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及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小区景观湖泊水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区景观湖泊水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区景观湖泊水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绿色环境意识的增强,景观水池已成为生活小区或公共场所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住宅小区、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大型标志性建筑中,人工湖泊、人工河道及景观水池不断涌现,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增添了亲近绿色大自然的氛围。

但如何让碧水常青,避免水质恶化而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危及人体健康,已成为人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景观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易使藻类大量繁殖生长,产生“水华”,使池水水质出现恶化现象,水体透明度变差、颜色变暗,甚至有异味;另外水体藻类的繁殖会引起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导致水体缺氧并滋生厌氧微生物造成水体发黑发臭。

景观水池常见的问题有:1.水质不清、影响景观;2.藻类丛生、生态不稳;3.鱼病侵袭、养成率低;4.换水频繁、保养不易。

新的景观水池易出现“半年清,一年臭,三年封”的局面,许多小区内的景观水池因为水质原因,纷纷减少池水量,有的甚至变成了旱池,池底长满了藻类,水面充斥着肮脏的泡沫,夏天池水更是蚊、蝇滋生的场所。

这样使得本来用于美化人居环境的景观水池成为人们头痛的“包袱”。

景观水质恶化的主要表现是水体呈富营养化污染。

一般认为,景观水体形成富营养化的指标是:(1)水体中含总氮量大于L,含磷量大于L;(2)生化需氧量大于10mg/L;(3)在水中细菌总量达到104个/毫升以上;(4)标志藻类生长的叶绿素a浓度大于10μg/L。

这些影响指标在景观水池自然条件下极易达到,主要原因是光直接照射到池底,加上部分含P和N成分的富营养化生活污水的渗透,藻类依赖这些能源和营养物质得到大量生长与繁殖,而藻类在生长与死亡分解都要消耗氧气,使观赏鱼因为缺氧而死亡。

藻类的生长如果不能尽快处理,就会出现藻类疯长的现象,水变绿,甚至透明度降为零。

通过研究发现,景观水中菌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在于水体中的P和N等营养成份,尤其是P元素含量超标,加上水体流动性不大和水环境温度适宜,致使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物过度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氧降低,造成水质恶化。

景观湖水质改善方案

景观湖水质改善方案

景观湖水质改善方案景观湖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精神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景观湖却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水质污染问题。

本文针对景观湖水质改善问题,提出以下方案。

1. 增强水面氧化能力景观湖在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长时间的涨潮和流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缺氧状态。

缺氧状态下,水体中的腐殖酸、亚硝酸盐等有机物和无机物不易氧化分解,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各种有害物质ie重金属的积累。

因此,增强水面氧化能力是改善景观湖水质的关键。

具体操作方法可以采取浮漂式氧气机等设备,通过加强水面氧化,促进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解和消除,从而保持水体的新鲜和清洁。

2. 采用生物降解剂生物降解剂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水质改善方法之一。

通过选用合适的微生物,能够将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降解掉,消除水质污染问题。

采用生物降解剂的优点是价格相对较低,还能有效地促进水体的微生物群落平衡,形成水环境自净的过程。

生物降解剂一般分为喷雾式和抛撒式两种,其中喷雾式比较适合针对污染面积较大并较深的景观湖,而抛撒式适用于污染面积较小并且浅水的景观湖。

3. 控制周边污染源城市化进程中,周边污染源对于景观湖水质的影响越来越大。

为了保证景观湖水质的改善,需要从源头上对周边污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

可以考虑制定周边污染源限定标准、处理污染源以及提高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来控制污染源。

4. 定期监测和维护定期监测和维护是改善景观湖水质的重要保障。

监测内容包括水质指标、水位变化、水生态环境等;维护手段包括清淤、疏浚、清洗和修缮等。

这些维护手段可以有效地清除水体污染物和悬浮物,保证景观湖水质处于健康的状态。

综上所述,针对景观湖水质改善问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强水面氧化能力、采用生物降解剂、控制周边污染源和定期监测和维护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以保护景观湖水质,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及处理措施

