很大、工作条件恶劣的重要部件,其外形尺寸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材质是否有缺陷,对保证运用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轮对状态不良,轻者可能引起机车振动,重者可能造成机车脱轨、列车颠覆等行车事故。
1.问题的提出
朔黄铁路通车后,从2003年开始,部分SS4机车陆续出现了机车震动大、走行部异音、一系圆簧断裂、齿轮箱和抱轴箱裂损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机车的正常运用和运输生产。
我们通过观察车轮表面状况以及对车轮尺寸报表进行分析,并与机车运用情况相结合,发现在机车轮对镟修走行18万公里后,机车车轮外形出现异常磨耗,主要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轮对踏面非正常磨耗比较严重,轮对踏面磨耗不均匀。
轮对的不圆度最严重的达到了3mm以上以及个别轮对的箍厚差大于2mm(轮径差大于4mm)。
1.2轮缘偏磨现象较为严重,个别轮对的左右轮缘厚度差达到了4mm,一侧的轮缘磨耗量较小甚至在数据上反应不出来,而另一侧则磨耗严重。
此时在轮对镟修时,需要较大的镟削量才能恢复踏面原形,造成了个别轮对的十万公里踏面磨耗量达到了3mm。
踏面磨耗不是“磨”下去的,而是“镟”下去的。
1.3大部分轮对的踏面可见部分都有横向的微细裂纹,部分轮对还出现了片状剥离现象。
上述轮对磨耗特点中,尤其以轮对踏面磨耗不圆度超限对机车的影响比较大,运用过程中由于振动造成机车走行部出现的问题主要与此有关。
2.原因分析
轮对磨损并不是同单一的磨损机理所引起,而是同几个或更多的机理同时作用。
影响轮对磨损的因素很多,如轮轨材质;线路状态(曲线半径的大小、线路坡度、外轨超高量等);轴重及运行速度、轮对和钢轨断面几何形状、润滑方式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机车轮对和钢轨的磨耗。
我们结合朔黄铁路线路特点以及机车运用情况,对SS4型机车轮对异常磨耗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1朔黄铁路西高东低,落差达1527.6m。
尤其在神肃段上,上行重载时长大下坡道多。
为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在下坡时一般首先采用电阻制动的方式对列车进行调速,个别区段机车长时间使用最大制动电流,列车的制动力全部来自于机车轮对与钢轨之间的作用力。
此时轮轨之间不是纯粹的滚动关系,同时其接触表面还伴随着微小蠕滑,长时间的这种滑动磨擦会使轮对踏面表层金属不断磨损而造成异常磨耗。
另外,轮对表面金属材料在蠕滑的同时产生微小的塑性变形,反复的这种变形会使踏面表层金属失去固有特性而产生微细裂纹,继续发展导致轮对踏面出现片状剥离。
2.2当轮对左右轮径差超过了1mm时,轮对在运行中就必须依靠踏面斜度来调整左右轮同径,使轮径小的一侧轮缘靠近钢轨,于是就出现了轮缘偏磨。
左右轮径差越大,轮缘偏磨的现象越明显。
另外,当同一转向架有一个轮对存在左右轮径差时,会使整个转向架在运行时向轮径小的一侧偏移,迫使另外一个轮对也产生同向偏移,导致一个转向架上的两个轮对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磨。
2.3朔黄线西柏坡站以西曲线多、半径小。
当机车通过曲线时,同轴上的两个轮在相同时间内所转过园心角相同,但所走的曲线不同。
外轮除去转动外,还伴有滑动摩擦,既产生在轮对轮缘上,还产生在踏面上,造成了踏面磨耗和轮缘磨耗。
曲线的外轨超高使车体向向倾斜,使机车在转弯时获得向心力,用于平衡离心力。
此时,高速磨外轮、外轨,低速磨内轮、内轨。
2.4朔黄线2002年11月正式通车,在运营初期钢轨头部的磨耗量还不是很大,一方
面由于钢轨头部不太光滑对轮缘的磨耗较大;另一方面,此时轮对踏面外形与钢轨头部相对应部分还未形成良好的匹配,轮缘与轮轨头部接触时并不完全是线接触,也会使得轮缘磨耗加大。
这个原因在线路运营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好转。
2.5轮缘润滑装置对于减少轮缘磨耗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在运用调查中发现,SS4机车的轮缘润滑装置具有较高的故障率,在行修统计的机统—6提票活中占比较高。
通过对轮喷故障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故障主要是由于喷嘴的供风风管回油,堵塞了压缩空气所致。
在喷嘴内部,油路和风路的隔离是靠套和柱塞的配合。
当其间隙超限时,由于油管内的油脂一直保持有500kpa的压力,而风管内的压力为0,部分润滑脂会沿间隙窜到风管中,造成喷嘴风管接头附近慢慢积聚润滑脂而导致堵塞。
3.解决措施
在轮对异常磨耗的诸多原因中,作为机车的使用维护单位,有些是可控因素,有些是不可控因素。
我们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条件,采取了以下措施来确保运用机车轮对的良好状态。
3.1将轮对镟修计划由在出现状态后进行镟修,改为机车每运行18万公里左右对轮对镟修一次,及时按照JM-3磨耗型踏面外形恢复机车轮对的技术状态。
3.2在两次镟轮中间,即机车轮对镟修后运行9万公里左右时对机车进行转头,从而消除机车上下行、空重车、通过曲线时对轮对造成的偏磨,确保机车轮对的均衡磨耗。
3.3加强轮缘润滑装置的技术管理,将喷嘴的检修范围由状态修改为每次小修下车清洗检查,及时更换不合格的喷嘴;检查风管内是否有回油现象,并及时处理;运用机车轮缘润滑装置出现故障要及时提票、及时处理。
保证运用机车的轮缘润滑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做好轮对保养工作。
3.4对于因不落轮镟床故障造成轮对镟修周期延长的问题,今后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对镟床的常用易磨损配件要有一定的保有量,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修复;二是继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按照工艺范围做好日常检查工作;三是定期对不落轮镟床进行中修,在部件出现不良状况前能够及时恢复设备的技术状态,避免因长时间磨损造成的故障。
4.结束语
措施实施后,从检测的轮对数据来看,轮对的平均不圆度控制在0.5mm以下,轮缘偏磨的问题也得到大大缓解;从机车运用情况来看,在运行中机车更加平稳、可靠,基本消除了由于轮对状态不良造成的非正常振动、圆簧断裂、齿轮箱、抱轴箱裂等情况,确保了安全的
运输生产。
另外,虽然轮对镟修的频率增加,但每次的镟削量相比以前有大幅度的减少;现在每十万公里的踏面磨耗量均控制在2mm以下。
按此计算,当轮箍厚度由原形减少到50mm 时(到限为40mm),机车轮对至少可以保证运用200万公里。
也就是说,在一个大修期内不用更换轮箍,从而提高了轮对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成本支出。
作者简介:宁兴良(1973-)男,山西太原人,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