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及处理措施

和有机碳源 以及其他 各类营养物 质转化 为菌体 . 而完 成水质净 化 从 的任务 。这种净化方法操作 简单 , 免去 了构 筑物的建设过程 , 减少了 基建费用 的投入 但 是菌种则需 要较多 的投资 . 同时 由于光合 细菌 属光能 自 菌 , 养 不含 有硝化及 反硝 化菌种 . 而使得去 除磷 、 氮效 果不 明显 , 其去 除 比例仅 为 C D: : = 0 : :, O N P 10 5 l而不 能解 决水体 富营养
道 亮丽风景线。 但是在水体的使用过程中, 易受到污染而影响透明度 , 重时会 出现异味, 极 严 不仅 没有起到 美化环境的作用 还 影 响 了人 们 的 生活质 量。本文将对影响水体质量 的因素进行分析 , 并提 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


【 关键词 】 ; ; 水质 污染 治理措施
社会经济 、文化的发展都有效 的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相 应 的对居住环境和城市整体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 而景观水成为改 善城市环境 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起步晚 、 但 发展慢 . 特别是管理措施 不到位 , 导致景 观水 的水质逐渐发生 了变化 . 有些水质变化较 为严 重 的地方 , 已经影 响到了附近居 民的正常生活。但仍然未能引起相关 部 门的重视 , 现有的处理方式大部分还仅限于假 山、 喷泉 . 而这些处理 方 式又极易造成藻类 的旺盛繁殖 , 而出现发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况 。 因此 . 只有采取正 确 的水源保护和水处理措施 .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水质

1 . 期雨 水 2初 洗涤 、 溶解 了空气 中和地表面上 的污染 物后 , 初期 的雨水必然会 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相关数据显示 . 被污染后 的雨水 含磷量 达到了 00 mg 氨氮的浓度含量约为 10 gL . / 7 L, .m 『。 1 . 殖 污 染 3养 喂养水 中的鱼时 .投入过多 的食物 以及 鱼类的排泄物造成 的污 染。 1 . 4水生植 物 水生植物 的季节性死 亡 、 腐烂造成的水体 污染 。

人造景观水体污染与处理讨论

人造景观水体污染与处理讨论

关于人造景观水体的污染与处理的讨论摘要:因为人们对水景观的喜好,现在我们很多大城市都在城市规划中加入了大量的人造清水景观。

但是因为是人造景观,所以它缺少自我净化功能和生物动态平衡体系,容易导致出现生态不平衡的状况,这样不仅仅会影响我们人造水景观的视觉效果,甚至会影响到我们周围的环境。

本文将通过对人造水景观用水的水质的特点,探讨如何有效的处理水体污染问题。

关键词:人造景观水体,人工景观用水,水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人造景观水体的污染原因及水质特征1.1人造景观水体的污染原因因为人造水景观的源水水质先天就有不足的地方,而且还是处于比较开放的环境之下。

环境的容量也非常的小,而且经常管理还不到位。

这都是非常容易导致我们人造水景观水体制出现污染的原因。

一般景观水的水源主要来自自来水、再生水、河水以及雨水的补充。

除自来水外其他源水水质质量得不到保证。

人造景观的“公共性”和“亲人性”的特质,也是造成水质污染较快的原因。

开放式的环境,经常人为的将一些污染物带入景观水体。

人造景观水体多为近于封闭的静止或缓流水体,与空气接触少,溶解氧不足;水生生物种类单一,不可能形成较完备的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水环境容量较小、水体自净能力较低。

加之有些景观设计的不科学,缺少对水质环境保护的关注,造成人工景观中经常会出现流动死角。

各种污染物将会沉积在死角处,并慢慢地污染整个人工环境。

人造景观的“公共性”特征还容易形成“责任分散效应”。

“集体冷漠”造成的无人管理,使得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也是人造景观水质较差的原因。

1.2人造景观水体的水质特征人造景观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为水体的富营养化。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并不是投入的强度过大,而是由于水体的自净能力太弱。

景观水体大多是一个自净能力很弱的封闭系统,内部结构的不合理造成转化和产出效率较低;外来能量和物质的输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累积,产生富营养化,最终使水体受污染。

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及处理措施

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及处理措施

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及处理措施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大自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景观水,作为人工营造的水体环境,在城市和乡村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装饰和美化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景观水也面临着水质污染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及处理措施。

一、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1. 植物养分过剩景观水中常种植各种水生植物,这些植物需要养分来生长,但过量施肥或者鱼类粪便过多会导致水体中养分过剩,产生富营养化现象,进而引发水藻大量繁殖和水体浑浊。

2. 水体富氧和缺氧景观水通常是静态水体,缺乏水体的自然流动。

这导致水体中的氧气供应不足,容易出现缺氧现象。

同时,在高温季节或者养殖密度过高的情况下,水体中的氧气消耗增加,容易导致水体富氧,进而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3. 水体中的污染物由于城市建设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景观水中常常存在着污染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农药等。

这些污染物质的积累会对水中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危害水体生态环境。

二、景观水的水质污染处理措施1. 控制养分输入为了防止景观水体中养分过剩,可以采取控制养分输入的措施。

例如,合理控制施肥量、合理管理景观水中的鱼类数量和种类,确保植物和鱼类的养分需求与水体中的养分供应平衡。

2. 加强水体通气为了解决景观水体中缺氧和富氧的问题,可以采取加强水体通气的措施。

例如,通过设置喷泉、瀑布等水景装置,增加水体的氧气摄入量;或者利用微生物等生物处理技术,改善水体中氧气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3. 污染物处理与净化对于景观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净化措施。

例如,在水体进入景观区域之前,设置过滤设备来去除悬浮物和罐底沉积,减少水质污染;或者使用生物污染物处理系统,通过生物降解等方式降低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4. 建立景观水管理机制为了维护景观水的水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景观水管理机制。

这包括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定期对景观水进行水质检测和评估;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水质保护的意识和技术能力;并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加强对景观水质保护的监管和管理。

公园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

公园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

公园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休闲娱乐、生态保育等多重功能。

然而,一些公园的水环境存在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公园环境和市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公园水环境进行治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公园水环境的水质,保障公园水体的健康和清洁。

2. 优化公园水环境的景观效果,提升公园的整体环境质量。

3. 加强公园水环境的生态功能,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和水生动物的栖息繁衍。

三、治理措施1. 净化水源通过加强对公园周边水源的管理和保护,减少污染物的输入,保障水源的清洁和健康。

2. 水体修复对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修复,清除废弃物和有害物质,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3. 植物种植在公园水域周边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增加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4. 生物调节引入适宜的水生动物,如螺类、鱼类等,进行生物调节,帮助净化水质。

5. 水体监测建立公园水环境的监测系统,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四、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对公园水环境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了解水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水环境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和措施。

3. 实施措施按照制定的方案,有序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逐步实施各项措施。

4. 监督检查加强对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治理效果的实现和持续。

五、预期效果经过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的全面实施,预计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公园水环境的水质得到有效改善,水体清澈透明,无异味。

2. 公园水环境的景观效果得到提升,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 公园水环境的生态功能得到恢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种群得到增加和多样化。

六、总结公园水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将按照本方案制定的措施和步骤,全力以赴,为改善公园水环境质量而努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城市公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公园水域治理方案

公园水域治理方案

公园水域治理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的日益增多,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功能。

公园水域是公园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对提升公园形象和吸引游客起着重要作用。

二、问题分析然而,当前公园水域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质污染、水量供应不足、水体淤积、水生态系统破坏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园水域的景观效果和环境质量,亟需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三、水质污染治理措施1.加强源头治理:对水域周边的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治理,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相应的排放标准。

2.建设湿地过滤系统:在水域周边建设湿地过滤系统,利用湿地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3.定期清理水体底泥:定期清理水体底泥,防止底泥中的污染物再次溶解到水中,保持水质清洁。

四、水量供应增加措施1.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在公园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水域补给,提高水量供应。

2.新建供水管网:在公园周边新建供水管网,引入城市供水系统,增加水源供给,确保水域有足够的水量。

五、水体淤积处理措施1.定期疏浚清淤:定期进行水体疏浚,清除水体中的淤泥和沉积物,保持水体流动畅通。

2.增加水循环设施:在水域中增设喷泉、瀑布等水循环设施,促进水体自身的循环,减少水体淤积。

六、水生态系统保护措施1.增加水生植物种植:在水域周边种植适应水生环境的植物,形成完整的水生植物群落,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

2.禁止倾倒有害物质: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督,禁止倾倒有害物质到水域,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七、总结通过加强水质污染治理、增加水量供应、处理水体淤积以及保护水生态系统,可以有效改善公园水域的环境质量,提升公园形象,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景观河水治理方案

景观河水治理方案

景观河水治理方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地表水和废水排放成为了城市环境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景观河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承载城市排放的污水,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生态功能和城市休闲娱乐功能。

为了保护景观河生态环境的健康,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景观河水治理方案,已成为城市环境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切入点。

1. 景观河水环境现状分析对于景观河水治理方案的制定,首先需要掌握景观河水环境的现状。

通过调查分析,景观河水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河水水质下降,水体污染严重,游客休闲及沿岸居民生活用水受到影响。

2.河水采取的治理措施不够科学有效,治理效果不理想。

3.河岸环境破败不堪,缺少必要的修缮和保养。

4.河道缺少生态补偿能力,生态环境健康状况不佳。

2. 景观河水治理方案基于景观河水环境现状的分析,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以下景观河水治理方案:2.1 改善景观河水质景观河水质的改善是治理河道环境的重中之重。

此项工作需要加强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升级。

建立强制执行的废水排放标准,督促企业做好污水排放的监管工作。

同时,组建巡查队伍定期巡查,防止非法排污现象发生。

加强河水监测工作,定期检测河水水质,以保证河水符合环境标准。

2.2 优化景观河治理方案通过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规划,探索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

完善治理工作中的各项配套措施,如河道疏浚、河堤修复、绿化美化等,使河道环境更加优美。

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河道环保监管信息系统,健全河道管理机制,增强河道治理工作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2.3 加强河岸环境保护景观河河岸环境破败不堪是影响河道环境整体形象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河岸环境保护和修缮工作是相关治理的重要任务。

通过启动相关维护机制,加强河岸环境保护和修缮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4 增强景观河生态补偿能力景观河的生态环境状况是保护景观河的重要工作之一。

因此,为增强景观河生态补偿能力,需要强化河道生态保护工作,推广河道生态补偿机制,适度放流优质江鱼等活体生物,保障河道生态环境的健康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水的水质污染问题及处理措施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

近几年,生活区或城市中心的景观水池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但是在水体的使用过程中,极易受到污染而影响透明度,严重时会出现异味,不仅没有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影响水体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水质;污染;治理措施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效的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的对居住环境和城市整体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景观水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慢,特别是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景观水的水质逐渐发生了变化,有些水质变化较为严重的地方,已经影响到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但仍然未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现有的处理方式大部分还仅限于假山、喷泉,而这些处理方式又极易造成藻类的旺盛繁殖,而出现发臭的情况。

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水源保护和水处理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水质。

1.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景观水已经成为生活小区或者城市整体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大型标志性建筑中,景观水池越来越常见。

而且水景住宅也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热点,其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使空气更清新,使小区更加充满活力。

水环境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紧密相关,随着水环境的恶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自然黑臭河道难以治理,而新的河道又不断被污染。

人工湖水的水质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由于自然环境和水文环境的影响,许多人工湖水质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而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
一般情况下,人工湖周围都会存在大片的草坪或绿地,在施肥与农药喷洒的过程中,植被与土壤中会有大量的污染物残留,最终将随着地面径流或地下渗流而进入水体中。

1.2初期雨水
洗涤、溶解了空气中和地表面上的污染物后,初期的雨水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关数据显示,被污染后的雨水含磷量达到了0.07mg/L,氨氮的浓度含量约为1.0mg/L。

1.3养殖污染
喂养水中的鱼时,投入过多的食物以及鱼类的排泄物造成的污染。

1.4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的季节性死亡、腐烂造成的水体污染。

1.5底泥
上述各种对水体造成污染的杂物,由于各种原因沉积到池底,经一定时间会分解,释放到水体中后造成污染。

1.6水体中溶解氧
景观水中的观赏鱼、水体植物等在生长过程中,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持续下降,从而使得水体变黑,发出臭味。

2.改善景观水质量的几点建议
2.1物理法
2.1.1引水换水方式
造成水体透明度降低的最主要原因是水体中的泥、沙等悬浮物的增加,当水质变得混浊时,可通过引水、换水使得水中的杂质释放出来,从而改善水的质量。

2.1.2循环过滤的方式
水体的大小在景观水设计之初就应当作为主要因素而被重点考虑。

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水泵,同时埋设循环用的管路,可以用作水质保养。

2.2物化法
2.2.1混凝沉淀法
混凝沉淀法处理的对象包括水中的胶体杂质和悬浮物。

在处理悬浮物时,处理的效果随藻密度的大小而有一定的区别,如果密度过高,会给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降低了除藻率。

混凝沉淀时,还能去除一定的磷。

2.2.2加药气浮法
根据微细气泡产生的方式,气浮净水法可分为分散空气气浮法、电解凝聚气、生物气浮法,以及溶气气浮法等。

目前,在做加药气浮法的选择时会更多的选择部分回压力溶气气浮法,主要由于其能取得显著的处理效果,而且对于能源的损耗较少。

2.3生化处理法
2.3.1生物接触氧化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时一般会选择生物接触氧化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去除CODMn、NH3-N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分别可达到20%-30%及80%-90%。

如果景观水在注入水的初期有机物含量过高,或者后期补水时含有过高的有机物,都可以选择生化处理工艺去除污染物。

目前在我国,在去除有机物方面最常见的是生物接触氧化物法。

这种方法既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缩短水力的停留时间,而且减少了占地面积、并能承载较大的容积荷载,能够承担较大的负荷冲击,而且不会出现污泥膨胀等情况,在管理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运行稳定。

一般来说,生物接触氧化利用的是原水中自然存在的细菌,有时也会加入一部分人工培养的细菌。

2.3.2光合细菌
我国在处理微污染水源时更多的选择生物接触氧化法,而国外,如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则更多选择定期向水中投放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能够通过对光能和氧的利用,将微污染水源中的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以及其他各类营养物质转化为菌体,从而完成水质净化的任务。

这种净化方法操作简单,免去了构筑物的建设过程,减少了基建费用的投入。

但是菌种则需要较多的投资,同时由于光合细菌属光能自养菌,不含有硝化及反硝化菌种,而使得去除磷、氮效果不明显,其去除比例仅为COD:N:P=100:5:l,而不能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2.4膜生物反应器
在膜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微滤膜或超滤膜将进水与出水隔离开,同时在进水部分培养活性污泥或投入培育好的活性污泥,并曝气。

这样可以使出水水质具有驱除COD,NH3-N的功效,而且具有极高的浊度去除能力。

2.5生态处理法
2.5.1 PBB法
PBB法指的是原位物理、生物、生化修复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增加水体中含氧量,并定期接种有净水作用的复合微生物。

PBB法在去除硝酸盐方面有着
明显的优势,即通过有益微生物、藻类、水草等的吸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其它不良影响的出现。

在底泥深处,厌氧环境下将硝酸盐反硝化成气态氮,然后再上升到水面,最终返还到大气。

另外,虽然磷、氮的抑制与去除机制不同,但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有着一样的要求,即需要充足的氧。

因此,氧是治理水环境的首要条件,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2.5.2生物滤沟法
生物滤沟法指的是把传统的砂石过滤并将其与湿地塘床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采用多级跌水曝气方式,有效地控制出水的臭味、氨氮值,并改善去除有机物的效果。

生物滤沟好氧段因填料的不同,可分为卵石段和炭渣段,而后则分别是植物床和生态净化沟,最后出水经清水槽,而排出清水。

3.结束语
城市中大量景观水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城市热岛效应。

而随着城市居民用水量的增长,导致城市给水系统难以满足人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因此加强城市生态用水量控制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城市景观水微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保证城市生态用水、美化城市环境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低成本的水污染净化强化功能技术、具有中国园林特殊景观的微污染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能够满足景观水污染问题的有效处理,同时也协调了景观水与环境的关系。

另外,景观水水质污染问题的改善,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美景的发展,从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所以,景观水水质污染问题的解决,不仅改善了环境,而且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科]
【参考文献】
[1]黄光辉.浅谈城市景观水的处理方法[J].活力,2010,3.
[2]蔡昌凤,徐建平.景观水微污染控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3,18.
[3]闫永久.景观水污染分析与处理[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5.
[4]杜文华,芮晏,徐斌.城市景观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J].环境保护科学,2006,32.
[5]吴秋丽,全昌明,许晓波.北京市城市中心区景观水体水质状况调查及改善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